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我们一起来读医学三字经:医之始,本岐黄。
灵枢作,素问详。
难经出,更洋洋。
越汉季,有南阳。
六经辨,圣道彰。
伤寒著,金匮藏。
迨东垣,重脾胃。
温燥行,升清气。
丹溪出,罕与俦。
阴宜补,阳勿浮。
景岳出,著新方。
石顽续,温补乡。
医学三字经乃是陈修园先生于清嘉庆皇帝年间著成。
陈修园先生目睹不少庸医误人,明白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重要性:“夫医家之于内经,犹儒家之于四书也。
日月江河,万古不废”。
陈修园先生曾任直隶省威县知县等职,在任上曾自选有效方剂救治水灾后罹患疫病的百姓。
嘉庆十七年(1812年),署磁州,改任枣强,升同知,擢代理正定知府。
公务繁剧,仍撰写医书,为人治病。
“内伤七情,暴喜动心不能主血。
暴怒伤肝不能藏血。
积忧伤肺,过思伤脾,失志伤肾,皆能动血。
” 人在风中而不见风,犹鱼在水中而不见水,鼻息出入,顷刻离风即死。
但风静即为养人之和风,风动即为杀人之邪风。
若大人之中风,小儿之惊风、卒倒、搐掣、角弓反张、目上视、口流涎,皆风动之象,即气之乖也。
医者宜化邪风为和风,即所以除邪气而匡正气。
续编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续编医学三字经白话解续编医学三字经[清]胥紫来著简介清代嘉庆年间,福建陈修园编著《医学三学经》(一八零四),因便于初学者的记诵,流传颇广。
光绪年间,四川三台县胥敦义(紫来)认为陈编内容所介绍的,是医学源流和一般病症的诊治,而没有脏象经络、病因病机、脉法药物等基本知识,便另编了一本,与陈编合刻,称为《闽蜀医学三学经》(一八八七),采用歌括形式的初级读物,对初学中医者来说,是有它一定的效用的。
我们认为胥编内容可补陈编的不足,为了适应读者需要,今抽出单行,重加整理,定名《续编医学三字经》。
已删去了一卷不切用的神圣渊源。
此外,还删改了一些欠妥的内容,校勘了一些错误。
现分脏腑、经络、六经标本、病因病机。
脉法要诀、药物性能五卷,原有眉批,引作小注,以便阅览。
目录一、脏腑经络二、六经标本三、病因病机四、脉法要诀五、药物性能内容一、脏腑经络医之初,脏腑详,未入室,先升堂。
曰肝心,脾肺肾,此五脏,五行蕴。
胃膀胱,大小肠,三焦胆,六腑囊。
小肠心,大肠肺,胆联肝,脾联胃,肾膀胱,表里配,胞与焦,十二位。
心为主,出聪明;肺为辅,治节行;肝将军,主谋虑;脾仓廪,出五味;肾作强,出伎巧;焦决渎,主水道;膻中臣,出喜乐;膀州都,津液蓄;大传导,变化出;小受盛,主化物;胆决断;十二官。
心明暗,定危安。
脏与腑,外属经,手与足,二六均。
足太阳,属膀胱;足阳明,胃腑当;足少阳,属胆腑;足太阴,脾所主;足少阴,内属肾;足厥阴,肝之本;手太阳,为小肠;手阳明,是大肠;手少阳,三焦强;手太阴,即肺金;手少阴,内属心;手厥阴,胞络经。
经脏明,内外分。
内脏腑,外络经。
外为阳,内为阴。
营卫畅,血气平。
五脏安,六经宁。
肝属木,火属心,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行生: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何能?水生木,木乃荣;木生火。
火克金;金制木,木不横;木制土,土平敦;土制水,水不yin;水制火,火不焚。
子母辨,主从分。
宜活用,辨证真。
肝主筋,主颜色;心主臭,主血脉;脾主味,主肌肉;肾主液,亦主骨;肺主声,主皮毛。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8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8讲《医学三字经》原文作者:陈修园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01—原文虚痨第三虚痨病从何起咳嗽、吐血、五心烦热、目花、耳鸣、口烂、鼻干、气急、食不知味、羸瘦、惊悸、梦遗、往来寒热、怠惰、嗜卧、疲倦、骨蒸、不寐、女子不月等症,皆成痨病。
七情伤上损是扁鹊谓损其阳自上而下,一损肺、二损心、三损胃,过于胃则不可治。
其说本于《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为女子不月。
按心脾上也,至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则上极而下矣。
归脾汤二阳旨即《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之旨也。
此方为养神法,六味丸为补精法,高鼓峰并用之。
下损由房帏迩扁鹊谓损其阴自下而上,一损肾、二损肝、三损脾,过于脾则不可治。
其说本于《内经》∶五脏主藏精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无气,无气则死矣。
按精生于五脏而统司于肾,如色欲过度,则积伤而下损;至于失守无气,则下极而上矣。
伤元阳亏肾水肾气,即元阳也。
元阳伤,为困倦、食少、便溏、腰痛、阳痿等症。
肾水,即元阴也。
元阴亏,为蒸热、咳嗽、吐血、便血、遗精、喉痛、口疮、齿牙浮动等症。
肾水亏六味拟六味地黄丸为补肾水之主方,景岳左归饮、左归丸亦妙。
推之三才汤、八仙长寿丸、都气丸、天王补心丹,皆可因症互服。
元阳伤八味使崔氏肾气丸,后人为八味地黄丸。
立方之意,原为暖肾逐水,非补养元气。
明·薛立斋及赵养葵始用以温补命火,时医遂奉为温补肾命之主方。
景岳右归饮、右归丸皆本诸此。
如火未大衰者,以还少丹代之;阳虚极者宜近效白术汤。
各医书伎止此苦寒败胃及辛热耗阴,固无论已。
即六味、归脾,何尝非流俗之套法。
甘药调回生理扁鹊云∶针药莫治者,调以甘药。
仲景因之。
喻嘉言曰∶寿命之本,积精自刚;然精生于谷,谷入少则不能生血,血少则不能化精。
《内经》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味者,五谷之味也,补以味而节其劳,则积贮渐富,大命不倾也。
建中汤金匮轨小建中汤及加黄、加人参、加当归、加白术等汤,皆急建其中气,俾饮食增而津液旺,以至充血生精,而复其真阴之不足。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医学三字经》原文作者:陈修园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01—原文若河间专主火金·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
事迹俱详《金史·方技传》。
主火之说,始自河间。
遵之经断自我《原病式》十九条,俱本《内经·至真要大论》,多以火立论,而不能参透经旨。
如火之平气曰升明,火之太过曰赫曦,火之不及曰伏明,其虚实之辨,若冰炭之反也。
一二方奇而妥如六一散、防风通圣散之类,皆奇而不离于正也。
丹溪出罕与俦元·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金华人。
其立方视诸家颇高一格。
阴宜补阳勿浮《丹溪心法》以补阴为主,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诸家俱辨其非,以人得天地之气以生,有生之气,即是阳气,精血皆其化生也。
杂病法四字求谓气、血、痰、郁是也。
一切杂病,只以此四字求之。
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郁用越鞠丸。
