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叙事时间顺序变形
论微型小说的叙事时间变形
论微型小说的叙事时间变形陈晨【摘要】微型小说是一种极短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不仅在形制上有别于其他的叙事文学,在叙事艺术上也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微型小说的叙事时间变形,从顺序上来看,多为倒叙预叙,极少为顺叙.从时距上看,表现为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极不相等,如省略和停顿.从频率上看,单一叙事的反复和重复叙事造成快速的情感叠加和比对,在有限的篇幅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期刊名称】《新疆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18)006【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微型小说;叙事时间;叙事顺序;时距;频率【作者】陈晨【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54微型小说作为一种篇幅短小的叙事性文学体裁,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类。
它体小型微、语言精湛、结构灵巧,是当代社会中颇为流行、雅俗共赏的一种小说文体。
千字左右的小文,却能“螺蛳壳里做道场”,以小见大,短中求深,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独特的社会作用与艺术功能,为卷帙浩繁的宏篇巨著所无法替代。
然而要用有限的文字,表达丰富的社会生活、深厚的思想内涵,对写作者的艺术把握能力和叙事技巧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小说的叙事时间和故事发生的时间往往是不同的,在叙事中会产生时间变形。
从微型小说的叙事艺术来看,叙事时间上的变形是有其特点的。
由于篇幅限制,要在很短的叙事过程中集中体现矛盾冲突,微型小说在叙事顺序、叙事时距和叙事频率上都呈现出与其他小说体裁不同的特点。
一、时间顺序事件在小说叙事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往往和事件实际发生的顺序并不一致。
“这里区分出两种时序,一是叙事时序,一是故事时序,叙事时序是文本展开叙事的先后次序,从开端到结尾的排列顺序,是叙述者讲述故事的时序,而故事时序是被讲述故事的自然时间顺序,是故事从开始发生到结束的自然排列顺序,故事时序是固定不变的,叙事时序则可以变化不定。
”①在简单的叙事文学作品(如童话,民间故事等)中,叙事时序和故事时序是一致的,即顺叙;而在大部分叙事文学作品中是不一致的,即出现倒叙与预叙,这种不一致在微型小说中被发挥到极致。
解析《热与尘》中的叙事时间艺术
ANHUI WE NXUE 文
学
解 热与尘 中的叙事时 间艺术
玛 彦爵
( 郑 州大 学外语 学 院)
摘
研
究
但 篇 章 内 也 不 乏 预 序手 法 . 可 以说 是 混 合 使 用 倒 要: 小说 是 一种 在 时 间 中展 开 和 完 成 的 艺 术 。叙 法
、
叙 事 时 间
叙 事 时 间 是 叙 事 学 的 一个 重要 范 畴 . 对 于 叙 事 时 者 也 多 次运 用倒 叙 .对 一 些 缺 失 的 信息 进 行 补 充 . 以 间 的研 究 .叙 事 学 家 一 般 从故 事 与话 语 的关 系人 手 . 增 加 小 说 中 人物 的信 息 量 。 作 者 在 讲述 一 些 印度 寡 妇 分 析 时 间 在 两 个 层 面 的 结构 . 揭 示 故 事 时 间 与 话 语 时 时 . 用倒叙手法对她们 的生平进行概述 . 通 过 这 些 简 间 的差 异 所 谓叙 事 时 间是 指故 事 时 间在 文 本 中具 体 短 的 倒 叙 描 写 . 读 者 能 够 了解 小 说 中一 些 次 要人 物 的
呈 现 出来 的时 间 状 态 故 事 时 间需 要 读 者 在 阅读 的 过 性格特点 , 增 强 小 说 人 物 的 丰 富性 。
程 中根 据 自己 日常 生 活 中的 逻 辑 将 其 重 建起 来 . 叙 事
预 叙 是 对 未 来 事 件 的暗 示 和 预 示 . 是“ 事 先 讲 述
称 叙 述 我 在 印度 的 见 闻 以及 从 第 三 人 称 视 角 叙 述 发 束 的 自然 顺 序 故 事 时序 是 固定 不 变 的 叙 事 时 序 则 叙 事 时 间是 一 种 生在 1 9 2 3年 的 故 事 我 在 印度 的见 闻大 多 以 日记 形 可 以变 化 不 定 托 多 罗夫 也 曾指 出 “ f 张寅德 . 式 呈 现 .对 发 生 在 1 9 2 3年我 继 祖 母 身 上 的故 事 则 从 线 性 时 间 .而 故 事 发 生 的时 间则 是 立 体 的 ”
小议小说中叙事时间顺序的变形
麓 保罗 ・ 利科曾经说过 : “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 可 见, 时 间对 于 小 说 叙事 的重 要 性 。 而 小 说叙 事时 间的
2 0 1 3年 第、 5期 ( 总第 1 8 3期 )
之 后 的 回忆 。无 论 当这 些 发 生 的 时候 . 在 那 个 老 人 和 旁 观 者 的 心 中 留下 了 多少 辛 酸 与 苦 痛 . 欢乐 与开怀 . 因 为 时 间 的沉 淀 都 变 得 有 些模 糊 、 有些 隐约 , 却 又 如此 真实 、 如 此 清 晰 。 我 们不 仅 感 受 到 了福 贵 生 命 中 的 欣 喜 与 悲苦 . 也 透 过 那 无 尽 的 时 间 长 河 多 了一 些 悲悯 与 豁 达 二、 预 叙 预 述是 “ 提 前叙 述 以后 将 要 发 生 的事 件 。 ” 预叙 是 将 在 故 事 的 以后会 发 生 的事 情 提 前 交 待 一 下 . 并 不 展 开 情 节 的 叙 述 和 人 物 的描 写 。 预 叙之 时 . 作 者 站在 了一 个 全 知 的视 角 上 以后 将 要 发 生 的事 , 作 者 早 已知 晓 。 将它提前告诉读 者 , 这样 . 读 者 对 于 以后 发 生 的事 也 就 已经 得 知 了 。 在 这样 的叙 事 中 , 故 事 的 真 实 性被消解了 , 读 者继 续 读 下 去 , 并 不 是故 事 的结 果牵 引着 读 者 , 而 是 作 为叙 述本 身 的过 程 吸 引 了读 者 . 读 者 的注 意 力 从 对 故 事 的迷 恋 上 转 移 到 了叙 事 者 及其 行 为上 这 也 正 是 作 者叙 述 的 目 的。
