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修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二、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现汽车机电维修核心业务岗位综合维修技能与素质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

其他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的本门课程标准参照此标准编制。

四、教学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新能源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营销和新能源汽车保险等行业的岗位群,能够从事淅能源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营销和新能源汽车保险、理赔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系统了解汽车机电维修核心业务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协调关系,具备汽车机电维修核心业务岗位的操作能力和作业组织管理能力,并初步具备汽车发动机维护与维修以及对发动机故障分析诊断、排除能力。

(一)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理解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2.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拆装和检修方法。

3.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和维修方法。

4.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掌握汽油泵、喷油器的检修方法,并熟悉常见油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5.掌握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6.熟悉点火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高压电如何产生、点火正时的概念;熟悉电子系统与传统系统的根本区别,掌握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

7.掌握水冷却系与润滑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掌握主要零部件的检修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的性质与作⽤(⼀)课程的性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向汽车维修企业汽车机电维修岗位,培养学⽣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能⼒,是汽车类各专业的核⼼课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以职业⾏动为导向,基于⼯作过程的项⽬化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运⾏以⼯作任务为⽬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采⽤教学做⼀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通过学⽣主动和全⾯的学习完成课程⽬标要求。

(⼆)课程的作⽤通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学习,使学⽣具有专业能⼒、社会能⼒与⽅法能⼒三⽅⾯能⼒⽬标。

该课程的学习需《机械制图》、《汽车维护》等前续课程的⽀持,同时⽀撑《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后续课程的学习。

⼆、课程⽬标(⼀)专业能⼒1.具有制定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维护、故障诊断和修理作业计划的能⼒。

2.具有正确进⾏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各组成部分及总体的检测与调整的能⼒。

3.具有正确进⾏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的能⼒。

4.具有分析与描述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作过程并诊断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的能⼒。

5.具有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的能⼒(⼆)社会能⼒1.具有较强的岗位安全责任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经济意识。

2.具有作业⼩组团结,沟通协作能⼒。

3.具有良好的创新能⼒、⼼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

4.具有独⽴学习、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能⼒、处理信息的能⼒。

(三)⽅法能⼒1.具有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积累经验的能⼒。

2.具有举⼀反三,检修不同车辆的能⼒。

3.具有理论实践相结合,⾃主学习的能⼒。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通过汽车维修企业调研,对汽车机电维修岗位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项⽬进⾏分析,结合学⽣技能、知识的认知规律,以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过程中的典型故障检修为载体,将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项⽬分解为具有完整⼯作过程的6个学习任务,将6个学习任务进⾏教学设计转化为6个学习情境,并按照职业能⼒的成长过程对学习任务进⾏合理排序。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介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含电控发动机)是汽车类专业的汽车检测与维修的职业核心课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总学时为8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42,实验学时为42。

是考试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汽车维修相关技术标准、规则等有关知识和汽车发动机部件检测、部件相关检修等技能。

本课程是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是《汽车检测技术》、《汽车故障诊断》等课程的前修课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含电控发动机)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发动机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发动机维护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方法;熟悉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修复方法;能够正确检测电控发动机各部分传感器及执行元件;能运用正确的方法熟练排除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授学生以汽车构造和维修的规律知识,使他们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和对构造与维修不断更新的自学能力,成为汽车专业实用型人才。

二、学习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成为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汽车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同时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团结协作精神。

1、能熟练使用发动机检测设备。

2、能熟练应用发动机综合诊断仪等大型检修设备。

3、能熟练运用发动机检测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则。

4、掌握发动机各种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判断及排除方法。

5、掌握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修复方法、技术要求。

6、能够对电控发动机各传感器及执行元件的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7、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习惯。

三、教学环节和学时分配1.教学环节:实行多环节教学,包括:讲授、课堂讨论、讲练结合、作业、考核、演讲等。

2.学时分配单元/项目/模块课程内容学时分配理论学时实践学时1 发动机基础知识102 曲柄连杆机构 6 43 配气机构 6 44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4 85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4 86 进气与排气系统 4 47 冷却系统 4 28 润滑系统 4 29 发动机装配 2合计:84学时42 42四、课程考核1、考核形式:考查2、考试范围、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具体如下:成绩构成(100%) 形成性考核(40%)考勤20%课堂表现/作业20%40% 终结性考核随堂测试(60%)简答题40问答题2060%。

