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土地资源》电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188fc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a.png)
主题土地资源一、教学主题:土地资源(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内容: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3.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4.问题与对策。
分析: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分布特点,掌握我国土地基本国策。
难点在于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学对象及特点:对象:八年级学生。
特点: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对地理有了一年多的学习,学习基础较好,基本具备了学习地理的素养。
该阶段的学生进入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较大,但可塑性强,愿意主动尝试,追求独立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引导。
四、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及其构成图”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现状,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2.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3.结合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土地基本国策。
4.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展示水田、旱地、林地、草地、荒漠、城乡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真实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土地资源的意义,然后设问:土地对人类活动意义重大,那么中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如何?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土地资源?2.[讲授新课]①课堂活动一:看图认识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教师:多媒体展示耕地、草地、林地等农业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等建设用地,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景观图。
学生:讨论这些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教师:展示从高德地图获取的卫星地图,引导学生观看实景图,切身体会土地利用类型。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f88c3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c.png)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土地资源》是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保护措施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土地资源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状况;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并能提出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增强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状况,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2.难点: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案例、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土地资源的内涵。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实例分析法:以我国不同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为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328526aef8941ea66e0516.png)
《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中,找出我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名称,并能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构成特点。
2.能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评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2.通过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特点。
2.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上课就利用多媒体大屏幕示高尔夫球场的漂亮画面,吸引学生。
老师简单介绍:“高尔夫”是一种以棒击球入穴的球类运动,它是一种把享受大自然乐趣、体育锻炼和游戏集于一身的运动。
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打高尔夫球吗?学生大都回答,喜欢。
知识链接①2004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
2006年底,高尔夫球场项目又被列入《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②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因批地建高尔夫球场被免职教师引导,既然大家都喜欢,高尔夫也是一项不错的运动。
那我们国家为什么要禁止建设高尔夫球场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会明白。
讲授新课一、土地资源的利用(一)展示图片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学生读图思考。
发现土地资源的一个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承转:针对这种情况,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显得尤为重要。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f32dc187c24028905fc377.png)
《土地资源》授课设计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使学生初步认识土地资源的利用种类和我国土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解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
过程与方法: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认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感神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成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授课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分布、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学习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授课方法读图法、解析法授课课时 1 课时教具仪器、课件、地图册、课本插图授课流程【导入新课】让学生集体朗诵“什么是土地”这首诗,理解其含义,从而导入新课。
【解说新课】板书一、种类齐全、耕地比重小1、引导学生读图 3.6 中图片。
提问:从刚刚的图片中你都看到了哪些土地利用种类?活动: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谈论下列问题:(1)平原以哪一种土地利用种类为主?为什么?(2)高原以哪一种土地利用种类为主?为什么?(3)山地以哪一种土地利用种类为主?为什么?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种类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种类?2、请同学们读图 3.9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种类的分布”,看看我国大体有几种土地利用种类?小结: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种类齐全。
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种类多种多样,种类齐全;我国山地多,平川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要,改造后能够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板书二、地区分布不均1、表达:我们认识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2、请同学们读图 3.10 “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种类的分布”,和第二章中的图 2.2 “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图 2.18 “中国降水量的分布”图、图 2.22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进行比较。
思虑以下问题:(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异?(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搜寻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a4bb40fc4ffe473268ab2b.png)
土地资源11.造成我国耕地利用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和地势的差异B.C.气候条件的不同D.12. 目前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类型主要是指( A.沼泽和滩涂B.A.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C. 土地资源多种多样B. 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D.人口多,耕地少5、世界上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的国家是( A 日本 B 中国 C 美国 D 俄罗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一切东西都是自然资源。
B 阳光是一种自然资源 。
