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
产生滑坡的条件
![产生滑坡的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79c019b7360b4c2e3f6497.png)
产生滑坡的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
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滑坡的人为因素: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
例如:(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
高速公路工程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
![高速公路工程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ebdade2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4.png)
高速公路工程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摘要:工程施工过程中引发滑坡较为常见,其诱因大多数为施工组织不当。
施工组织设计时,通过了解滑坡形成的机理,充分考虑相关诱发因素并采取合理的施工组织措施以降低工程滑坡产生的风险或在坡体变形的初期就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工程滑坡;诱发因素;稳定性分析;治理引言在降雨、地震等外部条件的作用下,部分自然坡体容易由稳定状态逐渐变为失稳状态,引起滑坡失稳,造成较为严重的事故。
此问题引起了诸多研究和实践人员的关注。
论述分析了某公路中滑坡体的危害、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公路滑坡体的措施。
采用有限差分动力分析法,分析了以2#滑坡整治后的抗震稳定性,同时结合现场监测评估坡体的安全性。
以下个寮大型深层凝灰岩滑坡体实例,分析了大型深层凝灰岩滑坡勘察的难点,提出了综合勘察新思路,并建立了大型凝灰岩滑坡勘察综合体系。
1滑坡成因(1)该滑坡原地貌右侧为冲沟,且左侧发育坡面浅沟,坡体两侧临空条件较好;边坡岩层产状151∠12°,边坡坡向147°,岩层缓倾坡外,且岩体发育两组不利结构面,产状分别120∠80°和36∠72°,分别形成坡体后部及侧向切割面,总体情况不利于边坡稳定。
(2)便道和涵洞施工时,在坡体前缘和侧面形成了临空面,未及时作回填处理,坡体前缘和侧面形成临空条件,为边坡的变形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
(3)由于边坡前缘临空,坡体松散堆积体在自重作用下产生变形,坡体后缘开始产生拉裂缝。
随后持续强降雨条件下,一方面降雨沿裂缝入渗,对下部基岩及层面浸泡软化,尤其基岩顶部风化层裂隙发育,加剧雨水的入渗,致使其力学强度降低,另一方面坡体范围内岩土体含水率高、质量增大。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边坡变形逐步发展并形成贯通滑动面,最终发生滑移。
综上分析,不利的结构面组合以及岩土体力学强度参数低是内在原因,人工扰动使坡体形成较好的临空条件和持续降雨是外在诱发因素。
岩土边坡中的滑坡机理分析
![岩土边坡中的滑坡机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7c766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9.png)
岩土边坡中的滑坡机理分析岩土边坡是指由土壤和岩石组成的地理边坡,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产生滑坡现象。
滑坡是指岩土边坡因受到外力作用或内部条件改变而发生的整体或部分失稳、滑坡体沿着滑动面运动的现象。
对于岩土边坡的工程设计、施工和稳定性评估来说,准确分析滑坡机理是关键。
一、滑坡的成因滑坡的成因是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力因素:如降雨、地震、地下水位变化等,都可能导致岩土边坡发生滑坡。
降雨是引发滑坡最常见的外力因素,通过增加土壤的饱和度和减小土壤的抗剪强度,使得边坡产生失稳。
2. 地质因素:岩土边坡的地质结构和岩土性质是滑坡的重要因素。
例如,地层倾角大、岩土层之间存在较弱的剪切面或断层等,都会增加边坡发生滑坡的风险。
3. 工程因素:不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操作也是引发滑坡的原因之一。
例如,边坡的过度挖掘、不合理的排水系统、不稳定的基础处理等会削弱边坡的稳定性,导致滑坡的发生。
二、滑坡的机理滑坡的机理主要包括土体力学和水文地质两个方面。
具体来说,可分为切割滑坡、流动滑坡和倒塌滑坡等几种类型。
1. 切割滑坡:主要由于外力作用下,边坡上部受到剪切力而形成的滑动面,导致边坡上部的土体被剥离下来,以切割面为边界滑动,使得边坡整体发生滑动。
2. 流动滑坡:主要是由于边坡中的饱和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失去抗剪强度,导致整个边坡土体以液态或半液态的形式流动。
3. 倒塌滑坡:主要由于边坡下部受到挤压力作用,产生强烈的压密变形,使得边坡土体沿着倾角较大的滑动面向下发生整体倒塌。
三、滑坡机理的分析方法为了准确分析岩土边坡中滑坡的机理,工程师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1. 古滑坡案例研究:通过对历史滑坡案例的研究,了解滑坡的成因和机理,并根据类似滑坡案例的特点提供指导性意见,为后续边坡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2. 地质勘察与岩土力学试验:在边坡工程前期,进行岩土力学试验和地质勘察,通过采样和取样等手段,获取边坡区域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用于分析边坡稳定性和滑坡机理等问题。
滑坡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
![滑坡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bb061ebf705cc1755270970.png)
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滑坡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
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
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
关于滑坡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
![关于滑坡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b7002e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d.png)
