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
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7b51db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a.png)
《马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马诗》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的一篇古诗,这首诗通过咏马表现了诗人对唐朝重武轻文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愤慨。
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的秋野和挂甲执刀的将军,烘托出战马嘶呜、尘烟飞腾的激烈战斗场面,后两句则描绘了战马被束缚在槽枥间,空有雄心却无法驰骋、一展雄风的苦闷。
全诗寄寓深远,写的是马,但更多的是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形象地表达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壮志难酬的痛苦。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2.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深入理解古诗,通过感悟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读中感悟,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
2. 学生搜集有关古诗背景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教师使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故事大致内容:一个穷困潦倒的诗人,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一个人牵着一匹瘦弱不堪的马行进在新疆的旷野上。
迎着瑟瑟的秋风,诗人不禁吟出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样的诗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马诗》。
)揭示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质疑。
(如:为什么不用“咏马”而用“马诗”为题?“马诗”是什么意思?“马诗”里头有哪些内容?)(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小组合作交流:通过查阅工具书,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词不理解?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派代表逐句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理解情况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理解诗句的意思。
)适时出示句式训练:(填空)(1)“____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马诗》优质课精品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马诗》优质课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d4ec3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7.png)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马诗》优质课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络”。
2.能借助注释理解《马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借助事物的特点表现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重难点)【语文要素】背景资料《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
这是一组颇有特色的咏物诗,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构思奇巧、用典灵活,炼字炼意、深沉执着等艺术特色。
译文:平沙覆盖着大漠,有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什么时候我能给它带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作品鉴赏这是一组咏马诗,通过对马和与马有关的许多历史故事的咏叹,表现了英杰异士的抱负和愿望,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
合观组诗,浑然天成,紧紧围绕着主旋律弹奏;分而观之,每首又各有侧重而自成一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读古诗1.导入新课:本单元导语中引用了表现宋代爱国将领文天祥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看看这三首古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学生自读古诗。
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巡视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提醒学生《马诗》中的“燕”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一声,《竹石》则要特别注意读准“劲”字。
3.指名读古诗。
教师提出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留意字音是否读准。
4.师生评议。
5.齐读古诗。
二、激发兴趣,引入《马诗》1.教师导入:同学们,马是六畜之首,是进取、勇敢、成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它是一首写古代战马的唐诗。
(教师板书诗题。
学生齐读诗题)2.介绍:李贺的《马诗》是以马为题材的一组诗,共有二十三首,这首诗是其中的一首。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学这首诗。
三、再读古诗,理解大意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听老师范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af13e3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2.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第1篇】《马诗》教学设计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知诗人1. 依据前见,请学生说一说课前搜集的李贺资料。
2. 教师前见,出示李贺资料。
李贺少年成才,但因父亲的名字有进字,犯了忌讳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转投军旅同样无门,一生抑郁不得志,27岁就撒手人寰。
3. 教师学生视域融合。
理解什么是犯忌讳呢?比如林黛玉的母亲是贾敏,她在写敏字的时候,就不能把敏字写完整。
而李贺的父亲名字内有个进字,就是与科举考“进士”犯了忌讳,那些嫉妒李贺的人就是利用了这点,导致李贺空有才华却无门施展。
3. 学生与诗人视域融合,说一说李贺的内心感受。
二.读诗悟景1.自由读诗。
2. 李贺写这首诗时,并没有去过大漠,这是他的想象之景,请找出李贺写了哪些景?3. 学生汇报4. 审美意象教学A. 燕山意象燕山时什么地方?根据注释去了解(学生前见)李贺为什么想象中写燕山呢?(诗人的视域)出示: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南北朝]《木兰诗》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唐]李白《鸣雁行》渐近燕山。
回首乡关归路难。
——[宋]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回首燕山,月明庭树,两枝乌绕。
——[元]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
