化工热力学第六章共61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化工热力学第六章ppt

化工热力学第六章ppt

V1 37.8cm / mol ,V2 18.0cm / mol;
3 3
20℃时纯甲醇的体积V1=40.46cm3/mol
纯水的体积V2=18.04cm3/mol。
解 将组分的质量分数换算成摩尔分数
20 / 32 x1 0.1233 20 / 32 80 / 18
溶液的摩尔体积为
一、 混合过程性质变化
M M xi M i
Mi是与混合物同温、同压下纯组分i的摩尔性质 二、混合物的摩尔性质与偏摩尔性质的关系
M xi M i M xi M i xi M i xi M i M i
三、混合过程自由焓变化
G xi Gi Gi
n n1 n2
n 1 n1
n 1 n2
H1 105 5 3x 10 x
2 1
3 1
n13 nH 150n 45n1 5 2 n
nH n 3 2 n H2 150 5n1 3 n2 n n2 n2 T ,P ,n1
H 2 150 10 x
3 1
(b)
H 150 45x1 5x13 J / mol
3
B
H1 150 45 1 5 1 100 J / mol H 2 150 45 0 5 0 150 J / mol
3
(c)
H1 lim H1 105J / mol
cm / mol
3
第四节 理想溶液 一、 理想溶液的定义
狭义定义: 服从拉乌尔定律溶液称之,即 广义上说: 所谓理想溶液是指同温、同压、同相时,
pi p x
s i i

第6章 化工过程热力学分析 ppt课件

第6章 化工过程热力学分析  ppt课件

6.1.3 不可逆过程的损耗功WL
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实际功必定小于理想功,理想功 与实际功之差称为损耗功
过程热力学分析中应用极广
Gouy-Stodola)公式,在化工
6.2 化工单元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1 流体流动过程 2 传热过程 3 分离过程 4 化学反应过程
6.2.1 流体流动过程
根据热力学基本原理也可证明,和外界无热、功交换但有 压力降的流动过程必定有功损耗。可得流动过程的损耗功为:
6.3.2 两种损失和两种效率
6.3.2.1 两种损失 笼统地说能量损失非但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而且无意义。 所谓能量损失,通常指通过各种途径由系统排到环境中去的未能 利用的能量。 ▉的损失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称为内部损失,是由系统内 部各种不可逆因素造成的损失。 6.3.2.2 两种效率——第一定律效率与第二定律效率 (1)第一定律效率 。 (2)第二定律效率 。
6.4.2 非平衡热力学分析法简介
(2)不可逆过程的熵产率及昂萨格倒易关系
(3)非平衡热力学分析法及其应用举例 非平衡热力学分析法就是以非平衡热力学原理特别是熵产定 律来计算和分析过程的力和流以及由此产生的熵产率的大小,详 细揭示造成能量损耗的原因、部位和机制,并将之与具体过程设 备的结构和操作方式进行关联,以有效指导过程流程改进、操作 方式升级、节能设备的开发和设计等。
6.3.3 三种常规的热力学分析法汇总
6.3.3.1 能量衡算法 能量衡算法是通过物料与能量衡算,确定过程的排出能量 与能量利用率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普遍适用性,可由此 求出许多有用的结果,如设备的散热损失、理论热负荷、可回 收的余热量和电力损失的发热量等。 6.3.3.2 熵分析法 熵分析法是通过计算不可逆过程熵产生量,确定过程的 损失和热力学效率。具体地说是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 为基础,通过物料和能量衡算,计算理想功和损耗功,求出过 程热力学效率 。

