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桩基础的设计原则

合集下载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桩基础在工程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建筑物提供承载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等特质。

因此,优质的桩基础设计是建筑物的基础,在建设项目中有重要的地位。

针对桩基础课程设计,从理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设计依据、设计流程、施工技术等方面来分析,构建一套完整的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框架。

一、理论基础知识桩基础知识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地质学和力学知识,包括地质地基及其特性,地质力学原理、基础桩的类型和性能、桩的结构和形成机制、桩的试验方法等内容。

二、基本原理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有三个方面:1)地质力学原理:桩基础设计要考虑地质地基和地质力学特性,充分发挥桩基础特性,承载力和稳定性。

2)桩设计原理: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地质条件,确定桩的尺寸、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以保证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研究原理:在设计基础桩时,要利用各种研究方法,最多可以使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

三、设计依据桩基础的设计依据要素有:1)建筑物的荷载和重量:要考虑建筑物的静荷载、动荷载及风荷载等,并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重量,确定桩的尺寸、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

2)地质条件:要仔细调查地质条件,合理判断地质环境的承载能力,并考虑地质环境的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包括地质力学性质、坡度、深度等。

3)计算原理:要考虑桩基础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挠度等参数,根据计算原理,运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来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四、设计流程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流程包括:1)前期准备:对桩基础设计做初步调研,收集有关资料,完成前期准备工作;2)设计分析:测定建筑物的荷载和地质条件,确定桩的尺寸、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等,运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进行设计分析;3)施工计划:制定施工计划,包括工程周期安排、人力配置、桩基础施工工艺流程等;4)监理管控:对桩基础施工过程进行监理管控,以确保施工质量。

五、施工技术桩基础施工技术,包括:1)施工准备:定位桩、严格控制开挖深度、保持孔内湿度、确保桩周围稳定等;2)施工方法:地基支护、桩芯施工、浇筑、桩芯处理等;3)施工质量检测:取样检验、桩芯的分析试验、桩基础抗压实验等。

桩基础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桩基础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桩基础的设计原则和要求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基础类型,其分为钻孔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它具有承载力大、变形小、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航道、桥梁等工程中。

为了保证桩基础的安全可靠,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一、地质勘察和设计荷载的确定地质勘察是确定桩基础设计荷载的基础。

地质勘察应包括现场勘察、野外勘探和室内试验。

现场勘察应重点关注地下水位、地基土性质、地下岩石、地下水流、地下管线等。

野外勘探包括钻孔、动力触探、静力触探等。

试验应进行土样取样及室内试验,以测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基于地质数据,确定桩基础的承载力、变形特性和力学参数等。

二、合理选择基础桩型工程地质情况是影响桩基础型式选择的首要因素。

建筑物的重量、荷载分布、荷载大小、地下水位、地下管线等都是影响桩基础型式选择的因素。

钻孔灌注桩适用于荷载较小且地质状况复杂的场地,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适用于荷载更大,地质较为简单的场地。

而木桩、石桩、海绵桩等则应用于一些特殊场地。

三、合理选择桩基础的长度和直径桩的长度和直径的选择需要结合地质情况、荷载情况、建筑物高度等因素进行确定。

桩的长度必须保证在穿透不良土层后进入较深的良好土层,以确保其充分承载力。

钻孔灌注桩的直径一般在800~1500mm之间,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直径一般在400~1000mm之间。

钻孔灌注桩的长度一般在20~60m之间,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长度则在10~40m之间,尽量少做拼接以避免影响承载力。

四、保证桩的稳固性桩的稳固性是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钻孔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桩的竖直度和精度,避免出现偏斜,降低承载力。

当出现偏斜时,可及时采取需要的调整措施以确保桩的稳定性。

此外,桩底深度也是影响桩基础的承载力的因素,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合适的桩底深度。

五、保证桩基础的质量和安全桩基础的质量和安全是设计和施工中最关键的环节。

桩的直径、长度、强度、混凝土强度等参数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严格的控制,定期进行验收,确保桩基础的质量。

岩土工程中的桩基础设计

岩土工程中的桩基础设计

岩土工程中的桩基础设计在岩土工程中,桩基础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桩基础是指通过将柱形、锥形或圆形柱体(即桩)沉入地面,使其在土壤或岩石中获得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从而分担建筑物承重的一种工程方法。

本文将介绍岩土工程中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关键要素。

1. 桩基础的类型和选择桩基础可以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类。

摩擦桩主要依靠桩身与周围土层的摩擦力传递荷载,适用于土层较松软的情况;端承桩则主要通过桩底承载力传递荷载,适用于较硬的土层或岩石。

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工程要求和经济性考虑选择合适的桩基础类型。

2. 桩基础的设计参数桩基础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包括荷载、桩身长度和直径、桩端的形状和处理方法等。

荷载是桩基础设计的基础,需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特点和土层的承载能力确定。

桩身的长度和直径需要满足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和地层条件,一般采用的是经验公式或试验方法来确定。

