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pdf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上)
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于语言的具体运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任务
一、基本任务(见教材P12) • 学说普通话 • 培养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 • 发展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 提高儿童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早期阅读能力
二、研究任务
1、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
1)促进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的进程 2)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3)促进儿童语言兴趣的提高
第一节 后天环境决定论
一、模仿说 1、机械模仿说 • 儿童的语言主要来自于对其父母语言的机
械模仿 • 忽视儿童在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
2、选择性模仿说
• 儿童的语言模仿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 是一一对应的
• 儿童往往选择模仿语言结构,而不是语 言内容
• 儿童的选择性模仿是在自然情境中发生 的
如:组句扩词、词语替换 扩句缩句、连词成句
第二节 语言发生的社会实践基础
• 语言的进化和发育 •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1.语言长生于社会 2.语言存在于社会 3.语言发展于社会 4.语言依存于社会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
后天环境论 先天决定论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思考题:
为什么说有关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纷争还 将长期继续?你对各派学说做何评价?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
一、文化功能 • 文化启蒙 • 文化传承 • 文化发展
二、社会功能
• 语言教育直接介入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 惯的培养
• 语言教育在未来社会高新科学技术发展中 具有重要作用
• 语言教育成为新世纪现代社会人素质教育 的组成部分
三、发展功能
• 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 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 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自考学习资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一章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幼儿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知道儿童语言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阶段性。
认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规律。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理解幼儿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指儿童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成长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幼儿语言发展与其他方面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认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创造无所不在的语言教育环境。
关注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采用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方式组织活动。
关注支持性的语言教育过程,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迅速发展。
第三节创设良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
幼儿园主题课程中的语言教育。
幼儿园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一)理解幼儿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识记:(1)儿童语言发展;(2)儿童语言获得的内容;(3)语言交流与运用。
领会:(1)学前阶段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2)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其他方面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应用:选择一个案例,说明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现状,并分析儿童语言学习与认知、社会性发展互为促进的关系。
(二)认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特点与规律识记:(1)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2)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
领会:(1)创造无所不在的语言教育环境;(2)采用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方式组织活动。
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说明支持性的语言教育过程的含义以及在教育现场的应用。
(三)创设良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识记:(1)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2)专门的语言教育与渗透的语言教育。
领会:(1)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2)在整合课程中寻找有关联意义的语言教育机会。
应用:分析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
第二章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与活动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认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基本内容和意义,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的目标与要求,懂得按照儿童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发展规律策划和组织幼儿园的语言学习活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学科。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把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3-6岁儿童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1.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2.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的规律3.解释学前儿童更语言发展过程及各种现象4.研究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学前儿童语言的基本概念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符号系统。
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或字形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构成的体系。
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也存在着显著差别,差别主要表现在:整体性与个别性、稳定性和多变性、工具和工具使用的差别。
在托幼教育机构进行语言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既要遵守语言的规定性,又要考虑个人呢的言语风格和言语习惯;第二,既要有规范语言模式的示范,又要有各种变体的示范;第三,既要有静态的语言学习,又要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帮助儿童学习。
第一语言指的是一个人从小就从父母或周围环境里学到并用于交际目的的语言,即本族语或母语。
第二语言是指再多民居聚居的国家或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为了和其他民族的人成功地进行交际,还要学习一种非本族的语言。