余华 的小说《 活着》 一 开 篇 就 运 用 了一 种 含 蓄 的 倒 叙 : “ 我 比 现在 年轻 十岁 的 时候 .获 得 了一 个 游 手 好 闲 的 职 业 … …” 当 小 说 进 入 主人 公 福 贵 的人 生 经 历 的 时候 . 小 说 的 叙 事 也 运 用 了 倒叙 : “ 四十多年前, 我爹常在这 里走来走去 ……” 《 活着 》 讲 述 了 十来 年前 的一 个 午 后 . “ 我” 去 乡 间 为 民间 文 学 收集 素材 的 时 候遇一位老人 , 叫做 “ 福贵” 。 他向“ 我” 讲 述 了 自己 一 生 的经 历 。 在小说 中。 是“ 我” 和 福 贵 的 讲 述 都 采 用 了 倒 叙 的 方式 。 这 样 的 叙事 时间的变形使叙事本身变得灵 活 、 多变。 操 控 起 来 游 刃有 余。 福 贵 一 生 中 经 历 的种 种 : 荒唐 、 凄凉 、 欣喜 、 悲 伤 … …因 为 已 经 过去了很多年 . 加上一个垂暮老人 的回忆 . 又 是 叙 述 者 十 年
《变形记》叙事学分析
14《变形记》叙事学分析许正东贵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摘要:《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中篇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故事。
小说通过人物的变形表现了背后隐藏的多种“变形”,如格里高尔丧失自我意识,在变为甲虫后首先考虑的是去上班的个体性“变形”,父母对变成甲虫的主人公没有同情和悲伤之心的思想“变形”。
小说以人变虫这一怪异情节来描述由此反映的社会百态,描写了故事人物心理的各种变化。
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这一小说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小说的角色和主题进行简要讨论。
关键词:叙事情境;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时间引言《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短篇小说。
小说对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一事进行了详细描述。
在主人公变成甲虫以后,全家人似乎都陷入了莫名的沉默,大家都再也没有和格里高尔说过一句话,作为父母的萨姆沙夫妇丝毫没有显露出同情和悲伤。
但在格里高尔死后,父亲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赶走了傲慢的房客,辞退了私自扔掉格里高尔尸体的老妈子,对格里高尔的埋怨烟消云散。
最后,作为小说的结局,一家人停止了手头的工作,从压抑的生活中解脱出来,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1.叙事学分析本文将分别从叙事情境、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时间等角度对小说的文本进行分析。
希望通过叙事学的分析,了解小说的特征。
在小说中,作者反复变换叙事情境,有时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的视角叙述故事中的事物—人物叙事情境,有时通过作者叙事情境—叙事者外在于故事情节、平淡叙述发生在故事中人物身上的故事来叙述。
在人物叙事情境中,读者通过反映者的眼光看待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
在本篇小说中作者主要通过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的视角来叙述他所看到一切,如家人的动态,他趴在窗台上眺望的窗外的风景,自己的整段整段的心里描述等等。
在叙事人称上,小说广泛使用第三人称叙事人称,没有使用第一人称叙事者“我”。
作者切换使用了“讲述”和“展示”的叙事方式,以“讲述”为主。
故事是被颠倒着结构的——《祝福》时序与时序变形分析
38故事是被颠倒着结构的——《祝福》时序与时序变形分析文/文媛摘要:《祝福》讲述了是一个悲凉的故事。
鲁迅用小说家的笔法把这个故事的物理时序颠倒、倒转,使故事呈现三层的叙述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下增加了故事的层次、密度、厚度,故事变得立体化,同时使祥林嫂这个人物刻画得更传神,读来更震撼。
关键词:《祝福》;时序;祥林嫂;人物塑造《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鲁迅用一个文化人的眼睛来观照一位乡下女工的命运变化,采用第一人称内视角并结合非限定性叙述来展现祥林嫂的种种遭遇经历。
对于《祝福》这个故事,小说时序安排和时序安排对人物塑造颇为成功。
一、《祝福》文本时序分析《祝福》开篇把读者的视线拉到鲁镇惯常迎新年最传统的“祝福”仪式准备中,“我”是一个离家久远的人,这次重新回到故乡鲁镇,再一次见证这样的传统。
小说接下来的故事可以说是按以下8个序列来结构:①“我”准备离开鲁镇②“我”回家遇到祥林嫂,谈论“灵魂、地狱有无”③“祝福”傍晚,得知祥林嫂死的消息④卫老婆子带祥林嫂来四叔家做工⑤祥林嫂被卫老婆子抢回去,嫁给贺家墺的贺老六⑥祥林嫂重返四叔家做女工⑦祥林嫂丈夫死了,儿子被狼衔走了⑧“我”目睹鲁镇“祝福”的过程通过作者有意安排,叙述者“我”把从初识祥林嫂到这次回家再次遇到祥林嫂并听到祥林嫂死去的消息这一物理线性时间故事颠倒、打乱,重新编排,还原故事的发展应是:④—⑤—⑦—⑥—②—③—①—⑧。
作者若按这一方式叙述,我们将听到一个没有悬念的故事,祥林嫂从生到死,“我”从过去到现在,故乡从先前到此时。
但经过作者的“操控”,我们读到了旧中国乡下女工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感受到作者对苦难劳动妇女的关注与同情,展现了国民的灵魂与内心世界。
二、《祝福》文本叙述层次解构《祝福》小说文本呈现的叙述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叙述层次:第一层是“我”在四叔家的经历,到这次重回故乡,决计明天离开。
第二层是“我”这次到四叔家听到关于祥林嫂死去的讯息,倒叙祥林嫂的故事。
文学中的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
文学中的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表达,其中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的运用对于塑造故事情节和传递信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选择不同的叙述视角和叙事方式,作家能够呈现各种风格迥异的故事,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一、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指故事中的叙述者所站立的角度和观察角度。
