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规范
喹硫磷杀二化螟效果,使用喹硫磷的注意事项
![喹硫磷杀二化螟效果,使用喹硫磷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c2183d5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c.png)
喹硫磷杀二化螟效果,使用喹硫磷的注意事项喹硫磷对二化螟的灭杀效果较好,该药物对害虫有胃毒、触杀作用,且可以渗透植物的组织,能有效防治害虫。
防治水稻二化螟,可亩用25%乳油150-170毫升兑水做喷雾处理,防治水稻叶蝉,可亩用25%乳油120-150毫升兑水做喷雾处理,防治水稻瘿蚊,可亩用25%乳油170-220毫升兑水做喷雾处理。
一、喹硫磷杀二化螟效果1、喹硫磷对二化螟的效果喹硫磷(25%喹硫磷乳油)灭杀二化螟(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较好,该药物对害虫有胃毒、触杀以及一定的杀卵作用,而且能够渗透植物的组织和器官。
2、喹硫磷使用方法(1)防治水稻二化螟,亩用25%乳油150-170毫升兑适量清水,然后进行喷雾。
(2)防治水稻叶蝉,亩用25%乳油120-150毫升兑适量清水,然后进行喷雾。
(3)防治水稻瘿蚊,亩用25%乳油170-220毫升兑适量清水,然后进行喷雾。
(4)防治水稻褐边螟,亩用25%乳油170-220毫升兑适量清水,然后进行喷雾。
(5)防治柑橘蚜虫,亩用25%乳油60-80毫升兑适量清水,然后进行喷雾。
二、使用喹硫磷的注意事项1、该药物的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季作物最多只能使用3次。
2、该药物对于水生动物和蜜蜂而言有剧毒,不可在鱼塘、河流、养蜂场周围使用。
3、该药物对多种害虫的天敌有毒害作用,用药前需避开害虫天敌。
4、该药物可以和其他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进行轮换使用,以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时间。
5、施药前,应做好防护措施,穿戴手套、口罩、操作服、护目镜等防护用品,期间不能饮食、抽烟。
6、未用完的药液应妥善处理,严禁倒入池塘等水域中,也不能在池塘等水域中清洗施药器械。
7、废弃的包装物要深埋或焚毁,不能作为其他用途,一次没有用完的药液可继续原装密封保存。
黑龙江省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黑龙江省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65d3b5b77232f60ddcca13a.png)
1 发 生 规 律
二化 螟 在黑 龙 江 省 每年 发 生一 代 至 一代 半 。 越 冬 幼 虫 在 5月 下 旬 开 始 化 蛹 ,最早 为 5月 2 1 日, 蛹 盛期 在 6月 上 、 化 中旬 , 直可 持 续 到 6月 一
下 旬 , 晚化 蛹 时 间在 6月 2 最 9日, 期 平 均 1 . 蛹 09 d 。成 虫羽化 初期 为 6月初 , 始现 期在 5月 3 1日,
秕 粒 , 水稻产 量 影响很 大 。 对
产 卵最 短 2 d 最长 9 d 平 均 55 d 、 , . 。成虫 寿命 最
短 2 d 最 长 1 , 均 65 d 、 1d 平 . 。成虫产 卵始期 在 6
月上 旬 , 最早 产 卵时 间 出现在 6月 7 日, 盛期 在 6 月 中旬 末 至下旬 , 卵一 直可持 续到 7月上 旬 。 产 卵 期 最 短 5 d最 长 9d 平 约 7 d 、 , 。幼虫孵 化初期 为
中 图分 类 号 : 4 5 1 2 . ¥ 3 .1 1 文 献 标 志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3 6 3 (0 0 0 — 0 4 0 1 7 — 7 7 2 1 )6 0 6 — 2
二 化 螟 [hl u pesl ( le) 鳞 翅 目 C i sp rsa sWa r 属 o i k 1 螟 蛾科 昆虫 , 名钻心 虫 、 秆虫 等 。1 9 别 蛀 9 8年该 类 昆虫在 黑龙 江省 阿城 市 、五常市 田问出现并 发 生
术
。
球 妊
V1 0 o4 N. . 6 0
黑龙 江 省 水 稻 二化 螟 的发 生规 律 与 防治 措 施
魏 中华
( 龙 江 省 农业 科 学 院 绥 化 分 院 , 龙 江 黑 黑 绥 化 1 2 5 ) 5 0 2
二化螟防治措施
![二化螟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89c69a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4.png)
二化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棉花、玉米、高粱、大豆等作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化螟防治措施: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对二化螟进行控制,如放养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蜈蚣等,或者使用苏云金杆菌等微生物制剂。
2. 化学防治:在二化螟幼虫孵化初期喷洒杀虫剂,如辛硫磷、敌百虫等。
3. 物理防治:如设置黄板、蓝板等诱捕器,利用二化螟的趋光性进行防治。
4. 农业措施:合理安排作物种植时间和布局,避免二化螟的繁殖和传播。
5.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除枯萎植株和杂草,减少二化螟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6. 抗性品种选择:选择对二化螟有抗性的品种进行种植,降低其危害程度。
二化螟和三化螟的简要防治策略2
![二化螟和三化螟的简要防治策略2](https://img.taocdn.com/s3/m/cb3c6b21cfc789eb172dc84d.png)
二化螟和三化螟的简要防治策略药剂防治水稻螟虫会造成污染,增加种植成本,只要采取恰当的种植方法,一样可以较好的控制螟虫为害。
1. 处理稻桩:冬前或第二年3月底前翻耕泡田,灌水淹没稻桩,拾毁残存稻桩,铲除田边杂草(特别是茭白)残株,能杀死大部分越冬虫蛹。
晚稻种植前及早耕翻土壤,放水泡田,将稻桩翻埋入土,可消灭部分幼虫。
2. 灌水杀蛹:即在螟虫初蛹期采用烤、搁田或灌浅水,以降低化蛹的部位,进入化蛹高峰期时,突然灌深水10cm以上,经3至4天,大部分老熟幼虫和蛹会被淹死。
深浅交替进行,可杀死大量幼虫。
3. 立秋后插田:晚造过早插田使螟蛾有了在本田期产卵的机会,提倡立秋后插田,尽量缩短插田持续时间,在秧田移植前恰当施用“送嫁药”。
4. 统一种植时间:同一片地区种植的水稻,栽秧时间和水稻成熟期差异不宜太长,以免造成交叉为害。
5. 合理处理早造稻杆:早造收割后的稻杆切勿直接投入稻田中,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将稻杆铺到玉米、茶叶、油茶等其他作物田中,既可以控制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作为绿肥,水稻害虫不会在其他作物上为害。