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并非学生的第一语言。
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这两个概念由乔姆斯基提出。
语言能力是指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一种能够按照本族语的语言规则把声音和意思联系起来的能力,即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了解。
语言运用则是这种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于语言的具体运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绪论辅导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性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一门专门研究0-6岁儿童语言发生、发展及其教育的学科;是师范及其高等院校培训学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儿园一线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它通过探索和发现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中的现象,揭示其中所蕴含的规律,从而运用这些规律对学前儿童实施有效的教育,达到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
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
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以下两点:1.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即语言使用能力或者语言体现各种交际功能的能力,关系到语言交往中社会化倾向和习惯的形成。
2.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表现在语义的丰富性、智慧性和逻辑性。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及其教育作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此年龄段的孩子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从中发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来进行有效的教育,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整体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明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学以致用,更自觉地进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而努力。
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儿童获得语言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儿童在加工语言的同时,认知能力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3
辨别出周围人的语调、语气和音 色等方面的变化,从而能够理解 这些变化所表达的情感并对之做
出相应的反应。
4
他们开始懂得结合语境去 猜测一些简单的词、身势
语及命令的意思
5
在这个阶段后期他们甚至开 始使用“小儿语”,主动使 用语音来吸引周围人的注意
力。
一、0~1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二)4~8个月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2.语音意识开始形成 (1) 他们能够有意识地去发现别人发音的特点,如发音的腔调、语调等,他们还能准 确地发现别人所发出的错误的读音,并进行纠正。
(2) 他们还能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发音,尽量使发出的声音和所听到的声音一致。 如果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准确地发出某些声音,他们会主动地求教。
一、3~6岁儿童语音的发展与教育
二、1~2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一) 1~1.5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1~1.5岁儿童的语言教育
1.语言+行动 2.教婴儿说出事物的名称
3.学习简单句 4.背简短儿歌
5.引导幼儿用词或者短句 表达自己的需求
二、1~2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二)1.5岁~2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2.双词句阶段
1
0~3岁是婴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 ,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3岁前儿童语言的发展可以分为既有质的差异、又相互关联、并且时有交 叉的三个阶段:
● 0~1岁是婴儿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又称前言语阶段; ● 1~2岁是婴儿开始进入正式学说话的阶段,又称言语发生阶段; ● 2~3岁是婴儿基本掌握口语的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入学之前。
三、2~3岁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一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第一节理解幼儿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指南》的颁布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语言学习和发展对全面发展的价值:《指南》在语言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维的能力。
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语言发展:指儿童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成长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学前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适对语音、语义、语法的理解和表达,同时还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的成长。
儿童语言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阶段性。
语言学习和发展对全面发展的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一、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互为支撑皮亚杰:语言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一种凝缩的符号,双是一种社会的调节。
语言在这种双重意义中便成为思维精密发展不可缺乏的因素1.加深和巩固幼儿初步形成的概念2.指导并参与认知加工过程3.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二、幼儿语言发展促进其社会性发展1.发展对外部世界、对他人和对自己的认识2.开展人际交往,学习建立良性的社会关系三、幼儿语言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相辅相成1.不同的符号系统沟通互动2.理解和表情达意的功能语言发展作用:1.认知发展水平决定语言发展水平 2.参与社会交往活动促进语言形成第二节认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关键问题一、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创造无所不在的语育教育环境《指南》明确指出,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让幼几在交往中逐渐学习理解和表达。
