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逐渐
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指企业内部的管理、
制度和文化等方面对企业经营决策、财务报告、内部审计等活动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于保障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以
及对内对外的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是以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探讨公司治理通过内部控制环境来提高企业治理度、打造良好企业信誉
和提升企业价值的研究。

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合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
文献和企业实践案例的调研和分析,探讨公司治理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公司治理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机理。

2. 公司治理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路径。

3. 公司治理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实践效果。

三、预期结果及价值
本研究预期将获得以下研究结果:
1. 揭示公司治理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机理和优化路径。

2. 分析公司治理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实践效果。

3. 探讨如何通过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环境提高企业治理度、打造良
好企业信誉和提升企业价值。

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环境的关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企业价值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研究摘要:公司治理是公司制度的核心内容,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公司经营效率的前提;内部控制是现代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有利保障。作为由许多投资者共同出资组建的公司中,中小投资者行使控制权的成本相当高昂,因此,如何保护一部分放弃控制权的中小投资者利益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理论1.公司治理理论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的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引发了人们对公司治理的关注。公司治理经历一个从管理层中心到股东会中心,再到董事会中心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学术界开始对公司治理进行探索研究,对公司治理概念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从制度安排观来解释公司治理概念:“公司治理是一组规范公司相关各方的责权利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制度架构。它包括公司经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之间的一整套关系。通过这个架构,公司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得以确定。”可见,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内部控制理论美国COSO在1992年9月出版了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的影响,为旨在取得:(1)经营效率和效果;(2)财务报告的可靠性;(3)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这是迄今为止对内部控制最为权威的定义,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知,首先,公司中所有成员均要对内部控制负责。其次,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营效率、实现管理目标。最后,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贯穿在整个经营过程始终。同时,COSO报告还提出了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包涵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这五个要素在内部控制理论上体现了系统、风险、信息等新观念,为全方位构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1)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两者产生的基础都是委托代理关系。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而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是实现两权分离,主要指经理阶层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自主地进行经营决策,管理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保证这一方面的实现必须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保障所有者的利益,降低代理成本。另一方面,要形成对公司经理人员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以保障所有者利益,减少投资者由于经理人员的自利行为而蒙受损失,而内部控制就是包括所有者对经营者实施的监控和经营者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其最终目的也是降低公司内部的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的效率与效果。(2)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系统的制约机制必须建立在整个公司治理环境之内,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建立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之首,即“控制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石,制约着其他要素。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公司必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就可以发挥其最大效用。(3)两者都重视权、责、利的分配和组织结构的建设。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告诉我们,一个健全、完善的治理结构关键在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监事会,即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相互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明确,以形成有效制衡的机制。而组织结构的建设和权、责、利的分配是内部控制中控制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而这正与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相一致。(4)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都遵循相互牵制、相互制衡的原则。内部牵制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的原则,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内容,事实上,早期的内部控制概念就是内部牵制。完善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阶层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牵制、相互制衡关系。因此,法人治理也可以看做是广义的内部控制机制。综上所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撑;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使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二、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内部控制本身也存在其局限性,COSO报告对于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也作了精辟的论述:内部控制受成本效益法则的约束;内部控制一般针对常规业务;内部控制因粗心大意、相互勾结、环境变化等原因而失误。因此,对于保证公司营运的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相关法令和规章的贯彻实行这三大目标而言,内部控制只能提供“合理的保证”而非“有效的保证”。1.不相容职务不分离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尽管内部控制的辐射范围上至董事会,下至各基层单位,董事会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但是,要保证董事会—经理层是一个薄弱环节。因为内部控制制度是由经理层制定由董事会审批通过的,对于总经理以下的各部门和岗位而言,总经理是委托者,他们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中会尽量使制度本身科学并以强有力的措施保证其实施。但是,对于董事、经理们而言,自己给自己制定内控制度本身就违背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也许他们有职业良知和要求建立内部控制的外在压力,但是,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看,他们没有作茧自缚的理由。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上,本身就会存在问题。董事会对管理层控制弱化无论是所有权分散的英美外部治理模式,还是所有权相对集中的日德内部治理模式,董事会对于经理层的控制弱化是一个共同的问题。一方面,外部治理模式中,控制成本是促使弱化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内部治理模式中,董事与经理层人员高度重叠(特别在我国公司中更为显着),在这种状况下,通过内部控制达到董事会对于经理层的控制更是难以实现的。三、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1.从公司治理规范角度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多层委托代理链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函数的一致性,保证内部控制目标与公司治理目标的一致性,公司治理规范必须对内部控制构建提出基本要求。事实上,各国有关公司治理的法规和准则中大多对内部控制作出了基本要求。2002年1月,我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从六个方面对公司治理作出规范,要求通过科学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保障,但是,该准则没有涉及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因此,国家相关管理机构应对此寄予高度关注,比如,要求公司必须制定统驭所有内部管理制度的内控框架,并将其与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模式相结合;赋予董事会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并对其在内控制度中的责、权、利相结合;公司制定内控制度要充分体现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以实现内控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无缝连接。从公司治理机制角度确立内部控制的核心首先,要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使董事会真正成为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的机构。针对我国公司股权相对集中的特点,通过优化董事提名机制、董事会形成机制和董事责任追究机制,等等,使董事会真正成为公司治理的独立履行权利、承担责任的机构。其次,割裂董事会与经理层的人员构成,保证董事会成员的相对独立性。董事会的重要职责之一在于选聘、考评高管人员、行使决策权并代表股东监督经理层。如果董事与经理层人员高度重叠,就形成“自己监督自己、自己考核自己”,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制约机制就名存实亡。最后,注重董事会专业委员会职能以及决策与监督程序,为董事会发挥其核心地位作用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完善监事会制度在引进外部董事制度后,仍然要注重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监事会应当以财务监督为核心,保证监事会能够独立、有效地行使对董事、经理履行职务的监督和对公司财务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反向控制机制国家有关公司治理的法规和企业的章程应当明确规定总经理有效抵制董事会抽逃资本、利用关联方交易侵犯中小投资者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从而在治理机制上建立健全反向治理机制。参考文献:[1] 古淑平.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J].经济问题探索,2003,(9):59-61.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结与互动[J].会计研究,2005,(2):64-69.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4,(4):14-18.阎红玉.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J].南方经济,2004,(12):22-25.邵绛霞.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结合点[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4-57.。