215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关于滑坡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尹 琴,严刘伟,朱露露,岳明昊(云南农业大学 水利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摘 要:对滑坡灾害的成因和滑坡治理措施两大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阐述了滑坡的形成原因和机理,认为滑坡治理主要从水害治理、增大抗滑力和增强岩体强度三大方面进行。
滑坡治理措施方面重点介绍了坡顶地表截水、抗滑桩、抗滑挡墙、预应力锚索和减重反压治理措施。
指出了抗滑桩在设计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预应力锚索的锚索拉力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问题,对边坡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山体滑坡;滑坡成因;滑坡灾害治理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5-0215-2收稿日期:2020-08作者简介:尹琴,女,生于1994年,四川乐山人,硕士,研究方向:工程结构设计与安全。
滑坡是我国地质灾害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具有发生频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等特点,一旦发生,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河道堵塞、交通中断等滑坡带来的影响,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1]。
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拥有大面积的山区不利地形,加之雨季等恶劣气象的影响,加剧了滑坡灾害发生的规模和频率。
因此,需要对山体滑坡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有效治理,以此减少或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确保山体的稳定性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2]。
本文阐述了滑坡形成的原因,归纳总结了滑坡灾害治理的有效措施,为以后相关滑坡治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滑坡灾害的成因分析通过对全国众多滑坡灾害分析后发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诱发滑坡发生的两大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雨和地震两大因素,人为因素包括公路修建、开挖坡脚、修建水渠及爆破等[3]。
1.1 自然因素方面第一,岩土体地质环境条件方面的原因。
不是任何山体都会出现滑坡,山体滑坡需要符合一定条件才会出现滑坡。
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教学教材
![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教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2ffdb983a1c7aa00b52acbca.png)
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摘要]滑坡是在山区地域范围内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常伴随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本文对滑坡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推理剖析,并对其成因做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仅供同业参考。
[关键词]滑坡形成条件力学模式成因[中图分类号] P642.2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278-20前言我国是世界上滑坡、泥石流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从我国地形结构可以看出,山区陡坡面积占总面积的2/3强,这种地形和地貌特征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提供了前提条件,再加上近年来台风、暴雨、地震等强对流天气频发,使得滑坡、泥石流活动更为频繁。
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整治滑坡方面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试图从研究数表、力学曲线、经验公式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滑坡体形成条件与形成因素,为人类造福。
1滑坡的形成条件滑坡的发生是斜坡岩(土)体平衡条件遭到破坏的结果。
由于斜坡岩(土)体的特性不同,滑动面的形状有各种形式,基本的为平面形和圆柱状两种。
二者表现虽有不同,但平衡关系的基本原理还是一致的。
(1)当滑动面沿AB滑动时的力系如图1所示。
其平衡条件为E=KGsinα-Gcosαtgψ-cL。
式中:G―滑体总重量,KN/m;α―滑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L―滑面长度,m;c―滑面上的单位粘聚力,Kpa;ψ―滑体的内摩擦角,。
;K―安全系数;E―滑体下滑力,KN/m。
很显然,若E>0,斜坡平衡条件将遭破坏而形成滑坡;若E≤0,则滑坡处于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
(2)当滑动面沿圆柱面滑动时的力系如图2所示。
图中AB为假定的滑动圆弧面,其相应的滑动中心为O点,R为滑弧半径。
过滑动圆心O作一垂线OO’,将滑动体分成两部分,OO’右侧部分为“下滑部分”,具有向下滑动的趋势; OO’左侧为“阻滑部分”,起着阻止滑动的作用。
平衡条件为E=K∑G1isinαi―tgψ(∑G1icosαi +∑G2jcosαj)―c(∑Li+∑Lj)―G2jsinαjs。
滑坡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
![滑坡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ffac0a1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7.png)