(一)重视幼儿语言运用的不同机会无处不在的语言教育,意味着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一个环节都可能在在都可能存在着师幼交流、亲子交流以及同伴交流(二)重视幼儿语言运用的不同方式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重点在于口头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的成长。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由于学前儿童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又被称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0-6岁儿童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内容1 、描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2 、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各种因素3 、解释和评价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个别差异4 、介绍和阐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和活动设计类型.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1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2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3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4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新纲要,2001年;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23日1听与说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2阅读和书写准备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全语言教育理念的核心:语言是完整的、整合的、不可分割的;全语言教育的理念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启示1、改变单纯的语言教育2、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和内容应是完整的3、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应是真实的、形式是多样的;一、完整语言教育观完整语言教育观强调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全面性和完整性,主张教育活动是真实的、完整的交流情境;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是完整的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是全面的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上真实的形式多样的二、整合教育观把儿童语言学习看成一个整合的系统,充分意识到儿童语言发展与其他智能、情感等方面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他们对每一个新词、每一种句式的习得,都是整个学习系统调整、吸收与发展的结果;离开了儿童发展的其他方面,语言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与此同时,儿童语言学习的每一点收获,都对他们的其他方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语言的发展;二、整合教育观1 、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2 、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3 、语言教育方式的整合三、活动教育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观,是指以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幼儿语言教育过程,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观具体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要求教师更多地提供幼儿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鼓励儿童以多种方式操作语言和发挥儿童在操作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等方面;三、活动教育观1、为学前儿童提供充分的操作语言的机会2、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3、注意发挥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二、三种语言获得理论强化理论模仿理论生成转换语法理论要求:掌握每一种语言获得理论的代表、主要观点,并尝试运用这些理论去解释儿童语言的学习;强化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 :行为主义学派主要观点: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强化等概念来解释语言的获得;操作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指对动物包括人的自发操作行为反应进行强化如肯定、表扬、给予食物或关注等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模仿理论也称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Bandura主要观点:儿童学习的语言,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和模仿,对儿童语言发展起重大作用的是社会语言的范型;生成转换语法理论创始人:乔姆斯基Chomsky生成转换语法理论是当前影响最大的语言获得理论;是一个最有活力、最有影响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当代的每一个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都不可能无视它的成就和影响;生成转换语法理论主要观点1、儿童大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包含:一套包括若干范畴和规则的语言普遍特征;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2、LAD的活动具有一个临界期;过了这个临界期,LAD就会退化;迄今为止的所有理论还不能把儿童语言的获得过程和机制阐述到至善至美的地步;第一节 0-3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语言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语言准备期0-1岁语言形成期1-3岁语言发展期3岁以后请思考:语言活动的发生发展三个过程的每一个具体过程一、0~1岁:语言准备期1.简单音节阶段 0~3个月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1.简单音节阶段 0~3个月1听觉较敏锐,具有一定的辨音水平2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多为单音节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1经常发出连续的音节2辨调能力增强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1近似词增加,开始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2真正理解成人语言,并把语音和实体建立对应关系二、1~3岁:语言形成期1.单词句阶段1~岁2.双词句阶段~2 岁3.简单句阶段2~3岁1.单词句阶段1~岁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2词义笼统,一词多义3以音代物,词性不确定2.双词句阶段~2 岁1词汇量急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2双词句为主,增长速度较快3.简单句阶段2~3岁1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2词汇量迅速增加3句法结构逐渐完善4语言理解能力继续提高三、0~3岁儿童语言的教育P26一用正确规范的口语与婴儿交流,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二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婴儿在生活中运用语言三开展早期阅读四开展语言游戏学前各年龄段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第二节 3-4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一、 3-4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一语音的发展特点P28二词汇的发展特点P29三语法与句子发展的特点P29一语音的发展特点儿童学习语音的过程,先后有两种不同的趋势:语音扩展阶段——语音收缩阶段;3~4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二词汇的发展特点3~4岁幼儿一般可掌握1000左右的词汇,首先掌握的生活中最常用的一些词汇;三语法和句子发展的特点幼儿掌握语法结构,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流,模仿成人说话而进行的,幼儿这时处于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发展时期;幼儿开始产生词序策略,从句子结构中理解词义;这阶段,幼儿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能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关联词;能用简单的话讲述图片内容;能大声清楚的念儿歌;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即兴讲故事和描述图片上的内容,复述时能说出主要情节,并能正确运用新学的词汇;二、3~4岁儿童语言的教育P30一教师讲解示范规范的发音,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二营造生活化的语言氛围,提高幼儿的词语敏感性三增强“亲子式交谈”沟通情感,引导幼儿用语言与人交往四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丰富语言经验P32在与幼儿交谈中,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在具体的情景下,围绕人、事、物操作材料展开交谈2.