基于公司治理下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

基于公司治理下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基于公司治理下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专业:会计一、选题的背景、意义(一)背景内部控制概念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之前,其最原始的内涵仅指内部牵制,内部牵制按其功能执行的对象和方式可分为实物牵制、机械牵制、体制牵制和簿记牵制四类。

按照20世纪50年代美国会计理论界的解释,内部控制可以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包括企业规划以及与管理当局进行经济业务授权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和记录,这种授权是与完成该企业目标的职责直接有关的一种管理职能,它的方法和程序主要与经营效率和贯彻管理方针相配合,一般包括统计分析、时动研究、业绩报告、员工培训计划和质量控制,因此通常只与财务记录有间接关系,是建立经济业务会计控制的起点。

(二)意义若内部控制建立在有效地公司治理基础之上,那么上市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经营者利益最优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就有可能得以实现,所以我们需要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以成为上市公司改革的关键。

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促使会计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并反过来强化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管理的良性循环,促进科学管理的完善。

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执行中有何成绩,出了什么问题。

做到奖惩分明,才能最终达到内控的目的,并努力做到完善外部监督。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在国外,关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已有二十余多年的历史,并且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一个政权的监督管理比较》(U Hoitash,R Hoitash,J C.Bedard,2009)中探讨了协会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特征与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ICFR)的有效性。

《公司治理在公司控制权研究中的兴起》(J Netter,A Poulsen,M Stegemoller,2009)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分析。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计学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在这种环境下,市场对企业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重点课题,随着内部控制概念的外延以及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作用的增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我们应该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寻求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以期从内部方面最大限度的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

