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概况
( . abn odadD u set n etr H ri 0 2 , e og ag C ia 2 H i nj n r i e od n 1H ri F o rg npc o ne, a n1 5 5 H i nj n , hn ; . e og ag o n o d n I i C b 5 l i l i P vcF a D g d iirt n a r Sh o, a i 50 6 H i nj n , hn ) u A r m nsai de col H r n10 7 , e og ag C ia t oC b l i
a a y i y tm n lsss se
随着食 品工 业 的迅速 发展 和人 们生 活水 平 的不 断提高 , 品安全 问题越来越受 到人们 的重视 , 食 而食品 的污染大多数是 因为病原微生物 引起 的 ,这 就迫切要 求建立和研究食 品病原微生物快 速检测 方法以加强对
除技术 , 量细菌 A P和体细胞 A P 即可 推算 出样 测 T T, 品 中的含菌量 , 整个过程简单快捷 , 无需培养微生物过 程 , 敏度 高 , 灵 因此 , 利用 A P生物发光分析技术检测 T 肉类食 品细菌污 染状 况或 食 品器 具 的现场 卫生 学检
的方法, 具有 检测灵敏 度高 、 传染危 险 、 测速度 快 无 检
A P生 物发 光法 是 近年发 展较 快 的一 种用 于食 T 品快速检测 的方法 。A P生物发光技术 的原理是荧光 T 素 酶 ( u irs ) 荧 光 素 ( u ir ) 三 磷 酸 腺 苷 L c eae 以 f L c ei 、 fn ( T ) 0 为底 物 , Mg 存 在 时 , AP和 在 z 能将化 学 能转化
(. 1 哈尔滨市食 品药 品检验检测 中心 , 黑龙江 哈尔滨 10 2 ;. 5 5 5 2黑龙 江省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 , 黑龙江
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 n yn nr - xt n p cina dQu r ni e u eu。 n yn 5 0 1 S a d n 。 hn Do g igE ty E i I s et n a a t ra Do g ig2 7 9 。 h n o g C ia) o nB
Ab ta t s r c :Co v n i n l e h d a e t e o s m i g, o s n i v t n y o e s t i n f o n e to a t o r i -c n u n l w e s t iy a d h p s n i v t i o d m m i i y p t o e i c o r a im e e t n, t h a i e e o me to o i t n o d p o u to n a h g n c mi r o g n s d t c i o wi t e r p d d v l p n fs c e y a d f o r d c i n i h t e wo l su y a d t e e t b ih n ff o ah g n c mir o g n s a i e e t n t c n l g h rd, t d n h sa l me to o d p t o e i s c o r a i r p d d t ci e h o o y m o i c e s g y p i t n in t y v ro s c u t e . n t i a t l , h a i r cp e o si r a i l a d at t b a i u o n r s I s ri e t e b sc p i i l fi u o o n n e o o i h c n mm n l g y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A r ut a Fo rd c c neadT cn l  ̄ gi l rl odPo ut Si c n eh o g c u s e o
食 品微 生物快速检 测方法 的研 究进展
孟 甜 , 玉锋 ※ 李
( 西华 大学生物 工程 学院 , 四川 成都 6 0 3 ) 10 9
法用 以检测微生物 【 3 】 。后来 , 随着食 品 、 品等对 药
微 生 物 的要 求 ,琼 脂 平 板 培养 法 逐 渐 用 于 快 速 检 测 微 生 物 。 主要 有 选 择性 培 养 基 快 速 检 测 和 显 色 培 养 基快 速 检 测 。
s e i g frf s ee to t o so c o r a ims Th sa t l e c i d t e d v lp n r c s ffs e e to e k n o a td t cin meh d fmir o g n s . i ri ed s rbe h e eo me tp o e so a td tcin c meh d ,fo t o s r m ta i o a a a l t c lu e r dt n l g r p a e u t r meho t mo e n mmun l g ,moe u a b oo a d o i t d o d r i oo y l c lr il g y n c mbi d ne i sr n tume sus n Oo a l a h r s e to s e e t n me h ds nt e a d S n, swel st e p o p c ff td tci t o . a o
和评 价 食 品 中的微 生 物 一 直 以 来 都 是 全球 研 究 的 热 门 问题 。 特别 是 近年 来 , 随着 环 境 污 染 的 加 剧 和 生态 平 衡 的不 断 破坏 ,可 导 致 人 类 感 染 的 致 病 菌
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研究与开发
第0第 期 28 3 0年3 2 月 9 卷
l 65 == -
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蒋志国 。 杜琪珍 z
(. 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理工学 院, 海南 儋州 5 13 ; 7 7 72浙江 工商大学 食 品与生物工程研究所 , 浙江 杭州 30 3 ) 10 5
作者简介 : 志国( 7一, ( , 工作 。
洋学 院学报 : 然科学版, 0 ,(3 :5 — 5 . 自 2 4 9 2 )2 2 2 3 0
【 】张雪l , 2 0 花 陈有容 , 内田基 晴 , . 等 鲢及其加 工废弃 物发酵鱼露 的
(2 :0 3 1 8 1 )18 — 0 7 【3 Ucia ,o d Y maht S o m k taP r ct na d 2 】 hd lHK n oD,a si ,T o oe .ui ai n a 1 i f o
p p riso rtaep o c db cl ss bii o r ete fap e s rdu e y Ba iu u tl CN2 I ltd o l s s a e o
比较[. 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0 , ( : 6 2 0 】 2 0 32 —3 0 9 )2 【l 任广 明. 2】 关于鱼露中乳酸菌的研究一鱼露 中耐盐产 酸菌 的鉴定
叨. 食品科学 ,9 0 2 :2 3 . 19 ( )3 — 7
【2 o A, a aaT NaaoH.oai f o ae ae r u igb c 2 】T K T k , g I l o o U gnspo c a— n n s tn c d n
摘
要 : 着食 品 工 业 的 迅 速 发展 , 究和 建 立食 品病 原 快速 检 测 方 法 以加 强 对 食 品 卫 生安 全 的监 测越 来 越 受 到 各 随 研
简述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相关研究进展
简述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相关研究进展摘要: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是食品、药品卫生监督检验迫切需求,本文从免疫学技术,酶学的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传统检测方法改进技术,物理化学技术,其它技术方面对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灵敏度高,但假阳性率高,无法区分死活菌;酶学的技术和物理化学技术特异性好,省时省力,但这些方法成本较高,不适合基层实验室使用;传统检测方法改进技术结果准确,但费时费力。
