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欲养亲不在
——《合欢树》教学设计 合肥通校说课人:付晓艳
花美,形似绒球, 清香袭人;叶奇, 日落而合,日出 而开,给人以友 好之象征。花叶 清奇,绿荫如伞, 植于堂前供观赏。
亮点
1.树立文本意识 立足《合欢树》散文文体特征,挖掘文中种种“错过”背后的复杂情感流动和
深刻智性思考,领会作者独特选材视角和精到言语表达。 2.紧贴学生 以“错过”巧妙引入,抓住文中学生易忽略的质朴的对话、简洁的虚词,由寻
•
1.梳理文中的多次“错过”,通过换词、析词、补词的方法揣摩体会作者几次错过中的情感流动,通过补
写诗歌、习作交流来探究作者选材表达之妙。
•
2.借助关键语句品析、师生经验交流,把握“Fra Baidu bibliotek欢树”、“孩子”中对母爱、生命的哲理
• 3.通过拟写比喻反观自我,回味母爱,表达真实感受。
•
1.通过换词、析词、词揣摩把握作者几次“错过”中的情感流动。
两段文字对父亲去世的伤痛有了不同的态度,第二段对爱的理解更深
刻,对生命的思考更深入。悲伤也成享受,享受的是私藏的回忆,是对爱
•
2.通过补写诗歌、习作交流探究作者选材布局之妙。
1.借助关键语句品析、师生经验交流,领会“合欢树”、“孩子”等重点语句中对 母爱、生命的哲理思考。 2.通过拟写比喻、课外阅读来反观自我,回味母爱,真实表达。
•
1.问题引领法:本设计以“子欲养亲不在”为主问题,通过寻找“错过”和思 考“错过”,引学生走进文本。
•
教材分析
•
1.文本定位 《合欢树》选自高教社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作为首篇,它意在引导学生 以感受母爱生发对“人性美”的体悟。基础模块上下两册开篇课文都以“母爱”为 话题,二者排放次序可谓精妙。《我的母亲》情感相对单纯,教学着力点在文本语 言表达的分析和领会上,而《合欢树》内涵更为丰富,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 要求,其教学着力点应是藉由文本语言表达探究作者对母爱和生命的独特体验。
•
我曾经刻意回避这段时光,现在,我在黑夜写这样的文字,好象从更
高的地方俯视另一个自己,好象和另一个自己交谈,“死亡终结了生命,
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往事历历在目,父亲就好像站在我面前,似乎
从来不曾消失,他镌刻在我的心中,已经成为我血脉,我思想的一个部分,
回首往事,就如同史铁生说:“悲伤也成享受。”(2013年)
找出10岁时的母子对话,体会母亲话里“呢”的作用和我的回答中修饰语“故意” 的内涵。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 (母亲的得意、孩子气)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我的任性,针锋
相对) 【设计意图:打开文本,以对话为依托,借助词语增删,体会“我”少年时的叛
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自责自悔)
补充材料:“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
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我与地坛》
【设计意图:打开文本,借助填补修饰语、诵读、补充材料,体会青年时对母爱的
不理解。】
(二)生死相错——抓虚词(略,重体会)
学情分析
说母爱母亲,就联想到“伟大”、“奉献”、“温馨”等宏大概念,学生往往以自己对母爱的粗糙体
验遮蔽了对这一篇文本的阅读。从以往阅读来看,学生能体会文中“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但是 对文字之下“我”的复杂情感流动及作者选材的精到把握不深;对合欢树的象征意义有所体会,但是 对于反复出现的“孩子”及一些重点语句的理解稍显欠缺。本篇教学的起点在于去蔽,让学生从已有 经验中跳脱出来,发现这一篇借多次“错过”抒写母爱的独特方式和所表达的独特情感。一写母亲, 就是“关怀”、“无私”、“崇高”,人云亦云的公式化表达背后看不到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真我。针 对高一的学生,本篇教学意义在于通过作者情感流动探索和选材之妙,反观自我,重新感受母爱,通 过拟写比喻思考母爱,引起对生活和人生的触发启迪。
1.源于“我”的感情(错过=过错) 在错过中犯下的过错,成为悲伤愧疚的源头。 根据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补写诗歌,师生交流。
世界上最伤痛的距离 是生与死的距离 更是当我就在你面前 你不能体会我 爱你
世界上最伤痛的距离 是当你就在我面前
我不能体会你的爱
更是
2.彰显“我”的表达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
生命流转,母爱轮回,合欢树对于“我”的独特意义,“我”对生命的独特体验, 不会消亡。
【设计意图:理解反复出现的似与文本无关的孩子是教学重点所在,也是难点
所在,为攻破重难点,此处紧紧抓住“孩子”最后一次出现的语句,对重复的“那棵树”
作深入剖析,挖掘相同的表象所指下的不同深层语意,帮助学生顺利理解作者通过孩子
2.抓关键字句法:作家的秘密深藏在语言之下,本设计抓住人物对话、虚词, 细细咀嚼,深入体会。 3.移情体验法:教师开放自己内心体验,希望与学生体验进行对接,帮助学生突破 重难点。
一课时
一、错过?