桩端的形状和处理方法主要与地层的性质和承载力有关,在软土地层中常采用扩底、灌注桩等方式来增加桩端的承载力。

3. 桩基础施工过程桩基础的施工过程通常包括桩基础的预制和沉桩两个阶段。

预制阶段是在地面上制造出预制桩,可以采用混凝土浇筑、钢筋混凝土现浇、预制桩等方法进行。

沉桩阶段是将预制好的桩沉入地面,通过打击或振动等方式将桩身沉入到设计深度。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施工质量,包括桩身的垂直度、水平度和尺寸偏差等。

4. 桩基础的验收和监测桩基础的验收是确保施工质量合格的重要环节。

验收时应注意桩基础的几何尺寸、外观质量、混凝土强度和材料的质量等方面。

此外,在工程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对桩基础的承载性能进行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钻孔取样、桩身的锚定力或变形来进行监测,以确保桩基础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岩土工程中桩基础设计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土层的性质、建筑物的荷载特点和经济性等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桩基础类型、确定设计参数,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法和验收监测手段,可以保障桩基础在岩土工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主要是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为了确保桩基础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一套规范和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

一、设计原则1. 桩基础应根据工程性质、地质条件、桩型和承载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2. 桩基础应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和地震等外力作用下不发生沉降或倾斜。

3. 桩基础设计应满足相关国家和行业的规范和标准要求。

二、桩的选型1. 桩的选型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常见的桩型有混凝土灌注桩、钻孔灌注桩、钢管桩等。

2. 桩的直径和长度应根据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计算和选择,确保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三、桩基础的设计计算1. 桩基础设计应按照相关的力学原理和桩的受力特点进行计算和分析,确定桩的受力状态和承载能力。

2. 桩的侧阻力和端阻力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桩的类型进行合理估算和计算,确保桩的整体承载能力。

3. 桩基础的抗拔能力应根据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计算,确保桩在抗拔方面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四、桩基础施工要求1. 桩基础的施工要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2. 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督,定期检查桩的质量和稳定性。

3. 桩基础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验收和检查,确保桩的质量和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五、桩基础的检测和监测1. 桩基础的检测应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包括桩的质量、尺寸、强度等方面。

2. 桩基础的监测应定期进行,包括桩的沉降、倾斜、抗拔性能等方面。

3. 对于监测结果异常的桩基础,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总结:以上是建筑桩基础设计的一些常见规范,设计人员在进行桩基础设计时应参考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在桩基础施工和检测过程中也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桩基础的质量和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4.桩基础课程设计

4.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承载力验算
桩顶作用效应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桩基规范》
轴心竖向作用力
Nk
Fk
Gk n
偏心竖向作用力
Nk
Fk
Gk n
M xYi Yi2
MyXi
X
2 i
水平作用力
H ik
Hk n
承载力验算
轴心受压 Nk R

Nk R
向 偏心受压

Nk max 1.2R

力 轴心受压Nk 1.25R
在预估设计桩长之后,施工时桩的实际长度:
1.如果土层比较均匀,坚实土层层面比较平坦,那么桩的实际长度常 与设计桩长比较接近; 2.当场地土层复杂,或者桩端持力层层面起伏不平时,桩的实际长度 常与设计桩长不一致。成孔控制深度应按桩底设计标高和最后贯入度 二方面控制。 ①摩擦型桩,以桩底设计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为辅。 ②端承型桩,钻孔:以桩底设计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为辅。
桩在平面上的布置
①桩在平面内可以布置成方形(成矩形)网格或二角形风格(梅花式) 的形式,也可采用不等距排列。 ②群桩承载力合力点与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并使得基桩受水 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的抗弯模量 ③桩箱基础、剪力墙结构桩筏(含平板和梁板式承台)宜将桩布置 于墙下 ④框架—核心筒结构桩阀基础将桩相对集中布置于核心筒和柱下, 外围框架柱宜采用复合桩基
2.桩基设计等级
设计等级
建筑类型
甲级 乙级
重要的建筑 30层以上或超过100m的的高层建筑 体形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体建筑 20层以上框架—核心筒结构及其他对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建筑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7层以上的一般建筑物及坡地、岸边建筑 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建筑

桩基础_装的平面布置原则

桩基础_装的平面布置原则

X
X
X
Y
(a)
(b)
图4-31 矩形承台 (a)四桩承台破坏模式;(b)承台弯矩计算示意
a
Mx=∑Niyi My=∑Nixi
式中 Mx、My——分别为垂直于y轴和x轴方向计算截面处的弯矩设 计值; xi、yi——垂直于y轴和x轴方向自桩轴线到相应计算截面的距离; Ni——扣除承台和其上填土自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第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
V hs ftb0h0
1.75 1.0
式中 V——扣除承台及其上填土自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斜 截面的最大剪力设计值;
βhs——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βhs=(800/h0)1/4,当 h0小于800mm时,h0取800mm,当h0大于2000mm时,h0取2000mm;
4.7 桩的平面布置原则
4.7.1一般原则
1.平面布置形式
对称式 梅花式 行列式 环状排列
不等距排列(为使桩基在其承受最大弯矩的方向上 有较大的抵抗矩)
外密内疏(对柱下桩基和整片式的桩基)
2. 桩的间距
桩的间距(中心距)一般采用3~4倍桩径。间距太大会增 加承台的体积和用料,太小则将使桩基(摩擦型桩)的沉降量增 加,且给施工造成困难。
F——柱根部轴力设计值; ∑Ni——冲切破坏锥体范围内各桩的净反力设计值 之和。
(2)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多柱矩形承台受角桩冲切的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Nl


