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玩偶之家
论《玩偶之家》的戏剧冲突
![论《玩偶之家》的戏剧冲突](https://img.taocdn.com/s3/m/43268c6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6.png)
论《玩偶之家》的戏剧冲突1. 引言1.1 介绍《玩偶之家》《玩偶之家》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创作于1879年的作品,被认为是现代戏剧的开山之作,深受世界各国观众喜爱。
该剧以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为背景,揭示了亚当斯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他们在社会与道德观念影响下的行为与选择。
剧中女主角妮娜被描绘为一个“玩偶”,被当作玩物一样对待,直到最终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生活方式与真实的内心需求有着巨大反差。
这一冲突引发了观众对于个人的自我认知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的深刻思考。
《玩偶之家》通过展现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伦理观念的观念纠缠,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这部作品在戏剧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和戏剧创作,也直接影响了后世戏剧作品的发展方向和主题取向。
1.2 探讨戏剧冲突的重要性戏剧冲突是戏剧作品中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它通过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对立,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引人入胜。
正是这种冲突的存在,使得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和思考,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灵。
在戏剧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可能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由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带来的差异所引发的对立。
这些矛盾不仅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更体现了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深刻内涵。
而正是这种冲突的交织,才使得戏剧作品更富有张力和戏剧性。
通过戏剧冲突,观众可以看到人物在矛盾中的挣扎和成长,可以感受到道德和现实的抉择所带来的种种挑战。
而正是这种挑战,才使得观众对剧情产生共鸣,对人物的命运产生关注。
戏剧冲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戏剧作品赋予生命和灵魂的关键之一。
在《玩偶之家》这部经典作品中,戏剧冲突的存在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整个剧情更加引人入胜。
2. 正文2.1 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玩偶之家》是一部由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创作的经典戏剧作品,通过描绘主人公诺拉与丈夫托尔瓦尔之间的矛盾来展现戏剧冲突的深刻性。
易卜生 玩偶之家 赏析
![易卜生 玩偶之家 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e3ef0ccc7931b765ce15bd.png)
女性解放运动开端
圣诞节
• 作品把时间设定在圣诞节前后三天,在第 一幕的开端,“幸福的家庭”充满了节日 气氛。但随着剧情发展,“生活的风暴” 即将来临,主人公间的矛盾一步步地被激 化。到最后,两人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导 致娜拉在节日晚上出走,这个悲剧性结局 与美好的节日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对虚伪 的海尔茂,甚至是当时资产阶级男女不平 等,男权盛行的社会的讽刺。
主旨
• 通过描写了娜拉这个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 普通的妇女形象,在资产家庭中长期被父 亲和丈夫当作玩偶,没有独立人格和自由, 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男女的不平等,压 迫女性的丑陋事实,控诉了虚伪自私的资 本主义男权主义,娜拉的悲惨遭遇映射着 十九世纪资产阶级中妇女的玩偶地位,宣 扬女性独立解放。
社会影响
娜拉
• • • • • • • • • 觉醒前: 善良、活泼、无忧无虑 当时资产阶级家庭中依附男性生存的女性代表 习惯于用自身取悦男性而生存的日子 勇敢聪明,不忍心打扰病重的老父,独自拯救丈夫 生命,自己尽力维持家庭生计和还债 本身拥有独立的思想和不服输的“反叛”精神,只 是长期在男权的掌控下暗暗滋生。 觉醒后: 随着看清自身玩偶般的处境和丈夫丑恶渺小的面孔, 毅然选择与丈夫谈判并立刻出走 女性独立思想得到觉醒,敢于质疑社会的法律、宗 教,勇敢开展自己的人生。
• 1862年,提倡自由恋爱、反对旧式婚姻的《爱 的喜剧》,遭到社会上保守势力的恶毒攻击,他 为此感到痛心。 • 1864年,离开挪威远行。 • 1867年,《彼尔.京特》表现“个人精神反叛” 主题。 • 1879年,创作《玩偶之家》 • 1891年,易卜生以名作家的身份回到挪威 • 1906年去世,挪威议会为他举行了国葬。
浅析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浅析易卜生的《玩偶之家》](https://img.taocdn.com/s3/m/8bfb184e336c1eb91a375d90.png)
浅析《玩偶之家》《玩偶之家》,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著名的(1)社会问题剧,作于1879年,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他开创的“社会问题剧”真实地反映了挪威现实生活,剖析了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的特点,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肮脏腐朽的本质,提出了许多社会重大问题。
它以丰富的社会内容,深遂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把妇女解放问题呈现与观众。
这一题材的创新,震动了欧洲舞台,掀起了一场戏剧革命。
剧中通过娜拉和海尔茂一个普通资产阶级夫妇的家庭关系的剖析,生动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再现,把社会问题与舞台艺术结合起来,把戏剧当作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把舞台当作讨论问题的论坛,拉近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
在易卜生逝世100周年的今天,中国国家话剧团将这位挪威戏剧大师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再次搬上舞台。
再将引起中国读者关注,它超越了妇女解放这一主题,赋予了它新的生命。
现从《玩偶之家》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矛盾冲突营造的艺术效果、戏剧的结构艺术、结局与韵味,来浅析易卜生〈玩偶之家》的艺术魅力。
内容梗概: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是围绕娜拉和海尔茂矛盾冲突的焦点:“伪造签字借款”这一事件展开的。
女主人公娜拉为了给丈夫海尔茂治病,曾伪造死去的父亲签字向律师柯洛克斯借过一笔巨款。
柯洛克斯以此来威胁娜拉让她不让已升为银行经理的海尔茂解雇他。
“签字借款”这一事件暴露后,娜拉清楚地看到海尔茂卑鄙自私的灵魂和自己在家里的“玩偶”地位,直面现实,毅然弃家出走,勇敢地踏入未知的世界,成为戏剧界,最大胆、最热爱生命的人物之一。
一、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真正的经典之作,它必须具有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再现,必须是超越时空嬗变的,不论它以什么面孔出现,只要它能经受住自然的反应,它就是经典。
《玩偶之家》跨越了时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读者对作品的阅读认知理解水平的不同,仍然保持观众的心态会处于不断发现与惊喜过程中使人的心活泼不死。
玩偶之家戏剧赏析
![玩偶之家戏剧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2b2d4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8.png)
《玩偶之家戏剧赏析》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戏剧,叫《玩偶之家》。
这个戏剧里呀,有个叫娜拉的阿姨。
她一开始就像个被人摆弄的玩偶,别人让她干啥她就得干啥。
比如说,她的老公总是对她指手画脚的,她也只能听着。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样对吗?