将稻杆烧成草木灰后再施入田中也可避免螟虫为害,但造成一定空气污染。
将稻杆发酵堆肥也可以避免螟虫为害,但时间周期过长。
6. 药剂防治:一般在低龄阶段即盛孵期至1、2龄幼虫盛发高峰期施药,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氯虫噻虫嗪、阿维菌素等有效成分的药剂。
施放农药时,切勿在同一片田中长期使用同种有效成分的农药,会严重影响防治效果,最好是几种农药交叉轮流使用。
目前推荐使用杜邦的康宽、先正达的福戈、拜尔的稻腾,这三种均是高效低毒农药。
双季连作稻区,秧苗移植前施药一次,本田一造二次药,第一次水稻分蘖后至园秆期、第二次水稻破口前后。
单季中稻,可在分蘖盛期、园秆拔节、孕穗后期各施药一次。
采用低浓度药液直射喷洒法,田间尽量保持浅水层,尽量避免在暴雨前施药,施药后需要控制排水时间,力求在3天内不排水,不让农药浓度较高的稻田水排出。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c3b0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f.png)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水稻螟虫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以幼虫在水稻植株内部为食,造成水稻叶片、茎部的被害,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螟虫,农户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为您介绍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希望对您的种植生产有所帮助。
一、生物防治1. 引入天敌引入天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
通过在水稻田中释放天敌,如绵蚜茧蜂、蚜虫天敌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螟虫的数量。
这些天敌会寻找并吞食水稻螟虫,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治作用。
2. 发展生物防治菌剂生物防治菌剂是一种绿色的防治水稻螟虫的方式。
可以利用若干种真菌和细菌制备生物农药,喷洒到水稻田中,可以迅速杀死水稻螟虫成虫和幼虫,从而达到控制水稻螟虫数量的目的。
这种方法在防治水稻螟虫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环境没有污染。
二、化学防治1. 合理施用农药在水稻螟虫的严重发生期,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在使用农药时,要选择经济有效、环境友好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用,保证农药的使用量和农药的使用频次。
也要避免使用单一种类的农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2. 定期清理田间杂草水稻田间的杂草是水稻螟虫的重要食源和栖息地,如果及时清理田间的杂草,可以有效减少水稻螟虫的数量。
清理田间杂草还可以改善水稻田的通风条件和阳光照射条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三、农业防治1. 种植抗病虫害水稻品种在种植水稻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比如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可以减少水稻螟虫的发生。
这些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还可以减少农作物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2. 合理密植适当密植水稻,可以有效减少水稻螟虫的发生。
因为在密植的情况下,水稻植株的间距较小,水稻螟虫很难在田间找到合适的生长环境,从而有效减少水稻螟虫的数量。
四、物理防治1. 黑灯诱捕可以使用黑灯诱捕水稻螟虫。
在水稻田中设置黑灯,吸引水稻螟虫飞来,然后再使用捕虫网等物理方法将水稻螟虫捕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农户迅速减少水稻螟虫的数量,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治效果。
实验室二化螟的养殖方法
![实验室二化螟的养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5c084633687e21af45a910.png)
二化螟的饲养技术一.水稻的种植1.浸种我们选择的是扬稻6号,根据虫量大小和水稻的生长状况,适时适量的选择将水稻种子放入容器内,冲入能没过水稻种的自来水,将浮起的秕谷和烂谷滤掉。
浸泡2-4天,每天换水。
2.盖种将露白的种子放在托盘上,用纱布盖住2天左右,注意保湿。
挑出发霉的种子和米粒,避免水稻苗的污染霉变,影响虫子的饲养。
3.播种盖种后,视种子的发芽状况,准备播种。
在玻璃缸内铺一层滤纸,喷上冷水,将种子均匀撒在滤纸上,此时喷水可以稍大量些,减少喷施次数,但必须确保滤纸是湿的。
4.移虫稻苗长到5cm左右的高度就可以放虫进去饲养,每天都需要浇水,以滤纸保持是湿的为标准。
二.虫子的饲养1.卵块的处理剪出的卵块放置在培养皿中,每天观察卵块的状况。
卵块发黑时,需要放在蜡纸折成的凹槽上,然后放入有水稻苗的玻璃缸内。
2.幼虫的饲养(1-3龄)卵块放入后,很快就会出虫,幼虫会爬入缸子内取食水稻。
此时注意保持缸内水分,但要控制好水量,以倾斜时缸底没有积水,但滤纸湿润为标准。
因为有积水的话,幼虫很可能会淹死,最好每天喷两次水,少量多次。
3.幼虫的饲养(3龄以上)三龄以上的幼虫抵抗力较强,此时可以适当多喷些水。
虫子进入暴食期后,若缸子底部被吃的很厉害,只要喷入少许水就好。
如果水稻被取食的颜色发黄,虫子都往缸顶上爬,即可为虫子换苗。
4.换苗先将缸壁上的虫子用毛笔或镊子放入新苗的缸子,然后将旧稻苗分次取出少部分放在托盘中,寻找虫子放入新苗缸。
最后将旧稻苗放在一个空缸子内两天,每天观察有无虫子出现,并将发现的虫子放入新苗缸内。
如果没有再发现虫子即可倒掉。
5.化蛹如果虫子出现吐丝、穿孔,且在缸底有苗可吃的状态下,虫子往上爬(一般为6龄虫),表明虫子快要化蛹。
抽取几张面巾纸放在缸内稻苗上,给虫子化蛹,面巾纸的量可根据缸内虫量进行适当选择。
6.蛹的处理每天检查缸中面巾纸,如果有蛹出现要取出来,分雌雄放置在两个培养皿中,记下日期并放入一个湿棉球保持湿度。
水稻二化螟防治方法
![水稻二化螟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19f8d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1.png)
水稻二化螟防治方法
