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同类项,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移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能力目标: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能把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方程形式表达出来;灵活应用去括号法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的正确应用.
知识考点:用移项法则解方程是中考考查的内容之一、应注意灵活解题..
【教学过程】
四、课堂小结,巩固反思
1.灵活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并会解含有括号的方程;
2.移项要变号.
【教学板书】
课题:例1.例2.
移项:
去括号:。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教学设计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来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建模能力。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及方法。
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来解方程。
2、教学难点理解移项的依据和目的。
正确地进行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和科技书共 1000 本,其中故事书的数量是科技书的 3 倍,问故事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设科技书有 x 本,则故事书有 3x 本,可列出方程 x + 3x = 1000。
2、讲授新课合并同类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方程 x + 3x = 1000,提问:方程左边的 x 和 3x 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讨论得出:x 和 3x 都含有字母 x,并且 x 的指数都是 1,它们是同类项。
教师讲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教师示范合并同类项的方法:x + 3x =(1 + 3)x = 4x,所以方程 x + 3x = 1000 可以化为 4x = 1000。
教师让学生练习合并同类项:2x + 5x,3y 2y 等。
移项教师展示方程 4x 2 = 3x + 1,提问:如何将方程变形,使含 x 的项在等号左边,常数项在等号右边?学生通过讨论,尝试变形方程。
教师讲解移项的概念: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及其法则,能够正确识别和合并同类项;
-掌握移项的概念和法则,能够将含未知数的项移至方程的另一边;
-学会使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实际例题,体会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概念掌握得还算不错。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数学概念在现实中的应用。我发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结合,确实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我也观察到在讲解难点时,部分学生对于移项时符号变化的规则还不够熟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个难点进行更多的练习和讲解,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这个重要环节。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和移项的步骤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移项时符号的变化,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基本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_教案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式. 2.使学生灵活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的归纳,培养学生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通过例7的教学培养学生利用分数性质,将分母中小数化整数的运算能力,即化繁为简的数学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分析问题的归纳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学习了本节课,学生就知道用五种变形或其中的一局部就能解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表现了数学方法的普适性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议论、归纳,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2.学生学法:总结前面所解方程的特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练习稳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认识,一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的灵活运用. 2.难点:化小数分母为整数分母的一般规律〔分数性质的再应用〕. 3.疑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几个步骤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提出前面所解方程的形式,学生归纳总结特点,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师生共同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教师出示稳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六、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提出问题:前面几节课中,我们讨论了一些方程的解法,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现在都能解什么形式的方程呢?请大家讨论后举出例子,看谁想的形式全面.学生活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并想自己举出的实例. 师:现在我请几位同学,说出自己想好的实例. 如:〔学生能答复出所有形式〕〔1〕57=-x ; 〔2〕467-=x x ; 〔3〕705=-x ;〔4〕1852=-x ; 〔5〕8725-=+x x ; 〔6〕()()()x x x -=---1914322 〔7〕37615=-y . 【教法说明】这一过程只是为了将来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而准备的铺垫,教学时尽量启发学生举出所有前几节课学过的方程的形式,以便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准备.对学生所想不全的地方教师可适当提示.〔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师提出问题:前面同学们的举例非常好,现在请大家再考虑一个问题:观察所举方程中的未知数的个数有几个〔每个方程的〕?上面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为多少?想好后举手答复.根据学生的答复教师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化成形如()0≠=a b ax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如果我们将上面形式标准一下,方程0=+b ax 〔其中x 是未知数,a ,b 是数,并且0≠a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教法说明】这一节要让学生发现特征,从而引进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标准式的概念,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接受新知识的气氛,即创造了欲做不能,欲罢不忍的心理情境,这时教师的归纳正好适合学生的接受状态.