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法律读书笔记参考

合集下载

法学经典读书笔记

法学经典读书笔记

法学经典读书笔记为了深入了解法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我阅读了一些与法学相关的经典书籍,并记录下了以下笔记。

本文档将概述我的阅读经历和书籍的要点。

1. 《法的精神》- 作者:路易斯·布朗- 出版年份:1851年要点:- 本书旨在探讨法律的本质和目的,通过深入分析法律的精神来揭示法律的真正意义。

- 作者认为,法律应该以伦理、正义和公正为基础,而不仅仅是一系列规则和制度的集合。

- 法律的精神在于保护个人权利和促进社会的利益,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 通过阐述法律的目的和价值,本书引导读者思考法律的力量和局限性。

2. 《法的解释》- 作者:安东尼奥·古拉尔迪- 出版年份:1960年要点:- 本书探讨了法律解释的方法和原则,是一本法学领域的经典著作。

- 作者认为,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文本的理解和应用,以确定其含义和适用范围。

- 法律解释应当基于法律文本的语言和背景,同时考虑法律的目的和原则。

- 法律解释应该是准确、公正和合理的,旨在实现法律的公证和公正。

3. 《法的力量》- 作者:汉斯·基尔森- 出版年份:1995年要点:- 本书探讨了法律的权威和力量,以及法律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 作者认为,法律的力量在于其具有统治性和规范性的特点,能够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 法律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 法律的力量需要得到社会认可和支持,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结论通过阅读这些法学经典著作,我对法学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书籍深化了我的法学思维,提高了我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这些笔记可以为其他对法学感兴趣的人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法律的故事读书笔记

法律的故事读书笔记

法律的故事读书笔记法律是人类历史的微缩,揭示了人类在法律领域里漫长而艰苦的探索。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法律的故事读书笔记,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啦。

【法律的故事读书笔记(一)】今天早上,我读了两篇法制故事,分别是“我也有生存环境权”和“假币碰不得”。

我也有生存环境权,讲了工人们晚上施工的事情,我觉得这些工人要感受小区居民的感受,不夜里工作,尽量白天工作,这样晚上工人们能睡睡个好觉,小区居民也能够好好的睡一觉了。

假币碰不得,讲了一个叫赵可的人发现一张假币后,却想自己留下来当纪念的事,我觉得一般发现了假钱,最好交给银行工作人员,不要自己留下来,这个故事里面的赵可受到警察非常严厉的批评。

我们家也发生过收假币的情况,是姥爷收房租收的钱,然后我们准备存到银行,这时有一张一百元的假币,银行的叔叔阿姨告诉妈妈发现假币应该怎样处理和怎样辨别假币,妈妈就特别小心,再也没有这样的情况了,我也明白了。

我读法制故事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法律的故事读书笔记(二)】“法制”一个个让人熟悉的字眼。

我读了一篇有关“法制教育”的文章,这篇文章使我受到了极大的感悟。

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瓜”“小时偷油,大时偷牛。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如果你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好、的生活方式,将来就会随意地去赌博、盗窃等不良行为,不仅会让你脸上抹黑,还会破坏,腐蚀你的美好的心灵。

如果你不能痛改前非,那许许多多的恶习就会在你心里扎根,而且会越来越严重,到时候,等待你的就只会是会让你失去自由的监狱。

有的同学,被那些多姿多彩的网络游戏而吸引,导致整天在打游戏。

还有的人的好奇去吸毒导致家破人亡。

有的人违反交通规则,而出现了悲剧﹍﹍所以,我们要遵守法律!【法律的故事读书笔记(三)】“法律”是一个让人耳闻能详,却又不能算熟悉的字眼。

在我们国家全面推进法治社会的今天,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

最近,我读了《法治教育一书》,从中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全国刑事立案所占比例约为65%,处于“居高不下”的局面。

新法律人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新法律人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法律人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5法律人读书笔记范文第一篇《正义论》一书是罗尔斯积近二十年的努力思考的一部心血之作,它集罗尔斯思想之大成,把罗尔斯十多年来所发表的论文中表达的思想发展成为一个严密的调理一贯的体系——即一种继承西方契约论的传统,试图代替当时流行的功利主义的、有关社会基本结构的政治理论。

《正义论》出版之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快就被誉为“二次世界大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甚至被认为将列入经典之林。

一般大学的哲学、政治、法律等相关学科都把它列为最重要的必读书之一。

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正义的对象是社会的基本结构——用来分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划分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和负担的主要制度。

罗尔斯认为:人们的不同生前景受到政治体制和一般的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也受到人们出生伊始所具有的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和自然禀赋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然而这种不平等是个人无法选择的。

