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族地区文化体系建设

合集下载

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论文

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论文

浅析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摘要:社区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国进行现代化城乡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工具,是维持社会长治久安的有力保障。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又民族地区具有特殊性,决定了民族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建设社区文化。

关键词:社区;社区文化;民族地区中图分类号:d63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150-02当前,我国正处在全球化、数字化发展的时代境遇中,人们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所表现出的文化含量和文化价值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显现出来。

伴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地位在不断地提高,社区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又少数民族地区所具有的特殊性,即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等与一般的城市小聚居有所不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必将推动我国社区文化发展的进程。

一、社区文化的界定社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社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职责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在不断地突现,加强民族地区社区文化的建设,能够直接影响社区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社区的定义“社区”是英文“community”一词的音译,一般是指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组织,并根据约定俗成的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有机体,是在一个地域范围内人口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所体现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亲密无间,守望相助,服从权威且具有共同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人际关系,这种共同体关系不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是由传统的血缘、地缘和文化等自然造成的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的外延主要限于传统的乡村社区。

2.社区文化的定义“社区文化”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窦·梅森所提出来的。

论民族文化建设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积极影响

论民族文化建设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积极影响

论民族文化建设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积极影响作者:袁泽宇马福元来源:《新西部》2017年第08期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来源。

民族文化是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民族精神层面的重要体现,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工作,其根本宗旨就是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繁荣与进步。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①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言,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尤其是在精神家园及文化领域中的和谐与进步,实际上关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进步、交融与发展及和睦与稳定,因而在我国各民族之间早已形成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跨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从而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良好关系。

所以,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其实在整体上对加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推动各民族的文化进步,以及促进各民族的文化创新等都有诸多积极作用。

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对民族团结进步的促进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来源。

可以说,文化是一个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文化交流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发生在两个或多个具有显著不同特点与渊源文化之间,并留下各种各样光彩夺目的辉煌成就。

倘若没有差异性文化,就没有多样性文化交流,也就不会因文化交流而产生出灿烂的多样性文化。

因此,我国学界认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各民族认识、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的结果。

民族文化不仅对外反映了民族间的差异,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区分的重要标志,而且也能够对民族成员产生凝聚作用,是联结民族内部成员的心理纽带。

”②首先,从我国如此众多的民族与文化特点上来说,民族文化交流的表现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文化交流,如事关衣食住行等各种商品与民俗文化中的物品等。

四川省巴中市加快“老少边穷”地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四川省巴中市加快“老少边穷”地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四川省巴中市加快“老少边穷”地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老少边穷”地区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的统称。

一方面,这些地区往往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发展滞后,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天不足,存在发展不均衡、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文化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等短板;另一方面,这些地方历史厚重,文化资源丰富,是一座座有待开发的历史文化宝库,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

因此,如何有效发挥这些地区的后发优势,抓住战略机遇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值得深入思考,认真探索。

现状:在拼搏中崛起文化地位不断提升巴中出台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决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整合文化、广播、影视等机构,成立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市、县区均成立了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力量不断增强;改革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建立健全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

文化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建成了以市级文化体系为龙头,以县区文化体系为骨干,以乡镇文化体系为支撑,以村社文化体系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巴中市现有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88个,农家书屋2396个,市级、乡镇、村社等文化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全域覆盖。

现在,巴中正加紧实施市图书馆附楼、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新馆、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等项目建设,市文化馆新馆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巴中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现有在职人员近500人。

乡镇综合文化站均配有文化专干,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室、社区书屋等均设有管理人员,形成了“老、中、青”的人才梯队和“管理+业务”的人才配置,初步建成了以市级为引领,县区为中枢,乡镇为重点支撑,村社为基础的人才队伍。

文化创作异军突起巴中文艺创作团队根植于巴中大地,充分汲取民间文化养料,发挥诗意才情,取得了丰硕成果,已在全省异军突起,跻身前列。

四川清音《开学第一天》、舞蹈《翻山铰子》、小品《斗地主》和《巴山背二歌》等多个作品先后荣获全国群星奖、全国农民文艺汇演银奖、四川省群众音乐舞蹈大赛创作金奖、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最高奖、四川省“群星奖”一等奖等奖项。

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建设民族地区和谐文化

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建设民族地区和谐文化

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建设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多元文化和谐是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一种状态。

在建设民族地区和谐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民族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促进多元文化和谐的重要途径。

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以及文化交流展览等形式,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增进了解,增加互信,建立起相互尊重和包容的关系。

其次,要重视民族地区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不同民族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要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使其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再次,要提倡多元文化的双向交流和融合。

多元文化的和谐并不是要求各民族文化混同一体,而是让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保持文化独特性的基础上实现共通性和互通性。

各民族应该共同努力,彼此尊重、学习、包容,实现文化的多元共生。

此外,要建立健全多元文化和谐的制度机制。

推动多元文化和谐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和保护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文化管理体系,提供公平的平台和资源,推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后,要加强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民族地区的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总之,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建设民族地区和谐文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实现真正的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和谐的多元文化社会。