1x

c2


a1 y 2

1
y

c1

a1x 2


hp
ft h0

桩基础设计指南

桩基础设计指南

桩基础设计1、桩基设计的基本原则(1)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进行桩基的承载力计算;对桩数超过3根的非端承桩复合桩基,宜考虑由桩群、土、承台相互作用产生的承载力群桩效应。

(2)对桩身及承台承载力进行计算;对于桩身露出地面或桩侧为可液化土、极限承载力小于50kPa(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土层中的细长桩尚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对于混疑土预制桩尚应按施工阶段的吊装、运输和锤击作用进行强度验算。

(3)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等。

2、桩基设计的基本资料(1)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包括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地下水位,试桩资料或邻近类似桩基工程资料,液化土层资料等。

(2)建筑物情况:包括建筑物平面布置图,结构类型、安全等圾,变形要求和抗震防灾烈度等。

(3)建筑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包括相邻建筑物情况,地下管线与构筑物分布,施工机械设备条件及周围环境对施工的要求等。

3、桩基的一般构造要求(1)混凝土预制桩①混凝土预制桩的截面边长不应小于200mm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的截面边长不宜小于350mm ;预应力混凝土离心管桩的外径不宜小于300mm 。

②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一般不宜小于0.80%,当采用静压法沉桩时,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4%。

桩的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4mm 。

在打人桩桩顶2~3d 长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并设置钢筋网片。

③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采用静压法沉桩时,可适当降低,但不宜低于C20,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预制桩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

(2)混凝土灌注桩①长径比应符合如下规定:对穿越一般粘性土、砂土的端承桩,宜取l /d<60;对穿插越淤泥、自重湿陷性黄土的端承桩,宜取l /d<40。

②一级建筑桩基,应配置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钢筋笼,其主筋采用6~10根φ12~14,配筋率不小于0.2%,并锚入承台30倍主筋直径,伸入桩身长度不小于10倍桩身直径,且不小于承台下软弱土层层底深度;③二级建筑桩基,根据桩径大小配置4—8根φl0~12的桩顶与承台连接配筋,锚入承台至少30倍主筋直径且伸人桩身长度不小于5d ,对于沉管灌注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承台软弱土层层底深度。

桩基的设计原则

桩基的设计原则

桩基的设计原则
桩基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承载力原则:桩基设计首先要满足承载力要求,即保证桩基能承受地面的荷载和荷载的变化。

根据地下土层的承载能力和工程荷载的大小,确定桩基的直径、长度、布设密度等参数。

2. 稳定性原则:桩基设计要考虑桩的稳定性,防止桩身或桩顶的倾覆、滑移等现象出现。

通过合理选择桩的截面形状、配置纵向拉筋等措施来增加桩的稳定性。

3. 抗拔性原则:在某些情况下,桩基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抗拔能力,以防止桩体因土体液化、水位上升等原因而受到抬浮的影响。

采取加固措施如设置锚杆、锚索等来提高桩体的抗拔能力。

4. 经济性原则:桩基设计要综合考虑经济性,选择最经济合理的桩型和布设方案。

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桩基数量和规模,减少桩基的施工成本和工期。

5. 可施工性原则:桩基设计还要考虑桩的施工可行性。

要充分考虑施工工艺、设备条件、材料供应等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施工方法和方案。

总的来说,桩基的设计原则包括承载力、稳定性、抗拔性、经济性和可施工性等方面,以确保桩基能够安全可靠地承担工程荷载,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建筑工程桩基础

建筑工程桩基础

建筑工程桩基础建筑工程中的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它通过在地面下钻孔或者打入深层土层中的桩来承载建筑物的荷载。

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是保证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桩基础的类型、设计原则以及施工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桩基础的类型桩基础可分为静载桩和动载桩两大类。

静载桩主要通过桩身的摩擦阻力和桩底的端阻力来承载荷载。

常见的静载桩包括灰土石桩、混凝土灌注桩和预制桩等。

这些桩的承载力主要依靠桩身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和桩底受力面积的增加来传递荷载,适用于土层较好且荷载较小的情况。

动载桩是通过桩与土层之间的冲击或震动来改变土体结构,使土体产生加密、沉实的效果,从而增加承载力。

动载桩常见的类型有钻孔灌注桩、挤注桩和螺旋桩等。

这些桩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振动或冲击力,能够改善土体的物理性质,适用于各种土质条件和较大荷载的情况。