师提出问题:现在我们知道了以前所解方程都可以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了,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解这些方程时,都采用过什么变形步骤呢?想好后填投影中的表格:〔出示投影1〕学生活动:动手填写表格,认真思考每一事项,可以分组讨论. 【教法说明】教师可事先给每组同学准备一张空白表的投影片,由各组同学讨论后填好表格,用投影归纳分析后,教师给出标准表供学生系统理解变形步骤.〔出示投影2〕师提出问题:回忆我们所解方程,根本上就是上面的几种变形.现在大家想一想是否在每个解方程问题中都要按上表顺序做这些变形呢?请同学们解方程:62121+-=x x . 学生活动:解方程62121+-=x x ,并讨论,先怎样变形更简单. 归纳:上面方程中,假设先称项比先去分母要简单一些,因此所总结的解方程的步骤,顺序是可以改变的,这就要求同学们认真分析方程,采用适当的变形步骤,灵活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师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观察方程并设计出你解这个方程的变形步骤都是什么?并分析解这个方程时,与过去相比遇到麻烦?能否想法克服?〔出示投影3〕例7 解方程:103.02.017.07.0=--x x . 学生活动:分组议论,动手设计,答复变形步骤,发现方程中与前面方程的不同,遇到了小数运算的麻烦.【教法说明】上面实质上是课本例7的教学,也是这节课的一个新课题,教师应尽最大可能,引导学生发现题目的特征,并想出化小数分母为整数分母的方法,使学生在问题中升华思维,从而得到如下解法:解:原方程可以化成132017710=--xx 去分母,得()212017730=--x x .去括号,移项与合并同类项得 140170=x . 系数化为①得 1714=x . 〔三〕尝试反响,稳固练习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步骤和一个新的解方程问题,下面继续开始,我们小组竞赛.〔出示投影4〕1.先用分数根本性质把分母中的小数化成整数,再去分母解以下方程.〔1〕y y 535.244.2=--; 〔2〕35.0102.02.01.0=+--x x 2.用先去括号,再去分母的方法解以下方程: 〔1〕2432213=⎪⎭⎫⎝⎛-+x x ; 〔2〕22143223=-⎥⎦⎤⎢⎣⎡-⎪⎭⎫ ⎝⎛-x x . 【教法说明】这组题可采用计时赛的方法,全体学生都做上面题目.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板演,以便针对所解方程进行方法的归纳,教师更多地把时间放在观察下面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可用加分形式评比小组.〔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5〕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步骤,解以下方程〔1〕()61002110017-=x x ; 〔2〕()()()()1211213113+--=--+x x x x ;〔3〕()()()1231012352143--=+--y y y ; 〔4〕2423123141=⎪⎭⎫ ⎝⎛--⎪⎭⎫ ⎝⎛-x x ; 〔5〕5.702.0202.05.601.064--=--xx ; 〔6〕6.15.032.04-=--+x x . 【教法说明】这组题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解方程步骤的题目,为提高题目效率可采用分组解答的方法.如:1大组做①③⑤小题,2大组②④⑥小题并指派代表写在投影片上,由教师评判鼓励,活泼课堂气氛.〔五〕归纳小结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式;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4.分母是小数的方程,化为分母是整数的方程的解法.以上四点是今天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掌握概念理解方法. 七、随堂练习 1.填空题〔1〕当_______a 时,方程()032=--x a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 〔2〕5212=-m x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_________=m ;〔3〕关于x 的方程5=ax 的解是自然数,那么整数a 的值为_____________; 〔4〕假设37-x 的值与31互为倒数,那么_________=x ; 〔5〕如果143-n ab 与321ab 是同类项,那么_______=n . 2.选择题 〔1〕解方程213223=⎪⎭⎫⎝⎛+x ,以下变形中,较为简捷的是〔 〕 A .方程两边同乘以2,得41323=⎪⎭⎫⎝⎛+x B .去括号,得223=+x C .两边同乘以32得34132=+xD .整理得2232=+x 〔2〕解方程12.015.02-=-+-xx ,以下变形正确的选项是〔 〕A .()()101522-=-+-x xB .()()115.022.0-=-+-x xC .()()11522-=-+-x xD .()()01.015.022.0-=-+-x x 3.解方程 〔1〕431322132=⎪⎭⎫ ⎝⎛-+x x ; 〔2〕17.02.09.003.01.0=--x x . 八、布置作业课本.1.〔1〕2≠a ;〔2〕1=m ; 〔3〕1=a 或5; 〔4〕76=x ; 〔5〕1=n . 2.B C 3.〔1〕45=x ;〔2〕1912=x . 作业答案15①84=x ; 16①2-=x ; 17③。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归并同类项与移项【课时安排】课时【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质问题的过程,领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学会集并同类项,会解“ax bx c〞种类的一元一次方程。
3.能够找出实质问题中的数和未知数,剖析它们之间的数目关系,列出方程。
4.初步领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觉数学文化。
【教课重难点】1.剖析实质问题中的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成立方程解决实质问题,会解“ ax bx c〞种类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课过程】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阐述如何解方程。
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抵消与还原? 。
“抵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经过下边几节课的学习议论,相信同学们必定能回复这个问题。
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昨年购买数目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目又是昨年的2倍。
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设计理念:本节引子与上一节的“阅读与思虑〞相照顾,同时提出下边几节要议论的内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又有助于增添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知识面,感觉数学的历史和1/6文化的陶冶,提升数学修养。
以学生身旁的实质问题睁开议论,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二、探究剖析,解决问题。
指引学生回想: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师生议论剖析: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找相等关系:前年购买量+昨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列方程:x+2x+4x 140设问2:如何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变为x a的形式?学生察看、思虑:依据分派律,能够把含x的项归并,即x+2x+4x〔1+2+4〕x 7x设问3:以上解方程“归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议论、回复,师生共同整理:“归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靠近x a的形式。
