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境中的中国历史与文化课
英语畅谈中国文化课件
![英语畅谈中国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2b2f2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8.png)
英语畅谈中国文化课件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多样的文化之一,深深地熏染着中国人民的一切思想和行为。
在本次英语课程中,我将为大家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个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基石。
从古代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到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人民坚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在现代社会中注入新的元素。
2. 传统美食文化的魅力:
中国是一个美食之国,拥有各种各样的地方美食和传统佳肴。
从北京的烤鸭、四川的火锅、广东的粤菜,到浙江的杭州菜、福建的闽菜,每一种菜系都有自己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体现了中国人对食物的热爱和追求。
3. 传统艺术的瑰宝:
中国传统艺术包括中国画、京剧、古典音乐等,这些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情感和审美观。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水墨技法和意境表现着中国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京剧则以其独特的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展示着中国人对于传统故事和历史事件的演绎。
4. 传统节日的习俗:
中国拥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贴春联、赏灯笼、包饺子等,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喜庆。
以上只是中国文化的冰山一角,在我们课堂上所讲述的远远不能尽述中国文化的全貌。
希望通过这次英语课程的学习,你们能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欣赏到其中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同时,也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些了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与中国朋友交流、交往,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化与繁荣。
谢谢大家!。
如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如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ffddb4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6.png)
如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而中华文化则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还能增加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本文将就如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I. 背景引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她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中小学生正处于知识接受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将中国文化与英语知识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II.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1. 创设情境通过选取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教材、故事、诗歌、歌曲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例如,用中国传统的节日故事或者民间故事来讲述英语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
2.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添加中国音乐、影视剧片段、传统手工艺制品等元素,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文化。
III. 融入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1. 名人传记在英语教学中,选取中国历史上或当代的名人传记,让学生学习他们的英语知识的同时了解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如孔子、李白等。
2. 中国名胜介绍通过教学中介绍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长城、故宫、黄山等,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胜迹。
同时,结合语言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景点的英语介绍,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中国传统节日在教学中融入中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在春节期间,教学中可以介绍春节的习俗、食物、传统舞狮等,并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IV. 创设情境,提高实践能力1.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运用英语知识,体验中国文化中的不同角色。
例如,学生可以扮演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京剧演员等,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演讲能力。
2. 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是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参加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或者艺术展览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还能提供实际操作和交流的机会。
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ab35aa5cfc789eb162dc846.png)
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在语言学习中,语言学习者需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有所了解。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英语学习者要想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随着英语的普及和广泛使用,英美文化导入得到了较深入的探讨,涉及各个方面。
在新课改北师大版的英语课本中,英语国家的本土文化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展示,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只重视传授语言知识的片面做法,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与英语文化受到高度重视形成鲜明对比,母语文化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因此同样存在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英语阅读教学,既是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对外交流的需要。
1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渗透文化教育,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加深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发展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弘扬传统文化美德传统文化的美德包括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礼仪等内容,在英语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渗透传统文化,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积极面,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美德,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让传统文化美德走向世界。
1.2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这要求中国人首先认同和熟悉自己的文化,并能够利用英语表达。
而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3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传统文化设计教学活动,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有利于促进课堂互动,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作文
![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7bbcb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1.png)
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作文1. 引言1.1 概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观、艺术表现和传统习俗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个拥有多元民族和地域差异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了不同民族的智慧,形成了独特而卓越的艺术体系。
本篇文章旨在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希望通过对中国文化概貌、主要特点与价值观、传承与影响等方面的介绍,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国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同时,也将探讨当代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保护和创新的必要性。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将提供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概览的部分,包括历史背景与发展、主要特点与价值观以及影响与传承等方面。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元素,如中华礼仪文化、四大发明及科技成就,以及书法、绘画和音乐表现艺术等。
然后,我们将对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进行探讨,包括春节庆祝活动、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喜庆婚礼与宴会习俗等。
最后,我们将讨论当代传统文化的现状和挑战,并探索保护与创新的必要性。
1.3 目的本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加深他们对中国历史、价值观和传统习俗的理解。
我们希望通过该文章,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并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同时,本文也将讨论当代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提出创新性保护措施和策略以推动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
以上是文章引言部分内容,请问是否还需要其他方面的补充?2. 中国传统文化概览2.1 历史背景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黄河流域。
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文明,并影响了整个亚洲乃至世界。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经历了许多朝代和王朝的更替。