因此,这些最初的不平等就成为正义原则的最初应用对象。

换言之,正义原则要通过调节主要的社会制度,来从全社会的角度处理这种出发点发面的不平等,尽量排除社会历史和自然方面的偶然因素对于人们生活前景的影响。

为此,罗尔斯通过进一步的概括以洛克、卢梭、康德为代表的契约论,使之上升到更高的抽象水平而提出了他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

在此,契约的目的是为了确立一种指导社会基本结构设计的公认的根本道德准则(正义准则)。

罗尔斯的正义论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理想部分,确立了那些在有利的环境下组织一个良好的社会的原则,即那些处理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自然限制和偶然因素的原则;第二部分即非理想部分,主要由解决现实中的不正义问题的原则构成。

这两个部分基本上和《正义论》中的第一编和第二编重合。

但是也不完全重合,因为,总体上,《正义论》讲的都是一种理想的状况,即使在其所谓面向现实的部分之中,其讲述的也是一种设想的“符合基本正义”的状况,而不是真正的现实的状况。

法学名著读书笔记

法学名著读书笔记

法学名著读书笔记法学名著读书笔记1在读完这本我自以为很难读懂的书后,才发现并不是我想像的那么的难懂,相反,我读懂了一些东西,一些我觉得很有用的东西——在《正义论》的阅读中,我感触很深,想明白什么是正义,就要明白为什么需要正义。

罗尔斯借鉴了启蒙者卢梭的“确信每个人都就应是自由而平等的,他认为这是人类社会制度的根本前提,只有这样的制度才是公正的、有生命力”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正义的理想国”,读后感《读后感》。

罗尔斯提出,正义的定义首先需要三个前提,其实这也和卢梭定义社会契约的前提有点类似,那就是:理性的人、原始状态和无知之幕。

这自然也是一种纯粹假设的状态,但也是得到真正正义务必的状态。

那么,反省我们中国的现状,又有什么感想呢?我突然想到了这一方面,我们中国现实中的道德社会是什恶魔样的呢?。

例如,范跑跑事件中,中国人的道德表现,指责范的人几乎全部是建立在传统道德基础上混沦吞枣的道德观念。

很多都是仅仅在心领意会的共同道德认识基础上做出。

职责义务,权利自由,善恶公私等握在一块。

指责起来头头是道,但永远缺乏社会根据和理论根据。

没有必须清晰的.逻辑,如果叫他解释,不可能解释清楚的。

那么他只有透过二条途径来反击。

1,就是透过中国民众的传统道德观念,孝道和性善论来进行,即在把人同动物的区别中,而不是人同人的区别中进行认识,所以我觉得读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对于我们的道德建设和道德理论也很有好处。

所以在读完这本书后,虽然对于它的资料还不是了解得很深,但是我还是看到了正义的一种力量,一种反省,一种启示,还是很有好处的!法学名著读书笔记2在第一堂课里,李老师说了一句话,成了我日后思考的主题。

他说“法律是一门很肤浅的学科,更深刻的东西不在那里。

”越深入地思考这句话,就越震撼。

在我的阅读经验里,初次阅读法学著作,都会觉得枯燥,尽是咬文嚼字、罗列堆砌,感觉智慧的东西很少;而在我初次阅读文史哲的经典著作,感觉其作品本身的思想魅力即能给人强烈的心理冲击。

法律方法读书笔记

法律方法读书笔记

法律方法读书笔记法律方法读书笔记篇1法律方法读书笔记我近期阅读了一本名为《法律方法》的书籍,这本书是由著名法学家陈金钊教授编著的。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法律方法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对于学习和研究法律方法的人来说是一本很好的读物。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法律方法的严谨和逻辑的严密。

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法律方法的概念、分类和运用,让我对法律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作者还介绍了各种法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让我对法律方法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除了理论部分,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案例和实践经验,这些内容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法律方法的实际应用。

作者还介绍了一些新的法律方法和趋势,让我对法律方法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法律方法的热爱和执着。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法律方法体系。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介绍法律方法的入门书籍,更是一本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好书。

总之,《法律方法》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方法。

如果你对法律方法感兴趣,那么这本书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法律方法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法律方法读书笔记篇2法律方法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法律方法》是一本关于法律方法的书籍,作者张文显。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法律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

首先,法律方法是指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公正的方法。

它包括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方法。

其次,法律方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等。

其中,合法性原则是指法律方法的合法性,即法律方法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合理性原则是指法律方法的合理性,即法律方法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符合社会道德和伦理标准;平等原则是指法律方法的平等性,即法律方法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平等对待所有人;公正原则是指法律方法的公正性,即法律方法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公正对待所有人;公开原则是指法律方法的公开性,即法律方法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公开透明。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法律,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谈论到法律,但对于其真正的内涵和本质,却未必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读完《法律的概念》这本书,让我对法律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书中开篇就提到,法律并非简单的规则集合,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它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条文,更是在社会中发挥着实际作用的力量。