水稻二化螟是一种危害水稻的害虫,主要为害水稻叶片、茎和穗部,造成叶片黄化、枯萎、穗减少甚至全失,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以下是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加强水稻种植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枯死叶和杂草,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
选择适合水稻生长习性的农药,如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等,喷雾防治。
2. 药剂防治:根据二化螟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症状,选择适当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常用的药剂有:阿维菌素、氟虫胺、甲氨基阿维菌素、四氟乙烯、嘧啶核苷酸等。
在使用药剂时,要注意合理用药时间、用药量、用药方式等,避免过度用药和产生不良反应。
3. 虫口控制:利用灯光或药剂进行虫口控制,减少二化螟的种群数量。
灯光防治是利用水稻灯光吸引二化螟,然后利用药剂将其杀死。
药剂防治可以使用含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成分的喷雾剂,如嘧啶核苷酸、阿维菌素等。
4. 物理防治: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如鸮鸟类、蜘蛛、蚂蚁等。
在水稻生长期间,可以通过捕捉、捕杀等方式控制这些天敌种群数量,从而减少二化螟的发生。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农业防治、药剂防治、虫口控制和物理防治等方法,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稻种植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防治方法。
同时,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过度用药和产生不良反应,保障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技术方案】2017年水稻二化螟综合治理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2017年水稻二化螟综合治理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c57c7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63.png)
【技术方案】2017年水稻二化螟综合治理技术方案二化螟是我省(浙江省,下同)水稻重大害虫之一。
近年来,部分稻区二化螟种群对主治药剂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缺乏防治二化螟的高效药剂,危害逐年加重,防控形势严峻,对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防控水稻二化螟为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确保“农药零增长”行动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方案。
1治理策略强化区域治理,主攻抗性二化螟重发区域。
坚持综合治理,运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压低虫口基数;加强虫情监测预警,抓住关键节点,科学使用农药进行应急防控,“狠治一代,巧治二代,重视穗期”,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强度,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危害,保障水稻生产、稻米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2治理区域单双季混栽区(包括稻—茭白、稻—玉米、稻—菜混栽区),重点是二化螟对主治药剂产生高水平抗药性地区。
3主要技术(1)监测预警在二化螟发生严重地区增设二化螟的监测点,加强对二化螟重发区域的虫情监测,提高预报准确率,明确防治时间、防治对象田,提高防控成效。
(2)农业防治① 减少插花种植。
单双季稻混栽区提倡集中连片种植,尽量避免插花种植,减少二化螟桥梁田。
② 适期播种。
单季稻区视当地实际,适当推迟播种期,宜在5月20日以后播种,减少二化螟落卵量。
③ 集中育供秧。
推广集中育供秧,做好带药下田,减少大田防治压力。
④ 稻桩处理。
提倡低茬收割,晚稻收获时尽量降低稻桩高度。
有条件的地区组织开展秸秆粉碎,减少越冬虫量。
⑤ 灌水杀蛹。
根据当地监测,在越冬代二化螟化蛹高峰期(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对冬闲田进行翻耕,将残留稻桩、稻草翻入土中,并灌水淹没(低茬收割或粉碎稻桩的稻田,也可直接灌深水,淹没稻桩),保持5~7天,杀灭越冬螟虫,降低虫源基数。
(3)生态调控① 种植诱虫植物。
在稻田机耕路两侧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丛间距3-5m,诱集二化螟成虫产卵,减少二化螟在水稻上的着卵量,减少对水稻的危害。
二化螟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二化螟的识别与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f17071d312b3169a551a406.png)
二化螟的识别与防治技术二化螟是我市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中等偏重至大发生,对水稻为害较重,一般损失在5%左右,比较严重的达20%左右,甚至高达40%以上。
二化螟的识别和为害症状。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
成虫雌蛾体长14.8-16.5毫米,翅展23-26毫米。
头小,触角丝状,复眼半圆形,黑褐色。
体灰黄褐色,前翅灰黄色,呈长方形,沿外缘有个小黑点,后翅白色,略呈三角形。
腹部为纺锤形,被灰白色鳞毛,末端不生丛毛。
雄蛾较小,体长13-15毫升,翅展21-23毫米。
卵粒为扁平椭圆形,常十粒至一、二百粒相集成块,扁平,呈鳞状。
幼虫一般有6龄。
其中1龄约1.6-3.3毫米,2龄约3.3-6.6毫米,3龄约6.6-10毫米,4龄约10-14.9毫米,5龄约15-20毫米,6龄约20毫米以上。
幼虫初孵时为淡褐色,背部有5条棕色条纹,以后棕色条纹渐次明显。
蛹长约10-13毫米。
分6级(一级复眼同体色;二级复眼淡褐色;三级复眼红棕色;四级复眼乌黑色;五级复眼黑有膜,六级翅的外缘黑点出)。
初化蛹时米黄色,腹部背面有5条纵纹,经时稍久,体色逐渐变为淡黄褐色,褐色,因而纵纹隐没。
将羽化时为金黄色。
二化螟除为害水稻外,尚又能为害玉米、高粱、油菜以及稗等杂草。
以幼虫在寄主植物的根茬和茎杆中越冬,绝大部分稻桩和稻草中越冬,也有少数在土内越冬。