科学而高效的内部控制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所以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预期目标:我国的内部控制问题,突出表现在公司治理不健全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弱化,关键人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管理层串通舞弊防不胜防,有关案例频繁不断。

本论文通过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研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思考内部控制问题,从而提出改进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使得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的更加健全,运营效率的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并发展壮大起来。

2.国内外研究现状(1)公司治理的现状研究公司治理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司治理理论是基于西方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

Corporate governance(公司治理)最早出现在经济学文献中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

OCED(2004)在《公司治理原则》规定公司治理结构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指导,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和对公司和股东的责任和忠诚。

同时,要求董事会确保公司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的完整性,其中包括独立审计师的完整性,确保公司具备恰当的控制制度,特别是风险管理制度,财务和营运控制制度等,确保公司的行为不违反法律和相关的准则等。

谢志华(2009)针对我国独立董事不独立的现象提出了一个研究金融危机下如何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新思路。

基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公司治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它涵盖了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和监事会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公司的成功和持续增长。

在公司治理的核心理念中,内部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被定义为一种能够有效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过程。

内部控制体系应包括合适的会计制度和流程、合适的财务报告,以及适当的内部审计监控系统等。

在过去几十年中,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了公司治理的关键议题,特别是在监管机构和公众的关注下。

由于会计控制不善会导致财务报表误导和公司财务欺诈,因此迫使了企业的管理层采取更加紧密的控制措施来管理风险。

虽然内部会计控制已经在许多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对于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的衡量困难,对如何实施强大的会计控制提供缺乏方向和指导,以及如何将内部会计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其他方面相互协调。

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公司治理下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践和实施,并分析它们的效果和应用限制。

这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更好地了解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践,并制定更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策略,以支持公司治理的实施。

二、研究问题和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公司治理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并就以下问题提出解答:1. 什么是公司治理,它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为什么它对内部会计控制至关重要?2. 什么是内部会计控制,为什么公司需要它?3. 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践和实施都有哪些主要方面和问题?4. 内部会计控制的应用效果和限制是什么?5. 如何应对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的方法。

首先,通过收集和分析有关公司治理和内部会计控制的文献,探讨这些概念的定义、目标和原则。

其次,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践、实施和效果,并分析其限制和挑战。

最后,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一些应对内部会计控制挑战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缘由:公司治理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确保企业稳健经营和利益相关方合理分配的重要机制。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的关键手段,与公司治理密不可分。

因此,通过研究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可以理解企业日常管理中的有效性与有效性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二、研究背景与现状:近年来,企业不断加强公司治理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管理体系也逐步复杂,管理难度加大,治理效果存在局限。

同时,由于公司治理的缺失,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存在泄漏、缺失等问题。

因此,通过深入探究公司治理机制与内部控制机制的关系,可以为企业监管和风险管理,提供更为有效的思路与方法。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以公司治理为出发点,分析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研究公司治理如何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公司治理的基本理念、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特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的基本概念。

2. 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公司治理的结构、机制、作用、工具等,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行产生的影响。

3. 内部控制促进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实施、改进和监督等方面,对公司治理产生的积极作用。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对于加强企业治理、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以及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具体意义如下:1. 对于企业加强治理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建立更为健康可持续的企业管理模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 对于学术界,有助于深入理解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治理理论的发展。

3. 对于政策制定者,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企业公司治理要求,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企业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实证分析,将从国内外企业的实际运营中,探究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的实践意义和运用价值。

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 提高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培养风险管理能力
• 设立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
• 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优化外部环境因素,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规环境
•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法律法规意识
• 加大法律法规执行力度,提高违规成本
市场竞争环境
• 加强市场研究,提高企业市场适应能力
• 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导致内部管理混乱
•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导致内部控制问题频发
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
• 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足,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 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素质不高,影响内部控制效果
内部控制监督缺失
• 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内部监督不力
• 内部控制监督人员不足,导致内部监督不到位
• 内部控制问题导致的企业经营失败,影响投资者信心
03
企业发展潜力受限
• 内部管理混乱,影响企业战略实施
• 内部控制问题导致的企业资源浪费,影响企业竞争力
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
• 丰富内部控制研究的理论体系,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科学性、有效性,降低内部控制问题发生的概

