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胆汁的分泌实验报告
![胆汁的分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b06b3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d.png)
胆汁的分泌实验报告胆汁的分泌实验报告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一种黄绿色液体,对于人体消化和吸收脂肪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和探究胆汁的分泌过程,以及分析其在消化系统中的功能。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动物模型,选择小鼠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
实验组小鼠将被注射一种刺激剂,以促进胆汁分泌;对照组小鼠则接受相同的处理,但注射的是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1. 注射刺激剂:将实验组小鼠按体重计算剂量,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刺激剂。
2. 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同样按体重计算剂量,采用相同的皮下注射方式给予生理盐水。
3. 观察和记录:在注射后的一定时间内,观察小鼠是否有胆汁分泌的迹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实验组小鼠注射刺激剂后,出现了明显的黄绿色液体排出,而对照组小鼠则没有类似现象。
这表明注射刺激剂能够促进胆汁的分泌。
讨论与分析:胆汁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神经、激素和消化物质等。
在本次实验中,注射的刺激剂可能通过刺激肝脏或胆囊,促使胆汁的分泌增加。
然而,具体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胆汁在消化系统中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胆汁中含有胆汁酸,能够在肠道中与脂肪结合,形成胆汁酸盐,以便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其次,胆汁中还含有胆红素和胆固醇等物质,可以通过胆汁的排泄,帮助人体排除废物和代谢产物,维持身体的健康。
胆汁的分泌异常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
例如,胆汁淤积可导致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一些胆汁分泌的遗传性疾病也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胆汁的分泌机制和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胆汁的分泌过程,并初步了解了其在消化系统中的功能。
胆汁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胆汁的分泌异常可能会引发多种疾病,因此加深对胆汁分泌机制的研究,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胆汁分泌 减肥
![胆汁分泌 减肥](https://img.taocdn.com/s3/m/438a7af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7.png)
胆汁分泌减肥胆汁分泌是指肝脏产生的一种黄绿色液体,它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胆汁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我们消化脂肪,促进脂肪的吸收和利用。
因此,胆汁分泌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和代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在减肥过程中,胆汁分泌也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胆汁分泌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摄入食物时,特别是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胆汁会被释放到肠道中,与脂肪一起形成乳化物,使其更容易被消化酶分解吸收。
因此,如果胆汁分泌不足,就会导致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身体的营养代谢和能量平衡。
其次,胆汁分泌也与胆固醇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
胆固醇是胆汁的主要成分之一,而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会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减肥过程中,很多人会选择低脂饮食,这会导致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加,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因此,保持适当的胆汁分泌对于减肥过程中的健康非常重要。
另外,胆汁分泌还与肠道菌群的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
胆汁不仅可以帮助消化脂肪,还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而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于减肥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影响身体对食物的吸收和代谢,进而影响体重的变化。
因此,保持良好的胆汁分泌对于减肥过程中的健康和效果都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促进胆汁分泌呢?首先,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其次,适量的运动也可以促进胆汁分泌。
适量的运动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胆汁的排泄,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避免过度饮酒、戒烟等不良习惯,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胆汁分泌。
总之,胆汁分泌对于减肥过程中的健康和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胆汁分泌的问题,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胆汁分泌,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减肥的效果。
[VIP专享]模拟试题基础知识3
![[VIP专享]模拟试题基础知识3](https://img.taocdn.com/s3/m/f333304655270722192ef78d.png)
88.8918÷1.2990÷.1=4214÷3922=.0034=1÷15251371=8535.78.208÷023.2173c00÷1*m=29030.3922c=.1÷20m3=2÷120252.=3535=42314c)*523m240341*31.252=31*.1.535.*031342.*9205221.04.455=+213*05*2022.02.854850.3150.*+58c12*5m1*202+.050+0.014*85.20*051000+0+03/8T.+0÷+=55+1*011+010+91÷01454050*0010200+5+0+080+400*+4**1*1510.3910%*C%-*6+÷M(=*M=5÷50)*30*31(÷3110*5+**÷4*1m243.%71e=78%n0)8=8s.5=77.93c.6c0mmc.4*m1*31,0w199o.k2.m4c-cem.5mn2csp26m659*.0.34-50.60c5*pm.3c85m9,c05g.m.05i0rp-l.s.85p6/c50bcm0.om7py.c.6spm5c+mc;0m..7.cmk ; 1+1k+12+1+k2234=1c+m1++4+4+2
模拟试题>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三 第1题 A型题 常量元素是指矿物质在人体内含量大于 A.0.1% B.0.01% C.0.001% D.0.0001% E.1.0%
胆汁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胆汁的作用与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de95ffb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2.png)