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将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族 地 区公共文化服 务体 系 建设 的主要 问题及 对策研 究
崔 榕
( 南 民族 大 学 法学 院 , 北 武汉 4 07 ) 中 湖 30 4
[ 摘
要 ]随 着党 和 国 家政 策 的 全 面 实 施 , 民族 地 区公 共 文化 服 务 体 系建 设 事 业取 得 了长 足 进 步 。但 政 策 实施 中也 存
财政总 支 出的比例一直在 04 . %以下且不 断 回落 。 0 0 , 2 1 年 文化事业 费 占财政 支出 的 03 %, 改革开放 以 . 6 是 来 的新 低l] 】 。而 民族地 区公共文化 事业经 费的投入也 远远没有 达到相关政 策所规定 的 目标 。
1 民族 地 区文化事业经 费的总量不 仅没有 达到上 述《 划》 . 规 中的 目标 , 而且 与东部沿 海发达地 区差距
近 年来 , 和 国家制 定 了一系 列推 进 民族地 区公 共 文化 服 务建设 的政 策 , 2 0 《 党 如 0 7年 中共 中央办 公 厅、 国务 院办 公厅 关 于加强 公共 文化 服务 体 系建设 的若 干 意见 》 2 1 、0 1年《 中共 中央关 于深 化文 化体制 改 革推 动社会 主义 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 若 干重大 问题 的决 定》 。这 些政策 在 民族地 区实施 的效果如何 , 等 在实 施 中遇到 哪些 障碍 ,民族地 区公共 文化服务 体 系建设有 哪些特殊 性 ,民族 地 区的公 共文化 服务 的从 业人 员 和群众有 哪些愿 望和诉求 ?弄清这 些 问题 , 是进 一步完 善有关 政策 , 推进 民族 地 区公共 文化服务体 系建
准号 1J D 0 1的 阶段 性 成 果 0Z 0 3 ) . [ 者 简 介 ] 榕 (9 2 )男 ( 作 崔 17一 , 土家 族 )湖 北 恩施 人 , , 副教 授 , 士 , 士 生 导 师 , 究 方 向为 民 族 理论 与 民族 政 策 。 博 硕 研

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新思考

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新思考

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新思考黄雅恒(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1)【摘要]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变量因素。

当酋,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经济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自然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民族地区的文化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对于缓解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凸显矛盾,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思考【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310(2010)02—0046—04A bs t r a c t:C dt ur e as a ki n d of so ft po w er.i s an i m p or t ant var i abl e f actor f or pr om ot i ng ec on om i c de vel o pm en t a nd m ai nt ai ni ng s o c i al s t abil i t y.A t pr es ent,s oci et y i s i n锄t r a nsi t i on per i od,p r of ou nd ch an ges ar e t ak i ng pl ac e i n s o c i al s t r uc t ur e a nd ec on om i c l i f e.T he cul t ur e of et hni c r e gi om es t abl i s h ed i n t he per i od of t r adi t ional nat ur al e cono m y C a l l not m eet t he ne eds of dev el op m ent.I t pl ay8an i m por t ant r o l e a nd has pos i ti ve m e an i ng s f or eas i ng t he hi ghl i ght cont r adict i ons dur i ng t he pr oces s of s oci o—econom i c de vel op m en t.an d pr om ot i ng t he ha r m o ni ou s de ve l opm e nt of et hni c r egi ons t o s t r engt hen ha r m on i ou s euhur e cons t r uct i on i n et hni c r egi ons.K e yw o r ds:cu l t u r e;et h ni c r egi ons;h ar m oni ous soci et;t hi nki ng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者:刀剑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15期摘要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域,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全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所以,加强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互动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要千方百计地发挥民族自治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加快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文化政治发展民族地区作者简介:刀剑,普洱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5-148-02一、民族文化发展对民族自治地方的促进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从行政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这是让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相匹配,原因在于行政环境是行政管理主体赖以存在的基础,及行政发展的重要的限定和约束条件。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行政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行政管理的独特性。

由此可见,在民族自治地方,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以研究是有必要的。

目前,我国共有155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其中有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普洱市辖1个市辖区、9个自治县。

普洱市总人口数为237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达144万,占61%。

全区少数民族有36个,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有14个。

主要有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瑶族等,民族自治地方的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当地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一)政治方面:民族文化聚人心,促进稳定首先,各族人民团结合作的精神,是营造和谐的基础因素,民族内部凝聚力的形成靠的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粘合力。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系。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多次民族融合和文明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这种格局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我们今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将分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意义,并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形成原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等。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特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统一的特点。

多样性体现在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丰富多彩;统一性则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的共同体意识,从而更加有效地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减少矛盾和冲突,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为各地区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增强各族人民的共同体意识和认同感。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为实现共同繁荣奠定基础。

加强民族团结: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政策,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浅谈边疆民族地区如何发展群众文化工作

浅谈边疆民族地区如何发展群众文化工作

浅谈边疆民族地区如何发展群众文化工作摘要:对于群众文化,主要是以群众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文艺娱乐形式,引导群众自主进行,并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精神、心理等需求满足,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具有调控规范、宣传教化、娱乐审美、交往传承等作用,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定有极大的帮助。

因此,全面探析边疆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前言对于群众文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活动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学习、自我娱乐的重要手段,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文化艺术活动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这也使得群众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地域性。

群众文化工作呈现群众主体性、风格通俗性、基层来源性、效果实用性等特征,其工作的开展对于地区稳定有极大的帮助。

一、边疆民族地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边疆民族地区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开展,对于我国精神文明社会建设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边疆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可以进一步丰富边疆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使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我国社会文化底蕴的增加。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建设也越来越看重,这也使得群众文化活动类型也逐渐增加。

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开发、自我娱乐的社会性文化活动,在当代和谐社会建设中,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可以引导居民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这有利于广大群众文明素质的提升。

同时群众文化工作还可以丰富群众的日常生活,让群众更多的享受文化,为边疆民族地区的艺术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二、当前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目前,较多边疆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和文化馆等主要建成于上世纪,其主要特征为功能较为单一、馆舍空间较小等。

由于经费来源过于单一,导致图书馆或是文化馆的建设出现不足,同时,在居民区的文化设施较为缺乏,这就会使得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和种类均较少,进而图书馆的人员也较少。

少数民族地区构建民俗特色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路径探析

少数民族地区构建民俗特色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路径探析

少数民族地区构建民俗特色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路径探析作者:喻胜黄江河易兴翠曾群芳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6期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强烈。

如何立足于本位优势,探寻一条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路,是摆在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面前的课题,需要我们主动去探究。