化工热力学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环

化工热力学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环

WS=(1-)(H3- H2)+(H2-H1)
6.1 蒸汽动力循环
ws 热效率 QH ws Qh 能量利用参数 QH
6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环
6.1 蒸汽动力循环 6.2 膨胀过程 6.3 制冷循环
6.2 膨胀过程
膨胀过程在实际当中经常遇到,如:高压流 体流经喷嘴、汽轮机、膨胀器及节流阀等 设备或装置所经历的过程,都是膨胀过程。 下面讨论膨胀过程的热力学现象。着重讨 论工业上经常遇到的节流膨胀和绝热膨胀 过程及其所产生的温度效应
⑵H1升高,因为水不可压缩耗功很少,一般 可忽略不计,但H1增加,必须使P1、t1增加, P1太大会使设计的强度出现问题,从而使制 造成本增加,提高效率的收益,并不一定 能弥补成本提高的花费。
6.1 蒸汽动力循环
卡诺循环要求等温吸热和等温放热以及等 熵膨胀和等熵压缩。在朗肯循环中,等温 放热、等熵膨胀和等熵压缩这三各过程基 本上能够与卡诺循环相符合,差别最大的 过程是吸热过程。现在主要问题是如何能 使吸热过程向卡诺循环靠近,以提高热效 率。显然改造不等温吸热是提高热效率的 关键,由此提出了蒸汽的再热循环和回热 循环。
6.1 蒸汽动力循环
1)蒸汽动力循环与正向卡诺循环 2)蒸汽动力循环工作原理及T-S图 3)朗肯循环 4)提高朗肯循环热效率的措施 5)应用举例
6.1 蒸汽动力循环
4)提高朗肯循环热效率的措施
要提高朗肯循环的热效率,首先必须找出影响热 效率的主要因素,从热效率的定义来看
对卡诺循环 对朗肯循环
ws TL c 1 QH TH
H ( )T P H ( )p T
H ( ) P CP T
6.2 膨胀过程
H ( )T T J ( ) H P P CP

化工热力学课件之——化工过程能量分析

化工热力学课件之——化工过程能量分析

• 不可逆过程:一个单向过程发生之后一定留下一 些痕迹,无论用何种方法也不能将此痕迹完全消 除,在热力学上称为不可逆过程.
– 凡是不需要外加功而自然发生的过程皆是不可逆过 程(自发过程)。 – 如:爆炸、节流、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等
§6.0 热力学基本概念复习
• 可逆过程:当体系完成某一过程后,如果令过程逆 行而能使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体系及环境)都回复 到原始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此过程称为可逆 过程.
5)可逆过程是效率最高的过程。 体系对外做最大功。 体系对外吸收最小功。 6)很多热力学关系式是在可逆过程的前提下推 导出来的。如: Q
dS T
§6.0 热力学基本概念复习
• 4、热和功
– 1)热和功不是状态函数,与途径有关。 – 2)热和功只是能量的传递形式,而不是贮存形式。 当能量以热和功的形式传入体系后,增加的是内能 。 ΔU=Q+W 热力学第一定律 – 3) 按照国际规定:
o H 298
若 以1t 100%H 2 SO4 为 计 算 基 准 则 有 ,
( 1 )4FeS2 11O2 900 8 SO2 2Fe 2O3 0 C Q1 4.22 10 KJ / t
6
( 高 温 余 热) ( 中 温 余 热) ( 低 温 余 热)
( 2 )SO2 0.5O2 590 SO3 0C 420 Q2 1.00 10 KJ / t
– 4) 热的推动力是温差
功的推动力是除温差以外的势的梯度
– 5) 热量的传递是无序的,热量是规格低的能量
功的传递是有序的, 功是规格高的能量
化工过程能量分析实例
•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
C 2H 3 苯乙烯 C2 H 5 乙苯