参差互用,各尽其妙。
02—白话解《医学三字经》第4讲2018.02.26 阴星期一湖心亭公园好!大家请坐。
《医学三字经》。
我们继续昨天医学源流。
学医要做朔本回源,问道长沙。
朔本回源,根本在《黄帝内经》问道长沙,什么是长沙?张仲景以前做过长沙太守,所以以前的学医呀,他就是医官啊,他用公堂初一、十五打开来为老百姓看病。
这叫问道长沙。
所以我们学张仲景,不单要学他术的登峰造极。
他可以创《伤寒论》。
然后呢?后世读他的书以后,疑难杂病像是掌握住开锁的钥匙,很轻松。
一剂知,二剂愈,覆杯而卧。
对于这些外感病啊,那是喝完过后把那碗倒扣过来,不用了,就好了。
这是术的登峰造极,而他的道呢?问道长沙,他做长沙太守的时候,义诊为老百姓看病不收钱。
在古代真正有道的医生,他一般上不会刻意向老百姓收钱,随人奉送,达到什么?富家给钱,穷家吃药。
因为有些富裕的人,哎呀,一治好给一金锭(金条),富人给个金蛋,穷人给个鸡蛋。
所以医生他也取到了调和贫富两级分化的作用,所以学医它是有莫大好处的。
我们再接着看。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0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0讲《医学三字经》原文作者:陈修园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01—原文疟疾第五疟为病属少阳少阳为半表半里,邪居其界。
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
争则病作,息则病止,止后其邪仍据于少阳之经。
寒与热若回翔寒热必应期而至。
日一发亦无伤邪浅则一日一作,邪深则二日一作。
三日作势猖狂疟三日一作,时医名三阴疟,留连难愈。
治之法小柴方以小柴胡汤为主。
初起,俗忌人参,姑从俗而去之,加青皮一钱。
热偏盛加清凉小柴胡汤加知母、花粉、石膏、黄连之类,随宜择用。
寒偏重加桂姜加干姜、桂枝,甚者加附子、肉桂。
邪气盛去参良身热者,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一钱。
服后食热粥,温覆取微汗。
常山入力倍强小柴胡汤加常山二三钱。
俗云邪未净不可用常山以截之。
不知常山非截邪之品,乃驱邪外出之品。
仲景用其苗,名曰蜀漆。
大虚者独参汤虚人久疟不愈,以人参一两、生姜五钱,水煎,五更服极效。
贫者,以白术一两代之,热多者以当归代之。
单寒牝理中匡单寒无热名曰牝疟,宜附子理中汤加柴胡治之。
单热瘅白虎详单热无寒,名曰∶瘅疟;或先热后寒,名曰∶热疟,俱宜以白虎汤,加桂枝治之。
时医以六味汤加柴胡、芍药治之。
法外法辨微茫以上皆前医之成法。
更法外有法,不可不辨而治之。
消阴翳制阳光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太仆注慎勿忘王太仆消阴制阳等注,千古不刊之论。
赵养葵遵之,以八味丸益火之源,六味丸壮水之主,久疟多以此法收功。
02—白话解《医学三字经》第10讲2018.03.04 阴星期日湖心亭公园准备好没有?《医学三字经》,今天看看哪些条文。
人家出门在外呀,都想赚大金条,但是我认为呢,一个善读书的人呢,把每句条文读好,句句条文,句句大金条。
一句条文就一句大金条。
所以古人有一个《劝读书文》叫:富人不需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不惜用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入不惜找马骑,书中车马多如簇啊。
医学三字经浅说
医学三字经浅说医学三字经是一本简洁明了、易于理解的医学经典著作。
它以三字为单位,概括了医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知识,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对医学三字经进行浅析,探讨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内容。
医学三字经中提到了“平衡调理”。
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它指的是身体各系统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
当身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各个器官和系统能够正常协调工作,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调理则是指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环境和外部刺激,使身体恢复平衡状态的过程。
平衡调理是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强调了预防和调节的重要性。
医学三字经中提到了“防患未然”。
这是指在疾病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预防是医学的重要任务,它包括了个人卫生、疫苗接种、健康饮食等多个方面。
通过预防,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医学三字经中提到了“诊断治疗”。
诊断是医生判断疾病种类和程度的过程,它是治疗的基础。
诊断需要通过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信息来确定疾病的原因和病情。
治疗则是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病情或治愈疾病。
诊断治疗是医学的核心任务,它要求医生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医学三字经中提到了“患者自理”。
患者自理是指患者自己参与和管理治疗过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建议。
患者自理是医患合作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医疗负担。
患者应该了解自己的病情,遵守医嘱,合理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康复。
医学三字经中提到了“终身学习”。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学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学环境。
终身学习是医生的职业要求,它涉及到医学科研、临床经验分享、继续教育等多个方面。
通过终身学习,医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学三字经是一本简洁明了的医学经典著作,它概括了医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知识。
通过学习和理解医学三字经,可以更好地理解医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提高医学素养和医疗水平。
医学三字经:何为七伤、五痨、六极?
