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平均分 1 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及意义。
2. “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卡片、图片等。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
(2)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了解的“平均分”。
2. 新课导入(1)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数量的学具,要求学生将学具“平均分”。
(2)学生展示“平均分”的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应用拓展(1)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答案。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平均分”的概念及意义。
2. “平均分”的方法。
3. “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指导,确保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3. 在应用拓展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阶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一)》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一)》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后面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于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平均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食物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进行实际的操作。
2.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均分教具一套,食物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平均分教具,食物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食物都是分成相同的份数,每份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套平均分教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教具都是把一个整体分成了相同的份数,每份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用自己的平均分教具进行操作。
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进行解决。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不仅可以运用在食物上,还可以运用在其他的事物上。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除法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熟悉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
此外,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数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分水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水果给每个人。
2.探究平均分: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水果,并找出最公平的方法。
3.总结平均分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平均分的方法,即总数除以份数。
4.练习求平均分: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求平均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方法。
5.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分食物、分物品等。
6.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收获和不足。
4.1认识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4.1 认识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相信“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下面是我根据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材第4.1节“认识平均分”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第二章第四节的“认识平均分”。
在这一部分,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如何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并能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是将一些物品等分给若干个人;2. 学会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结果;3. 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以及如何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结果。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平均分的问题,并运用除法来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平均分的小物品(如水果、糖果等)、除法计算器、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我将以分水果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我会通过举例,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平均分。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结果,让学生在计算中掌握除法的应用。
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主要包括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计算题和实践题,如“如果有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这就是我对于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材第 4.1节“认识平均分”的教案。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一定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平均分的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平均分》(一)|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平均分》(一)|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第1节《平均分》(一)。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除法运算来平均分物品。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2. 学习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会把物品平均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物品。
学具:练习本、笔、实物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物品(如苹果、糖果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把这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
2.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教师讲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3. 学习除法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即把物品平均分的过程。
教师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4. 小组合作实践: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学生一些实物物品,让学生尝试把物品平均分。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平均分和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均分: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除法:把物品平均分的过程。
七、作业设计(1)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几个?答案:4个。
(2)把18个糖果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分几个?答案:3个。
妈妈买了24个橘子,你和小伙伴一共3个人,如何平均分这些橘子?答案:把24个橘子分成3份,每份8个。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1)》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1)》教案认识平均分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方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研究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研究、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小棒和圆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平均分概念1.认识均匀分(例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XXX吗?一天。
XXX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猴子们都想吃桃,XXX说“想要桃子,必需会分桃”,把这6个桃分红两份,能够怎样分?师:请你们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摆一摆,再同桌讨论,看谁的分法多?三种不同的分法。
(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把6个桃子分红2份,两份都是3个”“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把6个桃子分红2份,一份2个,另外一份4个”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哪种分法比较特别?)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这样公平、两盘同样多、都是3个、不多也不少……)1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作均匀分(均匀分是红色)。
今天我们就是一起来认识均匀分的。
(揭题:认识均匀分,板书)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生:不是。
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找两个学生回答)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数或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的数或物品的数量相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及意义。
2. 平均分的实际应用。
3.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平均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3. 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平均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活动二: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每个同学,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5. 活动三:计算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平均分的计算题目,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7. 课堂检测:通过PPT展示一些平均分的题目,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平均分2. 板书内容: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的意义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平均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平均分的题目。
2. 提高题: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朋友。