因此,仍需要发展一种新的方法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要真正实现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还需要不断进行科学研究,以寻找一种能够真正实现成本低、灵敏度好、准确性高并且检测速度快的更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食品;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研究1引言大肠菌群为一群在37C、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的统称。
这些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中,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存在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肠菌群被国际上公认为检测各种水质、医药及食品在流行病学上安全性的指示菌。
如果检测到大肠菌群呈阳性结果,那么便表明食品、药品或者水质存在大肠菌群,已经被粪便污染。
大肠菌群的数量与受到的污染程度成正比,数量越多,受污染越严重。
目前我国国家标准主要用多管发酵法来检测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已沿用多年,其准确性、权威性无可质疑,但该方法费时费力,而且检测所需的费用较高,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药品安全现场监测的要求,因此,现在食品、药品卫生监督检验迫切需要一种更加有效、快速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大肠菌群的快速、定量检测技术都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2大肠菌群主要的快速检测方法2.1免疫学技术免疫学方法检测原理是依据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反应。
动物源食品安全现状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概述
动物源食品安全现状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概述动物源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因为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动物源食品包括肉类、蛋类、奶制品等,它们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动物源食品的生产、加工和运输环节存在着一系列安全隐患,因此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动物源食品的安全,科研人员们不断努力,开展了许多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动物源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食品中残留的抗生素、激素、重金属、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因此,科研人员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更加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技术,以便及时发现食品中的安全隐患。
在动物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方面,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
其中,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等手段,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基因改造成分。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食品进行检测,并且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除了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光谱技术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快速检测技术。
光谱技术包括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等,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成分来判断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相比,光谱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无需样品处理、无损检测等优点,因此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生物传感技术也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生物传感技术利用生物分子与特定物质结合后产生的生物学信号来检测目标物质,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目前,生物传感技术已经被应用于食品中抗生素、激素、农药等残留物的检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总的来说,动物源食品安全现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安全领域的快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科研人员们的不懈努力,动物源食品的安全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PCR技术在食品中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应用研究
PCR技术在食品中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应用研究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精准医疗等领域。
在食品安全领域,这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为确保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PCR技术的原理是利用DNA双链结构和核酸酶的酶解作用,将DNA分子解成单链,并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复制和扩增。
这种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检测出微生物样品中非常少量的目标微生物。
在食品安全领域,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食品病原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
这些微生物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威胁,会引起肠胃病、食物中毒等疾病。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必须对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准确可靠的检测。
PCR技术在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现在已经开发出许多基于PCR技术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包括PCR-ELISA、实时荧光PCR、分子识别等方法。
这些方法都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效率的优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检测出微生物样品中目标微生物的存在。
实时荧光PCR技术是PCR技术的一种改良方法,它可以在PCR反应过程中实时监测PCR产物的积累情况。
这种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PCR技术之一,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检测出样品中的目标微生物。