二、桩基础的设计原则桩基础的设计要求考虑到建筑物的荷载、土层的承载能力以及地下水位等因素。

首先,根据建筑物的荷载情况合理选择桩的类型和尺寸。

对于小型建筑物,可以选择较短的预制桩或者钻孔灌注桩,而对于大型建筑物,则需要采用较长的挤注桩或螺旋桩来保证承载能力。

其次,根据土层的承载能力进行桩的布置和间距的确定。

不同土层的承载能力不同,需要根据地质勘探和试验数据合理确定桩的布置和间距,以确保各个桩能够均匀地分担荷载。

另外,考虑地下水位对桩基础的影响。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以避免桩身的腐蚀和土层的液化等问题。

最后,进行桩的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确保桩的设计满足安全要求。

三、桩基础的施工过程桩基础的施工一般包括桩身的钻孔或打入、桩孔的清理和加固、桩身灌注或挤注、桩顶的锚固等步骤。

首先,对于钻孔桩,需要进行清孔,将余浆和杂质清理干净。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预制骨架或成品桩放入桩孔中,并在一定高度处设置承台或支架。

接下来,进行桩身的灌注或挤注。

灌注桩采用混凝土灌注机将混凝土依次压入孔洞中,确保灌注完全密实。

桩基设计规范

桩基设计规范

桩基设计规范
桩基是普通建筑和重要建筑结构基础支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横截面和体积
相对分开的支承体,其价值不言而喻。

它可以避免地基土壤承受重型荷载变形而发生沉降,以成为支承结构的支撑。

桩基的设计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桩基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桩基的形状、尺寸及深度应合理满足设
计结构支承力所需要的范围,且在受力情况下大小合适。

当土壤中桩柱受力时,应考虑其
斜率问题以及取值问题。

二、桩基的位置要求。

桩基的位置必须合理决定,不得穿越公共水源等敏感区域,桩
基位置一般宜选在地表上,也可选地在深埋地下,一般常用的桩基种类有基桩基础、预制
板桩基和深基础。

三、桩基施工技术要求。

桩基施工技术要求应满足施工荷载、桩基底部水位等要求,
对桩基施工条件要有准确的判断,确保施工质量。

四、桩基材料要求。

确定合适的材料,依据桩地面受力类型,据此设计桩的种类、规
格和型号。

五、桩基的生产要求。

应满足桩基的加工定位、总体尺寸、几何曲面尺寸以及表面光
洁度等要求,使桩基的加工品质达到对设计要求的要求。

六、桩基的安装要求。

要求桩基结构安装要正确无误、紧凑、不失正、方正,满足结
构支撑力、止水性能等要求。

并且须加固安装,以保证桩基不移动。

以上就是桩基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需要遵守规范,确保桩基设计安全可靠,达到合
格标准。

建筑结构桩基础分析

建筑结构桩基础分析

建筑结构桩基础分析1. 桩基础的定义和分类桩基础是指将桩置于较深部位的土体中,通过桩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或承载力来承担建筑结构的荷载。

从结构形式上来看,桩基础可以分为摩擦桩和承插桩两大类。

摩擦桩是指桩与土体之间通过摩擦力来传递荷载的一种桩基础形式,分为预制桩、灌注桩和钻桩等。

与之相对应的是承插桩,这种桩是将桩端直接插入坚固的土层中来承担荷载,主要包括钻孔灌浆桩、预应力锚杆桩等。

根据桩的材料,又可以将桩基础分为钢桩、混凝土桩、复合桩等。

2. 桩基础的设计原则桩基础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建筑物结构和地基条件选取合适的桩基础形式和桩的材料;二是在桩基础的设计中,要对土体特性和荷载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确保桩基础的安全可靠;三是要合理确定桩基础的布置形式和桩的长度和直径,以保证其与建筑结构的匹配性;四是在桩基础的施工中,要严格控制荷载传递和桩基础的质量,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的工程中,桩基础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桩的承载力计算、桩的受力分析和桩的长期变形等方面。

桩的承载力计算是桩基础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静力承载力和动力承载力两大类。

静力承载力计算主要通过承载力公式和桩的侧摩阻力计算来确定桩的承载力,而动力承载力则是通过动力观测与试验来获得桩的承载力。

桩的受力分析是指桩在承受荷载后的内力和变形状态分析,主要包括桩身和桩端的承载分析、桩的受弯和剪力分析等内容。

这一部分的分析主要需要用到一些结构力学和土力学的知识和方法。

桩的长期变形是指桩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主要包括桩身和桩端的沉降、侧移等。

长期变形的分析主要需要考虑桩的渗透变形、土体的固结沉降和地基沉降等因素,需要借助一些土体力学和岩土力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完成。

在对桩基础进行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个方面的因素,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计算,确保桩基础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结语建筑结构桩基础的分析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合理的桩基础设计和分析对于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桩基础设计规范范文

桩基础设计规范范文

桩基础设计规范范文一、基本原则:1.按照地质条件和围护结构选择合适的桩基础形式;2.根据建筑物结构荷载和地质条件确定桩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3.桩基础的设计应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

