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本剧的应用
历史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
历史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在的历史课程教学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要求将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教学活动既是认识过程,也是活动和实践过程。
历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很多,编演历史剧就是其中一种较好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程度,展现课堂的生命活力,并且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什么事历史课本剧呢?就是把历史课本中一些故事情节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方式展示出来,以达到加深学生理解的作用。
历史课本剧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活化历史课堂,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历史课本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素材能够设计编纂成历史剧,让学生进行表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和团队精神,从而真正体现历史新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理念。
正确运用“历史课本剧”教学手段,能起到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有助于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脉络。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穿越时空,把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们生动的表演再现出来,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生鲜活的语言也增强了课本剧的情趣,在笑声中理解了知识。
同时根据同学们演员的表演,搜集有效信息。
通过角色的扮演,可以充分理解人物。
演的过程是学生体会、再现历史情境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学生全身心的感触历史。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特定的环境下更能触发学生的无意识,产生直觉思维。
布鲁纳教育理论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表演中学生不光是历史情境的感受者,也是创造者。
被动与主动相交融,体现出积极的一面。
历史课本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当然,这些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同学们根据改编的课本剧,来充当里面的角色,并通过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把这个角色活生生的表演出来,从而充分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时代特征。
试谈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
温雪 莲
摘
要: 先进的教 育理念首先关乎教学 内容, 首先要落实到“ 教什 么” 上 。初 中语文 阅读 教学 内容 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 , 初 学情 , 初 中语文 阅读教学 内容应选择教 师“ 理解 ” 了的文本。 关键词 : 阅读教学; 现实背景 ; 教学 内容
和阅读大量 的历史资料 ,很 多的历史知识点就这样被学生在不知 不觉 中补充和完善起来 。 剧本定稿之后 , 先 由具有导演才能的学生组成导演组 , 再结合 剧 中人物的外形 、 气质来选择合适的演员。比如历史课本剧《 三国
2 . 表演与观赏历史课本剧—— 使学生增强 了历史学 习的兴趣 鼎立 》 , 根据剧情 与人物 , 我 们在班 内选 出 了曹操 、 袁绍 、 许攸 、 刘 历史教学 中有很多容易混淆 的知识点 , 比如历史事件的时间 、 备、 孙权 、 诸葛亮 、 周瑜等角色。选好 演员 , 同学们就可以利用课余 地点 、 人物 、 影响等 , 在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课本剧活动时 , 可 以将易
一
、
1 . 创作历史课本剧——使学生 的历史知识更加丰富 内容要实事求是 、 基本切合教材 ; ( 3 ) 对初稿进行讨论 和修 改 , 理顺 学生要创作历史课本剧 , 首先要对历史教材中的相关 内容有 故事脉络 , 突出剧本 的矛盾 冲突 , 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所了解 , 因此 , 学生为 了更好地塑造 丰满 的历 史人物 , 必然会收集 2 . 历史课本剧 的排 练阶段
关键词 : 课本剧 ; 具体操作 ; 评价 阶段 通过表演历史课本剧的形式 学习初 中历史 ,是一种新颖 而有 1 . 历史课本剧的创作 阶段
效的学习方法 。 这种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历 史知识 , 而且在改编 ( 1 ) 历史教师根据 教学实施方案 , 让学生结 合教材 内容 , 利用 创作与表演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和提高 。 图书馆 、 网络 等途 径收集相关 的历史 资料 ; ( 2 ) 对收集 到的历史资 历史课本剧 的意义和作用 料进行分类整理 , 围绕 中心任务与事件开始编写历史剧本 , 剧本的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 引 言
F 几 个 方 面着 手 。
随着素质教育 的不断深入推进 , 在教学过程 中应该要应用各 种先进 的知识 , 对历史教学效率进行提升 。当前历史教学依 旧没 有跳 出传统的教学模式 , 反而 使得 学生 的思 维受到禁锢 , 最终影 响学 生的历史学 习能力 。历史学 习能力的训练本来 就是一个持 续性 的过程 , 也是 一个 比较 自由的过程 , 因此在教育过程 中, 应该 要 给 学 生 多 的 自由 , 给学生更 多发挥主动性 的机会 , 让 学 生 在 学 习过程 中对各种历史知识进行学 习, 提高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 过程 中 , 可以加强对历史课本 剧的编排 , 讲一些历史 故事展现在 课堂 上 , 使得 学生可 以对历史 事件有更深 的了解 , 从 而提高历史 学 习能力 。 2 历 史 教 学 现 状 分 析 历史学 习能力 的提升是初 中教学过程 中的一个重要 内容 , 加 强初 中历史教学理念 的改进 , 是 实现历史 教学 效率 提升的重要措 施 。要想 提高历 史课程教 学质 量 , 改进我 国历 史教学课 程 的现 状, 必须要加强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前的历史 教学过程 中仍 然还采用 比较传统 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 再 加之我国素质 教育 过程 中对历史教育 的重视程度不够 , 因此导致 历史 教学 效率 受到 很大影响 。 在当前 的初 中历史教学过程 中还存在几个 问题 , 第一 , 学校 领导者 以及师生对历史课程 的认识不足 , 当前很多院校的领导者 以及师生对历史课程 的认识存在误差 , 认 为历史课 程教学只是教 育过程 中 的一个 辅助 部分 , 但历 史课 程蕴含 的人文 内涵 比较丰 富, 加强 历史课程教学 , 对 于学生的综合 能力 的提升有很 大的帮 助 。 在 当 前 初 中历 史 教 学 过 程 中 , 对 历 史 课 本 剧 的应 用 较 少 , 很 少有历史教师能够意识 到历 史课本剧在教学过程 中的应 用, 因此 导致历史教学效率得不 到有 效提升。第二 , 历史课程 的设置存在 问题 。当前很 多学校 院校的历史 教学 过程 中 , 课程 内容 的设置存 在一 些问题 , 没有太 多创 新的东西 加入到学校历史 教学过程 中 , 而且 在历 史教学过程 中的创 新程 度不够 , 除 了一些少数 的新 的课 程项 目, 其余 的内容 都是大纲 中的教学 内容 , 这会导致 学生在历 史学习的过程中丧失学习的兴趣 。此外 , 当前很多学校 院校 的历 史课 程结 构都是按 照传 统的教育纲要 进行 编排 的 , 在课程结构设 置方面 , 对历史课程 安排 的时 间不够多 , 没有对历史 学科的 内在 性质进行 深入 的挖掘 , 也没有建 立起来 系统 化的历史学科体 系 , 忽视 了对学生的历史认 知水平的培养 。第三 , 历史教学 的方法有
