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犯罪案件的不断的增加,教育部门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这个实质性的问题上来。与此同时,也向奋斗在教育事业最前线的教育工作者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栋梁之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改造》中谈学生自治问题时说“近世所倡的自动主义有三部分:一是智育注重自学,二是体育注重自强,三是德育注重自治。”这里他明确使用了“德育”的概念,并把它看成整个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此,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作为孩子启蒙教育的小学教育,将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呢?

一、将课堂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在新的课改理念的要求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都要渗透德育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渗透法制教育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语文学科的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但能让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还能净化人们心灵,塑造美好道德的教化作用。正是由于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双重特点,所以,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原则,使其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国古代教育历来以儒家传统思想为根本,将德育列在教育的首位。自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始,《论语》所收录的孔子对学生的教诲,绝大多数属于德育范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里的“道”指的是古时通行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也是当时一个人的立世之本。

二、将校园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立足点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字经》中也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就是说,人的道德品质会根据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教育思想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校园文化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熏陶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我们可以利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精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正如我校开展的“讲故事、明事理、养品行”特色创建活动,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讲故事这个载体,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这就是所谓的环境育人。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和才能,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身心潜能为己任,增强其主体意识,培养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理性思考,自主、自觉并自愿地作出道德选择。

三、将深入心灵作为德育教育的敲门砖

德育教育和传授知识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学生从心灵深处信服你、佩服你。他们才会将你所讲的东西记住,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摒弃“说教式”、“填鸭式”、“灌溉式”的教育方式。而要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到什么事该做,什么是不能做,并从潜意识里懂得不该做的事的危害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载体,抓做机遇、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

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有的学生为父母说几句贴心的话,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四、将社会实践作为德育教育的试金石。

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要“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学校教育,还需要小到家庭,大到社会的共同参与。进行德育教育必须以理解、尊重为基础,量化管理来落实,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德育教育不像学习知识那样能够一劳永逸,它需要社会的检验和长期的坚持。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到底如何,它需要生活实践中不断的考验,因此,我们只有在其成长中去不断改进、完善。人总是在不断的“碰壁”中,逐渐成长,不是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