化工热力学-第六章

化工热力学-第六章

S C p T p T
说明了任何气体在任何状 态下经绝热膨胀,都可致
T V
冷。这与节流膨胀不同。
S
T p
S
T Cp
T 0 Cp 0
(6-16)
V T
p
0
∴μS衡大于0
将(6-16)式与(6-13)式比较,得
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
V Cp
∵ 任何气体均有V>0 Cp>0
∴ S J 恒大于零.
S
耗功过程:耗功量最小。
实际过程的耗功量要大于逆向卡诺循环
二.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1. 工作原理及T-S图 主要设备有: 压缩机 冷凝器 膨胀机(节流阀) 蒸发器 四部分组成。
在制冷过程中,要涉及到相变、工质、压力、沸点等问题
(1)卡诺压缩制冷循环
特点: 传热过程可逆
T
T放 3
T吸 4
压缩、膨胀过程可逆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H Q Ws
2 WS
1
S
H 0 循环过程
Q Ws Q Q放 Q吸
Q放 TH S3 S2 TH(S4 S1)
Q吸 T(L S1 S4) T(L S4 S1)
故:
Q (TH TL)(S4 S1) Ws (TH TL)(S4 S1)
衡量制冷效果好坏的一个技术指标是制冷系数。
(1)工质进汽轮机状态不同
卡诺循环:湿蒸汽 郎肯循环:干蒸汽
(2)膨胀过程不同
卡诺循环:等熵过程 郎肯循环:不可逆绝热过程
(3)工质出冷凝器状态不同 卡诺循环:气液共存
(4)压缩过程不同 (5)工作介质吸热过程不同
郎肯循环:饱和水
卡诺循环:等熵过程 郎肯循环:不可逆绝热过程,若忽 略掉工作介质水的摩擦与散热,可 简化为可逆过程。

合工大-化工热力学-第六章_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环

合工大-化工热力学-第六章_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环

6.1.1
(a)
6
Rankine循环中各个过程经理想化(即忽略工 质的流动阻力与散热、动、位能变化)应用稳定流 动过程的能量平衡方程分析如下。
1~2过程:汽轮机中工质作等熵膨胀(即可逆绝
热膨胀),对外作功量
WS H H2 H1kJ / kg (工质)
(6-1)
图6-1
6.1.1
7
2~3过程:湿蒸汽在冷凝器中等压等温冷凝,
p1'
p1
至x’2) x’2< x2,这
不利汽轮机的操作。
x2 '
x2
6.1.1
19
然而,提高汽轮机的进汽温度可降低汽轮机 出口蒸汽湿度。所以,为了提高循环的热效率, 汽轮机的进汽温度和进汽压力一般是同时提高 的,现代蒸汽动力装置采用的进汽温度,压力 在往高参数方向发展。
H2O 的 pc 22.05MPa
降低了出口蒸汽的湿 度(干度提高)x2<x’2。 改进了汽轮机的操作条 件
第18 次课结束2010
T1
x2 x2 '
图6-2
6.1.1
18
假定汽轮机出口蒸汽压力及进汽温度不变,将进汽 压力由p1提高到p’1, 也能提高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有利于提高循环热
效率,
单一提高进汽压 力,汽轮机出口蒸 汽的湿度也随之增 加(见图6-3中由x2
(6-5b)
6.1.1
11
汽耗率是蒸汽动力装置中,输出1kW·h的净功所
消耗的蒸汽量。用SSC(Specific steam s kg consumption)表示
3600 SSC kg /(kW h) WS
h kJ

kg / kw h

化工热力学61

化工热力学61

H iU i PVi Ai U i T Si Gi H iT Si
dU iTd Si P dVi d H i T d Si V id P d Ai Sid T P d V i d G i Sid T V id P
☺ Maxwell关系式同样也适用于偏摩尔性质。
22
(5)偏摩尔性质计算
➢ ①截距法 由试验获得溶液某容
量性质的摩尔值与溶液浓 度(摩尔分率)的关系;
以溶液某容量性质的 摩尔值为纵坐标,溶液中 溶质的摩尔分率为横坐标,得到一条曲线,过曲线 指定浓度处作切线,则此切线截两纵轴的截距分别 代表两组分的偏摩尔性质。
23
➢ 截距法的要点有三点: a.由试验数据作恒T、
恒P下的M-x曲线; b.作所求浓度下的切线; c. 切线两端的截距为偏
c无限稀释溶液的偏摩尔焓H1和H2。
解 : 用 x21x1代 入 A 式 得 :
H100x11501x1x11x1 10x151x1
H15045x15x13J/m ol
(B )
31
dH dx1
45 15x12
H1
H
x2
dH dx1
H
1
x1
dH dx1
H1 150 45x1 5x13 1 x1 45 15x12
两 边 同 除 n , 得 :
M xiM i (4-12)
上述式是由偏摩尔性质计算混合物性质的重要关系式。
结论: ( 1 ) 对 于 纯 组 分 : x i 1 ,M i M i ( 2 ) 对 于 溶 液 : M i M i
21
(4)偏摩尔性质间的关系
与关联纯物质各摩尔热力学性质间的方程式相似, 溶液中某组分的偏摩尔性质间的关系式为:

化工热力学第六章化工过程能量分析

化工热力学第六章化工过程能量分析

5)柏努利方程
不可压缩的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若假设流体无粘性(无阻力,无摩 擦),并且管道保温良好,流动过程中流体环境无热、无轴功的交换。
p gz 1 u2 0
2
(6-10)
例 6-1~例 6-5
§6.2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第二定律的典型表述: ⑴有关热流方向的表述 :
1850年克劳休斯: 热不可能自动的从低温物体传给 高温物体。
亚音速
超音速
(2)扩压管:在流动方向上流速降低、压力增大的 装置称为扩压管。
根据此式(6-8)、(6-9)可计算流体终温、质量流速、 出口截面积等,因此它是喷管和扩压管的设计依据。 由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可知
dH TdS Vdp Q Vdp 过程的 Q ,0 但T≠0,所以 dS 0
因此可逆绝热稳流过程为等熵过程。
过程不做功, WS 0 ,则有 H 0
因此
Mh m1h1 m2h2
可求得混合后空气的温度
T3
m1C
T id
p1
m2C
id p
T2
MC
pmh
m1T1 m2T2 M
10500 5300 433.3K
15
对于绝热稳流过程,由式(6-18)可得
Sg m js j 出 misi 入 Ms3 m1s1 m2s2
过程的不可逆程度越大,熵产生量也越大,熵产生永远 不会小于零,写成:
Sg 0 Sg 0 Sg 0
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 不可能过程
6.2.2 熵平衡方程式
熵平衡的一般关系式:
熵入 熵出 熵产生 熵积累
熵流 S f (Q T )
物流流入
mi si
i
in
物流流出

化工热力学第6章

化工热力学第6章

Chapter5 Energy Analysis of Chemical process
T2 423 u2 u1 5 6.98m / s T1 303
1 2 6.98 5 m u 50 593J 0.593kJ 2 2
2 2
mgz 50 9.81 3 1472 J 1.472kJ
稳态流动体系的能量平衡关系可写为:
2 u2 u12 U 2 gz2 U1 gz1 Q Ws PV1 P2V2 1 2 2
u 2 单位质量流体! U PV gz Q Ws 2 u 2 H gz Q Ws (6-13) 2
F U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教程首页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Chapter5 Energy Analysis of Chemical process
P u F gz 0 2
2
对于非粘性流体或简化的理想情况,可忽略摩擦损耗,则
热力学是研究能量的科学,用热力学的观点、 方法来指导能量的合理使用已成为现代热力学一大 任务。 进行化工过程能量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物化”课程: 封闭系统 化工生产: 敞开体系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教程首页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Chapter5 Energy Analysis of Chemical process
单位质量的流体带入、带出能量的形式为动 能(u2/2),势能(gz)和热力学能(U)。
1 2 E1 U1 u1 gz1 2

化工热力学课件第六章pvt

化工热力学课件第六章pvt

位质量流体离开系统时,必须推动前面的流体(环境),即对环境作-p2V2 的功。
这种流体内部相互推动所交换的功,称为流动功,只有在连续流动过程中
才存在。 16
南阳理工学院 生化学院
化工热力学
第六章 化 工 过 程 能 量 分 析
Wf p1V1 p2V2
Wf i
t2 t1
根据 h2再查附表3,得 t2 47.51℃
南阳理工学院 生化学院
化工热力学
第六章 化 工 过 程 能 量 分 析
由此例可见,对液体稳流过程,热流量较大而位能变化不
大时,ws和 gz 与 q相比,显得很小,可以忽略。
自看例6.1 作业:6.4
二、稳流过程能量平衡方程式的简化形式及其应用
1、机械能平衡方程式(柏努力方程): 流体:不可压缩,无粘性无热、无轴功的交换
化工热力学
第六章 化 工 过 程 能 量 分 析
t=? 贮水罐
15m
进水
95 ℃ 贮水罐