• 加强内部控制监督,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合规性
03
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缺陷及执行问题
内部控制制度缺陷
内部控制执行问题
• 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不合理,缺乏针对性
• 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足,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 内部控制制度更新滞后,难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 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素质不高,影响内部控制效果

浅析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与发展开题报告

浅析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与发展开题报告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系统得以运行的条件,又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才能保证不同层次控制目标一致性;内部控制是现代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有利保障。因此,我将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作为研究的对象,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阐述了内部审计的属性及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偏差和误区,旨在从改进公司治理的角度,探析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将内部控制做得更好,更完善。
[17]2400 Steinberg-Dietrich Hall,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Philadelphia,PA, 19104-6365, USA.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通过查找资料和综合概括他人的观点,了解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他们的联系与区别,现状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等内容,探讨双方的作用及未来的发展,增加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大家一起探讨新看法的准确性和可能性。
开题报告
浅析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与发展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的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经济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深入,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的的组织规模越来越大,经营业务也日趋复杂化、多样化。由于管理跨度的扩大、经营地点的分散、控制权力层次的变化,使得企业管理需要借助各种财务报告、统计资料来分析考核各个部门和子公司的工作业绩、经营效率和效果。然而,企业管理当局所获取的各种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他们下达的计划、指令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都令人生疑。于是,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就应运而生了,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出台、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新的上市规定将内部控制从幕后推向前台,2002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这是对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主要支持者价值的强烈认可。在英国,美国安然事件发生后出台的Higgs报告(2003),Smith报告(2003),2003年新修订的“公司治理综合准则”等新的管制要求,同样提升了内部控制在治理中的重要性。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1999年10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新修订的《会计法》通过第二十七条从实质上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性;2002年中注协会协[2002]40号颁布了《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日期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核,并发表审计意见,将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也纳入审计范围,并公布于众。

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

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

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摘要: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至关重要,它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包括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资产保护、风险管理等。

本文旨在探讨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原则以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引言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和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和评估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资产的保护、遵守法律法规、提高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等。

二、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目标内部控制的概念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机制等。

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价值观、道德风险等因素,它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内部审计、管理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它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监督机制是指企业内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包括内部审计、董事会监督等。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资产的保护、遵守法律法规、提高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等。

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财务报告进行真实、准确的披露,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资产的保护是指企业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资产,防止其受到损失和浪费。

遵守法律法规是指企业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从事违法违规的经营活动。

提高经营效率是指企业应当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应当对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

三、内部控制的原则内部控制的原则包括合理性、全面性、适度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等。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以下为AI助手自动生成稿件,仅供参考,不得用于学术作业和其他用途)一、引言公司治理是指管理公司的方式和结构,它影响着公司的经营表现和信誉。

内部控制是公司为了避免经营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和程序。

在实际中,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相互关联,同时,公司治理机制是支持内部控制之主要因素。

此文将探讨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问题。

二、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程序公司应在其管理层中实施一种内部控制机制,以确保其子公司与业务单元的活动不会引起潜在的风险。

在公司治理方面,内部控制的程序可以包括将责任分散在公司不同的职能区域,在各区域与管理层之间形成有效的监察机制,确保制度和流程能够追求企业的盈利和稳定发展。

三、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挑战尽管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关联,但问题依然存在。

公司治理的挑战之一是人力资源的不足。

治理和监控内部流程的人员应该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环境。

另一个公司治理的挑战是信息系统和信息风险的增加。

企业的数据资产不仅要在内部受到保护,而且还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数据保护措施,以保护客户隐私和商业机密。

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安全威胁,企业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没有满足必要的技术和内部程序,企业在其庞大的商业处理中容易失去控制。

四、有效的公司治理实践在保证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联方面,公司应把握控制标准和方向,确保所有员工都了解工作要求和职责。