滑坡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滑坡是地质灾害中的常见灾害之一,随着经济发展的提高,部分地区发生的滑坡也在不断增多,从而给人们生产生活、发展经济带来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有较大的兴趣。
滑坡的形成条件主要是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貌、地质工程、土力学及人为因素等。
其中地质条件即岩性差异性,地形较陡,堆积岩性较软,逆坡面坡度大,陡坡变形滑移,地面均采有裂隙及水流等,滑坡的发生概率高。
结构地貌条件是滑坡的高发地区,其地貌特征可分为山前断坡带、断裂断坡带、冻胀断坡带及等海拔断坡带等,这些特征构成了滑坡的基本条件。
水文地貌条件是滑坡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其特征是之前地表有水,依赖自然降雨或灌溉,具有滑坡积水、滑坡变形湿润等,水文条件影响着滑坡的发展。
工程地质条件表现在滑坡点有挖掘施工,堆积减少承稳性以及山洪冲毁的影响,从而加剧滑坡的发展。
土力学条件主要表现在滑体的凝结和流动性,地下水渗流,山体断层等,影响滑体稳定性。
人类因素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山脊交叉以及树木削平等,增加了发生滑坡的可能性。
滑坡的形成机制主要有剪切、拉应力、冰川和热岩机制等。
剪切机制是滑坡机制中最常见的,剪切力主要由断层、垮塌和自重等力作用于滑体,造成滑体扩展滑移,发生滑坡。
拉应力机制主要是由断层活动而导致的上抬及收缩,从而出现裂隙沿断层侧向扩展,形成破坏,发生滑坡。
冰川机制是由冰川作用,堆积的浮冰山造成上抬,变形,形成块状滑体,出现滑坡。
热岩机制是由于地温升高,地壳发生变形,岩性破坏,温度条件可刺激破坏滑坡。
总之,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有很多,主要有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貌、地质工程、土力学及人为因素等、剪切机制、拉应力机制、冰川机制和热岩机制等,滑坡的发生防治必须重视这些方面的因素,加强监测,避免发生更多的滑坡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滑坡分析报告总结
![滑坡分析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5d0cf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d.png)
滑坡分析报告总结1. 引言滑坡作为一种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滑坡灾害的影响,对滑坡进行分析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对滑坡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案例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提供对滑坡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参考。
2. 滑坡的定义和分类滑坡是指地表或地下岩土体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发生连续性的、不可逆的、相对于地下稳定体的滑动现象。
根据滑坡的形态、滑动方式和滑动材料的特征,可以将滑坡分为多种类型,如崩塌滑坡、滑动滑坡、蠕滑滑坡等。
3. 滑坡分析的基本原理滑坡分析是通过研究滑坡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运动规律,以及岩土体的力学特性和变形特征,来判断滑坡的稳定性和危险程度。
滑坡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动力学原理滑坡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外力的作用,如重力、水力、地震力等。
通过对这些外力的分析,可以评估滑坡的稳定性和可能的破坏程度。
3.2 静力学原理滑坡的稳定性与岩土体的内部力平衡密切相关。
静力学原理可以通过分析岩土体的剪切强度、有效应力和摩擦角等参数,来评估滑坡的稳定性和潜在风险。
3.3 地质条件和变形特征滑坡的形成和演化与地质条件和岩土体的变形特征密切相关。
通过对滑坡区域的地质环境、地下水位、土层厚度、岩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滑坡的发生机理和危险性。
4. 滑坡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滑坡分析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包括地质学、地理学、力学、数学等。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数据条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来进行滑坡分析,如:4.1 地质调查和野外观测通过实地调查和野外观测,获取滑坡区域的地质地貌、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和变形迹象等信息,为滑坡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4.2 试验和实验室测试通过室内试验和实验室测试,获取岩土体的力学参数、变形特性和水文特性等数据,为滑坡分析提供定量依据。
4.3 数值模拟和计算分析利用数值模拟软件或计算方法,对滑坡的稳定性和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计算分析,预测滑坡的演化趋势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
![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4571d2eff9aef8951e0643.png)
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滑坡是在山区地域范围内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常伴随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本文对滑坡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推理剖析,并对其成因做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仅供同业参考。
标签:滑坡形成条件力学模式成因0前言我国是世界上滑坡、泥石流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从我国地形结构可以看出,山区陡坡面积占总面积的2/3强,这种地形和地貌特征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提供了前提条件,再加上近年来台风、暴雨、地震等强对流天气频发,使得滑坡、泥石流活动更为频繁。