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课堂艺术摘要: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基于故事而展开的课本剧教学契合了历史学科的特点,有利于推动历史课堂的教学发展。
鉴于此,本文就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究,旨在启发广大同仁重视历史知识的“故事性”,为学生搭建更多构建历史知识的平台。
关键词:初中历史;故事;课本剧;教学策略宋代大教育学家朱熹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很多初中生讨厌历史学科,究其根本是初中历史教材中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教师应该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推动历史课堂的进展。
课本剧的演绎教学法无疑是一种活跃历史课堂气氛,激活学生兴趣,帮助他们深化历史理解与记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基于此,笔者就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积极应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搜集剧本素材,整合教材内容我们知道现在出现在大众视野的以历史时间点为背景的古装剧目多数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而编排的,并非严格按照历史发展而来的,甚至还有的存在歪曲历史的现象。
而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历史剧目在编排上一定要以教科书为基点,在编排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等都必须有据可依。
所以,学生在进行历史剧的编排时就必须要对所选历史片段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充分的了解,并且对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也要有明确的认知。
如此一来,编排历史剧的过程也就是强化学生记忆的过程,减少了死记硬背的枯燥和乏味,同时在丰富课外文化生活的基础上提升历史综合素养。
比如,教学完七年级上册的《三国鼎立》章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去创造编排历史剧。
有的小组非常趣味化地让刘备、曹操、孙权三人一起边喝烧酒边斗地主。
这种编排显然是符合历史常识的,烧酒是在元后才进入人们的视野的,而“斗地主”这种游戏形式也不是三国时期存在的。
而有的小组则编排了《三顾茅庐》的历史小剧目,从故事的编排到演绎过程中,学生逐步对刘备、关羽、张飞以及诸葛亮等人的性格特点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历史情景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教研新议F 牛f急史栏目主持人/王伶教学参考历史情景赃舯I5M钟的应用〇刘姗一、初中历史情景剧在实际教学模式中应用的依据(一) 布鲁纳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提出只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热情,才能激发其主体性,促 进学生对知识的主体性构建,挖掘自身的“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理论代表者布鲁纳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 借此模式解决学习中的一切问题。
这个“现实世界”的教育模式是一个储存了大量信息的内部系统,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这些重要信息。
因此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应该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主动给学生输出大量信息,学生习惯性接受。
如果教师换作启发和引导,转变传统固有教学观念,由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主动性地获取新知识,从而提升自我主观能动性,这才是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模式,才能 从本质上提升教学效率。
因此,我认为,在有限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以教室为舞台,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适合本堂教学内容的历史情景剧,调动 学生学习激情,创设氛围,探索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势所趋。
(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奥德华加德纳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逻辑数理、空间、运动、人际交往、音乐、内省、自然观察。
作为教师应该全面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天生我材必有用”,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我们教育上的负担,相反,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个体方法,“因材施教”。
所以,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前提下的教学模式时,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模式,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各得其所”成为课堂的可能性。
历史情景剧的设计和编排,可以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多种智能,最大程度上让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转述改造能力、肢体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直观教学手段。
浅谈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很多 , 比如可 以去图书馆翻找历史资料 , 现今社会 向着信息化模 式发展 ,互联 网极为流行 ,学生可以应用互联 网来查找历史资 料 。资料收集完成 , 就要对 收集 的资料进行整理 , 设计剧情 的开
端、 发展 、 高潮 、 结尾四部分 。 ( 2 ) 课本剧排 演阶段 : 历史剧 的排演 阶段 , 需要 团队的配合
德情操意义重大 。
课 堂教 育中, 教师应该擅长对于时机 的掌握 , 在适 当的时候引发 学生的积极 思考 , 并且 带入历史课本剧 。 例如, 对鸦 片战争课程 的历史剧 , 在课 堂上 , 老师先讲 解一
遍鸦 片战争过程 , 然后 提出鸦片战争对于历史的意义 。 对历史意 义理解 上 , 学生很 难有 明确概念 , 之后 引出历史剧表演 的小组上
