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探究骨的成分(实验课)教学内容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终审稿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终审稿实验名称: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骨的成分和特性;2.学习如何使用实验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人的骨骼主要由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组成。
无机盐包括磷酸钙、氟化物和碳酸钙等,赋予骨骼硬度和韧性。
有机物质主要是胶原蛋白,给予骨骼强度和柔韧性。
实验材料:1.新鲜的鸡腿骨或牛骨;2.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3.盐酸溶液;4.羧甲基纤维素(CMC)溶液;5.彻底清洗干净的试管和滴管;6.检验盘或试验纸。
实验步骤:1.切割鸡腿骨或牛骨,并清洗干净;2.分别将鸡腿骨或牛骨放入碱性溶液中,加热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的释放;3.取出骨骼,将其放入少量的盐酸溶液中,观察是否有气泡的释放;4.取出骨骼,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5.将清洗干净的骨骼放入CMC溶液中,涂抹在检验盘或试验纸上,观察是否有胶体形成。
数据记录和分析:1.记录反应释放气泡的情况,判断骨骼中是否含有无机盐成分;2.记录CMC溶液涂抹在检验盘或试验纸上的结果,判断骨骼中是否含有有机物质胶原蛋白。
实验结果分析:1.如果碱性溶液中有气泡释放产生,说明骨骼中含有无机盐成分;2.如果盐酸溶液中有气泡释放产生,说明骨骼中同时含有无机盐和有机物质胶原蛋白;3.如果涂抹在检验盘或试验纸上的CMC溶液形成胶体,说明骨骼中含有胶原蛋白。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害;2.小心使用碱性溶液和盐酸溶液,避免溅到皮肤和眼睛;3.在处理骨骼时要注意卫生和清洁。
实验延伸:1.对于生成气泡的反应,可以进一步测定气泡中的气体,以确定无机盐的种类;2.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对骨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质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3.可以比较不同动物骨骼的成分和特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骨的成分和特性,学习了实验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骨骼中含有无机盐和有机物质胶原蛋白,这两者共同赋予骨骼硬度、强度和柔韧性。
关于骨骼研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骨骼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3. 分析不同动物骨骼的形态和差异。
4. 探讨骨骼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骨骼标本或模型。
2. 实验用具:解剖盘、解剖镊、放大镜、显微镜、胶水、绘图纸、绘图笔等。
三、实验内容1. 骨骼基本结构观察(1)观察骨骼的形态和结构,了解骨骼的基本组成。
(2)观察骨骼的连接方式,了解关节的构造和功能。
2. 不同动物骨骼形态观察(1)观察鱼类骨骼,了解鱼类骨骼的适应特点。
(2)观察两栖类骨骼,了解两栖类骨骼的过渡特征。
(3)观察爬行类骨骼,了解爬行类骨骼的稳定性。
(4)观察鸟类骨骼,了解鸟类骨骼的轻量化特点。
(5)观察哺乳类骨骼,了解哺乳类骨骼的多样化适应。
3. 骨骼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探讨(1)分析骨骼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演变规律。
(2)探讨骨骼适应不同环境的原因。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骨骼标本或模型摆放整齐,准备好实验用具。
2. 骨骼基本结构观察:使用放大镜观察骨骼的形态和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3. 不同动物骨骼形态观察:分别观察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骨骼,记录观察结果。
4. 骨骼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探讨:分析骨骼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演变规律,探讨骨骼适应不同环境的原因。
5. 绘制骨骼结构图:根据观察结果,绘制骨骼结构图,标注各部分名称。
6. 实验报告撰写:整理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基本结构观察:骨骼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骨膜负责骨骼的生长和修复,骨质提供骨骼的硬度和支撑,骨髓负责产生血细胞。
2. 不同动物骨骼形态观察:(1)鱼类骨骼:鱼类骨骼呈流线型,以减轻游泳时的阻力。
(2)两栖类骨骼:两栖类骨骼具有过渡特征,既有鱼类骨骼的流线型,又有陆生动物骨骼的支撑性。
(3)爬行类骨骼:爬行类骨骼具有稳定性,适应陆地生活。
生物教案-鉴定骨的成分
生物教案-鉴定骨的成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骨的成分及其性质。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骨的成分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及观察分析。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新鲜动物长骨、烧杯、酒精灯、镊子、滴管、刀片、天平。
2.实验试剂:10%盐酸、蒸馏水。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骨的结构和功能。
2.提问:骨的成分有哪些?它们对骨的性质有什么影响?二、理论学习1.讲解骨的成分:无机物和有机物。
2.介绍无机物的性质:不易燃烧,易溶于酸。
3.介绍有机物的性质:易燃烧,不易溶于酸。
三、实验操作1.实验一:测定骨中无机物的含量(1)称取新鲜动物长骨的质量。
(2)将长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10%盐酸,浸泡24小时。
(3)取出长骨,洗净,晾干,称取质量。
(4)计算无机物的含量。
2.实验二:测定骨中有机物的含量(1)将实验一中处理过的长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酒精,点燃酒精灯,加热。
(2)观察长骨的变化,直至有机物燃烧完毕。
(3)计算有机物的含量。