法律具有规范性,它告诉人们应当如何行为,设定了一定的标准和界限。

比如交通法规规定了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规则,让交通秩序得以维持;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等方面的规则,保障了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

法律的权威性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强制力作为后盾。

当有人违反法律时,将会受到相应的制裁和惩罚。

这种权威性使得法律能够有效地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然而,法律的权威性并不是绝对的,它也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运行,不能超越合理的界限。

法律还具有普遍性。

它适用于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其身份、地位、财富如何。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俗语就很好地体现了法律的普遍性原则。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种普遍性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保障了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同时,法律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法律也需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

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出现了许多与网络相关的法律问题,这就促使法律在这方面进行补充和更新,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在书中,作者还探讨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道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它更多地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约束行为。

而法律则是通过明确的条文和强制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虽然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重合,但法律不能完全涵盖道德的所有领域,道德也不能替代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实施过程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关于法律的读书笔记

关于法律的读书笔记

关于法律的读书笔记推荐文章巴金春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热度:2021年党员干部必读书目推荐热度: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读书心得热度:哈姆雷特读书笔记800字作文热度:哈姆雷特读书笔记600字热度:大家读书也要读点有关法律的,来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

那大家读了法律的相关书籍,写了哪些心得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关于法律的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

关于法律的读书笔记篇1:《安全教育》读后感这个暑期,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有关苏州市吴中区居民安全知识的书。

从中我也学到了许多知识。

我想,以后可以避免一些安全事故或者可以把事故降到最低。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要教育我们出行时要遵守交通法规。

车辆应该靠右侧行驶,不闯红灯。

如果是行人过马路也要走人行横道,左右观望,谨慎慢行。

学生骑车上学时也不能并肩骑车,更不能双手撒把追逐打闹。

夏天来临去海边旅游的人不少,这里我们就要谈到防溺水安全知识了。

乘坐游艇时要穿好救生衣,不要到非游泳区游泳或者潜水,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做准备运动,以防抽筋。

如果发现有人溺水,千万不要慌张,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

或者利用救生器材营救。

在饮食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卫生。

夏日炎炎,在高温天气里食物很容易腐败变质。

所以在外用餐时,我们应该尽量使用已经煮熟的食品。

不要去那些无证的流动摊贩消费。

《安全教育》还指导我们外出或临睡前要关好门窗,汽车内不存放贵重物品,电动车或自行车上锁停放。

不贪图便宜,抵御各种诱惑,防止上当受骗。

只有把安全教育铭记于心,那么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关于法律的读书笔记篇2:《近距离看美国》读后感看了这本书,被美国这种特有的思想方式吸引住了。

用作者打的一个比方,就是美国人,一切都想依靠收银机,而不相信别人。

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工作,也想要造出来个可信的工具来替代人的岗位。

美国的那套法律,更是采用了收银机思想,使每一个机构之间都处于相互平衡,相互制约,而不至于哪一派得到无上的权力,而造成专权专制。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法律,这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听闻,却又似乎难以完全捉摸透彻的存在,究竟是什么?读完《法律的概念》这本书,我仿佛在一片迷雾中寻得了一些指引之光。

书中开篇就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法律是一种规则体系吗?在我们的惯常认知中,法律似乎就是由一系列明确的规则所构成,告诉我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然而,作者通过深入的分析让我明白,法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规则罗列。

它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与道德、习惯、权力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

比如,在某些情况下,道德准则会对法律的形成和实施产生影响。

一些道德上被广泛认可的行为,可能会逐渐被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违背道德的行为,也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就让我思考,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是道德在引导法律的发展,还是法律在规范着道德的底线?书中还探讨了法律的权威性。

法律的权威性并非仅仅来自于其强制力,更在于它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和接受。

当人们普遍认为某项法律是公正合理的,他们就更愿意自觉遵守;反之,如果法律被认为是不公正的,那么即使有强制力的保障,也可能会遭遇抵制和反抗。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的共识和价值观,否则就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另外,关于法律的解释也是一个十分有趣且重要的话题。

同一条法律条文,在不同的情境和案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

这并不是说法律是模糊不清的,而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法官在解释法律时,需要综合考虑立法目的、社会背景、公平正义等多个因素。

这也让我意识到,法律并不是一尘不变的教条,而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法律的执行过程同样充满了挑战和思考。

执法者需要在严格遵循法律条文的同时,也要考虑具体情况的特殊性。

如何在保证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做到合理执法、人性化执法,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平衡的问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还了解到法律与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

