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正式建立:1954年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 3 )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

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1949年的《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3)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为中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经济建设

(1)1949年至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

(2)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年至1957年)

工业化的建设:1957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三、外交成就

1、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外交成就表现

(1)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3)参加日内瓦会议会议:1954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4)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四、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运输发展较快,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六、文化教育事业

1、1956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010安徽卷文综36)(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材料二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同上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8分)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8分)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2分)

【解析】:

本题以外交为切入点,时间跨度比较大,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的对外关系,本题的材料在解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1)要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对外关系的影响,注意分析归纳概括材料。

(2)有两小问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3)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两个小问,可以分解为,以上三则材料各反映的对外关系特点以及成因是是什么。因此在解答大题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难懂问题通俗化,进而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