此外,公司应将信息系统和监督机制视为重要的内部控制因素,确保其对潜在威胁和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企业结构和监管框架应当能够促进组织内部流程、制度和流程的优化,有助于确保透明度和法律合规性的实现。

公司应该建立高度透明和可协商的机制,以便在任何环节未出现合规问题时或时代变化时,能够对管理措施进行必要的更新。

五、结论本文总结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存在的挑战。

规范的内部控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公司治理是为了保障股东权益和提高公司管理效率而设立的一种管理系统。

内部控制则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内部控制措施来管理和监督公司运营和财务活动,保证其合法性、合规性和可靠性。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紧密关联,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企业长期稳健发展。

在中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已经连续多年得到了大力推行和完善。

但是实践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公司高层管理层的治理意识和责任心不强、内部控制措施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给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挑战,也使得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需要深入探究。

因此,本文旨在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入手,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五个方面探究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分为两个方面:(1)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意义、基本要素和关系等。

(2)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具体实践,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等五个方面。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方法如下:(1)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原理、重要性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实证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获取企业本身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体系的信息,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公司治理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相应的效果。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预期得出如下成果:(1)总结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概念、原则和关系,较全面地解析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2)展示了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在内的五个方面对于企业实际治理的重要作用和实施举措。

公司内部人控制之法律治理探析的开题报告

公司内部人控制之法律治理探析的开题报告

公司内部人控制之法律治理探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而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防范公司内部人控制,减少公司内部人对公司产生的损害。

事实上,很多公司都面临着来自内部人的利益冲突、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公司的稳定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探究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治理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不仅能够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保证公司健康持续发展,也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本文拟围绕公司内部人控制之法律治理展开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概述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

2. 分析公司内部人控制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

3. 探究当前我国法律对公司内部人控制的规制和制度建设。

4. 分析目前我国公司监管机构在治理公司内部人控制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5. 以国内外经典案例为例,探究司法实践和案例分析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6. 围绕研究内容,提出相应的法律制度建设和监管机制完善的建议。

三、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对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促进公司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价值包括:1. 对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增强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2. 为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促进公司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3. 对于我国法律制度建设和监管机制完善具有参考价值,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提供有益思路和建议。

4. 可以促进学术界对公司治理问题和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带动学术进步和学科发展。

四、研究方法及步骤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同时结合国内外经典案例进行分析。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对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2. 了解公司内部人控制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分析其危害和制约因素。

3. 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公司内部人控制的规制和制度建设,评估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一)背景从1986年开始推行内部控制以来,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虽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现阶段的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公司治理水平仍不容乐观,中航油事件、伊利事件、三鹿事件、爱尔眼科被下令整改等,都凸显出了我国企业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方面问题重重.内部控制的薄弱导致了财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损害了众多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打击了他们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与资源的合理配置。

如何完善内部控制已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目前,国内的许多学者都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结合一起进行研究,就两者的关系提出了“环境论"和“嵌合论”的观点,并从公司治理角度提出了不少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但从实际运用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选题意义当今世界,经济突飞猛进,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的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确保企业在这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能够健康地发展壮大,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而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有效地公司治理结构,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没有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一个万人瞩目的企业,也可能在弹指一挥间就灰飞烟灭.目前,国内研究内部控制的文献也不少,相关学者们也都认识到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之间的紧密联系,纷纷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合在一起研究,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理论成果,提出许多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似乎不是很明显,内部控制失败的案件屡有发生。

因此对如何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提出有切实可操作的措施的研究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基于此,笔者拟从公司治理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有效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三)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内部控制在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早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等,如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内部控制定义为:“所谓内部控制即企业为了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促进企业贯彻既定的经营方针,所设计的总体规划及所采用的与总体规划相适应的一切方法和措施。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公司治理的理念和实践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财务评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公司治理,尤其是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构建和控制内部活动,以确保其实现其战略和财务目标,其中包括财务管理、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及程序等。