1.以“《合欢树》是一篇写
的文章”的问题引学生表达阅读初感。
以某一学生的见解“《合欢树》是一篇写错过的文章”,引发学生好奇和争论。
“错过”到思“错过”,通过碰撞、咀嚼、表达,形成“错过,就是过错!”—— “错过,就是过错?”的教学框架,使学生与文本的交流由浅入深,把对文中母爱 的感受提升到对生命真谛的领悟,体会流淌在史铁生文字里的“起伏”与“宁静”。
1.从“外”到“里” 文章有不同体式,阅读教学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以合适的方法读不同体式的文 本,从这一文本中读出应该读出的东西,即要有文体意识。散文叙述的是日常琐事, 表达的是作者独特情感认知,它是作家的秘密,它最容易亲近,又最不容易读透。 散文教学要将触角由外在的言说对象转到内在的作者独特情感体验以及言语表达上 去。这是本设计教学内容选择的出发点。 2.从“教”到“学” 真正的教学应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应让学生 与教材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自身对话。以此作为教学方法选择的基点,本设计尝 试激活学生个体经验,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打开文本,找到学生与文本对接 的通道。
1.对合欢树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和合欢树在精神上相遇。 有一天那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 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1。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2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问:两处“那棵树”含义一样吗?
那棵树1:“孩子”的合欢树,孩子感受到的母爱
那棵树2:“我”的合欢树,我感受到的母爱
2.文本特点 孙绍振指出,散文不仅要表现感觉、感情,更要关注理性的思考,智性的表达。 《合欢树》突破了以前写母亲的亲情类散文的窠臼,融入了作者独特的语文经验和 人生经验。该文有一般亲情文章对母爱的赞颂、怀念和愧疚,更有其独特之处:抒 写母爱时选择“错过”的独特角度;在情的抒发之外,又蕴含了对母爱、生命的哲 理思考。留给读者更多的反刍空间,也使本文跳脱出一般写母爱的文章,成为经典 文本。因此仅将教学内容落在“母爱”上,是不够的,还应探究作者表现母爱的独 特方式和经过情感过滤的“合欢树”、“孩子”中的深刻意蕴。
想摇车进小院真是不能了。……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 (不能中的纠结)
【设计意图:对文本的理解不能从字面滑过去,要发现潜行在字词之下的情感涌动, 体会表面平实的文字与内在强烈的感情间形成的巨大张力。】
(三)为什么作者反复描述合欢树与“我”一次次错过? 错过不仅是过错,也是另一种相遇
三、错过,就是过错?