四、观察与分析1.让学生对比实验前后的长骨,观察其变化。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骨的成分及其性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实验中我们如何测定骨的成分?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享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针对实验结果,讨论骨的成分对骨的性质的影响。
三、巩固知识1.复习骨的成分及其性质。
2.让学生举例说明骨的成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拓展延伸1.介绍骨的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2.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完成实验报告。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骨的成分及其性质,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对生物科学实验产生了兴趣,激发了探究精神。
探究骨的成分与特性实验教案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2节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概述骨的成分和与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运用化学方法鉴定骨的成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骨的成分。
难点: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三、【实验器具】新鲜草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15%的稀盐酸、烧杯(200ml x2)、解剖盘、解剖针、镊子、酒精灯、打火机、一次性杯子(盛有清水)。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准备好鱼骨5根以上(周一下午)和其他仪器材料(实验室借)。
提前将鱼骨泡入稀盐酸中。
2、导入:同学们来上课都背着书包,大家的书包是不是有点重呀?我们能背起书包,是靠我们身体里面的骨骼来承受书包的重量。
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
股骨是哪里呀?就是大腿的这个骨头【拍大腿】,肱骨呢?就是手臂这里啦【捏手臂】。
大家想一想,骨能承受这么高的压力,是不是与骨的组成成分有密切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板书:骨的成分与特性】3、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请一位同学上台,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鱼的肋骨,用手轻轻地将肋骨折弯,有什么感觉?(硬度、弹性){谢谢,请回} 下面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骨为什么既有硬度又有弹性?【板书:一、骨的特性:硬度、弹性】*做出假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的主要成分是钙质。
记不记得之前学过钙质是一种——(无机物)。
骨也可以熬成骨胶,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骨胶蛋白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是不是有机物?(是)根据这个我们可以设想一下骨的组成成分有?(无机盐和有机物)【板书:二、骨的成分:假设:无机盐、有机物】*设计实验:那么我们怎么检测骨中是否真的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呢?①我们说,有机物一般容易燃烧。
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是什么成分呢?{忘记了?有机物燃烧掉,剩下的灰烬是什么?}(无机物)能否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含有无机物?(可以)【板书:燃烧法】②那么有机物怎么测定?我们刚刚说骨里面含有钙质,现在老师告诉大家,骨中的钙质等无机物可以与稀盐酸发生反应而溶解。
实验报告骨的构造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人体骨骼的组成及特点。
2. 理解骨的构造及其功能。
3. 学习骨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骨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由骨组织、骨髓、骨膜等构成。
骨具有支持、保护、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通过观察骨骼标本,了解骨的构造和特点。
三、实验器材1. 骨骼标本2. 显微镜3. 刀片4. 生理盐水5. 演示文稿四、实验步骤1. 观察骨的形态和结构(1)观察骨的形状: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2)观察骨的表面结构:骨膜、骨皮质、骨松质。
(3)观察骨的内部结构:骨髓腔、骨小管。
2. 观察骨的构造(1)观察骨膜:骨膜是骨表面的纤维结缔组织,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骨组织的作用。
(2)观察骨皮质:骨皮质是骨的外层,主要由骨组织构成,具有保护内部结构和维持骨形状的作用。
(3)观察骨松质:骨松质是骨的内部结构,由骨小管和骨小梁构成,具有减轻外力冲击和传递力的作用。
(4)观察骨髓: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具有脂肪储存功能。
3. 观察骨的生理功能(1)支持:骨作为人体的支架,支撑着身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
(2)保护:骨保护着人体的重要器官,如头部、脊柱等。
(3)运动:骨与关节协同运动,使人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
(4)造血: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的形态和结构(1)骨的形状:骨骼标本中,长骨如股骨、胫骨等,短骨如腕骨、跗骨等,扁骨如颅骨、肋骨等,不规则骨如椎骨等。
(2)骨的表面结构:骨膜、骨皮质和骨松质在骨骼标本上清晰可见。
(3)骨的内部结构:骨髓腔和骨小管在骨骼标本上可见。
2. 骨的构造(1)骨膜:骨膜在骨骼标本上呈红色,具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2)骨皮质:骨皮质在骨骼标本上呈白色,质地坚硬。
(3)骨松质:骨松质在骨骼标本上呈黄色,质地较软。
(4)骨髓:红骨髓在骨骼标本上呈红色,黄骨髓在骨骼标本上呈黄色。
3. 骨的生理功能(1)支持:骨骼标本中的骨骼能够支撑起身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
《探究骨的成分》教学设计
