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背景下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内涵与举措
简析当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举措
简析当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举措作者:秦永来源:《丝路视野》2017年第04期【摘要】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在政策支持下,各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不同的路径选择总结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针对诸多启示、问题及挑战,城乡规划需要在合理的内涵指引下,避免规划误区,掌控规划要点,有效引导城乡各类资源要素配置,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一、背景解读以城市为核心、以增长为导向的中国传统城市化模式导致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四农”(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问题的恶性循环。
因此,改变城乡二元发展的模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然。
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发展”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五大统筹战略的首要地位;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十八届三中全会则系统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利益格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体系的战略部署。
二、城乡统筹发展的系统架构1.城乡统筹发展是针对以城市为核心,以增长为导向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病,坚持以人为本,将乡村的发展纳入区域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建立城市与乡村之间开放融通的发展机制,面向全体国民构建发展机会和公共服务趋于均等的城乡一体化管理制度,联动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问题与乡村问题,解决双重二元结构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中国现代社会结构。
2.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城乡一体化,这其中包含了对市场运作和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的现实要求。
政府治理理念应向人本、协调、创新、可持续方向转变,一方面统筹制度架构,一方面统筹城乡规划,以推进以新型城镇化为核心的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
3.新型城镇化包含复杂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内涵。
从职能与作用的角度来讲,需要优化发展规划与布局、提升城乡综合承载力、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解读与实践要求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解读与实践要求作者:欧万彬来源:《北方论丛》2020年第03期[关键词]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关系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命题由此产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这些既是对未来中国乡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推动中国未来城乡关系改变的重要制度安排。
而重塑新时代城乡关系、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之举就在于走好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一、现实依据:何以提出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类社会城乡关系就其发展逻辑来讲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最初的乡育城市到此后的城乡分离乃至城乡对立,最终将会进入城乡融合的发展趋势,但是这个过程并非自然形成的。
所谓非自然形成,即指城乡发展不能凭空进入城乡融合的阶段,而必须依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
而二者通常综合反映在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中。
总的来说,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命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实践面临新要求这四个现实维度中提出来的。
(一)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中提出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一方面,表明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仍然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这个新时代具有过去那个发展阶段所不具备的新特征,未来的发展要立足于这个新时代的新特征新使命新任务,因此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进入新时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长期努力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是这个新时代继续往前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新时代下城乡融合的发展
新时代下城乡融合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发展的差距逐渐减小,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融合也日益深化。
新时代下,城乡融合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城乡融合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城乡融合的内涵、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城乡融合的内涵城乡融合是指城市与乡村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过程。
城乡融合的内涵包括:1.经济融合:城乡之间的产业和商贸活动逐渐融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一方面是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农村对城市产品的需求,促进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
2.社会融合: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交流和互动不断增多,城市居民积极参与农村建设,农村居民逐渐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3.文化融合:城乡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时也推动了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和丰富化。
4.生态融合: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生态环境逐渐融合,实现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得以实现。
城乡融合在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公平共享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新时代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城乡融合的现状目前,我国城乡融合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经济持续增长: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乡村经济发展和城市经济融合度逐渐提高。
2.城市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文化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多的城市公共服务和文化教育资源。
3.农村环境改善:随着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4.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公共交通、通讯网络和物流体系得到更好的完善。