医学三字经:何为七伤、五痨、六极?(一)什么是七伤?就是虚痨這個病的成因。
一曰:太饱伤脾。
脾伤了,病人就会出现打嗝,反气,喜卧,不愿意动弹,面色发黄。
二曰:大怒伤肝。
肝伤了就少血,目黯,血亏了,眼睛发黯。
三曰:强力入房,就是房痨。
还有久坐湿地,伤肾。
假如你天天游泳,泡在水里面,也容易伤肾,肾伤了就会气短,腰脚痛,厥逆下冷,现在很多人都是腿脚凉,腰疼,脚跟疼,这都是肾虚。
四曰:形寒饮冷伤肺。
现在很多人冬天也好,夏天也好,好喝凉的,不穿太多衣服,为了美丽“冻”人,最后伤了肺了。
肺伤了气少,咳嗽,鼻鸣,老闹鼻炎。
五曰:忧愁思虑伤心。
我们现在很多人伤心,伤心的人太多了,这些忧愁思虑情绪太多,想来想去,老担心自己前途,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好像自己要活一千年似的那么担忧,最后伤了心了,最后苦惊,老是一惊一乍的。
喜忘,年纪轻轻记性就不好了。
善怒,动不动就发火,火气大。
现在大街上打架的那么多,就是火气大,这都是伤了心的表现啊。
六曰:风雨寒暑伤形。
就是形体受损了,当然我们现在冒着风雨寒暑往外跑的情形比较少了,可是你寒温不调。
比如办公室的中央空调,冬天特别的热,夏天特别的冷,这个比寒暑伤形还要厉害,夏天有空调病,其实冬天也有暖气病,这个寒温都颠倒了。
冬天也有很多人受寒,比如不穿秋裤,我想学中医的人现在秋冬都穿秋裤,你得保暖。
如果不穿秋裤被寒冷伤了之后,形伤则髪堕,肌肤枯槁,面色憔悴,头发也掉了。
七曰:恐惧不竭伤志,志伤则恍惚不若。
这个人很悲观,看不到前途,为什么?因为他伤到志了,怎么伤的呢?恐惧,就是老害怕,老担心,老是有这一种朝不保夕的状态,没有一种心安理得的这种状态,这就坏了。
所以这七种是导致虚痨主要的损伤,这是七伤。
(二)什么是五痨呢?五痨就是五臓之痨,有很多症状。
什么叫肺痨?出现气短、脸肿、鼻子不灵了,香的臭的闻不清楚了。
什么叫肝痨?面色眼睛发干发黑不滋润、口苦、精神不守(精神老是恍恍惚惚,老是守不住)、恐惧、不敢独卧(一个人不敢睡觉)、目视不明(眼睛早早的就花了,看不清东西)。
医学三字经全文解释
医学三字经全⽂解释医学三字经全⽂解释 古⼈⽈:“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礼.” 以下YJBYS⼩编为⼤家提供医学三字经全⽂解释,供⼤家参考借鉴。
1、⼈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刚出⽣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不变坏,最重要的⽅法就是要专⼼⼀致地去教育孩⼦。
2、昔孟母,择邻处。
⼦不学,断机杼。
窦燕⼭,有义⽅。
教五⼦,名俱扬。
【解释】:以前战国的时候,孟⼦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让⾃⼰的孩⼦有个好的环境。
⼀次孟⼦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
五代时,燕⼭⼈窦禹钧教育⼉⼦很有⽅法,他教育的五个⼉⼦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菁菁博客注:这是对“五⼦登科”故事的概括] 3、养不教,⽗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不学,⾮所宜。
幼不学,⽼何为。
【解释】:仅仅是供养⼉⼥吃穿,⽽不好好教育,是⽗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师的懒惰了。
⼩孩⼦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个⼈倘若⼩时候不好好学习,到⽼的时候既不懂做⼈的道理,⼜⽆知识,能有什么⽤呢? 4、⽟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为⼈⼦,⽅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的,从⼩时候就要亲近⽼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学习到许多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5、⾹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东汉⼈黄⾹,九岁时就知道孝敬⽗亲,替⽗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母的⼈都应该实⾏和效仿的。
汉代⼈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从⼩就应该知道的。
6、⾸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
⼀⽽⼗,⼗⽽百。
百⽽千,千⽽万。
【解释】:⼀个⼈⾸先要学的是孝敬⽗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医学三字经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学著作,它以简洁明了的方式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今天,我们用白话的方式来讲解医学三字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知识。
第一句话:医者仁心。
医者,就是医生的意思,仁心就是指医生应该有一颗慈悲之心,关心病人的健康和病痛。
医生不仅要治疗疾病,更要关注病人的身心健康。
第二句话:尺寸定病。
尺寸就是指医生通过观察、问诊和望诊等方法来确定病情和疾病的特点。
只有准确地了解病情,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第三句话:气血两虚。
气和血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两个概念。
气是人体的生命能量,血是营养物质的载体。
气血两虚指的是气和血的不足,常常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第四句话:阴阳失调。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阴阳失调指的是阴阳的相对比例失调,会导致身体功能紊乱,出现各种疾病。
第五句话:寒热错杂。
寒热是中医理论中描述疾病性质的两个重要术语。
寒症是指体内寒气过重,热症是指体内热气过盛。
寒热错杂指的是寒症和热症同时存在,疾病表现多样。
第六句话:虚实难辨。
虚实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虚是指体质虚弱,实是指体质过于旺盛。
虚实难辨指的是有些疾病虚实表现相似,需要通过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判断。
第七句话:五脏六腑。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是人体重要的器官。
六腑指的是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五脏六腑的功能协调与否,关系着人体的健康。
第八句话:经络气血。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经脉的概念,气血是经络中运行的重要物质。
