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条件:土壤质量、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地貌等是农业
区位的重要因素。

优质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而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地貌则会影响农业活动的实施和效
率。

2.气候条件:气候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降水、温度、
日照、风速等。

不同作物对气候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
适宜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3.水资源:水是农业的基本要素,影响农业的灌溉、养殖、
种植等活动。

农业区位选择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可获得性和
利用效率。

4.劳动力与人口因素:农业的区位还与劳动力的可获得性和
人口密度有关。

足够的劳动力和适宜的农村人口分布对农
业生产和发展至关重要。

5.市场与交通因素:农业区位与市场的接近程度和交通条件
密切相关。

如果农产品远离市场或交通不便利,会增加运
输成本和时间,影响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

6.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也
是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方面。

有差异的政策措施和农村基
础设施的建设会对农业生产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的产量、品
质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农业区域规划和发展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目标。

从水源的角度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从水源的角度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从水源的角度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从水源的角度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资源丰度: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选择农业区位时需要考虑水资源的丰度和可利用性。

水资源的丰度可以通过年降水量、地下水资源储量等指标来评估。

2. 水质状况:农业需求的水源不仅仅要求数量充足,还要求水质良好。

水质受到污染的地区不适宜作为农业区位,因为污染的水源可能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3. 水资源分布: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源供给。

因此,农业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确保农业用水的稳定供应。

4. 整体水管理能力:农业生产需要综合的水管理能力,包括水资源的收集、储存、分配等环节。

选择农业区位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水资源管理情况和水利设施建设水平。

总之,水源是农业区位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项,选择合适的农业区位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丰度、水质状况、水资源分布和整体水管理能力。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耕作制度
(一)自然条件
1、光照:地球生物的能量来源,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2、热量: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农作物种 类、耕作制度、栽培方法等。(活动积温)
3、土地:土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 土 地的肥力不同,其生产力也不同;不同位置的土 地,有不同的利用价值(如:接近水源的土地具 有比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由于地价 较高适宜于发展经济价值较高的城郊农业和高效
天山牧场
夏放高山防曝晒,冬牧山麓防寒冷
4、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 度而变化。( )
答: 不同海拔,热量等气候条件不同, 农作物的种类也就不同。(地形)
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区位影响是决定性的。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是决 错误
定性的。
如:我国将橡胶生产向北推广到北纬22度, 将双季水稻的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 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农业)。
4、水分: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 水就没有农业,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区发展农业 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5、地形: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也较大,平原宜发 展种植业,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使农 作物的分布随海拔不同。
农业地域类型或作物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甘蔗 甜菜 棉花 水稻 柑橘 苹果
2、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
答: 吐鲁番盆地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对长 绒棉和葡萄的生长十分有利。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 长绒棉和葡萄的生产状况良好。(光照、水源)
3、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
答: 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将牲畜赶往高 山草甸,冬季牧场则位于气温较高的天山 北麓用贮存的干草在围棚中饲养。(地形)

农业区位分析

农业区位分析

①农耕区有大量的作物秸秆和精饲料;
②我国大部分农耕区水源充足;
③东部地区交通便利,城市密集,畜牧产品需求 量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按 主要生 产目的 分类
面向本地市场
商品农业 自给农业
面向外地或 世界市场
需要大规 模生产
要求地广人稀, 形成规模化生产 3、分析其他因素:劳动力、机械化水平、科技、历史、政策等
有利条件(区位优势)
不利条件(限制性条件)
提出发 展措施
例1:分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例2:请分析我国东部农耕区发展舍饲畜牧业的 有利条件。
农业区位分析一般方法
种植业
农 业 区 位 分 析 ( 三 步 )
1、按 劳动对 象分类
畜牧业
通过分析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 条件,来评估农作物在此地的生长情况。 ①草:分析当地草类生长 的气候条件 ②人工饲料、秸秆:分析
牲畜生长 所需要的 条件
饲料
饲料来源 分析水源条件
分析市场需求 分析通往市场 的交通条件

农业区位条件

农业区位条件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1)气候。

包括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的均匀与否、热量的多少、光照的强弱以及热量和水分的配合程度等。

(2)水源。

水源的多少对于干旱地区显得特别重要。

(3)地形。

其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生产。

地形的高度。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会使得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产类型。