第二年春季,土温到7℃时,幼虫开始爬出稻桩,钻进土面稻桩和大麦、小麦等茎杆中。
土温上升到10-15℃时,为转移盛期,大部分转移到冬季作物茎杆中。
幼虫在稻桩小麦、油菜等冬季作物的茎杆中陆续化蛹羽化。
成虫有趋光性,交配后1-2日即产卵,以晚上产卵最多。
第一代多产在秧叶上,以基部2-3叶最多。
卵多于上午6-12时孵化,孵化为幼虫后,即从叶上爬至茎杆,或吐丝下垂至茎杆,咬孔侵入。
先集中叶鞘内侧为害,造成枯鞘,2龄以后,开始分散转移为害,造成枯心苗。
二化螟也能转株为害,一头可造成数株枯心苗。
我市由于营养条件较好,发生较早,每年双季稻区能发生四代(年平均温度超过20℃的地方每年发生四代)。
二化螟性诱剂在再生稻上防控二化螟效果及应用技术
![二化螟性诱剂在再生稻上防控二化螟效果及应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e7c6c1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7e.png)
1.2 试验地点及供试品种 试验地点在怀宁县高河镇谢 山村大畈,面积 10hm2,品种为准两优 608,作再生稻栽 培。3 月 28 日播种育秧,5 月 1~3 日人工移栽,8 月 25 日收 获一季稻,再生稻 9 月 12 日齐穗,10 月 28 日收获。 1.3 试验设计及处理经过 性诱剂处理区:性诱剂处理 区面积共 3.3hm2,按每 667m2放置 1 个诱捕器(配置诱芯), 共计放置了诱捕器 50 个。诱捕器安置高度,首次放置诱 捕器需高于作物 50cm(距地面 80cm),水稻破口期(7 月 7 日)调整一次诱捕器高度,高于作物 20cm,水稻齐穗后诱 捕器口可以在水稻冠层下 10cm。诱捕器诱捕器安置时 间,5 月 7 日越冬代二化螟发蛾期放置诱捕器,经过 60d,7 月 7 日换一次诱芯, 8 月 20 日水稻黄熟收回诱捕器。
作者简介:陈良兴(1967-),男,安徽怀宁人,农艺师,从事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 收稿日期:2016-01-0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2 卷 02 期
陈良兴 二化螟性诱剂在再生稻上防控二化螟效果及应用技术
67
处理 2:未带药下田+性诱剂,面积 1.6hm2,其它田间 病虫草害防治及管理同处理一。
处理 3:对照区,常规管理(带药下田),面积 6.7hm2, 距离性诱剂处理区 200m 以上。移栽前 3d,秧田用 20%氯 虫苯甲酰胺 10mL/667m2兑水 30kg 喷雾带药下田;栽后 5~ 7d 追施拔节肥,每 667㎡尿素 10kg+14%苄乙 30g+10%吡 虫啉 40g;拔节孕穗期 6 月 11 日防治纹枯病兼治飞虱每 667m2 用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 20mL+25%吡蚜酮 20g+ 20%氯虫苯甲酰胺 10mL,7 月 5 日整体防治穗期病虫害 (二代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飞虱、纹枯病、稻曲病)667m2 用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 20mL+25%吡蚜酮 20g+20%氯 虫苯甲酰胺 10mL。 1.4 调查统计方法 (1)诱蛾量调查。在性诱剂处理区 东南西北中 5 个方位设置 5 个调查点(分别用Ⅰ、Ⅱ、Ⅲ、 Ⅳ、Ⅴ来表示),每点选取有代表性的诱捕器各 5 个,定点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2a3390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f.png)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水稻螟虫是水稻上的一种害虫,它会危害水稻生长,降低产量,给水稻种植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对水稻螟虫的防治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
一、生物防治1. 天敌利用水稻螟虫的天敌有很多,如寄生蜂、蚜蝇、蚜茧蜂等。
可以通过培育和保护这些天敌来控制水稻螟虫的数量。
在水稻田周围栽种一些花卉,吸引天敌前来寻找食物,减少水稻螟虫的数量。
2. 放养捕食性鸟类一些捕食性鸟类如燕子、猛禽等也是水稻螟虫的天敌,可以在水稻田周围设置一些鸟类巢穴,吸引这些鸟类前来捕食水稻螟虫。
3. 营造生态平衡通过合理施肥、优化田间作业、避免过度灭虫剂使用等措施,保持水稻田生态平衡,提高天敌和水稻螟虫的种群调节作用。
二、物理防治1. 振打灭虫在水稻田间,可以利用振打器等工具,将水稻螟虫震落下来,再进行集中处理。
这是一种环保、无公害的防治方法。
2. 水淹灭虫在水稻田里,可以利用灌水淹没水稻螟虫,将其淹死。
这种方法对水稻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可以在适当的时机使用。
3. 梯田淹灭虫对于梯田地势的水稻田,可以利用梯田的地形特点,通过逐层灌水的方式,将水稻螟虫淹死。
三、化学防治1. 农药喷洒对水稻螟虫进行化学防治时,可以选择适宜的农药,通过喷洒或者熏蒸等方式,将其杀灭。
但需要注意,化学防治应该在水稻生长期和虫害发生早期进行,并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2. 轮作栽培在水稻田旁边种植一些不同种类的作物,可以减少水稻螟虫的数量。
通过轮作栽培,可以减少水稻螟虫的寄主植物数量,从而减少其数量。
3. 使用诱虫剂在水稻田周围设置一些诱虫剂,吸引水稻螟虫前来,然后将其捕捉灭杀。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螟虫的数量。
四、绿色防治1. 推广绿色化学农药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绿色化学农药,它们对水稻螟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而且对环境影响小,可以适度推广和使用。
2. 利用植物提取物一些植物提取物对水稻螟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如菊酯类化合物等,可以利用这些植物提取物进行防治。
二化螟防治措施
![二化螟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b030c6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b.png)
二化螟防治措施
二化螟是水稻等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或寄生性昆虫,如牛眼蜂、蚜小蜂等,来控制二化螟的数量。
2. 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喷洒,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二化螟的密度选择有效的农药,进行定期喷洒。
3. 土壤管理:采用深翻土壤和彻底清除残茬等措施,减少二化螟的滋生和繁殖条件。