《玩偶之家戏剧赏析》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哦。
后来呀,发生了好多事情,娜拉阿姨不想再当玩偶啦。
有一次,她老公遇到了麻烦,她想办法帮忙,可她老公不但不感谢,还怪她。
娜拉阿姨就生气啦,她决定要为自己活,不再听别人的。
小朋友们,娜拉阿姨勇敢不勇敢?
《玩偶之家戏剧赏析》
小朋友们,《玩偶之家》还有好多好玩的呢。
比如说,娜拉阿姨和她老公吵架的时候,可激烈啦。
还有呀,娜拉阿姨最后离开家的时候,特别坚决。
小朋友们,这个戏剧告诉我们,要勇敢做自己,不能总听别人的。
你们记住了吗?。
《玩偶之家》浅析
![《玩偶之家》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86f5f1aef8941ea76e058d.png)
但是,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应该 是没有关系的,但往往我们都以 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关系。 我们被习俗习俗化,变得约定俗 成,这种严重的后果将是,没有 创新。
那么是什么在决定我们的 社会性别呢? 习俗 强者
但是很多人认为是我们的生理性 别决定着我们的社会社会性别
这种观点正确吗? 假如这是正确的……
答案二,我们应是不平等的 。 原因: 我们的生理不同,我们的社 会能力不同。
那么这里又会有一个难题。 男人的地位应该优于女人, 还是女人的地位优于男人?
答案: 谁强,谁就优于谁。 谁强,谁就应该按照谁的规则来做事 。
如果娜拉想要在当时的社 会生活下去,并制造生命 的意义。 那么她就必须成为强者。 而这,谈何容易。
质量
100 分 意愿
60 分
有可 能出 现的 情况
数 量 50年 100 年
出现第一种情况的原因
这只是娜拉自己的意愿,并 不一定能真正的实现
1、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个玩偶 2、否定了自己以前的生活意义 3、幻想自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走出,站立起来成为一个 与海尔茂平等的人
跟你在一块儿,事情都归你安排, 你爱什么我也要爱什么……这些 年来我在这儿简直像个叫花子, 要一口,吃一口,我靠着给你耍 把戏过日子。 这些话我都不信了,现在我只信, 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 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后现代
美国的凯特。米丽特在她的"性政治学"(1970年 )一书中第一次引入"父权制"(PATRIARCHY)的概
念,她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她们将 女性和男性完全对立起来:男人是敌人,女人是 朋友;男人是暴躁,女人是温柔;男人是迫害者 ,女人是被迫害者;男人是压迫者,女人是被压 迫者;男人是战争贩子,女人是和平主义者;男 人是胜利者,女人是失败者;男人是个人中心主 义者,女人是关系取向者;男人的快感只局限在 生殖器上,女人的快感则体现在全身各方面;男 人只注重结果,女人则注重过程……等等等等。
浅析《玩偶之家》
![浅析《玩偶之家》](https://img.taocdn.com/s3/m/2e05a0ec770bf78a6529543c.png)
浅析《玩偶之家》亨利克·约翰·易卜,是众口皆碑的现代散文剧之父,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戏剧大师。
他以社会问题剧而闻名于世, 被誉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
面向社会, 面向现实的人生是他的剧作的最大特点。
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
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
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控诉书。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在1879年创作的戏剧,当时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社会矛盾激化,人们在金钱面前的自私自利、虚伪的丑陋面目显露无疑。
为了抢夺金钱,不顾友情、亲情、爱情,在他们眼中,金钱就是一切。
这些资产者的丑陋行为在海尔茂的身上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娜拉于他来说只一件是玩具。
易卜生一直认为,夫妻不仅要共同生活,更要平等相处,自由发展自我的个性,这种观念在《玩偶之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剧中,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生活中不断成长不断觉醒,成为思想成熟的先进女性,认识到了自己在家庭里“玩偶”的地位,于是进行反抗,离家出走。
然而本剧是带有欺骗性的,在表象的外衣下人们往往看不清人物的真实性格和真实情况,直到最后才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玩偶之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娜拉和海尔茂是一对夫妻。
一次海尔茂病危,为了挽救丈夫的性命,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名借得了一笔款项,海尔茂转危为安。
几年后,海尔茂升任银行经理,并准备裁退一个职员,没想到这个职员却正好是娜拉从前的借款人。
职员以当年伪造签名的事来要挟娜拉,将此事写成信寄给海尔茂。
海尔茂看到信后,恼羞成怒,痛斥娜拉让他面临身败名裂的险境。
这时,职员却因遇到旧情人而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将借据退还给了海尔茂。
正当海尔茂庆幸事情已经过去的时候,娜拉却因看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离家出走。
浅析玩偶之家
![浅析玩偶之家](https://img.taocdn.com/s3/m/3cd78dfef61fb7360b4c6519.png)
浅析《玩偶之家》摘要:《玩偶之家》是易卜生一部著名的社会问题剧,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它引起了当时的社会大众对妇女自由这一人性权利的关注,这对男权至上的社会思想观念无疑是巨大的撼动,这也促进了当时社会女性的觉醒进程。
剧中娜拉的女性形象揭示着人性权利的解放,向往自由的主题,同时也在批判着以海尔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内心的丑恶和虚伪。
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具有超越性的,所以也不难理解《玩偶之家》演出后为何在当时会引起巨大地社会性争论。
可正是作品的超越性给《玩偶之家》附上了更深的含义,隐含的政治性问题更是增加了作品的深层次内涵,但是这也正印证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是具有反作用的哲学性命题,换言之,《玩偶之家》作为一部优秀的剧作品,是带有哲学性思考的。
关键词:玩偶觉醒爱情观性疾病《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所创作的名剧之一,此部剧作品是社会问题剧的典型代表。