笔者对彭水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针对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了构建彭水具有民俗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路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有效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坚实基础,是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结构合理、服务优质、覆盖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对巩固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为满足农村地区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向其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行管理机制系统的总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强烈。

受市场经济多元化格局、信息化时代、外出务工流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这一曾经被“封闭”的空间得以敞开大门,广大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如何立足于彭水自治县本位优势,探寻一条适合彭水自治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路,是摆在彭水自治县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彭水自治县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一)文化阵地基础不牢一是设施设备陈旧。

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56个民族。

其中,汉族是绝大多数,而其他55个少数民族则分布于全国各地。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原因,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被划分为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地方行政区划,这些地方也被称作“民族地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支持。

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其中包括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和文化。

为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国家在民族地区实行了一些特别的政策和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自治县、自治旗等地方行政区划,实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特殊行政制度。

这个制度的实施,使得少数民族有了更广泛的权利,同时也保证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民族地区的政治权力、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都在民族自治机构的领导下进行。

民族自治机构是民族地区的政治权力代表,负责制定和执行地方政策,管理和分配地方资源。

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多元性和独特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是维护中国文化多样性和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举措。

同时,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也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民间文艺、传统手工业等,将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创业就业,增强民族地区的社会活力和凝聚力。

措施为了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投资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专项资金、税收优惠和补贴等方式,鼓励文化产业在民族地区发展。

加强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支持开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业等产业,为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也开始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经济的蓬勃发展的同时,更加需要我们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让各个民族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推动中国和谐稳定发展的步伐。

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则是保障民族地区自治、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的法定机制。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

保护和发展好民族文化,对于中国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具体表现在:1.民族地区文化资料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滞后。

2.民族文化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

3.民族文化推广和宣传还存在难度和困难。

4.民族文化产品创新不足,影响产品的含金量,难以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措施1.加大资金投入。

2.加强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抢救性保护工作。

3.扶持和鼓励民族地区文化市场化发展,加强文化产业的规划和管理支持。

4.加强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研发。

5.设立相应的学院、研究所,培养和提升民族地区文化的研究力量。

6.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普及。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持久稳定的制度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不足1.法律法规不完备。

2.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某些地方,自治程度不高,地方政府欠缺自主权。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措施1.增加立法。

2.完善制度、优化政策。

3.加强民族自治区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

4.加强民族自治区统筹规划和资源管理。

5.加强民族自治区权力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权威资料]

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权威资料]

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城乡、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的民族地区来讲更是如此。

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将为兴安盟加强民族团结、提升民族凝聚力提供有力保障。

一、兴安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兴安盟各级文化部门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文化文物部门与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帮助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坚持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放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初步形成了盟、旗县市、苏木镇、嘎查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组建了兴安盟红云中老年艺术团、兴安盟民族少年艺术团,先后建成了扎赉特旗等4个旗县级宣传文化中心,各旗县市都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兴安盟分4批争取到79个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875家嘎查村“草原书屋”项目,已全部建成交付使用,实现了综合文化站苏木乡镇全覆盖与草原书屋嘎查村全覆盖。

截至目前,全盟共有875个嘎查村文化室,登记在册的各类民间演出团体有37个。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和群艺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全面展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和流动舞台车工程等取得实效,解决了兴安盟群众“读书难、看戏难、参与活动难”等问题。

三是特色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深入发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一批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活跃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浅谈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与建设途径

浅谈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与建设途径

浅谈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与建设途径周月鹏摘 要:中国地大物博,农村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如今,我国正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设,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就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的存在,有助于增强广大农村农民的整体素质,有助于提高他们建设祖国的积极性、主动性。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也受到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既要学习外来的先进文化,也一定不能忽视乡村本土文化的建设,要保留好当地的特色,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起良好的文化自信,也有助于整个国家的稳步前进。

我们必须重视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农村;文化一、民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可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而民族文化又是文化建设的主心骨。

简单推动乡村的经济,但是乡村整体文化素质跟不上,发展势必无法长久。

传统文化也是乡土文化,孕育于中华千百年的文明之中,将宝贵的精华部分沉淀下来。

如今,我们不仅要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更要保存好中国的传统乡土文化。

文化建设的主心骨就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可以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和社会的治理。

乡村文化振兴可以更好地团结农村居民,引起广大同胞的精神共鸣。

人们团结起来,力量就会翻倍。

当今社会,建设好一个真正美丽的乡村,是需要文化奠基的,没有文化底蕴是没有灵魂的。

国家也非常重视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建设好乡村文化,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创新发展当地特色文化,用特色文化推动经济的前进发展。

乡村振兴不但需要物质文明,而且需要精神文明。

二、乡村文化建设的方法途径(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要想大力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经济一定要先跟得上。

我们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构建起反贫困的长效机制,从基础上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不愁吃不愁喝的农民才会有多余的精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进而更好地促进文化的发展。