设计理念:指明解题思路,加强本章的中心问题,剖析到位,浸透模型化的思想,初步渗秀化归思想,为使解方程的主线更连续,这里暂不提“同类项〞一词,淡假名称,使学生养成说理的习惯。
《合并同类项,移项》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育人如同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3.2 解一元一次方程(3)──归并同类项与移项教课目的1 .知识与技术理解移项法,并知道移项法的依照,会用移项法例解方程.2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质问题的过程, 发展抽象、归纳、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质问题的要点是成立相等关系.3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鼓舞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发展思想策略,领会方程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要点1 .要点:运用方程解决实质问题,会用移项法例解方程.2 .难点:对峙相等关系.3 .要点:理解“移项法例”的依照,以及找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仪.教课过程 一、复习发问1 .运用方程解决实质问题的步骤是什么?2 .解方程:2x + x=10.52二、新授问题 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假如每人分3 本,则节余 20 本;假如每人分4本,则还缺 25 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剖析:设这个班有x 名学生,依据第一种分法,剖析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关系.1 .每人分 3 本,那么共分出多少本?(3x 本)2 .共分出 3x 本和节余的 20 本,可知道什么?答:这批书共有( 3x+20)本.依据第二种分法,剖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3 .每人分 4 本,那么需要分出多少本?(4x 本)4 .需要分出 4x 本和还缺乏 25 本那么这批书共有多少本?答:这批书共有( 4x-25 )本.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此题哪个相等关系能够作为列方 程的依照?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不变量)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 依据这一相等关系,列方程: 3x+20=4x-25此题还能够画表示图,帮助我们剖析:育人如同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从表示图中简单获得这批书的总数与分出版、剩下书的关系是:这批书的总数=3x+30这批书的总数与需要分出的书的数目、还缺乏书的数目关系是:这批书的总数=4x-25依据两种分法,这批书的总数是相等的.因此,列方程3x+20=4x-25 .注意变化中的不变量,找寻隐含的相等关系,从此题列方程的过程,能够发现:“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一样式子相等”.思虑:方程3x+20=4x-25 的两边都含有x 的项( 3x 与 4x), ?也都含有不含字母的常数项( 20 与 -25 )如何才能使它转变成x=a(常数)的形式呢?要使方程右侧不含x 的项,依据等式性质1,两边都减去4x,相同,把方程两边都减去20,方程左侧就不含常数项20,即3x+20 -4x-20 =4x-25 -4x-20即 3x-4x=-25-20将它与本来方程比较,相当于把原方程左侧的+20 变成 -20 后移到方程右侧,把原方程右侧的 4x 变成 -4x 后移到左侧.像上边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能够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即能够把方程等号右侧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等号的左侧,?也能够把方程左侧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右侧,注意要先变号后移项,别忘了变号.下边的框图表示认识这个方程的详细过程.3x+20=4x-25↓移项3x-4x=-25-20↓归并-x=-45↓系数化为1x=46由此可知这个班共有45 个学生.思虑:上边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答:“移项” 使方程中含 x 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左侧),不含x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侧),这样就能够经过“归并”把方程转变成x=a 形式.在解方程时,要弄清什么时候要移项,移哪些项,目的是什么?解方程时常常要“归并” 和“移项”,前方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抵消” 和“复原”,指的就是“归并”和“移项”.假如把上边的问题 2 的条件不变, ?“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改为“这批书有多少本?”育人如同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你会解吗?试一试看.三、稳固练习1.解方程.(1) 5+2X=1 (2) 8_X=3X+22.增补练习.解以下方程(1) , 3X+7=32-2X(2),X-3=1.5X+13,一同来找茬以下移项对不对?假如不对,错在哪里?应该如何更正?(1)从 3x+6=0 得 3x=6;(2)从 2x=x-1 获得 2x-x=1 ;(3)从 2+x-3=2x+1 获得 2-3-1=2x-x .四,综合运用与拓展思想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假如增添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 6 人,假如减少一条船,正每条船坐9 人,问:这个班共多少同学?解:设船有x 条 . 则6(x+1)=9(x-1)得出 x=56× (5+1)=36(人)答:这个班共有36 人.1、已知 2x+1与- 12x+5的值是相反数,求x的值.2、已知: y1 = 2x+1 , y2 = 3-x.当x取何值时,y1 = y2?五、讲堂小结1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质问题的要点是审题和找相等关系,?今日解决的这个问题的相等关系不显然,隐含在问题中,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是相等.这个相等关系能够作列方程的依照.2.正确理解移项法例,移项中常犯的错误是忘掉变号, ?还要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互换两项的地点有实质差别,移项的依照是等式性质,在方程的一边互换两项的地点是依据互换律.六、作业部署1 .课本第91 页习题 3.4 题.育人如同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第二课时作业设计一、填空题.1 .在方程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项,相当于把原方程中的项 ______ 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类变形叫做________,其依照是 ________,移项要注意 _____.2 .在方程的一边互换两项的地点 ______ 改变项的符号,而移项 ______ 改变符号.3 .解方程 x+21=36 得 x=________;由 10x-3=9 得 x=______.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4 .移项就是把方程中的某一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 )5.从 6x=1,移项,得 x=1-6 , x=-5 . ()6 .由方程 -4+x=7 移项得 x=7-4 . ( )三、解方程.7 .