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

合集下载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一、引言土壤和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土壤和土地资源的情况,我们开展了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们的实习成果,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土壤类型和质量:通过野外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了解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质量状况,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了解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的布局和分布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为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3. 评估土地资源保护现状:了解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评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状态,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调查方法1. 野外调查:我们选择了不同地理位置和土壤类型的样地进行野外调查,记录土壤质地、颜色、湿度、pH值等指标,并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土壤采样。

2.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指标的分析,如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3. 调查问卷:通过编制调查问卷,与当地居民和农民进行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对土壤和土地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情况。

四、调查结果1. 土壤类型和质量:经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我们发现砂质土壤较多,适用于蔬菜和果树种植;部分地区的土壤酸碱度较高,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需要加强有机肥料的使用。

2. 土地利用现状:大部分土地被用于农田和城市建设,而森林和草地等生态环境较少;部分地区存在土地过度利用和破坏的现象,导致土壤侵蚀和资源浪费。

3. 土地资源保护现状:一些农民缺乏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同时,城市建设扩张使得农田面积减少,造成土地资源的丧失。

五、问题分析与建议1. 土壤质量改善:加强土壤调理和改良,适时施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保水能力。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现状,为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从土地资源的规模、质量、利用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与评价分析,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首先要进行土地资源的规模调查,即了解土地的分布情况、面积分布、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水域面积等,从宏观角度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规模和分布特征。

通过采用遥感技术、测绘数据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取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数据支撑。

其次是进行土地资源的质量调查,即了解土地的肥力、排水情况、土壤类型等质量指标,为农业生产和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土壤质量分析,评估土地的肥力状况,确定土地适宜的农作物种植类型,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在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调查中,可以了解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特点,如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草地面积等,进一步评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通过采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意见建议。

最后需要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和专业知识,对土地资源的具体特点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分析结论。

可以采用专业评价模型和方法,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综合评价土地资源的价值,为土地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学院:农学院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班级:121班学号:1209010433学生姓名:田茂苑指导老师:刘元生老师前言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是在特定成土条件下,经过漫长的成土过程逐渐发育和形成的历史自然体。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是地球陆地表面的脆弱薄层土壤是各种陆地地形条件下的岩石风化物经过生物、气候诸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发展起来的。

土壤是一个复杂而多相的物质系统。

它由各种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各种不同分解程度的有机残体、腐殖质及生物活体、各种养分、水分和空气等组成。

土壤调查与制图就是把一定区域内的土壤作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其内各种土壤类型的发生、发育、演变的规律及分布状况,研究各种土壤类型的区域性特征、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研究土壤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及相关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土壤资源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壤与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

土壤的分布分为地带性分布和非地带性分布。

土壤地带性分布可以分为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分布,其中,水平地带性分布有可以划分为经度地带性分布和纬度地带性分布。

通过《土壤调查与制图》的野外实习,对于掌握书本知识和我们进一步认识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习目的通过对土壤剖面的观察和理化性质的测定,进一步结合理论知识,对土壤形成过程中地形、气候、母质、植被、时间以及认为活动进行简单了的了解,认识其对于土壤形成的影响,根据土壤发生学原理对土壤进行简单命名,并深入认识各类型土壤在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更好的利用措施。

实习有助于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地情况紧密结合,对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巩固,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

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

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

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

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

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

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国土资源调查推土定义

国土资源调查推土定义

国土资源调查推土定义1.引言1.1 概述国土资源调查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调查与评价的工作。

这个调查的过程涉及到收集、整理、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土资源的分布、质量、数量和利用状况,为国家的发展规划、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国土资源调查的意义在于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国土资源调查,我们可以及时掌握各类资源的储量、分布和质量等信息,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调查还能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资源和储量,为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国土资源调查还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及时发现和解决资源过度开发、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土定义是国土资源调查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通过对土地进行整体或局部的开垦、平整或改造,以适应某一特定目的的需要。

推土可以改变土地的形态和地貌,为土地开发利用提供便利。

在国土资源调查中,推土定义的应用主要是指对土地进行规划和利用决策时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土地的推土定义进行明确和具体的分析,可以准确把握土地的特性和潜力,为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支持。

推土定义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是整个调查过程中关键的环节之一。

总之,国土资源调查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可以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可持续发展。

推土定义作为国土资源调查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加深对推土定义的理解和应用。

只有在科学、全面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国土资源调查推土定义这个主题进行概述,介绍本篇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为读者打开思路,引起阅读兴趣。

土地用途变更土壤调查报告

土地用途变更土壤调查报告

土地用途变更土壤调查报告土地用途变更涉及到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因此必须进行土壤调查,确定土壤类型、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肥力状况等,以为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

首先,在土地用途变更前,必须对原土地的土壤进行调查,评估其肥力状况和适宜的作物种植。

因为每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都不相同,所以对土地进行开发和利用之前,必须了解土壤特征和肥力状态。