经络气血的畅通与否,决定了人体的机能是否正常。
第九句话:寒凉热燥。
寒凉和热燥是中医理论中描述环境因素的两个重要术语。
寒凉指的是寒冷潮湿的环境,热燥指的是炎热干燥的环境。
不同的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健康有不同的影响。
第十句话:病因病机。
病因是中医理论中描述疾病原因的概念,病机是描述疾病发展过程的概念。
了解病因和病机,有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9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9讲《医学三字经》原文作者:陈修园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01—原文咳嗽第四气上呛咳嗽生《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不独肺也。
然肺为气之市,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
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
肺最重胃非轻《内经》虽分五脏诸咳,而所尤重者,在聚于胃关于肺六字。
盖胃中水谷之气,不能如雾上蒸于肺,而转溉诸脏,只是留积于胃中,随热气而化为痰,随寒气而化为饮。
胃中既为痰饮所滞,则输肺之气亦必不清,而为诸咳之患矣。
肺如钟撞则鸣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
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
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
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
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
肺体属金,譬若钟然,一外一内,皆所以撞之使鸣也。
风寒入外撞鸣经云∶微寒微咳。
可见咳嗽多因于风寒也。
风从皮毛而入于肺,寒从背俞而入于肺,皆主乎外也。
后注虽言热、言湿、言燥,令不自行,亦必假风寒以为之帅也。
痨损积内撞鸣痨伤、咳嗽,主乎内也。
二者不治,至于咳嗽失音,是金破不鸣矣。
谁治外六安行六安煎虽无深义,却亦平稳。
然外感诸咳,当辨风热、风燥二症。
如冬时先伤非节之暖,复加风寒外遏,以致咳嗽、痰结、咽肿、身重、自汗、脉浮者,风热也,宜萎蕤汤辛润之剂,切勿辛热发散。
而风燥一症,辨治尤难。
盖燥为秋气,令不独行,必假风寒之威,而令乃振,咳乃发也。
《内经》只言秋伤于湿,何也?以长夏受湿土郁蒸之气,随秋令收敛,伏于肺胃之间,直待秋深燥令大行,与湿不能兼容,至冬而为咳嗽也。
此症有肺燥、胃湿两难分解之势,唯《千金》麦门冬汤、五味子汤独得其秘,后人以敛散不分,燥润杂出弃之,昧之甚也。
谁治内虚痨程宜于《虚痨门》择其对症之方。
审是房痨伤精,则补精;审是思郁伤脾,则养神。
挟水气小龙平柯韵伯治咳嗽,不论冬夏,不拘浅深,但是寒嗽,俱用小青龙汤多效。
方中驱风散寒,解肌逐水,利肺暖肾,除痰定喘,攘外安内,各尽其妙。
盖以肺家沉寒痼冷,非麻黄大将不能捣其巢穴,群药安能奏效哉。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1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1讲《医学三字经》原文作者:陈修园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01—原文痢症第六湿热伤赤白痢王损庵论痢,专主湿热。
其症里急后重,腹痛,欲便不便,脓血秽浊,或白或赤,或赤白相半。
热胜湿赤痢渍胃为多气多血之海。
热,阳邪也。
热胜于湿,则伤胃之血分而为赤痢。
湿胜热白痢坠湿,阴邪也。
湿胜于热,则伤胃之气分而为白痢。
赤白相半,则为气血两伤。
调行箴须切记行血,则脓血自愈。
调气,则后重自除。
此四句为治初痢之格言,须切记之。
芍药汤热盛饵芍药汤调气行血,虽为初痢之总方,究竟宜于热症。
平胃加寒湿试寒湿泻痢初起者,以平胃散,加干姜、泽泻、猪苓、木香治之。
久而不愈,送下香连丸。
热不休死不治方书云∶痢症发热,不休者,不治。
痢门方皆所忌凡痢症初起即发热,非肌表有邪,即经络不和,温散而调营卫,外邪一解,痢亦松去。
若概以为热,开手即用痢门套方,多有陷入变剧者。
桂葛投鼓邪出时医有发汗之戒,以其无外证而妄汗之也。
若头痛、发热、恶寒,有汗宜用桂枝汤法,无汗宜用葛根汤法,鼓邪外出,然后治其痢。
外疏通内畅遂此二句是解所以发汗之故也。
张飞畴云∶当归四逆汤治痢极效。
若发热而呕者,小柴胡汤、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口渴下重者,白头翁汤如神。
嘉言书独得秘喻嘉言《医门法律》中,议论甚见透彻。
寓意存补金匮喻嘉言《寓意草》中,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及人参败毒散等案,却能补《金匮》所未及。
02—白话解《医学三字经》第11讲2018.03.05 阴天星期一湖心亭公园好,准备好没有?《医学三字经》,今天看看哪几条最经典的条文。
我说你们听课啊,一般要纸笔随身,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尤其是长期的听课,笔头功夫乃是学习的第一步。
我当时练习到,我可以跟老师爬山的时候,一边走路一边记笔记,讲什么都记得下,不需要任何录音笔,不需要假借任何科技的外力。
这是什么?这是手眼身法步同时练到,你既要走好路,不要被绊倒,还要把话给记下来,还要爬山。
一只手呢?当什么?当桌椅。
《医学三字经》(小儿第二十四)
《医学三字经》(小儿第二十四)《医学三字经》为清代医学家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福建长乐人) 所著,以《内经》、仲景之书为宗旨,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
一、诵读摘要小儿病,多伤寒,稚阳体,邪易干,凡发热,太阳观,热未已,变多端,太阳外,仔细看,遵法治,危而安。
若吐泻,求太阴,吐泻甚,变风淫,慢脾说,即此寻,阴阳证,二太擒,千古秘,理蕴深,即痘疹,此传心,惟同志,度金针。
二、逐条释义小儿病多伤寒喻嘉言曰∶方书谓小儿八岁以前无伤寒,此胡言也。
小儿不耐伤寒,初传太阳一经,早已身强、多汗、筋脉牵动、人事昏沉,势已极于本经,误药即死,无由见其传经,所以谓其无伤寒也。
俗云惊风皆是。
稚阳体邪易干时医以稚阳为纯阳,生死关头,开手便错。
凡发热太阳观太阳主身之表,小儿腠理未密,最易受邪。
其症头痛、项强、发热、恶寒等小儿不能自明,唯发热一扪可见。
热未已变多端喻嘉言曰∶以其头摇手动也,而立抽掣之名;以其卒口噤、脚挛急也,而立目斜、心乱、搐搦之名;以其脊强背反也,而立角弓反张之名;造出种种不通名目,谓为惊风。
而用攻痰、镇惊、清热之药,投之立死矣。
不知太阳之脉起于目内、上额交巅入脑、还出别下项、夹脊抵腰中,是以见上诸症。
当时若以桂枝汤照法服之,则无余事矣。
过此失治,则变为痉症。
无汗用桂枝加葛根汤,有汗用桂枝加栝蒌根汤,此太阳而兼阳明之治也。
抑或寒热往来,多呕,以桂枝汤合小柴胡汤或单用小柴胡汤,此太阳而兼少阳之治也。
太阳外仔细看喻嘉言云∶三日即愈为贵,若待经尽方解,必不能耐矣。
然亦有耐得去而传他经者,亦有实时见他经之症者,宜细认之。
遵法治危而安遵六经提纲之法而求之,详于《伤寒论》。