同时,文化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软实力,各个地区根据自己特有的文化可以建设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产业,还可以反过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
现 汉族 与少数 民族 关系相 对 紧张 、 冲突 的状况 , 从
历史 经 验和教 训 表 明 , 进汉 族 与 少 数 民族 的关 促 系和谐 是 民族 关 系和谐 的核心 。民族之 间的关 系 紧张 、 至 民族 冲突 将极 大 地 阻 碍 和谐 文 化 的有 甚 效进 行 。 与此 同 时 , 民族 和 谐 需 要 和谐 文 化 的支 撑 。
“ 三个离 不开 ” 即形 成 “ 族 离 不 开少 数 民族 , , 汉 少
数民族也 离不 开 汉 族 , 少数 民族 之 间也 相 互 离 不
开”2的格局 。而 这 “ 个 离不 开 ” 成 为 促 进 民 _ J 三 则
牧 稿 日期 :2 0 —0 —2 09 7 4
在传 统 的 民族关 系中 , 由于文化 间 的差异 、 同民 不 族之 间缺乏 有 效 的 沟通 、 化 理 念 相悖 引起 的 民 文
系和谐等 。民族 内部 和谐 是 民族 和谐 的最基 本 的 元素, 是促 进 民族 和 谐 的基 础 。 民族 之 间 的 和谐 实 际上就是 民族 关 系和谐 , 不 同 民族 在社会 生 指“
民族 生 态环境 下 , 护 民族关 系 和谐 对建 设 和谐 维
文化显 得尤 为重 要 。尤 其是 汉族 与少数 民族 之 间 的和谐 关 系 , 历史 上 的一 些少 数 民族地 区 , 常 出 经
第2 卷 第 1 2 期 2 1 0 0年 2月
沈 阳 大 学 学 报
J oURNAL OF S HENYANG UNI RS TY VE I
Vo . 2. 12 No. 1
F b. 20 10 e
文 章 编 号 :10 —2 5 2 1 )10 1—4 0 89 2 (0 0 0 —0 50

民族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的思考——以西宁市为例

民族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的思考——以西宁市为例


区所需给予了摄像机、照相机和服装奖励。 4 . 市、区两级文化馆、图书馆 实现免费开放 。 今年金市 8个文化馆、5个图书馆均获得 中央及省 级配套免费开放支持,实现场地、服务项 目对群众 的免费开放。 ( 二) 基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 以来 ,西宁的群众 文化活动得到长足发展,各种节庆文化、广场文化、 民间传统文化活动 已 形成规模和特色 ,具有广泛的 群众基础和覆盖面。市群艺馆是专职 的群众文化单 位 ,四区三县均有文化馆,各 乡镇和村设有文化站 ( 室 ),形成 了市、县、乡、村 四级文化网络。每 逢春节、集会,群众喜闻乐见的社火 、 “ 花儿”、 藏戏、龙鼓舞、锅庄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 随处可见。 ( 三) 文化精品力作层 出不穷 西宁现有专业文艺团 体5 个,演职人员 5 8 5 人, 其 中市级剧 团 3 个,演职人 员 2 2 3 人 。这些文艺团 体植根 民族文化传 统,创作上演 了一批弘扬优秀民 族 文化的作 品,代表作有音 乐舞蹈史诗 天域天 堂 、 秘境青海 等,大型 民族歌剧 马五哥与 尕豆妹) ) 、 湟水谣 ,民 族歌舞 花儿红 了 等。 近年来一批优秀的民 族歌舞节 目 在北京和欧美、亚、 非等地演出,受到外地 、外国观众的欢迎。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 和文化 中心。作为青海省第一大城市,西宁处于青 藏高原地 区,少数民族聚居 区,其地理环境十分特 殊,人文环境独具特色 ,呈现 出与东部地 区省份较 大差异。现辖城东区、城中区( 含城南新 区 ) 、城西 区、城北区、海湖新 区、国家经济开发 区 及 大通、 湟 中、湟源三个县 ,总面积 7 6 4 9平方千米,其中 市辖 区面积 3 8 0 平方千米。截至 2 0 1 1 年1 1 月 1日, 西 宁 市总人 口达 2 2 0 . 8 7万人 , 占全省 3 9 . 2 5 % ,城 镇化率达到 6 3 . 7 % 市 内 居住汉、藏、回、蒙古、撒 拉及土等民 族。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等。

文化治理视角下的增强民族地区“五个认同”分析

文化治理视角下的增强民族地区“五个认同”分析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林帆袁但治理视甬下的I曾强民族血区“五亍也同"分祈◊文/昌吉州社会主义学院卢云龙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公安局政治处魏欣智摘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11会发展情况是影响国家整体发展情况的重要方面。

为此,中央提出“五个认同”重要思想,以促进边疆发展,实现社会的有效治理。

本文基于文化治理的中观视角,就“五个认同”思想内涵进行解读,并结合边疆社会、文化、政治建设等情况,指出了增进五个认同在文化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同时,提出了增进五个认同,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治理的路径建议”关键词:五个认同;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治理__________丿—、弓I言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情况是国家整体发展前进的重要方面。

一直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的统战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出台并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发展方针,力求让边疆民族地区的各族群众共享改革红利,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福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习近平主席在“四个认同”的基础上高瞻远瞩的提出了“五个认同”思想(下文简称五个认同)。

2015年8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这是为应对新形势下我国国情、社情、舆情等情况而提出的重要文化治理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各部门大力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文化治理工作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有必要在五个认同思想的指导下,不断落实推进。

五个认同的提出为国家开展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提供了明确目标,指明了正确方向。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梆際)回顾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关于五个认同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理论层面。

国内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叫政治学的角度叫对五个认同思想所包含的哲学意涵、内在逻辑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了其重要思想价值。

新时代“五位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

新时代“五位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

新时代“五位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五位一体”的方式,即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日益复杂多样,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断增强。

在政治建设方面,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民族团结,推进依法治国。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团结进步;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推进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正。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要注重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

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同时,还要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扶贫帮困工作,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落后的和落后的生活状况。

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

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和管理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在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民生福祉和生态环境问题。

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创新发展方式转变,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内涵解析“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旨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这一战略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

在经济建设方面,中国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力水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内蒙古地区和谐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内蒙古地区和谐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内蒙古地区和谐文化建设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内蒙古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对于维护边疆稳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高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基础建设等方面指出了加快内蒙古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蒙古地区和谐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