地形的坡度。

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地,不适于发展耕作业,而应该植树种草发展林业等。

山脉的坡向。

迎风坡的背风坡,向阳坡和背阴坡的不同,水热条件也不同,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4)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成分、土壤质地、土壤层的深度以及土壤肥力的差异,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种类。

2、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大小,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经营规模扩大;反之,则规模缩小。

(2)交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交通运输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显著。

(3)政策。

国家政策和措施,如鼓励性措施(提供农业补贴、免征农业税、提高产品价格)或限制性措施等都会对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4)科技。

科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科技往往是通过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来影响农业区位的。

通过科技改造自然因素。

如:宁夏平原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发展种植业等。

通过科技改变社会经济因素。

(5)工业基础。

(6)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

(7)风俗习惯。

比如亚洲水稻种植业就是跟此有关。

、农业1)、农业区位选择:①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②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机械化、良种、水利、电气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

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易错点09 农业的区位因素-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易错点09 农业的区位因素-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易错点09 农业的区位因素易错题【01】不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科技条件是决定性因素。

总结如下: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科技、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二、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1.大范围地域的农业区位分析和选择(1)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

(2)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2.小范围地域的农业区位分析和选择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在图中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布局小麦种植业、花卉种植业、乳牛业、林果业。

三、农业生产条件分析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政策一般对农产品种类和种植面积影响较大通过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业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农业技术如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域的范围,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等01不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2021·海南·高考真题)图左示意我国某热带雨林地区人工多层经济林模式,图右示意我国某地区“猪沼果”模式,二者均为生态农业模式。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农业的地理区位因素

农业的地理区位因素

农业的地理区位因素
农业的地理区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不同作物对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环境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农作物种植的适宜区域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

2. 土地条件:包括地形、土壤质量等。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更适宜农业发展。

不同作物有着不同的土壤要求,如稻米适宜生长在河流湿地上,而玉米适宜生长在丘陵地区。

3. 水资源:农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用于灌溉和养殖等。

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更有利于农业发展。

例如,农作物在水源充足的地区可以更好地生长,养殖业在水域面积广阔的地区更有利于发展。

4. 交通和市场条件: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需要便捷的交通运输和市场网络。

农业发展更有利于位置靠近交通主干线和城市的地区。

农产品的出口需要海港或机场等出口通道。

5. 发展阶段和政策支持:农业的地理区位因素也与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阶段和政策支持有关。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可能更依赖于农业劳动力的相对丰富,而发达国家则更注重高效农业科技的引入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这些地理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农业在选择种植作物、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等方面都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

农业的区位选择[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特别提醒】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因素主要包括光照、热量、降水等,而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大小)有关。

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

(2)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科技、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基本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的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典例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方式: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特点: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专业化程度高。

(4)区位优势:气候暖湿;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土地肥沃;地广人稀。

【易错辨析】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是一般意义上的混合农业吗?提示不是。

我国农耕区饲养家畜、家禽只是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不能算作混合农业。

混合农业中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产业比重相差不大。

4.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有利影响如果能保持合理的利用强度,土地资源可以为人类持续利用。

(2)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会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考点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例1】[2017·天津文综,12(3),9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工业、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农业、工业、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各种区位因素分析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頹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什么什么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是什么什么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因素: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高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劳动力:人中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因素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2、经济因素市场:人中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型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计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游区;自来水厂布置在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河流:临近水源,充足丰富2、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交通: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港口、码头等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其他因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

农业的区位因素总结

农业的区位因素总结

农业的区位因素总结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条件: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不同土壤的肥力、排水情况、酸碱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因此,区位相对较好的农业地区一般会有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2. 气候条件:气候对农业产出有重要影响。

合适的温度、降水和光照条件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适宜的气候条件可以使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增加产量。

3. 水资源: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资源,特别是灌溉农业。

区位相对较好的农业地区可能有丰富的水资源,确保农作物的灌溉需求得到满足。

4. 地理要素:地理环境对农业产业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土地利用等因素均会影响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发展。

同时,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和速度,比如临近交通要道的农业地区可以更快更便捷地将产品运送到市场。

5. 市场需求和基础设施:农业的区位也受到市场需求和基础设施的影响。

农产品的生产需要便捷的交通网络、仓储设施和市场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产品能够及时运输到消费者手中。