5.农村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乡村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和升级。
城乡融合的发展成果为城乡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农村经济199911中国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冯 雷一、城乡一体化的涵义及我国的实践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市与乡村之间本来存在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割裂,从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所提出的,它主要体现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其涵义大致可以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以克服城乡分割、工农分离的格局;②城乡关系上,既强调乡村服务城市,也强调城市服务农村,使之互为依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③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全方位融合;④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有一定的社会范围和行政区划,其战略思想和工作方针通常是针对一座城市和它的郊区。
城乡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城乡一样化,也不意味着变乡为城或变城为乡。
城乡一体化不会自然而然形成,也不会在朝夕之间完成,它是一个很长的发展建设过程。
从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来看,各地根据各自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的城乡一体化模式,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4种:11珠江三角洲“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模式。
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至今大致经过三个阶段:①商品农业阶段。
重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②农村工业化阶段。
其重点是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城市化。
③完善基础设施阶段。
其重点是按现代化城市要求,构筑现代化城市的框架。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文明的城市群体,形成村中有城、城中有村、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目前,珠江三角洲拥有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2座;10~40万人口的城市6座;2~10万人口的城市24座;建制镇432座,全区每60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
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又探索、总结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10条标准,即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经济工业化,基础设施配套化,交通通讯网络化,市场经营商品化,文明卫生标准化,群众生活小康化,服务体系社会化,行政管理法律化,环境净化美化。
这“十化标准”的实现,将标志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标准。
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
城乡一体化定义和内涵一、定义城乡一体化是指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二、内涵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等方面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提出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这是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从国民经济社会全局的角度提出的城乡共同发展战略,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
此后,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都按照这个战略的要求,跳出“农业”解决农业问题,跳出“三农”解决“三农”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开始出现松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扩大。
党的十七大在总结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同时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作为根本要求",并提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同时,从制度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具体的部署.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全面总结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实践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趋势客观、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化同步”,即“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同时从现代农业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进行部署规划.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质内容的再一次深化,是一次质的飞跃。
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三篇)
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乡村一体化管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乡村一体化管理成为实现农民富裕、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根据中央文件的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____年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对我国乡村一体化管理的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安排,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目标____年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融合发展,构建和谐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
具体目标包括:1.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产业脱贫致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乡村产业升级。
2.农村社会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增加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业绿色生产,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和自然遗产。
三、重点任务1.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广农产品品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特别是教育、医疗、交通、水利等领域,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3.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建立健全村级自治组织,增强村级干部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推动农民自治和社会管理的现代化。
4.推进农村环境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保护和利用效益;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护农村自然遗产和乡村传统文化,加强农村旅游开发。