———[明]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学生谈感受出示中唐藩镇之乱资料。
学生谈李贺选燕山的原因教师小结:李贺想得是在去那边疆之地报效祖国。
燕山所是历代诗人心中兵家必争之地,寄托着诗人报效国家之期望。
B. 钩意象一般来说,月亮在我们印象中是什么样?李贺把月亮比作吴钩,有同学见过吴钩吗?出示:吴钩,对比感受李贺另一句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说一说李贺选择把月比作钩的原因,(钩的意象——驰骋沙场,励志报国)5. 读诗,说一说这景给人的感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afdf8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f.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一、课题引入1、(出示)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
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4.学生汇报。
(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古诗写了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络锤凿焚)指名读,齐读。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展示作业。
这是***写的字,看他写得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也把字写得这样好。
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eaa0730740be1e640e9a58.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马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启发谈话:《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
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板书设计: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人教【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1
![人教【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bde1cbf002d276a201292e46.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马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启发谈话:《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
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板书设计: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教案(公开课)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d104650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b.png)
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题引入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
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4.学生汇报。
(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古诗写了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络锤凿焚)指名读,齐读。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展示作业。
这是***写的字,看他写得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也把字写得这样好。
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5.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带到古诗中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指名读。
12《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学制)
![12《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学制)](https://img.taocdn.com/s3/m/26177dc0dd36a32d7275818f.png)
马诗李贺一、教学目标(一)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三)联系背景,把握心志。
二、教学重点(一)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三)联系背景,把握心志。
三、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把握心志。
四、课时安排0.5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人,后世称他为李昌谷。
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7岁能辞章,15岁工乐府,与李益齐名。
元和三年至四年间(808—809),李贺往洛阳谒韩愈。
据说,韩愈、皇甫湜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五年冬,李贺应举,与贺争名者以其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
韩愈作《讳辩》鼓励李贺应试,但李贺终不得登第。
李贺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
在长安时,居崇义里,常骑驴出游荒山古墓间觅诗,每得诗句便记下投入锦囊之中,归家后再续成篇,故其母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八年春,李贺以病辞官回昌谷。
约半年后,又去长安。
他在长安三年多,认识了社会,扩大了眼界,与韩门弟子多有交往。
其创作旺盛,成就也高。
元和九年,李贺赴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后回昌谷。
他一生体弱多病,27岁卒。
2.写作背景李贺因为得罪了另一个大诗人元稹,元稹百般刁难,借口李贺的父亲李晋犯了忌讳,不让李贺参加进士考试。
李贺身负奇才,报国无门,愤怒悲伤之余,写下马诗。
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马为题写作的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
本课所选这首《马诗·其五》一直被广为传颂。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2accc4e87101f69f319536.png)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三、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 子之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这首诗为组 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 “沙如雪 ”、 “月似钩 ”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 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句。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 秋高气爽之意。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 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 腾的 “画卷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 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