耐心倾听幼儿的表达,善于鼓励,及时反馈3.使用“儿向语言”而非“小儿语”儿向语言国外有关文献中把成人同幼儿自然交谈的话语称为儿向语言简称CDS,即儿童化的语言;他们指出,儿向语言是一种动态的话语,成人要了解交谈对象当前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在交谈中以略高一些的语法、语义和语言内容与其进行交谈;教师使用的儿向语可以是对幼儿语言的重复、扩充和评价,必须是幼儿能理解或经解释能够理解的规范的语言样板,而不是小儿语以音代词、叠音代词等;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幼儿从动作交流到口语交流,从字词交谈到句子交谈,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在最近发展区迅速地、不断地得到提高;第三节 4-5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一、 4-5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P331 、语音P332 、词汇P333 、语法和句子发展的特点P34一语音发展的特点4~5岁幼儿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发育较小班时期更趋完善;具备了控制发音与听音的生理条件,如坚持以普通话教学,并用科学分方法让幼儿进行反复的语言实践,幼儿就能握汉语中的全部语音;幼儿语音意识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主要表现为: P33页;二词汇发展的特点P334~5岁幼儿掌握的词汇量大幅度增加,质量上明显提高;幼儿在掌握对物体的整体认识和名称的基础上,转入对事物各部分的认识,同时掌握各部分的名称;仍然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占多数;对数词和量词掌控仍感困难;对抽象的时间概念词仍难以掌握;三语法和句子发展的特点P344~5岁幼儿按句法信息进行反应的能力不断提高,受词序的影响逐渐降低;二、4~5岁儿童语言的教育P34一突破方言干扰音,重点突破进行正音训练二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多看多听多说,丰富词汇三在教学活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四早期阅读指导要点P35-361.阅读游戏化,引发幼儿阅读兴趣2.注重方法,指导幼儿连贯阅读3.关注阅读过程的评价,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第四节 5-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P36一、 5-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一语音发展的特点P37二词汇发展的特点P37三句子和语法的发展特点P37一语音的发展特点P375~6岁幼儿已经具备了健全的听音和发音器官,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其建立了言语视觉调节、听觉调节的语言自我调节机制;能有意识地对待自己的语言,大部分幼儿会在成人的引导下反复练习发错的音,个别幼儿偶尔会出现回避、借故或歪曲的做法,对于故意模仿他们发错的音会非常生气,也会经常挑剔周围人的发音,有时还会纠正、评价他人的发音,对于相声、小品中的演员故意发错的音会兴奋的笑个不停或故意模仿;二词汇的发展特点P375~6岁幼儿的词汇已经相当丰富,词汇总量可以达到3000-4000个;词类范围扩大,对词义的理解也更为深刻了;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这一时期幼儿的概括能力明显提高,能够掌握更多概括性词语;1.幼儿掌握的词汇丰富,词汇量较大2.幼儿能较好地理解词义,并正确地运用词汇三句子和语法的发展特点P37句子结构完整,出现大量的复句;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能用清楚的、连贯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和别人交谈时,用词较恰当,能够完整地复述较长的故事,能看图编故事,还能围绕一个主题编故事;大部分幼儿都使用完整句;幼儿使用的复合句多于简单句 ;幼儿谈话的内容广泛,想象丰富;二、 5-6岁儿童语言的教育P38一教会幼儿控制呼吸,培养幼儿准确的言语表情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学前儿童正确理解词义1.让词和词所反映的事物同时出现2.借助有关材料来提供词汇的直观信息3.引导学前儿童联系上下文或根据自己已有经验理解词义三精心设计语言教育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早期阅读指导要点, P40-41第五节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一、正常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常见问题P411 、幼儿语言发展有明显的个体差异2 、发音准确度低3 、词汇相对贫乏,理解能力较弱积极词汇:幼儿已经理解又能正确运用的词汇 ;消极词汇:幼儿不能理解或者已经理解但不会正确运用的词汇;4 、口吃思考:对于上述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应该如何对待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一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二依据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三依据语言学科的性质特点四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和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五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六依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特色一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思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首先,要反映当前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价值观和教育目标取向;其次,要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三,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二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三语言学科的性质特点四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和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3岁前的儿童:提高儿童运用句子的表述能力是这一阶段语言发展的重点;3-4岁的儿童发音不清,词汇贫乏,语音和词汇方面的教育是这一阶段语言发展的重点;4-5岁的儿童是词汇大量积累的阶段,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增加和提高,引导儿童将消极语汇转变为积极语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是这一阶段语言发展的重点;5-6岁的儿童发音基本没有问题,同时积累了相当的词汇,培养儿童围绕一定的中心说一段话,发展儿童的连贯性语言是这一阶段语言发展的重点;五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六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特色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综合性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生活化纲要中规定语言领域的目标是: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纲要中规定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是: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幼儿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23日1听与说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2阅读和书写准备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五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1、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情感态度的培养2、重视支持性语言环境的创设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方面;1 创设开放而平等的语言学习环境;2 鼓励儿童在各领域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3 