3. 拓展题:研究平均分的其他应用,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等。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均分现象,如平均分配零食、平均分配家务等,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平均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可以通过实物模型或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体会除法的意义,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其他含义和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加减法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对平均分这个概念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平均分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平均分。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除法算式卡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些小物件,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均分场景,如分水果、分食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平均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纠正操作错误。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平均分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是第116页至117页的“认识平均分”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正确地求平均分。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讲述一个分蛋糕的故事,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面临如何公平地分蛋糕的问题。
通过这个故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例题,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平均分。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如把12个橙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橙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方法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把15个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并让学生分享讨论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均分:总数÷ 人数 = 每人分到的数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把20个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饼干?2. 把18个水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水果?答案:1. 每个小朋友能分到5个饼干。
2. 每个小朋友能分到3个水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了求平均分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认识平均分(1)-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平均分(1)-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得出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3.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学生通过练习和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切实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将平均分的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掌握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让学生观察四张图片,每张图片上有若干个蘑菇和小鸟。
让学生根据每张图片上的蘑菇和小鸟数量,进行比较,找出哪张图片上的蘑菇和小鸟数量相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使每张图片上的蘑菇和小鸟数量相等?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平均分。
步骤二:讲解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示例,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引导学生逐一推算出示例中的数字,思考得到答案的方法和计算步骤。
3)教师总结、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步骤三:练习根据作业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检查并纠正答案。
步骤四:拓展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步骤五:总结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并留下思考的问题和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入、讲解、练习、拓展和总结等。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和练习,学生逐渐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学生在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平均分一
认识平均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让学生学习平均分的第一种常见情况: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磁性实物图片。
学具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谈话导入。
师(板书):“分”这是什么字?学生齐读“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老师给同学们分本子,分小组,学校给同学们分班级等等”。
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分东西的过程中,还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2、教学例1谈话: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桃子分给自己的好朋友,但是他不知道可以怎样分?你们能帮帮小猴子吗?(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自己分分看。
(教师巡视,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组织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⑴○○○○○○⑵○○○○○○⑶○○○○○○⑷○○○○○○⑸○○○○○○……师:同学们分得真不错,想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在这么多的分法中,你发现哪些分法比较公平、合理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是呀,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
边说,将课题补充完整。
板书课题: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跟份数的多少无关,关键看每份的数目是否相同。
让学生理解分成6个1也是平均分。
)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试一试”师:大家认识了“平均分”这个新朋友,那你们想想如果把8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在分之前,谁来说说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每份分得同样多,或是平均分)师:好!现在动手用8个圆片来代替桃平均的“分一分”。
“认识平均分”的设计及反思
认识平均分(一)教学设计及反思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张华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0—31页的例1、试一试,例2、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的1—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让学生学习平均分的第一种常见情况: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磁性圆片、板书纸条。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长方形纸。
学习准备:预习第30—31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板书“分”,领读“分”,分东西的“分”。
小朋友们平常分过东西吗?分过哪些东西?(真能干)齐天大圣孙悟空熟悉吗?有什么印象?(神通广大)现在他遇到了一个分东西的难题,大家愿意帮忙吗?(出示课件)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活动: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6个圆片代替6个桃,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准备分几堆(2堆3堆4堆还是5堆6堆),再动手分一分,看谁的分法多。
(小组活动时用磁性圆片贴在黑板上)汇报:(把学生的分法用○画在黑板上)交流:你最喜欢哪些分法?为什么?(分得一样多,公平)像这样(边画边说),无论分2堆、3堆还是6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贴板书纸条)齐读2遍,并把课题板书好。
(认识平均分)过渡:帮助孙悟空解决了难题大家高兴吗?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应该互相帮助,能做到吗?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是平均分,那怎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呢?孙悟空又给大家出了一道难题,想不想试一试?2、学习“试一试”。
过渡: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又变出了2个桃,现在一共有(8)个桃。
(出示课件,并用磁性圆片贴在黑板上)我们该注意什么?(每份分得同样多)活动:请小朋友们准备8张圆片,在小组里动手分一分,看谁的分法多?汇报:按学生发言贴出板书纸条(结合课件演示),并问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3种,注意学生回答的完整性,往3句话上引导,并多读几遍)(表扬个人或学习小组)交流: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想出了3种分法:每1个为一份,分成了8份;每2个为一份,分成了4份;每4个为一份,分成了2份。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本课程是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的第一课,介绍了平均分以及它的应用。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
因此,在本课程中,我们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学会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推理能力。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态度;2.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信心。
3. 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平均数的计算方法;2.平均数的应用。
3.2 教学难点1.平均数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2.通过实例解决平均数问题。
4. 教学内容及步骤4.1 教学内容1.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平均数的应用。
4.2 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求平均数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探讨、猜测平均数的含义。
步骤2:教授新知识•介绍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平均数的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步骤和技巧。
步骤3:巩固•分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基本的平均数计算题;•提供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借助平均数解决问题;•提醒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掌握实用技巧。
步骤4:结束本节课•通过复习、总结、拓展等方式,在结课前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鼓励学生思考并记录下所学内容。
5. 教学评价5.1 教学方法•使用具体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融入课程内容;•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演示、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内容。
5.2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应能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通过实例解决实际问题。