实时荧光PCR技术在食品中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CR-ELISA技术是PCR技术和ELISA技术的结合,可以在PCR的基础上检测出目标微生物。
这种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检测出微生物样品中目标微生物的存在。
PCR-ELISA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分子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PCR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可以快速鉴定出样品中的目标微生物。
这种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分子识别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免疫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免疫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免疫技术是指应用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检测、测定和鉴定的技术。
常见的免疫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层析法(IA)、免疫电泳、免疫荧光分析法等。
这些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动物源性食品快速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免疫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毒素检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动物源性食品中存在着各种毒素,如霉菌毒素、大肠杆菌毒素、链球菌毒素等,这些毒素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
传统的毒素检测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不够准确。
而利用免疫技术进行毒素检测,则可以实现快速、准确、高效的检测。
通过ELISA技术可以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的霉菌毒素进行快速检测,而且检测结果可靠,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的试剂和设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免疫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动物源性食品中常常存在着各种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耗时长、操作复杂,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而利用免疫技术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准确的检测。
利用免疫荧光分析法可以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而且该技术对微生物的检测限度非常低,可以检测到极小数量的微生物,因此非常适合于动物源性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免疫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快速检测中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为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免疫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快速检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确保食品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方法进展
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方法的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问题也相应地备受关注。
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都有污染微生物的可能。
一旦污染,微生物将大量繁殖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或导致食源性感染和食物中毒。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态平衡的不断破坏,可导致人类感染的致病菌的种类越来越多,病原微生物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
传统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形态检查和生化方法,其准确性、灵敏性均较高,但涉及的实验较多、操作烦琐、需要时间较长、准备和收尾工作繁重,而且要有大量人员参与。
所以,准确、省时、省力和省成本的快速检验方法是社会的迫切需要。
本文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以利于对食品进行筛选和检测,最终达到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的目的。
1、即用型纸片法3m公司的perrifilmtmplate系列微生物测试片,可分别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计数、霉菌和酵母计数。
由rcp scientific inc 公司开发上市的regdigel系列,除上述项目外还有检测乳杆菌、沙门菌、葡萄球菌的产品,这两个系列的产品与传统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好。
如用大肠菌群快检纸片检测餐具的表面,操作简便、快速、省料,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发酵法符合率高,已经被列为国标方法。
使用时应正确掌握操作技术和判断标准,从而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
美国3m公司生产的pf(petrifilm)试纸还加入了染色剂、显色剂,增强了菌落的目视效果,而且避免了热琼脂法不适宜受损细菌恢复的缺陷。
在大肠菌群检测方面,国标方法报告的是mpn值而不是每克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数,pf法则可以得出精确数据。
霉菌快速检验纸片,应用于食品检验中的霉菌具有操作简便,仅需36℃培养,不需要低温设备;快速,仅需2 d就可观察结果,比现在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缩短3 d~5 d,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食品病原微生物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a d d f rn ib l . n ti p p r e ea imoe ue tc n lg to s isn o ,mirary, n if e t it I h s a e ,sv rlbo lc l e h oo y meh d ,b o e s r e a i y co ra
p t o e i m ir b ee t n,b t e b o o e u e tc n l g e a e c a a t r t u c ah g nc co ed tci o u w i m lc l h o o i s v h r ce s h q ik,s n i v t n e h wi e s ii t y
(. ol e f o dS i c dT c n lg , e a r u o e e n eh oo y H n n e oF cn a Agi l aUnvri , h n z o 。 5 0 2C ia c u t 2 Z e g h uBu e uo ai n c nc u e vs n。 e g h u4 0 0 Chn . h n z o ra f Qu l ya dTe h ia S p r i o Zh n z o 5 0 4, i a) t l i