( 1) 8=7-2y ;( 2) 1 = x - 1;93 3 6 5 ;( 3) 5x-2=7x+8 ;(4) 1- x=3x+22( 5) 2x- 1=-x+2;( 6)- 3x+6=4x+1 ;3 34( 7) 3-x=0.5x-3 .2四、解答题.8 .设 m=3x-2,n=-2x+3 ,当 x 为什么值时 m=n ?9 .甲粮仓存粮 1000 吨,乙粮仓存粮798 吨,现要从两个粮仓中运走 212 吨粮食, ?使两库房节余的粮食数目相等,那么应从这两个粮仓各运出多少吨?答案:一、 1.归并 移项 归并同类项 变号 2 .不 要 3 .15 1 .2二、4.× 5 .× 6 .×三、 7.( 1) y=-1( 2) x=5( 3) x=-5( 4) x=-1263( 5) x=1( 6) x=20( 7) x=319四、 8. x=1 9. 207, 5,设从甲粮仓运出 x 吨, 1000-x=798- ( 212-x )育人如同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 bx c3.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4.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难点】1.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 bx c【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
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
“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
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设计理念:本节引子与上一节的“阅读与思考”相呼应,同时提出下面几节要讨论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有助于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知识面,感受数学的历史和文化的陶冶,提高数学素养。
以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二、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师生讨论分析: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 台找相等关系: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列方程:24140x x x =++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 a =的形式?学生观察、思考: 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x 的项合并,即241247x x x x x ==++(++)设问3:以上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 a =的形式。
3.2第2课时移项、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识别同类项;
(2)改变移项的符号;
(3)合并同类项,只把系数相加减。
现在,我会给大家发放练习纸,上面有类似的题目。我希望你们能够独立完成这些练习,并尝试解释每一步的原理。
3. 小组合作(10分钟)
4. 知识巩固(15分钟)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刚的练习。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解题过程和心得?好的,第二小组,请你们派一名代表来说明。非常好,你们不仅正确地解答了问题,还清晰地解释了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步骤。
② 简洁明了:
- 使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关键信息,如改变符号的项、合并的同类项
- 简洁的公式和步骤,避免冗长的解释
- 清晰的箭头和框线,指示解题流程和思路
③ 艺术性和趣味性:
- 设计有趣的符号和图形,如用小动物代表同类项,增强记忆点
- 使用创意的排版,如将方程解法步骤设计成游戏关卡,提高学习趣
- 结合实际情境,如在黑板上绘制一个购物场景,用方程表示价格问题,增加学习的现实意义
答案:一本书的价格为20元。
3. 应用题:
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另一辆汽车从B地出发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两车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后,两车相遇。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答案: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200公里。
4. 合并同类项练习:
a. 5x + 3x - 2x
b. 4y - 7 + 3 - y
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 解下列方程:
a. 3x - 7 = 2x + 5
b. 5y + 3 = 2y - 1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方面。
而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则是教学设计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整理和安排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更加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一、合并同类项1.相同变量的指数相同:只有当变量的指数相同时,才能将它们相加或相减。
比如:2x+3x,可以合并为5x;2.相同变量的系数相同:如果变量的指数相同,但系数不同,也可以合并。
比如:2x+2x,可以合并为4x;3.相同变量的负项和正项可以合并:正项和负项之间可以合并为0。
比如:3x+(-3x),可以合并为0。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或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合并同类项的实际意义和应用领域。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或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这一概念,提高他们的合并同类项的能力。
二、移项移项是指将一个方程或不等式中的项从一个边移动到另一个边,既可以移动含变量的项,也可以移动不含变量的项。
移项是解方程和不等式的基本操作之一,学生掌握了移项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移项的基本原则是保持等式两边的平衡,即移动一个项后,等式两边的值应该保持相等。
在进行移项时,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需要考虑:1.移动项的正负号:靠近等号的一侧是加法,远离等号的一侧是减法。
2.移动变量的项:将变量的项移动到一个侧,以方便求解。
3.移动常数的项:将常数的项移动到另一个侧,以方便求解。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题或应用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移项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三、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综合应用例如,设计一个题目: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和下学,上学和下学的距离分别为x公里和y公里,他总共骑行了5天,上学时平均每天骑行速度是a公里/小时,下学时平均每天骑行速度是b公里/小时。
初中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 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教学设计一、内容与解析1.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合并同类项解法,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内容核心本章的核心内容是“解方程”和“列方程”。