平均分(一)(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平均分(一)(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三节“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会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以及如何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讲桌、黑板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分蛋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例如,妈妈买了生日蛋糕,要平均分给小明、小红和小华三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多少蛋糕?2. 概念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平均分的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就是将总量分配到每个部分的数量相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如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程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每组有3个苹果,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概念、方法和步骤。
如:平均分:总量÷ 人数 = 每人分到的数量七、作业设计(1)20个橙子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橙子?(2)小华有18个糖果,要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2. 答案:(1)20 ÷ 5 = 4,每个人分到4个橙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认识平均分(一)》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4.1《认识平均分(一)》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实例计算平均分。
3.能够使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平均分2.如何计算平均分3.平均数的作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一些学生对平均数等概念较为陌生,无法理解。
四、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法2.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法3.讲解法与示范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份上课考试成绩表格,并将其数据展示在黑板上,请学生先观察这张表格,询问学生能不能说出一些数据的特征?2. 认知1.教师让学生看一下这个人的成绩单,并让学生讲述一下这个人的成绩情况;2.教师问学生这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让学生尝试计算该生的平均成绩;3.讲解什么是平均分,如何计算平均分。
3. 练习教师让学生尝试完成以下练习:班级中还有一名学生刘明,他近十次的语文成绩分别是 85, 80, 79, 88, 87, 93, 90, 84, 86, 80,请计算他的平均成绩。
4. 能力拓展教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在一个班级里,小明的期中考试成绩是80分,期末考试成绩是90分。
期中考试的总人数是30,期末考试的总人数是25。
请问这个班级这门课的平均分是多少?5. 总结1.学生总结课上所学知识点,并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平均分?计算平均分的公式是什么?2.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平均分的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了解平均分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情景模拟法、讲解法与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与合作十分积极;2.教学效果:本节课教学效果不错,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更深入了解,能够更好的应用平均数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改进:下一节课将增加趣味性,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思想。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认识平均分(一)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若干。
五、教学过程:1.教学例1引入:今天段老师想请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们帮一个忙,不知道大家愿意不愿意?段老师想把六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呢?(电脑出示例1)操作:请小朋友们每人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交流汇报:你是怎样分的?请生1投影展示,边展示边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生1说:我把六个桃分成两堆,一堆2个,一堆4个。
)还有谁和他的分法一样?(适当表扬学生:这种分法真不错。
)师贴出桃子图,展示第一种分法。
六个桃分成两堆,一堆2个,一堆4个。
还有谁的分法和他们不一样?请生2展示交流。
(生2说:我把六个桃分成两堆,每堆都是3个。
)有没有和这位小朋友一样分法的。
(适当表扬学生:你分的真好。
)师贴出桃子图,展示第二种分法。
六个桃分成两堆,一堆3个,一堆3个。
还有没有不同分法的?请生3展示交流。
(生3说:我把六个桃分成两堆,一堆1个,一堆5个。
)还有谁也是这种分法的? (适当表扬学生:你们也分的很好啊。
)师贴出桃子图,展示第三种分法。
六个桃分成两堆,一堆1个,一堆5个。
比较:现在老师想把这六个桃奖给两个小朋友,你觉得老师应该选择哪种分法比较好,为什么?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认识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认识平均分》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意义,从而理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除法运算,但对平均分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意义。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活动,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练习题。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物品、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分蛋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应该如何操作?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个实例,如分水果、分玩具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总数÷份数=每份的数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对于简单的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应用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将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2.让学生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运算。
3.让学生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果、糖果等,用于示范和练习。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果、糖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
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平均分的概念,解释平均分就是将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如用除法计算水果、糖果等物品的平均分。
引导学生掌握用除法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运算。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平均分概念和除法运算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认识平均分(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认识平均分(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运算方法,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和评价激励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分蛋糕的例子,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平均分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平均分。
3.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除法来求平均分,让学生通过计算来体会除法的意义。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平均分和除法的关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将平均分、除法等关键词连接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观察,了解学生对平均分和除法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枝铅笔,每份( )枝,分成了( )份。照顺序思考。
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教师把学生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8分钟)
观察这几种方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同桌交流,教师指导。
【板块三】
1.一种分法,可以有两种不同说法。
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1.完成《补充习题》P181、2、3、4。
2.拓展题:二(1)班有30人,二(2)班有33人,开学后又转来9个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个班人数相等?
【板块四】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的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的分”,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相同,都是平均分。
【板块一】
引导学生回忆平均分的含义,明确平均分中两个量。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3个。
在这里,苹果分成了几份?一份是多少?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7分钟)
出示例图,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不同的分法。比一比哪个小组说的多。
用小棒摆一摆,并且用两种说法说一说。
小黑板出示:
认识平均分
教学内容
第34—35页例题和想想做做。
三维目标
1.继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从整体上认识“每几个一份”的分或者“平均分成几份”,其结果都是平均分,从而体现两者的联系,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2.通过操作、分析、综合,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逐步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经历和体验“把一个数平均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结果一样”的过程。
体会不同的分法,得到的是同样结果。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2分钟)
提问:通过前两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叫做平均分吗?
在平均分中有两个量:一个是分的份数,另一个是每份的个数。
揭示课题:今天继续学习平均分。
出示目标: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在两种说法中,份数和每份数都一样。
3.份数和每份数的乘积都是12。
只要学生有初步感受,不需要过分强调。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3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书本34-35页“想想做做”1-5。
先明确各题要求,然后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慢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
2.“想想做做”6,先同桌之间说说鸡和兔是怎么分的,再全班交流。
【板块五】
1.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困生。
2.集体校对,同桌互批。
3.了解错题,分析错因。
4.点拨拓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