每个朝代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诸如商、周、秦、汉、唐、宋等朝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2.2 主要特点与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而闻名于世。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内容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内容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74b212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a.png)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内容研究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内容研究报告一、引言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内容,并对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二、背景介绍1.高中英语教材的重要性2.中华文化的价值和影响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1.文献综述: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获取初步的背景信息。
2.教材内容分析:通过对高中英语教材的细致阅读和分析,对其中涉及的中华文化内容进行梳理和整理。
3.师生访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教材中中华文化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以及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1.中华文化内容的梳理–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等–文化符号:汉字、功夫、传统服饰等–历史故事:孔子、黄帝等–传统艺术:京剧、中国画等2.中华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增加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五、结论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内容具有重要的教学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应用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内容,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表]七、参考文献1.陈红霞. (2019).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分析与应用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8), 54-55.2.陆小英. (2018).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及其价值评析[J]. 当代教育与文化, (17), .3.朱宗华. (2017).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J]. 现代教育科技, (29), 90-91.4.国家教育部. (2004).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试行)[M]. 人民教育出版社.5.吴艳红, & 王大伟. (2018).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呈现与教学[J]. 北方文学, (6), 90-91.该处为参考文献列表,详细的参考文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添加和编辑。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cd7a9fe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6.png)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1. 文化背景介绍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历史,比如介绍中国的春节习俗、传统节日、古代诗词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2. 课文内容选择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课文,比如中国古代的故事、寓言、民谣等,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的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种方式既能够加强学生对英语词汇和语法的掌握,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3. 语言运用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适时地在教学中引用一些中国的成语、谚语和名言,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的方式了解中国文化中的智慧和哲学。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英语中的一些常用表达,同时也可以了解到这些表达背后的中国文化内涵。
4. 跨学科教学除了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外,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比如历史、地理等,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1. 促进跨文化交流通过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到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
2. 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到英语本身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智慧,增加学习的乐趣与动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通过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面临着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与挑战,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提升文化自信心。
结语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当今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英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高中英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429ba4c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b.png)
高中英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导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成为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1.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了丰富的价值观念,包括孝道、忠诚、礼貌、谦逊等。
这些价值观念贯穿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对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底蕴的深厚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诗词、典故、传统节日等,这些文化底蕴的深厚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3. 国际视野的开拓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了解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1. 语言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成语、谚语等方式,来进行语言运用的教学。
通过教授中国古诗词,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还能了解诗词背后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2. 作品赏析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选取一些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英文作品进行赏析。
通过分析英文小说中的中国元素,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3. 文化交流通过举办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与外国学生互相了解彼此的文化,这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
4. 历史探究通过历史课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从而树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5. 艺术表演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邀请文艺团体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表演,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可组织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讲座,提升教师的文化水平和国际视野,从而更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
高中英语B2U4HISTORY AND TRADITIONS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B2U4HISTORY AND TRADITIONS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8ac52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a.png)
What’s in a name? 教学设计一、主题语境人与社会——历史、社会与文化二、语篇类型说明性文本三、教学内容分析、整体设计思路说明本单元围绕历史和传统的主题,涉及世界多个国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旨在让学生了解其历史,发掘其内涵,理解其意义。
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通过历史了解一个国家的基本概况”,而本授课文本是以英国为例,阐述了学习英国历史的三大原因:知道国家名字起源;了解更多传统文化;在旅行中享受更多乐趣。
本文以历史为主线,以国家名字起源、传统文化来源、首都伦敦为点,多维度的展示英国历史,进而阐述学习历史对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意义。
该课采用的是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实践方法,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独立探究文本呈现的基本细节;遵循从表层信息走向深度学习的认知规律。