Ab t a t Co e to a m eho a e i e c n u ng, l w s n ii iy n sr c : nv n i n l t d r tm . o s mi o e stv t a d h os n ii iy n f od yp e stv t i o
检 测方法 ( 细菌培养 、 生化鉴 定、 血清分型 等) 比, 相 基
物化学技术 , 如利用培 养基方法根 据菌落特性 和 生化 反应特 点进行检测 , 些方法都 能定量或 定性分析 病 这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应用自从人类开始运用微生物检测技术以来,我们就受益匪浅。
常见的应用包括食品安全、药品研究、环境卫生、生物工艺等方面。
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微生物检测技术越来越精确、快速、灵敏和真实可靠。
一、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不足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依靠菌落计数、培养、染色等技术,需要较长时间、昂贵、耗时和复杂,而且结果相对不精准。
这些技术对于某些微生物而言,还存在着检测不出来的问题。
例如,曾经有病毒在水中存在达一年之久,因为通过传统方法不易检出。
当然,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也有其不可替代之处,如它是基于对微生物完整生长培养的分析,同时也能为更便宜和更广泛的检验提供以及不同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二、现代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新进展近年来,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现代微生物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微卫星分析、DNA芯片和基因测序。
这些技术在微生物检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CR是一种基于DNA扩增的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检测多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它的检测速度快、敏感性高且可靠,已成为微生物学中最为常用的检测技术之一。
2. 微卫星分析(SSR)微卫星是DNA中的短重复序列,可以通过PCR扩增,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进行检测。
使用微卫星分析可以快速检测多个微生物,包括各种病原菌和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它具有多重检测可靠性和分析能力的优点。
3. DNA芯片DNA芯片是一种基于DNA分子识别原理的基因检测技术,将DNA样品提取后进行诱导耦合反应形成的DNA单链放置在DNA 芯片上。
该技术可以同时快速检测多个微生物。
例如:2014年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中,科学家使用了DNA芯片技术在短时间内成功检测出了病毒。
4. 基因测序基因测序可以将DNA和RNA序列放大和测定,从而获得微生物的完全基因组信息。
这一技术可以增强微生物检测结果,并提供有关基因组功能和进化的信息。
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方法研究
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方法研究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方法研究对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探讨目前常见的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方法,并介绍一些新兴的研究方法。
一、常见的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1. 传统培养法传统培养法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食品样品培养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使病原微生物生长扩增,并利用生长形态、菌落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
然而,传统培养法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对于一些难以培养的病原微生物无法准确鉴定。
2. PCR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方法。
它通过扩增微生物的核酸片段来检测和鉴定病原微生物。
PCR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较短的检测时间,但需要复杂的实验操作和设备。
3.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利用抗体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进行检测和鉴定的方法。
常见的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等。
免疫学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但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术和设备。
二、新兴的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1. 基因测序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测序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病原微生物的精准鉴定和数量检测。
基因测序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和设备投入。
2. 蛋白质质谱法蛋白质质谱法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它通过对食品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实现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蛋白质质谱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的特点,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病原微生物,并且对于样品的前处理要求较低。
三、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检测与鉴定方法的应用前景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一方面,病原微生物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通过开发高效、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降低公众的食品安全风险;另一方面,食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方法的研究也对食品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食品生产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展 , 品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也有 了很大 的进 展。下 食 面我们 介绍 一下 比较广泛 应用 的微 生物检 测方法 的
新进展 。
1 “ 片” 干 法
境污染 的不断加剧 , 病原微 生物对人类所造成 的威胁
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世界各 国相继发生的重大食 品安全事件 , 给食 品安全 敲响 了警钟 。发展简易 、 快速 的食 品微生 物检 验方法 对于 食 品质 量控 制和监 管非