胆汁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胆汁的作用胆汁是由肝脏产生并经过胆道系统储存和排泄的消化液。
它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消化脂肪:胆汁中含有胆盐,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盐能够将脂肪分解成微小颗粒,增加其表面积,有利于消化酶的作用。
•乳化作用:胆盐乳化脂肪后,脂肪能够更好地与胰脂肪酶结合,使其更容易被分解和吸收。
•促进吸收:胆盐与脂肪酶结合后,能够和脂肪一起进入肠道,并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被吸收。
•抗菌作用:胆汁中的胆盐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有助于维护肠道的健康。
•排毒功能:胆汁中还含有一些代谢产物、药物代谢产物和毒素,通过排泄胆汁将其从体内排除,起到排毒的作用。
2. 胆汁的功能主治胆汁不仅在胃肠道中起到消化脂肪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还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功能主治,包括:•预防胆结石:胆汁中的胆盐可以调节胆固醇的溶解度,防止胆固醇沉积在胆囊内形成胆结石。
•促进肠道蠕动:胆汁中的胆酸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可以预防便秘,促进排便。
•抗炎作用:胆汁中含有胆盐、胆酸等物质,具有抗炎作用,有助于消炎、止痛等。
•增强免疫力:胆汁可以促进肠道吸收营养物质,维持身体正常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抑制肠道肿瘤:胆汁中的胆酸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肠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辅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胆汁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助于消化食物,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调节血液脂质: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酸可以调节血液中的脂质代谢,有助于维持血液脂质平衡。
3. 结语胆汁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消化脂肪、乳化作用、促进吸收、抗菌作用和排毒功能等。
同时,胆汁还具有预防胆结石、促进肠道蠕动、抗炎作用、增强免疫力、抑制肠道肿瘤、辅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调节血液脂质等功能主治。
保持胆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对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胆汁的五个生理功能
![胆汁的五个生理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6384d98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4.png)
胆汁的五个生理功能胆汁是由肝脏生成并经胆管排泄到肠道的一种黄绿色液体,它在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胆汁的五个生理功能。
首先,胆汁在脂肪消化和吸收中起到重要作用。
脂肪是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但脂肪无法直接溶解于水,而在肠道内又需要被水解酶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才能被吸收。
胆汁中含有胆盐,它的主要成分是胆汁酸和胆酸,能够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混合胆盐,使脂质变为胶态乳状物。
这种乳状物不仅增大了脂肪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酶的作用,促进脂肪的水解和吸收,而且还调节了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速率,通过这种方式,胆汁在脂肪消化和吸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胆汁参与胆固醇的代谢和排泄。
胆汁中除了胆盐外还含有胆固醇。
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在体内起着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但是,当胆固醇超过肝脏处理能力时,就会形成结晶,从而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导致胆囊炎、胆管炎等疾病。
胆汁中的胆酸与胆固醇结合形成胆汁酸,使其变为水溶性,有助于胆固醇代谢和排泄。
同时,胆汁中的其他组分也能够影响胆固醇的代谢。
正常的胆汁分泌和排泄是胆固醇代谢的重要环节,胆汁在胆固醇的代谢和排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胆汁参与消化酶的激活。
消化液中的消化酶是体内消化食物的重要物质,但这些酶无法直接在胃酸环境中发挥效应。
胆汁酸可以中和胃酸,调节小肠中的pH值,使其适宜于消化酶的正常活性。
此外,胆盐还能直接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活性,有助于胰酶的正常分泌和功能。
第四,胆汁参与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调节。
肠道中存在大量的有益菌群,它们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胆汁中的胆盐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方式具有调节作用。
胆盐的存在能够抑制肠道内的一些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有助于维护肠道微生物的平衡,促进肠道健康。
最后,胆汁参与溶解和排除废物物质。
胆汁中的胆盐不仅有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作用,还具有溶解和排除废物物质的功能。
胆盐能够与一些废物物质结合形成胆盐-废物结合物,从而使其变得溶解性增强,有助于其从体内排出。
胆汁问题
![胆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611db8571fe910ef12df884.png)
胆盐有哪些功用? 胆汁中的胆盐有很多功用,能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脂肪,可使脂肪成为极小的微滴,增加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分解和吸收,促进维生素A、D、E、K随脂肪的分解产物一起吸收,能刺激肠道的蠕动功能,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可促进胆固醇的溶解。磷脂又起着促进胆固醇溶解的作用,从而使胆汁保持液体状态。
编辑本段胆汁的生理功能
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或胆汁酸的作用。胆盐或胆汁酸可作为乳化剂乳化脂肪,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于水溶液中,这样便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胆汁酸还可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酸的吸收。总之,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胆汁代谢过程
胆色素在体内的来源及其代谢过程是怎样的? 体内胆红素的80%~85%来自循环血液生成和组织内一些含铁卟啉辅基的血色蛋白。衰老的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血红蛋白转变成胆红素。这种胆红素未酯化,不能直接与凡登白实验中的偶氮试剂反应,故称为间接胆红素。间接反应胆红素进入血液后与白蛋白结合,随血浆到达肝脏,再通过肝细胞膜上的特异载体转运系统进入肝细胞,并立即与细胞内Y蛋白或Z 蛋白结合,运送至光面内质网。其中绝大多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这种胆红素能与偶氮试剂起直接反应,称为直接反应胆红素,占胆汁中胆红素的90% 。直接反应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经肠道细菌及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而转变为尿胆原,尿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除,称粪胆原,小部分被门静脉重吸收入肝。尿胆素类化合物是胆色素代谢排放的最终形式。