基于学习英国历史的三大原因,逐一找出表层信息,再总结出表层信息下面的深层含义,即学习英国历史的三个意义:To solve the puzzle; To help with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 have fun and more than fun.最后基于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思考外国游客来中国之前所需要知道的重要事情(起源,文化传统,旅游景点等),并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四、教学目标1.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learn some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UK.2.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find out three reasons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the UK and the related supporting details.3.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explore three significances of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the UK .4.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express their own opinions about a country in groups.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Find out three reasons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the UK and the supporting details.2.Explore three significances of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the UK.难点1. Explore three significances of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the UK.2. Express their own opinions about a country in groups.六、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七、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What is in a name?。
Unit4 History and Traditions教学设计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Unit4 History and Traditions教学设计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8c59127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4.png)
【主题大小观念】【语言大小观念】单元教学目标While-reading(57mins)First reading(49mins):·First paragraph(3mins):T will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and find out how can we solve the puzzle(“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names?”) in this paragraph.T asks Ss what would the next paragraph talk about and Ss can share their thoughts.·Second paragraph(10mins):T asks Ss to scan paragraph 2 and asks do they notice their are many time tags there.Then T asks Ss paragraph 2 and draw a timeline based on it. After the reading, T will invite Ss share their answers. ·Group work1(6mins)T will ask Ss to form in a group of 4 and have a group work. The 4 should ask the next one a question about the timeline they have made in sequence.Then T will them ask Ss some questions to know whether they’ve know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mes. (Exp: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and and Britain; What parts does Great Britain contain...)·Third paragraph(4mins):T will use 56 ethics in China as an example and ask Ss are the 4parts(Scotland, England, North Ireland, Wales) of UK same in any aspects.T then asks Ss to read paragraph 3 and underlin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4 parts.·Forth paragraph(8mins):T will say “History can help us know the relationship of those names. And what else can history bring to us? What happened before the time of the united England?” and ask Ss to read paragraph 4. During the reading, Ss should finish the whole timeline on their paper. Then T will explain and check the timeline with Ss.·Group work 2(6mins):T will ask Ss to form in a group of 4 and have a group work. The 4 should ask the next one a question about the information in paragraph 4 in sequence.Then T will them ask Ss some questions to know whether they’ve know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mes. ·Pair work(7mins):T will ask Ss to have a pair work with their partner. The A will introduce the history from 1 th century to 11th century to B with the help of the timeline. After that, the B will introduce the history from 16th centuryplaces they think are interesting to the foreign friends mentioned above.。
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概论教案
![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d1fc6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c.png)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授课对象: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况,包括历史、地理、文化特点等。
2. 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兴趣和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文化的概述2. 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关系3. 中国文化的特点4. 中国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作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学生分享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二、中国文化的概述1. 教师讲解中国文化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中国文化的背景知识。
三、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关系1. 教师分析中国历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2. 学生讨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现象,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等。
四、中国文化的特点1. 教师讲解中国文化的特点,如:注重家庭观念、崇尚和谐、重视道德修养等。
2. 学生举例说明中国文化特点在生活中的体现。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二、中国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作用1. 教师讲解中国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作用,如: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际交流等。
2. 学生分享对中国文化在当代社会作用的看法。
三、课堂活动1. 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如:春节、端午节等。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用英语准确、生动地介绍中国文化。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作用。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短文。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表达能力。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掌握程度。
怎样在英语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怎样在英语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38a614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7.png)
思路点拨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珍贵宝库,其中包含的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等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而且对于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尤其在学生当中,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现象,因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英语为媒介,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鼓励参与有关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等形式,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
一、对比中西方文化,发现差异教材服务于英语教学,因此涉及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差异。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西方文化,还让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The universal language 这一章节时,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音乐、歌剧等,特别是在“Read-ing ”部分以大段的篇幅讲述了图兰朵这部歌剧,由于图兰朵这部歌剧的人物所在国籍及故事发生背景均为中国,因此其展现的艺术形式与中国文化存在一定的联系,然而由于这部歌剧的作曲家为贾科莫普契尼,他是意大利人,因此其展现的内容中也具有许多西方色彩。
因此在本章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歌剧为契机,向学生渗透中西方剧种之间的差异,比方说就可选取中国剧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京剧与西方歌剧进行比较。
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京剧中比较著名的曲目《霸王别姬》选段以及本章节中重点介绍的西方歌剧《图兰朵》选段,并在观赏前请学生重点注意两个剧目中的舞台造型、演员表演、配乐方面的差异,观赏过后,请学生进行说明。
有的学生从舞台造型方面进行了说明,他观察到在京剧《霸王别姬》中舞台造型十分简单,除去桌、椅及情节必要的道具外,没有其他复杂的装置,而《图兰朵》的舞台设置则更为复杂,不仅道具众多而且布景也更为复杂,每切换一个场景基本都要更换布景;有的同学从演员表演方面入手,发现在戏曲中,演员的表演虽然相对歌剧来讲较为“含蓄”,但是表达的情感似乎更为深切,仿佛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而西方歌剧则更注重角色体验,演员的表现则更为夸张。
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意义与途径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意义与途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e338e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2.png)