4. 轮作和间种:合理进行轮作和间种,避免连作和单作,减少二化螟的滋生和传播途径。
5. 发生预测和监测:及早发现二化螟的发生情况,进行准确的监测和预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6. 化学调控:根据二化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特点,使用合适的药剂和喷药方法进行化学调控,如使用性别信息素等。
7. 机械防治:采用捕捉器具和陷阱等机械装置,吸引并捕杀二化螟。
8. 加强农田管理:合理施肥,加强农田排水和灌溉管理,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减少二化螟的发生和危害。
需要注意的是,防治二化螟时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二化螟的种类选择适合的防治措施,并且要遵守环境保护和农药使用的相关法规。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9624a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d.png)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水稻螟虫是水稻生长中常见的害虫,它以水稻的叶片为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对水稻螟虫的防治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希望能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管理田间作物。
一、生物防治方法1. 多样化种植多样化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可以有效减少水稻螟虫的危害。
因为不同品种的水稻所含的化学成分会有所不同,这样可以减少螟虫的寄主选择,避免螟虫的大面积繁殖。
2. 铺设黄色粘虫板螟虫对黄色比较敏感,所以可以在水稻田间铺设黄色的粘虫板,吸引螟虫前来,然后用虫板粘住螟虫,减少其数量。
3. 放养天敌在水稻田间适当放养蜻蜓、瓢虫等天敌昆虫,它们是螟虫的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螟虫的数量。
4. 使用微生物防治在水稻田间合理使用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螟虫的数量,而且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二、物理防治方法1. 灌水淹田水稻螟虫怕潮湿,可以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淹田,把水稻田淹没,让螟虫失去栖息生活的地方,减少螟虫的数量。
2. 震离田间在水稻田间进行震离作业,用机器进行地面的振动,可以震离螟虫,减少其数量。
3. 防护网覆盖在水稻田间覆盖一层防护网,可以有效避免螟虫的入侵,减少螟虫对水稻的危害。
三、化学防治方法1. 合理使用农药对于大规模的螟虫危害,可以选择适当的农药进行喷洒,但要合理使用,按照标准的剂量和时机进行喷洒,避免对环境和人身造成危害。
2. 选择低毒性化学农药在使用化学农药的时候,应该选择低毒性的农药,减少对水稻的伤害,避免对作物品质和人畜的危害。
3. 选择易分解的化学农药使用易分解的化学农药,可以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综合防治方法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提高水稻的自身免疫力,减少螟虫对水稻的危害。
2. 间作种植可以在水稻田间进行间作种植,控制田间杂草的生长,减少螟虫的寄主选择,减少螟虫对水稻的危害。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574572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8.png)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
水稻二化螟,以成虫钻蛀水稻茎杆为害,一般较轻年份损失5%左右,大发生年份损失20%以上。
水稻二化螟发生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发生面积也逐年扩大,目前已成为我地区作物主要害虫之一。
一、发生规律水稻二化螟在我地区每年6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蛹期8—10天,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7月中下旬初孵幼虫开始集中为害叶鞘,二龄后开始蛀茎危害,到9月末开始越冬。
二、危害特点水稻二化螟卵主要产在叶色浓绿,茎杆高大,粗壮的植株基部。
幼虫三龄前不移动,主要集中在叶鞘间为害叶鞘,形成褐色条斑即“枯鞘”,二龄开始蛀茎,三龄开始转株为害。
分蘖后期蛀茎形成枯心苗,孕穗期蛀茎形成死穗,抽穗期蛀茎形成白穗或伤株。
三、防治适期防治水稻二化螟一般选择在一化螟卵盛孵高峰期5—7天,幼虫没有转株为害之前。
观察田间枯鞘率达1%时,即可进行第一次用药,过10天后第二次用药,在我地区最佳时期在7月10日—20日。
四、防治方法
防治水稻二化螟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农业防治措施。
1.化学防治:①用50%杀螟松乳油每亩用量50—75毫升,对水50—60公斤,叶面喷雾。
②用20%三唑磷乳油每亩用100—200毫升,对水40—60公斤叶面喷施。
③用18%杀虫双撒滴剂每亩用量250毫升直接甩施田
中,或用25%杀虫双水剂每亩100—200毫升对水50—60公斤喷雾。
2.农业防治:①选优良品种,适施氮肥,增施钾肥。
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②消灭越冬虫源,于每年5月底前对稻荐和稻草,以及田埂边进行处理。
2023年二化螟防控技术方案
![2023年二化螟防控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65c05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a.png)
2023年二化螟防控技术方案
2023年二化螟防控技术方案
介绍
•二化螟是一种对农作物具有严重危害的害虫
•为了有效防控二化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
方案目标
•减少二化螟的繁殖和造成的损失
•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方案措施
1. 综合防控措施
•强调农田的卫生管理,清除二化螟的寄主植物和遗留物
•采用轮作、合作作业等措施阻断二化螟的传播
•加强农田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二化螟的危害
2. 生物防治技术
•增加天敌数量,利用天敌捕食二化螟
