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资料
高中课件 高中学科教师新课程培训 化学 必修一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实施建议】
●发挥核心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
的指导作用。 ●加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等化 学视角与真实情境素材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和解决 实际问题 ●整体规划实验及探究教学,发挥 典型实验探究活动的作用。重视开 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改变学 生简单动手做实验的现状,强调高 级思维过程。 ●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选取 真实的、有意义的、丰富多样的问 题情境。精选教学素材和应用案例, 促进学生赞赏化学、体会化学科学 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鼓励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 习途径。
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策略建议】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实验探究活动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联系实际
2
3
1
4
思维活动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教学方式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发挥核心概念和 基本化学观念的 作用
开展高水平实验 探究活动 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方式多样化
发挥核心概念和 基本化学观念的 作用
开展高水平实验 探究活动 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方式多样化
【栏目使用建议】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实验探究活动
联系实际
2
3
1
4
思维活动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教学方式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课时建议】
如:学完离子反应之后,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除去饮 用水中过多的Ca2+、Mg2+、SO42-,水体中含量过高的Ca2+、 Mg2+既会造成锅炉结垢、也会降低合理问题和任务,驱动学习活动。
新修订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培训及核心素养解读
5. 必修课程具体知识内容的调整
修订前
修订后
变化
无机化学 钠 、 铝、 铁、 铜等 金 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减少铝、铜的系统认识
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氯 、 氮、 硫、 硅等 非 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减少硅的系统认识
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有机化学 了 解 有机 化合 物中 碳 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立体结构 初步认识有机分子的立体
的成键特征。
的,以甲烷、乙烯、乙炔、苯为例认识 结构;初步认识有机化合
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以乙醇、乙醛、乙 物的官能团
酸、乙酸乙酯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
官能团。
了 解 甲烷 、乙 烯、 苯 认识乙烯、乙醇、乙酸的结构及其 认识性质限定3种物质:
等的主要性质。
主要性质与应用。
乙烯、乙醇、乙酸
知道乙醇、乙酸、糖 结合实例认识甲烷、苯、甲醛、油
1.必修4个学分贯通使用,设计5个主题
修订前
化学1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 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 应用
化学2 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 主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修订后
主题1 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主题2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主题3 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
规律 主题4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主题5 化学与社会发展
系列3:发展中的化学科学 主题1 化学科学研究进展 主题2 作为交叉学科的化学 主题3 化学工程研究进展
修订后:(1)保持和继承原有选修课程的精华 (2)更体现多维、生动、发展的现代化学科学面貌 (3)更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4)更加重视与区域和校本选修课程的可兼容性 (5)更增强开课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高中化学教辅书推荐
高中化学教辅书推荐篇一:高中化学参考书推荐※基础:1. 《高考学业水平考试课课通高一化学同步精讲与精炼(朱观华编,上海社会学院出版社)无论知识点还是题目都特基础,因此推荐大家在自己预习时候配套使用。
2. 《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这个很基础,基本学校里的配套练习都用这个,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懂的。
※中等:1.《走进新课程课课练化学》(文汇出版社)这个是分年级的,和教材同步。
题目的设置上是层层递进的。
平时可以同步做。
2. 《新教材全解金牌教练》(吉林教育出版社)上海教材同步,内容递进,全面。
3. 《新标准精编教辅丛书最新版绿面书化学能力训练与提高》(上海教育出版社)中等难度,配有范例精讲,有题目多种解法,每个范例还有评注提出解题关键和注意点,并且配有训练题、单元测试,和上海教材配套。
关键还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薄,刷起来比较有成就感。
还有解析非常详细。
4. 《高中知识清单》(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全国教材配套,概念配例题,比较详细,讲解清晰。
5. 《公式定理大全高中化学及时查》(机械工业出版社,冯建设主编)概念,基础,全国教材配套,上海可选用。
6. 《图解基础知识手册高中化学》(刘来刚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全国教材配套,知识点全面,总结归纳教好,疑点难点规律总结较好(基本为易错点、易考点),例题均有详细解析。
就是有些图总结的很怪:比如俯视仰视刻度线对于读数的影响,四大基本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哈哈,可能是和我的习惯画法不同吧。
特点:除了正常目录(按知识体系分)之外,还有概念和知识点索引,是按拼音首字母排列的,方便查找。
以上4-6都属于真个高中知识点详析的书,建议从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同步的翻翻,做做题,高考复习的时候也可以用。
7. 《课标本教材完全解读王后雄学案》配苏教版(人教版等)高中化学分册分为必修1,必修2等篇二:高中化学竞赛用书推荐高中化学竞赛用书推荐常规/高考类:化学岛用户名:****************密码:woaihuaxuedao以下是另一个公邮密码:huaxuedaogongyou提供公共邮箱的目的还是方便大家交流,如果遇到超出流量限制的问题,可以直接把邮件转发出去。
高中教师化学教辅资料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
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
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