园》之六)的 “弓 ”字用法相似。可见,这两句是通过对边塞环境的渲染,为后面抒发感慨 先作好了铺垫,就形式而言,则两两相对,看起来整齐,读起来顺畅,而连喻更为生动形 象。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渲染环境,提供必要的视觉资料,在形象思维的层面,给学 生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马诗》优质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马诗》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10502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8.png)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六年级(下)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马诗》难点名称了解《马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这首诗描述的是怎样的一匹马?因为古诗年代久远,我们对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了解的太少了,所以很难理解。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学生对诗人李贺的生平故事知之甚少,而且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不熟悉,所以对该诗的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很难真正地感悟。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体会诗人描述的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及其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感悟诗人李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用图片导入: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在唐代马的地位可不一般。
它不仅是干活的主力,更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马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还有一种马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使命,那就是战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2.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李贺也是一个爱马成痴的人。
他身处贞元、元和之际,当时藩镇跋扈,怀揣着豪情壮志的李贺渴望有朝一日能为国效力、扫除战乱,建立功勋,但最终不被赏识。
他27岁就去世了,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呕心沥血,用才华横溢的诗笔铸成了一个神奇瑰丽的世界,流传下来的240余篇光芒四射的诗篇。
《马诗》共23首,本诗是其中一首。
3.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
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4.诗文大意。
燕山: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
形似月牙。
络:缠绕,捆绑。
络脑:马笼头。
部编版六年级(下)古诗三首马诗精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古诗三首马诗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8707f214791711cd79177c.png)
《马诗》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大声朗读古诗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结合课前准备教学准备:课及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学乐师生”APP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诗《马诗》,相信对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新课学习(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一个多音字“燕”。
词语:燕山月似钩金络脑踏清秋2.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4.品读第一、二句。
理解: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
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
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环境。
燕:多音字,本课读yān,指地名:燕山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
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指导朗读。
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5.品读三、四句。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
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
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d6397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6.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与反思第1篇】《马诗》教学设计张颖课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
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
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2师:马是六畜之首。
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
(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一)前两句诗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
反复诵读)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8.出示图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
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二)后两句诗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2543b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c.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一、课题引入1、(出示)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
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4.学生汇报。
(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古诗写了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络锤凿焚)指名读,齐读。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展示作业。
这是***写的字,看他写得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也把字写得这样好。