因此,区位相对较好的农业地区一般会有完善的基
础设施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总而言之,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资源、地理要素、市场需求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六 区域产业活动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六) 含答案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六 区域产业活动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六) 含答案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六)1.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1)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①根据经纬度、海陆轮廓等确定具体位置.②根据位置等信息确定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③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般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去考虑.④评价一个区位的发展条件,一般需分析其优势和限制性因素,不利因素是今后改造的对象,并与将来的发展联系起来。

(2)农业生产主导区位因素判断方法判断某地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热、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如下表所示:2.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转移的影响(1)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各地区的资源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等工业区位因素的不同和发展变化。

(2)工业转移趋向:以世界制造业转移为例①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的轨迹:英国—德国(1851~1900年)、德国-美国(1879~1930年)、美国—日本(1950~1990年)。

②近四十年来,世界制造工业重心正由欧美、日本向东亚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转移。

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③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工制造业又逐渐向我国大规模转移,其转移的重点区域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3)发达国家或地区工业转出的原因①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力工资水平高;用地紧张和地价昂贵;资源能源紧缺或枯竭;原材料价格升高。

②拓展消费市场:国内市场饱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经济危机等);国家间贸易限制(贸易壁垒等)。

③环境保护需求:区域环境污染严重;国家环保政策的限制。

(4)发展中国家承接工业转入的区位优势①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丰富廉价;地租较低;资源或能源丰富(某些地区)。

②投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如交通通达度和信息网络);政策优惠和支持。

③消费市场:产品需求量大或市场的潜力大。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分为两大因素:一是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二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政策等。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2、地形: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②山区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③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域分异,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3、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

如我国东南丘陵为广布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油茶、马尾松)等,粮食低产。

4、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5、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6、政策:各国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二、季风水田农业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4.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分析大力投资,兴修水利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

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

三、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

2.农作物:小麦、玉米3.特征:以上国家商品谷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这类农场我国西北、东北也有分布,一般为国营。

农业自然区位因素详析

农业自然区位因素详析

农业自然区位因素详析农业区位因素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也是热点,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中自然区位因素有是最难的内容,学生不容理解,考点众多,本文讲自然区位详细分析如下:一.气候1.热量(气温):热量决定农作物的种类和分布,影响生长期、熟制、复种指数、产量、(1)气温高,热量充足有利条件:①气温高,积温高,农作物生长期长②气温高,农作物生长周期短,复种指数高,熟制多;③农作物单产、总产量高。

不利条件:①气温高,病虫繁殖快,农作物病虫害多;②干旱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缺水更加严重③气温高,有机物分解快,不利于土壤有机养分积累,土壤贫瘠。

(2)气温低,热量不足有利条件:①气温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有机物积累较多,品质较好②气温低,农作物病虫害少,减少农药的施用,农作物品质好,⑧气温低,土壤有机质分解慢,易于积累,土壤肥沃;④气温低,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缓解春旱,改善土壤墒情。

不利条件:①气温低,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期短,复种指数低,熟制少;②气温低,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2.降水量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品种、生产能力等①降水量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②降水量过多易造成洪涝灾害,过少则易造成旱灾3.光照,影响有机物的生成(光合作用)、果实的色泽,作物的种类、产量等,(1)光照强度光原强,①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积果的有机物术:②光用海,集外线强,鲜花、果实色泽鲜艳,③光照强,紫外线强,有杀菌(虫卵、害虫)的作用,通用农共少,农产品品质好,④光照强,有利于喜光植物生长,不利于喜明植物生长,⑤光照过海。

植物容易被灼伤,光照弱,⑦光照弱,植物光合作用翳,不利于谷物的生长;②光照朝,有利于喜阴植物生长不利于喜光植物生长.(2)光照时间光照时间长,①光照时间长,植物光合作用时间长,利于植物有机养分积累,②光照时间长,有利于长日照植物生长,不利于短日照植物生长③光照时间长,获得的热量较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热量不足,光照时间短,①光照时间短,光合作用时间短,不利于植物有机养分积累;②光照时间短,利于短日照植物生长,不利于长日照植物生长,(3)光照面积①光照面积大,光照面积大,植物获得光合作用多、产量高②光照面积小,光照面积小,植物获得光合作用少,产量低1.昼夜温差影响因素: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天气状况:晴天多昼夜温差大,阴雨天多昼夜温差小下垫面性质①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营养物质积累,农作物品质好。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一、农业生产:(一)一般方法:1.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2.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②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