土壤调查需要考虑到土壤的质地、结构、孔隙度、稳定性和水分持有能力等方面,以建立土壤肥力评估和利用方案。

其次,土地用途变更需要考虑到新土地的土壤特征和适宜作物的选择。

这就需要对新土地进行土壤调查和分析,确定土壤质量和肥力状况,以及作物的需求和适宜性。

例如,在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时,需要考虑到新土地的土壤肥力状况,以确定新建筑用地的土地适宜性。

如果土壤不适宜建筑用地,应该重新规划土地用途,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

土地用途变更还要考虑到调整后土地的保护和管理。

换句话说,土地用途变更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建立土地管理机制和保护计划。

例如,在农业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转变中,需要建立城市绿化环保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城市土地治理和保护,防止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等问题。

最后,土地用途变更需要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

在土地用途变更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评估标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同时,还要加强土地权益保护和土地执法监管,防止非法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

总的来说,土地用途变更需要进行土壤调查,了解土壤特征和肥力状况,以为适宜的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

土地用途变更还需要考虑土地保护和管理,建立土地管理机制和保护计划,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

最后,土地用途变更需要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确保土地资源的合法利用和生态保护。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1.土壤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其土壤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肥力特征,然后提出合理改良利用该土壤的依据和措施2.土壤制图: 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之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的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缩绘成平面图的过程。

3.工作底图和土壤草图工作底图是绘制土壤草图的地形图或遥感资料。

土壤草图是野外直接在工作底图上绘制出来的。

4.比例尺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比例尺种类适用范围祥比例尺:1:200-5000,制图单位:变种大比例尺:1:1万-2.5万土种(复区)中比例尺:1:5万-20万亚种(复域)小比例尺:<1:20万土类(复域)影响因素:①农业用地方式耕地、园地、绿地、牧草地②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复杂状况③调查面积大小5.怎样选择工作底图①在外出调查之前,需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向测绘部门收集有关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

②每幅相同图件至少要准备双份,供草测和清绘适用。

③为根据规程的具体要求准备好地形图,还需了解各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及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以及测图单位、方法和时间,以把握住图件的质量。

6.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①图件的准备②遥感资料的准备③调查工具的准备7.各成土因素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A.气候因素研究调查内容1.近代气温;光、温、水3.古气候:第三纪,温暖,湿润,形成红土状堆积物第四纪:早,炎热,湿润,古城黄土中,干热,离石黄土晚,寒冷,马兰黄土,颜色为灰棕色调研方法1、地理景观研究法(分析资料)气候带→气候型→气候亚型2.小气候的观测与调查3.相关分析法B.地形因素研究调查内容㈠大地型地貌1.高原:由于内营力作用使大面积抬升,形成高原(>1000M)边缘山地,剥蚀山地,坡状高原2.山地:地壳运动上升再经外营力风化,剥蚀,形成山地(>500M)山地由海拔高分为低山 500-1000,中山1000-3500高山3500-5000,极高山﹥50003.丘陵,处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切割破碎,无明显分异,线沟谷宽阔,坡度缓﹤500m4.平原:地形平坦,相对高度低据成因分:山麓平原(山前平原),冲击平原,滨海平原㈡二级地貌类型1.河流河漫滩,阶地(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台地、山地白洋淀:交接洼地研究调查的方法先宏观分析大地貌类型再逐步深入中小地貌类型(画断面图)C.母质研究研究内容母质类型残积→残积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运积:水(河流、湖泊、海岸)冰川(冰渍物)风(沙漠、黄土)重力(重积物)岩浆岩:喷出:流纹岩(隐晶质)浅层:花岗斑岩,角闪石,黑云母深沉:花岗岩(浅色),颗粒粗大—冷却时间影响形成过程岩浆岩的分类:超级性岩、基性岩、中性盐、酸性岩(石英含量高) 沉积物:陆相沉积:砾岩、砂岩、页岩、泥岩海相沉积:石灰岩(灰色、暗灰色)胶结物: Si 坚硬 Ca 盐酸冒泡Fe 颜色发红(砖红色)粘土(暗棕色)变质岩(高温压):片麻岩板岩片岩千枚岩大理岩研究方法㈠分析资料㈡实地考察、与地貌类型、地形相结合判断D.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调研研究内容㈠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1.河流(河流数量,流域范围)类型:季节河(北方地区),洪水河:在洪水期河里才有水间歇河:雨季有水、旱期无水常年流水:排泄性:地下河,河流水位比地下水低补给型:地上河,河流水位比地下水位高排泄-补给型:随季节变化不对称性河北:海河水系,渡河水系㈡地下水北方:①浅位地下水:1-2m,易造成盐渍化,潜育化②中位地下水:2-3m,有盐渍化,潜育化威胁①深位地下水:3-5m,不会造成潜育化,渚育化河水:①滨海地区:地下水位<10m,矿化度:5-10g/L②冲积平原区:地下水位几十到二十几m,矿化度:1-5g/L③山前平原区:地下水位几十米,矿化度:<1g/L④坝上地区:地下水位:十几米到二十几米,矿化度:1-5g/L 调查方法㈠分析资料(河流名称,长度,流量,流域面积,年径流量等) ㈡实地调查㈢间接推断法(地下水)如锈纹锈斑(潜育化过程又叫氧化还原过程)E. 生物因素的调查研究研究内容㈠.植物:生物累积量,化学成分不同,植被类型㈡对指示植物: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为敏感㈢对农作物:作物水平,产量高低研究方法1.植被的野外调查方法2.土壤动物研究法3.土壤微生物研究法4.土壤微生物研究法F.人为活动的调查研究研究内容㈠非农业性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如开矿,旅游区建设)㈡农田基本建设对土壤的影响㈢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的影响(耕作、施肥)调研方法1、群众调查2.区域对比法(选两个条件相似的测区比较)3.年度对比法:本区域内不同年份的比较8.用辩证的观点对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举例说明一、在某一个特定地区对土壤的影响总有一个起主导作用,其它处于从属地位。