权力可以推动法律的实施,但如果权力不受法律的约束,就可能导致滥用和不公。

关于法律的读书笔记

关于法律的读书笔记

关于法律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些和法律相关的书籍,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

以前我总觉得法律这东西离咱普通人挺远的,不就是那些法官、律师们整天琢磨的事儿嘛。

但读了这些书我才发现,法律简直无处不在,就像空气一样,平时感觉不到,可一旦出了事儿,才知道它有多重要。

就说我前段时间碰到的一件小事儿吧。

那天我去菜市场买菜,正挑着西红柿呢,就听到旁边一阵吵闹声。

原来是一个卖鱼的摊主和一个顾客吵起来了。

顾客说摊主短斤少两,摊主坚决不认,两人越吵越凶,最后差点动起手来。

这时候有人说要报警,摊主一下子就慌了,赶忙说给顾客补点鱼就算了。

当时我就在想,这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纠纷,但其实也涉及到法律问题啊。

摊主短斤少两,如果证据确凿,那就是欺骗消费者,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

而如果真的动起手来,造成了人身伤害,那更是触犯了法律。

法律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规范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比如说,我们每天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这就是法律的要求;我们在单位上班,要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保障自己的权益;甚至我们在家里,处理家庭财产、抚养子女等问题,也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

再比如说,前阵子我邻居家的小孩偷偷拿了家里的钱去买零食,家长发现后狠狠地揍了他一顿。

这看起来好像是家长教育孩子,没啥问题。

但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家长过度体罚孩子也是不对的,可能会触犯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

我读的这些法律书籍里,还提到了很多有趣的案例。

有一个是关于知识产权的。

有个小伙子自己创作了一首歌曲,结果被一家公司未经授权就拿去用了,还赚了不少钱。

小伙子一气之下把这家公司告上了法庭,最后胜诉,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这个案例让我明白,我们的创作成果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不能随便被别人侵犯。

还有一个案例是关于合同纠纷的。

两个人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结果房东中途要涨房租,租客不同意,房东就想把租客赶走。

最后租客依据合同把房东告上了法庭,房东不仅没涨成房租,还得赔偿租客的损失。

法学博士读书笔记摘抄(3篇)

法学博士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涉及广泛的领域和复杂的理论。

作为一名法学博士研究生,阅读大量的法学著作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我对几本重要法学著作的读书笔记摘抄,旨在梳理法学理论、分析法律问题,并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二、著作一:《法理学》摘抄一:法的本质“法是一种社会规范,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准则。

”(张文显,《法理学》,第3页)摘抄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法律是道德的具体化,道德是法律的升华;另一方面,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张文显,《法理学》,第56页)三、著作二:《宪法学》摘抄一: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衡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韩大元,《宪法学》,第8页)摘抄二: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宪法是行政法的根本法,行政法是宪法的具体化。

宪法对行政法具有指导和制约作用,行政法必须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

”(韩大元,《宪法学》,第40页)四、著作三:《民法学》摘抄一: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民事法律事实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王利明,《民法学》,第5页)摘抄二:民事权利与义务“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利益,民事义务是民事主体依法承担的责任。

民事权利与义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王利明,《民法学》,第18页)五、著作四:《刑法学》摘抄一: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张明楷,《刑法学》,第10页)摘抄二: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张明楷,《刑法学》,第30页)六、著作五:《行政法学》摘抄一: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有关法律的读书笔记

有关法律的读书笔记

有关法律的读书笔记【篇一:法律的印记读书笔记】1. 以文明为义与法治同行----读《寻找法律的印迹》有感人类文明的进化史是伴随着社会进步,借助于不断成熟的上层建筑的发展而逐步演化前行的。

其中,法律,尤其是在其萌芽期被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法制,更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律之于多数人,浩瀚、复杂甚至艰涩成为其最初的感性认知,关于法律的书籍则更是让人尤其是非法律专业的人士望而却步。

即便是学习法律的人,在研读大量专业书籍、论文的同时,也难免会产生“专业疲劳”的心理。

为此,换一个语境,用许久不曾触动的思维去审视事物、考虑问题,或许会给你意外的收获。

甚至有些让你扼腕兴嗟,百思不得其解的观点和见解也可能会在你跳出这个樊篱后得以显现。

《寻找法律的印迹》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摆脱了法律书籍说理加判例的体例,从法律的起源和发展说起,结合事件和案例发生地的历史、地理等人文特色,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了法律史上经典的,有标志性的事例,立意新颖、生动感人。