所谓“社会问题剧”是指丹麦评论家勃兰克斯所提出的“文学要有生气,就必须提出问题来”,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社会问题剧作品中的人物不具有单独的审美价值,而只是代表某个问题或某种思想的符号,剧作家通过这些符号和问题来表达主题和战斗性。
《玩偶之家》贯彻了这一特点,通过鲜明的人物性格、行为来具体抒发主题的目的。
海尔茂、娜拉都是易卜生塑造的这类典型,易卜生也正是通过对两人的动作、语言的描述,从而表现出作品的思想内涵。
这使得作品更加有品味性,能够使读者自觉地去思考、领悟作品所传达出的意义,使其能够有一个较为深刻持久的印象,甚至是影响读者现实生活的行为,二十世纪的欧洲、中国都是受其影响较大且突出的地区,可见其影响力。
《玩偶之家》作为一部社会问题剧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原因何在?我认为主要应归功于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主题思想贯穿于整部剧作品当中,任何读者想要真正去了解作品,这都是不可回避的而且需要认真感悟地。
《玩偶之家》主题深刻性表现在其具体三大主题上,即本篇文字需讨论的三大方面。
玩偶之家文学短评
![玩偶之家文学短评](https://img.taocdn.com/s3/m/d1faa89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d.png)
《玩偶之家》:对家庭与社会的深刻洞察《玩偶之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经典之作,其背后蕴藏的社会、文化和道德意义,使它成为了一部经久不衰的杰作。
易卜生的这部作品,首次于187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上演,其影响力在当时可谓风靡整个欧洲。
这不仅因为它对家庭中妇女地位问题的尖锐揭示,更重要的是,它挑战了当时欧洲社会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
娜拉的出走,不仅仅是对丈夫海尔茂的背叛,更是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挑战。
剧中,娜拉是一个充满活力、乐观的女性,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为了家庭不惜伪造父亲的签名。
然而,当她发现自己为家庭所做的一切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时,她开始对自己的角色产生了怀疑。
而当海尔茂在无意中发现了她曾经的不当行为时,他对她的态度立即发生了转变。
这样的变化让娜拉深刻地认识到,无论女性多么努力地维护家庭和付出自己,一旦失去了丈夫的宠爱和支持,她的一切努力都变得毫无意义。
娜拉的出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动。
它是对传统家庭观念和社会道德的挑战,是对女性权益的追求。
当娜拉关上大门、离开那个曾经的家时,她所展现出的决绝和勇气,是对所有受到不公待遇的女性的鼓励和呼唤。
时至今日,《玩偶之家》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它提醒我们,家庭和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和歧视的现象。
而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像娜拉一样勇敢的女性站出来,挑战那些过时的观念和规范。
同时,它也警示男性,不应仅仅把女性视为家庭的附属品,而应该真正尊重和平等地对待她们。
值得注意的是,《玩偶之家》所倡导的女性解放并不仅仅限于对家庭的逃离。
真正的解放,是女性能够在家庭和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拥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
《玩偶之家》不仅仅是一部戏剧,它是对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深刻反思。
通过娜拉的故事,我们得以思考自己的角色和位置,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和行为。
也许,这就是《玩偶之家》真正的价值所在。
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
![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3f66f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12.png)
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
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少年时期,因父亲破产,家道中落,没有进成大学,不满十六岁就到一家药店当学徒。
社会的势利,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他的愤世嫉俗的性格和个人奋斗的意志。
在繁重而琐碎的学徒工作之余,他刻苦读书求知,并学习文艺写作。
1848年欧洲的革命浪潮和挪威国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激发了青年易卜生的政治热情和民族意识,他开始写了一些歌颂历史英雄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剧作。
接着,他先后在卑尔根和奥斯陆被剧院聘为导演和经理,达十余年之久。
这段经历加深了他对挪威社会政治的失望,于是愤而出国,在意大利和德国度过二十七年(1863-91)的侨居生活,同时在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晚年才回奥斯陆。
易卜生一生共写了二十多部剧作,除早期那些浪漫抒情诗剧外,主要是现实主义的散文剧即话剧。
这些散文剧大都以习见而又重大的社会问题为题材,通常被称为“社会问题剧”。
《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和《人民公敌》(1882)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
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
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
《玩偶之家》创作于1879年。
女主人公娜拉出身中等家庭,美丽活泼,天真热情。
《玩偶之家》分析
![《玩偶之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d1435c581b6bd97f19ea94.png)
浅析《玩偶之家》主要人物形象《玩偶之家》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在这里,我简单分析一下主要人物形象和自己对这部剧的一点认识。
男主人公海尔茂生性怯弱,谨小慎微,在社会上辛苦奋斗,险些拼掉身家性命才博得一点立足之地,他出场后表达的第一个态度是不赞同娜拉胡乱花钱,接着是不赞同娜拉借贷,然后又透过娜拉的言语向读者呈现,他连冷静面对生活意外打击的勇气都没有,陷入磨难时,还需要娇小的娜拉对他施以安慰和援助。
海尔茂的所谓强势不过是从社会体系中生硬挪用来的,这恰恰证明了他的不强。