什么叫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物。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作用而变为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吸收(包括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胆汁酸体内含量约3~5g,餐后即使全部倾入小肠也难达到消化脂类所需的临界浓度,然而由于每次餐后都可进行2~4次肝肠循环,使有限的胆汁酸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维持了脂类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进行。
胆汁酸原理
![胆汁酸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db8aa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8.png)
胆汁酸原理胆汁酸是一种由胆固醇合成的胆汁成分,它在人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胆汁酸主要是在肝脏中合成,然后储存在胆囊中,通过肠道进入肠腔,协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酸的原理涉及到脂肪代谢、胆囊功能、肝脏生理等多个方面,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
首先,胆汁酸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我们摄入食物时,其中包含的脂肪需要被分解和吸收。
胆汁酸通过乳化作用,使脂肪分子变得更小,增加了脂肪酶对脂肪的作用面积,加快了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速度。
这对于人体的营养吸收非常重要。
其次,胆汁酸对胆囊功能有着直接影响。
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当我们进食后,胆囊会收缩并释放储存的胆汁,这其中就包括胆汁酸。
胆汁酸的释放可以帮助胃肠道中的脂肪消化和吸收,促进胃肠蠕动,维持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此外,胆汁酸的合成与肝脏生理密切相关。
肝脏是合成胆汁酸的主要器官,它通过多个生化途径合成胆汁酸,并将其排泄到胆汁中。
肝脏的健康状况和功能直接影响着胆汁酸的合成和排泄,因此保护肝脏健康对于维持正常的胆汁酸水平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胆汁酸的原理涉及到脂肪代谢、胆囊功能、肝脏生理等多个方面。
它通过乳化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对胆囊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与肝脏生理密切相关。
因此,维持正常的胆汁酸水平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来维护胆汁酸的正常水平。
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能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胆汁酸水平,保护我们的胃肠道健康。
同时,对于肝脏健康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避免酗酒、避免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保护肝脏健康,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胆汁酸水平。
综上所述,胆汁酸的原理涉及到脂肪代谢、胆囊功能、肝脏生理等多个方面,它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我们可以维护正常的胆汁酸水平,保护我们的胃肠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胆汁资料调查
![胆汁资料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54827ee0b8f67c1cfad6b877.png)
一、胆汁成分:胆汁除水份外,还有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脂肪酸、无机盐等成份。
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二、胆汁的作用: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1.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减低脂肪的表面扩张,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在肠腔内,这样便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分解脂肪的作用加速。
2.胆盐因其分子结构的特点,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可聚合而形成微胶粒。
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
因此,胆盐便成了不溶于水的脂肪水解产物到达肠粘膜表面所必需的运载工具,对于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3.胆汁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对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4.胆汁在十二指肠中还可以中和一部分胃酸。
三、胆汁的临床应用:注1.清炎利胆作用临床报道:①以2%熊胆注射液肌注,每次2ml,每日2次,治疗慢性肝病(包括迁延性及活动性肝炎、肝硬变),效果较好。
②用绿胆丸,即绿豆粉适量加入相应的熊胆,风干后研细末,再以龙胆草25g,蒲公英30g,甘草15g煎汁,与上药混合为丸,成人每次服50g,以其代替传统脂肪餐作胆囊造影,效果良好,有消炎和利胆作用。
2.溶石排石作用熊胆所含的熊去氧胆酸,鹅夫氧胆酸及胆汁酸均有显著溶解结石作用,这使熊胆与其它类胆汁药相比有明显的药理活性。
临床实验报告:①熊去氧胆酸每次50~150mg,每月分3次,连续服用数月之后,治疗胆结石,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效果。
②以鲜熊胆汁同适量生蜂蜜调匀后日用5g分3次服,7~15d为1个疗程,治疗老年性复发性胆石症,取得较好效果。
③以柠檬烯与复方熊胆汁酸钠配置成乳剂之后,经T型管灌注治疗术后肝胆残留的结石,结果表明其治愈率与有效率分别是72%与24%,肝内与肝外胆管结石消石率分别为68%与94%。
注:参考文献:关晓燕、王熙惠、杨杰,《熊胆汁的现状研究》,当代医学,2009年6月第15卷第18期总第173期。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300bf47c1cfad6195fa7de.png)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等候伊人2、简述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与机制。
[考点]消化管不同部位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不同。
[解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
食糜到达回肠时,营养物质多已吸收完毕。
另外,胆盐和维生素B12则主要在回肠主动吸收。
(1)糖的吸收食物中的淀粉和糖原需要消化成单糖后,才被吸收。
在肠管中吸收的主要单糖是葡萄糖,而半乳糖和果糖较少。
单糖是通过载体系统的主动转运过程而被吸收的。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钠泵提供能量。
当钠泵被阻断后,单糖的转运即不能进行。
糖被吸收后,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而进入淋巴的很少。
(2)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食物分解为氨基酸后,由小肠全部主动吸收。
与单糖的主动吸收相似,转运氨基酸也需要钠泵提供能量。
氨基酸吸收后,几乎全部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3)脂肪的吸收脂肪(甘油三酯)在消化后主要形成甘油,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此外还有少量的甘油二酯和未经消化的甘油三酯。
胆盐可与脂肪的各种消化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并聚集成脂肪微粒。