5.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农村一体化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提高资金投入,加强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乡村一体化管理的积极性。
四、政策措施1.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支持力度:增加对农业科研机构和人才的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论文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论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发展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乡之间的产业转移和农村人口流失,导致了城城之间的差距,农村地区的落后和贫困。
城乡一体化成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经验和思路。
本文将就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
一、城乡一体化理论的渊源城乡一体化理论起源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
1978年“农村改革试点”提出了农村改革的思路。
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建立城乡经济统一市场体制、加快农业技术改造的几个决定》,明确了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路。
198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间资金、物资调剂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199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城市和农村统一市场体制改革问题的决定》,一系列的文件和规划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城乡一体化是指利用城市和农村的各自资源和优势,合理布局发展经济。
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内容是“城市环境优化、农村资源开发、经济地理结构调整、人口聚集控制、资金和信息流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相互支持、城乡社会保障一体”。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特征是资源共享、系统集成、人口有序流动、公共服务均等、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等。
由于城乡一体化是一种系统性的发展模式,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加强协调和统筹,形成全面、协同的发展格局。
三、城乡一体化的实践经验1、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北京市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注重城乡要素流动的平衡与协调,并通过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实现了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共同繁荣。
2、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江苏省通过提高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能力,加强不同地区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资源共享、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3、广东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广东省通过完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
以上经验表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合作。
城乡一体化的含义是什么
城乡一体化含义城乡一体化是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呈现的一种城乡协同、一体化发展的现象。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国的东部发达地区也相继开始了城乡一体化的实践。
在这些实践过程中,科学地分析和反映这一特定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合适的发展战略,选择合理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无疑需要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城乡一体化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国内外关于城乡一体化研究的相关理论非常丰富,很多学者就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涵义、动力、机制、目标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关于测量区域性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的相关研究却是相当匮乏,即缺乏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标准或是说衡量手段以测度某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
本文在分析了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内涵、理论演进和各国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遴选了22个指标来测度地区城乡一体化程度发展水平,并将这22个指标分为城乡经济融合度、城乡社会融合度、城乡生活融合度、城乡环境生态融合度、城乡人口融合度5大类,再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赋予每个指标不同的权重,进行了数据的标准化处理,...资料来源:/file/2005122310712.html城乡一体化又称城乡融合。
在社会发展战略上把城市、农村视为一个整体,使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城乡差别逐渐消失,最终融为一体的过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非农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势在必然。
当今城市化已开始形成一股世界范围的潮流,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已超过70%,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在这个过程中,必需逐渐消灭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实现城乡融合,这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变迁过程。
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其主要内容:(一)经济上城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基本一致;(二)政治上城乡居民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三)文化上城乡的教育、科技、文体医疗卫生水平及相应的服务设施大致相同。
《城乡规划法》背景下的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
作者简 介: 蔡慧敏 , , 女 河南焦作人 , 中共新乡市委党校讲 师。
20 0 7年 1 2 0月 8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 会第 三十次会议通 过 了《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城 乡规 划法》( 以 下简称《 城乡规划法 》 , 法于 20 )该 0 8年 1月 11起 正式 施 3 行。新法 的颁布要求我们 必须重视城 乡一体化规划和建设 , 因此 , 笔者认 为, 有必要从认识城乡发展规划 一体 化着手 , 在 《 城乡规划法》 背景下 , 深刻剖析 目前城乡规划建设 中存 在的 问题 , 而对 科 学 促 进 城 乡 发 展 规 划 一 体 化 做 出理 性 思 考 、 从 提 出合理建议 , 以适应 目前城 乡发展 的现实情 况 , 更好地促 进城市和乡村的统筹 发展 。
21 0 0年 1 O月
第2 4卷 第 5期
新 乡 学 院 学 报 ( 会科 学 版 ) 社
Junl f i i gU ie i ( oi c n e dt n o ra o n a nvr t Sca Si csE io) X xn sy l e i
0c . 01 t 2 0
镇建设无序 、 缺乏规划 、 环境恶化 、 城乡差距加大等~ 系列 的问题 , 乡矛盾 1益加剧 。在此 现实情况 下 , 城乡规 城 3 《 划法》 的出台对于打破城 乡分割 的管理体制 , 指导城乡一体化规划 和建设 , 协调城 乡空间布局 , 改善人居 环境 , 促进