常见的叙述视角包括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和多角度视角。
1. 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是指叙述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来叙述故事,直接参与其中。
这种叙述方式可以深入揭示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让读者更加贴近故事中的主人公。
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通过主人公自身的感受,让读者深入体验到其蜕变过程中的痛苦和绝望。
2. 第三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是指叙述者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故事。
这种视角相对客观,可以展现更多的人物和场景,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整个故事发展。
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通过描写各个角色的行为和对话,呈现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黑暗面和贫困人民的生活状况。
3. 多角度视角多角度视角是指通过不同的叙述者来展现故事中的多个视角。
这种方式可以使读者深入了解不同角色的思想和感受,感受到故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例如,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运用了多个人物的视角来叙述,通过多元的叙述视角,呈现了一个家族内部的争斗和矛盾。
二、叙事方式叙事方式是指故事的结构和呈现方式。
常见的叙事方式包括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和镜头切换等。
1. 线性叙事线性叙事是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将事件按照一定的时间线索进行串联,呈现出故事的起伏和发展。
这种叙事方式常用于叙述情节清晰、时间流畅的故事,使读者能够按部就班地跟随故事的发展。
例如,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以线性叙事方式展开,清晰地呈现出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成长历程。
变形记高中课文叙述方式
浅析《变形记》的叙述手法在现代西方文学中,卡夫卡的小说始终有着谜一般难解的魅力,他是公认的现代主义小说的三大奠基人之一。
他通过梦幻般的奇特想象和独特的叙事艺术手法,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奇异而荒谬的世界。
本文正是要通过对其重要的代表作《变形记》的文本分析,来了解卡夫卡的叙事魅力。
一、打破常规的叙述模式我们知道,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发展、高潮、结果是传统小说的文学要素,他们就像柱子一样,支撑着一座座宏伟的小说殿堂。
当然也有例外的,抽空一两项,也不妨碍小说的美感。
但要把这些柱子全部颠倒打乱或全部拆去,却仍然保持房子的站立姿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卡夫卡却通过对这些传统的文学要素随意摆弄、丢弃,以一种独特的艺术方式做到了。
卡夫卡的小说一般不出现时间地点的描述,有时甚至连暗示都没有,比如《在流放地》、《乡村医生》、《法的门》等等,读完小说,你肯本不会知道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
相对来说,《变形记》的叙事相对完整。
但读完小说,这些基本的文学要素仍然让人弄不明白。
比如,小说的开头一段就是: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大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①在这一段里,时间是有:“一天早晨”,但什么年代里的一天早晨呢?没有交代,时间是模糊不清的,人物是“格里高尔·萨姆沙”没有问题,地点是格里高尔的家里,但是具体在什么地方也是模糊的,所以时间和地点这两个要素基本可以忽略。
再看格里高尔,他一觉醒来就由人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这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为什么会由人变成甲虫,这一原因作者丝毫没有交代,我们从小说中也看不出来。
之后,小说描述了格里高尔和家人的一系列冲突而导致和家人的关系急剧恶化,格里高尔最终心灰意冷,在孤独中离开人世。
小说中叙事时间顺序变形
小说中叙事时间顺序变形
小议小说中叙事时间顺序的变形保罗·利科曾经说过:“文学是时间的艺术。
”可见,时间对于小说叙事的重要性。
而小说叙事时间的变形又为小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叙事空间。
作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作品中的时间顺序,使作品产生特殊的叙事效果,体现出不同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意识,从而使读者转换思考和感受的角度,关注叙事的不同侧面,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用叙事的视角,透过时序的变形,探讨叙事文学中叙事时间为叙事带来的明显的叙事效果上的增强与消解,以及由此带来的叙事所体现出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与生命感受的不同倾向。
小说的叙事时间顺序,通常被称为“时序”。
由于小说的叙事时间有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之分,小说叙事中时序的变形就是指小说的文本时间顺序与故事时间顺序分离、交错,文本时间不再按照故事时间来确定顺序,而是按照作者的意愿被重新排列。