方程的解法是初中内容的核心,合并同类项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同解变形,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运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等式两边的多项式合并成一项,从而使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
合并同类项是后续解方程经常应用的步骤,并且在学习其它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时都要经常使用。
“列方程”在所有方程类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贯穿于全章的始终,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结合这些模型讨论方程的解法,这样可以自然的反映所讨论的内容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
列方程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以实际问题引入增强学生的兴趣,慢慢理解和掌握列方程的基本步骤,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解方程就是将复杂的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其中化归思想起了指导作用,化归思想在以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都有所体现。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确定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x=c的方程,会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形如ax+bx=c+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掌握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会解形如“ax+bx=c+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体会方程思想的作用以及它的应用价值。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知道合并同类项是应用乘法分配率,给定一个方程,能够准确的进行合并同类项解方程。
知道合并同类项的作用可以简化方程,使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在此过程中体会化归思想。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对某校三年购买计算机台数的研究,建立ax+bx=c类型的方程,观察与分析方程的特征,可以通过合并同类项解这类方程;在“列方程”和“解方程”的过程中,能够体会方程思想的价值。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1《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1《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1课时)》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1的内容,主要包括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这一部分是代数基础知识的重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代数运算有着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对于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和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
2.学会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3.能够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移项的概念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讨论和总结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题:某数的3倍加上5等于14,求这个数。
2.呈现(10分钟)讲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合并同类项:将含有相同字母且字母指数相同的项合并为一个项。
移项:将方程中的一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同时改变其符号。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合并同类项:3x + 5x = ?(2)移项:2x - 5 = 11,求x的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并分享给其他组。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题:某数的4倍减去3等于13,求这个数。
6.小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2课时)》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合并同类项是指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移项是指将方程中的一项移到另一边,移项时要变号。
这一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加减法,对同类项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时,需要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原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2.难点:如何判断哪些项是同类项,如何正确移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规律,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PPT,包含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PPT,展示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定义和规则,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综合练习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名师教案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第一课时(张永丽)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2•探究并掌握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二)学习重点探究并掌握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三)学习难点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把常数项也合并.(2)解一元一次方程x・2x=2 5 1时,第一步:合并同类项,得3x=11 ;第二步—系数化为1,得X』.32.预习自测(1)下列各组中,两项不能合并的是()A. 3b 与-bB.-6y 与3xC.-丄a 与aD. - 23 与1002【知识点】同类项的概念.【解题过程】解:A.3b与- b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为同类项.所以可以合并;B. -6y与3x所含字母不同,所以不是同类项,不能进行合并;1C. -丄a与a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为同类项.所以可以合并;2D. -23与100所有的常数项也叫同类项.所以可以合并;因此选择B.【思路点拨】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称为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也叫同类项.