就内心的坚强程度而言,海尔茂不过是一个伪男人,连娜拉都不如。
海尔茂与娜拉的真正症结在于爱的缺席,他们之间没有可以化解冲突的爱情,有的只是社会权力式伦理体系下的夫妻名义。
在第三幕中,海尔茂问娜拉:那就是你不爱我了娜拉回答道:不错,我不爱你了。
娜拉的阐述无疑是一种事实,用娜拉的说法,这是他们结婚八年来,头一次正正经经的谈话,这不爱不是突如其来的转折,而是拂去假象伪饰后的真相。
过去八年里,海尔茂对娜拉没有爱,有的只是真实的圈养和消遣;娜拉对海尔茂也没有爱,但她以为自己有爱,处处都用爱的幻觉蒙蔽自己,当然也用爱的努力拯救自己,但她不过活在一种虚拟的幸福中。
海尔茂对待娜拉的方式,是世俗社会的通常方式,海尔茂不是它的发明者,只是一个普通的使用者和臣服者,但这样的体系对娜拉的损害有多少,对海尔茂的惩罚就有多少。
表面看他在自觉充当着权利体系的傀儡,享受着其种种优越的恩赐,但这是以损害他作为男性的阳刚灵魂为代价在进行的,这样的恩赐本质上不过是一种阉割。
海尔茂温顺臣服于这样的体系,名义上他是权力的自由拥有者,但在强大的体系中,他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奴隶。
看看娜拉离家出走时,海尔茂那副眼泪汪汪的可怜样子吧,再联想楼上那几个熟睡的可怜孩子,对一个男人来说,这是相当重的惩罚。
从这里看,这部剧带有某种悲剧的意味。
按照亚里斯多德的理论,悲剧在感情上能带给人恐惧和怜悯。
浅析易仆生的《玩偶之家》
![浅析易仆生的《玩偶之家》](https://img.taocdn.com/s3/m/68e6e8aac77da26925c5b032.png)
浅析易仆生的《玩偶之家》摘要:19世纪挪威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真实地反映了诺威社会当时的生活,剖析了欧洲资本主义的特点,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肮脏、腐朽的本质,提出了许多重大社会问题。
关键词:易卜生;性格魅力;结构艺术;艺术魅力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年),挪威戏剧家。
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易卜生为审视社会和心理问题,摆脱了19世纪的写作传统,使用口语化的散文体进行写作,不愧为一代戏剧大师。
《玩偶之家》是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在这个“宣言书”里,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以此做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
《玩偶之家》中鲜活的人物、矛盾冲突的营造、戏剧的结构艺术都体现了易卜生作品的艺术魅力。
一、人物的性格魅力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分别描写了人物鲜明的个性,文章中,娜拉美丽、善良、活泼、热情,外柔内刚,有内在的毅力和刚强的个性。
她爱丈夫,一切都为了丈夫,甚至打算献出生命。
但生活现实使她看清了她在家里没有独立的地位。
娜拉经历了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
海尔茂开始时勤奋努力,似乎很爱妻子。
但在妻子心中丈夫的地位至高无上,男人利益不容侵犯,妻子必须顺从丈夫。
娜拉的丈夫可以在生活中变出四张脸:温存,打算牺牲;看信后勃然大怒,恶毒辱骂;危机消除时装出笑脸,“饶恕”娜拉决定出走时收起笑脸、诘问。
暴露出市侩的虚伪及自私的男权主义。
文章中人物的性格造就了剧情发展的必然。
二、矛盾冲突营造的艺术效果《玩偶之家》中的矛盾冲突是复杂的,作者根据戏剧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人物群像的刻画,确立了以娜拉与海尔茂矛盾冲突为主线,围绕着“冒名签字”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为副线。
主线与副线交织纠缠在一起,将戏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到了极致,从而营造出跌宕有致的艺术效果。
玩偶之家赏析(艾赫斯特)
![玩偶之家赏析(艾赫斯特)](https://img.taocdn.com/s3/m/71fe9dd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6.png)
玩偶之家赏析(艾赫斯特)《玩偶之家》是挪威翻译家、小说家、戏剧家、史家亨里克·易卜生所写的一出现代家庭悲剧剧本。
该剧于1879年首演,通过讲述一个女人的成长历程,探讨了当时社会中的父权制度和女性身份问题,成为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剧本中,女主角娜拉是个幸福的家庭主妇,她拥有事业有成的丈夫托尔瓦尔德、两个可爱的孩子,以及无忧无虑的生活。
然而,娜拉内心里的困惑是,她无法获得自我认同和独立性。
她的丈夫在家庭和事业上都是她的领袖和支配者,她只能按照他的意愿生活,丝毫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意愿。
随着剧情的发展,娜拉开始意识到她的不满和局限,但是她很难接受自己是弱者的事实,尤其是在面对她所珍惜的家庭和婚姻时。
然而,当她发现自己被丈夫所抛弃,面临着逆境和危险时,她开始思考她所渴望的自由和尊严。
最后,她决定离开家庭,为寻找自我而去,并寻找她自己的价值与立场。
易卜生笔下的娜拉所代表的形象,被认为是强烈的女性主义者,能够摆脱社会和家庭的旧观念,实现自我解放和独立。
在娜拉所生活的年代,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而容纳自由思想和艺术的场所也是非常有限的。
然而,在娜拉的成长过程中,她走过人生的重重障碍,最终获得了自己的自由和尊严,而这也反映出易卜生对于当时的挪威社会存在的深刻批判。
通过《玩偶之家》,易卜生抨击了当时挪威的寡头政治、父权制度和女性身份问题,并提出了女性应该掌握自己的生命权,享有社会和政治权利,追求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这种观点对于当时的挪威社会来说,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但是其思想内核却被后来的女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所积极吸收。
总之,《玩偶之家》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心理研究,开创了现代戏剧的新风格。
它不仅是易卜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被认为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给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浅析《玩偶之家》(节选)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玩偶之家》(节选)中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1c8828a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3.png)
050《名家名作》·评论[摘 要] 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是享誉世界的“现代戏剧之父”,他的社会问题剧代表作《玩偶之家》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强烈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剧作最为精彩的是第三幕,这部分也是全剧的高潮。