《探究骨的成分》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探究骨的成分二、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新课标提倡的面对全体同学,提高同学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和探究式学习是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三、学习目标1、说出骨的成分与骨的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学会科学鉴定骨的成分的基本方法。
2、通过燃烧和溶解试验,培育同学的试验技能和分析、综合的思维技能。
3、通过探究式试验,使同学形成乐于探究生命的神秘的激情,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立场。
四、学习重点理解骨的成分是决断骨的物理特性的主要因素五、学习难点鉴定骨的成分,理解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六、试验器具新鲜的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清水、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七、学习过程〔一〕试验预备1.材料选择及处理对于鉴定骨的成分试验,用来煅烧的骨我选用长而薄的鱼肋骨,脱钙骨我选用细而长的小的鱼肋骨。
这样我认为会效果较好些,还可以节约时间。
骨的脱钙需要较长时间,我在课前预先让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提前浸泡鱼骨,以便节约时间。
2.考前须知〔1〕运用酒精灯要留意规范操作;〔2〕用稀盐酸浸泡过的骨,要用镊子夹取,用清水冲洗后再观测,以防灼伤皮肤。
3.试验原理有机物:一般简单燃烧的物质;无机物:一般不易燃烧的物质。
补充:有些无机物在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时能被溶解出来。
〔二〕试验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1〕体验感知:请同学们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鲫鱼的肋骨,用手轻轻地将肋骨折弯,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2〕思索问题:骨为什么具有这种物理特性呢?骨具有什么成分和特性呢?2.做出假设〔1〕材料:骨是由大量的活细胞组成的,大家知道活细胞的成分中既有有机物又有无机物。
那么我们可以作出的假设是: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钙〔无机物〕、有机物。
〔2〕依据这些事实做出假设:3.设计与实施方案设置试验组与对比组试验。
〔1〕试验组:取鱼肋骨共2根,并将鱼骨清洗洁净;将一块鱼骨放在稀盐酸中浸泡20分钟,将浸泡在稀盐酸中的鱼骨取出,用清水洗净;〔2〕用酒精灯烧另一根鱼骨,烧2-3分钟,用酒精灯烧的鱼骨用解剖针敲击,用稀盐酸浸泡的鱼骨对折弯曲,另一块敲击且弯曲;〔3〕对比组:再取鱼骨1块,不做任何处理与试验组进行对比。
《探究骨的成分》教学设计
《探究骨的成分》教学设计作者:王秀山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21期一、课题名称探究骨的成分二、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新课标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和探究式学习是本节课的指 ;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三、学习目标1、说出骨的成分与骨的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学会科学鉴定骨的成分的基本方法。
2、通过燃烧和溶解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3、通过探究式实验,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的激情,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学习重点理解骨的成分是决定骨的物理特性的主要因素五、学习难点鉴定骨的成分,理解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六、实验器具新鲜的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清水、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七、学习过程(一)实验准备1.材料选择及处理对于鉴定骨的成分实验,用来煅烧的骨我选用长而薄的鱼肋骨,脱钙骨我选用细而长的小的鱼肋骨。
这样我认为会效果较好些,还可以节省时间。
骨的脱钙需要较长时间,我在课前预先让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提前浸泡鱼骨,以便节省时间。
2.注意事项(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规范操作;(2)用稀盐酸浸泡过的骨,要用镊子夹取,用清水冲洗后再观察,以防灼伤皮肤。
3.实验原理有机物:一般容易燃烧的物质;无机物:一般不易燃烧的物质。
补充:有些无机物在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时能被溶解出来。
(二)实验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1)体验感知:请同学们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鲫鱼的肋骨,用手轻轻地将肋骨折弯,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2)思考问题:骨为什么具有这种物理特性呢?骨具有什么成分和特性呢?2.做出假设(1)材料:骨是由大量的活细胞组成的,大家知道活细胞的成分中既有有机物又有无机物。
那么我们可以作出的假设是: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钙(无机物)、有机物。
(2)依据这些事实做出假设:3.设计与实施方案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
(1)实验组:取鱼肋骨共2根,并将鱼骨清洗干净;将一块鱼骨放在稀盐酸中浸泡20分钟,将浸泡在稀盐酸中的鱼骨取出,用清水洗净;(2)用酒精灯烧另一根鱼骨,烧2-3分钟,用酒精灯烧的鱼骨用解剖针敲击,用稀盐酸浸泡的鱼骨对折弯曲,另一块敲击且弯曲;(3)对照组:再取鱼骨1块,不做任何处理与实验组进行对比。
鉴定骨的成分生物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鉴定骨的成分生物教案2. 学科领域:生物3. 适用年级:八年级4. 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骨的成分及其鉴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骨的成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骨的成分鉴定方法的掌握。
2. 难点:实验操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骨骼标本、盐酸、酒精、石棉网、火源、放大镜等。
2. 实验药品:10%盐酸溶液、酒精。
3. 教学资源:骨骼标本、实验操作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展示骨骼标本,引导学生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骨的成分有哪些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鉴定骨的成分。