土壤普查情况汇报

土壤普查情况汇报

土壤普查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本地区的土壤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以了解土壤的质量状况和潜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普查,我们收集到了大量有关土壤的数据和信息,现将情况汇报如下:首先,我们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经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测试,我们发现本地区的土壤酸碱度整体偏酸,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酸性过高的情况。

此外,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而氮、磷、钾等养分元素的含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

这些情况表明,本地区的土壤质量整体较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其次,我们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的土壤中存在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超标的情况,这对土壤的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的安全性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这些地区土壤的监测和管理,以防止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我们还对土壤的微生物和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的土壤微生物活性较低,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也有所减少。

这可能与土壤中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过多有关,这些化学物质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恢复和增长,以维护土壤生态平衡。

最后,我们对土壤的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现部分地区存在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了土壤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合理管理,保护好每一寸土地,促进土壤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本地区土壤普查结果显示,土壤质量整体较差,存在酸碱度失衡、养分不足、重金属超标、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土壤保护和修复工作,促进土壤的健康发展,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土壤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土地资源。

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野外实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2.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对资源的认识和管理3.加强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习常规土壤调查和制图的方法,同时全方面提高二、实习任务1.从地质角度,认识岩石种类、特性及各种环境条件2.认识不同环境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掌握观察、描述土壤特性及其规律的方法3.掌握土壤调查的工作步骤,学会基本制图方法4.了解所调查的土壤资源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三、实习准备为使实习取得预期的效果,做好实习的一切准备是异常重要的。

指导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确定野外实习的地点,预查、制订实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日程安排、人员组织等)。

师生共同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地形底图、收集与分析有关实习地区的资料和图件等。

(一)地形图的准备地形图是用以作为野外实习底图的必备的基础图件。

地形图比例尺大小的选择,视野外实习地区范围的大小、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壤的复杂程度而定。

实习范围小、环境条件复杂和土壤种类多样性的,比例尺宜大,反之宜小。

我们这次采用1:100000地形图。

(二)资料与图件的搜集和分析。

1.自然条件包括对调查区气象气候资料与气候、植被、地貌、母质和母岩、水文的了解和分析。

2.社会经济情况资料:搜集社会经济资料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发生与演变的影响。

包括历史上的人类活动;现在的社会情况,特别是农业经济资料,如人口、农业劳动力、总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林地、牧地;农作物种植情况,如作物种类、作物配置、耕人选制度、产量水平;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水利、施肥状况;旱、涝、盐、碱、次生潜育化、水土流失情况等。

(三)土壤地理野外实习用具的准备:洛阳铲、铁锹、剖面刀、钢卷尺、放大镜、三角尺、土壤标本盒、10%盐酸。

五.工作步骤:1.概查:概查前,根据地形图及有关资料设置土壤剖面及工作路线。

明确概查需要完成的五项任务;2.详查:主剖面定点上图,地表描述,剖面观察描述,检查剖面及洛阳铲的使用,定界剖面及土壤边界的绘制;3.评土比土;4.绘制土壤分布图及编写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