二、桩基础的承载力设计:1.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计算桩基础的垂直承载力,并满足地基的稳定性要求;2.考虑桩基础的水平承载力及抗倾覆能力,确保建筑物在水平力的作用下稳定可靠;3.考虑桩基础的动力效应,在地震、风荷载等极端荷载情况下的受力特点和变形性能。

三、桩基础的变形性能设计:1.桩基础的沉降控制应满足对建筑物结构、设备及使用功能的要求;2.考虑桩基础的侧向变形控制,尤其是在液化、软土地区或地震作用下;3.桩基础的倾斜控制应满足结构安全要求。

四、桩基础的设计方法与要求:1.选用合适的设计方法,如极限平衡法、极限变形法等,保证设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2.针对常用桩基础的形式及设计要求,规定桩距、桩径等尺寸范围和变形限值;3.合理选用桩的材料与形式,如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木桩等;4.考虑桩基础与周边土体的相互作用,进行综合分析与设计;5.考虑桩基础施工的可行性及经济性,规定桩基础的施工要求与控制标准。

五、桩基础的技术要求与安全措施:1.桩基础施工前应进行地质勘察与设计,确保施工地点的稳定性;2.桩的施工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包括桩灌注、振动沉桩、静压桩等;3.桩的检验与试验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包括桩身的质量检验、桩头的负荷试验等;4.桩基础的唐氏墩应保持整洁,防止堵塞水流,确保排水畅通;5.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六、桩基础的验收标准与检验方法:1.完成桩基础施工后应进行桩基础的质量验收;2.桩基础的验收标准包括桩身的几何尺寸、质量及桩基础的承载性等方面;3.桩基础的检验方法包括现场观测、物理性能试验、无损检测等。

综上所述,桩基础设计规范对于建筑工程的稳定与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合理选用设计方法、符合相关要求、做好施工管理与验收工作,能够确保桩基础在工程中发挥良好的效果。

桩基设计十个基础要点

桩基设计十个基础要点

桩基设计十个基础要点一、关于大直径桩(dge;800mm)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的尺寸效应1.大直径桩端阻力的尺寸效应。

主要原因是桩成孔卸载造成的孔底土回弹,造成端阻力的降低,类似于深基坑的回弹。

大直径桩静载试验曲线均呈缓变型,反映出其端阻力以压剪变形为主导的渐进破坏。

G.G.Meyerhof(1998)指出,砂土中大直径桩的极限端阻随桩径增大而呈双曲线减小。

2.大直径桩侧阻尺寸效应系数,桩成孔后产生应力释放,孔壁出现松弛变形,导致侧阻力有所降低,侧阻力随桩径增呈双曲线型减小。

二、岩溶地区的桩基设计原则(规范3.4.4条)一不宜采用管桩的原因如下1.管桩一旦穿过风化岩层覆盖就立即接触岩层,管桩很容易就破坏,破坏率达30%~50%。

2.桩尖接触岩面后,很容易沿倾斜的岩面滑移,造成桩身倾斜,导致桩身断裂或倾斜率过大。

3.桩长难以把握,配桩困难。

4.桩尖落在基岩上,周围土体嵌固力小,桩身稳定性差。

三、灌注桩后注浆1.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注浆阀注入水泥浆,使桩端、桩侧土体(包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

承载力一般可提高40%~100%(但湖北省标DB42/242-2003规定不宜超过同类非压浆桩的1.3倍),沉降可减少20%~30%,可使用与除沉管灌注桩外的各种钻、挖、冲孔桩。

2.增强机理:后注浆对桩侧及桩端土的加固作用,表现为:固化效应-桩底沉渣及桩侧泥皮因浆液渗入而发生物理化学作用而固化,充填胶结效应-对桩底沉渣及桩侧泥皮因渗入注浆而显示的充填胶结,加筋效应-因劈裂注浆现成网状结石。

3.增强特点:端阻的增幅高于侧阻,粗粒土的增幅高于细粒土。

桩端、桩侧复式注浆高于桩端、桩侧单一注浆。

这是由于端阻受沉渣影响敏感,经后注浆后沉渣得到加固且桩端有扩底效应,桩端沉渣和土的加固效应强于桩侧泥皮的加固效应;粗粒土是渗透注浆,细粒土是劈裂注浆,前者的加固效应强于后者。

工程试桩的重要性

工程试桩的重要性

⼀、建筑物在基础施⼯前需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中的⼟的特性和物理⼒学性质进⾏桩机选择。

设计⽅根据现场⼯程试桩所得的数据进⾏设计。

⼆、桩基础进⾏设计原则:
1、建筑桩基采⽤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可靠指标度量桩机的可靠度。

采⽤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式进⾏计算。

2、建筑桩基均应进⾏承载⼒极限状态和正常使⽤极限状态的要求进⾏下列计算和验算:
①根据桩的使⽤功能和受⼒特征进⾏桩基的竖向(抗压或抗拔)承载⼒计算和⽔平承载⼒计算;对某些条件下的群桩基础宜考虑由群桩、⼟、承台相互作⽤产⽣的承载⼒群桩效应。