若吐泻求太阴太阴病以吐食、自利、不渴、手足自温、腹时痛为提纲,以理中汤主之。
吐泻甚变风淫吐泻不止,则土虚而木邪乘之。
《左传》云∶风淫末疾。
末,四肢之末也。
即抽掣挛急之象。
慢脾说即此寻世谓慢脾风多死,而不知即太阴伤寒也。
有初时即伤于太阴者,有渐次传入太阴者,有误用神曲、麦芽、山楂、萝卜子、枳壳、葶苈、大黄、栝蒌、胆南星等药陷入太阴者。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3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3讲作者:陈修园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01—原文李唐后有千金唐·孙思邈,华原人,隐居太白山。
着《千金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
宋仁宗命高保衡、林亿校正,后列《禁经》二卷。
今本分为九十三卷。
较《金匮》虽有浮泛偏杂之处,而用意之奇,用药之巧,亦自成一家。
外台继重医林唐·王焘着《外台秘要》四十卷,分一千一百四门,论宗巢氏,方多秘传,为医门之类书。
后作者渐浸淫等而下之,不足观也已。
红紫色郑卫音间色乱正,靡音忘倦。
迨东垣重脾胃金·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
生于世宗大定二十年,金亡入元,十七年乃终,年七十二,旧本亦题元人。
作《脾胃论》《辨惑论》《兰室秘藏》。
后人附以诸家合刻,有《东垣十书》传世。
温燥行升清气如补中益气及升阳散火之法,如苍术、白术、羌活、独活、木香、陈皮、葛根之类,最喜用之。
虽未醇亦足贵人谓东垣用药,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然驳杂之处,不可不知。
惟以脾胃为重,故亦可取。
02—白话解《医学三字经》第3讲2018.02.25 晴天星期日湖心亭公园好!《医学三字经》。
昨天讲了我们最伟大的医圣。
汉朝,所以连国外日本他都相当佩服,我们中医药,尤其是他只承认我们汉唐医学。
因为我们汉唐的时候中医达到了巅峰。
不仅名医辈出啊,而且还民主涌现。
我们接下来看。
汉以下就到了唐朝了,李唐后,有千金啊。
唐朝李世民,李唐以后,李姓天下,有千金。
千金是什么啊?为什么叫千金药方?哎~有些人答不上来,人命质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就说你用一个方子,帮一个人的命救过来,他就德了,逾就是超越的意思,远远超过了千金。
也就是讲千金方,还没法把这个方子价值完全显露出来,它还不止千金。
孙思邈号称药王,他采药长白山,终南山天下去,游访四川的各个地方,皇帝多次请他到皇宫里去,他都辞而不受。
为什么呢?他知道了这个著书立说,远远比在皇宫吃俸禄要重要。
所以他小时候啊,体弱多病,为治好自己的病,荡尽家财,还没治好。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7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7讲《医学三字经》原文作者:陈修园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原文•白话解•处方汇总01—原文胀满蛊胀第十二(水肿参看)胀为病辨实虚胀者,胀之于内也。
虚胀误攻则坏,实胀误补则增。
气骤滞七气疏七气汤能疏通滞气。
满拒按七物祛腹满拒按,宜《金匮》浓厚朴七物汤,即桂枝汤小承气汤合用,以两解表里之实邪也。
胀闭痛三物锄腹满而痛,若大便实者,宜《金匮》浓厚朴三物汤,行气中兼荡实法,以锄其病根。
以上言实胀之治法。
若虚胀且踌躇仔细诊视,勿轻下药。
中央健四旁如喻嘉言云∶执中央以运四旁,千古格言。
参竺典大地舆单腹胀实难除四肢不肿而腹大如鼓。
山风卦指南车周易卦象,山风蛊。
易中旨费居诸02—白话解《医学三字经》第17讲2018.03.11 晴天星期日湖心亭好!《医学三字经》,今天看看哪几句精彩的条文。
昨天我们去爬了胡子,来回数十公里。
那个山路啊,十公里上去也没有平坡的,全部是陡的。
十公里山路,我说我们来不是来爬山,我们来也不是旅游,爬山跟旅游都是附带的。
我们来干什么?来练功。
所以说自行车从山底下推往山顶上练的是体力、耐力。
那从山下呢,不用刹车板。
手拉住自行车,还打赤脚下来,这练的是什么?练的是什么?练的是内力。
而且一路那个山路弯来弯去,勇闯,练的是闯劲。
我发现很多人他有体力、耐力,但是胡子啊,大掌山,观音山,还有尖山峰,他们都去不了。
他们说为什么去不了呢?他们说没人带,就说没一股闯劲,为何我第二部叫《小神手闯江湖》,第一部是《小神手成长记》。
你各方面技术学好了就成长了,但是你成长了,你不一定能创出一番事业,创出一番事业,要敢闯敢干。
所以敢闯啊,没有困难,不敢闯了,千难万难。
做一个敢闯敢干的人了,包括生病,他都容易好!一个这怕那怕的人呢,得一个小感冒可以拖他几个月最后拖成鼻炎,肾炎的都有。
所以这个闯劲很重要,你看我去带山了,没有路的地方,我都可以闯出一条路来。
所以我不但练耐力体力,我更练这股闯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9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9讲《医学三字经》原文作者:陈修园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原文•白话解•处方汇总01—原文泄泻第十四湿气胜五泻成《书》云∶湿成五泄。
胃苓散厥功宏胃苓散暖脾、平胃、利水,为泄泻之要方。
湿而冷萸附行胃苓散加吴茱萸、附子之类,腹痛,加木香。
湿而热连芩程胃苓散加黄芩、黄连,热甚,去桂枝加葛根。
湿挟积曲楂迎食积,加山楂、神曲;酒积,加葛根。
虚兼湿参附苓胃苓散加人参、附子之类。
脾肾泻近天明五鼓以后泻者,肾虚也。
泻有定时者,土主信,脾虚也。
故名脾肾泻。
四神服勿纷更四神丸加白术、人参、干姜、附子、茯苓、罂粟壳之类为丸,久服方效。
恒法外内经精照此法治而不愈者,宜求之《内经》。
肠脏说得其情肠热脏寒,肠寒脏热。
《内经》精义,张石顽颇得其解。
泻心类特丁宁诸泻心汤张石顽俱借来治泻,与《内经》之旨颇合。
详载《医学从众录》。
02—白话解《医学三字经》第19讲2018.03.13 晴天星期二湖心亭公园好,《医学三字经》今天看看哪几句最经典的条文。
《泄泻》。
说白了就是拉肚子,这里面啊。
每天我们讲的一个病,如果你真学透了,你就是治这个病的行家跟专家。
你看我们五经富从头到尾数十间这个中医药房或者小草堂。
他们呢,都是专科医生为主,有些专治外科,有些专治胃病的有些专治拉肚子,有些专治肝炎,而且专治骨质增生。
所以有句话叫做:“家有千金,一技随身”。
要学“专”很重要。
今天我们讲这个泄泻的非常重要。
因为你学会的是治泻九法。
九种方法治拉肚子。
而且这九种方法,不单用于治泄泻。
治泻九法不独为泄泻立法,更为百病立法。
老师我治疗各类疾患,经常从这九法里头演变出来,这九法像什么?像笑傲江湖风清阳里的独孤九剑。
九招啊,但是九招里头啊,有百招,百招里头有万招。
但是都不离这九招。
所以你不要以为,今天老师讲这九招,你只会治泄泻!不!各类的病都不离这九招。
你们好好听哦。
湿气盛,五泻成。