台表演 , 经过同学精心设计 和老师指导的剧本 , 可 以生动的展现 历史场景 。有助于学生对于历史意义 的理解 。 ( 4 ) 课本剧评论 : 课本剧的本质是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
习中的重难点 , 在历史 剧演 出之后 , 应 及时 回归课堂 , 对于之前 提 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 教师也应该对历史剧进行 评价 , 鼓励
参 考 文献 :
固掌握 , 当时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 掠夺 中国资源 , 销售商 品, 对 中国进行经济上 的侵略 。 在编排过程 中 , 可以在历史剧 中设置 中国朝廷 、 英 国人 、 念旁 白的人 、 中国百姓等角 色 , 然后 由导演把 设计好 的台词分发下去 , 进行排 练。 ( 3 ) 培养学生 团队意识 : 一个历史 剧演绎 , 需要几 个学生 的
学 生发 表 自己 的观 点 。
出了以学生 为本 的教学观点 , 锻炼学 生的思考 、 创造能力 。
历史短剧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历史短剧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
历史短剧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历史短剧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析。
一、历史短剧的定义与特点历史短剧,顾名思义,是以历史事件、人物为蓝本,通过学生的表演来展现历史情节的一种教学活动。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直观性历史短剧通过学生的表演,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形象,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2、参与性学生亲自参与短剧的创作和表演,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热情。
3、趣味性短剧的形式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4、教育性在短剧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历史短剧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1、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而历史短剧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历史,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2、加深知识理解通过扮演历史人物和重现历史场景,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3、培养综合能力在历史短剧的准备和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资料收集、剧本创作、角色分配、排练等工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4、增强情感体验学生在表演中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增强对历史的情感体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人文精神。
三、历史短剧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1、选择合适的主题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历史主题,如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
2、指导学生创作剧本在剧本创作阶段,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帮助他们查阅相关资料,确保剧本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同时要注意情节的合理性和趣味性。
试析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权威资料]
试析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权威资料] 试析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观念也在发生改变,课本剧是初中历史教学当中一项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分析了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历史课本剧;初中历史;应用历史课本剧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以教材资料为背景,学生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收集历史资料并加以补充,形成一个整合型的历史剧本,在课堂上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学生通过编写、协作、演出等方式参与课堂历史课本剧,既加深了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理解,实践技能也能得到提升,历史课本剧与教学的结合正是创新教学模式的一种表现。
历史课本剧始终将学生作为主体,这点与当前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可广泛应用。
一、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教学理念将取代以往的教学理念,历史课本剧就是在此时走进课堂教学的。
历史课本剧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创建情境,学生通过出演历史人物参与历史课堂,来达到教学效果提升的目的。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许多教师不愿改变原本熟悉的教学模式,也会担心历史课本剧的教学应用到底会不会有效,如果没有效果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这样的结果必然得不偿失,于是大部分历史教师会因为这样的考虑而不愿做出变动,继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授课。
还有部分教师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对历史课本剧接触不多且经验不足,在运用历史课本剧来课堂实施教学时,一开始的确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氛围,可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而盲目使用历史课本剧,学生对于课本剧也就逐渐失去了兴趣,致使教学效果低下。
历史课本剧当中最主要的是还原历史情境,还历史真实面貌,而学生在编写历史剧本时往往缺乏真实性,甚至会出现与历史情节不相符的情况。
二、历史课本剧的编写原则剧本是舞台戏剧表演的基础和依据。
历史课本剧的编写是教师应用历史课本剧开展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决定其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历史课本剧对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探析
历史课本剧对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探析新课标的不断深入使当前初中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都发生了改变,历史课堂同样也不例外,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课本剧是一种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能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自主解决难题,并且迎合了新课标中合作探究的理念。