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
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与洋泾中学数学教研组长牛阿凤老师跟班听课、学习随感海南八所中学李立仁如何看待教材?怎样使用教材?这是我蹲点上海洋泾中学跟班听课、学习以来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
在与牛老师的交流、学习中,让我发现真正优秀的教师一般都持有一种“材料式”的教材观。
即对教材的理解为:教材不是“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服务;教材不仅负载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以此为手段,实现学生的一般发展为目的;教材是教学的辅助材料,教师拥有自主改造教材的权利;教材是基本的教学资源之一,而非唯一的教学资源。
一个多月的跟班听课、学习,让我深深体会:牛老师她不再是课程的单纯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策划者及设计教材者,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通过这段时间的集中网络学习,我对高中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以下是我进行培训学习的一点体会.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初步认识1.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
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指《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即《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每个课程模块2个学分,36学时。
2.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学生在学完化学1、化学2模块之后,至少还应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以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高一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必修内容后,从高二年级开始,向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可在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向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则规定必须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化学。
3.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苏教版《化学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物质、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
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而专题二、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
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课程标准内容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本专题教学方法建议1、本专题学习内容层次性强,学习原子结构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找到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让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认识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最后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2、本专题注意控制学习的深广度,对物质结构的学习是为《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打基础,通过分析一些典型事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粗浅的常识和规律性知识。
3、本专题重视化学用语的学习,在本专题要使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
4、本专题充分发挥模型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模型如比例模型、球棍模型、晶体结构模型,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本专题学习运用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能力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本专题教学评价1.重视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包括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人合作交流态度、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要掌握数量和质量,要精选习题,主要以教材中习题和作业本习题为主。
2.在学生探究实验中要注重活动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3.专题检测试题难度要合理,基础题达到70%以上,年级平均分达到75分,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高中化学(选修) 有机化学基础 主讲
三、专题分析
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
教材内容介绍
第一单元 有机化学的 发展与应用
1课时
有机化学 的建立与 发展
有机化学 与生产生 活
发展史料:有机化学概念的提出--彻底摈弃生命力论---DNA结构的提 出---人工合成蛋白质
(2)对于有机化合物分类的知识,要明确其教育意义在于对分类 知识建构—依据官能团分类的观点
(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本专题教学的又一重点。由于课时有限, 教材主要介绍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不要求对除烷烃以外的其它类别 有机物进行系统命名。
教材内容介绍一单元 脂肪烃
3课时
(2)注意模块内各专题间的联系,理解有 机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的规律。
二、模块教学建议
❖ 3.要重视直观教学,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 4.要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习兴趣
图2-2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取向
二、模块教学建议
❖ 5.要重视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相对原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新版教材均穿插了 大量实验内容,且其中较多的探究性实验,这在 苏教版中尤为突出,总数达26个。
80 +
相
CH3CH2
对 60
丰 度
40
29 27
20
+ CH3CH=OH
45
+ CH3CH2OH
46
/%
0 20 30 40 50
质荷比
(某有机物A的质谱图)
3、红外光谱法
专题教学建议
(1)本专题的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 方法,同时注重让学生在亲身的探究过程中学会科学研究 方法。
§1-2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
• •