•发展和利用杀虫真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推广使用性别引诱剂和光陷阱等生物陷阱
3. 化学防治技术
•在发生高发期,采用合理的防治农药进行喷洒
•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量,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强调农药的安全使用,遵守使用说明和防护措施
4. 技术培训与推广
•通过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示范
•制作相关宣传资料,加强信息传播和技术交流
方案成果评估
•对农田进行定期监测,统计二化螟的发生情况和损失程度
•比较不同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估方案的实施效果
•收集农民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方案
结论
•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防控二化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方案的推广应与农业部门、专家和农民共同合作,共同为农作物安全生产而努力
以上为2023年二化螟防控技术方案的相关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ddeb8265022aaea988f0f6d.png)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1、水稻虫害我国已知的水稻虫害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常见的水稻虫害有以下几种:(1)水稻螟虫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部分地区还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 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 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拌细土30千克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粘由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
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辛硫磷O.1” 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 80%敌敌畏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3)稻飞虱和稻叶蝉这两种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繁殖量大,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
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 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 40%的叶蝉散0.15~0.2千克对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对水喷洒. (4)负泥虫负泥虫又称“背屎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都可以危害水稻,但以幼虫为,主,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留下透明的表皮,形成纵行的白色条纹,叶尖逐渐枯萎,危害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全株死亡,一旦发生,常减产10%左右。
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结晶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接近傍晚时用药为好。
二化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二化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2897911fab069dc512201d7.png)
二化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4期佟国繁水稻二化螟自2003年在我县发生以来,呈逐年扩大加重发生的趋势,该虫害的发生对水稻生产危害极大,因其蛀茎危害,被害株基本绝产。
从影响二化螟的发生因素看,今年发生危害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为了有效地控制二化螟发生危害,必须了解掌握其相关知识,下面重点介绍一下二化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一、形态特征成虫:前翅黄褐或淡黄色、褐点很少,外缘有7个小黑点。
后翅白色。
卵:卵块由数十至200粒排成鱼鳞状,乳白色至黄白色或灰黄褐色。
幼虫:共6-7龄。
末龄幼虫头部淡红褐色或淡褐色,胴部淡褐色,前胸背板豆黄色,自中胸至第9腹节有暗褐色纵线5条。
二、发生规律及习性1、二化螟的生活习性二化螟越冬环境复杂,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时间很不整齐,常持续两个月左右,二化螟成虫白天潜伏于稻丛基部及杂草中,夜间活动,趋光性强。
黑光灯(波长3000-4000埃)灯下诱得的虫数雌蛾比雄蛾多,而雌蛾多是未产过卵或未产完卵的。
成虫羽化后当晚或次晚交配产卵。
雌蛾喜在叶色浓绿及粗壮高大的稻株上产卵。
故晚熟水稻的受害程度重于常规品种。
每雌蛾产2-3个卵块,每1卵块有卵40-80粒左右,每雌能产卵100-200多粒。
成虫产卵多产于叶片的下半部,产卵叶位和在叶上的位置因世代和水稻生育期的不同而有变化,水稻生育程度愈高,产卵叶位相应升高,如分蘖期产于1-3叶,圆杆以后产于2-5叶;插秧晚的,六月份还插秧的地块,苗期叶正面卵分布多,以后叶背面卵分布渐多。
二化螟幼虫多为6龄。
越冬代老熟幼虫在稻桩和稻草中2、二化螟发生与危害规律在我县,二化螟一年发生一代。
化蛹盛期在6月上、中旬,蛹期平均10.9天。
成虫羽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成虫寿命平均为2-7天。
产卵盛期在6月下旬,卵期约为5-7天。
幼虫孵化盛期(卵块由淡黄色变为紫黑色,初孵幼虫为淡褐色)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田间测报调查一直可持续到7月中旬。
水稻二化螟发生与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发生与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12b96b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a.png)