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和实施是管理企业资源状况并确保其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它为企业财务活动提供一致、统一的框架,以避免和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因此,通过建立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以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财务评价的正确性。

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主要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落实,其中包括财务管理、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及程序管理等。

财务管理主要指针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统一管控,包括企业财务管理负责人的职责,企业财务工作的规范和配置,企业财务系统的安全控制,企业财务部门职能定义,企业财务制度的制定,企业财务管理等。

风险管理是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或减少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的过程。

具体的措施包括:分析企业存在的风险,建立风险管理模型,确定风险管理措施,开展风险管理宣传和培训,建立风险降低指标等。

规章制度和程序管理是指企业对其内部活动的规范和管理,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主要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内部活动符合现行的相关法律和制度,确保其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研究,目的在于打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以促进公司治理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财务评价的准确性,从而让企业获得更高增值和发展。

在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中,应首先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必要性,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构建的原则和流程。

然后要进一步阐明财务管理、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及程序管理等内容,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准确实施。

最后,应以合理的考核制度和定期的考核措施来监督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基于管理控制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标准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管理控制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标准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管理控制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标准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意义企业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运营安全、准确且合法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下,正确实施、有效监管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然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多种控制手段和方法,如何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基于管理控制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标准研究是对现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标准的补充和发展,通过研究如何科学地、系统地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评估指标。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 探究基于管理控制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标准的构建方法和框架。

2. 研究不同类型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为企业提供不同层次和领域内部控制评估的指引。

3. 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流程,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提供可操作性和可参考性。

2. 研究内容与方法2.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常用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标准的现状分析:针对目前企业内部控制评估中采用的各种评估标准进行总结和梳理。

2. 管理控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标准的构建:研究如何基于管理控制的理论模型和框架,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为企业提供科学、可操作的内部控制评估标准。

3. 不同类型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研究:随着企业类型、规模、行业等的多元化,不同类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和评价标准也不同,本研究将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估标准进行探讨和分析。

4. 评估方法和流程的建立:本研究将建立适合不同企业类型的内部控制评估方法和流程,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提供可参考性和可操作性。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收集和总结现有的内部控制评估标准和相关研究成果;专家访谈法将重点围绕内部控制评估的核心指标、评估方法和流程等方面进行讨论和交流;问卷调查则用于对企业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对内部控制评估的具体需求和难点进行调查和分析;案例分析法则将调研过程中得到的实践案例应用到内部控制评估的模型建立和方法建议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一)背景从1986年开始推行内部控制以来,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虽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现阶段的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公司治理水平仍不容乐观,中航油事件、伊利事件、三鹿事件、爱尔眼科被下令整改等,都凸显出了我国企业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方面问题重重。

内部控制的薄弱导致了财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损害了众多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打击了他们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与资源的合理配置。

如何完善内部控制已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目前,国内的许多学者都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结合一起进行研究,就两者的关系提出了“环境论”和“嵌合论”的观点,并从公司治理角度提出了不少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但从实际运用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选题意义当今世界,经济突飞猛进,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的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确保企业在这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能够健康地发展壮大,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而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有效地公司治理结构,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没有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一个万人瞩目的企业,也可能在弹指一挥间就灰飞烟灭。

目前,国内研究内部控制的文献也不少,相关学者们也都认识到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之间的紧密联系,纷纷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合在一起研究,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理论成果,提出许多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似乎不是很明显,内部控制失败的案件屡有发生。

因此对如何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提出有切实可操作的措施的研究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基于此,笔者拟从公司治理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有效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三)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内部控制在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早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等,如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内部控制定义为:“所谓内部控制即企业为了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促进企业贯彻既定的经营方针,所设计的总体规划及所采用的与总体规划相适应的一切方法和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COSO委员会1992年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作了如下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性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这是首次把公司治理看作内部控制基本要素所含的内容,将公司治理制度落实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之中。

该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要素构成。

《内部控制报告需求分析》(Heather M. Hermanson,2000)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不同财务报告使用者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后,指出内部控制披露有助于改善企业内部控制。