②对桩⾝及承台承载⼒进⾏计算,对桩⾝露出地⾯或桩侧为液化⼟,极限承载⼒⼩于50KPa?⼟层中的细长桩应进⾏桩⾝压屈计算,对混凝⼟预制桩应按施⼯阶段的吊装、运输和锤击作⽤进⾏强度验算。

三、按要求进⾏试桩施⼯:记录每⽶的锤击数,总锤击数,桩顶标⾼、贯⼊度、最后1⽶锤击数、最后三阵锤击数、桩⾝等技术参数。

四、试桩检测、试验:桩的检测、试验通常有
1、⼤、⼩应变检测其⽬的是检测桩⾝的完整性和承载⼒。

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其⽬的采⽤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作为设计依据。

3、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其⽬的采⽤接近于竖向抗拔桩的实际⼯作条件的试验⽅法确定单桩抗拔极限承载⼒。

4、单桩⽔平静载⼒试验其⽬的是采⽤接近于⽔平受⼒桩的实际⼯作条件的试验⽅法确定单桩的⽔平承载⼒和地基⼟的⽔平抗⼒系数或⼯程桩的⽔平承载⼒进⾏验算。

通过试桩所得数据和检测、实验的结果给设计提供设计依据,优化桩型、桩数及承台构造,指导现场⼤⾯积施⼯。

故桩基施⼯试验在施⼯过程中占重要地位。

桩基础的设计

桩基础的设计
桩基础的设计应符合安全、合理合经济的要求。
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构筑物承载力或沉降要求时, 一般可提出桩基础、地基加固方案进行比较。当天然地基承载 能力已基本满足或差不多而地基沉降偏大时,也可考虑在地基 中设置部分桩,成为一种沉降控制桩基础,此时,需按控制 沉降进行桩基础设计。
对桩和承台来说,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合耐久性。
1x = 0.56 1x + 0.2
1y = 0.56 1y + 0.2
(a)锥形承台; (b)阶形承台 四桩以上(含四桩)承台角桩冲切计算示意
(2)三桩三角形承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受角桩冲切的承载力 :
底部角桩:
( ) N l
11
2c1 + a11
hp tg
1
2
f tho
0.56
11 = 11 + 0.2
向设置联系梁。
4) 联系梁顶面宜与承台顶面位于同一标高。联系梁 宽度不宜小于250mm,其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 1/10~1/15,且不宜小于400mm。
5) 联系梁配筋应按计算确定,梁上下部配筋不宜小 于2根直径12mm钢筋;位于同一轴线上的联系梁纵 筋宜通长配置。
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应灌 注素混凝土,或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 性较好的素土分层夯实,其压实系数不宜小 于0.94。
5、验算作用于单桩的荷载,若不符合要求,需调整平面布置与承台 尺寸再进行验算,直至满足要求。
6、验算群桩承载力和变形,若不符合要求则返回第4步修正设计,直 至满足要求。
7、桩身结构设计和计算。 8、承台设计和计算。 9、绘制桩位、桩身结构和承台结构施工图,编制设计说明。
2 桩型和持力层的选择
一、桩型、截面和桩长选择原则

试简述桩基础的适用场合及设计原则

试简述桩基础的适用场合及设计原则

试简述桩基础的适用场合及设计原则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桥梁、港口码头、大型工程等各种领域。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桩基础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例如地下连续墙桩、摩擦桩、端阻桩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桩基础的适用场合及设计原则。

一、桩基础的适用场合1. 地质条件复杂或弱土地基桩基础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或弱土地基的建筑物。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基地的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例如高压水、松散软弱土层、孔隙水、砂砾土、湿地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传统的基础方式很难满足施工需要,因此桩基础成为首选。

2. 高耸结构物的地基桩基础也适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地基,如高层建筑、桥梁、钢结构等。

因为这些结构物所承受的风荷载和地震力都比较大,需要更稳固和可靠的地基支撑。

桩基础能够有效地获得足够的承载力和抗侧力能力,确保高耸结构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地基沉降和变形大的场合桩基础适用于地基沉降和变形大的场合,如玄武岩和喀斯特地貌地区。

在这些地区,地基的自然沉降和变形比较大,传统的基础方式难以满足要求。

桩基础具有较好的自重、容易施工等优点,可以有效地避免地基沉降和变形,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二、桩基础的设计原则1. 桩基础的选择根据建筑物的重量、地基的承载力和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合的桩基础类型。

桩基础的形式包括嵌岩桩、点形桩、梁式桩、摩擦桩、端阻桩等多种类型。

2. 桩的材料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环境、地基的土质和荷载情况等,选择适合的桩材料。

常见的桩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桩等。

3. 桩长桩长的选择应考虑地基土层的性质、建筑物的重量和荷载、不同地层的相互影响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桩长应超过地基不良土层的厚度,以确保稳定性和承载力。