表面 等离子共 振 sr c l m n eoa c , P ) uf e a o sn ne S R 生物 a ps r 传感器 中采用亲和素一生物 素系统放 大检测信 号 , 并 引入复合抗 体作 为二次抗 体 ,使检 测限 由 1 f/ L 0c m u 下降到 1 f / 。殷涌光[ 0 c mL u 。 0 1 等利用免疫 吸附反应 , 采 用抗原 夹心 法使 用胶体 金 复合抗 体作 为二 次抗 体大 幅度提高质量 从而显 著提高 了检测精度。作为一种新
常重要 。
“ 片”法 是利用 无毒 的高分 子材料做培 养基载 干 体, 将特 定 的培养 基和 显色物 质附 着在上 面 , 过微 通
生物在培 养基上 面 的生长特 征和显 色反应 来 测定食 品 中微生物 的方法 。这 是一种快速 、 定性 和定量检测
食 品微生 物检 测就是 应用 微生物 学 的理论 与方 法, 研究外界环境和食 品中微生物 的种类 、 数量 、 质 、 性 活动规律及其对人和动物健康 的影响 。目前人们 已经 开发 出了多种食 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作为微生物分类 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 一 , 传统 的形态学 和生理生化 方 法操作繁琐 、 需要 时间较长 、 准备 和收尾工作繁重 , 且 需 要大量专业技 术人 员参与 。近几 年 , 内外 的许多 国 机 构和学者都致 力于快速检测技 术和方 法 的研究 , 已 改进和开发 了一些快速 的检测技 术和方法 , 微生 物检 测技术 已由培养水平逐步 向分子水平 迈进 。特别是近 年来 随着分 子生 物学 、微 电子 技术及 生 物技术 的发
病原微生物筛查及快速检测技术开发
病原微生物筛查及快速检测技术开发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越来越重视。
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对病原微生物的筛查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病原微生物筛查及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
一、病原微生物筛查技术的发展病原微生物的筛查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测试来确定微生物是否是疾病的原因。
传统的筛查方法是基于培养和生物化学检测,这种方式非常耗时且对微生物的检测范围也不够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技术逐渐在病原微生物筛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比如,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我们能够快速地确定微生物是否存在以及它们的特征。
这种技术基于逐渐发展起来的PCR实验和其他DNA分析的方法。
例如,PCR可以通过放大微生物DNA的数量,而基因芯片则可以同时分析不同的DNA。
总的来说,这些技术已经帮助实现了更快、更准确的筛查方法。
但它们的流程复杂,需要专业知识和昂贵的流程和设备,所以对于某些实际情况,它们的应用仍然受到限制。
二、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快速检测技术可以更快地检测到病原微生物,这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尤其重要。
快速检测技术通常是基于生化、免疫学或其他物理和化学技术。
当然,它们的检测能力不够特异性和灵敏度。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许多快速检测技术已经变得更强大。
例如,现代流式细胞术利用固臂臂结构和荧光以及其他纳米颗粒技术,使得检测出的病原微生物数量更为准确和精确。
另外,纳米物质的应用使得快速检测技术越来越有效而不容易有误。
三、病原微生物筛查技术和快速检测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由于病原微生物筛查技术的快速化和精确度的提高,医生们能够更快地诊断出感染疾病的种类。
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快地提供准确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治疗效果。
同样地,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在临床中更快地诊断出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了误诊和漏诊的问题。
目前,许多快速检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检测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等方面。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从食品安全与卫生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方法中的核酸探针检测法、基因芯片检测法、pcr技术检测法的检测原理及优缺点、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分子生物学中图分类号:ts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07-0257-01随着世界食品开发、生产、销售的迅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和建立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以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监测越来越受到各国科学家的重视,其关键是及时、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微生物。
传统的检测方法准确性、灵敏性均较高,但有涉及的实验较多、操作繁琐、效率低等缺点。
近年来,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自动化研究进展声速,主要包括微生物学、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和血清学等方面及其它们的结合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分子生物学方法中的核酸探针检测法、基因芯片检测法和pcr技术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方法随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化学的飞速发展,对微生物的鉴定已不再局限于对它的外部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等一般检验上,而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结构及其组成部分。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众多检测技术中,核酸探针和聚合酶链反应,以其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的特点成为世人瞩目的生物技术革命的新产物,已逐步应用于信源性病原菌的检测。
1.核酸探针法细胞核酸dna和rna是唯一一类可以传递遗传信息的大分子,而每一种病原体都有独特的核酸片段,核酸探针是带有将已知核苷酸dna或rna片段用同位素或其它方法标记的基因特异片段,它主要利用碱基配对原理,使互补的2条核酸单链形成双链。
根据核酸探针中核苷酸成分的不同,可将其分为dna探针或rna 探针;根据选用基因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探针能同微生物中全部dna分子中的一部分发生反应,它对某些菌属、菌种、菌株有特异性,另一种探针只能限制性同微生物中某一基因组dna发生杂交反应,它对某种微生物中的一种菌株或仅对微生物中某一菌属有特异性。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进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过度依赖农药化肥增产增收并消灭病虫害,大量未消解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作物果实中,造成农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人如果长期食用了这些食物,可能引起呼吸道、消化疾病以及中毒等现象,严重的甚至引起人体死亡。