土壤调查
(二)遥感资料的准备。
(1)航片比例尺的选择。①大比例尺。进行1:5000—1:10000的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时,最好用大比例尺航片,由于大比例尺航片的地面情况极其详尽,故相片的比例尺可稍小于成图比例尺。②中比例尺。进行1:25000的土壤调查制图时,最好选用同比例尺的航片,但不要大于制图比例尺,航片比例尺大了是浪费,相片比例尺小了,判读性能降低,影响调查制图的质量。③小比例尺。干旱、寒冷地区自然景观比较单纯,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在这些地区1:60000左右的航片仍能详细反映地面实况,可以满足1:50000---1:100000的土壤调查要求。
(2)确定比例尺的其他影响因素。①农业用地方式。在自然成土因素较一致情况下,一般果园调查所选比例尺最大,农地次之,林地再次之,牧地最小。②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复杂程状况。通常对地形平坦,切割程度不深而土壤种类又比较单纯的情况下,所用比例尺可略小,反之,要稍大。③调查面积大小。调查面积较大的,采用比例尺可略小,反之要稍大,这与调查后的成图图幅大小是否相称有关。
第一章
1调查底图比例尺的确定?
答:地形图是进行土壤野外草图测制和室内转绘成图的基本图件。为保证制图的精度和质量,通常野外用底图的比例尺最后成图的比例尺要大。
(1)底图的精度要求。 ①详测比例尺。规定为1(200---5000)多用于小型试验地,各种苗圃,土壤改良试验区、村、农场等类型的土壤利用改良。
3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在室内虽然已完成了土壤剖面点的图上设置,但并非每个剖面点都能在预先设置的点位上挖掘。其原因是野外实际微笑变化,在有限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难以反映出来,尤其在陈旧的历史图件上,许多微笑地面变化在图上看不出来,因此,剖面点位在野外还要作具体的调整,其选择的原则是:①要对所要求的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②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近、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近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③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转瓦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④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调查报告土壤调查是对一个地区的土壤类型、性质、质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的一种全面性的调查方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壤资源,保障环境生态安全。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土壤调查成为了人们所迫切关注的问题之一。

以下将列举三个案例,概括探讨我们在土壤调查方面所做的努力。

案例一: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黑河市,极端气候和工农业生产的污染,使得当地的土壤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针对这种情况,黑河市的有关部门积极展开土壤调查,利用技术手段对污染区域进行重点排查和分析。

通过分析土壤样本中的重金属含量、土壤结构、微生物数量等多个方面,最终确定了污染源的类型和污染程度,为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案例二:在日本东京都内,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狭小,土地的合理利用一直是一个难题。

为此,日本政府组织专家们进驻当地进行土壤调查,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和地面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评估了城市土壤的品质和污染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政府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三:在印度的高热带地区,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当,导致当地的土壤发生了特殊类型的盐渍化。

印度政府于是组织了一批土壤学专家进行现场的土壤调查,采取了人工取样和控制实验室分析的方式,最终找出了盐渍化的原因以及合理利用土地的方法。

据调查结果,当地政府采取了相应的土地治理措施,成功地解决了盐渍化问题,使当地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总之,进行土壤调查是为了认清土地的基本状况,科学规划利用方式,保护土地环境,并推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希望在今后的土地利用中,大家都能充分意识到土地保护的重要性,积极推行土壤调查,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土壤调查具有重要的科学性、技术含量以及社会实用价值。

在进行土壤调查时,需要结合研究地区的地理、土壤、水文、气候等多方面的基础资料,利用实验、调查、测试等多种方法,对土壤的性质、构成、成分、质量、污染情况等几个方面开展全面细致的评估。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一、名词解释1、土壤概查:是指对一个较大区域,如大的河流流域或省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农业区划或土壤改良等所做的中比例尺的土壤调查与制图。

2、土壤详查:对某一小区域的土壤进行比较详细地了解,以便进行土壤改良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所做的土壤调查。

3、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发生学层次,以及母质层。

4、单个土体:土壤作为一个三维实体,其最小体积的“一个土壤”就叫做“单个土体”。

5、聚合土体:是在一定面积内,一群单个土体都具有的统计相似性,这是我们进行土壤分类的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相当于美国的土系或土型;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土种或变种。

6、人工剖面:根据土调的要求,临时开挖出来的土壤垂直切面。

可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

7、自然剖面:因各种工程建设,使土壤的垂直断面裸露出来,并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调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8、土壤自然性态:指那些在田间表现很不稳定,极易受气候变化和耕作措施等因素影响而变动的土壤性质。

9、遥感技术:通常把在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的全过程,称为传感技术。

10、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壤调查制图,简称遥感土壤调查制图,就是利用遥感技术对成土因素、土壤景观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成土过程、土壤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土壤类型及其特征特性,并测绘土壤分布图和进行面积量算的整个过程。

11、航摄倾角或者相片倾角:在航空摄影中,航摄机的主光轴相对于铅垂线来说可以处于不同的位置,主光轴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称之为**12、航空相片的比例尺(平均比例尺):航空相片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其代表的地面线段的长度之比称为**13、大气传输特性:大气对通过的电磁波产生吸收、散射和投射的特性,称为****14、直接解译标志:指它是地物本身属性在图像上的反映,即凭借图像特征能直接确定地物的属性。

