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课《口技》
主备教师:水金华审核老师:杨建英初一语文2011/04/28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口技》一文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口技》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的魅力。文章着重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按时间的顺序,由高潮到低潮再到最高潮的情景描写,层次清晰、有紊不紊,首尾呼应。同时,文章还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和结合的手法,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从而得到了艺术的熏陶。
作为初一第二学期的学生,对古文学习已有一定基础,因此,课文翻译主要在学生自主翻译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重点字词归纳,课文分析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够正确翻译课文
2.能够流利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方法: 1.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2.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情感态度:赏析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神奇妙
三、教学重点
1.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四、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的想象,使之对文章的内容有深切的体会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播放口技表演音像资料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情趣。简介作者作品。
(二)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
要求:1.学生边听边划出疑难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轮廓。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学生齐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义,掌握重点字词句,理清课文结构。
说明:教师可以“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启发学生理清层次。
明确: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
(五)指名复述课文
说明:1.最好用讲故事的形式,尽量扣准课文内容。
2.教师应进行点评。
(六)背诵课文2、3、4段
(七)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2、3、4段
说明:应要求学生朗读得生动,有感情。
(二)研读分析理解描写上的有条不紊、层次分明。
1.口技表演描摹了几个场面?请进行简略概括?
明确:三个场面: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起群乱。
(三)齐读课文1、5段,思考:
1.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明确: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2.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明确: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3.分析理解:课文除了直接从正面写表演的过程,还有侧面的衬托,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侧面衬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四)课堂小结
本文写的是一场口技表演。作者通过表演者以各种不同的声响,异常逼真的模拟出一组有节奏、有连续性的生活画面的叙述、描写,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描写声音的方法,找一种你喜欢的声音(音乐、鸟鸣、口技
等)仔细地听,想想,然后把它描写出来。(1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场面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起群乱
正面
声音小→大→小→大
口技→善
道具一桌、一持、一扇、一抚尺
侧面
听众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意少舒,稍稍正坐
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七、课后反思
上完《口技》这篇文章之后,感觉自己的设计有些过于全面,以致课堂上时间有点紧张,第二课时有点草草收场的意思,虽然注重了文言文词语的积累,重点句子的翻译,还有课文内容的理解,但是真正要掌握这些内容,估计还是要看以后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