满足儿童语言学习的个别需要;3、关注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4、重视学前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1、层次结构纵向2、分类结构横向一层次结构目标纵向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总目标终期目标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二分类结构目标横向倾听行为的培养目标表述行为的培养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目标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目标1、倾听行为的培养目标倾听行为的培养目标具体如下:认知目标——懂得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要注意倾听;情感、态度目标——喜欢听,并积极有礼貌地听别人对自己说话;能力与技能目标——能集中注意力、有礼貌、安静地倾听;能听懂普通话,能分辨不同的声音和语调;能理解并执行别人的指令;2、表述行为的培养目标表述行为的培养目标具体如下:认知目标——懂得用适当的音量说话,有积极的表述愿望;情感、态度目标——喜欢与他人交谈,在适宜的场合积极、主动、有礼貌地与人交谈;能力与技能目标——会说普通话,发音清楚,语调准确,能运用恰当的语句和语调表述意见和回答问题;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讲述图片和事件;3、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目标具体如下:认知目标——懂得文学作品中运用的是规范而又成熟的语言;阅读和聆听文学作品能增加知识,明白事理,并能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美;情感、态度目标——乐意聆听和阅读文学作品,积极参与文学作品学习活动;能力与技能目标——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体会文学语言的美,积累文学语言;初步了解文学常识,会区别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及其构成要素;能用动作、语言、美术、音乐等不同表现方式,积极反映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会编构故事,表演故事以及诗歌、散文的欣赏与仿编活动等;4、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目标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目标具体如下:认知目标——懂得口语与文字和图书的对应与转换关系;情感、态度目标——对图书和文字产生兴趣,喜欢认读常见的简单的独体汉字;能力与技能目标——掌握阅读图书的基本方法;能集中注意阅读图书,倾听、理解图书内容;能学会制作图书并配以文字说明;了解汉字的书写风格,主动积极地认读常用字;能按规范笔顺书写自己的姓名和一些常见的独体汉字;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表述要素1 、认知目标应明确提出具体语言知识的学习,它包括所获得知识的形式、数量和种类等;2 、情感与态度目标应明确提出对儿童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3 、能力与技能目标应具体说明能力和技能的训练效果;二案例梨子提琴活动目标为:1、引导幼儿安静的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2、重点复述故事第一部分,根据要求合理的展开想象,并随音乐朗诵,体验音乐和故事的优美;3、知道梨子提琴地由来,并学会用“先……再……然后……最后……”的句式叙述;修改和调整后: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梨子提琴地由来,学说故事中的对话;认知目标2、愉快地欣赏故事,文学作品中温馨、宁静、友好的情感;体会音乐作品安详、宁静与柔美的意境;情感与态度目标3、发挥想象,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能力与技能目标三语言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注意事项:1 、活动目标应与活动内容相对应,不同的语言活动类型所设置的目标也有所不同;2 、活动目标的表述明确、具体、恰当;3 、活动目标应该用特定的术语来描述儿童在活动前后的变化,即认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能力技能目标;4 、目标的设计角度要统一 .“学会、懂得、能”二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的类型文学欣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三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的实施1、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1教育活动经验连续性原则2教育活动中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原则3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相适应原则4不同领域活动相互渗透性原则5面向全体,注重个别差异的原则2、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步骤;1活动名称:2活动背景分析设计意图:3活动目标:4活动准备:5活动过程:6活动延伸:7活动评价与反思:3、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在活动组织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儿童是活动主体的原则;2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原则;3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4示范与练习相统一的原则第三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途径与方法P73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途径一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二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P73一示范法二讲解法三讨论法四视听讲做结合法五游戏法六表演法七练习法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原则P79一客观性原则二参照性原则三全面性的原则四发展性原则五实效性原则六多元化原则静态评价:从儿童学习的效果,即语言教育目标达成情况这一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动态评价:从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方面,对儿童参与活动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P85-881 、自然观察评价法2、情境控制观察评价法3 、谈话评价法4、问卷调查法5、现场实录评价法6、档案评估法二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的主要方法 P881、自由叙述评价法1自我评价法;自我评价法是指教师对自己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的评价与反思;2他人评价法;是指评价对象以外的其他主体进行的评价;2、综合等级评定法3、实地观察评价法;大班故事欣赏大熊的拥抱节活动目标: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鼓励幼儿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述对故事的理解和想法;2.体验、感受故事中的情感,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谦让,不以大欺小;活动准备:PPT、相关音乐;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了解拥抱,体验相互拥抱的快乐;1.师:“老师想和小朋友们拥抱一下,谁愿意谁知道拥抱是什么意思2、解释拥抱3、师小结:和谁拥抱就表示愿意和谁做好朋友;让我们听着音乐和好朋友抱一抱;4.提问:你和谁拥抱的拥抱在一起的时候,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师:“今天也是森林城的拥抱节,大熊也来了,大熊在拥抱节里过的怎样呢让我们一起听听故事——大熊的拥抱节;二、欣赏PPT大熊的拥抱节;1.倾听故事内容,了解大熊为什么伤心;师:“故事里大熊遇到了谁他们拥抱了吗为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2.复述故事第一段,引导幼儿理解、表达故事中小动物的动作、语言;三、引导幼儿讲述故事第二段,并尝试说出大熊的想法;1.倾听故事第二段悲伤背景音乐师:“大熊为什么难过呢难过的时候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先和旁边的好朋友交流一下师:“如果是你做错了事,你心里会怎么想会怎么做呢”2.师:“做了错事,除了道歉,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事情让别人喜欢你呢”老师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四、引导幼儿复述第三段故事内容;1、师:“大熊和你们的想法一样,道歉了以后小动物会怎么做呢听一听故事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一、填空题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符号。
2.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带有较强的直觉性特点。
3、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