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9f57bda1c7aa00b42acb57.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马诗日期二、选择题2.我和父亲的“战争”我5岁,他29岁。
有天我哭哭啼啼地跑回家,边抹眼泪边对他说:“我要改名字,我的名字不好听,而且班上有个小朋友的名字跟我一模一样。
我讨厌!”“名字是你爷爷取的,怎么能说改就改?不行!”他的态度坚决,脸色铁青。
我是这个大家族唯一的女孩,爷爷很宠我,名字当然也是爷爷包办的。
我开始哭闹,可是他无动于衷,根本就不理我。
我不得不拿出我的杀手锏——不吃饭。
我心里盘算:坚持绝食,直到他答应为止。
果然,第三天,他宣布,为我改成单名“廖夏”。
我高兴极了。
我已经饿了两天,如果他再不做出反应,我真不知道该怎么下台。
我16岁,他40岁。
某天吃晚饭时,我小心翼翼....地对他说:“我不要去上高中,我要上职中。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我的三魂六魄都吓掉了一半。
我不敢抬头,只顾低着头往嘴里塞饭。
我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谁唆使你去上职中的?你眼里还有父母吗?这件事到此为止。
如果你敢再提,我就揍你。
还有你。
”他指着我那上小学六年级的老弟,接着说道:“别学你姐,脑子糊了,进水了,好不容易考个好的高中,居然不想去上。
”“有我什么事,又不是我。
”老弟嘴里嘟囔着。
我朝他做了个鬼脸。
这一次,我的抗争以失败而告终。
我19岁,他43岁。
黑色的七月终于过去了。
走出考场,我长吁一口气。
接下来是填志愿。
因为这件事,我和他又昏天黑地地吵了好几天,互不相让。
我想去外省上大学,脱离他的控制。
他则希望我在省内上学,理由是女孩子离家近点好。
在那几天,我们见面就斗嘴。
后来弄得老妈都烦死了:“你们再这样,就给我到大街上去吵。
”我们只得马上闭嘴。
到了填志愿的那天,他跟着我去了学校。
一到学校,他就不见人影,后来我发现,他和我的班主任在一个角落里嘀嘀咕咕。
再后来班主任找我谈话,说我报省内那所知名大学的中文系是最保险的。
我晕倒!班主任居然被他收买了。
这一次我又以失败告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3c3b7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3.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搜集有关马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一()当先()到成功老(千军万()万()奔腾快((二)理解意象出示古诗)识途)加鞭通过一组初步认识马的形象。
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1、学生齐读: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反复诵读入诗境。
(四看诵读法)2、明确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作者李贺的资料?(二)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1、学生汇报。
2、(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作者资料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
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
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
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三)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交流展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16ca5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18.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与反思第【1】篇〗《马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马的知识呢?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1、学生汇报:1看诗题明对象,2看作者知背景3看诗文解大意4看资料(注释)悟诗情5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
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4、学生汇报。
(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诗文写了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燕钩络踏漠)指名读,齐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d7e29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c.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马的知识呢?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1、学生汇报:1看诗题明对象,2看作者知背景3看诗文解大意4看资料(注释)悟诗情5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
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4、学生汇报。
(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诗文写了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燕钩络踏漠)指名读,齐读。
最新部编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马诗》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马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f8d55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9.png)
最新部编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马诗》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马诗》,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3.以《马诗》为例,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过程一、积累成语,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的文学积累都很丰富,老师这里有几个成语填空,你们敢挑战一下吗?2.课件出示成语填空题。
课件出示:你会填吗?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3.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成语都和“马”有关)4.在古代,马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人类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读课题。
(板书课题:马诗)【设计意图】选择与“马”相关的成语,用成语填空的形式导入,既紧扣诗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好节奏1.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相机正音。
注意以下字词:课件出示:yàn山sì似jīn金luò络nǎo脑燕shān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
课件出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师生合作读。
教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5.学生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培养语感。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为下面理解诗句做铺垫。
