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妈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默28岁那年重阳节,一人直上湄峰最高处,化作一道白光冲入天空,乘风而去。此后经常显灵显圣,救人危难,当地百姓感激她,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供奉。这就是现在湄洲的妈祖祖庙,各地的妈祖庙都是从这里迎请妈祖神像。
民间关于妈祖林默的传说很多,除了上面的说法外,说她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间”,因之称呼她为“龙女”、“灵女”、“神女”。有的还尊称她为“湄洲神女”、“通元灵女”、“通玄灵女”。后世人们尊称林默为“妈祖”。这里的“妈”,不是妈妈而是奶奶之意。“妈”与“祖”连在一起称呼,是对年高德劭的女人的尊称。
(右页图)妈祖不仅是护航神,传说很久以前,福建莆田的湄洲岛林家生了一个姑娘,自诞生后直到满月不闻哭声,父母给她取名为“默”。长大以后人们叫她“默娘”(“娘”是“姑娘”、“小姐”的敬称)。林默16岁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驾船出海捕鱼时,海上突然掀起狂风恶浪,船只遭损,情况危急。就在此时,母亲看林默伏在织布机上,双目紧闭,牙关紧咬,汗流满脸,好像跟什么搏斗似的。母亲以为她在做什么噩梦,喊她不应,就轻轻地拍了一下。“哎呀!”林默惊叫一声,醒了过来对母亲喊:“为什么不让我救阿兄!”说完,就呜呜地哭了。不久有人来报阿兄掉到海里了……
林默救亲的事传开后,乡亲们都称她“神姑”。林
妈祖是水手的保护神、沿海居民生活的守护神,
给人们带来好运与吉祥
历史上确有“林默”其人,但关于她的身世及出生年代,一直没有明确的记载,传统的说法是:林默为五代闽王都巡检林愿之女,自幼好道,得观音菩萨超渡,成为女神,保佑航海的人们。现在人们推测她出生在北宋建隆元年(960),殁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因为巡检是宋代才有的官职,若生于五代,她的父亲不可能是都巡检。而宋代的文献表明:妈祖生前是一个海滨农村普通的女巫,以后得到百姓的信仰,成为神女。
南宋时,妈祖信仰已在各地海滨传播。文献记载,南宋初年妈祖已在广东官军平定“大奚寇”的战斗中显灵。由于不断出现妈祖显灵护国佑民的事迹,妈祖得到朝廷的重视。
妈祖最早得到朝廷的封号在北宋宣和年间,朝廷派给事中路允迪率船队出使高丽,船队在大洋中遇到风暴,莆田籍水手和官员祈祷妈祖保佑,终于安然到达高丽。这些莆田籍人士回国后奏闻朝廷,宋徽宗下诏给“湄洲神女”赐“顺济”的庙额。之后,妈祖所得的封号越来越多,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封灵惠夫人,光宗绍熙元年(1190),在莆田籍宰相陈俊卿的主持下,晋封妈祖为“灵惠妃”,意味着她已享受“王”的等级待遇。至宋末,妈祖得到的封号已有14次之多。
元代仅有极少数的神灵从朝廷得到封号;因为元代海运相当发达,从事海运的人员需要妈祖的保佑,妈祖不仅得到封号,而且还上升一级,成为“护国明著天妃”,即皇天上帝之妃。妈祖成为只有关帝等少数几个神灵才能比肩的顶尖之神。
据说,在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春天,朝廷七百余艘漕运粮船,装满粮食自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向河北直沽(天津)驶去。船队行驶中途突然遇到台风,在万分危急之际,押粮官跪下祈祷海神妈祖,
祈求保
佑漕运平安顺利。押粮官许愿未完,空中祥光闪耀,恍惚间有朱衣拥翠盖。没多久,风平浪静,听见空中有人大声疾呼:“可向东南孤岛暂泊!”水手们不约而同撑船向东南孤岛靠拢。当粮船驶进东南孤岛南澳,大海上马上狂飙大作。船上的水手和士兵们说:“若不是妈祖神灵指示,我等都在龟宫蛟窟了。”第二天,雨过天晴,春光明媚,水道无虞。粮船顺利抵达直沽,平安返航。中书令奏报朝廷说天妃妈祖有“护运之功”,皇帝封妈祖:“护国辅圣庇民显佑广济灵感助顺福惠徽烈明著天妃”,并命翰林院拟就祭文,到沿海各地天妃宫致祭,还遣官驰传备礼专程到湄洲祖庙特祭。
明代初年,海运、河运颇为发达,妈祖屡屡受封,明太祖封妈祖:“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随着郑和七下西洋壮举的进行,妈祖在航海保护神方面的作用得到重视。明中叶以后,朝廷大规模的海事活动停止,天妃的地位渐渐被官府忘却,