Q

WS

例6—1稳流过程示意图
南阳理工学院 生化学院
化工热力学
第六章 化 工 过 程 能 量 分 析
1瓦=1焦/秒
[解] 以1kg水为计算基准
输入的功
ws


2.01000
3.5
571 .4J kg1
§6—2、敞开系统的能量平衡
开系的特点: ① 体系与环境有物质的交换。 ② 除有热功交换外,还包括物流输入和 输出(携带能量) 。
开系的划分: 可以是化工生产中的一台或几台设备。 可以是一个过程或几个过程。 可以是一个化工厂。
把划定的开放体系那部分称为控制体,用σ表示。

化工热力学课件 第六章 pvt

化工热力学课件 第六章 pvt
这就是著名的柏努力方程。 适用条件:不可压缩,无粘性流体的稳态流动。
南阳理工学院
生化学院
化工热力学
第六章 化 工 过 程 能 量 分 析
2、与外界有大量热、轴功交换的稳流过程
忽略过程中系统的动能和位能变化
H Q WS 或 h q ws
⑴、有大量热、无轴功交换, WS 0
H Q, h q
第六章 化 工 过 程 能 量 分 析
§6—2、敞开系统的能量平衡
开系的特点:
① 体系与环境有物质的交换。
② 除有热功交换外,还包括物流输入和 输出(携带能量) 。
开系的划分:
可以是化工生产中的一台或几台设备。 可以是一个过程或几个过程。 可以是一个化工厂。
把划定的开放体系那部分称为控制体,用σ表示。
1
南阳理工学院
生化学院
化工热力学
第六章 化 工 过 程 能 量 分 析
可以忽略此过程动能的变化,即
1 2 u 0 2
根据稳流过程能量平衡式(6—8),
1 2 h q ws gz u 2
199 .0kJ kg1
199 .4 0.5714 0.1472
1 2 1 2 e pv U pv gz u H gz u 代入,得: 2 2
E Q Ws ( H i gzi
t2 i
1 2 ui )mi dt t1 2 t2 1 2 ( H j gz j u j )m j dt t1 2 j
6 3
m 1
1
1 1 1 Ek u2 2 u12 u 2 2 2 2 E p gh2 gh1 g h
V1 p1V1 A1 换 热 W f2 p2V2 W f1 p1 A1

《化工热力学》第六章 微分关系式

《化工热力学》第六章 微分关系式
第六章 热力学微分关系式及
实际气体性质
本章主要内容
1. 主要数学关系式 2. 简单可压缩系统的基本关系式 3. 熵、焓、内能及比热的微分方程式 4. 克拉贝龙方程
热力学普遍关系式的形成依据
普遍关系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状态函数定义式
研究物质性质不可缺少的理论依据
1 主要数学关系式
• 状态参数的微分特征 • 循环关系式 • 链式 • 不同下标式
四个变量x,y,z,w,独立变量为两个,其余为所选变量的函数,则:
代入: 又: 链式:
dx
(
x y
)
w
dy
(
x w
)
y
dw
dy
(
y z
)
w
dz
(
y w
)
z
dw
x y
x x y
dxΒιβλιοθήκη [(y)w
( z
)w
]dz
[(
) w
y
( y
)w ( w)z
]dw
dx
(
x z
)
w
dz
(
x w
)
z
dw
(
x y
)
w
(
y z
状态参数的微分特征
设 z =z (x , y)
dz是全微分
dz
z x
y
dx
z y
x
dy
充要条件:
2z 2z xy yx
对于循环
dz
[(
z x
)
y
dx
(
z y
)
x
dy]
0
当z=c,dz=0 循环关系式

化工热力学 第六章 相平衡.

化工热力学 第六章 相平衡.