土地资源调查和勘验工作的方法分析和探索

土地资源调查和勘验工作的方法分析和探索

土地资源调查和勘验工作的方法分析和探索土地资源调查和勘验工作是土地管理和规划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勘验,可以了解土地的基本情况,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从调查和勘验的方法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调查方法的选择:1.直接观察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收集与土地资源相关的信息。

可以通过人工记录、摄影记录等方式进行。

直接观察法可以直观地了解土地的地貌、植被、土壤等情况,获取一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和土地利用者的意见和需求。

问卷调查可以大规模快速地收集信息,但需要注意问卷设计和样本选择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4.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文献、报告、统计资料等,了解土地资源的历史变化和现状情况。

文献调查法可以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和历史数据,但需要注意文献来源和资料可靠性的问题。

1.实地勘验:通过现场测量和观察,获取土地资源的详细信息。

实地勘验可以测量土地的面积、地势、坡度、土壤质量等特征,提供具体的量化数据。

2.现场抽样法:在勘验过程中,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变异特征,进行现场抽样和采样。

现场抽样法可以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提高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实验室分析法:将采集到的野外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检测。

实验室分析可以获取土壤、水质等相关数据,提供科学的依据。

4.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遥感图像和GIS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遥感解译和空间分析。

遥感和GIS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的土地资源信息和空间分布图,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空间数据支持。

三、方法综合应用:在土地资源调查和勘验工作中,通常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以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

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了解土地利用情况和土地利用者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实地勘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获取土地的详细信息和科学依据。

还可以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土地资源调查和勘验工作的方法分析和探索

土地资源调查和勘验工作的方法分析和探索

土地资源调查和勘验工作的方法分析和探索土地资源调查和勘验工作是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了解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流转状况。

本文将对土地资源调查和勘验工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以期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一、土地资源调查方法1.现场调查法:即通过实地勘查的方式,对土地的地貌、地势、土壤质量等进行调查和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了解土地的实际情况,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2.航空遥感法:即通过航拍或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土地的影像数据,并通过图像解译和分析来获取土地信息。

这种方法能够覆盖大范围的土地,但对于细节的获取较为困难。

3.地理信息系统(GIS)法: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土地资源进行数字化分析和管理。

这种方法可以将各种土地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4.样点调查法:即在具有代表性的地块上,设置样点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对土地的各项指标进行精确测定,但需要进行大量的样本调查,工作量较大。

二、土地勘验方法1.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法:即通过对土壤的颗粒组成、质地、容重等物理性质进行测定,了解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通气性等特性。

2.土壤化学性质测定法:即通过对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进行测定,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是否适宜种植特定作物。

4.土地适宜性评价法:即通过对土地的多项指标进行评价,判断土地的适宜程度和潜在利用价值。

这种方法可以辅助土地规划和决策,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三、土地资源调查和勘验工作的探索1.多指标综合评价:传统的土地调查和勘验工作主要关注土壤质量等单一指标,而实际上土地资源具有复杂的空间多样性。

应该将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了解土地资源。

2.信息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遥感、GIS和数据分析等工具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勘验已经成为可能。

应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3.与大数据的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土地资源调查和勘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

如何进行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监测

如何进行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监测

如何进行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监测1.引言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土地资源调查成为保障农业生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而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和健康状况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监测。

2.土地资源调查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而其调查可以为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而土壤作为土地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进行土壤监测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土壤监测的目的土壤监测的目的在于收集和分析土壤样品中的信息,了解土壤的性质、养分状况、污染程度等,从而评估土壤的质量和健康状况。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土壤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土壤监测的方法(1)采样方法:土壤样品采集是土壤监测的第一步,采样的目的是获取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采样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深度、数量和位置,并采用干净的工具和容器,以避免样品的污染。

(2)样品处理:采集回来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处理,包括除去杂质、抽取溶液等。

样品的处理过程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指标分析:样品处理完成后,需要对土壤样品进行各项指标的分析,如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分析方法可以选择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也可以利用现代仪器设备进行快速分析。

(4)数据解读:通过对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解读,可以得到土壤质量的评估和监测结果。

数据的解读需要结合土壤的历史记录、地理环境和农作物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

5.土壤监测的应用土壤监测的结果可用于农业生产、土壤修复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监测土壤质量和养分状况,可以指导农民合理施肥、科学耕作,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在土壤修复中,通过监测土壤污染程度和重金属含量,可以针对性地采取修复措施,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土地收回进行土壤调查的规范文件依据

土地收回进行土壤调查的规范文件依据

土地收回进行土壤调查的规范文件依据一、引言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土地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发展的持续推进,土地被广泛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文件,其中就包括土地收回后进行土壤调查的规范文件依据。