C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D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7、以下一组全部是可再生资源的是(土地、森林 B森林、石油 C太阳能、煤矿 D天然气、水8、关于可再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 如果使用不当,会转变成非可再生资源C 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D 不能循环使用。
9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荒山、戈壁、沙漠均不是自然资源 B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许多生物资源的分布虽不均衡,但也有规律 D 目前地核中的铁、铜等元素也是自然资源10.我国东部多耕地,西部多草原,产生这 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开发的历史长短不同 B.受生产方式的影响 C.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影响D. 受生活习惯的影响C.宜垦荒地D.13.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的沙尘暴与人们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有关,科技水平的高低耕作制度的不同)沙漠和永久积雪冰川宜林荒地。
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案1【精编】.doc
![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案1【精编】.doc](https://img.taocdn.com/s3/m/e6914de6da38376bae1fae19.png)
第二节土地资源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通过阅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初步分析并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
重点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自主预习1.观察图3.6景观图,依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土地资源可分为不同的利用类型:农业用地如: _____、_____、______。
建设用地如: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情况下难利用土地如________和________。
2.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____丰富,土地_____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__、___、___、___、____生产何城乡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人均土地占有量_____世界平均水平。
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_____少,而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等通常情况下难利用土地较多,_______不足。
合作探究(大胆地写下你的结论)1.阅读P69“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了解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现状。
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气候的知识,小组讨论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2.读图3.10“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完成P71活动中的列表并联系中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1解难答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留白处)课堂小结农业用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资源建设用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难利用土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_____,我国土地类型_______,但_______少,_______不足反馈练习:1.“我的家乡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著名的粮仓。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b6f89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1.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土地资源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通过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必要性。
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土地资源有一定的认识。
但土地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特殊性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2.难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合理利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土地资源的图片、资料、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土地资源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1课时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1课时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63b0d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0.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1课时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1课时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主要讲述了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耕地比重的特点。
本节内容是对第三章第一节《土地资源概况》的深入与拓展,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多样性及耕地资源的紧缺性,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对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和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
但八年级的学生对土地资源的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数据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耕地比重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数据解读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耕地比重的特点。
难点:对耕地比重小的原因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数据解读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土地资源的图片、数据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练习题。
3.准备好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有哪些?它们在总量中所占比重如何?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关于土地资源类型的表格,引导学生阅读并找出各类土地资源的名称及比重。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耕地资源,呈现耕地资源比重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耕地比重小的原因。
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例如:我国耕地资源比重小,对此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法,呈现一些地区因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导致耕地减少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耕地比重小的原因,并提高保护耕地的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2课时地区分布不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2课时地区分布不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0d69f2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d.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2课时地区分布不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认识土地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了解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掌握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国情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难点: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影响。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影响。
3.利用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好PPT课件,以便于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土地资源分布的特点。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地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如:东部地区耕地多,西部地区耕地少;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等。
提问:“请大家思考,这种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
3-2土地资源(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3-2土地资源(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c6a14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5.png)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地区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过程和方法:(3)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分布特点。