3.保证基础性,突出时代性,体现选择性 必修模块教科书通过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突 出,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又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也 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 的科学素养。 • 4.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 •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教科书创设了 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学会合作 与分享;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运用 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
• • • • • • • • • • • •
§1-2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了解教科书的编排结构和知识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挖掘教科书中有关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内容。 教学重点: 教科书的知识结构。 教学内容: 1. 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 2. 教科书的设计思路 3. 教科书的结构 4. 使用教科书的建议
• • •
• • • • •
【科学史话】化学史料、化学发现等。 【资料卡片】数据资料、小常识等。 【实践活动】一些与社会相关课题的调查活动、研究、课外小实 验等。例如,通过设计一些研究方案,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找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的情感;通过对现实的研究,提高学生判断 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和 组织能力。 【信息搜索】提供信息线索,如网址、书目等。 【习题】思考题、练习题、开放式习题、实践性题目。 四、使用教科书的建议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努力更新教育观念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阶段学生化学学习的要求,化学 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理念、 目标的具体体现。使用新教科书,首先应该从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开始, 结合教科书领会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
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学习资料(化学)
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学习资料化学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目录第一册(必修)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二章碱金属第一节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第三节碱金属元素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四章卤素第一节氯气第二节卤族元素第三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四节化学键第五节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第六章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第一节氧族元素第二节二氧化硫第三节硫酸第四节环境保护第七章硅和硅酸盐工业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二节硅酸盐工业简介第三节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三册(选修)(待修订,参考目录)第一单元晶体的类型与性质第一节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原第一节与高二第一章第三节合并后分为现一、二节)第二节分子晶体和分子间作用力第三节金属晶体实验一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第一节胶体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第一节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节离子反应的本质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四节燃烧热和中和热实验二中和热的测定第四单元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第一节电解原理第二节氯碱工业(删电解槽、原料的精制)实验三电解饱和食盐水第五单元硫酸工业第一节接触法制硫酸第二节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四硫酸亚铁的制备第二节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五某些药品中氢氧化铝成分的检验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第三节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第七单元物质的检验(如第六、七单元合并的话,第七单元改为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节物质检验的要求和一般步骤第二节离子的检验实验六明矾成分的检验第三节未知物的检验实验七几组未知物的检验实验八实验习题选做实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总复习题新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第一册的特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陈晨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96年起,编写出版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试验本)·化学》教材。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化学天地〖淀粉和碘的显色机理〗
淀粉和碘的显色机理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
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
纺织工业上用它来衡量布匹退浆的完全度。
为什么碘遇淀粉或糊精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呢?以前认为,淀粉能吸附碘,使碘吸收的可见光的波长向短的波长方向移动,棕色的碘液就变成蓝色。
同理,支链淀粉和糊精也能吸附碘,不过吸附的程度不同,因此呈现的颜色不同。
这种解释的有力根据是碘的淀粉液在加热时蓝色消失。
这就被认为是加热后分子动能增大,引起解吸的缘故。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
什么是包合物呢?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
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
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
在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中,每个碘分子跟6个葡萄糖单元配合,淀粉链以直径013 m 绕成螺旋状,碘分子处在螺旋的轴心部位。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无色、橙色、淡红、紫色到蓝色。
例如,直链淀粉的聚合度是2021980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是32 000~160000时,包合物的颜色是蓝色。
分支很多的支链淀粉,在支链上的直链平均聚合度20218,这样形成的包合物是紫色的。
糊精的聚合度更低,显棕红色、红色、淡红色等。
下表就是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
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在H=4时最稳定,所以它的显色反应在微酸性溶液里最明显。