叙事时序的多种多样的变形,虽然只是结构上的变化,却使得情节变得更加丰富、曲折,人物性格刻画更加鲜明、深刻,气氛更加浓烈、清晰。
从小说的叙事时间顺序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小说的不同风格。
下面我们来看看不同的时序的变形会带来哪些不同的效果。
一、倒叙
倒述是“在事件发生之后讲述所发生的事实”。
倒叙抢在叙事之前先把作者自己的某种看法或者感受表达出来。
就像语法中的倒装句型,把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部分说在前面,强调了作者的意图。
在。
小说的结构类型
小说的情节是由特定的情节单元或叙事单元构成的。
不同的小说篇章,其情节单元的构成方式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情节结构类型,不同的情节结构类型有不同的叙述特点和审美功能。
从对中外小说创作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小说情节结构的基本类型有6种,即线状结构、网状结构、画面结构、象征结构、写实结构、散文结构。
下面,让我们对这6种情节结构的叙述特点和审美特点进行分析。
一、线状结构线状结构,就是各个情节组成部分按时间的自然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顺序连接起来,呈线状延展,由始而终,由头至尾,由开端到结局,一步步向前发展,虽然有时倒叙、插叙和补叙,但并不改变整个情节的线式格局。
线状结构有单线式和复线式之分。
复线式结构根据情节线之间的关系又可分为三种:一是主副线式,即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分主次,交叉共进。
二是交叉式,即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难分主次,交叉共进。
三是平行式,即有两条难分主次的情节线索,但并不交叉,而是呈平行状态,并通过某些人物或事件造成两条线索之间的联系。
情节的线状结构,在西方小说中一般呈现为直线运动,其情节结局往往是毁灭性的。
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大多呈现为一种潜隐的圆形,结局是大团圆式的,或是回归性的。
例如破镜重圆、夫妻团圆,历经艰险、亲人团聚,受尽磨难、终成正果,金榜题名、美梦成真,或者是散而聚、聚而散,合而分、分而合,盛而衰、衰而盛。
不仅如此,一些长篇小说还构成了潜隐的多层性圆形,——魏、蜀、吴,又三合为一——西晋,在这一分为三,三合为一的叙事大圆中,又包含着魏、蜀、吴三家由创业到灭亡的相互对峙而又相互交叉的三个中等圆,,在这种圆圆相续相套之间波澜壮阔地展示了我国3世纪周流不殆的政治外交谋略和战争传奇。
可以说,中国古典小说的深层,“圆”。
这是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在对宇宙和生命的感悟和体验中,形成了所谓圆形思维,即倾向于认为宇宙、社会、历史、人生呈现着一种圆形的运行机制,倾向于追求天地交泰、天人合德和人与自然宇宙和谐相融,而与之相契合的叙事作品的审美理想是那种超拔而圆融的艺术境界。
叙事时间的艺术
叙事时间的艺术作者:张晓静来源:《群文天地》2010年第13期余华曾以先锋的姿态登上文坛,以《在细雨中呼喊》(以下简称《细雨》)为界,余华从“先锋”走向“世俗”, 更多人关注的是他的文学风格的变化,其实一直致力于叙事探索的余华,始终没有放弃对叙事技巧的探究与运用,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的理论,从叙事时间上重新解读余华小说《细雨》的叙事策略。
叙事文学离不开时间的扭曲与变形,时间是小说叙事的最基本层面。
按照现代叙事学的观点,叙事时间就是“故事与文本之间按年月次序排列的关系”。
任何一部叙事作品必然涉及两个时间: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而叙事时间是叙事者按照一定的叙事策略,把故事情节重新剪辑,对故事时间加以描绘形成的文本时间。
由此看来,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并不一致,作家可以任意打破故事时间序列,在作品中重新组合,显示出特殊的艺术意味来。
从叙事时间的角度来看,余华《细雨》的叙事打破了原有的时间序列,使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产生分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记忆的逻辑”对时间的重构关于时间,余华曾说:“当我们把这个世界的一些事实,通过时间的重新排列,如果能够同时排列出几种新的顺序关系(这是不成问题的),那么就将出现几种不同的新意义。
这样的排列显然是由记忆来完成的,因此我将这排列称之为记忆的逻辑。
”本着对时间的这种理解,在《细雨》中,作者有意识地在作品中打乱时间顺序,造成大量的时间倒错,出色地表现了叙事时间的自由特点。
(一)整体上的“错时”结构《细雨》的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如下:故事时间:1、从我出生到七岁,南门岁月2、 7—12岁,在孙荡镇与养父母的五年生活3、 12—18岁,王立强死后,我又被抛弃回到南门的六年生活叙事时间:A、从我出生到七岁,南门岁月(书中第一章)B、12—18岁,王立强死后,我又被抛弃回到南门的六年生活(书中第二章)C、7—12岁,在孙荡镇与养父母的五年生活(书中第四章)两种时间对比如下:A1、B3、C2这便是《细雨》叙事时间呈现的“错时”结构。
【课外阅读】鲁迅小说的叙事时间模式
【课外阅读】鲁迅小说的叙事时间模式早在20世纪20年代茅盾就颇具慧眼地指出“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
那么,鲁迅小说的新形式表现在那里?本文依据叙事学的叙事时态,来探讨鲁迅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之处。
一尽管现代小说有了与传统小说的种种变化,但根本一点是不能变的,即作为小说总得有故事,故事是小说的核心因素。
就此来讲,小说也可称为讲故事的艺术。
小说的故事是作者从生活捕捉的,或是心里有的。
从文学创作来讲,故事是小说的创作素材,有的理论家又叫故事为“底本”。
素材-底本不动,照录故事原样,是不能成为小说的。
要想成为小说,就要在“怎么讲”故事上下功夫。
“怎么讲”即是对素材的加工。
小说是人类叙事艺术之一。
因此这种对素材的加工,也就被称为叙事艺术。
对小说素材的加工包括:对素材的删节、调位、重组,形成结构;叙事角度的选择;作者介入态度的确定;叙述时间的变形;叙述语言方式确立等。
这其中叙述时间的变形是对小说素材加工的重要方面,是现代小说和传统小说区别的重要方面。