一般认为脂肪的吸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吞饮脂肪微粒;另一种是脂肪微粒的各种成分,分别进入肠上皮细胞,在细胞内,进入的脂肪分解产物又重新合成脂肪,形成乳糜微粒。
乳糜微粒和分子较大的脂肪酸最后转移入淋巴管。
甘油和分子较小的脂肪酸可溶于水,在吸收后扩散入毛细血管。
所以,脂肪的吸收有淋巴途径和血液途径两种,但以前者为主。
(4)水分的吸收水分主要由小肠吸收,大肠可吸收通过小肠后余下的水分,而在胃中吸收很少。
小肠吸收水分主要靠渗透作用。
当小肠吸收其内容物的任何溶质时,都会使小肠上皮细胞内的渗透压增高,因而水分随之渗入上皮细胞。
(5)无机盐的吸收一般单价碱性盐类,如钠、钾、铵盐吸收很快;而多价碱性盐类吸收很慢。
凡能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如硫酸盐、磷酸盐和草酸盐等,则不能吸收。
三价的铁离子不易被吸收,维生素C可使高价铁还原为两价的亚铁而促进其吸收。
结合胆汁酸和游离胆汁酸
![结合胆汁酸和游离胆汁酸](https://img.taocdn.com/s3/m/0ce9926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2.png)
结合胆汁酸和游离胆汁酸
胆汁酸是肝脏产生的一种有机酸,它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胆汁酸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可以分为结合胆汁酸和游离胆汁酸两种。
1. 结合胆汁酸
结合胆汁酸指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胆汁酸,主要与albumin结合。
当胆汁酸从肝脏分泌入肠道参与脂肪消化后,大部分会在远端小肠被重吸收进入门静脉,与albumin结合形成结合胆汁酸返回肝脏。
2. 游离胆汁酸
游离胆汁酸指不与蛋白结合的自由胆汁酸。
部分胆汁酸在肠肝循环中未被吸收,会继续停留在血液中,这部分不与蛋白结合的胆汁酸就是游离胆汁酸。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游离胆汁酸很少。
3. 临床意义
测定血清中结合胆汁酸和游离胆汁酸的比例,可以评估肝细胞合成albumin的功能,反映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肝硬化等肝功能衰竭时,结合胆汁酸会降低,游离胆汁酸会升高。
所以,检测结合胆汁酸和游离胆汁酸是评估肝功能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
它们的比例变化可以提示肝脏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胆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胆的作用和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1dbb6a4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3.png)
胆的作用和功能主治胆的作用胆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它在体内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以下是胆的几个主要作用:1.胆汁生成:胆汁是由肝脏合成并储存在胆囊中的一种消化液体。
它主要由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和磷脂等成分组成,对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起到重要的作用。
2.脂肪消化:胆汁中的胆盐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分子变得更小,便于胃液中的脂酶分解。
这样,身体能够更好地吸收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
3.胆结石预防:胆汁中含有一定浓度的胆固醇和胆酸,如果这些成分的比例失衡,胆固醇就会过度饱和,形成胆结石。
胆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出,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4.消化功能:胆汁中的酶能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物质,促进其消化吸收,并提供养分给身体的其他组织和器官。
5.毒物排泄:胆汁中的胆红素和其他废物物质可以通过肝脏和胆汁的排泄作用,将体内的毒物和废物排出体外。
胆的功能主治胆具有多种功能主治,这些功能主治对人体的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以下是胆的功能主治的列点说明:•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胆汁中的胆盐能够乳化脂肪,使其更容易被胰脂肪酶分解,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胆盐还能够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护人体健康。
•肝脏排毒功能:胆汁中的毒素和废物物质能够通过肝脏和胆汁的排泄作用,被运送到肠道并从体外排出。
胆可以促进这个过程,减轻肝脏的负担,维护肝脏健康。
•预防胆结石形成:胆结石是由于胆汁中胆固醇和胆酸比例失调引起的。
胆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出,避免胆结石的形成。
•促进消化吸收:胆汁中的酶有助于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分解为更小的分子,从而促进其在肠道的吸收。
•调节胃肠蠕动:胆汁对胃肠道的蠕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促进食物顺利通过胃肠道,有效维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
•改善胆囊疾病:胆囊疾病如胆囊炎、胆囊结石等可以通过胆的调节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和改善。
综上所述,胆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它不仅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还能够帮助肝脏排毒、预防胆结石、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胃肠蠕动等。
胆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胆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56a8880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7.png)
胆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胆汁的作用胆汁是由肝脏产生,并在胆囊中储存的一种液体。
它在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消化:胆汁中含有胆红素、胆固醇、胆盐等物质,这些物质能够将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乳化,促进其在小肠中的吸收和消化。
胆盐具有乳化作用,能够将脂肪分解成小水滴,增加消化酶对脂肪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2.排泄废物:肝脏通过胆汁排泄一些废物和代谢产物,例如胆红素、胆固醇和药物等。
胆红素是红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在肝脏中结合胆汁排出体外。
胆固醇是一种脂类物质,也通过胆汁排出体外。
3.抗微生物作用:胆汁中含有一些抗微生物活性物质,例如胆盐和溶菌酶等。
这些物质能够抑制细菌的繁殖,保护肠道健康。
胆汁的功能主治胆汁不仅有各种重要的生理作用,还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以下是胆汁的一些功能主治:1.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胆汁中的胆盐能够促进脂肪的分解和吸收,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脂肪消化不良有辅助治疗作用。
2.消除黄疸: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一种代谢产物,一部分黄疸患者是因为胆红素代谢异常造成的。
在一些特定的疾病(如胆管堵塞)中,通过胆汁引流可以减少体内胆红素的积聚,从而缓解黄疸的症状。
3.保护肠道健康:胆盐和溶菌酶等成分可以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繁殖,减少有害菌的数量,保护肠道健康。