本文将就此进行详细探讨。

二、土地收回后土壤调查的背景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部分土地被开发利用后,可能出现了土壤污染等问题,为了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制定了相关规范文件,规定在土地收回后进行土壤调查,以评估土地的污染程度,为后续的土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土地收回后土壤调查规范文件依据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我国土壤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其中明确了不同土地类型的污染物容许值,并规定了土壤污染物的监测、评估和治理要求。

在土地收回后进行土壤调查时,可以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来确定土壤污染物的监测指标和限量要求,以及评估土壤污染程度。

2.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HJ 25.3-2019)《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重要标准,其中规定了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技术要求,明确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原则和措施。

在土地收回后进行土壤调查时,可以根据《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来开展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和管控工作,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25.1-201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我国土壤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规范文件,其中规定了土壤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土壤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检测等内容。

在土地收回后进行土壤调查时,可以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来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技术,确保土壤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导则(HJ 25.2-2017)《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导则》是我国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领域的技术导则,其中规定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土壤调查、监测和评价等内容。

土壤普查工作计划范文大全

土壤普查工作计划范文大全

土壤普查工作计划范文大全一、前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准确了解土壤的相关信息,进行土地开发和农业生产的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土壤普查工作是指对一定范围内土地资源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调查和研究,以获取土壤质量、土壤类型、土壤分布、土壤养分和污染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为了更好地推进土壤普查工作,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土壤普查工作计划是必要的。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通过土壤普查工作,准确获取土壤的有关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任务:(1)全面调查研究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度、土壤水分和空气含量等。

(2)全面调查研究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3)全面调查研究土壤的生物学性质,包括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等。

(4)全面调查研究土壤的污染情况,包括土壤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情况。

(5)编制土壤普查报告,对土壤普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工作步骤1.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土壤普查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的时间、范围和方法。

2. 配置人员和设备:组建土壤普查工作小组,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员参与,并提供必要的工作设备和工具。

3. 采集土壤样品:根据事先制定的采样方案,采集土壤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4. 进行实验分析: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和土壤污染物等方面的分析。

5. 数据整理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编制相应的数据表格和图表,并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6. 编制报告和解读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编制土壤普查报告,并结合农业生产的需求,对结果进行解读和总结,提出相应的建议。

7. 宣传和推广:将土壤普查的结果向农民群众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对土壤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四、工作实施中的注意事项1. 采样代表性:在采集土壤样品时,要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点,在不同地理位置、土地类型和土壤质地等方面进行采样,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结果。

国土资源调查推土定义

国土资源调查推土定义

国土资源调查推土定义
国土资源调查推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对国家土地资源的调查和开发。

推土是指利用推土机等工程机械将地面上的土壤、石块等杂质移走,以便进行后续的土地利用。

在推土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推土机械和操作技术,以确保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

国土资源调查推土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对土地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地质结构、土壤质量、地下水资源等信息,为后续的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推土工作可以清除地表的杂质,使土地平整,为农田、建筑工地等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在进行国土资源调查推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充分了解土地的特点和用途需求,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推土机械和工艺流程。

其次,要遵循环保原则,采取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推土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土壤和植被,避免土壤侵蚀和生态破坏。

此外,还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推土材料,避免浪费资源。

国土资源调查推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

环境保护部门要对推土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其符合环保要求。

土地管理部门要对推土工程进行规划和管理,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

工程机械部门要提供先进的推土机械和技术支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国土资源调查推土,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推土工作不仅仅是简单地清理土地,更是对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推土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国土资源调查推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1.土壤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其土壤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肥力特征,然后提出合理改良利用该土壤的依据和措施2.土壤制图: 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之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的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缩绘成平面图的过程。

3.工作底图和土壤草图工作底图是绘制土壤草图的地形图或遥感资料。

土壤草图是野外直接在工作底图上绘制出来的。

4.比例尺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比例尺种类适用范围祥比例尺:1:200-5000,制图单位:变种大比例尺:1:1万-2.5万土种(复区)中比例尺:1:5万-20万亚种(复域)小比例尺:<1:20万土类(复域)影响因素:①农业用地方式耕地、园地、绿地、牧草地②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复杂状况③调查面积大小5.怎样选择工作底图①在外出调查之前,需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向测绘部门收集有关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

②每幅相同图件至少要准备双份,供草测和清绘适用。

③为根据规程的具体要求准备好地形图,还需了解各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及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以及测图单位、方法和时间,以把握住图件的质量。