伊丽莎白·鲍温说得好,“时间是小说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认为时间同故事和人物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凡是我能想到的真正懂得或者本能地懂得小说技巧的作家,很少有人不对时间因素加以戏剧性地利用。
”可见,时间也是作家小说叙事艺术风格的重要标志。
怎样认识小说中的叙事时间?时间的概念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时间,一种是心理时间。
物理时间是指自然存在的时间。
它是不受人的意识影响的客观存在,永向一个方向流逝,不停止,不重复,不逆流。
心理时间是人的心理感觉的时间。
它是人的一种主观存在,可以随意将自然时间延长、紧缩、停滞、省略,以至交叉、倒流。
物理时间是纯客观的,心理时间是纯主观的。
小说的叙事时间既不是纯客观的又不是纯主观的,而是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这种两重性要求叙事时间是在自然规律所规定的不可违背的客观性前提下人们对时间的感受和把握。
小说的情节的叙述顺序2020
——杜牧《汴河阻冻》
01 02 03 04 05
1
2
3
4
5
祥林嫂 惨死
祥林嫂 祥林嫂 祥林嫂 鲁 镇 的 一进鲁家 被迫改嫁 二进鲁家 祝福
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
04
01
02
03
05
祥 林 嫂 祥林嫂 祥林嫂 祥林嫂 鲁 镇 的 之死 一进鲁家 被迫改嫁 二进鲁家 祝福
请你判断
请你判断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0007.搜狐视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7集_clip.mp4
请你判断
0007.拯救大兵瑞恩_clip.mp4
请你判断
请你判断
优酷视频-405谋杀案_clip.mp4
倒叙
请你欣赏 拯救大兵瑞恩用的叙事方式
泰坦尼克号的叙事方式
请你欣赏 拯救大兵瑞恩用的叙事方式
泰坦尼克号的叙事方式
小说阅读之
情节的叙述顺序
小说的情节的叙述顺序
01
顺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2
倒叙
03
插叙
04
补叙
05
平叙
01 顺叙
也称正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叙
述的方法。 《礼拜二午睡时刻》:上午十一点---十二点---快两点
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十五人眼
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 04 补叙
挣不动、说不的。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 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 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 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 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 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搭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 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 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 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 唤作“智取生辰纲”。
文学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叙事技巧分析
文学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叙事技巧分析在文学发展的历程中,现代主义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流派,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文学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叙事技巧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
一、意识流叙事意识流叙事是现代主义小说中最为突出的叙事技巧之一。
它通过描绘人物内心的思想、感受和意识流动,刻画出人物的真实形象并展现他们的情感世界。
例如,Virginia Woolf的作品《达洛维夫人的小时》使用了大量的意识流叙事手法,将读者直接引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情感和心理。
二、非线性叙事现代主义小说中常常采用非线性叙事的方式,跳跃式地展现故事情节。
这种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通过碎片化的叙述和多重视角的交织,使作品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说中以一天为时间框架,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和回忆,展现出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三、多重叙事者现代主义小说中常常采用多重叙事者的设定。
通过不同的叙述者来讲述故事,使得作品中的视角更加多元化,真实地呈现了不同人物的观点和感受。
例如,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喧哗与骚动》中,通过不同的叙述者揭示了一个庄园主家族的衰落和变革,展现出一个复杂的社会图景。
四、元小说的运用在现代主义小说中,还常常运用元小说的手法。
元小说即一种嵌套叙事的形式,通过多层的叙述嵌套,构建出错综复杂的叙事结构。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作品更具迷离性和多样性,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探索余地。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作品《六角迷宫》就是一个经典的元小说范例,小说中通过多个故事线的穿插和呼应,引发了读者对时间、现实和虚幻的思考。