2.难点:记住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存在地区差异的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练结合法,谈话法。
【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我国不同类型的农业提问:你眼中的农业是哪些?你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农业类型?引导过渡:不同的农业类型对应不同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这些土地分布在哪里呢?接下列我们就一起分析学习一下。
二、新课讲授(一)土地资源的分布1.活动:讨论交流——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展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和中国地形图和相关气候图,小组讨论,通过对比分析,分别讨论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自然环境特点。
提示:耕地主要分为旱地和水田,水田主要种植水稻,旱地主要种植小麦。
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阅读相关地图和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并完成下列表格。
(1)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哪类干湿地区,分布在哪类地形区?(2)草地主要分布在哪类干湿地区,分布在哪类地形区?(3)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主要受到哪些气候要素的影响?小结:我国耕地和林地的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这里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土地利用程度很高;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用于牧业。
沙漠、戈壁等难以利用的土地也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教师利用相关地图进行讲解和补充。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00821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7d.png)
(1)水土流失;(2)土地荒漠化;(3)乱占耕地;(4)土地污染。
2.读p72课文及图3.14,争辩土地爱护措施。
(1).遵守法规,用法律来把握。
(2).开源、节流。
(3).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爱护。
3.小结板书
板书设计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其次节土地资源
课题
其次节土地资源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课型
讲读
课时
本期总第 节
教学
目标
(1)使同学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状况。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学问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育同学学问迁移的力量,并生疏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消灭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同学正确生疏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爱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半潮湿和潮湿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北方以旱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2.草地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的西北内陆非季风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3.林地分布:
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丘陵、山地。
那么我们想一想,为什么我国土地的主要类型会这样分布呢?(主要和气候、降水、地形有关)
实行的措施:
1.用法律法规约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e49c9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7.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材,主要介绍了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土地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工具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保护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
2.难点: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与失败。
3.讨论法: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土地资源利用的案例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土地资源利用的图片和数据。
3.分组安排,便于学生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教师巡回指导,总结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d97435767f5acfa0c7cd4e.png)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中,找出我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的名称,并且,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构成特点;能够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图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概括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2.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土地资源与环境和发展问题,初步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土地资源,积累丰富的土地资源表象;增强我国“土地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土地资源的兴趣,以及对我国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土地资源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行为习惯。
学习重点:能够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图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概括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唐僧一行四人取经回国,途中,悟空从空中看到祖国高楼林立,公路、铁路线密如蛛网,企业厂房随处可见,非常兴奋,遂唤来土地公公寻问:“土地老儿,俺老孙这些年没在家,一向可好?”土地公公面带难色:“回大圣,你随我一起看看,如何?”[过渡]这节课,我们就请我们的同学作为解说员,向各位大圣说说我们的土地资源如何。
课堂活动一:看用途──了解土地【活动】土地公公:“大圣,我们一起来看图。
”教师:看下面几幅景观图,你能说出他们是哪种土地利用类型吗?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出示书中的图或课件)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无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利用课本插图)学生: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d6229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10.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和利用,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数据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从而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有所了解。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和利用,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表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和利用,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2.难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生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和视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实例,用于课堂演示和讲解。
2.准备土地资源分类、分布和利用的图表,方便学生直观了解。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拓展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丰富多样。
2.呈现(10分钟)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和利用,让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
如:通过PPT展示土地资源的定义、各类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利用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292c8c8e9951e79a892751.png)
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能力目标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由果索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分布差异※教学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分布差异※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地理挂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用投影仪打出小诗:土地土地是山川之根土地是万物之本土地是人类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这几句话的涵义。
同学们会从关于土地的各个角度说出很多。
[讲授新课](教师总结)土地,它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土地资源的有关内容。