也正是这一点,吸引我坚持把这本书读了下来,感觉正像标题所注的“从古埃及到美利坚”,环行地球。

本书共分为六章,前五章以法律的起源和发展为主线,按照地理概念分别讲述了“地中海沿岸-法律的足印”,“古罗马废墟-法律的沉埋”,“英格兰原野-法学的重生”,“西欧风云-法律的蒙尘”和“新大陆阳光-法治的成长”。

第六章从整个法律发展史的角度讲述了一些佚文趣事。

通读这本书,可以清晰的感觉到作者的观点,即法起源于人类的行为习惯,法的本质就是公平正义。

所以,一切法律的故事都应是关于公平正义的故事,而不是关于刑法镇压、铁窗与镣铐的故事;是关于人类的自由平等的故事,而不是人类的专制与压迫的故事。

5000年来,对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的热切追求和世界各国世代流传的所罗门、包青天、安提戈涅、苏格拉底等人为追寻正义而不屈不挠的经典法律故事,无形中已成为了一座座记录着人类文明足迹的里程碑。

一位法学家曾经说过:别的发明让人类学会驾驭自然,而法律的发明,则令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己。

关于法律的读书笔记

关于法律的读书笔记

关于法律的读书笔记法律,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遥远,实则息息相关的存在,一直以来都以其庄严和神秘吸引着我去探索和了解。

最近读了一些与法律相关的书籍,让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重要性。

法律如同社会的基石,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秩序和保障。

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明确了权利和义务的界限,使得社会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和公平的环境中运行。

无论是个人之间的交往,还是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和指引。

法律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

它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现状、历史的经验、文化的传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法律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社会的需求和人民的意愿。

这让我明白了,法律并非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完善和更新。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情况和问题,保障人民的利益。

法律的执行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公正、高效的执法体系是法律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

执法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和程序来办事。

同时,监督机制的存在也必不可少,以防止执法过程中的滥用权力和不公正现象。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个基本原则。

这意味着无论身份、地位、财富的差异,都要受到相同的法律约束和保护。

这一原则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实现这一原则并非易事,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比如权力、金钱、人情等。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对这一原则的追求,而是要不断地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提高法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方面是相互补充的,道德为法律提供了价值基础,而法律则为道德的实施提供了强制力保障。

但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法律是明确的、具体的规范,而道德更多地是基于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法律与道德相冲突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权衡和判断。

关于法律的读书笔记

关于法律的读书笔记

关于法律的读书笔记关于法律的读书笔记篇1标题:法律之门:入门指南在人类社会的基石中,法律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法律既是我们生活的规范,也是我们社会秩序的基石。

然而,对于许多非法律专业的人来说,理解法律的概念和原则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近期阅读了一本名为《法律之门》的入门指南,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法学院的教授迈克尔·D·哈特,他以清晰、简洁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法律的奥秘。

他强调了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理性、平等和公共政策。

这些原则不仅是我们理解法律的基础,也是我们评价法律的标准。

哈特教授还为我们详细解释了法律体系的构成,包括宪法、普通法、民法、刑法、程序法等各个部分。

他告诉我们,这些法律体系各具特色,但又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我们社会的法律基石。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法律的复杂性和严谨性。

但同时,我也被哈特教授的热情和耐心所打动。

他以生动的例子和故事,让我们理解了法律的原则和规则,使我对法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法律之门》是一本很好的入门指南,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体系构成。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向导,它帮助我打开了法律之门,让我看到了法律的魅力和挑战。

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这门深奥而重要的学问。

关于法律的读书笔记篇2读书名称:《法律的边界》阅读日期:2023年3月11日阅读地点:图书馆章节内容总结主题---------第一章法律的定义与功能法律的边界、法律的权威第二章法律的制定与执行法律的程序、法律的公正性第三章法律与人权法律的人权保障、法律的人道主义使命第四章法律的国际关系影响国际法的规范、国际关系的调节第五章法律的未来展望法律的发展趋势、法律的变革《法律的边界》是一本关于法律的重要书籍,它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法律的边界、制定与执行、人权保障、国际关系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对于法律的理解和看法。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在翻开《法律的概念》这本书之前,我对法律的理解,就像隔着一层朦胧的纱,模模糊糊,知道它重要,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当我真正深入其中,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思辨和智慧的世界。

书中对于法律的剖析,没有那种高深莫测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着我去思考法律到底是什么。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在老家发生的一件事儿。

那是一个阳光不算太热烈的午后,村里的老张和老王因为一块地的边界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老张说老王占了他家的地,多种了几行庄稼;老王则坚称那地本来就是他家的,是老张想占便宜。