因此,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快速检验方法的检验速度快,不需要样品进行封存转运,处理步骤少,现场检验即出结果,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公信力。
关键词: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监管;应用引言食品安全事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然而,随着食品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和复杂化,食品安全问题也愈发突出。
为此,食品安全监管显得尤为重要,而其中的关键环节便是食品安全检测。
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虽然准确,但速度慢、效率低,无法满足当前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因此,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通过快速检测技术可以提高监管覆盖范围和效率,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系统,不仅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检测出食品安全问题,还能大大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然而,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还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选择、体系构建、标准制定和研发推广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1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价值1.1扩大监管覆盖范围食品安全问题无处不在,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种类和加工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食品安全问题也愈发多样化。
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往往无法满足当前广泛和深入的监管需求。
快速检测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扩大了食品安全监管的覆盖范围。
无论是病原菌、农药残留、添加剂超标,还是非法添加物,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快速检测技术进行有效监测。
食品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微 生物 学 方 法
2化 学 方 法
固相细胞计数 ( P … 是一项新技术, S C) 它结合流式
r ] ’
细胞 计 数 法 ( C …和 落射 荧 光 滤 过技 术 ( E I , 服 F M) D F") 克 了 F M 和 DE I在应 用 中的局 限性 。 C 只 能计 数 牛奶 C F" FM
在 样 品 中或在 滤膜 表 面的 不 均 匀 分 布 造 成 实 质 性 误 差 ,
5 二 甲基 噻 唑一 )2 5 二 苯 基 四 氮 唑溴 盐 , 原 理是 活 一 2 ,一 一 其 细 胞 内 的线 粒 体琥 珀 酸脱 氢 酶 可将 Mr’ 一种 淡 黄 色 的 ( I 四 甲基 偶 氮 唑 盐) 原 成 难 溶 性 蓝 紫 色 甲瓒 , 细胞 无 还 死
C e Sa 的落 射 荧 光 显微 镜 来 检 测 , 据 所 使 用 的荧 hm cn上 根
光 标记 ,在 数 小 时 内可 获得 有 关微 生 物 特 性 及 生 理状 态 的信 息 。据 报 道 ,P S C用 于 牛奶 的质 量 控制 , 检 测 生长 可
化 学 、 物 物理 、 生 免疫 学 的方 法 对 食 品 及 其 加 工 、 藏 等 贮
பைடு நூலகம்
(Ecei i cl ) 沙 门 氏 菌 ( a oe a) 志 贺 氏 菌 shr ha o 、 c i Sl nl 、 m l
( hg U p) 耶 希 氏菌 (Y rii neooic 、 斯 S ie as p 、 es ae trcl i n t a) 李 特 菌 ( i ei m n ctg n s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Ls r t a o oyo ee ) ( t h l oc s r ) 。 Sa yo c u e 等 p c 已被应 用 于 检测 食 品 和环 境 中 的致病 菌 。N S A技; AB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建议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建议□ 刘园 邹洁 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摘 要:食品的质量安全是人们对食品的基本要求, 如何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进行快速、经济、准确的检测对于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简要介绍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其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针对基层快速检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字:食品安全 快速检验 综述TECHNOLOGY THESIS科技文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自然受到人们比较多的关注,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各环节实施全程管理和监控,这就需要大量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快速、方便、准确、灵敏的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
近年来这类技术发展很快,尤其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最快。
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快检在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方面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 目前常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1.1 化学试纸比色化学比色分析法是根据食品中待测成分的化学特点,将待测食品通过化学反应法,使待测成分与特定试剂发生特异性显色反应,通过与标准品比较颜色或在一定波长下与标准品比较吸光度值得到最终结果。
目前已经有许多微生物检测纸片,可分别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菌、葡萄球菌等,这些试纸快速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好。
如用大肠菌群快检试纸检测餐具的表面,操作简便、快速、省料,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发酵法符合率高[1]。
另外,快检试纸还可以利用硫代葡萄糖苷与特异性外源酶生成中间产物,利用显色剂显色的原理,快速检测油菜中的芥酸和硫糖苷[2]。
分析法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便,结果显示直观,检测灵敏度高。
研究人员经过不断改进和摸索,大大提升试纸比色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例如,针对乳品中非法添加硫氰酸钠作为保鲜剂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在原本显色剂显色的基础上,引入了指示剂结晶紫、罗丹明B,改善显示效果,更好将其应用于乳品快速检测中[3]。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者:吴莹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21期现如今,随着社会大众生活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微生物污染问题,因为其普遍性、严重性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因此,微生物检测技术成为行业研究的重点。