胆汁还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对肠道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刺激排便:胆汁的排出对排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排便功能。
5.溶解胆固醇结石:胆汁中的胆盐可以加速胆固醇结石的溶解,对于胆固醇结石导致的胆囊炎和胆道梗阻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总之,胆汁在人体中起着消化、排泄和保护肠道健康等重要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疾病等的治疗和辅助治疗。
然而,由于胆汁的复杂组成和功能机制,使用胆汁治疗需要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胆汁什么作用
![胆汁什么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34e79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2.png)
胆汁什么作用胆汁是由肝细胞合成并经过胆管排入胆囊中的一种消化液。
它在人体的消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胆汁的作用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首先,胆汁在消化食物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食用油脂、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时,胆汁会被胆囊释放进入小肠。
胆汁中的胆盐能够使脂肪分解成微小的脂肪小球,使其更易于被胰脂酶分解。
这样,脂肪就能够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转化为营养物质供给全身使用。
因此,胆汁在脂肪消化和吸收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另外,胆汁还具有清洁和排毒的作用。
肝脏是人体的排毒器官,它通过合成胆汁将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
胆汁中的胆红素和胆固醇等物质有助于清洁肝脏,并将废物和毒素排除体外。
此外,胆汁中的胆盐还能够吸引和结合一些代谢废物和毒素,帮助其从体内排泄出去。
因此,胆汁不仅在消化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了人体的排毒过程。
此外,胆汁还能够帮助维持胆固醇的平衡。
胆固醇是一种脂类物质,它在人体中起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然而,如果体内胆固醇含量过高,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胆汁中的胆盐能够结合和运输胆固醇,帮助其在消化道中被分解和转化。
这样,胆固醇就能够被排出体外,从而维持胆固醇的平衡。
最后,胆汁还具有抑制细菌和病原体生长的作用。
胆汁中含有一些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的物质,如胆汁酸和溶菌酶等。
这些物质能够杀死细菌和抑制其生长,从而保护消化系统的健康。
此外,胆汁还能够帮助消化道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防止细菌和病原体滋生。
综上所述,胆汁在人体的消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清洁和排毒,维持胆固醇平衡以及抑制细菌和病原体的生长。
因此,保持胆汁的正常分泌和功能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注意饮食的均衡,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食物,并经常锻炼以保持良好的消化系统健康。
喝胆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喝胆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0015d71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6.png)
喝胆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胆汁的简介胆汁是由肝脏合成,经过胆管排泄进入小肠,在消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含有多种成分,包括胆色素、胆固醇、胆汁酸等,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消化吸收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2. 胆汁的作用喝胆汁有如下几个作用:•促进消化:胆汁中的胆汁酸能够与食物中的脂肪结合,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还能够帮助消化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提高食物的消化效率。
•刺激胃液分泌:胆汁能够刺激胃黏膜分泌胃液,增加胃酸的分泌,提高食物的消化能力。
•促进肝脏排毒:胆汁中的胆色素和胆固醇等有毒物质是肝脏排泄的产物,喝胆汁可以促进这些有毒物质的排出,保护肝脏健康。
3. 喝胆汁的功能主治喝胆汁有一些特定的功能主治,其具体包括:•改善消化不良: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胃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喝胆汁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加速食物的消化,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缓解胆囊问题:胆囊结石、胆囊炎等胆囊问题常导致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喝胆汁能够刺激胆囊的收缩,增加胆囊排空,缓解这些症状。
•降低胆固醇:胆固醇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
喝胆汁可以加速胆固醇的代谢和排出,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改善黄疸症状:胆红素是黄疸的关键原因之一。
喝胆汁可以帮助胆红素排出,减轻黄疸的症状。
•辅助治疗胃肠疾病:喝胆汁还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减轻胃肠疾病引起的腹泻、便秘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喝胆汁有一定的功效,但对于一些特定的病情,如胆囊结石等,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喝胆汁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4. 如何喝胆汁喝胆汁是一种替代疗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购买胆汁营养补充品:市场上有一些胆汁营养补充品,可以作为胆汁的替代品进行饮用。
但在购买之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自制胆汁饮品:可以通过食物搭配,制作一些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饮品,如加入柠檬汁、苹果汁、生姜等成分,刺激胆汁的分泌。
•依循医嘱:如果胆汁的喝法和剂量需要经过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
胆汁酸吸收标准曲线
![胆汁酸吸收标准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d16fd16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7.png)
胆汁酸吸收标准曲线
一、实验原理
胆汁酸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胆汁酸在进入肠道后,一部分会被重吸收,一部分会被细菌分解。
本实验旨在测定胆汁酸的吸收率,通过绘制胆汁酸吸收标准曲线,了解不同浓度的胆汁酸在肠道中的吸收情况。
二、实验样品
新鲜胆汁(需无菌处理)
不同浓度的胆汁酸溶液(根据实验需求配置)
实验动物(如大鼠、小鼠等)
三、实验步骤
将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
将不同浓度的胆汁酸溶液分别标记并记录。
将实验动物分为若干组,每组至少3只。
通过灌胃或注射的方式,给予每只实验动物相同体积的不同浓度的胆汁酸溶液。
分别在给药后0h、1h、2h、4h、8h、12h、24h取血,检测血中胆汁酸浓度。
记录每次取血的体积和对应的胆汁酸浓度。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作图。
四、数据处理与作图
将收集到的血样进行处理,提取出血清中的胆汁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测定胆汁酸浓度。