以《玩偶之家》(第三幕)为参照,通过作品情节及人物言行前后的变化,分析娜拉、海尔茂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形象形成的原因,来窥见男女主人公之间矛盾冲突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社会解放的鲜明立场。
[关 键 词] 《玩偶之家》;女性觉醒;人物形象;矛盾冲突浅析《玩偶之家》(节选)中的人物形象杜金璞《玩偶之家》是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亨利克·易卜生的名作,它一问世便给欧洲社会带来如同暴风雨一般猛烈的震撼。
作品尖锐地提出了家庭中妇女地位的问题,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有力地维护了女性的社会地位,给当时欧洲保守而又伪善的社会道德一记响亮的耳光,也敲响了女性觉醒的大门。
基于此,本文将通过《玩偶之家》(第三幕)中的剧作情节及人物言行前后的变化来分析娜拉、海尔茂的人物形象。
一、娜拉形象剧中的娜拉,是一名教养良好、善良、有责任心的中产阶级女性。
她与丈夫海尔茂结婚八年,一直相信海尔茂深爱着自己,像个玩偶一样安安分分地存在于海尔茂身边,爱护他、信赖他。
这个时候的娜拉,是当时社会家庭妇女的典范,她美丽、善良、坚强、天真、听话、任劳任怨。
在保护自己爱的人方面,她从来都是坚决而有想法的。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她几乎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家庭,自己却从来没有得到过什么。
她在拒绝阮克大夫对她的追求时十分干脆利索,并且发表了一大段关于她和丈夫相爱的言论,人物台词中无不展现着她的天真、对爱情的坚定向往和追求。
然而当海尔茂知晓娜拉曾经向柯洛克斯泰冒名举债后大发雷霆,不顾缘由便谴责、辱骂娜拉,而危机解除后海尔茂又恢复了“好丈夫”的样子,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露出一副饶恕娜拉的伪善面目,这使娜拉终于看清了海尔茂自私自利的本质。
“玩偶”的觉醒,妇女的独立——浅析《玩偶之家》的女性独立意识
![“玩偶”的觉醒,妇女的独立——浅析《玩偶之家》的女性独立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dc2c972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0.png)
“玩偶”的觉醒,妇女的独立——浅析《玩偶之家》的女性独立意识现代现实主义戏剧大师,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四大社会问题剧之一《玩偶之家》,通过女主人公娜拉的悲剧故事揭示了十九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背景下时代女性被压迫的现状,唤醒女性对自由的追求。
本文将从男权社会,经济独立,出走与救赎三个方面探索和剖析娜拉出走的意义。
《玩偶之家》这出三幕剧通过描写一对夫妻(娜拉和海尔茂)从表面上和谐温馨到爆发尖锐矛盾,最后娜拉认清现实出走自我救赎的故事。
易卜生通过这出戏剧深刻探讨了男权社会对妇女人格的压迫,身份地位的缺失以及关于妇女走向独立的问题。
男权社会的束缚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分工,男性在社会生产中所承担的任务更重,因此发言权也更多,而女性因为生理,性别,历史文化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期只能依附于男性而生存。
这种现象不仅仅只是存在于男耕女织的传统中国,在19世纪的西方社会尤是如此。
易卜生所处的时代西方资本主义是高速发展的时期,因此《玩偶之家》中海尔茂作为家中的男性他拥有的家庭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无论是物质还是思想感情方面。
娜拉时时刻刻都处于他的控制之中,好似一个“玩偶”一般。
这一点在戏剧的第一幕开头部分便印证了出来:一, 海尔茂称呼娜拉为“小鸟儿”、“小松鼠儿”,与其说他特别喜爱娜拉,不如说他把妻子当作一个动物般的“玩偶”罢了;二、在生活和思想情感上,海尔茂严格控制着娜拉,无论言语还是行动中娜拉都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妻子的所做所想只能在丈夫的允许之下才能实施;反过来,到了戏剧的高潮部分,海尔茂面对娜拉的指责的时候总是暴躁和不以为然的,甚至说:“从此以后他老婆越发是他私有的财产。
做老婆的就像重新投了胎,不但是她丈夫的老婆,并且还是她丈夫的孩子。
”从他的言语中可见他的男权主义是多么根深蒂固。
随着最后娜拉那一震耳发聩的关门声,她终于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但是在现实面前,娜拉一个女性的力量显然是渺小的,在那样一个男权社会无异于以卵击石。
浅析易仆生的《玩偶之家》
![浅析易仆生的《玩偶之家》](https://img.taocdn.com/s3/m/37cd50b0ad02de80d5d84062.png)
浅析易仆生的《玩偶之家》摘要:19世纪挪威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真实地反映了诺威社会当时的生活,剖析了欧洲资本主义的特点,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肮脏、腐朽的本质,提出了许多重大社会问题。
关键词:易卜生;性格魅力;结构艺术;艺术魅力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年),挪威戏剧家。
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易卜生为审视社会和心理问题,摆脱了19世纪的写作传统,使用口语化的散文体进行写作,不愧为一代戏剧大师。
《玩偶之家》是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在这个“宣言书”里,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以此做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
《玩偶之家》中鲜活的人物、矛盾冲突的营造、戏剧的结构艺术都体现了易卜生作品的艺术魅力。
一、人物的性格魅力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分别描写了人物鲜明的个性,文章中,娜拉美丽、善良、活泼、热情,外柔内刚,有内在的毅力和刚强的个性。
她爱丈夫,一切都为了丈夫,甚至打算献出生命。
但生活现实使她看清了她在家里没有独立的地位。
娜拉经历了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
海尔茂开始时勤奋努力,似乎很爱妻子。
但在妻子心中丈夫的地位至高无上,男人利益不容侵犯,妻子必须顺从丈夫。
娜拉的丈夫可以在生活中变出四张脸:温存,打算牺牲;看信后勃然大怒,恶毒辱骂;危机消除时装出笑脸,“饶恕”娜拉决定出走时收起笑脸、诘问。
暴露出市侩的虚伪及自私的男权主义。
文章中人物的性格造就了剧情发展的必然。