本文正是基于此,围绕历史课本剧对历史教学的意义开展探讨,全方位解读历史课本剧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旨在为今后初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标签:历史课本剧;初中;新课标;历史教学历史剧本就是依据课本中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相关历史资料的收集,最后撰写历史剧本,同时在课堂上扮演出来,最终寓教于乐实现历史教学的目的。
历史课本剧的全过程都需要学生执行,因此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对此,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
一、历史课本剧的教学价值1.使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有层次性历史课本是历史课本剧开展的基础,在制定剧本之前要将课本内容进行优化,提取关键的知识点,例如历史重要事件、人物的办法的部分,最后引申出课本剧的流程,根据时间梳理教材当中的事件顺序,能够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有层次性,避免了过多的课本知识使学生的思维紊乱。
2.有利于学生对于难点的解读学生在历史课本剧的制定以及表达过程中能够消除心里对教材的困惑,从而增加对知识点的记忆,历史教学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历史事件相互的穿插,人物的主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作用、意义和影响,这些难点涉及面较广,在传统教学中以机械式的灌输难以达到实效,而历史课本剧能够使学生去自主的收集相关资料,将讲述法变为行为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的知识。
3.合作探究的培养新课标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历史课本剧的实质也是通过合作来达成,在课本剧的编写过程中应该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不断的修改实施方案,只有剧本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在能在执行过程中实现默契、融洽的合作。
二、历史课本剧实施过程1.历史课本剧的编订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历史课本剧,都应该基于课本内容,但是仅仅局限于课本会造成知识面过于狭隘,因此又必须适当的延伸,让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收集相关的知识,从而丰富剧本的内涵。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剧的运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剧的运用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习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只有学生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会并且享受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
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做到课堂教学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又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巧妙运用了历史情景剧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让学生熟悉教材相关内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既要表现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又要表现出林则徐的英雄壮举。
学生们都非常兴奋,马上分组讨论并且组织素材,积极讨论台词和表演动作。
课堂剩余15分钟时间时,同学们争相上台表演,有的同学表演清政府的对外妥协和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情景,有的同学表演林则徐大义凛然销毁鸦片的场景,同学们在台下为台上的同学不断鼓掌,演到精彩之处更是群情激奋。
通过这样的教学,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形象就像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一样,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妙运用历史情景剧进行教学还在于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实现教学预期目标。
历史情景剧在历史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适合学习的氛围,而不能是简单地照抄照搬和人物对话,更不能弄成一部乏陈无味的电影,让学生失去兴趣。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国人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变化,我安排学生将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在课堂中表演一遍。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本剧的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本剧的应用作者:梁带娣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24期摘要历史是现今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本文中,将就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历史课本剧;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511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实施,在初中教学中,对于历史这门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们也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其中,历史课本剧是一种非常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将戏剧元素融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之中,以此在更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表现力以及想象力能够得到提升。