三、品读古诗,体会诗意1.默读古诗,启迪质疑。
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3.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1)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课件出示大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大漠的广阔、荒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c8cef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3.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第1篇】《马诗》教学设计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知诗人1. 依据前见,请学生说一说课前搜集的李贺资料。
2. 教师前见,出示李贺资料。
李贺少年成才,但因父亲的名字有进字,犯了忌讳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转投军旅同样无门,一生抑郁不得志,27岁就撒手人寰。
3. 教师学生视域融合。
理解什么是犯忌讳呢?比如林黛玉的母亲是贾敏,她在写敏字的时候,就不能把敏字写完整。
而李贺的父亲名字内有个进字,就是与科举考“进士”犯了忌讳,那些嫉妒李贺的人就是利用了这点,导致李贺空有才华却无门施展。
3. 学生与诗人视域融合,说一说李贺的内心感受。
二.读诗悟景1.自由读诗。
2. 李贺写这首诗时,并没有去过大漠,这是他的想象之景,请找出李贺写了哪些景?3. 学生汇报4. 审美意象教学A. 燕山意象燕山时什么地方?根据注释去了解(学生前见)李贺为什么想象中写燕山呢?(诗人的视域)出示: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南北朝]《木兰诗》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唐]李白《鸣雁行》渐近燕山。
回首乡关归路难。
——[宋]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回首燕山,月明庭树,两枝乌绕。
——[元]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
———[明]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学生谈感受出示中唐藩镇之乱资料。
学生谈李贺选燕山的原因教师小结:李贺想得是在去那边疆之地报效祖国。
燕山所是历代诗人心中兵家必争之地,寄托着诗人报效国家之期望。
B. 钩意象一般来说,月亮在我们印象中是什么样?李贺把月亮比作吴钩,有同学见过吴钩吗?出示:吴钩,对比感受李贺另一句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说一说李贺选择把月比作钩的原因,(钩的意象——驰骋沙场,励志报国)5. 读诗,说一说这景给人的感觉。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完整版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完整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ba1cec581b6bd97e19ea33.png)
《马诗》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大声朗读古诗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结合课前准备教学准备:课及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学乐师生”APP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诗《马诗》,相信对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新课学习(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一个多音字“燕”。
词语:燕山月似钩金络脑踏清秋2.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4.品读第一、二句。
理解: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
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
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环境。
燕:多音字,本课读yān,指地名:燕山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
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指导朗读。
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5.品读三、四句。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
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
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马诗日期二、选择题2.爷爷的毡靴普里什文我记得很清楚,爷爷那双毡靴已经穿了十来个年头。
而在有我之前他还穿了多少年,可就说不上了。
有好多次,他忽然间看看自己的脚说:“毡靴又穿破啦,得打个掌啦。
”于是他从集上买来一小片毛毡,剪成靴掌,缝上——结果毡靴又能穿了,跟崭新的一般。
好几个年头就这么过去了,我不禁思忖着:世间万物都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永世长存。
不料,爷爷的一双腿得了严重的酸痛病,直唤不舒服,甚至还请了医生。
“你这是冷水引起的,”医生说,“你应该停止打鱼。
”“我全靠打鱼过日子呀,”爷爷回答道,“脚不沾水我可办不到。
”“不沾水办不到么,”医生给他出了个主意,“那就在下水的时候把毡靴穿上吧。
”这个主意可帮了爷爷的大忙:腿痛病好啦。
只是打这以后爷爷娇气起来了,定要穿上毡靴才下河,靴子当然就一个劲儿地尽在水底的石头子儿上打磨。
这一来毡靴可损坏得厉害。
我想:世上万物总归有个尽头,毡靴也不可能给爷爷用个没完没了——这不,它快完啦。
人们指着毡靴对爷爷说:“老爷子,也该叫你的这毡靴退休啦,该送给乌鸦造窝儿去啦。
”才不是那么回事儿呢!爷爷为了不让雪钻进裂缝,把毡靴往水里浸了浸,再往冰天雪地里一放。
大冷的天,不消说毡靴缝里的水一下子就上了冻,冰把缝子封得牢牢的。
接着爷爷又把毡靴往水里浸了一遍,结果整个毡靴面子上全蒙了一层冰。
瞧吧,这下子毡靴变得可暖和结实了:我亲自穿过爷爷的那毡靴,在一片冬天不封冻的水草滩里来回淌,啥事儿也没有……于是我重又产生了那种想法:说不定,爷爷的毡靴就是永远不会完结。
但是有一次,我爷爷不巧生了病。
他非得出去上厕所不可,就在门道里穿上毡靴;可他回来的时候,忘了原样脱在门道里让它晾着,而是穿着冰冻的毡靴爬到了烫烫的炉台上当然,糟糕的并不是毡靴化出的水从炉台上流下来淌进了牛奶桶——这算啥!倒霉的是,那双长生不老的毡靴这回可就寿终正寝啦。
要知道,如果把瓶子装上水放到冰天雪地里,水就会变成冰,冰一胀,瓶子就得炸。
毡靴缝子里的冰当然也一样,这时已经把毡毛胀得松散开来,冰一消融,毛也全成了渣儿……我那爷爷可倔啦,病刚好,又试着把毡靴冻了一次,甚至还穿了一阵子。
可是不久春天就到了,放在门道里的毡靴消了开来,一下子散成了一摊儿。
爷爷愤愤地说:“嘿,是它该待在乌鸦窝里歇着的时候啦!”他一气之下,提起一只毡靴,从高高的河岸上扔到了一堆牛蒡草里,当时我正在那儿逮金翅雀之类的鸟儿。
“干吗光把毡靴给乌鸦呢?”我说,“不管什么鸟儿,春天都喜欢往窝里叨些毛毛草草的”。
我问爷爷这话的时候,他正挥动另一只毡靴准备扔。
“真的,”爷爷表示同意,“不只是鸟儿造窝需要毛,就是野兽啦,耗子啦,松鼠啦,也都是这样啊。
”这当儿,爷爷想起了我们认识的一位猎手,记得那人曾经向他提过毡靴的事儿,说早该拿给他当填药塞儿。
结果第二只毡靴就没扔,他叫我送给那位猎手了。
转眼间,鸟儿活动的时节到了。
各种各样的春禽纷纷落到河边的牛蒡草上,它们啄食牛蒡尖儿的时候,发现了爷爷的毡靴,一到造窝那会儿,它们从早到晚全来剥啄这只毡靴,把它啄成了碎片儿。
一星期左右,整只毡靴竟给鸟儿们一片片全叨去筑了窝儿,然后各就各位,产卵、孵化,接着是雏鸟啁啾。
在毡靴的温馨之中,鸟儿们出生、成长;冷天即将来临时,便成群结队飞往暖和的地方。
春日它们又都重新归来,在各自的树穴中的旧巢里,还会再次觅得爷爷那只毡靴的残余。
那些筑在地上和树枝上的巢窠同样不会消逝:枝头的散落到地面,小耗子又会在地上发现它们,将毡靴的残毛搬进自己地下的窝中。