五、荒诞主义叙事荒诞主义叙事是现代主义小说中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
它通过对日常经验的扭曲和夸张,创造出夸张的情节和离奇的人物,颠覆传统的叙事逻辑和结构。
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典型的荒诞主义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突然变成一只昆虫的故事,探讨了社会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状态。
现代小说中的叙事时间分析
现代小说中的叙事时间分析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叙事来展现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复杂多变的人物命运。
在叙事过程中,时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它不仅影响着故事的节奏和情节的发展,还能塑造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对作品的理解。
现代小说在叙事时间的运用上,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性的特点,与传统小说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
在传统小说中,时间往往是线性的,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展开,读者可以清晰地跟随故事的时间脉络,从开端到发展,再到高潮和结局。
这种线性叙事时间让故事显得条理清晰、逻辑连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叙事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而现代小说则打破了这种单一的线性时间模式,采用了更加复杂和多样的时间处理方式。
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法是时间的交错与回溯。
作者会在故事中突然插入过去的情节或回忆,使现在与过去相互交织。
这种手法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容,还能通过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揭示人物内心的变化和命运的无常。
例如,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时间的跳跃和循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时间迷宫,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渗透,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神秘氛围。
现代小说中还常常运用心理时间来叙事。
心理时间不同于物理时间的匀速流逝,它是根据人物的心理感受和意识流动来安排的。
当人物处于紧张、兴奋或沉思的状态时,时间可能会被拉长;而在平淡、无聊的时刻,时间又可能会被压缩。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就是运用心理时间的经典之作。
小说中主人公一天的经历在读者眼中被无限延展和细化,展现了人物内心丰富而复杂的世界。
此外,现代小说也会通过对时间的扭曲和变形来表达特定的主题和情感。
比如,在一些小说中,作者会刻意放慢时间的节奏,详细描绘某个关键的瞬间,让读者充分感受到那一刻的重要性和张力;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作者又会加速时间的进程,将漫长的岁月一笔带过,突出生活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
现代小说对叙事时间的创新运用,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挑战和审美体验。
它要求读者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故事按照时间顺序的呈现,而是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时间的构建和理解中。
《变形记》叙事学分析
《变形记》叙事学分析作者:许正东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5期摘要:《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中篇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故事。
小说通过人物的变形表现了背后隐藏的多种“变形”,如格里高尔丧失自我意识,在变为甲虫后首先考虑的是去上班的个体性“变形”,父母对变成甲虫的主人公没有同情和悲伤之心的思想“变形”。
小说以人变虫这一怪异情节来描述由此反映的社会百态,描写了故事人物心理的各种变化。
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这一小说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小说的角色和主题进行简要讨论。
关键词:叙事情境;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时间引言《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短篇小说。
小说对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一事进行了详细描述。
在主人公变成甲虫以后,全家人似乎都陷入了莫名的沉默,大家都再也没有和格里高尔说过一句话,作为父母的萨姆沙夫妇丝毫没有显露出同情和悲伤。
但在格里高尔死后,父亲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赶走了傲慢的房客,辞退了私自扔掉格里高尔尸体的老妈子,对格里高尔的埋怨烟消云散。
最后,作为小说的结局,一家人停止了手头的工作,从压抑的生活中解脱出来,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1.叙事学分析本文将分别从叙事情境、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时间等角度对小说的文本进行分析。