2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重点2.1 精选剧本素材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可以称之为一种“模块”式的教学,在单元间往往缺少联系,具有着较为枯燥的特点,并因此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而通过课本剧方式的应用将不同单元间的历史故事、历史事件进行串联,则能够在对单元间模块界限进行有效打破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具有一个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初中历史课本剧教学中,需要以教科书为基点,严格按照我国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对历史教学课本剧进行创作与改变,并在教学课标的指引下对教科书内容进行适当的梳理与整合,使课本剧能够对新课标要求进行良好满足的基础上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历史这门课程来说,不同知识、单元间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间具有紧密作用与联系的,通过在课本剧中对课文中历史事件、历史地点、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等要素的深入挖掘,则能够使学生在表演、参与的过程中更好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与理解。
如在三国相关知识的讲解时,“了解三国基本知识,对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及史实进行了解”是新课标中的要求。
从上述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对三国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时间等进行掌握。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二、 应用历史课本剧 的具体步 骤 教师利用历史课本剧开展教学 , 必须 充分体现学生 的主体地位 , 让学生切身参
与到资料搜集 、 剧本 编写 、 彩 排 和表 演 的
【 中图分类号 】 G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4 ) 0 7 A —
主要有 三个步骤 , 下面, 笔 者 以 人 教 版 历
如的个人资料 ,了解人物 的性格特征 , 还 要对 故事发生 的背景资料 和过程资料 进 行搜集 , 最后对资料进行整合。具体 的编 创 主要包 括 四个方 面 : 第一, 确定历史课 本剧 的整体框架和脉络 , 梳理负荆请罪故 事的起因 、 经过 、 高潮和结尾 。第二 , 确定 廉颇 、 蔺相如 以及其他次要 角色 的人物关 系。 第三 , 突出负荆请罪故事 的矛盾冲突 , 确保 剧情跌宕起伏 。 第 四, 编写人物台词 , 人物台词要简洁 、通俗且符合 人物特点。
史课本剧 ,必 须能够 高度集 中时间和空 间 ,通过幕 和场的转换来 充分 展示故事
的发展。
来选取合适的演员。 如廉颇的扮演者在形
教学活动 中。其次 , 教师在教学 前要告知 学生创作历史课本剧 的 目的 , 让学生带着 问题有 目的地进行 剧本编写 和表演 。编 演负荆请 罪的故事 , 主要是要 了解廉颇 和 蔺相 如的性格特征 。最后 , 教师要通过 日
常 观 察 和 问卷 调 查 等 途 径 充 分 了 解 学 生 的特质 、 爱好 、 优势等 , 在此基 础之上 , 根
象上应该高大威 武 ,在气质上 自信洒脱 ;
蔺相如的扮演者在形象上应该温文尔雅 , 在气质上沉 稳淡然 。其次 , 教师应帮助导
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各种新思路新方法层出不穷。
其中,历史课堂里最受学生欢迎的大概要属课本剧了。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积极探索利用课本剧这一形式,创设情景,整合知识,让学生在编演中享受学习历史的快乐。
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在课堂中使用课本剧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
1 课本剧能营造精彩的历史情景,让学生走进历史,如临其境的体验中感受历史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18 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为了更好的体现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是蓄谋已久,感受中国守军的爱国之情,我和同学们一起编排了课本剧《卢沟桥事第一幕:两个日本军官在中国地图前的对话。
军官甲(贪婪):中国这块肥肉我们一定要拿下!军官乙(指着地图):嗯,目前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拿下北平。
北平三面都已被我军控制,只有西南方向还没有行动,而卢沟桥是北平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夺下卢沟桥,北平唾手可得。
军官甲沉思片刻(阴笑):我们可以借口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以武力进城强行搜索,如果中方不答应,我们就炮轰北平城。
第二幕:中方守兵的坚决抵抗日兵(蛮横):我们演习有一名士兵失踪了,我们要进去搜查!中方守兵(毫不畏惧):不行,上面有命令,没有通行证任何人都不准进!日兵:命令?不行!快让开!中方守兵(义正言辞):中国领土岂能容你们随意践踏!(日军掏枪打死中国守兵,发信号枪,日军开始攻击)通过日本军官的对话,日本侵略野心昭然若揭,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日本侵略是蓄谋已久,卢沟桥事变绝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
中方守兵的毫不畏惧、义正言辞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守军体现的强烈的民族精神。
通过这个历史剧,把学生带入到日本发动侵华的情景,看出卢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从而很自然理解七七事变的影响,对于七七事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起到好的效果。
2 历史剧能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课本剧”从改编、排练到演出,实际就是一次艺术实践。
最新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精品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历史教学是根据课本资料为学习背景,老师通过课堂延伸,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
而历史课本剧就是以学生学习的材料为背景,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材料,师生之间相互收集历史资料补充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片段,整合成一个历史剧本,然后在课堂上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这样通过知识的学习、材料的整合、剧本的编写使学生所学历史深刻地被学生理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效果,对历史人文、历史事件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历史课本剧始终将学生作为主体,恰恰迎合了“以学生为中心”新的教学理念。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本剧的应用现状历史剧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加以学生自己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再以表演的形式共享给大家的习方式,大大區别与传统教学中老师边讲边演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表演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历史片段进入教学课堂,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印象,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但由于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历史剧排练时间不充分为由,课本剧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还不够,加上新教师对历史教学经验尚不够完全,对历史事件的串联不够通顺,造成了课本剧教学缺乏真实性和新颖性,这就是目前制约历史课本剧发展的因素。