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③政策④劳动力⑤科技⑥工业基础(二)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三)几种重要的农业地域类型:1.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热带雨林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旱地直播技术),埃及等国家。

我国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冲积平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单产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人们喜食大米;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人多地少,小农经营;商品率低;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水利工程量大;酸雨危害;机械化水平不高;总体科技水平较低。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

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热量——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是地球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

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地形——地形影响水、热、光照条件,不同的地形类型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坡度过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变化有所不同山地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也因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可以发展立体农业。

土地——土壤的酸碱性、肥力、质地及土层的厚度等影响农业生产。

(土壤的肥沃程度,土壤的酸碱性,土地的面积)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

土地资料是有限的。

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

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水分条件较差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或牧业。

在年降水量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与素质)、技术装备(农机)---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生产技术------良种的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

种植方式------单、间、套、混连作。

耕作制度-------熟制比如: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一年一熟;南方—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类型。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2、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光照①通过铺垫反射率大的物体使光照增强,如反光薄膜、鹅卵石等,如西北地区的瓜果;②通过分层套种减少对喜阴作物的光照,如东北地区的人参种植热量①建温室、大棚等增加室内热量,如种植反季节蔬菜;②通过盆栽减少地温对农作物的影响,如帕米尔高原种植蔬菜日温差①通过铺垫热容量小的物体增强日温差,如鹅卵石、砂砾等,从而增加作物的养分积累,如法国罗讷河的葡萄种植;②通过增加水面等热容量大的物体减小日温差,或在土壤表层铺垫稻草等减小日温差,从而避免冻害,如我国北方地区种植大蒜降水①降水少,则采取人工增雨、抽取地下水、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等,以及改进灌溉技术,采取喷灌、滴灌等,如以色列地区;②降水多,修建排涝设施,如南美奥里诺科平原;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则修建具备蓄水、灌溉、排涝功能的水利工程,如我国南方地区风营造防护林等,减少大风对农作物的损害地形①通过修建梯田等改造地形,使之平缓;既增加耕地面积,也减少水、土、肥流失,如东南丘陵地区;②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通过修筑台田等改造地形,使之减少土壤盐碱化,如华北平原;③湿润地区通过修建花基鱼塘等改造地形,充分利用当地的水热资源发展混合农业,如珠江三角洲;④高海拔地区在湖区修筑台田,既提高了夜晚气温,又获得较便捷的河运,如南美的的喀喀湖周边;⑤平整土地,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壤①增施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②覆盖薄膜、稻草、鹅卵石等,有利于保湿、保温,并能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有利于保持地力;③轮耕、休耕等,保持地力(注:河流洪水泛滥会给两岸耕地带来肥沃的土壤,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面积①扩大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利于大型农业机械操作,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规模效应;②退耕还林还草等,减少耕地面积,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灌溉水源①一般是强调有河流、淡水湖泊等;②通过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确保灌溉水源的稳定供应交通①鲜奶、普通鲜花等要求高速公路等速度快的运输方式;②距市场较远的高档鲜花强调航空运输;③大豆等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农产品可以选择运输量大的铁路、水运等方式3、农业区位条件评价分析术语理解记忆区位因素关键词答题术语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气象灾害纬度低(高),(海拔高低),气温高(低),热量充足(不足),影响熟制、病虫害,生长期长(短);距海远(近),降水多(少),(海拔高(低)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光照充足(不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白天有利于有机质的合成,晚上呼吸作用弱,消耗少,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含义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分析西北地区 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10分)
深居 内陆 水汽 难以 到达
多晴天 降水少
光照 充足 昼夜 温差 大
光合作用 强 有利于 养分积累
大陆性 气候
品 质 好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降水
光照
海拔 日照时数
品质 →单产
气 热量 昼夜温差 候 积温→熟制→产量 →水热组合
多少 →地域类型
降水
季节、年际变化
→气象灾害
地下水
冰雪融水 水源 河流
干旱区(决定因素) 土壤盐碱化; 河流下游断流
湿润区(稳产保障)
地形平坦开阔, 有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
性质→品种 土壤 肥力→产量
平原→种植业 耕作 地形种类多样, 有利于多种经营 难易 ←地形 丘陵→园艺\畜牧 程度 山地→林业为主 山区 立体农业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
1 、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 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2、特点:
1)、地域性。
原则:因地制宜
原则:不违农时,因时制宜
2)、季节性、周期性。
3、类型:
1)、按生产对象: 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 2)按投入: 粗放农业 , 自给农业 3)、按产品用途:: , 密集农业 。 商品农业 。
主要区位 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
因素 素,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 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
会经济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 要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 主导 因素对该农业影响最大,没 因素 有这种因素或条件不可能有 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