将每次取血的时间点和对应的胆汁酸浓度绘制成散点图。
对散点图进行拟合,得到胆汁酸吸收标准曲线。
通过标准曲线,可以推断出不同浓度的胆汁酸在不同时间点的吸收率。
五、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浓度的胆汁酸在肠道中的吸收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胆汁酸浓度的增加,其吸收率也相应提高。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浓度的胆汁酸在肠道中的吸收速率也存在差异,浓度越高,吸收速率越快。
这些结果对于深入了解胆汁酸的生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3a677fa647d27284b7351fa.png)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1、胆汁(碱性)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减低脂肪的表面张张,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在肠腔内,这样便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分解脂肪的作用加速。
2、胆盐因其分子结构的特点,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可聚合而形成微胶粒。
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
因此,胆盐便成了不溶于水的脂肪水解产物到达肠粘膜表面所必需的运载工具,对于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3、胆汁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对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4、胆汁在十二指肠中还可以中和一部分胃酸;胆盐在小肠内吸收后还是促进胆汁自身分泌的一个体液因素。
所以肝功能衰减,会导致胆汁分泌减少。
胆汁分泌减少,会有两个影响,一是不能中和胃酸,导致十二指肠酸液反流;其二,降低了对脂肪的分解作用,导致肥胖,脂肪肝。
所以肝脏会阳气日益衰减,而阴气日益增加。
所谓的肝气郁血滞,就是肝的阳气不足,阴血阻滞不行。
因为气行则血行,气不统血,则气滞而血必郁。
肝主疏泄,胆主通降。
肝如何主导疏泄呢?就是通过分泌胆汁来血液的有害物质得以分解,将身体内的酸性物质得到降解。
血液呈中性的,血液酸化,则身体阴气炽盛;血液碱化,则身体阳气足。
其完全靠肝胆的代谢和降解作用来调节。
血液酸性化过度,则血液自身会消耗大量氧气,而供给全身的氧气和阳气即会减少。
所以胃酸、反逆、胃灼热、胃痛等问题,都是由于肝的功能减退所致。
肥胖,脂肪增多,也是一样的道理。
肝与胆的关系一、肝的生理病理肝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司理周身气血的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肌肉关节的屈伸、情绪的变动等。
现将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病理改变简述如下:(一)肝藏血其含义有两方面:1.调节血量:当人体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时,部分血液回肝而藏之,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时,则血运送至全身,以供养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故有“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血归于肝脏”之说。
胆汁中的成分
![胆汁中的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befa84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7.png)
胆汁的主要成分
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汁酸、胆色素、胆固醇、磷脂、无机盐、钠、钙等。
其中,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色素主要包括胆红素和胆绿素,是血红蛋白分解的产物。
胆固醇和磷脂也是胆汁中的重要成分,它们对于维持胆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无机盐如钾、钠、钙等也对维持胆汁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胆汁的生成量与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关,成人每日分泌量约1升。
胆汁是一种消化液,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虽然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其成分可以与脂肪相互作用,使其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此外,胆汁还可以中和胃酸,保护肠黏膜,促进维生素K 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在肝细胞中,胆固醇与磷脂结合形成胆固醇酯,并储存于肝细胞内。
当需要时,胆固醇酯可释放进入胆汁中。
相反,胆红素则是在胆色素氧化还原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储存于胆囊中。
当摄入高脂肪食物时,胆囊收缩并释放胆汁进入肠道,胆红素和其他胆汁成分一起参与脂肪的消化过程。
在医学中,当某些疾病如胆结石或肝炎影响肝脏和胆囊的正常功能时,可能导致胆汁成分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导致相关症状的出现。
因此,了解胆汁的组成和功能对于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胆汁是一种由肝脏合成并分泌到胆囊中的消化液,含
有多种复杂的成分,它们共同作用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同时,了解胆汁的组成和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2021下半年洛阳市中心医院(原: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招聘试题及答案
![2021下半年洛阳市中心医院(原: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招聘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9eb00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3.png)
2021下半年洛阳市中心医院(原: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招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过敏性炎Oo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答案】D【解析】如果炎区内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常提示为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病)或变态反应性炎症(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2、R因子是O oA、致育基因B、决定基因C、耐药基因D、转移基因【答案】C【解析】R质粒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r)决定子两部分组成,其中r决定子能编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3、In型超敏反应又称()。
A、细胞毒型超敏反应B、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C、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D、迟发型超敏反应【答案】C【解析】根据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和临床特点,将其分为四型:I型速发型超敏反应,即过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即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In型超敏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IV型超敏反应,即迟发型超敏反应。
4、镜下肿瘤细胞间有散在巨噬细胞存在,形成满天星图像的淋巴瘤是()。