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整治滑坡方面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试图从研究数表、力学曲线、经验公式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滑坡体形成条件与形成因素,为人类造福。
1滑坡的形成条件滑坡的发生是斜坡岩(土)体平衡条件遭到破坏的结果。
由于斜坡岩(土)体的特性不同,滑动面的形状有各种形式,基本的为平面形和圆柱状两种。
二者表现虽有不同,但平衡关系的基本原理还是一致的。
(1)当滑动面沿AB滑动时的力系如图1所示。
其平衡条件为E=KGsinα-Gcosαtgψ-cL。
式中:G—滑体总重量,KN/m;α—滑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L—滑面长度,m;c—滑面上的单位粘聚力,Kpa;ψ—滑体的内摩擦角,。
;K—安全系数;E—滑体下滑力,KN/m。
很显然,若E>0,斜坡平衡条件将遭破坏而形成滑坡;若E≤0,则滑坡处于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
(2)当滑动面沿圆柱面滑动时的力系如图2所示。
图中AB为假定的滑动圆弧面,其相应的滑动中心为O点,R为滑弧半径。
过滑动圆心O作一垂线OO’,将滑动体分成两部分,OO’右侧部分为“下滑部分”,具有向下滑动的趋势;OO’左侧为“阻滑部分”,起着阻止滑动的作用。
平衡条件为E=K∑G1isinαi—tgψ(∑G1icosαi +∑G2jcosαj)—c(∑Li+∑Lj)—G2jsinαjs。
式中:G1i—滑体下滑部分第i个条块的重量,KN/m;G1j—滑体阻滑部分第j个条块的重量,KN/m;αi—滑体下滑部分第i个条块所在圆弧段中心点的半径线与通过圆心的竖线之间的夹角,。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8362cc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6.png)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一、引言滑坡是地质灾害中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一种类型,其形成机理复杂多样。
本文将从滑坡的形成机理入手,详细介绍滑坡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滑坡的形成机理1. 重力作用:地表上的土壤、岩石等受到重力作用,当受力超过其抗剪强度时,会发生滑动现象。
2. 土壤湿度:土壤中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降低土壤的稳定性。
3. 斜坡角度:斜坡角度过大会增加土体受力面积,使得土体抵抗外力能力减弱。
4. 地震活动:地震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岩石断裂等现象,进而导致滑坡发生。
5. 地质构造:断层活动、岩石结构不稳定等地质构造因素也是引发滑坡的重要原因。
三、滑坡的类型及特点1. 崩塌型滑坡:主要由于土壤或岩石的崩塌引起,具有剧烈、迅速的特点。
2. 蠕滑型滑坡:土壤或岩石以粘滞流动的形式发生位移,速度较慢。
3. 滑动型滑坡:土壤或岩石以整体形式沿着一定的面发生位移,速度较快。
4. 流动型滑坡:土壤或岩石以流动状态发生位移,速度最快。
四、安全防护措施1. 滑坡预警系统a) 安装监测设备:通过安装倾斜仪、应变计等设备对斜坡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变形情况。
b) 建立预警机制:根据监测数据建立预警模型,设定相应的预警指标和响应流程。
c) 发布预警信息:在检测到异常情况后,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群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相应措施。
2. 地质勘察与评估a) 进行地质勘察:对滑坡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层结构、地下水位等情况。
b) 进行稳定性评估:利用现代地质力学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
3. 工程治理措施a) 加固斜坡:对滑坡区域进行加固处理,采用爆破、钻孔注浆等方式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
b) 排水处理:通过设置排水系统,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c) 减轻荷载:通过减少斜坡上的荷载,如移除建筑物、清理植被等方式来减轻土体受力。
滑坡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滑坡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cac44252af90242a895e5ae.png)
论 黄河 淤泥 多孔砖 的发展
贺 萍
河 南建 筑职 业技 术 学院 ( 5 0 7 400 )
摘 要 : 有 效 推 进 节 能 减 排 工作 , 护 有 限 的 耕 地 资 源 , 几年 , 家要 求 各 地 大 力 推 广 新 型 节 能 墙 材 , 为 保 近 国
开展 禁 止 生 产 使 用 实心 黏 土 砖 的 “ 实 ” 作 。 目前 迫 切 需要 低 消 耗 型 的 承 重 墙 材 取 代 高 消 耗 型 黏 土 砖 , 禁 工
但 目前 市 场 上 仍 没 有 理 想 的 替 代 产 品 。本 文从 黄 河 淤 泥 多孔砖 的优 势 、 源情 况 、 广 中遇 到 的 问题 等 方 资 推
面进 行 了 分 析 。 关 键 词 : 实 ; 河 淤 泥 多 孔 砖 ; 势 ; 题 禁 黄 优 问
O引 言
从 19 9 9年 开 始 . 们 就 相 继 展 开 了墙 体 材 料 革 新 与 建 我
定 部 位 的 软 弱 带 中 的应 力状 态 , 因水 和 其 他 物 理 、 学 作 或 化 用 降低 其 强 度 , 及 因 震 动 或 其 他 作 用 破 坏 其 结 构 , 软 弱 以 该
带 在 应 力 大 于 强 度下 产生 剪切 破 坏 , 动 其 上部 的岩 土体 失 带 稳 . 致 整 体 或 几 大块 岩 土体 发 生 向下 或 向 前 的 滑 动 现象 。 导
以减 少 滑 体 的 下 滑 力 , 加边 坡 的稳 定 性 。在 有 条 件 的情 况 增
下 , 法 是 优 先 考 虑 的 防治 措 施 。 此
滑坡 是 具 有 滑动 条 件 的 斜 坡 在 多 种 因 素综 合 作 用 下 的
结 果 . 对 某 一 特 定 滑坡 总有 l 2因素 对 滑 坡 的发 生 起 控 制 但 ~
滑坡的成因_分类防治措施
![滑坡的成因_分类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4098ffab14e852459fb570f.png)