泄泻的话,最重要的是要治湿,叫无湿不做泄。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惟韵伯 能宪章 徐尤着 本喻昌 大作者 推钱唐 取法上 得慈航 ---------------------------------------------------------------- 中风第二 人百病 首中风 骤然得 八方通 闭与脱 大不同 开邪闭 续命雄 回气脱 参附功 顾其名 思其义 若舍风 非其治 火气痰 三子备 不为中 名为类 合而言 小家伎 瘖喎邪 昏仆地 急救先 柔润次 填窍方 宗金匮 ----------------------------------------------------------------- 虚痨第三 虚痨病 从何起 七情伤 上损是 归脾汤 二阳旨 下损由 房帏弥@@ 伤元阳 亏肾水 肾水亏 六味拟 元阳伤 八味使 各医书 伎止此 甘药调 回生理 建中汤 金匮轨 薯蓣丸 风气弭 蟅虫丸 干血以 二神方 能起死 ---------------------------------------------------------------- 咳嗽第四 气上呛 咳嗽生 肺最重 胃非轻 肺如钟 撞则鸣 风寒入 外撞鸣 痨损积 内撞鸣 谁治外 六安行 谁治内 虚痨程 挟水气 小龙平 兼郁火 小柴清 姜细味 一齐烹 长沙法 细而精 ---------------------------------------------------------------- 疟疾第五 疟为病 属少阳 寒与热 若回翔 日一发 亦无伤 三日作 势猖狂 治之法 小柴方 热偏盛 加清凉 寒偏重 加桂姜 邪气盛 去参良 常山入 力倍强 大虚者 独参汤 单寒牡 理中匡 单热瘅 白虎详 法外法 辨微茫 消阴翳 制阳光 太仆注 慎勿忘 ---------------------------------------------------------------- 痢疾第六 湿热伤 赤白痢 热胜湿 赤痢渍 湿胜热 白痢坠 调行箴 须切记 芍药汤 热盛饵 平胃加 寒湿试 热不休 死不治 痢门方 皆所忌 桂葛投 鼓邪出 外疏通 内畅遂 嘉言书 独得闷 寓意存 补金匮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一、医学源流【原文】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
【语译】中医学开始有文字记载,相传起源于岐伯和黄帝。
后人托名黄帝和岐伯写成《灵枢》和《素问》二书,特别是《素问》的内容更为详细。
【注释】岐黄:指岐伯和黄帝。
黄帝是古代的帝王,约生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
岐伯是黄帝的臣子,同时也是指导黄帝研究医学的老师。
灵枢:又名《灵枢经》、《黄帝内经灵枢经》,为《内经》的组成部分。
原书共9卷81篇,又名《针经》,别称《九卷》。
隋唐之际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包括《九灵》、《九墟》和《灵枢》。
宋代以后,原本及传本大多散失,现存《灵枢》传本系南宋史崧据其家藏9卷本重新编校,改为24卷。
本书与《素问》所论述的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针灸而略于运气学说。
在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则与《素问》内容互有补充,是我国战国时期医学理论,特别是针灸学的重要文献,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素问:又名《黄帝内经素问》。
为《内经》组成部份。
原书9卷,共81篇。
唐.王冰注释此书时改为24卷,并补入七篇”大论”,但仍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
经北宋林亿等校注后,成为今存《素问》传本的依据。
本书包括人体生理、解剖(脏象、经络)、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
较系统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
特别是用朴素辨证的指导思想,综括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历代医家所遵循。
【原文】难经出,更洋洋!【语译】自从《难经》这部书出现以后,中医学的内容更为丰富了。
【注释】难经:据史书记载,相传为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约生于公元前5世纪)所作。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
本书以问答释难的方式编纂而成。
论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兼析症证。
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穴道,69~81难论针法。
全书内容简要,辨析亦颇精微。
诊法以”独取寸口”为主,对经络学说和脏腑中命门、三焦等论述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5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5讲《医学三字经》原文作者:陈修园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原文•白话解•处方汇总01—原文血症第十血之道化中焦经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本冲任中溉浇血之流溢,半随冲任而行于经络。
温肌腠外逍遥血之流溢,半散于脉外而充肌腠皮毛。
六淫逼经道摇六淫者,风、寒、暑、湿、燥、火也。
经,常也。
道,路也。
言血所常行之路也,外邪伤之则摇动。
宜表散麻芍条外伤宜表散。
东垣治一人内蕴虚热,外感大寒而吐血。
法仲景麻黄汤加补剂,名麻黄人参芍药汤,一服而愈。
七情病溢如潮七情者,喜、怒、哀、惧、爱、恶、欲也。
七情之动,出于五志。
医书恒谓五脏各有火,五志激之则火动,火动则血随火而溢。
然五志受伤既久,则火为虚火,宜以甘温之法治之。
引导法草姜调甘草干姜汤,如神,或加五味子二钱。
火盛者,加干桑皮三钱、小麦一两。
时医因归脾汤有引血归脾之说,谓引血归脾即是归经。
试问脾有多大,能容离经之血成斗成盆,尽返而归于内而不裂破乎?市医固无论矣,而以名医自负者,亦蹈此弊,实可痛恨!温摄法理中超理中汤,加木香、当归煎服。
凡吐血服凉药及滋润益甚,外有寒冷之象者,是阳虚阴走也,必用此方。
血得暖则循行经络矣。
此法出《仁斋直指》。
凉泻法令瘀销火势盛,脉洪有力,寒凉之剂原不可废。
但今人于血症,每用藕节、黑栀、白芨、旧墨之类以止涩之,致留瘀不散,以为咳嗽虚痨之基。
《金匮》泻心汤,大黄倍于芩连,为寒以行瘀法。
柏叶汤治吐不止,为温以行瘀法。
二方为一温一寒之对子。
赤豆散下血标粪前下血为近血,《金匮》用当归赤小豆散。
若黄土实翘翘粪后下血为远血,《金匮》用黄土汤。
一切血此方饶黄土汤,不独粪后下血方也。
凡吐血、衄血、大便血、小便血、妇人血崩及血痢久不止,可以统治之。
以此方暖中宫土脏,又以寒热之品互佐之,步步合法也。
五脏有血,六腑无血。
观剖诸兽腹心下夹脊,包络中多血,肝内多血,心、脾、肺、肾中各有血,六腑无血。
近时以吐血多者,谓为吐胃血,皆耳食昔医之误,凡吐五脏血必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一、医学源流【原文】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
【语译】中医学开始有文字记载,相传起源于岐伯和黄帝。
后人托名黄帝和岐伯写成《灵枢》和《素问》二书,特别是《素问》的容更为详细。
【注释】岐黄:指岐伯和黄帝。
黄帝是古代的帝王,约生于公元前2700 年左右。
岐伯是黄帝的臣子,同时也是指导黄帝研究医学的老师。