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意义与途径分析随着我国的不断崛起,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也促使着我国教育在全球处于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学习英语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而在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有着重要意义与途径。
一、中国文化的渗透意义1.促进文化交流和沟通学习英语是为了能够用英语与人进行交流。
在国际社会中,将中国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不仅能够很好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还能够加深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增强彼此间的文化沟通,从而加强中外友好合作关系。
2.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元素既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也是外国人想要了解和学习的文化。
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国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3.促进文化自信与自主创新将中国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增强我国教育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同时,通过对英语课程进行文化内涵的融入,能够义不容辞地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始终的认识和感受,提升了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时代新人的能力和素质。
1.选材与课文在英语教材选取上,应当注意选择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材料,如中国的文化传统、名胜古迹、传统节日等;同时在课文也应当贯穿中国元素,如中国的历史、民俗、艺术等方面内容。
2.词汇和结构词汇和语法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上课时老师可以注重向学生介绍和讲解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如“dragon”, “spring Festival”的中国词汇,以及与之相关的句子结构和用法,这些都可以在现代中英语教学中发现到。
3.文化体验文化体验是指让学生体验和了解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习惯、风俗等。
例如,在春节时给学生介绍中国春节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体验包饺子、贴福字等传统文化瑰宝,感受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与之相伴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fa02358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0.png)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源远流长的,富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宝库。
而作为中国青少年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英语教学也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内容。
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进行融合,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教育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可以通过选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话题作为教学内容。
教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话题,如中国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中国古代诗词等,作为教学素材。
通过这些话题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通过传统文化故事和名著,来进行英语教学。
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故事和名著,如《孔子家语》、《三字经》等,这些文化经典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们可以将这些传统文化故事和名著融入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还可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品进行英语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品包括了书画、剪纸、以及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等,这些艺术品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绝佳代表。
教师们可以利用这些传统文化的艺术品来进行英语教学,让学生们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课题,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
教师们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和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也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信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将会越来越好地实现,从而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校本课程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校本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20dc6d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c.png)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校本课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Introduction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promoting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in schools worldwide.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achieve this i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focused on sharing Chinese stories in English. This approach not only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enhances their language skills.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introduc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n "Using English to Tell Chinese Stories" and its potential impact on students' learning.BackgroundThe rich history, diverse culture, and profound traditions of China have fascinated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for centuries. With China's increasing influence in global affairs, there is a growing demand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its culture and history. Recognizing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exchange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many schools have started incorporating 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into their curriculum.Significanc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n "Using English to Tell Chinese Stories" serves as a valuable platform to promote cultural awareness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mong students. By integrating Chinese stories into English classes, students can simultaneously improve thei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and gain insights into Chinese history, folklore, and traditions. This innovative approach can effectively bridge the gap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foster a sense of global citizenship among students.Content DevelopmentThe curriculum can include a wide range of Chinese stories, such as traditional folktales, historical events, famous legends,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ese stories can be carefully selected to align with students' proficiency levels and interests. Through storytelling, students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but also develop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Chinese culture and values.Teaching MethodologyTeachers can utilize interactive and engaging teaching methods to deliver Chinese stories in English, such as role-plays, group discussions,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and creative writing assignments. Incorporating multimedia resources, such as videos, animations, and music, can further enrich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captivate students' interest.Cultural UnderstandingBy delving into Chinese stories, students can gain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cultural nuances, norms, and traditions of China. They can explore themes of filial piety, loyalty, perseveranc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se cultural elements, students can develop empathy, respect, and appreciation for diversity.Benefits for Students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fers a myriad of benefits for students. It not only enhances their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but also cultivates their cross-cultural competence. By gaining exposure to Chinese stories, students can broaden their worldview, expand their knowledge base, and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Furthermore, they can foster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cultural diversity and become effective communicators in multicultural settings.Global ImpactThe impact of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extends beyond the confines of the classroom. As students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they become influential ambassadors of cultural exchange. Their enriched cultural knowledge and language skills can contribute to building brid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foster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utual respect, and global harmony.