2004年COSO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相关要求,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

ERM框架将全面风险管理定义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的,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的,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ERM框架引入了风险因素,以风险为导向考虑公司治理,提高了治理的效率,体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控制,更好地适应了公司管理的需要。

《风险和控制在公司治理中在发展将改变外部审计师的角色吗?》(Claus Holm,Peter Birkholm Laursen,2007)指出,随着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审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内部控制失败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后萨班斯法案分析》(Beng Wee Goh,2007)也指出,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越有效,内部控制重大错误的发生率就越低。

审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应该对审计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1、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研究《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阎达五,杨有红,2001)指出,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内部控制框架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担任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成为公司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公司法人主体正确处理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保证。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程新生,2004)从委托代理理论、组织学理论解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在监督、信息传递、权责分配三个方面是有相互交叉、重合的,二者是一种嵌合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通过提高治理能力、建立治理文化, 可以推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良性互动, 实现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制衡以及科学决策、效率经营。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整合研究》(郭永清,夏大慰,2009)指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不是内部与外部、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关系,离开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就没有完整性,内部控制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具有内在的结构上的对应与一致性,在设计内部控制时,需要注意与公司治理的模式与特征相适应。

2、内部控制现状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常大根,2009)指出,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管理和控制执行不力、会计信息失真等。

很多企业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各部门控制之间各成一块,互不链接,无法形成一个互补的完整体系,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也没有落实到位。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现状及完善建议》(胡坤泉,2009)指出,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着控制环境薄弱、风险意识不足、缺乏评估机制、内部监督不力、执行力差等问题。

我国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管理观念落后,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很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局限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执行。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赵亚坤,2010)指出,我国内部控制主要存在着企业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组织结构不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缺失等问题。

很多公司没有形成真正的发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各部门间的职权和责任,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应用的作用。

3、完善内部控制对策研究《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杨有红,胡燕,2004)指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都产生于委托代理问题,但两者委托代理的层次不同。

内部控制系统的局限性的克服不仅依靠系统本身的完善,还依赖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两者之间的无缝对接,并指出二者对接的路径是公司规范创新,如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强化董事会专业委员会职能以及决策与监督程序、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功能等。

《内部控制理论新视野》(杨胜雄,2005)从经济学、管理学、审计学等相关理论研究入手,提出,只有运用丰富的公司治理理论并以管理口径定位来研究内部控制,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有效指导内部控制实务的理论成果。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李连华,2005)指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只有将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有效结合才是内部控制效果提高的根本路径,并围绕决策权设计了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关联的共时结构。

该结构通过委托代理合约实现公司控制权的转移; 通过工资合约、收入分配合约对受托者进行激励,通过股东大会、监事会实现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监督与控制。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研究》(杜萍,满海雁,2009)从环境论和嵌合论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阐述,指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作支撑,而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将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的具体建议,如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强化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沟通等。

(五)总结综上所述,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意识到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都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研究。

但对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相关学者还是存在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公司治理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起到一种制约的作用;很多学者则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存在交叉性和重叠领域的,二者是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的关系,离开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就没有完整性,内部控制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鉴于二者的紧密联系,许多学者都认为,只有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合起来,从公司治理角度去研究内部控制问题,才有可能比较透彻地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许多企业里内部控制仍然相当薄弱,主要表现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合理、内部控制执行不严、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等。

对此,我国很多学者也从公司治理角度提出了许多的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措施,如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强化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沟通等,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似乎不是很明显,内部控制失败的案件屡有发生。

对此,笔者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的关系,良好的内部控制是正确处理企业各方利益、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保障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只有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的环境中,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并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研究基于以下四方面:(1)介绍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2)介绍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3)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4)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论文希望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较好地掌握了有关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理论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爱尔眼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深层次探究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规范性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首先对于国内外有关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理论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仔细的思考,为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动态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以爱尔眼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收集企业相关的资料,对企业内部控制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分析,弄清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

3.归纳法:不管是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还是相关的对策研究,都是基于一系列的理论文献的,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际的情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