寻“母亲”、“我”与合欢树的错过
(一)错过花开——抓虚词
诵读第8段,抓住五个虚词,仔细品读,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领会这一段与
“我”的成长虚实相应的关系。
那年
竟(惊喜)
第二年 还(不放弃)
第三年 却又……而且(希望)
又过一年 才(期盼)
再过一年 都(自责)
【设计意图:抓住几个虚词,以少胜多,细细咀嚼,把握合欢树这一虚实相生的象征。】
表达的对母爱和生命的思考。】
2.对合欢树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得以和自己相遇。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问:悲伤何以成为享受? 比较阅读:
片段一 父亲临走的时候很清醒,我死死抓住他的手,不停地喊他,不停地叫他,想要拉住 他,想要留住他,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他说不出话来,只是眼也不眨地拼尽最后的力 气盯着我,那眼神,满含着凄厉、怨恨、绝望、不舍、痛苦、嘱托…… 就那样定格在我的记忆中,让我永生永世都无法忘却…… 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美好的日子,不是要一起走下去的吗?(2005年) 片段二 如果能够穿越,我想回到2002年那个春天,我想紧紧抱住那个在医院徘徊、奔走, 绝望地长久呆坐在长凳上的自己,告诉她:不要害怕,一切都会过去,去好好抱抱你的 父亲,听他说话,为他擦泪,不要害羞,对他说你爱他,对他说你已经不怪他的严厉, 对他说因为有这样的正直磊落的父亲,你觉得很幸福很骄傲,告诉他所有你想的,告诉 他你会为他好好走人生所有的路。
引入同龄人习作帮助学生理解。
习作片段:
她问我要是把诗的意境展现于微电影的镜头形式,有哪些景可取。我没有仔细思考,然
后态度也不太好地教训几句:一首诗就那么几个字,拍成视频不就是一两秒的功夫?
随后她说不劳烦我了然后我也下了。这不是什么大事,要说就说家常琐事吧。但是我却
慢慢感到不安。麻麻肯定因被我冷落而伤心。
如虎如尖牙。慢慢的慢慢的麻麻也会忘事儿,也会叹息,也会悲伤。而她始终默默地搀
着我成长,在我的身后,一脸猥琐且幸福。
母爱并不总是温情脉脉,“爱我的人伤我最深”,世俗的母爱更多时候是争吵、责
备、埋怨、哭泣、唠叨、代沟……而能在这样的不和谐中发现隐秘的和音,在隔离之中
找到跨越,即是“人所难言,我易言之”。
逆。】
2.不理解的隔阂
找出20岁时的对话,尝试在两个“说”之前加上修饰语。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
说。(预估:不耐烦地、暴躁地、气馁
地……)
•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 凄楚地……)
说,(预估:小心翼翼地、坚持地、
3.不体谅的心痛 找出20岁时的另一次隐对话,分角色诵读,体味其中情感。 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自暴自弃)
•
要求:如果你赞同这一观点,请在文中找出依据。 如果你不赞同这一观点,也在文中找出依据。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引学生跳出文本,梳理阅读初感,教师借此了解学生整体阅
读感受;抛出“错过”,引学生跳入文本,激发思考和碰撞,在学生表达中捕捉教学契
机。】
二、错过,就是过错! 寻“我”与“母亲”的错过 (一)心心相错——抓对话 1.不相让的斗气
(二)错过相见——抓关键词 文中有几次欲看合欢而错过?请来,仔细揣摩表面的“不愿”、“不能”之后的不
想、不敢。 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不愿中的不敢) 找出
•
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我心里一阵抖(痛),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不敢中的期待)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 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伤痛后的面对)
【设计意图:对文本的探究不仅应在挖掘“写了什么”上,更应该立足“怎么
写的”和“为什么这么写”之上,通过补诗和作文示例,引学生理解文中的人、事、物
是经过作者情感过滤的特殊的人、事、物,因此阅读本文不仅仅在于了解母亲,更要体
会“我”通过人、事、物映射出的对母亲的感情。即把教学从文本的外在言语对象分析
转向内在情感体验上来。】
我也想到前几天的事。我妈有个缺点,在她讲课的时候老是要黑我,比如是什么吸
引了我家的小胖子天天在杭外跑步之类的。然后不知为何传到了同学耳朵里然后我就跪
•
了。 那天和麻麻吃饭我义正严辞地批评了她一顿:你这是强烈干涉我的人生自由! 她一脸委屈:我以儿子 为自豪嘛。自豪你妹,你要自豪我就不要混了? 一如麻麻 再怎么染发也遮不住的白鬓,再怎么化妆也盖不了的皱纹,岁月如诗如歌如童话,如狼
不复见的永别
读读删掉虚词的第四段,体会修饰语所表达的情感。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奖
•
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
【设计意图:打开文本,借助对虚词的品析,体会作者随时间流转对母亲的理解和歉
疚。】
(三)作者以现在的眼关注往事时,为什么挑选出的都是与母亲相错的时刻?