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如下影响:
1.土地条件:土地条件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优质的
土壤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如耕地、草地、林地等,也会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2.气候条件:气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不同作物对气候
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如温度、降水、日照等。

适宜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气候条件。

3.水资源:水资源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的灌溉和养
殖活动需要充足的水源。

水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利用效率会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些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挑战。

4.劳动力与人口因素:劳动力和人口密度对农业的区位选择
也有影响。

足够的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适宜的人口密度与农产品市场接近,有利于农产品销售和分销。

5.市场与交通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市场的接近程
度和交通条件。

农产品距离市场越近,交通越便利,运输成本越低,利润空间也就越大。

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通常会考虑市场接近度和交通条件。

6.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也
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农业基础
设施的建设,如水利、道路、仓储设施等,可以提供有利
的条件和服务,促进农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各区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域规划和发展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的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
1、农业区位分析方法
(1)总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

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
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条理清晰。

对区域的自然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件,进行逐条审视,(如自然因素的四大方面一一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然后重点评析其优势明显的因素;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

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类
①主要区位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

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要求完地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②主导区位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地势低注)因此地形是它的主导区位因素。

③限制性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若这个条件(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是当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不是限制性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水,因此水就成为西北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而塔里木河流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水灌溉,当地水源就成为主导因素。

(3)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4)比较分析法: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形态的影响。

2、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国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3.农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1)看农业生产类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都是面向市场生产的,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农作物类型及生长特性: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3)看农业生产特色:如沙漠地区的绿洲农业主导因素为水源,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主导因素为热量,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主导因素为地形
(4)看优势或制约因素: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是其突出优势,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主导因素,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水源就成为当地灌溉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典型模板: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三类
(1)直接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

(2)给出限制性条件,如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农业的发展条件
3)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如某地区是否可以大力发展某种作物或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说出你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

A.气候
b.地形: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等土层深厚,易于耕作的地形区。

c.土壤:肥沃如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d.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如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
a.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b.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国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

c.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水平。

d.国家政策: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

e.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种植养殖技术
f.社会:消费偏好、种植历史、生产经验等
四、农业部门的布局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布局
(1)农业生产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农业各部门、各部门内部生产项目的组成情况,包括主副业的比例关系、组成形式、地位作用和变化规律。

(2)农业布局: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又称农业配置,是农业各部门(农、林、牧、渔)和各部门内部各种生产门类及其种类和数量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

2.一般农业部门布局原则
(1)依据农业部门的生产特点布局:①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②林业——山地、丘陵区;;③畜牧业——千旱、半干旱区
(2)根据生产对象的生活习性布局:渔业——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
水稻——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柑橘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3.市场型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
(1)花卉、蔬菜、园艺业:布局在交通便利、靠近水源、邻近城市的近郊
(2)乳畜、禽蛋业:布局在交通便利、饲料充足、邻近城市的近郊
4.按区域尺度大小的布局原则
(1)对大地域范围的农业生产的布局
在进行大范围地区区位分析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2)小尺度范围的农业生产的布局
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5.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
生态环境。

(2)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毁林开荒、垦山种粮→水土流失
修水库、修渠道、不合理灌溉→沼泽化、盐渍化。

过度放牧、濫垦濫挖→草场退化、草场沙化、载畜力下降。

过度采伐森林→森林资源减少、森林生态保护功能减弱、河流下游涝灾频发。

濫捕濫杀、施用剧毒高残留农药→鱼类资源大幅减少。

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产品产量与品质降低,危害人类健康。

大型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水→污染士壊与水体,危害人类健康。

境外物种的引进→病源、生态灾难,生物入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