【答案】B.(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程10x—2x=6 1两边合并后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过程】解:合并同类项,得:8x=7 ;系数化为1,得:x=~.8【思路点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同类项有两类,即未知数的一次项和常数项,合并同类项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二a的形式.【答案】x=7.8(3)方程—x 2x = 210的解是( )2A. x = 20B. x = 40C.x=60D. x = 80【考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过程】解:合并同类项,得:7x =210 ;2系数化为1,得:x=60 •所以选择C.【思路点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同类项有两类,即未知数的一次项和常数项,合并同类项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二a的形式.【答案】C.(二)课堂设计1. 知识回顾(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项:所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且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时,只把_ 相加减,字母与字母的指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问题探究探究一•舌动①回顾旧知,回忆同类项的概念师问1:同类项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有哪几个方面?学生举手抢答.师问2.同类项与系数有关吗?学生举手抢答.师问3.同类项与它们所含字母的顺序有关吗?学生举手抢答.师冋4.你能准确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1) 0.2x2y 与2x2y ;⑵ 4abc与4ac; (3) 2m2n 与2mn2;(4)- 125 与12; (5) 4xy 与5yx.学生举手抢答.总结: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设计意图】有利于巩固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增强应用意识•舌动②整合旧知,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进行简单的合并.师问: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
2023最新-《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优秀6篇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的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案例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移项法则,会解形如ax+b=cx+d的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
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2、经历探索移项法则法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际问题,探索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从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cx+d的方程,并利用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确定相等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地进行移项并解出方程。
一、情景引入: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
这本书的拉丁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
对消,顾名思义,就是将方程中各项成对消除的意思。
相当于现代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那“还原”是什么意思呢?二、自主学习:1. 解方程:2.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
这个班有多少学生?3x+20=4x-25观察上列一元一次方程,与上题的类型有什么区别?3.新知学习请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 4x-15 = 9;(2) 2x = 5x -21你有什么发现?三、精讲点拨问题2 你能说说由方程到方程的变形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吗?移项的定义:一般地,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移项的依据及注意事项:移项实际上是利用等式的性质1.注意:移项一定要变号。
例1 解下列方程:解:移项,得3x+2x=32-7合并同类项,得5x=25系数化为1,得x=5移项时需要移哪些项?为什么?针对训练:解下列方程:(1) 5x-7=2x-10; (2) -0.3x+3=9+1.2x.四、合作探究列方程解决问题例2 某制药厂制造一批药品,如果用旧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还多200 t;如果用新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少100 t.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两种工艺的废水排量各是多少?21思考:如何设未知数?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吗?五、当堂巩固1. 对方程7x = 6 + 4x 进行移项,得___________,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_,系数化为1,得________.2. 小新出生时父亲28岁,现在父亲的年龄比小新年龄的3倍小2岁。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合并同类项与移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2、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找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正确地移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2.解方程:(1)x-9=8;(2)3x+1=4.3.下列各题中的两个项是不是同类项?(1)3xy与-3xy;(2)0.2ab与0.2ab;(3)2abc与9bc; (4)3mn与-nm;(5)4xyz与4xyz; (6)6与x.4.能把上题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吗?如何合并?5.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利用合并同类项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例1 解下列方程:(1)9x-5x=8;(2)4x-6x-x=15.解析:先将方程左边的同类项合并,再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解:(1)合并同类项,得4x=8.系数化为1,得x=2.(2)合并同类项,得-3x=15.系数化为1,得x=-5.方法总结:解方程的实质就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探究点二:根据“总量=各部分量的和”列方程解决问题例2 足球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数目的比为3∶5,一个足球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个?解析:遇到比例问题时可设其中的每一份为x,本题中已知黑、白皮块数目比为3∶5,可设黑色皮块有3x个,则白色皮块有5x个,然后利用相等关系“黑色皮块数+白色皮块数=32”列方程.