城乡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从对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的认识 人手 , 合 目前城乡规划 结
一
农村规划建设 问题亟待 解决。虽然 “ 乡规划一 体化” 城 早在
上世纪 8 0年代伴随着苏南 地区乡村 工业化的蓬勃发展 就已 经提 出并付诸实践了 , 但当时的规划 主要解决 的是 乡村 工业
简析当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举措
丝路视野简析当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举措秦 永(河南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新郑分院,河南 新郑 451100)【摘要】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在政策支持下,各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不同的路径选择总结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针对诸多启示、问题及挑战,城乡规划需要在合理的内涵指引下,避免规划误区,掌控规划要点,有效引导城乡各类资源要素配置,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一、背景解读以城市为核心、以增长为导向的中国传统城市化模式导致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四农”(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问题的恶性循环。
因此,改变城乡二元发展的模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然。
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发展”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五大统筹战略的首要地位;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十八届三中全会则系统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利益格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体系的战略部署。
二、城乡统筹发展的系统架构1.城乡统筹发展是针对以城市为核心,以增长为导向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病,坚持以人为本,将乡村的发展纳入区域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建立城市与乡村之间开放融通的发展机制,面向全体国民构建发展机会和公共服务趋于均等的城乡一体化管理制度,联动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问题与乡村问题,解决双重二元结构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中国现代社会结构。
2.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城乡一体化,这其中包含了对市场运作和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的现实要求。
政府治理理念应向人本、协调、创新、可持续方向转变,一方面统筹制度架构,一方面统筹城乡规划,以推进以新型城镇化为核心的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
3.新型城镇化包含复杂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内涵。
从职能与作用的角度来讲,需要优化发展规划与布局、提升城乡综合承载力、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
新形势背景下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分析
新形势背景下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分析发表时间:2019-04-26T15:47:27.4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严江意[导读] 形成以城镇带动乡村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发展的新局面,使得城镇发展与乡村建设之间的关系个更为和谐。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规划的实施建设会对城市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在对乡村进行建设过程中,由于传统设计缺乏对各规划影响因素的全盘考量,导致项目建设工作开展较为混乱,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与社会、环境及经济发展等因素都有密切关系,为了实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化城乡的一体化规划管理,为城乡居民提供更为良好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城镇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明显,因此加强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基于此,笔者对现有的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背景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乡规划一体化管理内涵,并指出了一些增强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的具体举措,以期为城乡规划一体化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1背景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城乡经济建设的差别,城乡建设难以统筹规划发展,绝大多数乡村的建设步伐较为落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由于乡村建设过程中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广泛存在,导致乡村居民在就医,学生就学,出行等方面问题突出,加之后期政府对农村自建房缺乏统一的规划约束,乡村村落无序发展,村落存在着大量土地资源浪费,土地资源管理及基础设置建设难度大等问题,同时乡村的环境问题也是较为突出。
城市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城市建设发展在给城市带来大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愈演愈烈。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协调同步发展显得更为重要,需要更为重视对农业及农村的综合开发,进而实现城乡的协同发展。
城乡一体化的_三位一体_发展模式
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刘维新一、“三位一体”模式的内涵及其背景“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是江苏昆山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乡镇企业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城乡通盘考虑、共同发展的一种模式。
其内涵是:在小城镇建设的同时,集中开辟“工业小区”,将乡镇企业通过调整改造,集中在该区,以解决“村村冒烟”与污染问题,并将乡镇企业的职工迁到小城镇居住,从离土不离乡,变为离土又离乡,成为城镇居民。
与此同时,将过密的自然村,通过统一规划进行合并,把宅基地返还于田,以增加耕地面积。
我们在总结昆山经验时,把这种做法称为“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苏南地区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昆山是苏南地区的后起之秀。
这一地区早在70年代中期,社队企业就有一定发展。
80年代初,乡镇企业得到较大发展,村村都办企业。
不过,这个时期发展的乡镇企业不少处于低水平、污染严重的档次上;80年代中期,在全国横向经济大联合的背景下,昆山面对上海工业梯度转移和“三线企业”回迁的大好时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联营办厂,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企业。
1992年以后,又利用浦东开发和沿江大开放的新形势,引进一批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开拓外向型经济,使地方经济迅速腾飞。
这时,尤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他们认识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办企业方式,不仅企业效益差,环境污染难以处理,而且产品也很难上档次,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经济发展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了,子孙后代怎么生存?基于这种认识,昆山市陆家镇便率先着手在建制镇周围建立“工业小区”,将各村办的“乡镇企业”,逐步通过产品升级换代的改造,集中安置在“工业小区’,以改变布局零乱、村村冒烟,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