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a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n "Using English to Tell Chinese Stories" is a significant and timely initiative in advancing cultural exchange, language learning, and global understanding. By integrating Chinese stories into English classes, schools can effectively empower students with cultural awarenes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diverse heritage. This innovative approach not only enriches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but also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fostering mutual respect and intercultural dialogue in a globalized world.End of article第二篇示例:"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是一门旨在让学生通过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的校本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例子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16b1a88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1.png)
目录:一、概述二、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三、初中英语课堂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四、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的方式4.1 文学作品欣赏4.2 历史故事传承4.3 我国节庆传统习俗五、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初中英语课堂例子5.1 文学作品欣赏:《红楼梦》5.2 历史故事传承:孔子的故事5.3 我国节庆传统习俗:春节六、结语一、概述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当今社会,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支柱,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传统节日、传统礼仪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我国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初中英语课堂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在当今社会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学生接触到的是全球化的信息和文化,但根植于本土的传统文化依然是学生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初中英语课堂,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课文,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的方式4.1 文学作品欣赏通过阅读我国传统文学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学的魅力,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可以借助英文版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其中的文化内涵。
4.2 历史故事传承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通过讲述哲学家、诗人、历史人物的故事,如孔子、李白、杜甫等,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其对我国文化的重要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3 我国节庆传统习俗在英语课堂中,结合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介绍其由来、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英语表达,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增强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融入现状分析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融入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539b9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c.png)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融入现状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英语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中英语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其内容的设置和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对文化自信的重视和全球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加深,我国高中英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开始融入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高中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融入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期望能够为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有益的参考,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在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有效融入,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中国文化在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体现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中英语教材也逐渐加强了对中国文化的融入。
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教材编写的理念和方式上。
在教材内容方面,许多高中英语教材都增加了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篇章和单元。
这些篇章和单元以不同的主题和形式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历史人物、文学艺术等。
例如,有些教材通过介绍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节日文化和习俗;有些教材则通过讲述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教材编写理念上,越来越多的教材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些教材不再仅仅关注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而是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和欣赏其他文化,包括中国文化。
这种编写理念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教材编写方式上,许多教材也开始尝试采用更加多样化和创新性的方式来呈现中国文化。
例如,有些教材通过插入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风俗;有些教材则通过设置任务型活动或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体验中国文化。
中职英语融入历史文化教学案例
![中职英语融入历史文化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a496a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8.png)
中职英语融入历史文化教学案例本课程为历史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旨在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以下是本课程的详细教学案例:一、课程背景该课程主要针对中职学生,经过统计发现,许多学生除了学习英语之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
此外,通过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观察,发现一些学生在表述时缺乏表现力,语言表达不够生动。
二、课程目标1.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2.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3.增加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三、教学步骤1.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播放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或者引导学生在课前做一些预调研,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
例如,学生们可以在班级中分组,针对中国古代的某个时期,做一次小组研究并制作成PPT并在课上分享。
2.正文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图片、视频等多重形式,将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例如,在介绍宋朝时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自行分析该时期的特点。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宋朝历史背景的介绍,并以英文讲解,使学生能够获得有关该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以英文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和评价,并相互交流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口音和语法错误。
3.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课外作业,例如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论文或制作一个有关某个时期文化的PPT。