5
2019/9/8
2 相律
F N 2
相律是各种平衡系统都必须遵守的规律。
相数π讨论:
(1)甲醇-水二元汽液平衡 甲醇-水全浓度下互溶, 仅存在一个液相, 和一个与
之平衡的汽相. π = 2
(2)戊醇-水二元汽液平衡 戊醇-水不能在全浓度下互溶, 存在两个液相, 和一
个汽相. π = 3 在有限浓度范围内, 戊醇-水能够互溶, 仅存在一个
fˆil

fi

l i
xi
(i
1,2,, N )
分析:
v难于
i
计算,
l i
重点计算
2019/9/8
8
1 状态方程法 (Equitions of States)
汽、液相逸度均用逸度系数表示




pyi iv pxi il yi iv xi il

ln i

fi是i组元标准态下的逸度(L R) fi fil (i 1,2,, N )
2019/9/8
10
fi fil (i 1,2,, N )
fi1

fis
exp[ Vil ( p RT
pis )]
Pi sis
exp[ Vil ( p RT
pis )]
pyiˆiv
pyi pis i xi (i 1,2,, N )
对于低压的二元汽液平衡:
p1 py1 p1s1x1
p2 py2 p2s 2 x2
p p1 p2 p1s1x1 p2s 2 x2
2019/9/8
y1
p1s 1x1 p1s 1x1 p2s 2 x2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蒸汽动力循环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蒸汽动力循环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蒸汽动力循环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蒸汽动力循环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蒸汽动力循环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深度冷冻循环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深度冷冻循环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深度冷冻循环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深度冷冻循环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气体的压缩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气体的压缩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气体的压缩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气体的压缩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制冷循环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制冷循环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制冷循环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制冷循环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制冷循环
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课件6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 环——气体的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外,热总是从高温自动地传至低温,并可以利用这一过程 通过热机对外做功,但,要将热由低温传至高温,必须消 耗外功。故,热力学第一定律并没有阐明能量传递和能量 转化过程中有关传递方向、转化条件和限度问题,这些问 题与能量利用密切相关,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要研究的。
一、基本概念
(1)自发过程 不消耗功即可进行的过程。比如, ➢ 热量从高温热源向低温热源 ➢ 水往低处流 (2)非自发过程 需要消耗功才可进行的过程。比如, ➢ 低位的水向高位输送,必须用泵
无法避免;相反,在压缩过程中,接受大气所给的功是很 自然,不需付出代价,在计算理想功时应将其扣除。
故非流动过Leabharlann 的Wid为:Wid= WR + p0∆V =(U2-U1)- T0(S2-S1) + p0∆V 结论:
① Wid决定于体系的始末态和环境状态(T0, p0),与过程无关; ②体系发生状态变化的每一个实际过程都有其对应的理想功。
(3)可逆过程
I.没有摩擦,推动力无限小,过程进行缓慢;
II.体系内部均一一致,处于热力学平衡;
III.对产功的可逆过程,其产功最大,对耗功的可逆过程,其 耗功最小;
IV.逆向进行时,体系恢复始态,环境不留下任何痕迹(无功 热得失和状态变化)。
(4)不可逆过程 I.有摩擦,过程进行有一定速度; II. 体系内部不均匀(有扰动、涡流等现象); III. 逆向进行时,体系恢复始态,环境留下痕迹; IV.若相同始末态的可逆过程相比较,产功小于可逆过程,耗