(电脑屏幕显示)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屏幕依次显示书上图3.6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每一幅图,并配语言说明。
(这样能让学生听觉、视觉都受到刺激,教学效果好)(教师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土地类型,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
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等。
(由学生和老师一起说出,图下有关文字闪烁)然后在屏幕上出现板书内容:(承转)我们身为中华儿女,祖国的土地资源有何特点呢?(显示屏)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国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
(依次显示,或由学生回答出) (屏幕显示)图3.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教师用鼠标指示,一项一项说出其中内容,问:这些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什么特点呢?(生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教师可以提示)(师问)我国土地资源如此丰富、齐全,对我们来说是有利条件还是不利条件呢?(生答)有利。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3课时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3课时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1146e7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8.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3课时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以及利用状况,使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宝贵性,从而培养他们节约用地、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土地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状况;掌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地、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状况。
2.难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案例分析材料。
3.安排好课堂练习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美丽景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状况,让学生对土地资源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针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些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体会。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6b4caabe23482fb5da4ca6.png)
授课日期:年月日课题中国的土地资源课时1课型新授目 1. 推理解析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差异和原因;的 2. 从生活和生产实例出发,说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中国土地要资源存在的问题。
求 3. 成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重点土地资源分布的差异及成因;中国土地资源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难点土地资源分布差其他成因,重点结合旧知进行综合解析教具地图册、课件板一、土地资源的利用书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人与土”的矛盾设三、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水与土”的矛盾计四、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教学内容教法与学法目的时间(复习)中国自然资源的数量特色及评牢固旧知创立学习情境价。
(导入新课)自然资源中,土地是山川激发学生对土地这经过一段对土之根,万物之本,人类衣食父亲母亲,所有种司空见惯而又未地资源评价的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引起高度重视的资文字,认识到土长,土地是过去的所有,也是将来的全源的关注与热爱。
地资源的重要部。
性。
Q:常有的土地,依照其用途可有哪些学生结合生活本质培养学生关注分类?进行回答身边适用地理教师恩赐总结的能力(新授)一、土地资源的利用1.依照利用种类:5 20教学内容教法与学法目标时间耕地林地农业用地草地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2.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对其谈论:·总量丰富,利用种类齐全,为就地取材发展农业供应了有利条件。
·人均占有量少,比率又不尽合理,“人与土”的矛盾突出。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名称主要分布地区可否干湿主要地季风区地区形种类耕地季风区湿润、平原半湿润林地季风区湿润山地草地非季风半干旱高原未利用非季风干旱、高原、半干旱山地2.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1)北方旱田、南方水田(2)水土资源南北分配不合理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2.合理利用土地国策、全国土地日课堂小结:牢固练习:(作业)《填充图册》阅读与表达结合谈论、解析、概括理解土地资源P67 图; 3.8 读图的利用状况和概括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真相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案【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8bdc93b0b1c59eef8c7b4ed.png)
第二节土地资教学目标1.我国土地资的总特点.2使学生了解土地资的利用类型。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土地资的利用类型。
教学难点土地资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土地的用途很广:可以种植粮食、蔬菜瓜果,为人类提供食物;可以栽种树木,为人类提供木材;可以生长牧草,提供放牧牲畜的场所,提供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可以用建房、筑路等等。
土地对人类极为重要,失去了土地,人类就没有了食物,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就会停止。
今天我们学习我国的土地资.(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
(预设:)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请看:1我国土地资的总特点是什么?2土地资的利用类型的分布?3.我国土地资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有哪些?(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分钟)自探提示:1、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找出的有价值的疑难问题。
二、解疑合探(15分钟)(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2.教师点拨或精讲。
⑴明确土地资基本特征人多地少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不足,⑵.我国土地资的利用中的问题土地相对减少。
原因:人口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工矿、交通、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问题减少。
土地资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蔓延、草场超载,乱占耕地等现象采取的措施依照政策法律,进行土地资的管理“开”、“节约”结合加强土地资建设土地资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三、质疑再探:(3分钟)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
1.结合生活经验与课本图表资料,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构成情况。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我国土地资源特点、国策教育,让学生初步树立合理和节约用的资源观。
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要突出“人与土”的矛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要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我国土地景观图片并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环节。
教师板书:(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教师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所见所闻,谈谈土地的用途及重要性。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讨论、谈认识,由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土地的用途很广,有的土地可以种植粮食、蔬菜、瓜果,为人类提供食物;有的土地可以栽种树木,为人类提供木材;有的土地可以生长牧草,为人类提供放牧牲畜的场所,提供肉、奶、皮毛等畜产品;有的土地还可以用来建房、筑路等等。
土地对人类极为重要,失去了土地,人类就没有了食物来源,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就会停止。
教师承转:我们知道,土地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这正说明土地的类型是多
种多样的,不同的土地有着不同的用途。
那么,土地的类型如何划分?又具体分为哪些类型呢?
教师板书:1.土地资源的类型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投影片(或录像片),试确定这四种土地的类型。
教师利用多媒体,依次出示“平原耕作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和“城市”的投影片或录像片,并配有解说。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启发、纠正、总结。
教师总结:通过观察可以看出,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
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不同类型。
其中,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而建设用地属于非农业用地。
教师板书:耕地、林地、草地(农业用地)、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
教师提问:我们学校附近的土地有哪些利用类型?