2. 知识讲解2.1 教师讲解骨的成分及其鉴定方法。
2.2 学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3. 实验操作3.1 教师演示实验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操作。
3.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 结果观察与分析4.1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实验结果。
4.2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6. 课堂小结6.2 学生整理笔记,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7.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实验操作技巧。
7.2 学生领取作业,认真完成。
8. 板书设计8.1 教师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
8.2 学生查看板书,强化记忆。
六、教学反思七、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骨的物理特性。
八、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后遇到的疑问,教师应提供及时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十、课程拓展1. 邀请骨科医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骨的科学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骨骼博物馆,加深对骨骼知识的理解。
生物教案-鉴定骨的成分
生物教案-鉴定骨的成分教案主题:鉴定骨的成分教案目标:1. 了解骨的主要成分。
2. 学习鉴定不同骨组织的成分。
3. 掌握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方法。
教案内容:1. 讲解骨的主要成分:a. 无机成分:主要由钙磷盐组成,约占骨质的65-70%。
b. 有机成分: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其中含有一些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质,约占骨质的25-30%。
c. 细胞成分:骨细胞、骨髓细胞等。
2. 鉴定骨组织的成分实验方法:a. 针对无机成分的实验方法:- 取少量骨样本,加入浓盐酸中,观察是否产生气泡,产生气泡说明有钙磷盐存在。
-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骨样本的晶体结构,确认是否为磷酸钙晶体。
b. 针对有机成分的实验方法:- 取少量骨样本,加入稀盐酸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氨水味,有氨水味说明有胶原纤维存在。
- 使用荧光染色法或电镜观察骨样本的细胞结构,确认是否有胶原纤维存在。
3. 实验操作:a. 先取少量骨样本,尽量选择干燥的骨头,避免对骨髓的影响。
b. 针对无机成分进行实验:- 加入浓盐酸中,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 如产生气泡,可以进一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晶体结构。
c. 针对有机成分进行实验:- 加入稀盐酸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氨水味。
- 如有氨水味,可以使用荧光染色法或电镜观察细胞结构。
教学资源:1. 骨样本(可以是干燥的动物骨头或骨片)。
2. 浓盐酸和稀盐酸。
3. 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染色试剂(可选)。
评估方法:1. 学生能够正确描述骨的主要成分。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方法鉴定骨组织的成分。
3.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拓展活动:请学生搜索和分享其他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方法,并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实验。
鉴定骨的成分生物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鉴定骨的成分生物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骨的成分及其鉴定方法。
2. 掌握使用盐酸脱钙法鉴定骨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骨的成分及其鉴定方法。
2. 盐酸脱钙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盐酸脱钙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鉴定方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骨的成分有哪些。
2. 讲解:介绍骨的成分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有机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和黏多糖,无机成分主要是钙盐。
3. 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骨样本,将骨样本放入盐酸中浸泡。
步骤2:观察骨样本在盐酸中的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步骤3:将浸泡后的骨样本取出,清洗干净。
步骤4:观察清洗后的骨样本,记录观察结果。
4.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骨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鉴定方法。
5. 总结:强调盐酸脱钙法在鉴定骨的成分中的应用,以及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三、课后作业1. 复习骨的成分及其鉴定方法。
2. 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鉴定骨的成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了骨的成分及其鉴定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骨样本的变化,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要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骨的成分及其鉴定方法。
2. 学生能正确操作盐酸脱钙法实验。