陆家镇这样做了之后,不仅取得明显的集聚规模效益,而且污染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环境大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容易配套。
之后,昆山市的20个镇都纷纷效仿,统一规划,办起了“工业小区”。
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思考
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思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视角进行深入思考。
城乡关系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为我们理解城乡关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框架和指导原则。
本文首先概述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核心观点,即城乡关系的对立统一性和城乡融合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包括经济融合、社会融合、文化融合和生态融合等方面。
接着,结合我国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挑战和困境,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空心化、城乡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提出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城乡人才流动和创新创业、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等。
本文旨在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推动城乡关系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概述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是理解城乡融合发展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城乡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它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演进。
在资本主义社会,城乡对立和城乡差距的扩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
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也预见到,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城乡关系将趋向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城乡关系的本质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城乡之间呈现出对立和分割的状态。
但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城乡之间的对立将逐步消除,最终实现城乡融合。
这一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城乡关系变革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城乡关系变革的历史性和阶段性。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乡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对立。
新形势下上海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
一
2我们认为城 乡 一体化是一种发展战略 , . 也是一种发展过程 。城 乡 体化实质是城 乡两个异质 系统在经济 、 文化 、 生态 、 空间 、 社会等要素 上优化组合 、 交融协 I , 亩 实现规划建设 、 = j 产业发 展 、 基础设施 、 公共服务 、 社会保 障 、 牛态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具体地说, 乡一体化包括以下 城 四方 面 内容 : 经济 的联动 。城 乡一体化首先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 是城市与农村 存经济发展方面的相互渗透 , 相 服 务。 而城 乡经济一体化 , 主要表现为 城 乡产业一体化。通过强 化城 乡产业之间的协作和联系 , 促进城市工业 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向农村转移 ,加速城 市服务业 向农村地区扩散 , 推进农业产业化 , t大产业在城 乡之间进行广泛渗透融合 , 使 为城 乡一 体化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 , 最终实现共 同繁荣 。 丰会 的趋 同。加快缩小城 乡之间社会事 业和公共服务水平 的差距 , 十 是 扭 转城 乡 发展 差 距 扩 大 趋 势 的 基 础 。 为促 进 城 乡社 会 协 调 发 展 , 必须 按照有利于逐步实现荩小公共服务均等化 的要求 ,优化整合城 乡教育 、 卫生 、 文化 、 育 、 、 社保 等各种资源 , 导城市社会事业 向农村延 体 就 、 引 伸, 加快 构筑 覆盖城 乡 、 惠及 民的教育 、 跃疗 、 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 系 , 步 实 现 城 乡}: 事业 和公 共 服 务 的均 衡 发 展 。 逐 l 会 间 的融合。针‘ 目前城 乡基础设施差异较大 、 对 各种功能布局不尽 合理 、 设施共享性差 等突出问题 , 把城市和农村作 为一个有 机整体来进 行统筹规划 , 着眼于强化城 乡没施衔接 、 互补 , 着眼于提高土地的集约化 利用水平 , 眼于优化城 乡互动的产业形态 , 着 荷眼 于构筑持续 承载的生 态环境体系 , 构建城 乡融合 的发展空间。 制度 的一体 。城 乡一体化的关键在 于体制机制的一体化 , 只有从体 制改革 、 制度建 设 卜 荇手 , 构建城 乡平等又有所 区别的政策和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框架 , 才能从全局上 、 根本 t 突破城 乡分治的二元结构。建立促进 城乡一体化 的 制度 是 一 项 复 杂 的 系 统 f ,应 按 照 党 的 -七届 三 中 全会 提 出 的 到 : 程 卜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这一战略对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内涵、实践举措和政策体系等方面,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进行详细阐述。
一、理论内涵1. 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推动区域间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调全国一盘棋,推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2. 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城乡间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的差距逐步缩小。
城乡融合发展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村现代化。
二、实践举措1. 区域协调发展(1)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根据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国土空间,确定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优化生产力布局。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区域间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互通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
(3)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区域间产业合作新格局。
(4)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实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5)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区域间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均等化。
2. 城乡融合发展(1)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管理
在 的普遍 现 Biblioteka 和 问题 作 了探 讨 ,同 时提 出 了一些 对
策和 建议 。
列政 策 问题 ,村 民小组 集 中居住建 房的难 度较 大 ,严重 影响 了农 民在 规划 居 民点 集 中建 房的 积极 性 。村 镇规 划的 实施难 ,在村 镇表 现为急 功近 利 、盲 目招 商、乱 占耕地 。个 别地 方 “ 规 划跟 着项 目走” ,存在 先用地 后规划 的现 象 ,