4. 桩的直径桩的直径应根据地基性质和荷载情况等综合考虑。

直径过小会影响承载能力,过大则会使桩基础的成本增加,设计时应确定合适的直径。

5. 桩的间距桩的间距应根据建筑物的重量和荷载等要求,按照一定的距离进行排列。

桩和桩基础的设计原则及检算的几点探讨

桩和桩基础的设计原则及检算的几点探讨
文 献 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3— 0 2 2 1 ) 2— 0 3— 3 17 6 5 (0 1 0 0 6 0
关键 词 : ; 基 础 ; 基 础 检 算 桩 桩 桩 中 图 分 类 号 : 42 5 U 4 . 3
1 概 述
载 、 孔重 载及双 孔重 载低 水位 的荷 载组合 情况 ; 一 在 曲线桥 上 , 常 是 主力 加 横 向附 加力 控 制 设 计 。因 通
( ) 和桩 基础 的计 算 图式 ; 2桩 ( ) 桩轴 向承 载力 的检 算 ; 3单 ( ) 身材 料强 度 的检 算 ; 4桩
() 5 桩基 础 承载 力 的检 算 ; ( ) 顶位移 的检 算 ; 6墩 () 7 其他 检算 。
作用于桩顶上的轴向力远小于使桩产生压挠作用的 临界荷 载 , 且土 对桩 的压 挠 作用 也 有 一 定 的 阻止 作
础 型式 。
力加 附加力作 用 下 , 各项 容 许 承 载力 值 及 材 料 强 度
桩基 础 是 由一些 桩 经 承 台连 接 构成 的 , 施工 其 步骤是先将预制桩 打到设计标高, 或先就地灌注钻
( ) 挖 孔桩 ; 然后 在桩 顶 处灌 注 混凝 土 或 钢筋 混凝 土
均可比在主力作用下提高一些 。根据最不利荷载组 合, 便可求得作用于承台底面形心处所有外力的合 力 N、 H。 M、
用 。因此 , 通常 略去压 挠作 用 的影 响 , 而采 用叠 加原
理, 即将桩 顶三个 外 力 的 作用 分 解 为 轴 向受 力 情 况 和横 向受力 情 况 分 别 计 算 , 后 再 叠 加 , 图 1所 然 如
示。
3 桩 和桩 基础 的设计 原则
31 () . 1 设计 荷 载

地基基础工程需要什么方案

地基基础工程需要什么方案

地基基础工程需要什么方案一、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地基基础设计应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要求地基基础在承受建筑物承重及自然力的作用下,不发生沉降过大、倾斜变形严重等不良变化,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2、经济性原则:地基基础设计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建筑物造价和使用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物理利用率。

3、合理性原则:地基基础设计应根据地质条件、建筑要求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确定地基基础类型和结构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持久性原则:地基基础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地貌环境的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地基基础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保证地基基础在长期使用中不产生过早老化、结构病害等现象。

二、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步骤1、资料收集:收集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地震等相关资料。

2、地质勘察:开展地质勘察,了解地下地质条件和地基承载层情况。

3、工程要求:了解建筑物类型、用途、结构形式,确定地基基础的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

4、地基基础类型确定: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地基基础类型,如浅基础、深基础、特殊基础等。

5、地基基础结构形式确定:根据地基基础类型和工程要求,确定地基基础的结构形式,如基础底面形状、基础厚度和配筋等。

6、承载力计算:根据地基基础结构形式和工程要求,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确定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大小。

7、变形计算:根据地基基础结构形式和工程要求,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确定地基基础的变形控制指标。

8、局部加固设计:对地基局部不符合要求的地段进行特殊加固设计。

9、结构设计:根据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计算结果,进行地基结构设计,确定地基基础的结构尺寸和配筋。

10、绘制设计图纸:根据地基基础设计结果,绘制地基基础施工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

11、施工方案:根据地基基础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制定地基基础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

12、预算编制:根据地基基础设计结果,编制地基基础施工预算和材料清单。

混凝土地基桩基础原理

混凝土地基桩基础原理

混凝土地基桩基础原理一、介绍混凝土地基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是利用混凝土桩作为地基承载体,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地下,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混凝土地基桩基础的原理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二、混凝土地基桩基础的分类混凝土地基桩基础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下面将从不同的分类标准出发,对混凝土地基桩基础进行分类。

1.按桩的施工方式分类混凝土地基桩基础可以按照桩的施工方式进行分类,包括灌注桩、钻孔灌注桩、预制桩、钢管桩等。

其中,灌注桩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采用钢模架或者木模架,将混凝土灌入桩孔中,形成桩体。

2.按桩的截面形状分类混凝土地基桩基础可以按照桩的截面形状进行分类,包括圆形桩、方形桩、六边形桩等。

其中,圆形桩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因为它能够充分利用桩体的强度和刚度,同时还能够提高桩的承载力。

3.按桩的长度分类混凝土地基桩基础可以按照桩的长度进行分类,包括短桩、中桩、长桩等。

其中,短桩适用于承载轻荷载和不太深的地基,中桩适用于承载中等荷载和较深的地基,长桩适用于承载重荷载和非常深的地基。

三、混凝土地基桩基础的工作原理混凝土地基桩基础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桩身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和桩端的承载力来支撑建筑物的荷载。