解:设黑色皮块有3x个,则白色皮块有5x个,根据题意列方程3x+5x=32,解得x=4,则黑色皮块有3x=12(个),白色皮块有5x=20(个).答:黑色皮块有12个,白色皮块有20个.方法总结: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相等关系为:黑色皮块数+白色皮块数=32,并能用x和比例关系把黑皮与白皮的数量表示出来.三、板书设计1.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的步骤:(1)合并同类项;(2)系数化为1(等式的基本性质2).2.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1)设未知数;(2)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4)解方程并作答.教学反思本节从复习入手,帮助学生回顾合并同类项的相关知识,为学习用合并同类项解方程做好铺垫.教学中采用引导发现的方法,课堂训练中鼓励自己动手,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教学参考】3.2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教学目标1.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的解法,能够正确运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2.探索数列中的规律,建立方程模型;3.进一步体验方程思想和化归思想.二、内容和内容解析1.教学重点:.正确运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2.教学难点:探索数列的规律,根据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的合并同类项解法之后对列方程和方程解法的巩固与延续,同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重要的基础.列方程和解方程是本节课的两个核心内容,解方程和列方程是利用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以方程为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就是用方程描述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是贯穿于方程学习的主线,是方程思想的进一步渗透.本节课涉及的问题是以数列为背景,数列问题观察的角度应该是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列排列的规律.方程的解法是在建立方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也是本章重要的数学思想.三、教材分析本节课安排的例2是有关数列的数学问题,题中要求出三个未知数,它们是互相联系的,题目中没有用文字明确说出这列数的具体排列规律,通过观察这些数前后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发现它们的排列规律,后面的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这对设未知数很重要.如果设其中一个未知数为x,另两个未知数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求出x的值后,代入表示另两个数的式子,就能求出另两个未知数的值,本题解法进一步展现了合并同类项这种变形步骤.此题还可以有其他设未知数的方法,应该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认识.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巩固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理解和掌握,逐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列方程.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知识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本节课的例题是以数列为研究主题,其未知数之间的联系并不明确,需要学生寻找它们之间的排列规律,还需要教师进行引领,正确分析出数列的排列规律,让学生从多角度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逐步达到对本问题的理解.五、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探究规律例2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 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问题1观察这列数有什么规律?学生思考、分析规律,然后回答.如果学生回答出“后面的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教师可以追问:(1)这个结果是怎样得到的?说明其中的道理.如果学生观察不出来规律,教师可以进行引导:观察数列的规律可以从“数列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进行观察,你可以发现什么?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继续提问:根据以上数列的排列规律如何设未知数呢?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发言.问题2如果设第一个数为x,其他的两个数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学生思考回答:第一个数为x,则第二个数表示为-3x,9x.问题3如果要求出未知数、列出方程,那么数列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这三个数的和为-1 710.追问:该怎样解这道题呢?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代表板演,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助互纠.解法1:设这三个相邻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则第二个数为-3x,第三个数为―3×(―3x)=9x.根据这三个数的和是-1 710,得x-3x+9x=-1 710.合并同类项,得7x=-1 710.系数化为1,得x=-234.所以-3x=729,9x=-2 187.答:这三个数是-234,729,-2 187.问题4 如果设第二个数或第三个数为x ,又该如何解这道题呢?学生讨论,解答.解法2:设三个相邻数中的中间数为x ,则第一个数为-3x ,第三个数为-3x . 根据这三个数的和是-1 710,得-3x +x +(-3x )=-1 710. 解得x =729.解法3:设三个相邻数中的最后一个数为x ,则第二个数为-3x ,第一个数为-31× ⎪⎭⎫ ⎝⎛3-x =9x . 根据这三个数的和是-1 710,得9x +⎪⎭⎫ ⎝⎛3-x +x =-1 710. 解得x =-2 187.【2.方法巩固,学以致用类比上题的解决方法,完成下题:(1)一个数列,按一定规律排列成如下形式:1,-4,16,-64,256,-1 024,…,其中某三个相邻的数的和为-13 312.求这三个数各是多少?(2)三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39,求这三个数.(3)我校开展的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每周四进行一次活动,现知本月连续的三次活动的日子之和为27,你知道是哪三天吗?本月的四次活动的日子之和是多少呢?3.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前面的例题以及练习谈谈你是怎样分析数列的规律的?(2)谈谈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布置作业基础作业:教科书习题3.2第4,5题.提高作业:(1)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0,求这三个偶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3)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移项法,并知道移项法的依据,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展思维策略,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2.难点:对立相等关系.