二、矛盾冲突营造的艺术效果《玩偶之家》中的矛盾冲突是复杂的,作者根据戏剧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人物群像的刻画,确立了以娜拉与海尔茂矛盾冲突为主线,围绕着“冒名签字”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为副线。
主线与副线交织纠缠在一起,将戏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到了极致,从而营造出跌宕有致的艺术效果。
《玩偶之家》赏析
![《玩偶之家》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2f131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4f.png)
《玩偶之家》赏析易卜生之所以被称为“近代欧洲的戏剧大师”,首先因为他是一个戏剧艺术的革新者。
他将戏剧当做表现当代社会生活的镜子,把舞台当做讨论当代政治问题的论坛。
《玩偶之家》便是他有关妇女问题的一部杰作。
剧中描写了海乐茂夫妇的家庭关系由和睦转为决裂的故事,通过娜拉逐渐觉醒的过程,深刻揭露出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律、宗教、爱情、婚姻等的虚伪和不合理。
此剧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突出体现了易卜生戏剧的特点:主题突出,人物鲜明,结构严密,情节集中,语言精炼。
娜拉和海尔茂8年的“恩爱”生活在一纸票据面前竟然显得那么不堪一击,这不由令人想起一位作家的慨叹:你怎么夸张了夸张不过生活,你怎么想像民想像不过现实!复杂的生活矛盾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一切却在情节的发展中让读者看了个明白。
剧情被巧妙安排在圣诞节前后3天之内,突出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与家庭悲剧之间的对比。
作者以柯洛克斯泰被海尔茂辞退,利用借据要挟娜拉为他保住职位一事为主线,引出了多种矛盾的错展开;娜拉也在这短短3日内,经历了一场激烈的复杂的内心斗争,从平静到混乱,从幻想到破裂,在痛苦中自我觉醒,取得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由作家使用的“回溯法”,我们可以了解到:娜拉出身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是父亲的玩偶,结婚以后又是她丈夫的玩偶,如她自己所说,是父亲的“泥娃娃女儿”,是丈夫的“泥娃娃老婆”。
但她热爱生活,热爱家人,为了他们的幸福,她不惜牺牲自已。
海尔茂是一个自私和虚伪的资产者形象,在外人眼中,他无疑是一个“正人君子”“模范丈夫”;随着剧情的发展、矛盾的展开,他的面具被层层剥离,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在家庭中他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在社会上他是一个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宗教的维护者,他的生活目的就是追求金钱和地位,他不得爱,亦不知被爱,妻子只是他的一件私有财产。
听听他所说的话吧:他将娜拉倾吐的痛苦心声斥为“花言巧语”、“装腔作势”;将她的牺牲评价为“把我一生幸福全都葬送了”“前途也让你断送了”;称爱他的妻子为“伪君子”、“犯罪的人”;当风平浪静后,他第一个反应即为“我没事了”;尔后“安慰”妻子说“你的事都由我做主,都由我指点”,“你只要一心一意依赖我”;当娜拉作出离开“玩偶之家”的抉择,他竟说出“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儿女的责任”的话,并为自己作出辩护“男人不能为他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
玩偶之家分析解读
![玩偶之家分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7a7359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4.png)
玩偶之家
1.作者简介
1844→进入药材店当学徒
(开始阅读莎士比亚等人作品, 为日后创作 埋下伏笔)
1850→参加医科大学入学考试
(考试失利, 开始.撰写讽刺文章)
玩偶之家
1
作者简介
目录
➢ 作者简介 ➢ 主要情节 ➢ 人物分析 ➢ 对话节选 ➢ 内涵思想
.
3
人物分析
2
主要情节
4
对话节选
5
内涵思想
.
玩偶之家
3.人物分析-阮克医生
➢为丰富主人公的性格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的人物 ➢娜拉在海尔茂面前展现的是“小松鼠”、孩子般的幼稚天真 ➢在阮可大夫面前娜拉表现出的是一个女人真实、成熟的一面。 ➢在娜拉海尔茂两个人之间是娜拉依赖海尔茂, 而海尔茂只把她当作解闷的 玩偶 ➢在娜拉和阮克之间, 是阮克大夫依恋娜拉。 ➢娜拉能够洞悉阮克大夫的对自己的需要, 她心理明白并从容的享受着这种 爱, 这不是出于简单的虚荣
伪善、自私、重名重利、小人、把妻子当作玩偶
.
玩偶之家
3.人物分析-林丹太太
➢自食其力 ➢顾家 ➢富有牺牲精神
(为了维护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的生活, 她嫁给了一个有钱但她不喜欢的男人)
➢女主人公娜拉的一个形象补之家
3.人物分析-柯洛克斯泰
柯洛克斯泰 : 事情虽然没闹到法院去,可是从此以后我的 路全让人家堵住了。后来我就干了你知道的那个行业。我 总得抓点事情做,在那个行业里我不能算是最狠心的人。 现在我想洗手不于了。我的儿子都好大了,为了他们的前 途,我必须尽力恢复我 自己的名誉,好好儿爬上去,重新再做人。我那银行里的 小位置是我往上爬的第一步,想不到你丈夫要把我一脚踢 下来叫我再跌到泥坑里。
《玩偶之家》隐喻赏析
![《玩偶之家》隐喻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d1795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e.png)
《玩偶之家》隐喻赏析
《玩偶之家》是一部揭示资产阶级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道德的虚伪和提出妇女地位及其解放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话剧作品。
该剧通过主人公娜拉的经历,隐喻了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困境。
首先,该剧的标题《玩偶之家》本身就是一种隐喻。
在剧中,娜拉一直被她的丈夫海尔茂视为一个“玩偶”,一个没有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的附庸。
海尔茂只关心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对娜拉的真实感受和需要漠不关心。
这种把妇女当作“玩偶”来摆布和操纵的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
因此,《玩偶之家》这个标题,实际上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隐喻和批判。
其次,该剧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也充满了隐喻。
在剧中,娜拉为了维护家庭的平和和欢乐,一直忍辱负重,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
然而,当真相大白之后,她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