对于内蒙古地区来说,加快其文化建设和发展,事关整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而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内蒙古地区的文化建设,关键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内蒙古地区的和谐文化建设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内蒙古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维护边疆稳定、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奠定了中国在古代的辉煌历史,而且为中华民族在当今的伟大复兴确立了认同的基石。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以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既尊重差异性,又包容多样性,积极引导各民族的和谐文化建设、对维护稳定边疆有着重要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北部边疆,是各种文化思潮交融碰撞的地区,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威胁,面临着维护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重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的辉煌成就,建设和谐文化,能够进一步巩固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民族凝聚力,维护边疆长治久安。

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一种在边疆民族地区进行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标准,为增强各民族人民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历程、成就及经验研究

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历程、成就及经验研究

第40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0第2期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No.2ꎬ2020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历程㊁成就及经验研究李㊀伟(湖北文理学院ꎬ湖北襄阳㊀441053ꎻ中南民族大学ꎬ湖北武汉㊀430074)摘㊀要 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ꎬ在实践中探索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建设道路ꎬ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先后经历初步发展㊁遭遇挫折㊁恢复发展和全面繁荣发展的四个阶段ꎬ在政策体系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㊁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ꎬ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经验可以总结为原则性㊁整体性㊁时代性和法制性ꎬ研究可为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寻找路径ꎬ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ꎮ关键词 ㊀中国共产党ꎻ少数民族ꎻ少数民族文化建设ꎻ新中国70年中图分类号 D633㊀㊀ 文献标识码 A㊀㊀ 文章编号 2096 ̄3130(2020)02 ̄0052 ̄06doi:10.3969/j.issn.2096-3130.2020.02.010㊀㊀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ꎬ通过对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历程㊁成就和经验的研究ꎬ可以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ꎬ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ꎬ提高各族群众文明素质和文化自信ꎬ探寻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规律ꎬ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ꎮ[1]一㊁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ꎬ也开辟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新纪元ꎮ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探索中不断前进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ꎬ遭遇过挫折ꎬ也经历过停滞ꎬ但却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ꎬ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地区实际相结合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之路ꎮ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㊁时代特征和文化建设实际状况ꎬ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进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1949-1965)建国初期ꎬ中国共产党尽管面临着稳定和巩固政权㊁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和应付纷繁复杂国际形势的艰巨任务ꎬ但是并没有忽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ꎮ在民族识别工作中开展的民族地区大调查ꎬ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ꎬ使中国共产党了解到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现状和特点ꎬ在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基础上确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发展的基本思路ꎬ制定和出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ꎮ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措施ꎬ如新建一批民族院校ꎬ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ꎬ同时建立民族文化机构㊁文化场馆和文艺团体ꎬ保护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ꎬ消除各种不平等的文化权利和文化歧视痕迹ꎬ创建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等ꎮ总之ꎬ建国初期少数民族各项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确立和初建㊁以及社会主义改造中得到初步发展ꎮ2.遭遇挫折阶段(1966-1977)文化大革命 使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ꎬ 左倾 错误思想泛滥使得文化专制现象严重ꎬ各项事业都服从于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号召ꎬ少数民族文化遭到诋毁和摧残ꎬ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被迫停止或停滞ꎬ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方面的措施和成就被肆意阻挠和践踏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被[基金项目]㊀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我国少数年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研究 (批准号:14AMZ005)[收稿日期]㊀2019 11 22[作者简介]㊀李伟ꎬ男ꎬ山东省济南市人ꎬ湖北文理学院讲师ꎬ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博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民族政策与社会发展ꎮ25撤销ꎬ民族地区的高校也被停办ꎬ采取了许多强迫少数民族人民更改风俗习惯㊁迫害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工作者和艺术家㊁民族出版机构和报刊停办等严重违背民族文化政策的错误做法ꎬ这些都极大地伤害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感情ꎬ使少数民族文化建设遭遇挫折与重创ꎮ3.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9)改革开放以来ꎬ 左倾 错误思想在拨乱反正之后得到彻底纠正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得到重新确立ꎬ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事业迅速得到恢复ꎬ发展方向得到根本扭转ꎬ文化的发展摆脱过去从属于政治的附属地位ꎬ 不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 文艺为人民服务ꎬ为社会主义服务 [2]等方针的转变便是例证ꎮ这一阶段的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虽然仍处于探索阶段ꎬ但却获得相对独立发展ꎬ与其他各项民族事业共同进入改革开放的快车道ꎬ在恢复㊁探索和改革中进入到持续发展阶段ꎮ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路径ꎬ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ꎮ1980年8月ꎬ国家民委发布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专门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文件 «关于做好当前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ꎬ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给予指导ꎮ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环境ꎬ对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ꎬ文化开放的水平与层次不断提高ꎬ民族政策体系日趋完善ꎬ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的整体面貌和民族群众的精神状态ꎮ4.全面繁荣发展(2000年以来)进入21世纪以来ꎬ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ꎬ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做出许多重要部署ꎮ2000年2月ꎬ文化部和国家民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ꎬ这是国家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第一个全面系统文件ꎮ2009年6月ꎬ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ꎬ要求把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ꎬ积极培育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ꎬ建设统一㊁开放㊁竞争㊁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ꎬ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ꎮ新形势下ꎬ文化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ꎬ中国共产党也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提出新要求ꎬ使少数民族文化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和发展ꎮ在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ꎬ扫清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各种障碍ꎬ在民族地区实施多项重大文化工程而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ꎬ借助 一带一路 战略形成民族地区文化对外开放的格局ꎬ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并不断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ꎬ这一系列努力共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进入全面繁荣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ꎮ二、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成就中国共产党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ꎬ不断完善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政策体系ꎬ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ꎬ满足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ꎬ同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发ꎬ文化产业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新动能ꎮ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活态化传承和全面性开发ꎬ改变了民族地区的文化面貌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ꎬ少数民族群众的安全感㊁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极大提高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ꎮ1.