植保土肥2020.11 水稻二化螟发生与防治技术于成宝(凤阳县大溪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安徽 滁州 233124)摘 要:水稻二化螟病虫是水稻产业种植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其长期困扰着广大农户,很可能导致粮食产量降低,难以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故而积极探究水稻二化螟病病害的防治方法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本文重点说明了二化螟在凤阳县大溪河镇的发生的基本情况,阐明了二化螟对水稻生产的危害性和二化螟的为害特点,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二化螟的防治技术方法,希望能和广大农户分享实践经验,加强对二化螟病虫害的监测、防控力度,已从根本环节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性。
关键词:二化螟;危害性;为害特点;防治技术;综合防治水稻二化螟也被称之为钻心虫,幼虫能够钻蛀水稻茎秆,对水稻生长过程形成较明显的危害。
初孵幼虫多聚集在叶鞘内侧壁,促进叶鞘枯萎过程。
2龄以后蛀至稻茎中,以致水稻出现枯心或者形成枯孕穗以及白穗等情况。
单根稻杆上可能会聚集数头幼虫,一般一头幼虫危害的水稻≥3株。
目前,水稻二化螟已经成为我国很多地区水稻种植过程的主要病害类型,通常每年因二化螟病害使水稻减产3%~5%,严重时减产多于30%。
故而,越来越多的农户在种植水稻过程中积极探究防治二化螟病害的方法措施,本文笔者结合既往实践类型对几种较为可行的方法做出总结论述。
1 二化螟在我镇发生的基本情况大溪河镇位于凤阳县东部,水稻常年栽种面积4666.7h m ²,2020年,水稻一代二化螟发生面积3733.3hm ²,二代二化螟发生面积3300hm ²,2016年—2020年均为中等发生年份。
2 二化螟对水稻生产的危害性与发生情况2.1 危害性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虫害,近几年随着我镇耕作制度的变化,麦前稻种植面积扩大,二化螟发生面积相应增加。
一代二化螟在秧苗期和分蘖期发生,造成枯鞘、枯心、甚至死苗,有的田块不得不重新栽种。
二代二化螟在水稻孕穗抽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和白穗,水稻减产,在灌浆乳熟期为害水稻,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
2024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24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c249a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3.png)
2024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2024年我国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2.4亿亩次。
二化螟总体偏重至大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总体中等发生,大螟、稻蓟马、三化螟、稻秆潜蝇、黏虫、稻叶蝉、稻瘿蚊、跗线螨、稻粉虱、白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线虫病等病虫在局部稻区发生。
为做好2024年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水稻生产绿色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
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2%以上。
二、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实现控害保产、提质增效。
以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建立良好稻田生态系统、培育健康水稻为基础,落实生态调控和农艺措施,优先应用昆虫信息素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的绿色防控措施,合理安全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保障水稻生产绿色高质高效。
三、防控重点(一)华南稻区。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自治区)的传统双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白叶枯病,密切关注台湾稻螟、锯齿叶矮缩病、橙叶病、稻秆潜蝇、稻瘿蚊、跗线螨、稻粉虱、水稻线虫病。
(二)长江中下游单双季混栽稻区。
包括湖南、江西、湖北、浙江、福建等省的单双季稻混合种植区,重点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穗腐病、恶苗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白叶枯病、细菌性基腐病,密切关注水稻线虫病、大螟、稻蓟马、稻秆潜蝇、稻瘿蚊、稻叶蝉、三化螟、跗线螨。
(三)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
包括湖北、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省(直辖市)的单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大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密切关注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线虫病、条纹叶枯病、穗腐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1-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8321.2-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8321.3-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8321.4-200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8321.5-200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8321.6-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8321.7-200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8321.8-200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GB/T8321.9-200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GB/T 15792-2009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3 实施细则