3. 学生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骨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鉴定方法。
六、实验材料与仪器1. 骨样本:牛骨或猪骨。
2. 盐酸:分析纯,浓度为10%。
3. 玻璃试管:直径至少2cm,高度适当。
4. 镊子:用于取出骨样本。
5. 滴定管:用于准确量取盐酸。
6. 实验台:用于放置骨样本和仪器。
七、实验步骤1. 准备骨样本:将骨样本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杂质。
2. 浸泡骨样本:将骨样本放入玻璃试管中,加入足够的盐酸,使骨样本完全浸泡在盐酸中。
鉴定骨的成分生物教案
鉴定骨的成分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知道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并理解其含量对骨的物理特性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骨的成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动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无机物使骨坚硬。
2. 教学难点:骨的成分的验证实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骨的成分。
2. 采用实验法验证骨的成分。
3. 采用讨论法分析实验结果。
四、教学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骨样本、盐酸、酒精、烧杯、试管等实验器材。
2. 教师准备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等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2. 探究骨的成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盐酸和酒精处理骨样本,观察骨的溶解和脱钙过程。
3.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结合,分析骨的成分对骨的物理特性的影响。
5. 布置作业: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深入研究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六、教学延伸:1. 邀请骨科医生或生物学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骨的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验室,观察不同种类的骨标本,加深对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1. 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无机物使骨坚硬。
2. 骨的成分的验证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骨的物理特性。
3. 热爱科学,勇于探究,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动手的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查阅资料,了解骨的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写一篇短文,分享实验收获和对骨的成分的理解。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骨的成分的概念是否清晰?2. 实验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动手的能力?3.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4. 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十、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观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5.2《动物运动的形成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教学设计
3.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骨骼是人体运动的基础,骨的成分和特性决定了其功能。
4.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运动的形成: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骨的组成成分,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水。
2.详细讲解骨的物理特性(如弹性、硬度、抗弯性)及其与动物运动的关系。
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生物学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种动物,分析其骨骼结构与运动功能的关系,并撰写一篇小论文,字数在500字左右。
2.设计一道关于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进行设计,并在课后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并将其与动物运动功能相结合。
2.重点:实验教学中的观察、分析、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生物学原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2)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出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4.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练习中的难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骨的成分、特性及其在动物运动中的作用。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3.强调骨骼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骨骼保健知识,树立健康生活观念。
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人体骨骼实验课教案
人体骨骼实验课教案教案标题:人体骨骼实验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和功能,认识主要的骨骼结构。
2.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观察和研究人体骨骼,培养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1. 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和功能。