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文化建设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作为顶层设计的基本保障ꎬ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ꎬ建立起一批少数民族文化管理和指导的专门机构ꎬ少数民族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ꎬ并配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充足的财政资金作为保障ꎮ在机构体制方面ꎬ国家在行政管理系统的设置中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需要ꎬ设立少数民族文化管理和指导的专门机构ꎬ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和统筹协调ꎮ新中国成立初期便组建民族事务委员会ꎬ在少数民族较多的省㊁市㊁行署等相继设立主管民族事务的机构[3]ꎮ之后ꎬ国家根据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ꎬ不断完善和调整文化管理机构ꎬ如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下设文化宣传司ꎬ负责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㊁卫生㊁体育等事业发展的特殊政策建议ꎻ文化与旅游部的公共服务司的职责之一便是拟订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并监督实施ꎬ指导群众文化㊁少数民族文化等的工作ꎻ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通过实施多种文化工程的方式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工作ꎮ另一方面ꎬ少数民族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ꎬ体制机理一点点明晰ꎬ主体框架一步步形成ꎬ转变政府职能并增强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服务意识ꎬ逐步实现由 办文化 向 管文化 ꎬ由管 微观 向管 宏观 转变ꎬ把 办 的权利交还市场主体ꎬ进一步做到政企分开㊁政事分开ꎬ依法管理ꎮ一批国有经营性少数民族文化单位陆续向企业转制ꎬ通过公司制㊁股份制改造ꎬ增强了活力ꎬ通过资产重组和整合ꎬ组建了一些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少数民族文化企业ꎮ在法律制度方面ꎬ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一套较35完备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发展的法律体系ꎬ政府坚持 保护为主㊁抢救第一㊁政府主导㊁社会参与 的原则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法律保护ꎬ使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有法可依ꎮ[4]1954年的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在从事各类文化活动中享有平等权利ꎬ1982年修订版的宪法则对民族地区加速文化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内容ꎬ国家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少数民族文化的平等与自由发展权利ꎻ1984年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则进一步在法律上赋予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文化领域的自主权ꎮ除«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专门性法律之外ꎬ«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法律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具体问题都有法律规定ꎬ在民法㊁刑法㊁行政法中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内容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ꎬ这些都成为一种有效的法律补充ꎮ截至2014年ꎬ中国关于保障少数民族公民权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共109部ꎬ其中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有关的共计66部[5]ꎮ财政投入方面ꎬ新中国70年国家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给予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ꎬ不断增强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保障能力ꎬ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和提高资金使用绩效ꎬ实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高速稳定发展ꎮ如国家为了进一步繁荣少数民族文艺创作ꎬ设立出版基金㊁艺术基金㊁电影精品等专项资助ꎬ支持少数民族题材的图书㊁歌剧㊁话剧㊁电影等的创作生产ꎬ推出一大批艺术精湛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精品佳作ꎻ为了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ꎬ国家设立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ꎬ并重点向民族地区倾斜ꎬ以改善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条件ꎮ2017年ꎬ中央财政通过部门预算㊁转移支付等渠道共计下达民族地区转移支付704亿元ꎬ比2000年增加678.47亿元ꎬ年均增幅达21.5%ꎮ2.少数民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ꎬ也是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ꎮ新中国成立初期ꎬ国家就投入大量人力㊁物力和财力在民族地区建设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ꎬ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ꎬ尤其是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ꎬ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ꎬ公益性的少数民族文化服务机构不断完善ꎬ极大地丰富了民族群众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ꎮ截止到2016年末ꎬ民族自治地方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01个ꎬ公共图书馆766个ꎬ文化馆801个ꎬ博物馆520个ꎻ全年报纸出版13.3亿份ꎬ各类杂志出版8342万册ꎬ图书出版5亿册ꎻ共有广播电视台545个ꎬ广播电台17个ꎬ电视台26个ꎻ民族自治地方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9%ꎬ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8%ꎮ国家根据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时代特征ꎬ相继实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㊁电影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ꎬ少数民族文学和艺术创作取得可喜进步ꎬ创作生产出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作品ꎮ少数民族数字文化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ꎬ借助于网络技术的成熟ꎬ民族地区已经实现 数字图书馆 全覆盖ꎬ共建立 公共电子阅览室 9000多个ꎬ国家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免费开放项目中ꎬ按照80%的比例给予民族地区补助ꎻ实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㊁便利性和均等性ꎬ通过东风工程㊁农家书屋工程㊁春雨工程等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ꎻ民族地区的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都被纳入«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ꎬ中央财政对西藏和新疆的南疆三地州实行全额补助ꎬ对其他民族地区则按照新建项目70%㊁改扩建项目49%的比例予以补助ꎮ[6]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是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ꎬ新中国成立初期便采取培养少数民族干部㊁普及基础教育㊁设立民族教育管理机构㊁建立民族院校等措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ꎬ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开始探索适合民族教育特点的新方式ꎬ如在内地开办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学校和少数民族班ꎬ大力发展民族职业教育ꎻ新时代国家继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经费投入ꎬ公共教育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ꎬ加快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㊁加大对口支援ꎬ在西部农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体系ꎮ国家出台«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实施方案»ꎬ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体系ꎻ给予部分部委院校一定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指标ꎬ实行定向招生和定向就业的培养模式ꎬ同时提高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录取比例ꎻ实施一批少数民族人才工程ꎬ如 西部之光 访问学者培养工作㊁博士服务团选派工作㊁ 青海三江源人才培养工程 等ꎮ3.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得到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ꎬ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持续展开并日益成熟ꎬ尤其是一些濒危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抢救性保护ꎬ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科学保护ꎬ文化活动丰富多彩ꎬ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ꎬ实现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活态化传承和全面性开发ꎮ少数民族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45成绩斐然ꎮ新中国70年国家对少数民族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投入大量资金ꎬ重点扶持民族地区的民俗博物馆和民族博物馆的建设ꎬ将少数民族民间文物进行搜集㊁典藏和陈列ꎬ同时积极拓宽资金的筹措渠道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民族博物馆的兴建ꎻ启动大规模的少数民族地区文物修缮保护工作ꎬ甘肃拉卜楞寺㊁内蒙古定远营古城等一批文物古迹借此重焕生机ꎻ西藏的布达拉宫㊁罗布林卡㊁大昭寺ꎬ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等民族地区的大批国家重点文物古迹得到维修ꎮ乡村振兴战略下ꎬ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得到活态化保护ꎬ成为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名片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ꎬ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文化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ꎬ受到规范化的管理与保护ꎬ其中蒙古族的长调民歌㊁赫哲族的伊玛堪㊁藏族医药浴法㊁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艺术等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ꎮ国家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古籍保护与研究工作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大数据成果ꎬ先后成立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与资料信息中心㊁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等专业机构ꎬ抢救和整理近千万余种的少数民族古籍ꎬ编纂出版«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中华大藏经»«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ꎮ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培养大批人才资源ꎬ形成一只由各民族文化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组成的人才队伍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科学保护和发展ꎮ国家制定一系列方针㊁政策和法律ꎬ为实现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平等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ꎮ[7]语言文字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ꎬ早在1951年ꎬ国家为指导和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设立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指导委员会ꎻ1956年起ꎬ组织语言调查队对近40个民族的语言进行调査ꎻ改革开放初期及时纠正 文化大革命期间错误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ꎬ发展少数民族的广播㊁出版和翻译事业ꎬ在民族地区逐步建立 双语 