此外,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制作一本旅游指南,让学生在英文口语和阅读方面得到锻炼,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成果通过英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学生的英语口语和交流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文化素质也更全面。
“盐渎英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程的校本化实践
![“盐渎英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程的校本化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848f48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3.png)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界定英语课程目标和内容,突显了在英语教育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为响应盐城市的专项课题研究,我校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程的实践路径,建构并实施了“盐渎英韵”校本课程,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目标确定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要素,并指出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
[1]江苏省盐城市青年路初级中学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文化特点,以学生为中心,适应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综合考虑学生的文化认知、语言技能、思维能力与文化价值观等关键要素,确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学习,掌握传统文化相关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表达技能,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理解和鉴赏,自我发展成为能够在全球化世界中有效交流、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
在总目标下又细分了若干小目标,具体内容详见下页表1。
“盐渎英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程的校本化实践*蔡晓东 蒋维忠江苏省盐城市青年路初级中学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程的实践路径。
结合学校特点与学生学情,从文化认知、语言技能、思维能力和文化价值等维度提出目标要求;依据课标要求,系统梳理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及内容;建构“三阶、三模”的“盐渎英韵”校本课程体系,使价值观、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全程融入课程教学;开发“STRAE”型教学模式,开展“三模”课程实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
初中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盐渎英韵”*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课题“育人导向的初中英语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编号:2021JY14-L311)的研究成果之一。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4History and Traditions单元分析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4History and Traditions单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60443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2.png)
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单元分析本单元主题:人与社会﹣﹣历史、文化与传统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以历史与传统为话题,围绕中国、英国和爱尔兰等国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展开,内容涉及历史遗迹和国家历史概况,通过景物描写表达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情感,以及分享观光旅游的经历,引领青少年了解中国、英国、爱尔兰、墨西哥等多个国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积极思考历史文化与传统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旨在让青少年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需要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等,观察和分析语言和文化现象,了解相关国家悠久历史和特色传统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以下为教材各部分教学内容简要分析及教学活动实施建议:1.Opening Page 主题图展示的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及其岸边的重要建筑群,集中体现了英国的历史文化风貌,是英国历史、地理、人文、建筑艺术等方面的一个缩影。
开篇页的引言" A people without the knowledge of their past history , origin and culture is like a tree without roots ."即"一个不了解自己历史、起源和文化的民族,就如同一棵无根之树"。
通过类比,阐释了历史起源及其所蕴含文化的重要性。
2.Listening and Speaking : Share views on historic sites 外国游客的视角,描写他们对孔子这位对中国历史与文化传统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人物的好奇、仰慕和喜爱,并由孔子后人Xiao Kong 来介绍有关孔子后裔及其教育思想等方面的情况,语境创设真实,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在对话中,William 用到了Achilles ' heel 、pull one ' s leg 、fish out of water 等英语习语和典故,并由一个城市建筑限高的细节,联想到自己的故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从而引出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既体现了语言、文化、历史、传统的有机结合,又反映出中英两国对历史与传统的尊重与保护,同时也为后面板块中与英国相关内容的学习进行预热和铺垫。
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https://img.taocdn.com/s3/m/53c3f9d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0.png)
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摘要】本文介绍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及方法。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通过文学作品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传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承传统文化。
结语强调大学英语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并呼吁加强文化传承。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家文化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传承、弘扬、融入、文学作品、文化素养、传统文化活动、现代科技、重要性、发展方向、实际情况、文化传承1. 引言1.1 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维护国家文化自信心。
传统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可以培养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过去文明的尊重,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自觉。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是人们进行价值观塑造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来源。
通过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可以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美德和生活方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我们民族的根本,是我们文化传统和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部分。
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国家的使命。
1.2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伦理和审美观念。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变得尤为重要。
大学英语作为重要的课程之一,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ek 2 Legendary Ancient China and the First Dynasties
Week 3 The Zhou Conquest and Social Change
Week 4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Week 5 The Hundred Schools
英文简介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in English Context” examines the Chinese cultural phenomena in a historical context, including Chinese myths, influential philosophies, the art of war, ancient Chinese inventions, tradi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hanging female role in modern society, marriage, and you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It is designed not a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but offers intensive discussion of some topics that often evoke curiosity and puzzles in Chinese cultural dialogue with outside world. Through lectures, discussions, presentations and watching video materials, the course encourages students to study the Chinese tradition, cultural heritage, citizen mentali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om diversified perspectives and approaches so as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First, the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English literature on China; second, it will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using English to introduce the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third, it will enhance students’ academic interests and sense of mission in engaging in the China-West cultural exchanges.