下面将从桩身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和桩端的承载力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桩身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混凝土地基桩基础的桩身与土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摩擦力。

当建筑物荷载作用于桩顶时,桩身会向下沉降,同时也会沿着桩周向土体中推进,从而形成一定的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桩身周围土体的密实程度有关,密实程度越高,摩擦力就越大。

此外,桩身与土体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侧向摩擦力,这是由于桩身在承受荷载时会产生弯曲而引起的。

2.桩端的承载力混凝土地基桩基础的桩端承载力是指桩底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桩端承载力的大小与桩端形状、荷载方式、桩长和地基土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不同直接径的最小桩间距

不同直接径的最小桩间距

不同直接径的最小桩间距直接径是指在地下工程中,由一个点沿着地下路径向另一个点延伸的最短距离。

在设计和施工地下工程时,为了保证地下设施的安全和稳定,需要确定不同直径的最小桩间距。

下面是关于不同直径的最小桩间距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桩基础的作用及设计原则桩基础是地下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它通过桩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传递荷载。

在设计桩基础时,需要考虑桩之间的最小距离,以确保桩基础的稳定和承载能力。

设计桩基础的原则包括:合理选择桩型、合理确定桩径和桩长、合理选择桩身间距等。

其中,桩身间距的确定与桩的直径有关。

二、直径较小的桩的最小间距1. 普通混凝土桩对于普通混凝土桩,直径较小的桩的最小间距可以根据桩身间距的设计原则来确定。

按照规范要求,普通混凝土桩的最小间距为桩径的3倍左右。

但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考虑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周围土体的相互影响,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2. 钢筋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是一种具有较大承载能力的桩型,通常直径较大。

在设计钢筋混凝土桩的最小间距时,需要考虑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受力情况。

根据规范要求,钢筋混凝土桩的最小间距一般为桩径的4倍左右。

同时,还需要根据桩的受力情况、处理土体的方式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三、直径较大的桩的最小间距1. 扩径桩扩径桩是一种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扩径装置扩大桩径的桩型。

在设计扩径桩的最小间距时,需要考虑桩身间距、桩身配筋等因素。

一般来说,扩径桩的最小间距可以根据桩身间距的设计原则和桩径的大小来确定。

具体的间距可以根据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2. 预应力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是一种具有较大抗拉能力和承载能力的桩型。

在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最小间距时,需要考虑桩身间距、预应力筋的布置等因素。

一般来说,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最小间距一般为桩径的5倍左右。

但具体的间距还需根据设计要求和桩身间的相互作用来确定。

综上所述,不同直径的最小桩间距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桩型、桩身间距的设计原则、桩身配筋、桩身间的相互作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桩基础的设计原则
CFG桩适应于多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处理的地基土包括:杂填土、素填土、新近沉积土、淤泥、淤泥质土及一般承载力较低的粘性土、粉土、砂土、黄土等,对高层建筑除了上述土层外,还包括一些承载力较高,但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要求的粘性土、粉土、砂土或者用于控制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高层与裙房基础不设沉降缝),在高层建筑地基中也常采用CFG桩复合地基。

高层建筑由于其平面形状复杂、荷载重、基础理深大或由于考虑控制高层与裙房(地下车库)的差异沉降,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

以前高层建筑常采用桩基础,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制桩、或其它桩型,不考虑天然地基承载力,造成天然地基承载力的浪费。

目前可采用河南三力机械CFG打桩机施工,充分发挥天然地基承载能力,根据经验,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原则。

(1)变形满足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地区规范对高层建筑地基变形和倾斜的要求
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高、荷载大、型状不规则,地基的变形及倾斜是基础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岩土工程师进行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时,在满足1)的前提下,应对复合地基和下卧层的变形进行计算,其最大变形量及倾斜值均应满足规范的规定,以保证建筑物安全运营。

对于形状复杂、高层建筑和裙房不设沉降缝的建筑物,还应进行地基与基础的变形协调计算。

(2)满足桩土变形协调的原则
桩和桩间土的变形协调是复合地基研究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桩和桩间土的变形协调有利于充分发挥桩间土承载力,防止应力过于向桩顶集中。

褥垫层是保证桩和桩间土变形协调的有利手段,因而岩土工程师进行高层建筑CH;桩设计时,应根据桩间土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桩土应力比、桩顶的标高等因素,综合考虑褥垫层厚度以满足桩和桩间土变形协调。

(3)满足上部结构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在进行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时,岩土工程师应首先考虑结构工程师根据高层建筑上部荷载、基础荷载以及活荷载等荷载情况所提出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根据已有的CFG桩复合地基、CFG桩的试验资料,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出桩长、桩径、桩土置换率、桩体标号等有关桩体参数,同时进行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以满足上部结构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在满足复合地基承载力时还应考虑一定的安全度,且对软弱下卧层按有关规范进行验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