本文主要通过阐述近些年来几种常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为相关检验人员提供参考,方便他们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为社会大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一、生化检测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在对食品中病原菌进行检测时,通常情况下会利用生化技术来进行最终的确认。
现如今已经生产出很多比较微型的生化试剂盒,以此来尽可能地节省样品的分析时间与投入成本。
除了生化试剂盒,还有机构进行了细菌生化检测仪器的开发,利用这些仪器能够检测出细菌的具体种类。
二、免疫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免疫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免疫扩散法、免疫沉淀法等等。
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者们通常使用的都是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技术,通过与生物素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
另外,这种方法下生产出来的检测试剂盒,也可以检测出一些病原菌。
尽管免疫检测方法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改善,比如灵敏度比较低、假阳性较多。
三、代谢检测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1.微热量计检测技术。
微热量计检测技术主要就是通过测定细菌在生产过程中热量出现的变化,从而对细菌进行检测。
微生物在实际生长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可以利用相应的仪器来测量具体的热量数据,并将其存储在计算机中,通过信号数字模拟界面在纪录器上绘制对应的热曲线图。
根据具体的实验所得的热曲线图对细菌进行鉴别,从而能够更好地抑制细菌的生长。
2.放射测量检测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根据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代谢的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原理,将待检测的细菌样本放入碳水化合物,或者是盐类等分子中进行检测。
细菌在生长的过程中,这些底物会被利用,并且释放出相应的碳水化合物。
食品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食品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食品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
快速检测技术独具快速、准确、低成本等特性,成为了各类食品安全监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灵活利用快速检测技术能高效完成抽检工作,更好地保障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
如今,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各种不同原理的检测技术层出不穷,应用愈发广泛。
但是,要想充分发挥快速检测技术优势,不仅需要将不同类型快速检测技术运用于食品检测环节,还需要考虑食品检测需求,根据不同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工作环节合理应用快检技术。
例如,将快速检测技术运用于食品安全认证中或者将快速检测技术作为食品安全监管辅助手段等。
关键词:食品检测;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引言随着我国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尤其是食品安全。
部分不法商家为利益生产出质量不合格的食品,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因此,加强食品检测行业质量管理势在必行。
虽然我国现存的食品检测机构众多,但各个检测机构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检测机构检测技术有待提高,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整个食品检测行业迫切需要统一有效的管理体系进行规范和监督。
1快速检测的定义和类别快速检测技术具备显著的优势,它不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准确地判断食品的安全性,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准确的检测结果,使得它不仅仅适用于实验室,也适用于现场食品检测。
随着技术的进步,采用先进技术,如胶体金、生化试剂、便携式仪器、微生物纸片等,能够显著缩短检测的时间,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借助于先进的实验室技术,能够将复杂的检测数据精确地抽取出来,只需要简单的颜色对比,便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
这种生物试剂检测方法既灵活又便捷,操作也十分简便;胶体金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地追踪食品中的抗原体,获得精确的检测结果。
免疫标记检测方法既简便又准确,可以根据微生物的孵化特征和日期来进行检测,但是由于孵化时间的限制,会对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宋宏新 马娜 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咸阳 )&!"-&
摘 要: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性的最主要生物因素。本文综述了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研 究 进 展 ,并 对 微 生 物 培 养 法 、免 疫 学 方 法 和 核 酸 分 子 杂 交 等 现 优 检 测 方 法 进 行 了 比 较 和 评 述 。 关 键 词 :食 品 安 全 ;食 源 性 疾 病 ;病 原 微 生 物 ;检 测 方 法
微 生 物 快 速 检 测 方 法 的 研 究 始 于 H" 年 代 早 期 ,主 要 根 据 各 菌 体 的 理 化 特 性 进 行 分 析 。 而 后 不 断出现改进方法,通 过 加 入 抑 菌 剂 、指 标 剂 或 荧 光 物 质 等 或 借 助 快 速 的 预 处 理 方 法 缩 短 增 菌 时 间 ,合 并检验步骤,使培养 和 鉴 定 一 步 完 成 ,从 而 达 到 快 速检验的目的&H(。常用的方法有疏水网膜法(IJKD), 它主要对常规平皿画线方法进行了较大改进。可用 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霉菌;葡 萄 糖 苷 酶 荧 光 法 , 在培养基中加入指标 剂 、色 素 、荧 光 物 质 等 是 快 速 检验大 肠 菌 类 细 菌 常 用 的 方 法 :;+*43 沙 门 氏 菌 快 速检测法(;:L))法,它由含两个试管的 ;+*43 培养 器构成。每个试管的下层为脱水的选择性培养基, 上层为脱水的指示培养基。该比检验低污染的食品 时假阳性率较低,简单易行,便于观察。 !F! 免疫学方法