A、BUrkitt淋巴瘤B、滤泡型淋巴瘤C、霍奇金淋巴瘤D、B细胞淋巴瘤【答案】A【解析】在恶性淋巴瘤中,组织学检查显示,巨噬细胞散在肿瘤细胞间,形成满天星图像的只有Burkitt淋巴瘤一种。
5、肺炎球菌肺炎可出现以下体征,除了()。
A、病变部位支气管呼吸音B、肋间带状疱疹C、病变部位湿啰音D、口角或鼻周单纯性疱疹【答案】B【解析】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精神刺激、病毒感染史,常有口角或鼻周单纯性疱疹。
有败血症者,皮肤和粘膜可有出血点。
实变时有典型的体征,如叩浊、语颤增强和支气管呼吸音。
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
6、影响药物效应的机体因素不包括()。
A、性别B、年龄C、肝肾功能D、给药途径【答案】D【解析】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包括药物和机体两个方面。
药物方面因素包括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时间、联合用药。
机体方面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病理状态、心理等因素。
胆汁的解毒功能主治
![胆汁的解毒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68c9575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7.png)
胆汁的解毒功能主治胆汁的作用胆汁是肝脏产生的一种消化液,它在脂肪消化和吸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胆汁还具有强大的解毒功能和主治一些疾病的能力。
胆汁的解毒功能胆汁中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如胆固醇、胆汁酸等。
这些成分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
胆汁中的胆盐是一种重要的解毒物质。
它能够与体内的毒物结合,形成水溶性的复合物,从而促进毒物的排出。
胆盐还能够通过胆道排泄,将毒物排出体外。
此外,胆汁还含有多种酶,如胆红素酶、胆苷酸酶等,这些酶能够分解体内的一些有害物质,起到解毒的作用。
胆汁的主治疾病胆汁的解毒功能使得它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1.胆汁引流治疗胆道感染:胆汁中的酶和盐能够杀灭胆道中的细菌,清除感染灶,达到治疗胆道感染的效果。
2.胆囊炎的治疗:胆汁的解毒功能能够减轻胆囊炎症状,促进炎症的消退。
3.胆石症的治疗:胆汁的溶解作用使得它能够溶解胆结石,有助于胆石的排出。
4.肝病的辅助治疗:胆汁中的成分能够促进肝细胞的修复,改善肝脏功能,对于肝病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5.中毒的处理:胆汁的解毒功能能够帮助体内的毒物排出,对于中毒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促进胆汁的解毒功能为了保持良好的胆汁功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饮食均衡:合理摄入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2.多喝水:保持水分充足有益于胆汁的稀释,促进毒物的排出。
3.适量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胆汁的分泌和循环,提高解毒能力。
4.减少酒精摄入:酒精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影响胆汁的产生和解毒功能。
5.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
结语胆汁作为一种重要的消化液,具有强大的解毒功能和主治一些疾病的能力。
保持良好的胆汁功能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饮食、运动和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我们可以促进胆汁的解毒功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1、胆汁(碱性)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减低脂肪的表面张张,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在肠腔内,这样便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分解脂肪的作用加速。
2、胆盐因其分子结构的特点,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可聚合而形成微胶粒。
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
因此,胆盐便成了不溶于水的脂肪水解产物到达肠粘膜表面所必需的运载工具,对于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3、胆汁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对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4、胆汁在十二指肠中还可以中和一部分胃酸;胆盐在小肠内吸收后还是促进胆汁自身分泌的一个体液因素。
所以肝功能衰减,会导致胆汁分泌减少。
胆汁分泌减少,会有两个影响,一是不能中和胃酸,导致十二指肠酸液反流;其二,降低了对脂肪的分解作用,导致肥胖,脂肪肝。
所以肝脏会阳气日益衰减,而阴气日益增加。
所谓的肝气郁血滞,就是肝的阳气不足,阴血阻滞不行。
因为气行则血行,气不统血,则气滞而血必郁。
肝主疏泄,胆主通降。
肝如何主导疏泄呢?就是通过分泌胆汁来血液的有害物质得以分解,将身体内的酸性物质得到降解。
血液呈中性的,血液酸化,则身体阴气炽盛;血液碱化,则身体阳气足。
其完全靠肝胆的代谢和降解作用来调节。
血液酸性化过度,则血液自身会消耗大量氧气,而供给全身的氧气和阳气即会减少。
所以胃酸、反逆、胃灼热、胃痛等问题,都是由于肝的功能减退所致。
肥胖,脂肪增多,也是一样的道理。
肝与胆的关系一、肝的生理病理肝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司理周身气血的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肌肉关节的屈伸、情绪的变动等。
现将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病理改变简述如下:(一)肝藏血其含义有两方面:1.调节血量:当人体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时,部分血液回肝而藏之,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时,则血运送至全身,以供养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故有“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血归于肝脏”之说。
若肝藏血功能失调,则血液逆流外溢,可出现呕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性疾病。
2.滋养肝脏本身:肝脏要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其自身需要有充足的血液滋养,即所谓“肝需血养”,若肝血不足,则出现眩晕眼花,目力减退,视物不清。
因肝脉与冲脉相连,冲为血海,主月经,故肝血不足,冲任受损,女子出现月经不调,量少色淡,甚者经闭。
(二)肝主疏泄即肝气宜泄,肝气是指肝的功能。
疏泄是“疏通”,“舒畅”,“条达”之意,也就是说,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气具有疏通,条达的特性,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疏通气机:“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等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而肝的生理特点又是主升,主动的,(所以阳气不能升发,关键是肝郁所致。
)所以,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调节的作用。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升降适宜,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正常。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可出现两个方面的病理现象: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即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出现胸胁、两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
若“木不疏土”还可出现肝胃(脾)不和等症,可见食欲不振,脘腹痞满等脾胃功能失常之症状。