2. 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观察和研究人体骨骼。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人体骨骼的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2. 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人体骨骼模型、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实验记录表、实验材料(如骨骼标本、骨骼切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介绍人体骨骼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对人体骨骼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实验内容。
Step 2: 实验前准备(10分钟)1. 分发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材料。
2. 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步骤。
3. 解释实验中需要使用的实验工具和材料。
Step 3: 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的指导,观察和研究人体骨骼模型。
2. 学生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骨骼标本或切片。
3.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Step 4: 实验总结(10分钟)1. 学生归纳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人体骨骼结构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3. 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
Step 5: 拓展活动(10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材料,如相关的视频、文章或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体骨骼。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课后阅读、实验报告或小组讨论等,巩固学生对人体骨骼的理解和实验技能。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和发现,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2.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医生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入了解人体骨骼的知识和应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探索骨骼的组成与功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探索骨骼的组成与功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组成。
2.掌握骨骼的基本功能。
3.培养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4.增进对人体的认识,激发探索兴趣。
二、教学内容1.骨骼的组成2.骨骼的功能3.骨骼的健康与保护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完整的骨架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探索骨骼的组成(1)教师分发骨骼模型,让幼儿自由组合,尝试拼凑出完整的骨架。
(2)幼儿在拼凑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3)拼凑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骨骼的组成,了解骨骼的种类和形状。
3.探索骨骼的功能(1)教师提问:骨骼有什么作用?它为什么能支撑我们的身体?(3)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幼儿了解骨骼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4.骨骼的健康与保护(1)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骨骼,让它更健康?(2)教师提问:你们还想知道关于骨骼的哪些知识?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骨骼的认识程度。
2.关注幼儿在拼凑骨骼模型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评价幼儿对骨骼功能的理解,以及他们在保护骨骼方面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引导幼儿充分观察、思考和合作?2.教师在讲解骨骼功能时,是否结合实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对人体骨骼有了基本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难点1.骨骼的精细组成及各部分名称。
2.骨骼的功能与人体日常活动的关联。
3.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骨骼的健康与保护。
二、教学重点1.骨骼的五大功能:支撑、保护、运动、制造血细胞、储存矿物质。
2.骨骼健康的基本知识,如补钙、维生素D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身体里有什么东西,让我们能够站起来,跑来跑去吗?幼儿A:是脚!教师:对,但不仅仅是脚,还有我们身体里的这些——(出示骨架模型)。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
骨的这种特性与骨的成分有密切关系。
【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骨的成分;2.对探究骨成分实验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3.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骨质特性作出科学的解释。
【材料器具】羊或鲤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方法步骤】1.提出问题从解剖盘中取一根羊或鲤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骨为什么有这种物理特性呢?本组同学讨论后,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是:()。
2.作出假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
骨也可以熬制骨胶,骨胶的黏合力很强。
依据这些事实你组作出的假设是:骨的成分中可能有:()。