《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正确地拆卸、装配汽车发动机,掌握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的基本技能,能够利用各种专门的检测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检测、故障诊断及故障排除,能够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具备一定的持续发展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后市场各项技术、管理工作,以及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所必需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机械识图与绘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钳工实训”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与绘图能力、机修能力和一定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课程也为“校外综合顶岗实习”实践环节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按照“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围绕汽车机电维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了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设计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企业与学院共同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授课计划和教材编写工作,由学院教师和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授课,并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新技术、新工艺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最后校企双方共同评价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要求。

综合来看,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检测维修项目技术分析、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检测与维修、发动机性能检测与调整等,通过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在对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解构与重构的基础上,开发以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学习领域,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并与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

二、课程目标参考《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的五个指导思想。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概要本课程旨在为汽车机械专业的学生提供发动机构造和维修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其能够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正确的检查、诊断和修理。

本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发动机概述与结构组成•发动机零部件•发动机调试•发动机故障分析与处理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汽车发动机的概念和结构组成,并掌握各种零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发动机调试的方法和步骤,并具备处理常见发动机故障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了解常规的维护保养工作,以确保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正常运转。

发动机概述与结构组成发动机的概述发动机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负责转换燃料能量、产生动力并驱动车辆行驶。

通常情况下,汽车发动机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类。

内燃机又分为四冲程和两冲程两种类型。

本课程主要涉及四冲程内燃机的相关知识。

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发动机由多个部件组成,其中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汽门、气门、皮带、链条、曲轴箱等等。

每一部件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学生需要了解这些零部件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辨别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发动机零部件活塞与连杆发动机的活塞与连杆通常被视为发动机的心脏,它们负责将动力从燃烧的燃料/空气混合物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车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活塞与连杆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曲轴箱和气门曲轴箱和气门是发动机的另外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曲轴箱是一个由连杆和曲轴构成的机械系统,以将活塞从引擎的底部往返移动。

气门是一个调节发动机燃烧过程的重要组件,负责打开和关闭热气门,以控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燃油消耗率。

学生需要了解曲轴箱和气门的结构组成、特点与功能。

其他关键部件除上述三个部分外,发动机还由多个其他零部件组成,包括进气道、燃油系统、电气系统等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重要零部件的构成和特点,以确保他们能够辨别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发动机调试发动机调试是发动机维修的一项核心部分,其目的是检查和调整发动机的各种参数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完整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完整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完整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中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和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技能。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模式按步骤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技术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186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62课时,实践课时为124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10学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发动机拆装、检查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1、会识别发动机零部件;2、会描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能根据发动机的技术要求拆装发动机;4、能检查发动机;5、能诊断发动机的故障;三、内容标准项目1 发动机总体构造模块2 发动机总成的拆卸与安装模块3 发动机总成的分解和装配项目2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模块2 活塞连杆组构造与检修模块3曲轴飞轮组构造与检修模块4 曲柄连杆机构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3 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模块2 气门组结构和检修模块3 配气机构检查、调整模块4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4 燃料供给系构造与维修模块1 化油器的结构与检修模块2 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故障诊断与排除模块3柴油机燃油供给系检修项目5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构造与维修模块1空气供给系统结构与检测模块2 电控燃油供给系统结构与维修模块3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常见故障模块4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项目6 润滑系构造与维修模块1润滑系主要机件构造与维修项目7 冷却系构造与维修模块1 冷却系主要部件构造与检修模块2 冷却系常见故障的检查与排除项目8点火系构造与维修模块1 传统点火系模块2 电子点火系四、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1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1

XXXX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初中后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三、课程性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针对于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服务于《发动机电控原理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发动机机械系统进行故障诊断、零部件检测与修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从工作岗位需求出发,在学习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养成,以适应将来从事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