滑坡的成因要探讨滑坡的成因,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
内在因素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的影响,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
外在因素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查明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了解边坡失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2、内外营力(动力)(1)水的作用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活动是导致滑坡的重要原因,据调查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
因水渗入坡体后会引起岩土的重度的增加,抗剪强度降低,产生动水力和静水力,此外,地下水还能溶解岩土中的易溶物质,使斜坡土、石体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河流等地表水会不断冲刷和切割坡脚,对坡脚产生冲蚀淘空作用。
三峡库区边坡地质灾害及形成机制分析
![三峡库区边坡地质灾害及形成机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2f096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1.png)
三峡库区边坡地质灾害及形成机制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典型类型。
滑坡是三峡库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
并以钱江坪滑坡为例,介绍了滑坡灾害的形成和破坏过程以及影响钱江坪滑坡稳定性的一些因素,分析了滑坡灾害的形成机制。
得出以下结论:三峡工程建设初期,工程边坡较多,滑坡的主要成因有三个:降雨和库水入渗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前抗滑段的抗滑能力因地下水的支持而变得较弱;地下水浸泡使泥质滑带土软化,滑带土抗剪强度降低;暴雨增加了滑动体的滑动力。
钱江坪滑坡是三峡库区滑坡中的一种新型超高速深部生理岩质边坡,一般是暴雨和三峡水库蓄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滑坡;千将坪滑坡;1引言对于边坡滑坡灾害的成因,1950年,专家太沙基在他的《滑坡机理》讲述了滑坡的形成成因、形成过程、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及滑坡的工程体现。
1967年,Bjerrum引入传递概率分析边坡渐进破坏时的稳定性,根据上部体积的应变软化,得出边坡开挖在渐进破坏时的力学模型。
1978年,djvarnes根据岩土边坡的活动模式,将边坡变形破坏形式分为倾倒、侧向膨胀、坍塌、滑坡和复合类型。
在新湿应力场理论的详细试验模型基础上,分别得出一维膨胀理论和三维膨胀理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三峡库区典型的边坡地质灾害,大多数发生的是滑坡灾害,并以千将坪滑坡为例,说明了滑坡形成和破坏的过程和影响千将坪滑坡稳定性的一些因素,分析了滑坡灾害形成的机制。
2三峡库区边坡的地质灾害2008年,三峡水库连续39天的试蓄水量第一次达到175m。
水位上升了27.53m,日均升高10.744m。
下一次175m蓄水测试在2009年,历时70天,水位从145.87m上升到171.043m,上升了22.56m,日均上升0.365m。
经过一天,水库水位约171.4m。
与2008年相比,平均水位的升高下降了50%,滑坡事故很少。
2010年,第三次蓄水175m,历时46天。
滑坡变形力学性质分析
![滑坡变形力学性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72ed2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a.png)
滑坡变形力学性质分析滑坡力学性质的正确研究和合理分析,对揭示滑坡的发生、发展、处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滑坡力学性质的合理分析,与滑坡的类型是密切相关的。
也就是说,不同的类型的滑坡,其力学性质也是不一样的。
1、典型“三段论”滑坡力学性质分析对于一般的常见典型完整的滑坡,按其在整体滑坡的相对位置可分分前部的抗滑段、中部的主滑段和后部的牵引段三段,即典型滑坡的“三段论”。
位于滑坡中部的主滑段,主要为依附于岩土体中各种既有的相对软弱结构面发育而成。
在主滑段岩土体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变形时,导致后部岩土体沿既有结构面或沿主动破裂面,在牵引张拉作用下发生变形形成牵引段。
需要说明的是,在后部岩土体牵引拉开以前,后部岩土体是不存在对中部主滑段形成推挤作用力的。
在后部牵引段的岩土体牵引拉开后,结构面或主动破裂面的强度将由内摩擦变形外摩擦,并产生作用于中部主滑段的作用力。
当后部的牵引段和中部的主滑段逐渐贯通时,会对前部的岩土体产生挤压,促使前部抗滑段岩土体从临空面最薄弱的部位附近发生变形。
这种抗滑段滑面的可以是依附于岩体结构面形成,也可以由土体的被动破裂面形成。
一旦由牵引段、主滑段和抗滑段共同组成的滑坡滑面贯通,滑坡将逐渐脱离母体向前整体滑移。
2、土质斜坡的滑坡力学性质分析对于坡体结构均一,无明显优势结构面的土体,滑面由土体中的剪应力控制,从而依附于土体中形成同生面发生滑移。
在滑坡形成以前,土体中并没有既有软弱面,滑面的形成完全取决于斜坡土体内部中的应力场和强度场,并与斜坡的地形地貌和荷载的分布形态有关。
一般情况下,土质斜坡中的某个部位,尤其是坡脚部位由于应力集中产生蠕变。
在坡体的稳定状态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坡体的蠕变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渐贯通形成的剪切面。
由于圆弧形态的滑面所要求的剪应力最小,故均质的土质斜坡同生面滑面多近似为圆弧形。
3、平面型顺层斜坡的滑坡力学性质分析平面型顺层斜坡的滑面是依附于坡体中的顺层软弱结构面发育而成,由于滑面近于平直,故此类滑坡的力学性质单一,是上部岩土体沿下伏的软弱结构面剪切下滑形成,故滑坡无抗滑段。
地质滑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地质滑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9108134192e45361066f54b.png)
(4)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材料、施工技术方面的资源优势,在做到技术上可行的原则下,尽量节省工程投资;
(5)按先后顺序考虑绕避、排水、减载压脚,支挡防护措施,同时体现综合治理的原则 。
3.2滑坡防治工程措施
滑坡防治工程方面,常常采用的措施主要有:绕避、地下水排水工程、减重和反压工程、支挡工程、滑带土改良工程等。