二、历史课本剧的编写原则既然是剧本就要有编写依据,舞台表现效果是课本剧表现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历史知识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求学生要充分了解历史剧本要展现的特点,编写剧本时应依据下面几个编写原则。
1.选取集中的时间和空间历史事件发生在固定的时间段或空间范围,这也是剧本不同于小说和散文的地方,小说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剧本则集中展现在舞台范围内,在单位空间内将故事人物的特点,故事情节完整地展现出来,还得保持事件的真实性。
2.重点突出矛盾和冲突我们知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矛盾冲突和事件导火索是推动故事发展、引人进入历史情境的关键。
所以,编写历史剧本过程中要注重突出事件矛盾,并把矛盾和冲突贯穿在剧本的始终,作为整个剧本的主题思路,渲染舞台表现效果,加深学生对历史实践的认识。
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赵小玲)
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赵小玲历史课本剧教学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或协助学生表演,创设一定情景,用简单的情节再现历史知识点或升华知识点的一种课堂艺术表现形式。
它以独特的戏剧小品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第一次正式将课本剧形式引进课堂教学,是在课程改革开始前。
那是一节校级公开课,我开课的选题是:《血肉筑长城》课型:活动课。
整节课由三部分组成即抗日战场血肉筑长城、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
本课重点有二:一、台儿庄战役;二、百团大战。
其中,台儿庄战役这个知识点是以课本剧形式出现的。
课前准备工作:全班42位同学分为两大组,各组同学分工、合作,经历了确定选题、查阅资料、编写剧本、推选导演及选拔演员的过程,是一次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学习过程。
教师密切关注着准备过程,对选题、排练、同学间的合作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帮助。
课堂效果:短剧内容为池峰城师长招募敢死队员血战台儿庄的情景。
短剧演出约5分钟左右。
台上同学把敢死队员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几句旁白烘托出了战争的残酷性,而教师适时、适度的点评则将中国军人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渲染,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开课结束后,我感觉本次课本剧的应用,不仅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写作剧本、口头表达和表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在此后的教学中我偶尔也采用课本剧这一教学方式,如在九年级的《美国内战》一课中,在对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的处理时也采用了课本剧的形式,学生自主编排了小品“奴隶制存废之争”。
学生在编排和观看的过程中直观地了解到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的废存,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虽然在教学中课本剧给我带来了甜头但我更多的是看到了它的局限性:1.课本剧课前准备工作量大,增加了学生负担每个成功的课本剧,需要学生、老师课前付出大量的心血、精力来准备。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学札记I©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李杨当今社会要求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历史课程,初步学会思考怎么样从历史的角度去体会理解社会与人生,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经验和智慧,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是以往的单纯历史授课所达不到的成效。
现在在新课标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改变了以往模式,加入历史课本剧等形式,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出学生在新教学模式下的主体地位。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课本剧的含义与意义(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课本剧的含义。
历史课本剧是指将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以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从而使学生们能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更好地理解历史。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课本剧的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课本剧加以运用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能够二维立体地体会历史,改变以往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的弊端。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世界与社会还没有形成完全的认识,又在努力发展自我认知。
此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入历史课本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好途径。
例如可以通过排练廉颇和蔺相如的课本剧,使同学们学习廉颇知错就改的好行为,学习蔺相如的稳重谨慎、宽容大度,并能认识到在国家兴亡面前,自己的利益得失十分微小。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另一重要意义就是,在历史课本剧创作改编、合作排练、整体演出汇报等过程中,老师都只是在一旁起辅助引导作用,学生们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作用,促进了学生们的积极思考,使得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发展。
在历史课本剧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历史知识,还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在创作排演历史课本剧时,学生们学会了解决冲突和矛盾,懂得合作才是成功的必要途径,锻炼了协调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还增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本剧的应用