学生回答略。
教师承转:我们知道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那么,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怎样的呢?如数量大小、类型多少、比例构成、地区分布等等。
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从圆形统计图3.9可以看出,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既有耕地、林地、可利用草地、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可利用土地,也有沙漠、石山、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利用土地;第二,从统计表可以看出,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第三,从文字材料、图3.8和3.9可以看出,我国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少(分别只占12.68%、31.86%),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只约为世界人均数的1/3)。
教师板书: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学生完成活动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由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从图3.9可以看出,有利条件是:由于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因而使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不利条件是:由于我国山地多,平地少,加上西北地区高山多、气候干燥,使我国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特别是耕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这大大限制了我国种植业的发展。
教师提问:课余,了解一下你家乡的土地主要有哪些利用类型,构成比例如何,你认为这样的比例构成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教师板书:(二)地区分布不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我国干湿地区图、我国地形图,重点阅读课本图3.10“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概括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
学生总结: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这里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属于平原或低缓丘陵地形,土地利用程度高,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种植业和渔业。
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这里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属于山地地形,土地利用程度高,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林业。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属于高山、高原和盆地地形,土地利用程度低,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牧业。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读图,比较完整地分析、概括了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大势。
请同学们再用4个字,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总特点。
教师启发,学生参考课本内容思考。
学生总结:地区分布不均。
教师板书:1.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低缓丘陵
2.林地——东部季风区的山地
3.草地——干旱、半干旱地区
总特点——分布不均
教师提问:在读图总结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大势的基础上,我们共同完成P70~71活动1:用简练的文字填写比较表,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分析、解释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学生填表比较(填表略),分析原因,教师启发、补充。
由教师总结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是由我国地形、气候分布的东西差异所造成的。
首先,因为我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而且我国东部属季风区,降水比较丰富,所以这使得东部平原区特别适宜用做耕地。
第二,因为我国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所以,它们成为我国三大宜林地区。
第三,因为我国的高原、高山和大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这里处于内陆,气候干燥,不适宜森林的发育和耕作业的发展,而是分布着面积广大的草地;另外,由于我国西部地势高峻、气候干燥、自然环境恶劣,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目前条件下还未利用的土地。
教师提问: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不仅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而且南北方也有很大不同。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北方旱田、南方水田、我国地形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下面三个问题的投影片。
1.在图3.10上,标注出旱田与水田分界处标志性的山脉与河流的位置和名称;标注出与分界处位置比较接近的年降水量线的位置及数值。
2.从图中获取北方旱田与南方水田的不同信息,进行比较(可列表)。
3.联系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状况(或温度带与干湿地区),分析北方旱田与南方水田不同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由学生总结,教师提示、补充。
学生总结:首先,在东部季风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旱田,以南为水田;其分界处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边标注边讲述)。
第二,北方旱田与南方水田的不同可归纳在下表中:
第三,因为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水源缺乏,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旱田;而我国南方降水充沛,水源丰富,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水田。
由于环境不同,使两种耕地的作物种类、播种方式等产生了差异。
教师板书:(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教师承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那么我们身边的土地利用都合理吗?你听到或看到了哪些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
学生讨论:略。
师:多媒体出示漫画:“水土的怒吼”“小草的哀求”“飞来的山峰”“土地的辛酸”。
学生小组讨论的含义,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后果。
师生互动:怎样才能保护土地资源?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①植树造林、修堤筑坝,保护水土;②植树造林,向沙漠进军;
③退耕还草,退耕还林;④建立完整的防护林体系。
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并且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为此国家还将每年的6月25日定为全国土地日。
我们国家立法,我们公民就应自觉守法,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切记: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完成《高效课时通》相应习题。
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地区分布不均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汉族和少数民族概况
民族风情各异
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
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认识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国的土地资源不仅比例构成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这种不均的突出表现是我国土地资源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而在东部又有南北方的不同。
可见,我国土地资源的差异无处不在。
这种差异既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便,也使我们的生产、生活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