滑坡作为一种主要地质灾害,由于其产生的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预测的困难,治理费用的昂贵,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地质和工程问题之一。近20年来,是环境和地质灾害研究较快发展的一个时期,国际上研究和防治滑坡灾害空前活跃,各项研究进一步扩展和深入,防治工程措施在已有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监测预报方面也有了巨大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规模的扩大,灾害损失也愈来愈大,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铁路和高速公路以及水利等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形成了滑坡的一个高发期。有人估计我国每年因滑坡灾害损失约20-30亿元。
2.4水环境边坡
水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暴雨触发的滑坡。暴雨是导致滑坡和泥石流的主要触发因素。
(2)水库水位骤降诱发的滑坡。由于种种原因,水库需要持续放水,水库水位骤降导致的坝坡失稳事例屡见不鲜。
(3)泄洪雨雾。水工建筑物在汛期泄洪,受影响的边坡承受持续的、较常规暴雨强度大十几倍的降水,最终导致滑坡。目前,已发生的规模较大的由泄洪雨雾导致的滑坡均发生于岩质边坡。
滑坡灾害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有很大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因此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防灾减灾也是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国际范围看,20世纪70年代的地球动力学计划,80年代岩石圈计划,发展到90年代的全球变化的地圈生物圈计划和从90年代开始的“国际减灾10年计划”,表明从全球系统,特别是全球表层圈动态系统来考查与人类发展生活和经济发展问题相关的环境与灾害问题已是总的趋势。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及治理措施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18452e75a8102d277a22fb3.png)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及治理措施四川作为低山丘陵广布,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具有较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鉴于此,本文将以四川某地区为例分析滑坡多发原因和相应的治理措施,并由此引发对滑坡预防和治理的思考。
标签:滑坡多发原因治理措施1工程概况案例中的四川某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受盆地地形和北半球中纬度环境影响,此地区具有四季区分明显、雨热同期、降水充足、温和湿润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征。
该地区的季风气候使得该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6至8月,这三个月同时也是滑坡灾害高发时期。
而且该地区多山川丘陵,基岩多裂缝,山体丘陵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灾害。
该地区的地下水主要由自然降水为补给,地下水深度一般在3至5米深,而且多为基岩缝隙水和山体裂缝水。
另外,通过对其地下水的成分分析得知其水质无法腐蚀混凝土。
2滑坡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2.1滑坡形迹及基本特征根据平面测绘图和剖面图可以看出,图1中2#是一个椭圆形的平面状、坡度落差较大、山体滑动方向主为南偏东的滑坡地形。
通过对该地区的数据特点和结构特征分析,可知该地区多为古崩滑体地理物质组成,目前多发的滑坡灾害就是这种组成物质在地下水影响下逐渐重生。
通过对该地区的现场勘查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前该滑坡山体的浅表层正以虽然缓慢但是不间断的一定速度向南偏东的临空方向进行位移,从而导致山体和岩层的变形,在这种位移和变形的影响下,位于该滑坡地区的一段路面在经过此段位移地区时,路面由于受变形影响向边缘外方向即山体滑坡位移方向鼓出几十厘米的距离,这导致路面受损较严重,而且该山体的滑坡山体位移年年都有,因此对该段公路的维修也是年年必须的,造成大量维修费用的消耗。
另外,此滑坡地区还有一个受地下水和降水及山体影响导致处于活动现状的1#滑坡体,此滑坡体距2#滑坡较近,位于其后偏东方向。
由于降水较为集中且量大,导致滑坡山体地下水达到饱和,在这种饱和状态的地下水影响下,滑坡体会被软化和缝隙化,从而开始向下方发生缓慢位移,最终淤积并堵塞住路面。
滑坡的力学性质及下滑力计算的几个问题简析
![滑坡的力学性质及下滑力计算的几个问题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d0e63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2.png)
滑坡的力学性质及下滑力计算的几个问题简析展开全文1、滑坡的力学性质不同的滑坡类型,不同阶段的滑坡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
典型滑坡可分为牵引段、主滑段和抗滑段三段,俗称“三段论”。
牵引段是滑坡在前部坡体应力调整后造成坡体后部松弛,导致滑体出现拉张力而开裂、下错。
对于土质滑坡应牵引将产生一系列的主动破裂面,因此,后缘裂缝往往是多条的,但也往往存一个主要的贯通性破裂面,且多为圈椅状,是为滑坡后缘。
对于岩质滑坡而言,后缘多受控于岩体结构面,故后缘多为直线状。
牵引段一旦发生下错,后缘裂面将由内摩擦变为外摩擦,在水等外力作用下向下推挤主滑段。
对于土质滑坡,其前部临空面由于应力集中将产生一系列被动挤压破裂面,并形成隆起、剪张裂缝等,是为滑坡前缘。
对于岩质滑坡而言,前缘依附于结构面压剪形成。
后部牵引段与前部抗滑段一旦贯通,将逐渐分别分滑坡上、下两部不断使滑坡主滑段的滑面贯通,并最终导致滑坡发生整体滑移,即滑坡的发生。
对于顺层滑坡,坡体一般无抗滑段,力学性质比较单一,是滑体依附于贯通性的平直滑面剪切下滑。
对于土质或类土质坡体,滑坡的滑面产生取决于坡体内部的应力场与强度场,形成的同生面滑面为对数螺旋形态,工程实践为了方便计算故多近似采用圆弧形,是为圆弧搜索法来源。
从平面形态上来说,岩质滑坡的周界不是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是依附于岩体中既有的结构面而成。
土质滑坡的周界是在滑坡变形滑动的过程中,随着各个部位的受力不同而产生性质不同的裂缝形成周界。
对于滑坡滑面的参数选择,是滑坡分析计算中与滑体稳定系数确定、滑面勾绘、安全系数确定相并列的四大关键。