清代朝廷对妈祖的祭祀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康熙
二十三年(1684)被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表明她已是与上帝同级的神祗了。天祀还经常得到朝廷的谥号,咸丰七年(1857),天妃的谥号长达64字:“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训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宜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这是其他诸神所不能比拟的。
在宋代以来沿海就有这样的习俗:新船下水出航时,必须同时制作一只模型供奉在妈祖庙内,这样妈祖就会时刻关心此船的安全。
一直到现在,福建广东渔民仍然有这样的规矩:每逢春节,所有的捕鱼活动全部停止,渔船在港湾列队停泊。从除夕起,渔船不能离开停泊处。正月初四,全体渔民举行一个仪式,祭拜祖先、天神和水神,然后所有渔船驶向妈祖庙所在地,船首向着妈祖庙,再举行一个行桨仪式,以示对妈祖的敬意,之后渔船驶回原泊处停留数日,才能重新出海捕鱼。阴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诞辰日,这一天,除了渔船驶向妈祖庙以示敬意外,渔
中国海上交通贸易及沿海港口开发史,与妈祖信仰有
密不可分的关系,许多港口城市的开发都与妈祖庙息息相关。
民们还要请戏班演戏,并大办宴席吃喝一番。渔民们还在各自的船上焚烧纸制的妈祖服饰,以示崇敬。
从事远洋捕鱼的渔船出海之前,一定要驶过妈祖庙前的海面,此时每艘船上都会烧纸钱、元宝、燃放鞭炮,祈求妈祖保佑出海平安、满载而归。
远洋捕鱼的渔民多在船上供奉妈祖神像,在海上遇到恶劣天气,就要祭拜妈祖,求其保佑。每逢大风大浪,渔民就要在上下颠簸中烧纸钱拜妈祖。如果船上有神像,就在神像前祭拜;如果没有神像,就朝着天空拜。在捕捞鱼虾下网之前,渔民们也要燃香烧纸钱拜妈祖,祈求一网下去能捕到尽可能多的鱼虾。
可以说中国海上交通贸易及沿海港口开发的历史,也与妈祖信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东北至华南,许多著名港口城市的开发几乎都跟妈祖庙息息相关。“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这句谚语是对天津港口起源的形象化说明。宋代华亭(即上海)、杭州、泉州、广州四大市舶司均与妈祖庙建在一起。营口、烟台、青岛、连云港等都是以妈祖庙的兴建为标志,使荒凉的渔村变为繁荣的港口城市。香港《九龙彭蒲罔村林氏族谱》关于妈祖信仰自南宋传入的记载,则是香港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笔。澳门地名的葡萄牙语称作MACAU,就是粤语“妈阁”的音译。妈祖在台湾俗称“开台妈”、“开基妈”、“湄洲妈”。台南天后宫,至今还保留着一尊明崇祯十三年(1640)的雕像,像的背上刻着“崇祯庚辰年湄洲雕造”。台湾规模较大的天后宫有1000多座,村社奉祀及户内自奉的不计其数。近几年,台胞从湄洲祖庙、港里祖祠请去的妈祖神像有1000多尊。
俗话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华人所到之处,都设立会馆,会馆中必设妈祖神座;即使是在海洋中行驶的各国商船,只要有中国水手,必有妈祖神位。新加坡的天福宫就是1839年新加坡船员从泉州运去建筑材料兴建的。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属下有27个兴安会馆,每个会馆都在最高一层供奉妈祖。在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华侨居留地,也都有妈祖庙。日本鹿耳岛大学民俗学教授下野敏见认为:“妈祖不仅是东南亚的,而且是世界性的信仰传播。”现在,广布于世界各地沿海口岸城镇有妈祖庙近4000座。
在民间传说中,妈祖是一个高雅年轻母亲的形象,她身披象征吉祥的红衣,在茫茫大海上飘行,哪里有海难,她便赶去营救落难者,给人们带来安全、好运、吉祥。妈祖是每一个水手都离不开的保护神。
可以说:妈祖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