市性 质与规模 、发 展 目标 、建设 用地布 局 、功 能分 区、交通体 系等 ,重 点是确 定城 市性 质、 规 模与 发展 方向 。总体规 划只 是从整体 上 、宏 观 上指 导城市 建设 。现在一 般 中小 城市 的城市 总体 规 划的编 制一般 都会聘 请外地 一些 比较权 威 的规划 设计单 位 进行规划 设计 ,而他 们对 于 当地城 市的 了解一般 仅 限于为期 一个 月左右 的 现场 调 查 ( 的调查 时 间甚 至更少 ) ,所掌握 有 的资料 大都是文 字 ,对于城 市 的结构形 态 、风 俗 民情也 仅 限于 一些 图纸和 文字 ,虽然设 计单 位对 所掌 握的 资料进 行 了大 量的 分析和研 究 , 可编 制 的规 划往 往更偏 重于 理论 ,规划地 形 图
个 方 面 就 是规 划 管 理 权 力 不 集 中 ,一 个 城市 有 几 个 相对 独 立 的 规 划 管 理部 门 ( 中心 城 如 区、 发 区、工业 园 区等 ), 开 各部 门各 行其 事 , 各 做 各 的规 划 ,造 成 各管 辖 片 区之 间 的规 划
般都 采用航 拍的 大比例 图 , 时因为 时间紧 , 有
2 当前新形势下规划管理存在
的 一 问 颗
城 乡规划 管理 工 作是 一项 行政 管 理 工作 ,
城乡一体化规划
03
加强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法规 体系,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制保 障。
加大对违反城乡一体化规划行为 的执法力度,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和权威性。
资金人才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资金投入,确保 规划的顺利实施。
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拓宽融资渠 道,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的局面。
各相关部门要明确在城乡一体化规划中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协作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
03
加强基层力量
加强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在城乡一体化规划中的力量配备,提高基层
规划管理和服务水平。
政策法规保障
01
制定配套政策
制定和完善与城乡一体化规划相 配套的产业政策、土地政策、财 政政策等,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02
完善法规体系
服务业发展不足。
02
产业布局分散
城乡产业布局分散,缺乏统一 规划和协调,不利于产业集聚
和规模效应的形成。
03
产业同质化竞争
部分地区存在产业同质化竞争 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
下。
产业协同发展思路
优化产业结构
01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农业占比,提高工业和服务业比重,
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加强产业布局规划
02
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
业集聚效应。
促进产业差异化发展
03
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具有特色和优
势的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
产业协同发展措施
01
完善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的 政策体系,包括财政、税收、 金融、土地等方面政策措施。
新时代下城乡融合的发展
新时代下城乡融合的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时代下,城乡融合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差距拉大,城市人口剧增,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乡村资源枯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与乡村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然而,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挑战和困难。
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融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城乡融合不仅仅是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模式上的统一,更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集中体现。
通过城乡融合,可以实现城市与农村发展的统一,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化建设体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因此,研究城乡融合发展在新时代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2 研究意义城乡融合是新时代下城乡发展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城乡融合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当前新时代的背景下,城乡融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和实践意义。
城乡融合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变,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可以加速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推动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居民的文化交流和交融,实现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
研究城乡融合的意义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为实现现代化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新时代背景下城乡融合的内涵城乡融合的内涵在于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
传统上,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距,城市发展迅速而农村相对落后。
城乡融合的内涵就在于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市与农村的共同发展,实现城乡之间的互补和均衡发展。
城乡融合的内涵还在于推动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背景下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内涵与举措
发表时间:2019-03-21T16:39:06.8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作者:王存忠
[导读] 本文浅谈了新形势背景下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内涵与举措,以期可以促进我国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进程。
浙江省云和县崇头镇人民政府 323600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脚步日益加快下,城市对于周边环境影响日益增强,为了能够对农业现代化问题妥善解决,推动城乡统一协调发展,实现节约耕地目的,我国提出了城乡统筹规划的战略方针,拉近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关系,城乡之间相促进作用日益加强。
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城乡互相进步与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基于此,本文浅谈了新形势背景下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内涵与举措,以期可以促进我国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新形势;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内涵;举措;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进程日益加快,城市规划建设对于附近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在农村建设中,由于传统规划并未统筹各大因素,造成建设工作难以顺利进行,环境破坏问题越发严重。
有序落实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这是有效协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等因素关系,进而确保城市的全面发展,维护城乡的公共利益。