教学体系ꎮ目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已在立法和司法㊁行政㊁广播影视㊁新闻出版㊁信息化等多个领域中广泛使用ꎬ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政府会议均提供藏㊁蒙古㊁维吾尔㊁朝鲜㊁哈萨克㊁彝㊁壮等7种少数民族文字的文件译本和同声翻译ꎮ我国自2015年开始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ꎬ初步建成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ꎮ少数民族文化活动丰富多彩ꎮ新中国成立后ꎬ国家按照 百花齐放㊁百家争鸣 的方针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㊁体育等文化活动ꎬ加强少数民族文艺人才的培养ꎮ经过70年的发展ꎬ全国范围内的少数民族文化活动丰富多彩ꎬ已成为少数民族的文化名片ꎮ五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ꎬ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ꎬ三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㊁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和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展演ꎻ地方政府每年举办各种节庆活动ꎬ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举办的 大地飞歌 南宁国际民歌节 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办的 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 和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 昭君文化节 等ꎻ央视春晚作为全国人民的年度精神大餐ꎬ近年来少数民族歌舞㊁少数民族小品等节目慢慢开始登上舞台ꎬ受到一致好评和赞赏ꎮ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ꎮ建国初期国家便对少数民族的丧葬礼仪㊁日常礼节㊁食品加工等风俗习惯做出详细规定ꎬ1949年底«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也明确对少数民族节假日的尊重ꎬ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ꎬ1993年«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规定少数民族职工参加本民族重大节日活动ꎬ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放假ꎬ并照发工资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将尊重与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ꎬ不断推进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法制化ꎮ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ꎬ国家重视对城市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护ꎬ尤其是尊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群体的节庆㊁丧葬等习俗ꎮ国家还积极推进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现代文明相融合ꎬ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ꎬ引导各民族群众移风易俗㊁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ꎮ4.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成为发展的新动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的科学调整和经济快速增长ꎬ实现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ꎮ新中国成立初期ꎬ国家逐步探索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道路ꎬ提出 民族地区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ꎬ发展文化旅游以及艺术演出㊁美术品交易㊁民间工艺品生产㊁反映民族地区的影视制作等文化产业ꎮ [8]改革开放之后ꎬ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ꎬ重点开展一系列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工程建设ꎬ2014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和«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西部民族地区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出整体规划和布局ꎬ提出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㊁优化结构布局㊁培育文化企业等工作重点ꎮ近年来以展示民族文化和地域风情的剧目㊁演出逐渐走入观众视野ꎬ形成一大批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ꎬ如«云南映象»«鄂尔多斯婚礼»«梦幻漓江»«印象 刘三姐»«梦幻55腾冲»等ꎮ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文化开放的格局和层次不断提升ꎬ已成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ꎬ 走出去 和 请进来 的两个轮子不断拓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ꎮ少数民族文化开放渠道日益丰富ꎬ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主体多元化㊁客体多样化和途径立体化的趋势ꎮ[9]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ꎬ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ꎬ为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提供新机遇ꎻ 中华瑰宝 少数民族文物展㊁ 多彩中华 少数民族艺术表演以及各个省市区推介文化拳头产品助力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纵深发展ꎻ新时代 一带一路 倡议的提出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文化市场空间ꎬ沿线民族地区积极引进资金与人才ꎬ加强沿线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项目㊁特色文化产业乡镇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城市群建设ꎮ党的十八大以来ꎬ国家重视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ꎬ宣讲中国故事ꎬ拓展对外文化交流ꎬ借助中医㊁中国武术㊁中华美食等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ꎮ[10]三、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经验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就在于时刻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ꎬ根据时代特征和文化发展规律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道路ꎬ不断完善文化体系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ꎬ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来平等对待和重点发展ꎬ为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㊁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积累宝贵经验ꎮ概括而论ꎬ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可以总结为原则性㊁整体性㊁时代性和法制性等四条基本经验ꎮ1.坚持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体政策ꎮ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协调民族关系㊁处理民族事务和发展民族事业的政策原点ꎬ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都必须以民族政策为基本依据ꎮ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以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为指导ꎬ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引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ꎬ在民族地区的文化政策体系㊁公共文化服务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㊁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发展等文化建设中积极践行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ꎬ充分体现国家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ꎮ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是与时俱进的实践过程ꎬ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具体政策ꎮ新中国成立初期ꎬ国家便建立起少数民族文化机构ꎬ大力宣传少数民族文化平等思想ꎬ将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纳入国家法律法规中ꎻ改革开放后ꎬ国家及时纠正 文化大革命 时期不当的文化政策ꎬ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ꎬ正确处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间的关系ꎬ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ꎻ近年来国家注重城市少数民族文化建设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和散杂居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㊁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中充分发挥文化扶贫的文化育民㊁文化惠民和文化富民作用ꎮ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将继续坚持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ꎬ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具体政策ꎬ必将取得更辉煌的成就ꎮ2.以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价值取向ꎬ实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ꎮ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始终强调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ꎬ尊重和维护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ꎬ从有利于群众利益和国家治理的角度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ꎮ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过程中ꎬ不论是文化建设政策的选择㊁文化建设目标的确定ꎬ还是文化建设方案的制订㊁文化建设方法的使用ꎬ都是以国家利益为价值取向和行动归宿ꎬ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整体性价值取向ꎮ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也是国家充分满足民族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体现ꎬ有利于保障民族群众平等的享有文化权利ꎬ切实改善文化消费环境和文化生活品质ꎮ[11]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必须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来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ꎬ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ꎬ为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ꎮ新中国70年的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并不是孤立发展ꎬ它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㊁政治建设㊁社会发展㊁生态平衡相结合ꎬ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㊁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ꎬ使整个民族地区面貌焕然一新并实现全面发展ꎮ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应更加注重与多方要素的协调联动ꎬ做好整体布局和统筹规划ꎬ实现民族地区的全面和谐发展ꎮ3.以文化产业为发展动力ꎬ重视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ꎮ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要顺应时代发展ꎬ善于把握时代机遇ꎬ正确处理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ꎬ实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ꎮ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着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走向ꎬ经济要素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比重日益增长ꎬ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促进文化发展的新动能ꎬ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ꎬ少数民族文化利用自身资源优势ꎬ不断实现文化产业的多样化发展ꎬ同时深化少数民族文化体制改革6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民族地区文化体系建设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是中国西南边陲待开发的一块宝地。