1.专业能力:(1)具备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车主咨询车况,独立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2)能够制定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和修复的计划,并实施该计划;(3)能够分析和描述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工作过程,并诊断机械系统的故障;(4)能够对发动机机械零部件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正确的修复措施;(5)能够遵守操作规范,使用相关技术资料;(6)能够按规定使用工具、设备,遵守劳动安全、环保的规章制度;(7)能够用资料说明、核查、评价自身的工作成果;(8)能够分析故障原因,向客户做出解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方法能力:(1)能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2)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4)能够查找资料功与文献已取得有用的知识。

3.社会能力(1)具有团队意识和相互协作精神;(2)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3)注重事故保护和工作安全;(4)遵守职业道德。

4.证书目标获得行业或劳动部颁发的中级技工证书五、参考学时:180课时六、设计思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是:与本地区汽车维修企业合作开发设计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一体、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的课程内容新体系。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6506、16508〕承担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9 〕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核心课。

(2)课程任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和应用,能够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拆装与检修,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岗位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从事汽车维修相关岗位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有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发动机电控检测实训。

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动机各部分的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2)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及各部分拆装方法;3)掌握汽车发动机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方法;3)掌握汽车发动机常见机械故障检测、诊断及排除的思路;4)了解汽车发动机装配与调试的工艺知识。

(2)能力目标1)会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2)能熟练拆装汽车发动机总成、零部件,并能正确判定其工作使用情况;3)能针对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4)能针对配气机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5)能针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简单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6)能针对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7)能针对冷却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8)能针对润滑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9)会进行发动机的组装与调试。

3.课程设计本课程以发动机总成拆装、曲柄连杆机构检修、配气机构检修、冷却系统检修、润滑系统检修、发动机总成检查等6个项目为载体,与企业合作设计19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过程性评价为导向组织教学考核。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完整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完整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开设时间:第一学期课时数:10/周教材版本:人民邮电出版社,仇雅莉主编一、课程概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针对汽车修理工岗位能力进行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电工电子学》、《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也是进一步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检修》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基础。

主要培养学生会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通过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汽车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整体构造,对组成零部件的认识及掌握相应的工作原理。

常用的修理工具和检测仪器的使用;简单零件常见腐蚀、磨损和裂纹故障的检测方法和对应的修理技术;明白发动机主要部件的拆卸和装配技术;知道发动机试车、发动机系统故障的常见类型和排除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共160学时(理论96学时,实训64学时),以讲授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课程,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共分为10个学习模块教学,每个学习模块以零件认识为基础,通过发动机的一个主要部件的构造来学习工作原理。

并设置相应的总结和巩固习题。

二、培养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具备维修手册相应查找能力具备常用工具、专业工具、检测仪器使用能力具备准确识别零部件能力具备准确鉴别零部件使用与更换能力具备准确判断故障部位能力具备试车能力2、方法能力目标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简单的绘图与识图能力检查、判断能力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3、社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绿色制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适用学时:168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68+34课程类型:一体化制定日期: 2014年2月28日制订人员:李丹推荐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人民交通出版社,刘惠明一、课程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培养目标和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参照该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来制订,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汽车售后服务方面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职业能力,以便在汽车维修岗位上完成汽车发动机维修方面的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采取一体化方式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成为汽车发动机维修和维护方面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素质(情感)目标1、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包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吃苦耐劳、服从分配、诚实守信;2、能较好地与人沟通,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4、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包括学习安全、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等;(二)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传动带的拆装、正时皮带的拆装工艺;2.曲柄连杆机构的检测与维修工艺;3.汽缸磨损以及活塞环的检测工艺;4.配气机构构造知识,汽缸盖的拆装工艺;5.冷却系统的基本结构,冷却液的安全、环保知识、冷却液的检查工艺和故障检测工艺;6.润滑系统基本结构,机油安全、环保知识和检查工艺;7.空气滤清器的清洁和更换工艺;8.燃油滤清器的更换工艺;9.发动机总成的更换工艺。

(三)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举升机、游标卡尺、扭力扳手、塞尺、千分尺、量缸表等工具;2、能完成汽车传动带的拆装、正时皮带的拆装、曲柄连杆机构的检测与维修、汽缸磨损以及活塞环的检测、汽缸盖的拆装、冷却液的检查工艺和故障检测、润滑系统检测、空气滤清器的清洁和更换、燃油滤清器的更换和发动机总成的更换等工作任务。