Week 6 Sunzi’s Art of War
Week 7 The Silk Road
Week 8 Buddhism and Zen
Week 9 Ancient Chinese Inventions
Week 10 Schools and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Session 15 Discussion
平时成绩 50%:presentation主题发言 10%;participation参与讨论 10%(课堂讨 论+教学网讨论版;上课缺席一次扣 1分,迟到一次扣 0.5分);quizzes测验 30%(2次,15分/次)。 期末成绩 50%:(论文或专题设计)+(本课程的收获和体会)。 注:根据北京大学教务部的规定,缺课累计超过本学期总学时 1/3 以上者(即, 5次课),该课程成绩以“0”分记。
教学评估
高艳丽:
Session 6 The Art of War
Session 7 Buddhism in China (quiz)
Session 8 Ancient Chinese Inventions
Session 9 The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Session 10 China and the West --- The First Globalization (1840s-1940s)
英语语境中的中国历史与文化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3835930
学分
2
英文名称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in English Context
先修课程
无
中文简介
“英语语境中的中国历史与文化” 一课,在历史的背景下考察若干中国文化现象, 其中包括远古神话,经典哲学,战略思想,古代发明,传统教育,女性与婚姻, 和当代中国青年等。本课不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泛泛介绍,而是对中外文化交 流中的热门或困惑的话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本课将通过课堂讲授、视听、 讨论、主题发言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沿革的深层理 解。帮助学生从多元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历史传统、中国文化特点、中国国民心理 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提高学生阅读英文著作、运用英文表达思想的能力,促 进学生中外文化交流的学术兴趣和使命感。把英语学习变成中国人走向世界、弘 扬中华文化的一个途径,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对话。
Week 11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eek 12 China’s Turbulent 19th Century
Week 13 The Fall of the Qing Empire
Week 14 The Chinese Nationalism
Week 15 Discussion
Week 16 Final Exam or Presentation of Your Research Paper
Before attending each class, you are required to read the articles listed below. Part of your final grades will be determined by how well you come to each class prepar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m
Session 12 Women and Marriage in China
Session 13 Young and Restless in China (A Documentary)
Session 14 You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quiz)
Session 1 Introduction
Session 2 Myths, Legends and the Dawn of Civilization in China
Session 3 Confucianism
Session 4 Taoism
Session 5 Mohism and Legalism
开课院系
英语语言文学系
通选课领域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否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英文
教材
自编教材;
无,
参考书
教学大纲
“英语语境中的中国历史与文化”是一门用英语开设的中国历史与文化课。该课程的对象是本校已通过基础英语四级的本科生,报名的同学需要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该课程将通过课堂讲授、视听、讨论、主题发言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1)从历史的眼光,加强对中国思想、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深层理解,培养综合人文素质;2)从多元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历史传统、中国文化特点、中国国民心理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3)学会用英语介绍、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用英语同其它国家的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把英语学习变成使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个途径,并有助于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