4、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两部,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经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5、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来确定,还应该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来选择。
7、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8、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他们组合在一起。
9、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10、自然观察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
1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知思考的能力。
1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统一的,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13、一般说来,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特殊的“小儿语”发音阶段。
1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1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16、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17、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有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把3-6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3-6岁儿童加强口语听说训练。
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也着重于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儿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人的发音器官分为①呼吸器官(包括从口腔、鼻腔,通过咽喉和器官到达肺脏的一连串管道,主要部分是肺支气管和气官)②声带和喉头(声带是主要的发音体)③口腔、鼻腔和咽腔(是音色的三个共鸣器,不同声音的制造厂)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声音主要通过如下程序:空气在一定压力下由肺部发出,通过声带间的狭缝时使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发音器官的保护:学前儿童的发音器官尚未发育完整,还很稚嫩,处在不断成熟之中,在儿童语言教育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成人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发音器官。
1、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2、要注意儿童说话、朗读以及唱歌时声带的保护。
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后天环境论:①模仿说(机械模仿说、选择性模仿说)②强化说③中介说先天决定论:①先天语言能力说②自然成熟说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①皮亚杰的认知说②规则学习说和社会交往说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指个体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二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换言之,也是掌握语言符号并使用语言符号与他所代表事物建立联系的过程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1.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①一方面,儿童对周围人们提供给他们的语言范型进行着重重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理解、能模仿的语言范型才会被他们所注意,并有意识地加以练习。
②另一方面,儿童在直接模仿成人语言的同时,总是在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着创造性、变通式模仿,即将听到的句子稍加变动,变成自创的语言进行表达。
③儿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周围人的言行。
也就是说,周围人们向儿童提供什么样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受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1.pdf
一、判断题1.语言能力指的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四项。
( √ )2..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 × )3.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
( × )4.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 √ )5.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 √ )6.0一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 √ )7.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
( √ )8.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 × )9. 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
( √ )10.词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丰富词汇,要不断为幼儿提供大量新词,让他们去理解和记忆。
( √ )11.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
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 × )12.识字也是幼儿的学习任务,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就是帮助幼儿获得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
( × )13.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 × )14.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等。
( √ )15.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 × )16.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
( √ )17.听说游戏主要为了吸引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
( × )18.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前阅读经验,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陈国宁《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8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三)幼儿园不同类型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具体内容
1.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目标 2.谈话活动的目标 3.讲述活动的目标 4.早期阅读的目标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是指学前教育机构传授给儿童的语言形 式、语言内容、语言运用的总和,是教给儿童一套特定的语言 符号系统,并指导他们运用这套符号系统进行交际。
3.根据语言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是把教育目标中的各部分、 各方面要求转换为儿童学习语言的内容,使儿童通过多种多样 的学习获得语言经验。
(二)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1.在非言语交际向口语交际转换过程中,儿童需要学习听说轮 换、及时反馈;对语词的理解和应用;构词成句、表达意思三 方面的内容。
2.在运用口语向书面语言学习转换的过程,儿童需要学习口头 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关系和识字两方面的内容。即理解说出 的话与写出的字之间的关系,对不同字形的辨认以及对字形结 构的分析和书写。
对语义内容的理解上。在0-6岁阶段通过教育逐步帮助儿童建立 起以下倾听技能:一是有意识倾听;二是辨析性倾听;三是理 解性倾听。
2. 表述行为培养
◈ 儿童表述行为能力发展的重点主要在于学习正确恰当的口语表 达,从语音、语法、语义以及语用四个方面掌握母语的表达 能力,由简到繁,由短到长地提高表述水平。
3. 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
(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
1.日常生活 2.人际交往 3.游戏活动 4.学习活动
谢谢观赏!