滑面参数一般采用土工试验、反算、类比分析与工程经验综合确定,且多以反算为主,并贯彻设计单位分析确定为主体,勘察单位分析确定为参考的原则,切忌照搬、硬套和所谓没有成功案例支持的经验。
2、滑坡下滑力计算滑坡下滑力计算是滑坡治理的设计依据,滑坡类型不同,下滑力计算采用的假设条件各异。
滑坡下滑力的计算是依据滑坡所在的地质条件和边界条件确定的,以主轴控制整个滑坡的最大下滑力,其它副轴控制滑坡的局部下滑力。
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
![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a5c97c99ec3d5bbfd0a746d.png)
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摘要:黄土滑坡是公路工程地质中常见的问题,它的危害大,治理困难,一直都是公路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论述了黄土滑坡的分类、诱因及演变过程,并总结了几点防治措施,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公路地质黄土滑坡演变防治措施我国黄土面积广泛,约占陆地面积的6.6%。
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以及宁夏等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孔隙大、且含有较高的可溶盐,又受地貌条件及人类活动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频发生。
而黄土滑坡是黄土地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其规模大、危害性强已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制约经济的发展。
本文主要介绍一下黄土滑坡的分类、形成机理,提出了几种防治的措施。
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作了简单的展望。
1 黄土滑坡类型黄土滑坡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其分布有一定的群集性,各群集黄土滑坡的形成受地层结构、水文地质条件、侵蚀强度与深度、区域性地貌等组合因素。
按黄土滑坡地区的地层与结构的不同,黄土滑坡可分为:1.1 黄土内滑坡该滑坡滑动面(带)在地层内部,沿软弱夹层滑动。
如古土壤的顶部,有上层滞水润滑;或新老黄土的接触面不整合时,常会形成此类滑坡。
黄土内滑坡规模较小,一般小于10×104m3。
1.2 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该滑坡又可分为黄土—基岩顺层滑坡和黄土—基岩切层滑坡。
其滑动面(带)位于下伏基岩的顶面。
此类滑坡规模较大,多超过10×104m3。
2 滑坡形成条件黄土滑坡的发生,是斜坡土体平衡条件遭到破坏的结果。
由于土体的特性不同,滑动面的形状有各种形式,基本为平面形和圆柱状两种。
当土体沿平面AB滑动时,其平衡条件为土体重力G所产生的侧向滑动力T等于或小于滑动面抗滑阻力F。
以稳定系数K表示,即,若,斜坡平衡条件遭破坏形成滑坡。
若,则斜坡处于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
当土体沿圆弧AB滑动时,其平衡条件是滑动部分对O点的滑动力矩M1等于或小于随动部分对O点的抗滑力矩M2与滑动面上的抗滑力矩之和。
浅析公路滑坡滑带土力学参数
![浅析公路滑坡滑带土力学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e70a8756284ac850ac0242c1.png)
浅析公路滑坡滑带土力学参数作者车小河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滑带土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叻等强度参数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滑坡的稳定性验算和防治工程设计。
本文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该滑坡滑带土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主要采用反演分析,并将反演参数与试验数据和工程地质类比数据进行对比,综合分析后得出合理的c沖参数。
一、某滑坡特征(一)滑坡地形地貌及空间形态该滑坡位于为第四系崩坡积物沿土岩界面滑动的中型土质滑坡、滑坡平面形态呈"簸箕"形,形态清晰,边界明显,剪出口位于该外侧陡坎处。
该滑坡滑体前缘高程为327m、宽约Zoom,后缘高程为425m、宽约50m,纵长228m,面积为 3.8×104m2;滑体厚度为9.3~15.7m,平均厚度为11.3m,滑坡体积为43104m3。
滑动方向为311°.该滑坡东西向总体为沟坡相间,两侧以东西两冲沟为界,坡体中部发育一条冲沟。
东侧冲沟总体流向为308°,沟宽为8~12m,深为3~6m,沟底基岩出露;西侧冲沟总体流向为313°,沟宽为6~10m,深为3~8m。
坡体南北向呈北低南高、台坎相间地形。
坡体坡度变化较大,总体为后缘陡(坡度为23°)、中部缓(坡度为21°)、前缘该人工改造严重。
滑坡体内发育有两级大的平台。
(二)滑坡物质组成滑床基岩总体倾向南西,产状为210°∠33°,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二段(T2b2)紫红色中厚层~厚层状泥岩及粉质泥岩,节理裂隙发育,倾角为40°~45°。
滑坡滑体主要为第四系崩坡积碎块石土、粘土和粉质粘土夹碎石。
碎块石土主要性质为:紫红色夹灰绿色,中密~密实,稍湿~饱和,土呈硬塑~可塑状,碎块石含量为40%~60%,直径为2mm-2m,主要成分为紫红色夹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棱角状,强风化~中风化。
根据钻孔、探井揭示,该滑坡的滑带平均埋深为11.6m,主要物质成分为粘土、粉质粘土夹碎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
[摘要]滑坡是在山区地域范围内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常伴随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本文对滑坡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推理剖析,并对其成因做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仅供同业参考。
[关键词]滑坡形成条件力学模式成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278-2