3.关键:理解“移项法则”的依据,以及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2.解方程:2
5
x
+
2
x
=10.
二、新授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分析: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第一种分法,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关系.
1.每人分3本,那么共分出多少本?(3x本)
2.共分出3x本和剩余的20本,可知道什么?
答:这批书共有(3x+20)本.
根据第二种分法,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3.每人分4本,那么需要分出多少本?(4x本)
4.需要分出4x本和还缺少25本那么这批书共有多少本?
答:这批书共有(4x-25)本.
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以作为列方程的依据?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不变量)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
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方程:
3x+20=4x-25
本题还可以画示意图,帮助我们分析:
从示意图中容易得到这批书的总数与分出书、剩下书的关系是:
这批书的总数=3x+30
这批书的总数与需要分出的书的数量、还缺少书的数量关系是:
这批书的总数=4x-25
根据两种分法,这批书的总数是相等的.
所以,列方程3x+20=4x-25.
注意变化中的不变量,寻找隐含的相等关系,从本题列方程的过程,可以发现:“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
思考: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含有x的项(3x与4x),•也都含有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呢?
要使方程右边不含x的项,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都减去4x,同样,把方程两边都减去20,方程左边就不含常数项20,即
3x+20 -4x-20 =4x-25 -4x-20
即 3x-4x=-25-20
将它与原来方程比较,相当于把原方程左边的+20变为-20后移到方程右边,把原方程右边的4x变为-4x后移到左边.
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即可以把方程等号右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等号的左边,•也可以把方程左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右边,注意要先变号后移项,别忘了变号.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移项
↓合并
↓系数化为1
由此可知这个班共有45个学生.
思考: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答:“移项”使方程中含x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左边),不含x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把方程转化为x=a形式.
在解方程时,要弄清什么时候要移项,移哪些项,目的是什么?
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和“移项”.
如果把上面的问题2的条件不变,•“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改为“这批书有多少本?”你会解吗?试
试看.
三、巩固练习
1.解方程.
(1)5+2X=1 (2) 8_X=3X+2
2.补充练习.解下列方程
(1), 3X+7=32-2X (2), X-3=1.5X+1
3,一起来找茬
下列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3x+6=0得3x=6;
(2)从2x=x-1得到2x-x=1;
(3)从2+x-3=2x+1得到2-3-1=2x-x.
四,综合运用与拓展思维
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每条船坐9人,问:这个班共多少同学?
解:设船有x条.则
6(x+1)=9(x-1)
得出 x=5
6× (5+1)=36(人)
答:这个班共有36人.
1、已知2x+1与-12x+5的值是相反数,求x的值.
2、已知:y1 = 2x+1, y2 = 3 -x.当x取何值时, y1 = y2 ?
五、课堂小结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题和找相等关系,•今天解决的这个问题的相等关系不明显,隐含在问题中,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是相等.这个相等关系可以作列方程的依据.
2.正确理解移项法则,移项中常犯的错误是忘记变号,•还要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区别,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是根据交换律.
六、作业布置
1.课本第91页习题3.4题.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在方程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项,相当于把原方程中的项______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移项要注意_____.
2.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______改变项的符号,而移项______改变符号.
3.解方程x+21=36得x=________;由10x-3=9得x=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4.移项就是把方程中的某一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
5.从6x=1,移项,得x=1-6,x=-5.()
6.由方程-4+x=7移项得x=7-4.()
三、解方程.
7.(1)8=7-2y;(2)1
9
=
3
x
-
1
6
;
(3)5x-2=7x+8;(4)1-3
2
x=3x+
5
2
;
(5)2x-1
3
=-
3
x
+2;(6)-
3
4
x+6=4x+1;
(7)3
2
-x=0.5x-3.
四、解答题.
8.设m=3x-2,n=-2x+3,当x为何值时m=n?
9.甲粮仓存粮1000吨,乙粮仓存粮798吨,现要从两个粮仓中运走212吨粮食,•使两仓库剩余的粮食数量相等,那么应从这两个粮仓各运出多少吨?
答案:
一、1.合并移项合并同类项变号 2.不要 3.15 1.2
二、4.× 5.× 6.×
三、7.(1)y=-1
2
(2)x=
5
6
(3)x=-5 (4)x=-
1
3
(5)x=1 (6)x=20
19
(7)x=3
四、8.x=1 9.207,5,设从甲粮仓运出x吨,1000-x=798-(21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