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一、说教材:1、教学背景:大纲中对教学内容所规定的教学要求,都是高中阶段教学的最终要求,在具体实施时,应遵照教学规律,视学生的情况,采用分步推进的方法,而不能简单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法。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教材在体现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时是分三个年级来推进的。
其总体设计是:高一第二章只要求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了解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即可,通过后续碱金属、卤素、氧族元素等的学习,在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多更具体的感性认识之后,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对侧重理科学习的学生,高二要求学会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高三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归纳和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严格把握教材深广度。
不要脱离学生的接受能力,人为地制造教学难点,这样会严重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本节教材地位与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新课程体系中是分三阶段完成的:在初中阶段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学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后续课程如金属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多更具体的认识后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处于第二阶段,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不仅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2)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过程方法目标: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讲座《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策略》2020年8月
评价 分析
选出一个来进行实验。
问题 5 : 通过以上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应用
问题 6 : 请画出铝和盐酸反应过程中压力的变
化曲线。
理解
问题 7 :请解释A B 段、 B C 段、 C D 段变
识记
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问题的思维层次反映核心素养学习的深度
问题的思维层次
创 造 评价
分析
应用
理解
识记
关注深度学习理论
教学目标的思考:
1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学生 2、知识目标的表述方式 两种方式: 行为动词:认识、了解、知道。。。 外显的表现性方式:能辨识、列举、说明。。。 避免写成教学方案,如:通过实验、讨论的方法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 可以强调知识的认识思路与方法:能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 还原反应 3 、其他核心素养目标的表述方式 (1 )指出承载的知识 (2 )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融合式、不帖标签、把握素养水平、慎用表现 水平)
价态 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元素 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价态的变化“ 只靠拢,不交 叉”
先后 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一种氧化剂,则 它 首 先 与 溶 液 中 还 原 性 最 强 的 还 原 剂 作 用 ;同 理 ,同 时 含 有 几 种 氧 化 剂 时 , 若加入一种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2
–3 NH3
HNO3 NO3NO2
HNO2 NO2-
NO
氧化物 酸(碱) 盐 NH3.H2O NH4+
络合物
Ag(NH3)2+
高中新课程新课标培训《核心素养视域下化学教材与教学研究(人教社 王晶)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化学教材与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王晶一、理解学科本质,突显化学观念和思维理解和认识化学学科本质,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基础。
学科知识内容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知识----素养化学学科本质特征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1.精选知识内容,突显育人价值突出基本观念挖掘德育功能体现科技发展突出基本观念(大概念)在必修课程阶段,突出化学基本观念(大概念)的统领作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依据化学学科的基础性研究领域。
化学课程标准什么是大概念?大概念指的是反映学科本质及其特殊性的、构成学科框架的概念。
从学科知识关系的角度来看,大概念位于学科知识金字塔的顶端,其抽象性、概括性、包容性最高,解释力最强。
从学科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大概念是一种学科思维方式、学科思想方法,是一种认识武器,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眼光”“心态”“尺度”。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大概念是一个“纲”,纲举目张;是一个“组织者”,整合所学的知识;是一根红线,把知识串起来。
----余文森.论科学素养形成的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18(1)。
什么是科学大概念?将所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凝聚起来,形成“big ideas”(大概念),这些“big ideas”能帮助学生在科学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最终使得学生形成一幅关于科学的全景图,以便他们从科学的视角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做出决策。
——[英]温·哈伦.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韦钰,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序言(周光召)突出基本观念精选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事实性知识,体现物质观、微粒观、转化观和守恒观等化学学科核心观念;并通过显性化表述,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围绕基本观念组织并整合学科知识、通过学习进阶发展学生对核心观念的理解。
新修订高中课程标准培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策略》
滤 纸
表面皿
1滴氯化铁溶液
静
置
无现象
沉 淀
思考:从观察到的现象考虑,它们是否属于
同样的分散系?
溶液
乳浊液 浊液 悬浊液
纳米 1nm=10-9m
1nm
100nm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实验目的:制备一种分散系 实验步骤:
1、向试管中加入3mL蒸馏水,
并将其加热至沸腾;
2、向沸腾的水中加入1滴饱和氯
化铁溶液,继续煮沸几秒钟至溶 液呈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把一种(或多种 )物质 分散 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 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剂 分散质 分散系