灵枢:又名《灵枢经》、《黄帝经灵枢经》,为《经》的组成部分。
原书共9 卷81 篇,又名《针经》,别称《九卷》。
隋唐之际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包括《九灵》、《九墟》和《灵枢》。
宋代以后,原本及传本大多散失,现存《灵枢》传本系南宋史崧据其家藏9 卷本重新编校,改为24 卷。
本书与《素问》所论述的容相近,尤详于经络、针灸而略于运气学说。
在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则与《素问》容互有补充,是我国战国时期医学理论,特别是针灸学的重要文献,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素问:又名《黄帝经素问》。
为《经》组成部份。
原书9 卷,共81 篇。
唐.王冰注释此书时改为24 卷,并补入七篇“大论”,但仍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
经北宋林亿等校注后,成为今存《素问》传本的依据。
本书包括人体生理、解剖(脏象、经络)、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容。
较系统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
特别是用朴素辨证的指导思想,综括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历代医家所遵循。
【原文】难经出,更洋洋!【语译】自从《难经》这部书出现以后,中医学的容更为丰富了。
【注释】难经:据史书记载,相传为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越人,约生于公元前5 世纪)所作。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
本书以问答释难的方式编纂而成。
论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兼析症证。
其中1~22 难论脉,23~29 难论经络,30~47 难论脏腑,48~61 难论病,62~68 难论穴道,69~81 难论针法。
全书容简要,辨析亦颇精微。
诊法以“独取寸口”为主,对经络学说和脏腑中命门、三焦等论述则在《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洋洋:盛大的意思。
【原文】越汉季,有,六经辨,圣道彰。
伤寒着,金匮藏。
垂方法,立律梁。
【语译】到了东汉末期,有人仲景在《经》的理论基础上,倡导了“六经辨证”的学说,使中医学术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他的著作传流到现在的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
这两部书给后世医家在诊断治疗方面树立了辨证论治的规,成为学医的必经之路,象渡口和桥梁一样。
【注释】:指仲景,名机,人。
从前为了对某人表示崇敬,往往以他的出生的地名来称呼他。
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六经辨证是指仲景根据外感病传变情况总结出来的六个辨证纲领,亦即外感病过程六个不同层次的综合证候。
六经彼此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合病、并病和相互传变,不能截然分开。
圣道:这里是指中医学。
彰:显著发扬的意思。
伤寒:即《伤寒论》。
东汉.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伤寒病证为主的部份容,原书2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经晋.王叔和整理,复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而成《伤寒论》。
现存较早的有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和明.开美影宋刻本《伤寒论》。
以六经辨证为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法和立法用药规律,以条文形式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金匮:即《金匮要略》。
又称《金匮要略方论》。
东汉.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 卷。
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容,改名《金匮要略方论》。
全书共25 篇,方剂262 首,所述病证以科杂病为主,兼有部份外科、妇产科病证。
本书总结了东汉以前的丰富的临床经验,提供了辨证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则,介绍了不少实用有效的方剂,为临床医学奠定了基础。
藏:这里作宝藏解释。
【原文】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
【语译】唐代著名的医学书籍,要算思邈着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继而有王焘着的《外台秘要》。
这两部大书可说是唐代医学的代表作,一直为医学界所重视。
【注释】唐:唐朝(618~906)的统治者姓,故称唐。
千金:指《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均为思邈所著。
《千金要方》又名《备急千金要方》,作者以人命重于千金,故取以为名。
该书成书于公元682 年,共30 卷,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诸风脚气、伤寒、食治、养性等门,总计232 门,有方5300 余首。
收集的方子非常广泛,并记载了很多有效的药物,以及有关证候、处方、用药制剂、服药、藏药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较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
《千金翼方》共30 卷,在《千金要方》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补充。
首载本草,其次为妇产、伤寒、小儿、养生、科、外科、针灸及禁经等。
除了记载古典经方外,并采集了当时的,以发扬民间医药。
外台:指《外台秘要》。
为王焘编著,书成于公元752 年,共40 卷,分1,104 门,载方6,000 余首。
收集的医方更较《千金要方》为丰富,保存了唐以前很多古医书资料,故除为一本医药历史文献外,至今仍为临床实用的参考书。
【原文】后作者,渐侵淫;红紫色,卫音。
【语译】唐代以后的著作逐渐地增多了,其中不免也有一些不够成熟的作品,滥竽充数,如果拿这些作品来和古典医书比较起来,那就有些赶不上了,好像拿红的颜色来与紫的颜色相比、卫音乐与古代雅乐相比一样。
这里面有正色,有杂色,有雅乐,有委靡之音,显然是不同的。
(愚按:作者尊古之心可以理解,但将宋代众多医药学家之著述都喻为“卫”之音,不免过于偏激。