我一生中经常在莽林间漫游,每当有缘觅得一处以毡毛铺衬的小小鸟巢时,总要像儿时那般思忖着:“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
”1.读文中画“∥”前面部分的文字,在空格里补充恰当的短语,完成思维导图。
2.联系上下文,说说从画横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倒数第二自然段描写了鸟儿们造窝活动的情景,作者为什么要写得如此具体?4.读文中带点部分的语句,写出其含义。
5.请联系短文说说文中的爷爷是个怎么样的人。
1.缝补跟崭新的一般让靴子冻上冰胀得松散2.爷爷对毡靴的不舍。
3.说明爷爷的毡靴又有了新的价值,做到了永世长存。
4.表面写毡靴“永存”,实际上蕴含深刻的含义:爷爷修毡靴及最后对毡靴的处理,表现了爷爷内心深处朴素而永恒的爱心,“毡靴”凝聚着爷爷对生活中的事物的珍惜,这种情感将永世长存。
(意对即可)5.爷爷是一位普通的渔民,他却具有许多高尚的品格。
俭朴:一双毡靴修修补补,总是舍不得扔掉。
勤劳:尽管他年迈,双腿酸疼,但仍然坚持捕鱼。
有爱心:爷爷让自己的一只毡靴成为鸟窝,温暖动物。
重友情:爷爷将另一只破毡靴送给了自己的猎手朋友。
(言之有理即可)3.爱是一朵无声花①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部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年。
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自色的。
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
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
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
只有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
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③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
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
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④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我点点头。
“多少钱?”老妇人弱弱地问。
“一毛五一个字。
”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颜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地一愕。
接着,又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
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
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风雪的呼啸声,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
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
我突然起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
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
并且合诉他,场妈很想他”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我按照也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转自一下,还真是。
但是觉得玟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你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写,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老妇人一听后,刚准备点头,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
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
”我笑了:“看您说,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
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你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
”我特意地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⑤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
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可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
”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
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
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⑥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
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却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1.老妇人面对“我”告诉她电报价格时,其心理变化很微妙,我出老妇人心理变化的词。
()一犹豫—()2.文章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第⑤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4.本文绝大部分篇幅都在讲老妇人发电报的事,文章却以“爱是一朵无声花”为题,为什么?4.父亲是一条鱼①元宵前后和阳春三月,是父亲最忙碌最苦累也最欢快的日子。
②在这段时日里,母亲帮着父亲煮大锅大锅、鲜鲜嫩嫩的鲤鱼招待那些买鱼苗的客人。
酒足饭饱之后,父亲才根据买主对鱼的尺寸、数额,心花怒放地开价出售鱼苗。
在一阵友好的、不太经意的讨价还价后,父亲便依依不舍地将精心喂大的各种鱼苗卖给这些鱼客。
此刻,只见父亲满脸的欢悦将往日的辛劳困倦镀得铮亮。
待来家里求购的客人逐渐稀少后,父亲只好一个一个地方去赶鱼市,这些小镇集市,最近的也离我家有十余里,远则三四十里。
父亲鸡叫头遍就起床放干水池,将鱼捉进鱼盆里,然后打着手电筒,顶着寒雾冷露去赶集。
两只比米筛还要大的鱼盆将干瘦细小的父亲夹在中间,仿佛不是父亲挑着它们,而是它们拥着父亲在行进。
待到池里的鱼苗卖完,我家屋角落里早就积了一大堆已磨成草筋的烂草鞋……③接下来,父亲又要着手为幼苗培植而忙碌不休。
父亲精心修整好鱼池,买回鱼苗后,父亲就开始像喂养婴儿般悉心照料。
父亲每天一大早就下到池里,用一只木耙将宁静的池水搅动,然后泼洒肥水,早中晚三次。
这些幼鱼在父亲精细料理与守候中逐渐地长到寸许两寸粗细。
待布谷鸟在我的家乡山野不知疲倦地婉转啼鸣时,父亲便沐浴着三月的阳光和布谷鸟清丽的音韵悠然地端坐于屋前的枣园里,用一只精致的小碗将脚盆里的小鱼按照鱼种分门别类地舀进一只只鱼盆里。
然后,父亲挑着鱼盆在暖融融的阳光下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
在父亲拖着悠长的声调沿村叫卖时,布谷鸟的叫声也在春光里此起彼伏。
④我没想到,那年秋天,父亲那如同阳春三月布谷鸟鸣唱般的叫卖声,竟然成了他撒在我家乡那些村庄里的一曲绝唱。
父亲去世的两个月前,我回去看望过我的父母。
母亲告诉我,早几天,父亲去给姑奶奶过生日,穿着我的皮鞋,显得特别高兴。
我很纳闷,我没有什么皮鞋留在家里啊。
母亲就从父亲的床底下拿出一双棕色的皮鞋。
看到这双皮鞋,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这是我早已丢弃的一双皱巴巴的皮鞋,父亲竟从屋外捡回来,还喜滋滋地穿着去给姑奶奶过生日,那么炫耀!那么得意!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
这时我才想起,父亲一生赚了那么多的钱,对到我家来买鱼苗的所有人都是那么大方,那么舍得花钱招待,却从没想过要给自己买双皮鞋。
⑤离家那天,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
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