3.制定计划(1)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能否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含有这种成分?(2)取少许白色的碳酸钙粉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内,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若用稀盐酸浸泡鱼骨,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3)制定探究骨成分的实验计划时,是否有设置对照的必要性?(4)将本组计划选用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和药品试剂列出清单,并按照清单检查实验台上是否有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4.执行计划(1)小组内做好明确分工。
(2)参考下列表格,记录本组的实验现象。
注意:(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2)用稀盐酸浸泡过的骨,要用镊子夹取,用清水冲洗后再观察。
5.交流与评价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操作项目实验组对照组ⅠⅡ实验方法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用稀盐酸浸泡鱼骨不做处理结果鉴别方法用解剖针敲击处理材料将处理材料对折弯曲敲击和弯曲处理材料结果分析及结论【讨论】1.骨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2.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3.骨浸泡在稀盐酸中,被溶解的成分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4.骨浸泡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思考】1.骨为什么既坚硬又有弹性?2.青少年为什么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应该有哪些正确姿势?3.老年人为什么易骨折?为防止老年人骨折,我们能够做什么?4.为什么说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青少年、老年人为什么需要补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在鉴定骨成分的实验中:将鲫鱼的 一根肋骨浸泡于15%的盐酸中,经一段
时间后,骨变得柔软。这是因为骨成分 中的无机物溶解于盐酸中,剩下的 是 有机物;将一段骨放到酒精灯上煅烧
至灰白色,轻敲这段骨便粉碎。这是因 为骨中的有机物 燃烧后,剩下的是脆而 硬的 无机物 。
实验现象 实验组
操作项目
Ⅰ
Ⅱ
方法 用酒精灯火焰烧鱼 用稀盐酸浸泡鱼
实
骨
验
结果
燃烧后变灰白
骨
骨变软
对照组
不做处 理
骨坚硬有弹性
方法
鉴 别 结果
分析及结论
用解剖针敲击
骨脆易碎 骨含有脆硬的无机物
对折弯曲
骨柔韧可弯曲打结
敲击和弯 曲
骨坚硬有弹性
骨含有柔韧的有机物 骨既含有有机物
又含有无机物
实验分析及结论
探究骨的成分(实验课)
课前小测:
1、长骨的基本结构(C)。
A、无机物和有机物 B、骨膜、骨质和成骨细胞 C、骨膜、骨质和骨髓 D、骨松质、骨密质和骨髓腔
❖ 2、骨折后骨的愈合是( B )起重要作用; 骨的长粗是( B )起重要作用;人的长高是 因为长骨的(D )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的结 果。
❖ A、骨密质
❖ B、骨膜成骨细胞
❖ C、关节表面软骨层
❖ D、骨骺端软骨层
❖ 3、下面关于骨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 A、所有的骨髓都具有造血功能
❖ B、骨髓腔中的红色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变 成黄色骨髓;当身体失血过多时,黄色骨髓 能够转变成红色骨髓
❖ C 、骨松质内,始终存在着红色骨髓
❖ D、人在幼年时的骨髓都是红色骨髓
思考与练习
青少年骨中的有机物含量大于1/3,因而弹性大, 硬度小,更容易变形,不良的坐、立、行姿势能引起 骨骼的畸形发育。
❖ 1、少年时期,若长期不注意坐立行的正确 姿势,骨骼会发生变形,因为此时骨骼的
特点是( A )
❖ A、有机物含量超过1/3,硬度小,柔韧, 弹性大
❖ B、无机物含量超过2/3,硬脆,弹性小
❖ 4、人体的一块骨就是(C ) ❖ A、一个细胞 ❖ B、一种组织 ❖ C、一个器官 ❖ D、一个系统
❖ 5、右图1是关节的模式图,请回答:
填出关节的各部分名称: [1] __关_节__囊____ , [2] __关__节_腔____ , [3] __关_节__头____ , [4] _关__节_软__骨___ , [5] _关__节_窝_____ , [6]关__节_面______。
1、骨燃烧后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无机盐,主要是钙盐。具有脆硬性。
2、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 什么特性? 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具有韧性。
交流与评价
1、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 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2、怎样检验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 C、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为2/3,既坚 固,又有弹性
❖ D、有机物和无机物相等,柔韧
❖ 2、某同学刚入初中时脊背挺直,三年后发现 驼背,其他方面发育正常。造成驼背的原因 主要是( D )
❖ A.营养不良
❖ B.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 C.经常做弯腰下俯动作
❖ D.经常不注意坐姿
❖ 3、决定骨的硬度和弹性,在于(B )
1、提出问题: 骨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2、作出假设: 骨的成分主要是无机盐(钙)和有机物(骨 胶蛋白)。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分析及结论 6、交流与评价
实验研究表明,骨质中有水分,有机物和 无机盐。无机盐主要是钙盐,因而骨质坚硬。 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是骨具有韧性。
思考
为什么儿童和少年期的骨容易变形? 为什么老年期的骨容易骨折?
其中,[2]内有__滑__液_____, 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此外,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 还有__韧__带_____等, 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1.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 正确姿势。
活动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