希望通过叙事学的分析,了解小说的特征。
在小说中,作者反复变换叙事情境,有时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的视角叙述故事中的事物—人物叙事情境,有时通过作者叙事情境—叙事者外在于故事情节、平淡叙述发生在故事中人物身上的故事来叙述。
在人物叙事情境中,读者通过反映者的眼光看待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
在本篇小说中作者主要通过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的视角来叙述他所看到一切,如家人的动态,他趴在窗台上眺望的窗外的风景,自己的整段整段的心里描述等等。
在叙事人称上,小说广泛使用第三人称叙事人称,没有使用第一人称叙事者“我”。
现代小说中的叙事结构 - 教案
现代小说中的叙事结构教案一、引言1.1现代小说的演变1.1.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现代小说开始摆脱传统叙事模式,注重内心世界与意识流。
1.1.220世纪中叶,后现代主义小说进一步挑战线性叙事,引入非线性、多角度叙事。
1.1.3当代小说中,叙事结构更加多样,包括跨文化、跨媒介叙事。
1.2叙事结构的重要性1.2.1叙事结构是小说的核心,决定了故事展开的方式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1.2.2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创新,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2.3理解叙事结构有助于深入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技巧。
1.3教学目的1.3.1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小说叙事结构的基本概念。
1.3.2培养学生对叙事结构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1.3.3激发学生对现代小说的阅读兴趣和创作灵感。
二、知识点讲解2.1现代小说叙事结构类型2.1.1线性叙事: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2.1.2非线性叙事:故事时间跳跃、错综复杂,如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2.1.3意识流叙事: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2.1.4多角度叙事:从不同人物视角讲述故事,如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2.2叙事视角与声音2.2.1第一人称叙事:叙述者参与故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
2.2.2第三人称叙事:叙述者客观描述,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2.2.3全知视角:叙述者知晓所有人物和事件,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
2.2.4多重叙事声音:不同人物或角度交织,如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3叙事技巧与创新2.3.1闪回与闪前:在故事中插入过去或未来的情节,如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2.3.2蒙太奇:将不同场景或情节并置,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
2.3.3超文本叙事:利用数字媒体创造互动叙事,如珍妮特·温特森的《时间中的房间》。
2.3.4跨文化叙事:融合不同文化元素,如张爱玲的《金锁记》。
电影和小说的叙事时间总结为
电影和小说的叙事时间总结为
电影和小说的叙事时间总结为文本时间,指叙述本文(片)中排列的前后次序或读者阅读(看)本文(片)所需要的实际次序时序:是本文(片)时间序列与故事时间序列相互对照而形成的关系。
按照故事发生顺序进行的叙述叫做顺叙,即顺着时间序列去叙述。
本文(片)时间与故事时间之间出现不协调方式,这就是逆时序,包括插叙和倒叙。
时长:是一段连续时间的长度。
故事时长与本文(片)时长往往呈现为五种关系形态:
①省略是对故事的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的叙述,其特点是故事时长无穷地大于本文(片)时长;
②概括是本文(片)时长小于故事时长的粗略叙述,特点为故事时长明显地大于本文(片)时长;
③场景是主要由行动和对话描写构成的有关故事发生的实际场面的叙述,特点为故事时间与本文(片)讲述的事件时长大体上相等;
④减缓是故事时长小于本文(片)时长的叙述,其特点是故事发生所持续的时间明显地小于本文(片)叙述所花去的时间;
⑤停顿是故事延续的时间为零的叙述,着重于事件发生的特定状
态、环境或背景的刻画,特点为故事时长远远小于本文(片)时长。
在这五种形态中,第一和第五种分别处在叙事速度快慢的两个极端,而第二、三、四种则处在居中位置。
由此可见出叙事节奏的丰富与多样性。
时距:叙述的步速:匀速•变快•变慢。
频率:本文(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
这种重复具有两种类型:一是事件的重复,二是叙述的重复。
事件的重复指同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而叙述的重复则是指一件事件被反复叙述。
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的时间交响曲——以小说《机缘》为例
作者: 覃茜茜[1];刘一静[1]
作者机构: [1]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出版物刊名: 新丝路
页码: 152-154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0期
主题词: 艾丽丝·门罗;《机缘》;叙事时间
摘要:�机缘》是艾丽丝·门罗《逃离》小说集中的一篇,在叙述时间上具有明显的时间倒错,同时叙述节奏也呈现出波澜起伏的特点。
小说中错综的时序变形与时距变形,形成了双线情节的时间并置,结合叙述者主观化的心理时间营造出意识流含混、跳跃的效果。