两个人脸红脖子粗,互不相让,眼看就要动起手来。

这时候,村里德高望重的李大爷站了出来。

他平时就是大家心中的公道人,说话有分量。

李大爷先让两人都冷静冷静,然后开始讲道理。

他说:“咱们村虽然没有白纸黑字的规定,但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规矩不能丢。

这地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不能乱来。

”可老张和老王还是不服气,觉得李大爷这是在和稀泥。

没办法,事情越闹越大,最后传到了村委会那里。

村委会的干部们来了,拿着村里的土地账本,对照着测量工具,仔仔细细地量了一遍。

最后得出结论,是老王多种了老张的地。

按说这事儿到这儿就该结束了,可老王心里不乐意啊,他觉得村委会不公平,凭啥就说他占了地。

这时候,村委会的干部严肃地告诉他:“这不是谁偏袒谁,这是按照规矩办事。

咱们村有咱们村的约定,国家也有国家的法律。

土地的归属不是凭你一张嘴说的,得有依据。

”老王还是梗着脖子,嘴里嘟囔着:“啥法律不法律的,我不懂。

”干部耐心地解释道:“法律就是大家都得遵守的规矩,要是都像您这样,想咋样就咋样,那村子不就乱套了?社会不也乱套了?”老王不吭声了,但还是一脸的不情愿。

最后,在大家的劝说下,老王把多占的地还给了老张,还道了歉。

通过这件小事,我深深地感受到,法律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虽然它不像太阳那样耀眼夺目,但却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默默地维护着社会的秩序和公平。

《法律是什么》读书笔记

《法律是什么》读书笔记

《法律是什么》读书笔记导语:读了《法律是什么》,各位来写写自己的一些心得吧。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法律是什么读书笔记,供各位阅读。

《法律是什么》读书笔记【一】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对“法律是什么”的概念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在读完刘星教授《法律是什么》后,,对法律是什么这个朦胧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作者从一般读者的角度深入地对西方法理学进行批判解读,用语平实,例证简洁,在此基础上,作者亦意在抒发自己对法理学的视角:我们对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们的姿态决定的。

以下是我的几点感受:法律是一种命令。

第一,这种命令实质是表达制定者的意志,这种意志必须为他人接受,否者制定者讲给以暴力式的制裁。

这种观念来自对法律现象的思考。

法律是义务性执行的规定,这一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均有体现,例如,不得盗窃他人财物,不得侵犯他人的财产及安全,不得破坏国家安全和利益等等,这些要求都被权威机关规定为一种必须遵守的法律义务,法律规定,公民可以订立买卖契约,可以编写作品,可以订立遗嘱等。

也就是说,当某人自愿订立遗嘱时,他人便不得干涉。

第二,法律是一种命令还表现为刑事处罚问题。

如当A为阻止B出版作品而将其作品藏匿,便会立即触及刑事问题,权威机关将会做出决定强行A将作品归还,如果A反抗执行机关的执法行为,则会最终触及刑事处罚。

第三,法律是一种命令还表现为某些法律规定不直接说明权利义务,而是直接说明何者行为是否有效,如A趁B 之危签订合约,则权威机关将直接宣布其合约为无效,并对A做出相应制裁以维护法律的公平性。

最后,法律是一种命令是应以权威机构的强制义务的意愿和刑事处罚为依托,没有这种实质有效的暴力制裁,法律作为一种命令便会失去意义。

法律可以分为常识观点中的法律和实质上的法律。

常识观点中的法律是一种白纸黑字式的观念:法律就是立法机关或法院这些权威机构宣布的正式文件。

法律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法律本文本身没有意义,法律的存在依赖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对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习惯服从。

法律的故事读书笔记

法律的故事读书笔记

法律的故事读书笔记法律是人类历史的微缩,揭示了人类在法律领域里漫长而艰苦的探索。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法律的故事读书笔记,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啦。

【法律的故事读书笔记(一)】今天早上,我读了两篇法制故事,分别是“我也有生存环境权”和“假币碰不得”。

我也有生存环境权,讲了工人们晚上施工的事情,我觉得这些工人要感受小区居民的感受,不夜里工作,尽量白天工作,这样晚上工人们能睡睡个好觉,小区居民也能够好好的睡一觉了。

假币碰不得,讲了一个叫赵可的人发现一张假币后,却想自己留下来当纪念的事,我觉得一般发现了假钱,最好交给银行工作人员,不要自己留下来,这个故事里面的赵可受到警察非常严厉的批评。

我们家也发生过收假币的情况,是姥爷收房租收的钱,然后我们准备存到银行,这时有一张一百元的假币,银行的叔叔阿姨告诉妈妈发现假币应该怎样处理和怎样辨别假币,妈妈就特别小心,再也没有这样的情况了,我也明白了。

我读法制故事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法律的故事读书笔记(二)】“法制”一个个让人熟悉的字眼。