为了能够有效进行建设工作,需要加强统筹规划管理城乡发展,组织协调现有时空格局,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一、概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
通常情况下城乡一体化是国家生产力达到一定高度后,城乡要相互推动发展。
通过经济生产要素的流动与人为协调下,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共同融合。
在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中如何正确处理城市化进程与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现如今发达国家已迈入了城市化的高级时期,城乡经济发展之间差别并不明显。
而我国因为长久以来重视城乡经济发展,在城市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资源,忽视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渐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
在社会经济成熟下,城乡协调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二、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内涵
1.一体化因素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重要时期,工业化日益发展,城市化与郊区化现象并存。
基于这一现实情况下,我国各地区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还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造成难以有效落实规划管理工作。
首先,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统筹考虑城乡关系,当前主要的规划内容还是过度考虑城市规划、乡村规划等,缺乏考量信息流、物质流,也缺乏统一配置和优化,发挥好生产要素的功能,城乡之间缺乏互动。
其次,我国很多地区经济建设水平并不高,不具备统一规划与协调功能,各大城市的规划部门与乡镇规划管理部门专业工作者并不多,难以为城乡一体化规划技术提供人力作用,为此要培养专业工作者,并将RS、GIS技术等引入其中,并打造专业的技术工作者团队,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规范,促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
最后,各地区土地产权制度的差异影响了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进程。
由于我国土地权的不同,使用权、审批权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城市规划与具体建设中由于利益群体的不同,并且利益关系难以明确,需要利用城乡土地利用一体化来处理。
2.一体化内涵
城区规划管理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并将加强经济效益作为一大目标,单一的、一味的建设基础设施,并未结合地区具体情况,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善地区人们生活生产环境。
所讲的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就是合理布设城乡存在的时空分布、等级体系以及功能结构,规范的使用土地资源,促进城乡对接各大规划任务,确保生产要素顺利的、有效的流动。
切实而言,就是将城乡看作为一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一规划资源,统一审核建设项目,确保可以全面了解各大建设项目,优化和整合城乡空间布局。
三、相关举措
1.整合当前规划体系,全面创新制度机制
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当前规划体系,完善当前的规划体系,优化城乡规划布局,整合形成面向于整个城乡区域的规划体系系统。
结合现如今规划系统现状,因地制宜合理优化规划管理,设计更为完善的、高效的规划管理制度,政府统筹管理城乡规划区域,结合规划状况科学制定开发进度。
对于以机构制定的城乡规划要结合具体状况来针对性、有目的完善,在合理的、科学的规划方法下来促进城乡规划记性,摒弃传统的、不合理的规划内容,全面落实制度创新,真正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
2.加强管理城乡规划区域内土地,促进城乡土地一体化管理
现如今城镇快速发展,在逐渐扩大城镇建设规模下,城镇土地短缺与城镇建设问题越发严峻,但乡村地区因为缺少完善的监督体系,通常随意占据使用土地,违规占地与用地情况十分重要,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也很普遍,所以各大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督村镇与乡村土地使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想要合理规范使用农村土地,在开发土地时在提高政府监督力度下,还要加强政府整体协调管理能力。
在城乡一体化统筹规划中,要结合土地实际使用情况,结合各个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出满足本地区发展实际需要的规划体系文件,在日后的建设中,加强整体管理土地的使用,推动城乡规划区域的土地一体化管理。
3.培养专业城镇规划管理人员,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讲,一二线城市规划管理专业人员十分多见,但三四线城市与城镇地区规划管理人员并不多,并且缺少素养高,难以做好规划管理工作,为了可以顺利进行规划管理工作,培养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刻不容缓。
首先,对规划管理人员来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与管理水平。
其次,创新学习思路,让相关人员到上级业务部门实习一段时间后,大大加强其专业管理技能。
最后,在城镇地区与中小城市中,为了能够将专业的城市规划人才引进,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确保可以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目标。
4.维护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自然与经济和谐发展
在进行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中,需要对农村地区各大生产要素全面利用,优化农村中的工业布局,集中处理工业排放污染物,便于维护农村良好的、干净的生活环境。
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要维护农民利益,尊重自然环境。
所以在城乡规划管理中要保护农村环境,在
规划与实施中秉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正实现经济与自然和谐有序发展。
5.应用现代科技技术监测城乡规划动态,及时调整与完善规划方案
城乡规划、动态管理、城市建设等需要建立在分析现状下来进行规划决策。
对于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而言,应大大利用空间信息,在广泛收集与整合信息下全方面了解空间地理位置。
所以,在加强应用现代科技技术下来加强动态监测城乡规划管理过程,约束好建设行为,建立好智能化、现代化动态监察机制。
比如:利用GIS技术、CPS技术收集空间信息,为城市规划发展决策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进而确保决策的合理性。
同时,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了空间分析的可视化形式,有效管理了城乡规划发展。
影像与查询也基于这种类型数据制定了管理控制策略,并运用于实际的规划建设项目中,动态化监督现有规划中的不足,第一时间内调整与完善规划方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规划作为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需要建立城乡一体化机制,优化布置现有城乡空间,并高效利用资源。
结合现如今生产建设发展实际情况,整合产业结构,推动工业与农业向前发展,突破传统产业模式的限制。
科学发展与规划,分清楚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将城乡规划一体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效益,推动农村文化、卫生以及教育等稳步发展,维护好各方面利益,实现和谐社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凡,董一川.新形势背景下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04.
[2]杨晓明.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10):73-74.
[3]钱文进,彭婧.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4):41-42.
[4]贺刚.探析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J].低碳世界,2016(10):160-161.
[5]罗玉云.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J].建材与装饰,2015(4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