——《合欢树》教学设计 合肥通校说课人:付晓艳
花美,形似绒球, 清香袭人;叶奇, 日落而合,日出 而开,给人以友 好之象征。花叶 清奇,绿荫如伞, 植于堂前供观赏。
亮点
1.树立文本意识 立足《合欢树》散文文体特征,挖掘文中种种“错过”背后的复杂情感流动和
深刻智性思考,领会作者独特选材视角和精到言语表达。 2.紧贴学生 以“错过”巧妙引入,抓住文中学生易忽略的质朴的对话、简洁的虚词,由寻
•
1.梳理文中的多次“错过”,通过换词、析词、补词的方法揣摩体会作者几次错过中的情感流动,通过补
写诗歌、习作交流来探究作者选材表达之妙。
•
2.借助关键语句品析、师生经验交流,把握“Fra Baidu bibliotek欢树”、“孩子”中对母爱、生命的哲理
• 3.通过拟写比喻反观自我,回味母爱,表达真实感受。
•
1.通过换词、析词、词揣摩把握作者几次“错过”中的情感流动。
两段文字对父亲去世的伤痛有了不同的态度,第二段对爱的理解更深
刻,对生命的思考更深入。悲伤也成享受,享受的是私藏的回忆,是对爱
•
2.通过补写诗歌、习作交流探究作者选材布局之妙。
1.借助关键语句品析、师生经验交流,领会“合欢树”、“孩子”等重点语句中对 母爱、生命的哲理思考。 2.通过拟写比喻、课外阅读来反观自我,回味母爱,真实表达。
•
1.问题引领法:本设计以“子欲养亲不在”为主问题,通过寻找“错过”和思 考“错过”,引学生走进文本。
•
教材分析
•
1.文本定位 《合欢树》选自高教社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作为首篇,它意在引导学生 以感受母爱生发对“人性美”的体悟。基础模块上下两册开篇课文都以“母爱”为 话题,二者排放次序可谓精妙。《我的母亲》情感相对单纯,教学着力点在文本语 言表达的分析和领会上,而《合欢树》内涵更为丰富,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 要求,其教学着力点应是藉由文本语言表达探究作者对母爱和生命的独特体验。
•
我曾经刻意回避这段时光,现在,我在黑夜写这样的文字,好象从更
高的地方俯视另一个自己,好象和另一个自己交谈,“死亡终结了生命,
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往事历历在目,父亲就好像站在我面前,似乎
从来不曾消失,他镌刻在我的心中,已经成为我血脉,我思想的一个部分,
回首往事,就如同史铁生说:“悲伤也成享受。”(2013年)
找出10岁时的母子对话,体会母亲话里“呢”的作用和我的回答中修饰语“故意” 的内涵。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 (母亲的得意、孩子气)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我的任性,针锋
相对) 【设计意图:打开文本,以对话为依托,借助词语增删,体会“我”少年时的叛
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自责自悔)
补充材料:“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
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我与地坛》
【设计意图:打开文本,借助填补修饰语、诵读、补充材料,体会青年时对母爱的
不理解。】
(二)生死相错——抓虚词(略,重体会)
学情分析
说母爱母亲,就联想到“伟大”、“奉献”、“温馨”等宏大概念,学生往往以自己对母爱的粗糙体
验遮蔽了对这一篇文本的阅读。从以往阅读来看,学生能体会文中“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但是 对文字之下“我”的复杂情感流动及作者选材的精到把握不深;对合欢树的象征意义有所体会,但是 对于反复出现的“孩子”及一些重点语句的理解稍显欠缺。本篇教学的起点在于去蔽,让学生从已有 经验中跳脱出来,发现这一篇借多次“错过”抒写母爱的独特方式和所表达的独特情感。一写母亲, 就是“关怀”、“无私”、“崇高”,人云亦云的公式化表达背后看不到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真我。针 对高一的学生,本篇教学意义在于通过作者情感流动探索和选材之妙,反观自我,重新感受母爱,通 过拟写比喻思考母爱,引起对生活和人生的触发启迪。
1.源于“我”的感情(错过=过错) 在错过中犯下的过错,成为悲伤愧疚的源头。 根据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补写诗歌,师生交流。
世界上最伤痛的距离 是生与死的距离 更是当我就在你面前 你不能体会我 爱你
世界上最伤痛的距离 是当你就在我面前
我不能体会你的爱
更是
2.彰显“我”的表达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
生命流转,母爱轮回,合欢树对于“我”的独特意义,“我”对生命的独特体验, 不会消亡。
【设计意图:理解反复出现的似与文本无关的孩子是教学重点所在,也是难点
所在,为攻破重难点,此处紧紧抓住“孩子”最后一次出现的语句,对重复的“那棵树”
作深入剖析,挖掘相同的表象所指下的不同深层语意,帮助学生顺利理解作者通过孩子
2.抓关键字句法:作家的秘密深藏在语言之下,本设计抓住人物对话、虚词, 细细咀嚼,深入体会。 3.移情体验法:教师开放自己内心体验,希望与学生体验进行对接,帮助学生突破 重难点。
一课时
一、错过?