近年来,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 年 日本发生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涉及上万人的大肠 杆 菌 (&#):*) 食 物 中 毒 +&,;!""& 年 德 国 因 国 内 发 生 “疯 牛 病 ”导 致 卫 生 部 部 长 和 农 业 部 部 长 辞 职 ;欧 盟 与北美“疯牛病”的不断出现,使 美 国 、加 拿 大 的 经 济损失重大。在我国,&’-. 年上海爆发的十万多人的 甲 型 肝 炎 流 行 疾 病 ,首 先 是 由 食 源 性 甲 肝 病 毒 引 起 的+!,;今 年 遍 及 整 个 东 南 亚 的 禽 流 感 更 为 各 国 的 食 品安全部门敲响警钟。我国食物中毒报告逐年上 升,每年死亡人数都超过百人+.,。这种食源性危害主 要可分为生物性、物 理 性 和 化 学 性 三 大 类 ,其 中 化 学性危害(如农药、抗生素、杀 菌 剂 等 )和 物 理 性 危 害 (包 括 玻 璃 、金 属 屑 、小 石 子 等 ),对 人 体 健 康 都 有 其长期的负面影响。但对消费者而言,生物(尤其微 生 物 )性 危 害 是 最 大 最 直 接 的 危 害 。 它 极 有 可 能 会 导 致 疾 病 的 广 泛 传 播 ,因 此 建 立 和 完 善 适 应 国 际 贸 易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检测体系迫在眉睫。近年 来 许 多 机 构 和 学 者 致 力 于 这 方 面 的 研 究 ,已 改 善 和 开发了一些快速有效的食源性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 食源性疾病现状 &/& 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0*()为食源性疾病的定义是: “通 过 摄 取 携 带 传 染 性 病 原 体 或 天 然 毒 素 的 食 物 而 引 起 的 疾 病 。 ”这 些 病 原 体 最 初 存 在 于 环 境 或 其 他 动 物 中 ,一 些 病 原 体 (如 志 贺 菌 类 和 诺 沃 克 病 毒 )需
"#$%&’(%) R4AM7E98=C 6=CB7\9 =@ 4 ]B=64BD \=757E=C45 W4CA7B ^M=CM 9WW9CA@ 78 AM9 @4W9AD W77_/ GM9 4BA=C59 =8AB7_LC9@ AM9 _9K957]698A 7W B4]=_ _9A9CA=78@ 7W ]4AM7E98=C 6=CB7\9 =8 W77_Y 48_ B9K=9^@ 67_9B8 69AM7_@ 7W 6=CB7\=757EDY =66L8757EDY 8LC59=C 4C=_ MD\B=_=‘4A=78 48_ @7 78/ *+, -.&/$) W77_ @4W9AD;W77_\7B89 =5589@@;]4AM7E98=C 6=CB7\9;_9A9CA=78
其 中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法 (PQ9:?)由 于 具 有 高 度 特 异性和灵敏性;检测范围在 21 至 ,1 水平,属于超微 量分析技术;结果准确,重现 性 好 ;廉 价 ,方 法 操 作 简单,样品处理量 大 的 优 点 ,故 目 前 广 泛 应 用 于 病 原体(抗原)的检测。三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F测定 抗 体 的 间 接 法 ;RF 测 定 抗 原 的 双 抗 体 夹 心 法 ;6F 测 定 抗原的竞争法。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通常采用的 “夹 心 式 ”设 计 ,通 过 酶 标 显 示 。 如 真 菌 毒 素 检 验 现 在 多 采 用 P-4/. 法 测 定 , 其 中 )S! 毒 素 和 E;T 的 P-4/. 检测方法列入我国标准方法,标准分别为 JU V )G$MOOSM$WJU V G$M!MF#SM$&M(。 !FO 分子生物学方法
免疫学法在食品检测中应用最广,此技术是以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为基础,通过病原物刺激 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抗体)建立的。根据检测技术 的不同可分为免疫扩散法、凝集反应、酶联免疫吸附 法和探针检测法。牛津沙门氏菌乳胶凝集检验 (;:L))法使用了为沙门氏菌菌体抗原和鞭毛抗原 均具特异性的抗体;特异 K465*/65882 法同样使用了 对菌体鞭毛抗原具特异性的抗体,特异性能达到 M%N。还有利用免疫反应的免疫磁球技术,此技术灵 敏度和特异性较强,省去了增菌培养步骤,样品直接 与被覆盖有抗靶微生物抗体的磁珠混合。在检测样 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方面,有人将免疫磁球体技术与 标准培养法进了比较,免疫磁球技术检测到 G""N的 样品中含有李斯特菌,而在同一污染程度上,标准培 养方法仅检测出 O%N的样品含李斯特菌。
G!H
《 食品研究与开发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有 关 或 是 其 直 接 致 病 病 原 &’(。 除 以 上 的 病 原 微 生 物 以外,弓形虫()*+*,-./0. 1*2344)、旋毛虫()5467428--.)、 囊虫、天然毒素(主要指真菌毒 素 、植 物 毒 素 、动 物 毒素)等也会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
要 在 人 体 宿 主 内 完 成 繁 殖 代 谢 ,其 代 谢 过 程 和 代 谢 产 物 (如 毒 素 )会 引 起 一 系 列 疾 病 。 症 状 为 发 热 ,头 痛,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所以,食源性疾病的;/! 致病病原体
绝大多数食源性疾病是由为数不多的病原生 物所引发的,’"1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是由 !"2." 种 微 生 物 所 致 ,包 括 其 代 谢 过 程 、代 谢 产 物 +#,。 病 原 生 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立 克 次 氏 体 、寄 生 虫 和 昆 虫 。 目 前 已 发 现 且 已 确 定 的 致 病 病 原 体 中 ,第 一 大 类 细 菌 类 沙 门 氏 菌 (3456789554)、螺 旋 杆 菌 、霍 乱 弧 菌 等 感 染 是 工 业 化 国 家 的 一 个 主 要 问 题 ,其 中 由 沙 门氏菌(非伤寒)等 所 导 致 人 兽 共 患 病 的 发 生 是 发 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尚未解决且及其关心的公共卫 生问题。最近数十年发生的细菌新疾病不断增加, 造 成 这 些 食 源 性 疾 病 的 新 病 原 体 包 括 弯 曲 菌 ,大 肠 杆菌 (&#):*)(;/ <75=(&#):*)>,单核细胞增殖李斯特菌 (?=@A9B=4 6787CDA7E989@), 多 抗 药 性 鼠 伤 寒 沙 门 菌 FG&"$,肠炎沙门菌+%,。另一大类病毒的危害也非常大, 例如甲型肝炎病毒(*HI>、轮状病毒 (J7A4K=BL@>、肠 道 病 毒 (;8A9 B7K=BL@>、艾 柯 病 毒 (;CM7 K=BL@)、戊 型 肝炎病毒(*;I)、人柯萨 奇 病 毒 (<7N4@COO=9 K=BL@) 等 。 它 也 是 以 食 品 为 传 播 载 体 并 经 粪 ,口 途 径 传 播 感 染 的 。 其 中 一 些 病 毒 已 在 食 物 或 水 中 检 出 ,且 已 证明某些食源性病毒与急性爆发性或散发性疾病
H J;IP;0 (Q JHRPF F;G;<GP(Q (S RHG*(T;QP< UP<J(V; PQ S((F 3(QT *78EN=8 UH Q4
<7559E9 7W ?=W9 3C=98C9 X ;8E=899B=8EY 3M448N= Z8=K9B@=AD 7W 3C=98C9 X G9CM8757EDY [=48D48E, )&!"-&
标准平皿计数比虽仍是测定食品中活菌的标 准方法,但其培养、筛选、鉴 定 方 法 操 作 繁 琐 ,耗 时 长,且仅能测定活 菌 的 总 数 ,对 一 些 特 定 的 病 原 菌 和污染菌无法有针对性地测定其是否存在及其数 量 ,对 已 杀 菌 或 灭 活 的 食 物 更 是 无 能 为 力 。 分 子 生 物学方法则可针对病原微生物的核酸分子特征进 行鉴定。 !FOFG 核酸分子杂交 是有特异探针(特定标记的 已 知 核 酸 片 段 )识 别 特 异 碱 基 序 列 (基 因 )实 现 杂 交 。 它 从 分 子 水 平 上 检 测 病 原 微 生 物 ,不 受 标 本 纯 度 的 影 响 ,可 直 接 检 测 。 不 需 人 工 检 索 而 直 接 鉴 定 出 特 定 的 微 生 物 或 病 原 菌 ,在 一 张 滤 膜 上 进 行 多 个 样 品 的 检 测 ,缩 短 了 大 量 样 品 检 测 的 时 间 。 根 据 探 针的来源不同 6ET? 探针、LT? 探针和寡核苷酸探针,现已应用于各种 病 原 微 生 物 检 测 和 来 源 、 途 径 的 调 查 。 如 Y4.2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