从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考虑,可以组成几种分散系?
为什么?
以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为依据: 九种 分散质
• 气 • 液 • 固
分散剂
• 气 • 液 • 固
观察比较:
氯化钠放入水中和泥土放入水中形成的分散系: 分散系 振荡时外观 氯化钠放入水中 泥土放入水中 澄 清 浑 浊
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41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能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观点解释氯气的化学性 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 3.在学习氯气性质和用途的过程中体会研究物质的思路和 方法。
4.通过对身边清洁剂、消毒剂使用问题的分析,以及微量 实验的设计,体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树立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3. 8滴NaOH 溶液
4. 4滴AgNO3溶液
1.干燥的红纸片
2.润湿的红纸片
NaCl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课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第二讲(上)本讲主题:教学中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是如何处理和呈现的?嘉宾: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磊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的胡久华老师北京15中的徐敏老师。
主持人:高中化学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组核心成员太原五中齐红涛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材又是依据课程标准来编写的,但在知识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上三套教材各具特色。
在大家了解了课程标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定位,教材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具体呈现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探讨新课程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应该怎样进行。
一、课例中针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怎样进行整体设计的关于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具体问题,有这样一个课例。
这个课例是由三部分来组成的,是针对《硫的转化》一节所进行的整体性设计,其中第一课时是由张燕老师来完成的,讨论的主要是自然界中硫元素的转化;第二课时是由宋金秀老师完成的,讨论的是在实验室里硫元素的转化;第三个课时是由徐敏老师来完成的,讨论的是酸雨及其防治。
这三个课时是三位教师来进行的设计,但它的整体化设计做得非常的好。
就这个整体设计,我们来做一下了解。
<课例介绍>徐敏老师:第一课时——自然界中硫元素的转化本节课中我们需要达到三个目标:一个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形式及转换关系;第二个目标要认识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最后一个目标是巩固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和思路。
具体环节如下:首先我们播放了火山喷发的录像,由这个录像让学生去讨论自然界当中硫存在的形式,发现硫的常见的价态以及每一种价态所对应的硫元素的各种化合物;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去讨论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的硫元素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使他们初步认识到从低价态的硫元素向高价态硫元素实际上是通过氧化反应实现的,反之是通过还原反应实现的。
关于硫单质性质的教学实际上是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物理性质,老师通过实验让学生去观察,而硫的化学性质,教师引导学生从价态的角度和物质类别的角度来预测硫的化学性质,这实际上是一种方法上的指导。
有了预测以后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去验证预测,学生设计了多种方案,老师通过演示硫跟氧气反应,硫跟铁的反应来说明。
硫是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那么在这个环节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有一个想法: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那么它的氧化性跟氯气和氧气比较谁强谁弱,于是老师在这个环节中又设计了铁跟氯气、铁跟硫、铁跟氧气的反应产物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硫的氧化性比氧气和氯气要弱的结论。
以上是硫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教学,而后进入了硫的性质的应用,也就是说硫的用途是什么样的。
最后老师对本节课按从知识和方法上进行了小结。
第二课时——实验室里硫元素的转化本节课中我们需要达到三个目标:一个目标是以价态变化为主线,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第二个目标学会从价态的角度认识物质群的化学性质;最后一个目标是在转化中认识核心代表物,也就是二氧化硫、浓硫酸的氧化还原性质。
具体环节如下:首先老师给出了探究任务,正四价硫向零价硫、正六价硫的转化以及正六价硫向正四价硫的转化(因为第一课时当中已经探究了零价态的硫向负二价的硫和向正四价的硫的转化);第二步是选定代表物,老师给出正四价硫元素的代表物为亚硫酸钠,正六价硫的代表物为浓硫酸,而后由学生去讨论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这是本节课的开放点所在。
由学生讨论,学生说出了很多种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而后由老师引导去进行筛选,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指出了筛选的原则。
然后确定实现这些转化分别需要哪些氧化剂和还原剂,进一步确定了具体的实验方案,然后由学生去实施实验。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实验是三个,演示实验是一个。
对于正四价硫向正六价硫转化的学生实验,学生采用的是高锰酸钾或者是碘水跟亚硫酸钠的反应,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正四价硫向零价硫的转化,采用的试剂是亚硫酸钠和硫化钠的溶液,但在实验过程中同学发现两种溶液混合并没有看到相应的现象,因此这个时候老师适时的引出了氧化还原反应是需要条件的,象这个反应就需要在酸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那么正六价硫向正四价硫是如何转化的,老师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在试管当中装上铜片,浓硫酸试管的内壁贴了两张滤纸,一张滤纸上吸的是品红溶液,另一张滤纸上则有高锰酸钾溶液,那么通过这个实验实际上起到了两个作用,一个是该实验证明了浓硫酸确实具有氧化性,而还原产物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褪色,也证明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这是第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是二氧化硫和亚硫酸都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就说明同价态的元素所对应的化合物可能具有相似的氧化还原性质。
由此老师又进行了一个演示实验,就是说硫化钠跟亚硫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硫单质,那么硫化氢跟二氧化硫反应能不能也生成硫单质。
这个补充实验进一步说明了同价态元素对应的化合物确实可能具有相似的氧化还原性质。