3、能排除发动机维修工作中的问题。

08《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08《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类型: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课程代码: 0722019 授课对象: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试点班)学分: 15.0 先修课: 机械制图、电子电工、机械基础学时: 272 后续课: 汽车底盘制定人: 李振林制定时间: 2008年9月二、课程概述该课程主要由曲柄连杆机构模块, 配气机构模块、电子控制汽油喷射模块、柴油机供给系模块、发动机冷却系模块、发动机润滑系、点火模块和起动模块等组成。

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掌握电控发动机中各模块的功用, 构造以及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并在以工学交替的过程中, 使学生在实践动手这个能力培养过程中掌握知识, 并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的融合。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2)知识目标能正确描述发动机等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

能正确描述发动机工作过程、工作原理以及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掌握检测故障, 排除故障的流程方法。

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四、教材、资料1.教材选用的原则以任务为载体,将课程的知识、技能、态度三者融入教材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材与实际结合、操作与管理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2.推荐教材: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主编扶爱民电子工业出版社3、参考的教学资料:《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的结构与维修》主编廖发良电子工业出版社《本田雅阁轿车数据流分析图解》主编鲁植雄电子工业出版社《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技能实训》祁先来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汽车数波形与据流分析》谭本忠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主编汤定国人民交通出版社五、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考核方式原则上以教务处公布的要求为标准, 如有特殊的考核设计方案, 可以列出!。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正确地拆卸、装配汽车发动机,掌握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的基本技能,能够利用各种专门的检测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检测、故障诊断及故障排除,能够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具备一定的持续发展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后市场各项技术、管理工作,以及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所必需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机械识图与绘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钳工实训”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与绘图能力、机修能力和一定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课程也为“校外综合顶岗实习”实践环节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按照“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围绕汽车机电维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了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设计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企业与学院共同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授课计划和教材编写工作,由学院教师和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授课,并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新技术、新工艺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最后校企双方共同评价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要求。

综合来看,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检测维修项目技术分析、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检测与维修、发动机性能检测与调整等,通过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在对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解构与重构的基础上,开发以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学习领域,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并与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

二、课程目标参考《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的五个指导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使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1.前言:
1.1课程性质:本课程标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以《电工电子学》、、《机械制图》等课程为基础,掌握发动机基本结构和基础知识的一门课程。

在本课程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汽车维修作业中实际作业项目为主线,引出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做出传授和培训。

2.知识课程目标:主要培养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发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发动机相关的基础知识;
2.1能力结构目标:(1)能够承担汽车日常保养、发动机维修的基础工作(2)会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3)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教学设备与学习场景基本要求
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
5、实施建议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心理特点结合我校实训设备等而编写的,可以先掌握一定的机械常识和电路常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维修训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相关的构造知识,从而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本课程标准基本不涉及电路知识,针对发动机上的电路情况,也是以认识为主,了解其基本功能为辅,基本不涉及维修检测内容。

关于电路、电控部分,应以《汽车电器设备》课和《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为主,本课程标准可以作为以上两门课的基础课,各核心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分层教学,知识能力逐步推进
的方式加以联系。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5.1教材编写
要实施好本课程标准,需要根据课程标准所设计的内容,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心理特点,自行编写实施教材,教材应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对每一个教学活动,应有相应的考核(作业)。

教材的编写要注意可操作性,应该以我校现有的设备或即将购买的设备为编写,并注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要注意的事项。

5.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注意应采用“三结合”进行教学,即:实习操作、黑板板书、视频动画三方面相互结合,以综合手段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最牢固。

以动手操作带动知识的理解记忆,以视频动画作为理解的有益补充。

以训练-考核-记忆循环带动知识技能的相互促进。

5.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从三方面进行:知识的记忆评价;动手规范操作评价;以及知识技能转化融合评价。

也就是知识的迁移能力评价。

以上评价前两项可以通过技能大赛方式的考核进行,第三方面根据已知知识对未知知识的推测和学习能力,知识针对人可成长的学习能力提高至关重要,使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5.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