宋代亦出现不少有影响的著作,如翰、马志等所著《开宝重订本草》,王怀隐等所著《太平圣惠方》,唐慎微所著《证类本草》,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个人著作如严用和的《济生方》,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等都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注释】侵淫:渐进。
这里是增多的意思。
红紫色:这里是说明杂色(紫色)不能与正色(红色)相比。
卫音:、卫是春秋时二国名。
这二国的音乐都是很淫荡的。
因此,后世称淫荡的音乐为卫音。
【原文】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
【语译】到了金时,东垣在医学上倡导“重脾胃”的学说,主用温燥性的药(如补中益气汤中的升麻、柴胡等)来升提清气。
他临证处方用药较多,是比较庞杂的,不够纯正;而他的医学理论很有特色,有很多可贵之处。
【注释】东垣:杲,字明之,晚号东垣(1180~1251),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由于他在医学上认为“胃气为本”主用温燥药补脾胃,故后世称他为“补土派”的始创者。
着有《脾胃论》、《外伤辨惑论》、《医学发明》等书。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3【原文】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
【语译】象金代的河间,治病专从治火着眼。
他的学说,虽然是根据《经》的理论发展而来的,但有很多是自己的见解。
他所制定的几个方剂,不仅有它的独创性,而且还是很妥善的。
【注释】河间:指完素,字守真(1110~1200),河间人。
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重视《经》理论,并有所发挥。
根据当时疾病流行,多数医者用辛燥之品治疗无效的情况,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理论,对热病和其他杂病的治疗,有很丰富的经验。
主降心火,益肾水,善于用清热剂来治疗,故后世称他为“寒凉派”的创始者。
着有《运气要旨》、《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等书。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分类:杏林瑰宝举报【原文】丹溪出,罕与俦;阴宜外,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
【语释】元代朱丹溪的医术,在当时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
他提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认为很多病应从滋阴着手,人体的“阴”应当常补,“阳”则切忌使它浮动。
治疗杂病的方法,应当从气、血、痰、郁等四方面来分别处理。
【注释】丹溪:姓朱,名震亨,字彦修,号丹溪(1281~1358),义乌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他治病主滋阴,故后世称他为“滋阴派”的始创者。
着有《丹溪心法》、《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书。
罕(han)与俦(chou):“罕”是稀少;“俦”是同辈的人。
四字:指气、血、痰、郁。
朱丹溪以此四者归纳疾病的各种原因。
【原文】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
【语译】又象金代的子和,治病主用攻下的方法。
攻下的药物性能都是比较猛烈的,但他用得很精当。
不过也必须注意疾病的情况,用药要恰到好处,中病即止,不可过量。
【注释】子和:姓,名从正,字子和(1156~1228)。
考城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治病强调以祛邪为主,认为邪去正自安。
多采用攻法以祛邪,善用汗、吐、下三法,因此,后世称他为“攻下派”的创始者。
着有《儒门事亲》等书。
【原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
【语译】河间、子和、东垣、朱丹溪,都生于金元时代,各有不同成就,名气后大。
后人称他们为金元四大家。
但在中梓着的《医宗必读》一书中,却错误地把仲景、河间、东垣、朱丹溪称为金元四大家。
【注释】必读:指《医宗必读》,为明末中梓所著。
中梓名士材,号念莪。
此书以简明扼要见称,且能提纲挈领,因此颇为一般读者所欢迎。
【原文】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
【语译】从明代以后,医学书籍就更多了。
但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研习医学的人,必须仔细酌量取舍,才能做到取长补短。
其中比较详细而完备的,要称王肯堂了(指王肯堂着的《证治准绳》。
【注释】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1552~1639),金坛人。
是明代著名医学家。
所著《证治准绳》120 卷,包括杂病证治准绳、伤寒证治准绳、杂病证治类方准绳、女科证治准绳、幼科证治准绳、疡医证治准绳六种,故又称为《六科准绳》。
容渊博,条理分明,为明代医学巨著之一,为后人所推崇。
另着有《医论》、《医辨》、《郁网斋笔尘》、《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原文】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着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诊脉法,濒湖昂。
【语译】薛立斋着《薛氏医按》,其中有些议论缺乏自己的见解。
士材的著述虽然比较粗浅一些,但是却能遵守常法。
景岳着有《新方八阵》,创制许多新的处方,都很切合实际。
石顽着《氏医通》,治病大多采用温补的方法。
献可的论述,基本上与景岳、石顽两人的理论一致。
至于4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诊脉的方法,首推时珍所著的《濒湖脉学》。
【注释】薛氏:指薛己,号立斋,吴县人,明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御医及太医院使。
通、外、妇、儿、眼、齿科,尤精于疡科。
主治病务求其本原,倡用补真阴真阳的方剂。
着有《薛氏医按》。
景岳:名介宾,字惠卿,号景岳,山阴人(1561~1639)。
学术上先尊崇朱丹溪。
后又有不同见解,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等理论。
主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攻伐之品,以温补为主,给后世医家影响很大。
著述颇丰,历三十余年编成《类经》一书,又有《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质疑录》,晚年辑成《景岳全书》,对后世影响较大。
石顽:璐,字路玉,号石顽,清代医学家,着有《氏医通》、《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诊宗三昧》、《千金方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