1.以“《合欢树》是一篇写
的文章”的问题引学生表达阅读初感。
以某一学生的见解“《合欢树》是一篇写错过的文章”,引发学生好奇和争论。
“错过”到思“错过”,通过碰撞、咀嚼、表达,形成“错过,就是过错!”—— “错过,就是过错?”的教学框架,使学生与文本的交流由浅入深,把对文中母爱 的感受提升到对生命真谛的领悟,体会流淌在史铁生文字里的“起伏”与“宁静”。
1.从“外”到“里” 文章有不同体式,阅读教学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以合适的方法读不同体式的文 本,从这一文本中读出应该读出的东西,即要有文体意识。散文叙述的是日常琐事, 表达的是作者独特情感认知,它是作家的秘密,它最容易亲近,又最不容易读透。 散文教学要将触角由外在的言说对象转到内在的作者独特情感体验以及言语表达上 去。这是本设计教学内容选择的出发点。 2.从“教”到“学” 真正的教学应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应让学生 与教材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自身对话。以此作为教学方法选择的基点,本设计尝 试激活学生个体经验,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打开文本,找到学生与文本对接 的通道。
1.对合欢树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和合欢树在精神上相遇。 有一天那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 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1。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2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问:两处“那棵树”含义一样吗?
那棵树1:“孩子”的合欢树,孩子感受到的母爱
那棵树2:“我”的合欢树,我感受到的母爱
2.文本特点 孙绍振指出,散文不仅要表现感觉、感情,更要关注理性的思考,智性的表达。 《合欢树》突破了以前写母亲的亲情类散文的窠臼,融入了作者独特的语文经验和 人生经验。该文有一般亲情文章对母爱的赞颂、怀念和愧疚,更有其独特之处:抒 写母爱时选择“错过”的独特角度;在情的抒发之外,又蕴含了对母爱、生命的哲 理思考。留给读者更多的反刍空间,也使本文跳脱出一般写母爱的文章,成为经典 文本。因此仅将教学内容落在“母爱”上,是不够的,还应探究作者表现母爱的独 特方式和经过情感过滤的“合欢树”、“孩子”中的深刻意蕴。
想摇车进小院真是不能了。……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 (不能中的纠结)
【设计意图:对文本的理解不能从字面滑过去,要发现潜行在字词之下的情感涌动, 体会表面平实的文字与内在强烈的感情间形成的巨大张力。】
(三)为什么作者反复描述合欢树与“我”一次次错过? 错过不仅是过错,也是另一种相遇
三、错过,就是过错?