我读了一篇有关“法制教育”的文章,这篇文章使我受到了极大的感悟。

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瓜”“小时偷油,大时偷牛。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如果你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好、的生活方式,将来就会随意地去赌博、盗窃等不良行为,不仅会让你脸上抹黑,还会破坏,腐蚀你的美好的心灵。

如果你不能痛改前非,那许许多多的恶习就会在你心里扎根,而且会越来越严重,到时候,等待你的就只会是会让你失去自由的监狱。

有的同学,被那些多姿多彩的网络游戏而吸引,导致整天在打游戏。

还有的人的好奇去吸毒导致家破人亡。

有的人违反交通规则,而出现了悲剧﹍﹍所以,我们要遵守法律!【法律的故事读书笔记(三)】“法律”是一个让人耳闻能详,却又不能算熟悉的字眼。

在我们国家全面推进法治社会的今天,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

最近,我读了《法治教育一书》,从中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全国刑事立案所占比例约为65%,处于“居高不下”的局面。

法律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

法律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

法律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法律的读书笔记范文第1篇从邮局取回来贺老师的新书《逍遥法外》后,便迫不及待的打开细细阅读,读毕掩卷而思,觉得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在此跟大家共享一下。

《逍遥法外》是贺老师的一本随笔集,其中少部分文章曾发表在报纸期刊和网络博客上,绝大部分文章重要记述的是一些与法律相关的见闻、读书感悟及所思所想。

读完,觉得本身在文史哲方面的阅读实在是太差劲,很多书名听都没有听过,更没有读过。

即便是一位同事将贺老师推举的《读史阅世六十年》借给我看,可我还是没有深入看下去就匆忙将书归还。

虽然在学校的时候蹭过两次贺老师的课,平常也比较关注贺老师的新浪博客,但我所谓的关注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此次贺老师十一月份来鞍为鞍山律师讲课,作为校友参加接待使我对贺老师的了解更多了一些。

无论是课堂上,还是饭桌上,贺老师都是文质彬彬、平易近人、风趣健谈,其优雅的学者风度始终让我难忘,所以之后再读贺老师的博文,包括此次细细的阅读此书,感觉已是今非昔比。

书中,跟着贺老师一起游历日本、英国、台湾、香港等地方,好像是跟着贺老师一起走进书店淘几本好书的感觉,丰富了见识,长了见闻,甚至觉得精神层面上都有了很多进步。

《逍遥法外》这本书不是严厉的学术书,而是游离于法学之外又跟法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随笔文集。

从书中的分辑来看,五辑中的辑一是书中景色,重要是购书和读书笔记类的散文随笔,足见的博学和喜好。

辑二:读史阅世则重要是读书笔记,结合了本身的法学讨论,文章不太长,用笔生动自然。

辑三:话语千叶重要是关于汉语和写作的文章,也提到了拼音以及方言、乡音等;辑四:士林观望则重要是学术交流以及对学术和大学教学的讨论,该部分文章写到周叶中教授抄袭事件时,论述充分,论述所依据的证据充分,收放自若,绝非网络游民的人云亦云。

之后的几篇则是对于学术文章解释体例及学校教学制度比较方面的思考,让人感到绝不是“士林观望”,而是深深的期望。

辑五:逍遥无地则重要是对新闻实事等的随笔,如虎照门、日记门、红歌等。

法律书籍《所有权的诞生》读书笔记

法律书籍《所有权的诞生》读书笔记

法律书籍《所有权的诞生》读书笔记1、全部权—基于需要而生于今日社会而言,全部权无疑是民事生活之中最重要的一种权利。

全部权制度也是民法领域最重要的制度之一,而不动产全部权制度尤甚。

但是,观看人类的历史,加藤教授发觉,此种状态却并非始终存续于人类社会,全部权的诞生是基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实现的。

在加藤教授看来,在各个社会产生全部权概念的基础都是追求生产的最大化这一社会需求。

譬如,在土地过度富饶的社会,土地全部权就是不被需要的。

以美洲新大陆为例,虽然关于哥伦布到达美洲时的印第安人人口数量到底有多少,众说纷纭。

但是,各种推想的数据都无法否认的是:土著居民的人口水平与北美洲的土地人口支持力的最大值还相距甚远。

换言之,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特征,在那时的印第安社会是不存在的,因此“土地全部权”概念也就没有产生的必要。

其实,上述美洲新大陆的例子已经涉及到了加藤教授的一个重要论点:一项资源之上的全部权诞生,所必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该资源本身的稀缺性。