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全市现有佤族人口35万人,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佤族最集中的地区,神奇美丽的阿佤山有闻名海内外距今3500多年历史中国八大古崖画之一的沧源崖画,有与缅甸山水相连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建于清代道光年间,集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的云南民族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代表建筑之一的广允佛寺;有保留较完整的从奴隶社会直接跨入现代文明的佤族原始群居村落,有丰富的佤族民间文学艺术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其中木鼓舞、甩发舞享誉中外,集中展现了中国佤族文化的内涵。

临沧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在多样性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结构中,如何打造优秀的民族文化体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
1.文化建设的定位问题
从文化学的视域看,文化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差异化是并生同在的。

在民族地区多样性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结构中,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最为靓丽的文化名片。

民族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文化实存,这是民族文化构成中最为独特的文化现象。

民族地区有非常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民族文化的积淀中,哪些是主流的、哪些是伴生的、哪些代表了本民族本源文化特征、哪些是作为多元文化的补充?这些都需要我们逐步形成共识,并进行科学、准确的
文化定位。

只有定位科学、准确,紧紧依托本民族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优势,充分把握自己的文化体系特征,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才能在全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大潮中独树一帜,增强文化发展的主体性、延续性和集中性。

2.文化品牌的打造问题
文化品牌是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重凝聚,是一种浓缩的心理或社会内涵的符号系统。

一个文化品牌的形成,是以一定文化为底蕴,经过了无数人的努力,经过了时间的打磨。

要维护品牌的权威性和持续性,不断加深其内涵,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才能更具魅力。

文化品牌的创立,重要途径之一是对原有文化的发掘,要从民族的、民间的、历史的、现有的各种文化载体和文化现象中,发掘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与底蕴的文化品牌。

要注重文化品牌的社会认同和民众认同。

文化品牌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的文化品牌,可以使民族文化的发展更具有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

文化认同感能提升文化品牌的认知度。

应通过潜移默化的培育和教化,使每一个人心中都真诚地接受、认同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品牌。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问题
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表明,越是欠发达地区,越是依赖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性作用。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群众文化消费能力有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满足基本文化需求。

促进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首要
在于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全面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在投入来源方面,要包括国家专项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方式。

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变成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传播的过程。

民族地区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以挖掘整理民族文化资源为契机,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内涵。

对于一些民族古籍、民族艺术、民族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要进行抢救性整理,并不断发展创新。

4.城乡文化建设的均等化问题
从总体上看,民族地区农村的文化建设要落后于城市。

究其原因,可概括为“四个不平衡”,即城乡文化发展政策不平衡、城乡文化资金投入不平衡、城乡文化消费不平衡、城乡文化体制改革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已经使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发展与城市文化发展的关系明显地表现出不适应。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服务相对短缺,一些地区的农民还无法享受基本的文化权益。

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就是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实现文化建设的城乡均等化。

要着力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切实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工程。

要培育内容积极健康、形式多姿多彩、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不断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坚持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志愿服务等为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满足各民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5.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问题
在民族地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必须严格把握文化建设的方向,通过卓有成效的行政行为,使文化始终沿着正确轨道有序发展。

其次,文化建设需要政府提供强有力的行政保护和行政保障。

同时,民族地区各项文化生产和文化生活的具体活动需要大量的物质投入,在这些活动的具体组织过程中,也需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经费保证,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扶植和保障。

第三,文化建设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和众多要素的系统工程。

为了使这一系统内的各要素、各环节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就需要政府行为的统筹、沟通和调节,使文化建设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能保持相对优化和谐的发展状态。

政府要发挥好这些作用,就必须站在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同时,政府也要加快自身职能转变,更好地承担起制定文化政策法规、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为文化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