这种情节设置,实际上是对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的隐喻和批判。
资产阶级社会表面上宣扬着平等、自由、博爱等理念,但实际上却是以金钱和权力为基础,充满着虚伪、自私和冷酷。
最后,该剧的结尾也是一种隐喻。
在剧中,娜拉终于觉醒过来,毅然走出“玩偶之家”,开始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自由。
这种结尾设置,实际上是对妇女解放的隐喻和呼吁。
妇女不应该被束缚在家庭和社会传统的桎梏中,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自由,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总之,《玩偶之家》是一部充满隐喻的话剧作品,通过对主人公
娜拉的经历和心路历程的描写,隐喻了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困境,同时也对整个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赏析】易卜生《玩偶之家》
![【赏析】易卜生《玩偶之家》](https://img.taocdn.com/s3/m/46963b3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9.png)
【赏析】易卜生《玩偶之家》内容梗概娜拉是个性情活泼、思想单纯的年轻女人,结婚八年来衣食无忧,生活在丈夫的宠爱和三个孩子之间,感到十分幸福。
这些天她尤其快活,丈夫海尔茂刚刚升任银行经理,他们要过一个开开心心的圣诞节。
但是娜拉也有自己的烦恼。
几年前,海尔茂身患重病,必须去南方疗养,可是却没有钱。
万般无奈之下,娜拉瞒着丈夫,假冒父亲的签字,通过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款子。
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可她还在偷偷地省吃俭用积钱还债。
现在海尔茂当上银行经理,娜拉暗暗松了口气,把债还清的日子不远了。
不料这天柯洛克斯泰突然找上门来,以借债一事要挟娜拉。
原来他被海尔茂解雇了。
他要娜拉向海尔茂求情,否则就将伪造签字的事公布于众。
娜拉闻言顿感惊慌失措。
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女友林丹太太,后者建议她向丈夫坦言相告。
娜拉深感为难,她不想让丈夫知道这件不光彩的事,她更害怕丈夫会因此而断送前途和社会地位。
海尔茂总是对她说,他爱她,愿意为她献出自己的性命,那么他一定会把整件事的责任都拉到自己身上。
娜拉不愿看到这一切发生,她决定牺牲自己保全丈夫的名誉。
柯洛克斯泰没能达到目的,就把娜拉的事写信告诉了海尔茂。
海尔茂读信后大发雷霆,一反平日的温柔体贴,大骂娜拉是个“坏东西”。
他得知娜拉想一死了之,非但不安慰,反说她是骗人,死了也洗不清罪过,还扬言要剥夺她抚养孩子的权利。
娜拉惊呆了。
就在此时,海尔茂接到了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信中附有娜拉冒名签字的借款单据,并向娜拉致歉。
原来柯洛克斯泰受到林丹太太的感化,改变了主意。
危险解除了,海尔茂的前程和名誉保住了,他顿时又变得温存起来,口口声声唤娜拉“我的小鸟儿”,可是娜拉已经看清了丈夫的真实嘴脸,不再相信那一套虚情假意。
她感到好像跟一个陌生人共同生活了八年,彼此都不了解。
娜拉看清了自己所谓的幸福家庭的实质,毅然离家出走。
在她身后传来响亮的关门声。
研究综述易卜生是19世纪挪威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剧作,在世界各国拥有广泛的影响。
《玩偶之家》点评
![《玩偶之家》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b23cad1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e.png)
《玩偶之家》点评
《玩偶之家》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无论是作为戏剧作品在舞台上呈现,还是作为文学作品供读者阅读,它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首先,从戏剧的角度来看,《玩偶之家》通过紧凑的剧情和鲜明
的人物形象,成功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要问题。
特别是女性地位和家庭关系的问题,更是被尖锐地提了出来。
这种直接的呈现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反思这些问题。
其次,从文学角度来看,《玩偶之家》的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都
相当出色。
作者易卜生运用了丰富的戏剧技巧,如内心独白、舞台说明等,使得剧情更加生动真实。
同时,作品的主题和内涵也非常深刻,它不仅仅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批判,更是对人类普遍命运的一种探讨。
此外,《玩偶之家》的结局也极具震撼力。
娜拉的出走不仅是对
传统家庭观念的挑战,更是对女性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的彰显。
这种结局不仅让观众感到震撼和深思,也让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更加深刻的升华。
然而,虽然《玩偶之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但也有一些读者可能会认为它过于悲观或消极。
作品中的许多人物都面临
着困境和挣扎,这种现实主义的描绘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感到沉重和压抑。
总的来说,《玩偶之家》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它通过独特的戏剧形式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功地吸引了无数读者和观众的关注。
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社会、思考人生的重要视角。
无论是作为文学作品还是戏剧作品,《玩偶之家》都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玩偶之家》
摘要:《玩偶之家》是易卜生一部著名的社会问题剧,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它引起了当时的社会大众对妇女自由这一人性权利的关注,这对男权至上的社会思想观念无疑是巨大的撼动,这也促进了当时社会女性的觉醒进程。
剧中娜拉的女性形象揭示着人性权利的解放,向往自由的主题,同时也在批判着以海尔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内心的丑恶和虚伪。
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具有超越性的,所以也不难理解《玩偶之家》演出后为何在当时会引起巨大地社会性争论。
可正是作品的超越性给《玩偶之家》附上了更深的含义,隐含的政治性问题更是增加了作品的深层次内涵,但是这也正印证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是具有反作用的哲学性命题,换言之,《玩偶之家》作为一部优秀的剧作品,是带有哲学性思考的。