6.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①图件的准备②遥感资料的准备③调查工具的准备7.各成土因素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A.气候因素研究调查内容1.近代气温;光、温、水3.古气候:第三纪,温暖,湿润,形成红土状堆积物第四纪:早,炎热,湿润,古城黄土中,干热,离石黄土晚,寒冷,马兰黄土,颜色为灰棕色调研方法1、地理景观研究法(分析资料)气候带→气候型→气候亚型2.小气候的观测与调查3.相关分析法B.地形因素研究调查内容㈠大地型地貌1.高原:由于内营力作用使大面积抬升,形成高原(>1000M)边缘山地,剥蚀山地,坡状高原2.山地:地壳运动上升再经外营力风化,剥蚀,形成山地(>500M)山地由海拔高分为低山 500-1000,中山1000-3500高山3500-5000,极高山﹥50003.丘陵,处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切割破碎,无明显分异,线沟谷宽阔,坡度缓﹤500m 4.平原:地形平坦,相对高度低据成因分:山麓平原(山前平原),冲击平原,滨海平原㈡二级地貌类型1.河流河漫滩,阶地(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台地、山地白洋淀:交接洼地研究调查的方法先宏观分析大地貌类型再逐步深入中小地貌类型(画断面图)C.母质研究研究内容母质类型残积→残积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运积:水(河流、湖泊、海岸)冰川(冰渍物)风(沙漠、黄土)重力(重积物)岩浆岩:喷出:流纹岩(隐晶质)浅层:花岗斑岩,角闪石,黑云母深沉:花岗岩(浅色),颗粒粗大—冷却时间影响形成过程岩浆岩的分类:超级性岩、基性岩、中性盐、酸性岩(石英含量高)沉积物:陆相沉积:砾岩、砂岩、页岩、泥岩海相沉积:石灰岩(灰色、暗灰色)胶结物: Si 坚硬 Ca 盐酸冒泡Fe 颜色发红(砖红色)粘土(暗棕色)变质岩(高温压):片麻岩板岩片岩千枚岩大理岩研究方法㈠分析资料㈡实地考察、与地貌类型、地形相结合判断D.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调研研究内容㈠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1.河流(河流数量,流域范围)类型:季节河(北方地区),洪水河:在洪水期河里才有水间歇河:雨季有水、旱期无水常年流水:排泄性:地下河,河流水位比地下水低补给型:地上河,河流水位比地下水位高排泄-补给型:随季节变化不对称性河北:海河水系,渡河水系㈡地下水北方:①浅位地下水:1-2m,易造成盐渍化,潜育化②中位地下水:2-3m,有盐渍化,潜育化威胁①深位地下水:3-5m,不会造成潜育化,渚育化河水:①滨海地区:地下水位<10m,矿化度:5-10g/L②冲积平原区:地下水位几十到二十几m,矿化度:1-5g/L③山前平原区:地下水位几十米,矿化度:<1g/L④坝上地区:地下水位:十几米到二十几米,矿化度:1-5g/L调查方法㈠分析资料(河流名称,长度,流量,流域面积,年径流量等)㈡实地调查㈢间接推断法(地下水)如锈纹锈斑(潜育化过程又叫氧化还原过程)E. 生物因素的调查研究研究内容㈠.植物:生物累积量,化学成分不同,植被类型㈡对指示植物: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为敏感㈢对农作物:作物水平,产量高低研究方法1.植被的野外调查方法2.土壤动物研究法3.土壤微生物研究法4.土壤微生物研究法F.人为活动的调查研究研究内容㈠非农业性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如开矿,旅游区建设)㈡农田基本建设对土壤的影响㈢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的影响(耕作、施肥)调研方法1、群众调查2.区域对比法(选两个条件相似的测区比较)3.年度对比法:本区域内不同年份的比较8.用辩证的观点对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举例说明一、在某一个特定地区对土壤的影响总有一个起主导作用,其它处于从属地位。

例如:黄泛平原区的碱化土、碱土和盐土系列,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所支配,在含有不同盐分组成的情况下,便形成不同性质的盐渍土。

二、区域景观中任何一个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都不是孤立的,各因素间都是相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当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它因素变化。

例如:地表水、地下水与气候、地貌等景观因素的关系。

地表水和地下潜水不仅是一定气候和地貌条件的综合反映,也是一定气候条件下区域地貌的塑造者。

因此,必须将这些水体作为景观因素的组成部分来研究。

三、区域景观观中各因素及土壤本身都不是静止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例如:地形发育对土壤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由于地壳的上升或下降,不仅影响土壤的侵蚀和堆积过程,同时引起水文、植被等一系列变化,其结果是改变了成土的方向,形成了新的土壤类型。

9.土壤剖面:从形式上讲是指我们观察描述土壤的垂直切面,实际代表的是三维空间的立体土柱。

单个土体:指我们能对之进行描述和采样,从而能据以鉴定出土壤的特性和排列以及一系列特征变异的最小土体。

宽度1-1.5m聚合土体:指在土体构型中具有基本上相似的发生层的组合和排列的最小单元的土体。

主要剖面:又称基本剖面、代表剖面。

为全面研究土壤性态特征与成土条件和改良利用特点之间关系的剖面。

定界剖面:大比例尺中使用。

是为确定土壤边界而设定的剖面,应设置在可能出现边界的地方。

检查剖面:又称对照剖面,次要剖面。

是为检查主剖面土壤属性的稳定性和变异性而设定的剖面。

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一些层次,总称为土层土壤发生层:经过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叫土壤发生层。