0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泥石流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从我国地形结构可以看出,山区陡坡面积占总面积的2/3强,这种地形和地貌特征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提供了前提条件,再加上近年来台风、暴雨、地震等强对流天气频发,使得滑坡、泥石流活动更为频繁。
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整治滑坡方面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试图从研究数表、力学曲线、经验公式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滑坡体形成条件与形成因素,为人类造福。
1滑坡的形成条件
滑坡的发生是斜坡岩(土)体平衡条件遭到破坏的结果。
由于斜坡岩(土)体的特性不同,滑动面的形状有各种形式,基本的为平面形和圆柱状两种。
二者表现虽有不同,但平衡关系的基本原理还是一致的。
(1)当滑动面沿AB滑动时的力系如图1所示。
其平衡条件为
E=KGsinα-Gcosαtgψ-cL。
式中:G―滑体总重量,KN/m;α―滑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L―滑面长度,m;c―滑面上的单位粘聚力,Kpa;ψ―滑体的内摩擦角,。
;K―安全系数;E―滑体下滑力,KN/m。
很显然,若E>0,斜坡平衡条件将遭破坏而形成滑坡;若E≤0,则滑坡处于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
(2)当滑动面沿圆柱面滑动时的力系如图2所示。
图中AB为假定的滑动圆弧面,其相应的滑动中心为O点,R为滑弧半径。
过滑动圆心O作一垂线OO’,将滑动体分成两部分,OO’右侧部分为“下滑部分”,具有向下滑动的趋势;OO’左侧为“阻滑部分”,起着阻止滑动的作用。
平衡条件为E=K∑G1isinαi―tgψ(∑G1icosαi +∑G2jcosαj)―c(∑Li+∑Lj)―G2jsin αjs。
式中:G1i―滑体下滑部分第i个条块的重量,KN/m;G1j―滑体阻滑部分第j个条块的重量,KN/m;αi―滑体下滑部分第i个条块所在圆弧段中心点的半径线与通过圆心的竖线之间的夹角,。
;αj―滑体阻滑部分第j个条块所在圆弧段中心点的半径线与通过圆心的竖线之间的夹角,。
;c―滑面上的单位粘聚力,Kpa;ψ―滑体的内摩擦角,。
;Li―滑体下滑部分第i 个条块所在圆弧段滑面的长度,m;Lj―滑体阻滑部分第j个条块所在圆弧段滑面的长度,m;E―滑体下滑力,KN/m.
若E>0,斜坡平衡条件将遭破坏而形成滑坡;若E≤0,则滑坡处于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
2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与发生机理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滑坡平衡条件的破坏与否,取决于下滑力(矩)与滑力(矩)的关系。
因此,凡是引起改变斜坡外形和使岩土性质恶化的所有因素,都将是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
而要对滑坡稳定性、预测滑坡变形破坏趋势做出正确的评价,首先要弄清滑坡变形破坏的机理。
因为坡体产生变形破坏不单单与外部因素有关,还与决定斜坡坡体产生的内在条件相辅相承。
2.1地形地貌特征
地形地貌特征是形成滑坡的前提和基础。
一般的,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如果坡体处于沟谷凹槽地段的陡坡处,斜坡坡度大,滑坡体前后缘相对高差较大,原始地形上表现为坡体中上部陡峻,中下部较为平缓,形成的陡坎为堆积体局部失稳准备了基本条件。
2.2岩性特征及地质条件
滑坡主要发生在易于亲水软化的土层中和一些结构松散的软质岩层中,当坚硬岩石或岩体内存在有利于滑动的软弱面时,在适当的条件下极易形成滑坡。
在地质方面,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2.3暴雨、地震、山洪等强对流天气影响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国家。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恶劣化程度的加重,我国暴雨天气频发,仅2013年,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几乎都有暴雨出现。
加之我国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震灾害不断。
从滑
坡发生的时间分析:绝大多数滑坡都发生于夏季,原因是我国南方山区夏季平均降雨量大,且降雨较集中,强度大,多暴雨。
这种长时间的暴雨使斜坡土体饱和,碎块石土由于碎块石含量高,块径大,局部还有架空现象,地表水易沿碎块空隙下渗,特别是当滑坡后缘边界地表植被遭破坏时,地表水将直接渗入滑带,滑带强度将大大降低,随着滑面的逐步形成,最终发展为整体滑动。
2.4人为活动影响
为了满足人们的经济活动需要,人类对我们生存的星球进行大肆破坏和无度开发,在坡体上开发梯田进行耕种,破坏了原地表植被,同时灌溉加强了地表水渗入滑带土的强度,软化滑带土,降低了滑带土的强度,不利于滑坡的稳定。
在山体中间开凿隧道,破坏了其整体稳定性,埋下无穷隐患。
山路修建时,不合理的人为开挖使坡体前部出现临空面,卸荷作用使坡体松弛范围扩大,原有的结构面进一步张开,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软化结构面强度,加剧了坡体的变形。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滑坡的发生除了与地貌、地质等内在的原因有关,还与自然环境(气候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水环境等)和人类活动引起环境(水环境、工程环境、生态环境)变化等外在原因有关。
因此,对滑坡体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对滑坡区进行了野外地形测图、地球物理探查、工程地质填图及钻孔勘探,以及必要的岩石力学试验,才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便实行彻底有效的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清来,许振华,朱利平等.复杂采空区条件下残矿回收与采空稳定性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J].金属矿山,2010,7:37~40.
[2]GB 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3]李天斌,陈明东.滑坡预报的几个基本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1999,7(3):200~206.
[4]黄润秋.边坡治理工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6,7(1):69~76.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