关键词:玩偶觉醒爱情观性疾病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所创作的名剧之一,此部剧作品是社会问题剧的典型代表。
所谓“社会问题剧”是指丹麦评论家勃兰克斯所提出的“文学要有生气,就必须提出问题来”,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社会问题剧作品中的人物不具有单独的审美价值,而只是代表某个问题或某种思想的符号,剧作家通过这些符号和问题来表达主题和战斗性。
《玩偶之家》贯彻了这一特点,通过鲜明的人物性格、行为来具体抒发主题的目的。
海尔茂、娜拉都是易卜生塑造的这类典型,易卜生也正是通过对两人的动作、语言的描述,从而表现出作品的思想内涵。
这使得作品更加有品味性,能够使读者自觉地去思考、领悟作品所传达出的意义,使其能够有一个较为深刻持久的印象,甚至是影响读者现实生活的行为,二十世纪的欧洲、中国都是受其影响较大且突出的地区,可见其影响力。
《玩偶之家》作为一部社会问题剧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原因何在?我认为主要应归功于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主题思想贯穿于整部剧作品当中,任何读者想要真正去了解作品,这都是不可回避的而且需要认真感悟地。
《玩偶之家》主题深刻性表现在其具体三大主题上,即本篇文字需讨论的三大方面。
第一方面,从现代家庭中的妇女平等权利问题出发,这部戏剧开篇以甜腻的恋人般的夫妻关系展现在读者面前,娜拉被海尔茂亲密地称为“小鸟儿”、“小宝贝”、“小松鼠”,而娜拉表现出来的同样是甜蜜可爱,这一切似乎是在告诉读者,这将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而当“灾祸”来临之时,这一切都土崩瓦解了,甜蜜的爱情不过是过眼云烟,令读者的心颓然掉落,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这时的“灾祸”不过是娜拉对海尔茂爱的表现,娜拉眼中的奇迹不会黯然失色,而应该是海尔茂作为娜拉丈夫的深深地感动。
而这里所说的一切没有实现,而是成为了另一番景象——爱情、家庭都破碎了。
在某种方面来说,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作者易卜生故意而为,而是由剧中人物的性格决定的,海尔茂虽对娜拉极其体贴,但其内心其实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并没有真实考虑过娜拉的想法,一切以自我喜恶为标准,且使得娜拉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它的“玩偶”,也使得妇女的平等权利受到了侵犯。
娜拉在剧开篇之时,对海尔茂表现的十分依顺,但是随着娜拉的事迹展露,即为借贷给海尔茂治病而伪造娜拉父亲签名,这在当时是违背法律的,当柯洛克斯泰以此为威胁时,海尔茂大发雷霆,觉得这将毁灭自己的名誉与前途,因此不顾一切地对娜拉予以指责,称娜拉是“伪君子”,“不讲道德,没有责任心”,并称“你把我的幸福全都葬送了,我的前途也让你葬送了”“我这场大祸都是一个下贱的女人惹出来的”,海尔茂不顾及丝毫夫妻之情,将娜拉作为所有问题的始作俑者,但是,当柯洛克斯泰将借据归还时,海尔茂又重新对娜拉亲昵起来,这正是显露出海尔茂的虚伪,娜拉真切地看到了海尔茂的柔弱、妥协,也看到了海尔茂对她的不尊重。
这是对当时社会的
真实状况的映射,社会上并没有树立起对女性平等的权利观念,依旧是以男子为主导的世界,只将妇女当做是男子附庸。
当娜拉的危机解除之后,娜拉已经彻底地看透了所谓的爱,不止是海尔茂之间的夫妻爱情,更有父女之间的亲情——“我在家跟父亲过日子的时候,他把他的意见告诉我,我就跟着他的意见走,要是我的意见跟他不一祥,我也不让他知道,因的他知道了会不高兴。
他叫我‘泥娃娃孩子’,把我当作一件玩意儿,就象我小时候玩儿我的泥娃娃一样”。
联想着海尔茂所说,娜拉真正从内心清醒,她不是自己,而更像是一个玩偶,意识到自己一直并没有受到平等对待。
这也正与社会现实(妇女在社会中玩偶般的存在着)相呼应,也是《玩偶之家》影响之大的原因之一。
第二方面,浪漫主义爱情观的死亡。
娜拉是一个虔诚的浪漫主义爱情观的笃行者,她对爱情充满了“奇迹”般的幻想,对自己的爱人海尔茂予以生命般呵护,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面对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时,娜拉近乎抱着自杀的心态去面对一切——珍视着、不舍着自己的丈夫、孩子。
更重要的是,娜拉想着可以为保护自己的丈夫而死去,呈现出一种怪异的思想——害怕却高兴——她称之为“奇迹”,这使得娜拉真正成为了一个虔诚的浪漫主义爱情观主义者。
可现实并没有想象般美好,海尔茂发现娜拉为其而假冒签名之后,大发雷霆,对娜拉恶言相向,这完全打破了娜拉内心美好的幻想,使得娜拉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及自己所拥有的爱情,她自己可以为之去死牺牲生命,而对方却仍是为了自己的名誉而责怪、诅咒她。
这一切完全把娜拉灵魂的精神支柱摧毁了,她不再相信奇迹,即使后来危机解除,娜拉也不再渴望回到从前的生活,她得到了自我的觉醒,也是以娜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爱情观的失败。
如果说娜拉的“奇迹”般的幻想爱情的破灭,是因为海尔茂的太过自我、狭隘心胸,那浪漫主义爱情观便是资本主义的社会观念的排挤消失的。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将所有感情、精神都加以物化,使得黑格尔所描绘的浪漫主义爱情观念的死亡。
这不仅仅是娜拉一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情感精神的败局,当一个以物质为中心的社会的产生,便是人类的一大可悲——情感缺失、人际关系趋于冷漠使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第三方面是一个较为隐含的层面,便是性疾病对社会的影响。
剧本中出现了阮克医生,他每天都要来到这个家庭,似乎海尔茂与娜拉都离不开他一般,但是剧本中并没有交代阮克医生为何可以穿梭于这个家庭间,但是显而易见的是,阮克医生对娜拉有着爱恋的情愫,并在某个时候对娜拉表达了他的爱意,可是,深爱着海尔茂的娜拉直接的拒绝了阮克。
娜拉的拒绝可以理解,她有着她深爱的丈夫(至少在事件没有暴露前)、可爱的孩子们,而此时也可以引入另一个方面,那便是阮克遗传了他父亲的花柳病导致的脊髓痨即将不久于人世,荒淫过后导致的死亡,给予人们隐晦地提示:人的本能的性欲造成的压抑我们无法摆脱。
阮克医生寂寞地走向了死亡坟墓,便是给人的一种无声却震撼的爆炸,晃动着这个被压抑着的世界,企图将人们惊醒,而人们似乎不能发觉,像是鲁迅先生在《呐喊》中所说的“铁屋子”一样,人们死沉死沉地睡去了,竟没有窗子可以通风可以打破,窒息即将吞没在铁屋子里睡着的人们。
《玩偶之家》里表现的这种压抑感正如同在铁屋子里的人,而大部分人却难以察觉自己深陷其中,所以也不难理解它的隐秘。
《玩偶之家》以剧本、表演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将它的影响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将它所携带的独特的思想传达给更多的人们。
告知妇女她们并不是“玩偶”,而是独立自主的一个人;当社会中缺失了某种必需的精神,它以人物的对话予以投诉或痛斥。
这是《玩偶之家》的独特魅力,更是对社会施的一方良方。
这便是优秀作品所涵括的精神内涵,需要我们在其中汲取更多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