这个阶段完成以后,老师适时的对二氧化硫、浓硫酸的氧化还原性质进行总结,这是第一个总结;第二个总结是以价态变化为主线,把代表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一次总结,以上就是对学生的知识进行的一次梳理。
最后本节课学到的是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换有什么用处,老师引导学生探讨了工业制硫酸中硫元素价态的转换过程。
第三课时——酸雨及其防治本节课中我们需要达到三个目标:一个目标是认识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第二个目标要了解科学技术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后一个目标是从知识和方法的角度来概括整合本节的学习内容。
具体环节如下:第一个环节总结前两节课的学习思路,就是我们实际上是从自然界出发,然后到实验室再到工业生产三个角度来研究三个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而这个过程就是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发现科学知识,然后把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环境污染,由此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
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去讨论硫酸工业可能造成怎样的环境污染,由此引出了酸雨,接下来讨论硫酸工业可以产生二氧化硫,还有什么样的工业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二氧化硫又是如何形成酸雨的,这个环节实际上是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通性的认识以及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的认识。
自然而然我们就引到了酸雨对自然界的危害是什么样子的,酸雨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是怎样的,这两个环节的设置实际上是进入了科学、技术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接下来酸雨是如何进行防治的,我们设计了酸化的湖泊怎么去治理这样一个问题,这实际上是加强了学生对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通性的认识。
如何去预防酸雨的发生,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综合性的讨论问题,就是如果北京的周边有一个有色金属冶炼厂,那么它的尾气怎么去处理,此时学生想到了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可以跟氢氧化钙发生反应。
接下来老师又设计了更为综合的问题,北京的周边如果有一个有色金属冶炼厂,还有火力发电厂和一个硫酸厂,怎么处理他们的尾气更能节约资源,更能保护环境,由此引出了有色金属冶炼厂、火力发电厂的尾气二氧化硫可以作为硫酸厂的原料,这样能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北京冬天供暖会产生二氧化硫,也会污染环境,那么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三个工厂可能有余热供北京供暖,还有我们可以开发其它的能源,比如地热能等。
接下来老师又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类是拥有预防酸雨的措施,那为什么有些工厂还在向外不停地排放二氧化硫,由此引导学生去思考,预防酸雨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观念和法规,三个角度来共同完成这件事,这就是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老师从知识和方法的角度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了一次整理。
二、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存在哪些困惑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课标的改变、教材的改变确实是对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引起了各种各样的改变,那么对于一线的教师在设计具体的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时候,存在哪些困惑?教师(张燕):原来设计这个课的时候最大的困惑就是自然界当中不同价态硫元素转换到底对这一节教学有什么样的作用?而认识硫单质这一部分,最早的那个旧教材当中就有,所以讲起来困难并不太大。
教师(宋金秀):硫的转化的第二课时,在老的版本的教学中得两课,而新教材需要通过一个课时来完成,这节课的知识含量还挺高,时间就显得比较紧张,这是我感到比较困难之处。
需要处理好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实验探究,第二环节就是知识目标的完成,这两个环节如何去分配时间?我特别希望实验探究的开放性大一点,但是我又不能弱化知识目标的完成或者落实,所以就要求我有一个选择,究竟选什么样的点进行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这个选择对我来讲还是挺困难的。
教师(徐敏):我在没有做这节课之前还是挺反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但是现在我觉得其实很重要。
就看你老师怎么去讲,怎么讲才能让学生去接受它,而且是真心真意地接受它。
老师的设计得跟这节课特别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觉得他跟着老师学的是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但实际上已经给他渗透了。
我们发现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的出现使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所面对的一些具体的问题产生了,比如说在教学中深广度怎么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性问题怎么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完成教学任务等。
当我们把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后,我们发现实际上主要集中在这样两个方面:一个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另一个是如何把握教学的深广度问题。
关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完成教学目标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怎么教的问题,关于深广度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三、怎么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关于怎么教的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怎么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另外一个对教学设计中的微观活动怎么去进行设计。
张燕、宋金秀和徐敏老师所进行的《硫的转化》一节的整体设计就非常好地诠释了课标和教材,体现了对教学要进行整体设计的核心思想。
徐敏老师:首先我们在想以前的教学方式是什么样的,对于硫这一块来说,我们针对每一个单独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制法和用途去进行很详细的讲解,而现在新课程出现以后,它的课时是非常紧张的,这样就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样细节的教学。
同时原有的教学方式也会导致一种不足,就是学生过于细节化的去学习,学习的历程会非常的长,现在咱们的新课程要求是学生具有基本的化学素养,就没有必要去细抠每一个物质那么全面的东西,而只要把握核心内容掌握就可以了。
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想应该改变原有的状况,应该是把这种分散的教学方式转变成为一种整体的教学方式,所以选取了从转化的角度来认识核心成员的化学性质,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思想。
还有第二个思想我们就想化学课应该具有一些更为丰富的内涵,就象讲故事或者是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