教给儿童本民族的语言符号系统 教儿童学会运用语言
一、确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依据
(一)依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语言教育》教材第四章“故事与表达”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学习故事《小兔子的花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通过故事学习基本词汇,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通过故事学习,使幼儿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使幼儿能够掌握故事中的基本词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兔子的玩偶、花园图片、故事卡片。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兔子的玩偶,以游戏的形式引入课堂,让幼儿观察玩偶,猜猜它是谁,然后引出故事《小兔子的花园》。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故事《小兔子的花园》,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学习基本词汇。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4. 课堂互动(10分钟)利用故事卡片,进行故事接龙游戏,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
5. 艺术创作(10分钟)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使用画纸、水彩笔等学具,创作一幅故事插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兔子的花园》2. 板书内容:故事角色:小兔子、花园基本词汇:开心、伤心、友谊、分享等故事情节:小兔子种花、小兔子与朋友分享花园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小兔子的花园》,并画出故事中的角色。
2. 答案示例:小兔子种了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有各种颜色的花。
有一天,小兔子邀请朋友们来花园玩,大家玩得非常开心。
后来,小兔子学会了分享,与朋友们一起照顾花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故事复述和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判断题
1.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3.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4.行动研究属于正规性研究,其方案要求严密完善,并且随着研究与实践的进程加以调整。
5.体态语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所以它能代替语言交际的功能。
6.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7.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8.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9.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10.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
11.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
12.研究表明,一般从一岁开始,婴儿才真正理解成人语言。
13.成人问“吃了没有”,婴儿刚吃完饭,还是答“没有”。
答话和情景不符的现象是接尾策略在起作用。
14.婴儿都很喜欢反复听同一故事,几乎百听不厌。
15.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1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
17.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
一般没
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18.复述是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内容。
19.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20.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在学习歌曲后把歌词内容改编成故事,以提高音乐欣赏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1.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浅显的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22.文学欣赏是通过儿童想象将作品的语言材料转换成他们头脑中的视觉、听觉的表象(画面)的过
程。
23.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对语言的直觉敏感性。
24.扩编要求幼儿仿照某一篇作品的框架或某一个段落,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
25.教师在创设谈话情境时,应多用摆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引导幼儿进入谈话话题。
26.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27.谈话活动要求幼儿使用的是独白语言,是培养锻炼幼儿独白语言的特别途径。
28.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
29.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
30.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和早期书写经验。
31.教育评价是为了甄别、检查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的状况。
3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33.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目标中包含着认知、情感与态度、技能和习惯这三个方面。
34.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评估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档案评估法等等。
35..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36.根据评价材料的不同,对语言教育活动评价的主要方法可分为自我评价法和他人评价法。
37.间接信息评价法是指利用录像、录音、照片或者文本式的活动实况笔录、教育手记等信息材料进行分析评价。
38.儿童的生活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整合的基点。
39.双语学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40.“言语”就是“语言”,两者只是名称不同,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三、简答
1.什么是语言能力?
2.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
3.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4.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工具?
5.简述对语言“约定俗成”性的理解。
6.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7.简述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的主要内容。
8.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9. 0至3岁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10.如何开展早期阅读中的亲子共读活动?
11.早期阅读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
12.语言教育活动的“有计划”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13.谈话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14.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有哪几个基本方法可供参考?
15.当幼儿进入围绕话题的自由交谈时,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6.讲述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17.听说游戏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18.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内容?
19.什么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评价方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