3.1农业防治
3.1.1 稻田耕沤灭螟
在早春二化螟化蛹初期(赣南地区3月20日前,赣中地区3月25日前,赣北地区4月1日前),采用烤田或搁田的办法,使二化螟老熟幼虫趋向稻株基部化蛹,进入化蛹高峰期时突然灌深水10cm以上,浸沤5-7d后翻耕,杀死大部分老熟幼虫和蛹。
3.1.2 清除有虫株
水稻生长中后期,发现田间有枯鞘、枯心、枯孕穗等被害株时,应及时拔除,带到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减少虫量,防止幼虫转株为害。
3.1.3 灭茬杀螟技术
在水稻收割时,留茬高度在15-20cm之间,随后用旋耕机翻耕灭茬;或者齐泥割稻,并将收获的稻草集中于露天的开阔地面上且堆成垛,每堆一层喷一遍敌敌畏,然后用塑料薄膜将整个稻草垛覆盖严实闷沤。
早稻收割后应及时翻耕灭茬,阻断螟虫安全过渡到晚稻。
3.1.4 香根草诱集
在水稻田四周埂上种植香根草,诱集二化螟成虫产卵,减少在稻株上的螟卵量。
香根草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栽植为宜,田埂宽度80cm以上,株距80cm,浅栽,以土覆盖香根草根部即可。
整个生长季给香根草施基肥1次,追肥2-3次,每次施肥量为10g/丛,当香根草高度在150cm以上时,进行剪割。
3.2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技术:根据二化螟成虫的趋光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各地可以村、组为单位,每30-50亩稻田安装一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米,采用井字形或之字形排列,灯距为150-200米,在4月上旬-10月中旬,每晚天黑开灯,凌晨1点关灯,诱杀成虫,减轻为害。
3.3 生物防治
3.3.1 性诱剂诱杀技术
在二化螟每代成虫始盛期,每亩放置1个二化螟诱捕器,内置诱芯1个,每代换一次诱芯,诱捕器之间距离25米左右,放置高度以高出稻株顶端10-15厘米为宜。
随着水稻植株的生长,应及时调整诱捕器的放置高度。
采取横竖成行,外密内疏的模式放置。
3.3.2合理利用和保护天敌
选择对天敌较安全的药剂品种,减少药剂对天敌的伤害,充分利用青蛙、蜘蛛、绒茧蜂、隐翅虫等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的控害作用控制害虫危害。
田垄种植大豆、芝麻等显花作物,蓄养天敌。
3.3.3 稻螟赤眼蜂防治技术
稻螟赤眼蜂释放最佳时期为害虫发蛾初期。
一般以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稻苞虫和黏虫等稻田鳞翅目害虫总蛾量每667平方米达到100只-150只时放蜂。
具体方法为:每667平方米释放稻螟赤眼蜂1万只,分10个点,每点约1000粒,间距8-9米。
在1.5米-1.8米的竹竿上系一塑料杯,杯口朝下,将赤眼蜂卵卡用胶水贴于杯子内侧或用细线系于杯内,防止雨水侵袭,杯口离水稻植株50厘米为宜,防止其他天敌如蜘蛛吞食。
如放蜂后4-7d内,每667平方米田间蛾量超过300只需补放1次;当每667平方米田间赤眼蜂寄生卵达到15000粒以上时,害虫发蛾期可不放赤眼蜂。
3.4 化学药剂防治
3.4.1 药剂和药械选择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药剂,不得选用国家禁、限用的药剂,各地根据本区域二化螟的抗药性水平合理选择敏感或低水平抗性的药剂。
应交替使用不同类型药剂,延缓产生抗药性。
推广高效药械,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3.4.2 施用秧田送嫁药
秧苗移栽前2-3天,三唑磷有效成分600 g/hm2或氯虫苯甲酰胺有效成分30-45 g/hm2喷雾,预防或减轻本田二化螟的发生为害。
3.4.3 防治适期
早稻分蘖期,其防治适期为卵孵高峰后5-7d;穗期为卵孵高峰期。
晚稻分蘖期,其防治适期为卵孵高峰后3-5d;穗期为卵孵高峰期。
3.4.4 防治指标
早稻分蘖期枯鞘株率4%;晚稻分蘖期枯鞘株率3%。
早、晚稻穗期丛害率1%,株害率0.1%。
3.4.5 常用药剂用法与用量
杀虫单(双)类有效成分600 -900g/hm2、氯虫苯甲酰胺有效成分30-45g/hm2、丁烯氟虫腈有效成分37.5-45 g/hm2、虫酰肼有效成分300-375 g/hm2、 三唑磷有效成分450-600 g/hm2、喹硫磷有效成分375-468.75 g/hm2,兑水300-450 L/hm2喷雾。
3.5 安全施药
开展药剂防治时,应避开水稻开花期,以避免影响水稻受粉,严格按照GB 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执行。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二化螟种类描述和形态特征
A.1 种类描述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在分蘖期受害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在30%以上。
国内各稻区均有分布,但主要以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发生较重,近年来发生数量呈明显上升的态势。
二化螟除危害水稻外,还能危害茭白、玉米、高粱、甘蔗、油菜、蚕豆、麦类以及芦苇、稗、李氏禾等杂草。
A.2 形态特征
A.2.1 成虫
成蛾雌体长14-16.5mm,翅展23-26mm,触角丝状,前翅灰黄色,近长方形,沿外缘具小黑点7个;后翅白色,腹部灰白色纺锤形。
雄蛾体长13-15mm,翅展21-23mm,前翅中央具黑斑1个,下面生小黑点3个,腹部瘦圆筒形。
A.2.2 卵
卵长1.2mm,扁椭圆形,卵块由数十至200粒排成鱼鳞状,长13-16mm,宽3mm,乳白色至黄白色或灰黄褐色。
A.2.3 幼虫
幼虫6龄左右。
初孵幼虫灰黑色,2龄,头黄褐色,体暗黄白色,头壳后部至中胸间可透见一对纺锤形灰白色斑纹。
3龄,体黄白色或淡黄绿色,体背中央有一条半透明的纵线,前胸背面后半部有一对淡褐色扇形斑。
4龄,前胸背板后缘有一对新月形斑,头壳宽1毫米以下。
5龄,新月形斑与4龄相似,头壳宽1毫米以上,体长约18毫米、腹足退化,趾钩单序全环。
末龄幼虫体长20-30毫米,体背有5条褐色纵线,腹面灰白色。
头部除上领棕色外,其余部分为红棕色,全体淡褐色,具红棕色条纹。
A.2.4 蛹
长约10-13毫米,淡棕色,前期背面尚可见5条褐色纵线,中间三条较明显,后期逐渐模糊,足伸至翅芽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