人物之间如宿命般的联系在不断穿插的时间中被埋下了伏笔,最终建构起无所逃遁的时间巨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小说中叙事时间顺序的变形保罗·利科曾经说过:“文学是时间的艺术。
”可见,时间对于小说叙事的重要性。
而小说叙事时间的变形又为小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叙事空间。
作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作品中的时间顺序,使作品产生特殊的叙事效果,体现出不同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意识,从而使读者转换思考和感受的角度,关注叙事的不同侧面,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用叙事的视角,透过时序的变形,探讨叙事文学中叙事时间为叙事带来的明显的叙事效果上的增强与消解,以及由此带来的叙事所体现出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与生命感受的不同倾向。
小说的叙事时间顺序,通常被称为“时序”。
由于小说的叙事时间有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之分,小说叙事中时序的变形就是指小说的文本时间顺序与故事时间顺序分离、交错,文本时间不再按照故事时间来确定顺序,而是按照作者的意愿被重新排列。
叙事时序的多种多样的变形,虽然只是结构上的变化,却使得情节变得更加丰富、曲折,人物性格刻画更加鲜明、深刻,气氛更加浓烈、清晰。
从小说的叙事时间顺序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小说的不同风格。
下面我们来看看不同的时序的变形会带来哪些不同的效果。
一、倒叙
倒述是“在事件发生之后讲述所发生的事实”。
倒叙抢在叙事之前先把作者自己的某种看法或者感受表达出来。
就像语法中的倒装句型,把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部分说在前面,强调了作者的意图。
在
小说叙事中,叙述者虽然想强化自己对某些事件和人物的看法,但并不是直接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而是通过倒述的形式,在叙事之前就强调了自己想要强调的部分。
让作者的看法先入为主地渗透的到读者的阅读中,从而得到了强化。
余华的小说《活着》一开篇就运用了一种含蓄的倒叙:“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当小说进入主人公福贵的人生经历的时候,小说的叙事也运用了倒叙:“四十多年前,我爹常在这里走来走去……”《活着》讲述了十来年前的一个午后,“我”去乡间为民间文学收集素材的时候遇一位老人,叫做“福贵”。
他向“我”讲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
在小说中,是“我”和福贵的讲述都采用了倒叙的方式。
这样的叙事时间的变形使叙事本身变得灵活、多变,操控起来游刃有余。
福贵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荒唐、凄凉、欣喜、悲伤……因为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加上一个垂暮老人的回忆,又是叙述者十年之后的回忆。
无论当这些发生的时候,在那个老人和旁观者的心中留下了多少辛酸与苦痛,欢乐与开怀,因为时间的沉淀都变得有些模糊、有些隐约,却又如此真实、如此清晰。
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福贵生命中的欣喜与悲苦,也透过那无尽的时间长河多了一些悲悯与豁达。
二、预叙
预述是“提前叙述以后将要发生的事件。
”预叙是将在故事的以后会发生的事情提前交待一下,并不展开情节的叙述和人物的描写。
预叙之时,作者站在了一个全知的视角上。
以后将要发生的事,
作者早已知晓,将它提前告诉读者,这样,读者对于以后发生的事也就已经得知了。
在这样的叙事中,故事的真实性被消解了,读者继续读下去,并不是故事的结果牵引着读者,而是作为叙述本身的过程吸引了读者,读者的注意力从对故事的迷恋上转移到了叙事者及其行为上。
这也正是作者叙述的目的。
谈到预叙,就不能不谈到《百年孤独》。
它就像一座时间的宫殿,不仅预叙的手法随处可见,而且它还融合了顺序、预叙和倒叙等各种手法,叙述者自由地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向度的时间里穿梭。
小说的第一句话“很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忆起,他父亲领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为小说构建了总体的时间框架,在这一句话中就包含了时间的三个向度:过去、现在与未来,并且将顺叙、倒叙、预叙结合在了一个句子里,显示了一种哲学化的时间。
作者不是像一般回忆性小说那样站在全部故事的终点去回顾已经发生的故事,而是只从一个不确定的“现在”开始,既能倒叙过去,又能预叙未来,囊括了三个时空。
整部作品中,每当叙事者需要转换叙事的情节时,它的开头一定采用了预叙的方法,百年的历史在叙述者的叙述中自由而又流畅的流转着,难怪梅勒曾感叹说他费了几十页的笔墨才让尼罗河拐了一个弯,而马尔克斯只用一段文字就写出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并且让它的子嗣长上尾巴。
预叙的多次运用,从形式上为《百年孤独》又增加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使本来就具有神秘色彩的布恩地亚家族的神秘感更强烈,也使读者从这不太容易被理解的叙述中更进一步
体会到了这个家族的孤独。
参考文献:
1.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m],三联书店,1984年
2.w·c·布斯,《小说修辞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3.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4.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5.程德培,《当代小说艺术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0年
6.罗冈,《叙事学导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责编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