资源本身的稀缺性,换个说法就是,该种资源更为人类所需要。

该观点在其它资源领域照旧是可以得到验证的。

以水资源为例,海水全部权或海水权利的概念闻所未闻,而在河水、湖水、井水之中则存在着水权利(虽然尚不是全部权)。

对这种现实具有劝说力的解释就是,对于整体的人类社会而言,海水是富饶的,海水权利制度目前而言是没有必要的,而河水资源则相反。

空气权利、阳光权利不存在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更进一步说,资源的稀缺性不仅仅是该资源之上权利产生的必要条件,它还深深地影响着该类权利制度的进展程度。

在农耕社会,确定土地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是水和土地。

土地和水这两个因素中,缺乏程度高的那个因素将确定土地人口支持力的底线,并且确定土地人口支持力底线的那个要素的权利性意识将会更加明显。

因此,与一般的温带地区比较发达的土地权利制度相比,在干旱少雨的阿拉伯地区,水的权利概念则比较发达,而土地全部权概念却没有产生。

除了资源的稀缺性因素外,对投资者的爱护以增添社会整体生产力,也是全部权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的法律读书笔记参考
近一段时间,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批判法律研究运动比较感兴趣,所以看了昂格尔的一部很重要的著作《现代社会中的法律》。

这本书是吴玉章翻译的,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批判法律研究运动是后现代法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在八十年代盛极一时,并逐渐将影响力波及到全球。

我国的信春鹰教授也在八十年代末期将批判法学介绍到国内。

总体上而言,批判法学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思想理论为指导,对西方自由主义的法律传统进行根本的批判。

他们或者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法律的演变,从而认为法律根本不是什么“公意”,相反只不过是为商界,企业界利益服务的;或者从哲学的深度去分析自由主义法律传统的实质和难以回避的矛盾,从而认为法律的客观性,中立性,确定性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或者用实证的方法去说明法律和政治的不可分离的关系。

九十年代以后,批判法学开始陷入低谷。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批判法学总体上也确实没有提出足以摧毁自由主义法律传统的理论学说,这使得批判本身的果效不理想;批判法学批判很多,建树却很少,这使得它的实际果效大受影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得批判法学这种左翼法学面临极大的尴尬和现实困境。

然而,批判法学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有益的思考和启发,正如自由主义法学大师德沃
金所说“如果能够避免由于普遍怀疑论的野心而犯下的错误,仅采取内在怀疑主义的方式的话,那么批判法学研究是重要的。

我们可以从它的批判活动,从它的成功和失误中获得许多教益。


昂格尔被认为是批判法学的精神领袖。

他原籍巴西,1970年来哈佛法学院读书并于同年取得LLM,1976年获得哈佛SJD,1971年法学助理教授;1976年,28岁的昂格尔当上哈佛法学教授,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法学教授;XX年起为“罗斯柯庞德”法学教授。

他的早期著作主要有《知识与政治》,《现代社会中的法律》,《批判法律研究》,后期他对自由主义法律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表示接受自由主义法律传统的基本理念,代表著作有《激情:人论》,《政治学:建构性社会理论》。

我所阅读的《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典型的代表了他早期的法律思想。

该书分为四章,分别是社会理论的困境,法律与社会形态,法律与现代性,再谈社会理论的困境,本文将沿循该书的体例分章进行粗略的评析。

作者在第一章首先分析了社会理论家探讨问题时常用的逻辑分析和因果解释这种方法的局限性。

他认为逻辑必然性和因果解释都以必然性,顺序和客观性来描述相互关系。

然而二者存在异点:因果关系意味着事物间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逻辑必然性则无此要求;因果关系一定是具体的特定的事物的相互关系,逻辑必然则一定是形式的,抽象的事物
的相互关系。

因果关系的矛盾在于如果深入具体的情境之中,因果链会被无限伸长和扩展,这样恰恰使得一个单一的因果关系不再具有说服力。

逻辑必然性的矛盾在于如何使得形式性的逻辑分析应用于具体特定的事物中呢?
他认为克服上述矛盾的出路在于形成一种方法,“抛弃逻辑解释模式和因果关系解释模式所共同的东西…即关心顺序和寻求必然性联系。

”他认为应放弃线性顺序和必然性,采用非线性的,整体性的方法描述相互联系的所有因素。

接下来,昂格尔分析了经典社会理论解释社会秩序时的两种思想传统即个人利益理论和共识理论各自的缺陷和克服这种缺陷的出路。

个人利益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基于自身的意愿,但可以是利己的也可以是利他的。

这种理论面临着下面三个矛盾:该理论难以说明人们之间怎样产生相似性以建立规则从而组成社会;该理论认为规则只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工具,然而体现公正和善的规则却“无法还原成关于目的和方法的计算”;“体现在个人利益理论中的社会生活概念并未给协作的价值留出余地”。

与个人利益理论相对立的共识理论认为人们会从社会或集团共有的价值和认识出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