因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进而出现症积,痞块,在妇女则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等。
此外,气机郁结,还会导致津液输布代谢的障碍,产生水湿停留或痰浊内阻,出现膨胀或痰核等。
二是阳气升发受阻,则阳不驭阴,气不统血,导致阴气上冲,湿浊阻滞,湿浊不化,供氧不足,则出现头脑昏沉、耳鸣目胀(脑部供养不足,脑内压力增加所致),面红目赤(血有余而气不足),烦躁易怒(阳不驭阴)等。
严重的会导致鼻子出血,吐血,咯血等血从上溢的症状,甚至可能出现卒然昏厥的症候。
若肝气横逆“木旺克土”,则会出现脾胃功能失常之食欲不振,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大便异常等症。
(其实还是肝功能下降导致胆汁分泌减少,十二指肠酸液反逆所致。
)2.疏泄情志:肝性如木,喜条达舒畅,恶抑郁,忌精神刺激,《素问。
举痛篇》所说的“百病生于气也。
”就是对情志所伤影响气机的调畅而言的。
“怒伤肝”,怒则气下。
肝气应该是升发的,而愤怒会令气机下降,所以是逆行。
逆行则与上升的气相冲突,产生气逆现象。
3.疏泄胆汁:肝与胆相表里,有经络联系,中医学认为,胆汁的形成是“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所以肝的疏泄功能也表现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上,若肝失疏泄,胆道不利,则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与排泄,出现胁痛,食少,口苦,呕吐黄水或黄疸等症。
(三)肝主筋“筋”指肌健,具有束骨系关节功能,肝藏血,血养筋,故筋是肝的精气所聚,故《素问》说:“肝主筋”、“肝之合筋也”。
若肝血充足,则筋脉得以滋养,筋健力强,四肢关节活动灵活,屈伸自如;若肝血不足,筋失所养,轻则关节屈伸不利,重则四肢麻木,筋脉拘急,甚至手足抽搐震颤,角弓反张等。
(四)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五脏六腑之精气,通过血液运行于目,因此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内在联系,但肝与目关系更为密切。
因肝藏血,其经脉又上连目系,肝的精血散于目,故有“肝受血而能视”之说,也就是说,目得到肝血的滋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视觉功能,因此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可以从目上反映出来,如肝血不足,则目失血养,可有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甚至雀目。
若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
又年老肝肾精血渐衰,常会出现视力减退,双目昏花。
许多眼科疾病,中医认为与肝有关,多从治肝入手,临床收到满意效果。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趾甲,乃筋之延续,故称“爪为筋之余”。
肝血的盛衰,可影响爪甲的荣枯。
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
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
(五)肝与胆的关系胆附于肝,胆汁来源于肝。
经络相络属,肝脉下络于胆,胆脉上络于肝,构成脏腑表里关系,肝属里,胆为表。
在生理情况下互相配合,病理情况下互相影响,症候兼见,治疗上常肝胆同治。
如肝失疏泄则影响胆汗分泌、排泄;反之,胆汗排泄失常,也会影响到肝,所以肝胆症候同时并见。
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临床均有胁痛,黄疸、口苦、呕吐、眩晕等,采用肝胆同治,以清利肝胆之法,既治了肝又治了胆。
(六)肝与其他脏的关系1.肝与脾(见脾与胃章节)2.肝与肺(略)3.肝与肾(见肾与膀胱章节)4.肝与心:《内经》说:“肝藏血”,“心生血”,“肝藏血,心行之”所以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血液有所藏,也有所生,并能运行全身,营养全身各个组织,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正是由于心和肝在血行方面密切相关,故在临床上“心肝血虚”常常同时并见。
图5-4 肝与其他脏的关系示意图二、胆的生理病理(一)贮藏和排泄胆汁:胆位于胁下,附于肝,与肝相连,贮藏来自肝脏分泌之胆汁,注入肠中,以助消化,它虽为六腑之一,但与其它五腑不同,它只贮藏胆汁而不接受水谷糟粕,故又把它归属于“奇恒之腑”。
若肝气郁滞,郁而化热,薰蒸胆汁,胆汁上逆或外溢,则出现口苦,呕吐黄水或黄疸等。
(二)胆气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关,有主决断的功能。
《内经》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因而,某些惊恐、失眠、多梦、谋虑不决等精神情志症状,多认为是胆气虚所致,临床上也常常从胆治疗。
三、肝病的辩证论治(一)肝气郁结证主证;胸胁胀痛或串痛,情志抑郁。
次证:胸闷不舒,善太息,嗳气食少,月经不调,痛经,乳胀或结块,舌淡苔薄。
脉弦。
辩证:肝主疏泄,调节情志,肝气郁结,情志不舒则情志抑郁,胸闷,善太息。
肝经循胁,肝气不舒,气机不畅,经脉不利则胸胁胀满、串痛。
肝郁气滞,气血不畅,冲任不调则月经紊乱、痛经、乳胀或结块。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方药:柴胡疏肝汤化裁柴胡、枳壳、香附、元胡、郁金、川楝子、白芍、当归等。
(二)肝火上炎证主证:胁肋灼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头痛眩晕。
次证:口苦口干,呕吐苦水,耳鸣耳聋,失寐或多梦,吐血衄血,溲赤便秘,舌边尖赤,苔黄糙,脉弦数有力。
辩证:本证多由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生火,气火上炎所致。
临床常以情志失调和气火上攻头面部为临床特征。
肝失条达,火热内扰,故急燥易怒,失寐多梦,肝火内炽,则胁肋灼痛,火性炎上,上扰清窍,则头痛眩晕,耳鸣耳聋,面红目赤,肝热及胆,胆气上溢,则口苦,甚者呕吐苦水,火伤脉络,血热妄行,则吐血衄血,舌红苔黄糙,脉弦数有力均为肝火炽盛之征。
治法:清肝泻火方药:龙胆泻肝汤化裁龙胆草、栀子、黄苓、柴胡、丹皮、草决明,菊花等。
(三)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证主证:眩晕耳鸣,头胀而痛,头重脚轻,目睛干涩或夜盲,胁肋隐痛,肢麻筋挛,腰膝酸软。
次证:面部烘热或颧红,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少津。
脉弦细数。
辩证:因肝肾同源,故临床多因肾阴不足,而致肝阴不足,阴虚日久,虚热内生,终致阴虚阳亢之征。
生理常态下,有赖于肾水之滋涵,以维持自身之阴阳平衡,若肾阴亏损,水不涵木,精不化血,可导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又情志不舒,肝郁化热,暗耗肝阴,亦可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肝开窍于目,主筋,肝阴不足,不能荣筋养目,故目睛干涩或夜盲,肢麻筋挛,肝肾阴虚,精血不能充于脑,故眩晕耳鸣。
阴虚阳亢,气血上冲,则头胀而痛,头重脚轻,面烘热或颧红,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失眠多梦。
舌红少津。
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方药:一贯煎化裁地黄、白芍、枸杞、首乌、五味子、女真子、早莲草等。
(四)肝血虚证主证:眩晕眼花,视物模糊,肢麻筋挛,爪甲不荣。
次证:面色无华,口唇淡白,耳鸣如蝉,失眠多梦,月经不调或经闭,量少色淡。
舌淡。
脉细。
辩证:本证多以筋脉、爪甲、两目、肌肤等,失于血之濡养及全身血虚的病理现象为其临床特征。
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故面色无华,口唇淡白,眩晕耳鸣;不能养目,则眼花,视物模糊;不能荣筋,则肢麻筋挛,爪甲不荣。
肝血亏虚、,冲任不足,血海空虚,故月经不调或闭经,量少色淡。
血虚不能安魂定志,则失眠多梦。
舌淡、脉细均为血虚之征。
治法:养血柔肝或补血养肝方药:补肝汤化裁当归、熟地、首乌、阿胶、白芍、元肉,紫河车等。
(五)肝风内动证本证成因甚多,但不外热邪亢盛之热极生风;肝阳亢逆之肝阳化风;阴血亏损之阴虚血虚出风及寒邪凝滞肝脉之肝脉拘急冷痛等证。
主证:头痛项强,眩晕神昏,抽搐痉挛,肢麻震颤,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逐。
辩证:多因素体阴虚,精血衰耗,失于滋养;或里有郁热,烦劳动火;或忧思恼怒,五志化火致肝阴耗损,亢阳无制,妄自升动,内风上冒,窍络闭塞,而见上述眩晕昏仆,瘛痤痉厥等症。
治法:治标——镇肝熄风,通络宣窍治本——育阴潜阳,滋养肝肾方药:治标——羚羊角汤化裁天麻、勾藤、羚羊角、地龙、全蝎、僵蚕等。
治本——镇肝熄风汤化裁生地、白芍、阿胶、女贞子、旱连草、龟板、鳖甲、牡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