LIBERAL ARTS FANS2020年第12期教育教学2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本剧的应用肖慧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联合中学,福建 三明 365100)【摘 要】读史使人明智。
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较大影响,为此,历史教师应思考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方式,推动初中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发展。
将历史课本剧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活动,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
【关键词】历史课本剧;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056-02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民众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课程教学改革发展工作的实施。
更好地满足初中历史教学发展需要,关注初中历史教学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有效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极具现实价值。
根据现实情形可知,将历史课本剧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是创新现有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课本剧的价值(一)能够强化历史脉络的清晰程度部分学生之所以存在历史学习方面的困难,与无法有效掌握历史脉络有关。
历史课本剧作为再现历史情景的手段,能够将枯燥无味的文字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动作、语言,促使历史人物形象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状态呈现在学生脑海,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对于参演历史课本剧的学生而言,由于事前、事中环节需要开展相应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能加深对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期间,历史课本剧的存在及发展,很大程度上让历史文化知识以更为直观生动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较好地强化了历史文化知识的脉络,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
(二)能够增添课堂教学活动趣味性相较于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历史课本剧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本剧的应用
一、历史课本剧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1.熟悉教材创作课本剧
创作历史课本剧是基于教材资料而展开的,这就要求学生在编写课本剧的时候对历史教材有所了解,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
学生通过熟知著名历史人物了解重大历史事件,而后收集资料,分析编写出满意的历史课本剧,在创作课本剧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历史知识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历史知识。
2.辅助教学
历史教学当中还存在大量易于混淆的内容,例如著名的历史事件、时间、人物等,在开展历史课本剧表演活动时,可将容易混乱的历史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概括历史情节,使学生可身临其境地了解到历史事件的经过,便于加深记忆,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能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
3.有助于学生相互协作
学生共同创作历史课本剧时,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完成课本剧的编写和呈现,在此期间学生一起学习、进步,参与讨论发表自我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经过不断的改动创作出理想的作品,学生合作意识得到加强。
二、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1.创作历史课本剧
首先,教师按照教学方案,让学生自行收集与教材资料相关的史料。
教材是展开历史课本剧的前提,也是课本剧的重要指导内容,完整全面的历史课本剧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得以丰富。
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方面收集到历史资料,同时学会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找到历史资料后,结合教材资料开始着手编写剧本,剧本的内容要与教材内容相切合,理顺剧本整体架构、故事发展走向,编写的剧本当中要包含开头、经过、高潮、结尾这几个重要部分,整个剧本内容应有冲突性、矛盾性,以便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编写历史课本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故事要与历史相符合,正确客观地评价历史,严格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创作课本剧。
2.历史课本剧的排练与预演
学生拥有一个较完整满意的剧本,接下来就可以按照剧本角色来分配人员,这时就需要具有导演才能的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同学的特点,然后将其与历史人物形象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同学扮演历史人物。
也可从外形、气质等方面来进行选择,例如《三国鼎立》这一课中,可选择与曹操、许攸、袁绍这几个角色特点相符的同学进行排演。
3.历史课本剧的演出与评价
历史课本剧是教学的工具,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其中起到指导与推进课堂流程的作用。
历史课本剧的演出充分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只需适时地引导学生对该历史事件进行思考。
例如《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历史课本剧中,始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学生创建出两种不同的历史场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民族、文化、文明进行思考:历史的变动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正确评价北魏统一与汉化前后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例如对通婚、服饰、书籍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要让学生明白历史的进步就是人类的进步。
最后教师对参演的学生进行评价,对课本剧的表演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自由发言敢于说出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