2.理想功的计算
(1)非流动过程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 ∆U=Q+W 若过程完全可逆,则 ∆S总= ∆Ssys+∆Ssur=0 因∆Ssur=-Q/T0 则Q=-T0 ∆Ssur= T0 ∆Ssys =T0 ∆S 即:可逆功WR=- T0 ∆S +∆U=(U2-U1)- T0(S2-S1)
在飞轮上做的可利用的功 Wid WR 体系对抗大气压所做的膨胀功-p0∆V,无法加以利用,但又
定义:体系完成相同状态变化时,实际功与理想功的差值。
WL=Wac-Wid
稳流体系: Wac=WS=∆H-Q
Wid=∆H-T0∆Ssys 所以WL= Wac- Wid=∆H-Q-∆H+T0∆S= T0∆Ssys-Q 又因为-Q= T0∆Ssur 所以WL= T0(∆Ssys+∆Ssur)= T0 ∆S总≥0
Note:
理想功和可逆功的区别: ①二者并非同一概念; ②理想功是可逆有用功,但并不等于可逆功的全部; ③所假设的可逆过程必须以实际过程为原型来拟定。
二、损失功
体系完成一定的状态变化,只有在完全可逆的情况下进行, 才能对外做最大功(产功过程)或消耗最小功(耗功过 程),而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因此,产功应小于理想 功,耗功应大于理想功。
二、功热转换与能量传递的方向和限度
(1)热量传递的方向和限度
自发
高温 非自发 低温
(2)功热转化的方向
100%自发
功 100%非自发 热
热是无序能量,功是有序能量; 有序运动可以自发转变为无序运动,而无序运动 不能自发转变为有序运动
(3)热功转化的限度——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是由四个可逆过程完成的一个工作循环,可以最大 限度地将工质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转化为功。
(3)可逆等温压缩。工质将剩余热量QL可逆地传给温度为 TL的低温热源,作可逆等温压缩。3 →4
(4)可逆绝热压缩。工质温度由TL → TH ,回到初态。
卡诺循环的结果是热部分地转化为功,其经济性用热效率评 价。
η=- WC/ QH 其物理意义:工质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QH转化为净功WC
的比率。
卡诺循环为稳定流动体系,其动能、位能变化可忽略不计, 由其能量平衡方程
(2)稳态流动过程
由大所热多以力情学况H第下一,Q定g律Wz可S知0:, 12 uH 2 0gz1 2u2QW S
过程完全可逆,即:Q=QR=T0∆S 稳流过程的有用功就是轴功 所以,Wid=WS=∆H-T0∆S 结论: ①稳流过程Wid决定于体系始末态和环境温度T0,与过程无
关; ②每一个实际过程都有其对应的Wid。
∆H=Q+ WC
5.4 理想功、损失功及热力学效率
以上讨论了热力学基本定律,了解了有关化工过程的能量平 衡方程及能量之间的转化方向及限度。如何利用这些知识 来指导能量的合理利用,包括对化工生产过程中能量的传 递、转化和损失情况,并揭示能量消耗的多少,原因与部 位,为改进化工过程,提高能量利用率指出方向。进行化 工过程热力学分析的方法大致有两种:①损失功法;②有 效能法。
3.功热间的转化
化工生产过程离不开能量的传递和能量之间的转化,根据能 量平衡原理,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等量地相互完全转化, 只要总能量守恒,别无其他任何限制。仅从热力学第一定 律,热和功并无本质差别,可以无条件等当量转化。但通 过对热机的研究和改进,证实热转化为功是有条件的,转 化效率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实践认为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
卡诺循环由三部分组成:热机、高温热源(恒TH)、低温热 源(恒TL ),热机的工质从高温热源TH吸收热量,部分 转化为功,其余排至低温热源TL 。
卡诺循环可分为四个过程进行:
(1)可逆等温膨胀过程。热机工质缓缓地由高温热源吸收 QH作等温可逆膨胀。1→2
(2)可逆绝热膨胀。工质绝热膨胀,系统膨胀做功,但不 吸热,故消耗内能,温度由TH降至TL ,并通过热机对外 做功WC。 2 →3
一、理想功Wid
1.定义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体系的状态变化按完全可逆的方式进
行时,理论上可产生的最大功或消耗的最小功,是理想的 极限值,用来做实际功的比较标准的。 “完全可逆”是指: ①体系内所有的变化过程都是可逆的(化学变化,相变化, 膨胀,压缩等都是在可逆条件下进行的,过程推动力无限 小); ②体系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也是可逆的(环境指周围的大 气,由于其热容量大,可视为恒温热源)。
功大于可逆过程。
(5)区别
I.自发与非自发过程决定物系的始态、终态与环境状态;
II.可逆与不可逆过程与体系的始末态无关,只是过程进行的 一种方式。
可逆过程是一个理想过程,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但 由于可逆过程产功最大,耗功最小,可作为实际过程比较 的标准,体现能量利用可达到的最高效率。故可逆过程的 研究至关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