土壤发生型:指土壤发生、发育,是发生学土层组合形成是划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标志土体构型:在土壤发生范围具有各种性质和形态的土层相互组合状况,且具有质和量的指标,用于确定基本分类单元诊断层:对土壤利用和作物生长有特殊影响的土层,叫诊断层。

障碍层:经过一定成土过程在土壤剖面发育而成,能鉴定土壤类型,特征标志的层次叫诊断层。

10.怎样设置土壤剖面和工作路线土壤剖面点设置㈠常规布点法1.中小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路线调查应考虑大中地貌类型,主要剖面2.大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应综合考虑大中小地貌,应注意微小地形的变化㈡统计抽样法工作路线的设置工作路线:调查时所需要的路线原则:用最短的距离穿过不同的地貌单元和地理景观,平原区要垂直穿过河流和水渠,山区要垂直穿过分水岭,应避免少走重复路,中小比例尺调查应注意间距11.怎样用罗盘进行定点描图定向:罗盘仪,指针指向N、S极定点(标图),交汇法、极坐标法、地物追踪法⑴交汇法前方交汇和后方交汇(选择两个地物点,角小于90度)通视条件好的地方使用⑵极坐标法:在通视条件差,无明显地物的情况下使用(根据地物的相对位置)选一个地物点:距离⑶地物追踪法(多用于平原区)12. 土壤剖面描述的内容和方法地表描述⑴地形名称如山坡应记录(地形、坡长、坡向→用罗盘仪,读N针)⑵母质母质名称(沉淀物,坡积物,母质的特征)⑶土壤的侵蚀及排水状况:侵蚀的类型,侵蚀的程度,排水状况(易,不易)⑷植被与农业利用:群落植被,指示植被,农作物的种类,产量土壤形态要素及其描述土壤颜色(反映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常用方法:目力描述,目力比色,比色计13.为什么分析土壤生产特性要有地理和物理的观点任何一种土壤利用与生产评价决不仅限于土壤本身,它与四周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

例如蒙金土土体结构类型在华北和西北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它土体的水分保持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土体构型。

但是,同样上砂下粘的土体构型出现在南方多雨的土壤中就成为一种不良的土体构型。

14. 概念:组合制图,土壤复区,土壤复域土壤组合制图:组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壤类型,由于比例尺的限制每种土壤类型都不够上图面积编辑,把这些无法单独构成图斑的类型合并在一起作为制图单元勾绘出来。

上图面积最小为0.5平方厘米,实地2亩多土壤复区:在大比例尺制图中,与微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版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叫土壤复区土壤复域:在中小比例尺制图中,与中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斑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叫土壤复域15.大比例尺土壤制图概查的任务任务:①要了解和掌握测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和自然特点②要了解测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并且拟定出初步的工作分类系统和制图单位③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④检查工作底图的实用性并提出估测的内容⑤如果使用遥感影像,建立遥感影像的判读标志16. 试述大中小比例尺制图的方法并找出其异同点中小比例尺调查主要靠推测,制图单位以高级分类为主,结合典型区调查(比例尺越小,路线间距越宽)。

制图方法:路线调查法,放射调查法。

大比例尺制图方法:对调查地区进行概括性的调查,在调查区内选择一、二条路线进行调查其土壤剖面等,成土条件,土壤状况,景观条件。

17.土壤边界与成土条件的关系㈠地形与土壤边界:(一般情况下不能垂直于等高线)垂直等高线(区分阴阳坡,母质类型)平原区应注意河流,在制图中不能有直线,垂角㈡母质类型与土壤边界:断层,折皱平原区应注意土体构型(河流的摆动引起层次多变化复杂)㈢植被类型与土壤边界关系:指示植被,植物的长势情况㈣农业利用方式与土壤边界关系:耕作方式的不同,类型不同18.室内工作包括哪些内容⑴原始资料的审查与整理①标本记载表②土壤草图③评土、比土确定分类系统④拼图补测⑵室内分析⑶土壤图及其它图件的绘制⑷编写报告19. 评土比土的意义评土比土进一步确定土壤分类系统①从土壤形成上全面比较各土壤类型的异同,通过比较消除同土异名和同名异土的现象②从生产的角度进行质量评价(生产能力,肥力水平)。

20.土壤草图需审查哪些发面审查:1、土壤界限①土壤图斑及其代号有无差错和遗漏,是否留有天窗,同土有界,异土无界②土壤图斑与分布是否符合土壤分布规律,几何形状是否合理③土壤边界是否闭合2.上图内容:土壤界限,主剖面代号,土壤类型代号,主要作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