寻“母亲”、“我”与合欢树的错过
(一)错过花开——抓虚词
诵读第8段,抓住五个虚词,仔细品读,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领会这一段与
“我”的成长虚实相应的关系。
那年
竟(惊喜)
第二年 还(不放弃)
第三年 却又……而且(希望)
又过一年 才(期盼)
再过一年 都(自责)
【设计意图:抓住几个虚词,以少胜多,细细咀嚼,把握合欢树这一虚实相生的象征。】
表达的对母爱和生命的思考。】
2.对合欢树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得以和自己相遇。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问:悲伤何以成为享受? 比较阅读:
片段一 父亲临走的时候很清醒,我死死抓住他的手,不停地喊他,不停地叫他,想要拉住 他,想要留住他,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他说不出话来,只是眼也不眨地拼尽最后的力 气盯着我,那眼神,满含着凄厉、怨恨、绝望、不舍、痛苦、嘱托…… 就那样定格在我的记忆中,让我永生永世都无法忘却…… 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美好的日子,不是要一起走下去的吗?(2005年) 片段二 如果能够穿越,我想回到2002年那个春天,我想紧紧抱住那个在医院徘徊、奔走, 绝望地长久呆坐在长凳上的自己,告诉她:不要害怕,一切都会过去,去好好抱抱你的 父亲,听他说话,为他擦泪,不要害羞,对他说你爱他,对他说你已经不怪他的严厉, 对他说因为有这样的正直磊落的父亲,你觉得很幸福很骄傲,告诉他所有你想的,告诉 他你会为他好好走人生所有的路。
引入同龄人习作帮助学生理解。
习作片段:
她问我要是把诗的意境展现于微电影的镜头形式,有哪些景可取。我没有仔细思考,然
后态度也不太好地教训几句:一首诗就那么几个字,拍成视频不就是一两秒的功夫?
随后她说不劳烦我了然后我也下了。这不是什么大事,要说就说家常琐事吧。但是我却
慢慢感到不安。麻麻肯定因被我冷落而伤心。
如虎如尖牙。慢慢的慢慢的麻麻也会忘事儿,也会叹息,也会悲伤。而她始终默默地搀
着我成长,在我的身后,一脸猥琐且幸福。
母爱并不总是温情脉脉,“爱我的人伤我最深”,世俗的母爱更多时候是争吵、责
备、埋怨、哭泣、唠叨、代沟……而能在这样的不和谐中发现隐秘的和音,在隔离之中
找到跨越,即是“人所难言,我易言之”。
逆。】
2.不理解的隔阂
找出20岁时的对话,尝试在两个“说”之前加上修饰语。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
说。(预估:不耐烦地、暴躁地、气馁
地……)
•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 凄楚地……)
说,(预估:小心翼翼地、坚持地、
3.不体谅的心痛 找出20岁时的另一次隐对话,分角色诵读,体味其中情感。 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自暴自弃)
•
要求:如果你赞同这一观点,请在文中找出依据。 如果你不赞同这一观点,也在文中找出依据。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引学生跳出文本,梳理阅读初感,教师借此了解学生整体阅
读感受;抛出“错过”,引学生跳入文本,激发思考和碰撞,在学生表达中捕捉教学契
机。】
二、错过,就是过错! 寻“我”与“母亲”的错过 (一)心心相错——抓对话 1.不相让的斗气
(二)错过相见——抓关键词 文中有几次欲看合欢而错过?请来,仔细揣摩表面的“不愿”、“不能”之后的不
想、不敢。 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不愿中的不敢) 找出
•
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我心里一阵抖(痛),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不敢中的期待)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 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伤痛后的面对)
【设计意图:对文本的探究不仅应在挖掘“写了什么”上,更应该立足“怎么
写的”和“为什么这么写”之上,通过补诗和作文示例,引学生理解文中的人、事、物
是经过作者情感过滤的特殊的人、事、物,因此阅读本文不仅仅在于了解母亲,更要体
会“我”通过人、事、物映射出的对母亲的感情。即把教学从文本的外在言语对象分析
转向内在情感体验上来。】
我也想到前几天的事。我妈有个缺点,在她讲课的时候老是要黑我,比如是什么吸
引了我家的小胖子天天在杭外跑步之类的。然后不知为何传到了同学耳朵里然后我就跪
•
了。 那天和麻麻吃饭我义正严辞地批评了她一顿:你这是强烈干涉我的人生自由! 她一脸委屈:我以儿子 为自豪嘛。自豪你妹,你要自豪我就不要混了? 一如麻麻 再怎么染发也遮不住的白鬓,再怎么化妆也盖不了的皱纹,岁月如诗如歌如童话,如狼
不复见的永别
读读删掉虚词的第四段,体会修饰语所表达的情感。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奖
•
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
【设计意图:打开文本,借助对虚词的品析,体会作者随时间流转对母亲的理解和歉
疚。】
(三)作者以现在的眼关注往事时,为什么挑选出的都是与母亲相错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