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指导学生朗读的几种方法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培养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方面的表达能力,理解、感悟和记忆文学作品,进而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真正掌握和运用这种技能,这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正确把握文字的意义和情感朗读不仅仅是简单地嘴巴张开,时间长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能理解文本的意义和情感,并能在朗读中准确地表现出来。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细节讲解、而非简单地粗略解释来引导学生把握文字的意义和情感,进而体会到朗读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魅力。
例如,在朗读敬老爱幼的文章中,老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用真情实感的语音表现出来,使朗读更加生动。
二、注重训练学生的语音和语调正确的语音和语调是朗读成功的重要因素。
学生在朗读中应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长短快慢、音高和音调的变化等方面的规范性训练。
老师在指导中可以采用情感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用声音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以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朗读《希腊神话》中,学生可以先了解其中的情节,然后通过加强语音抑扬顿挫、音高音调的变化,让朗读更加充满激情。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朗读技巧和方法。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介绍一些重要的朗读技巧,如整齐明晰的音素发音、把握节奏和反复操练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不同的朗读方式,如口吐清辞、反复吟诵、歇歇气、次奏式朗读等,以提升朗读的表现效果。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朗读技巧的操练必须建立在对文字的正确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
四、在朗读中注重情感表达和艺术感受朗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情感、艺术语言和音韵美感,开启学生的艺术感受和情感表达。
例如,在朗读《庐山谣》中,应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增强学生的意会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展现出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魅力。
有效的指导朗读,训练学生口语表达
有效的指导朗读,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有效的指导朗读和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指导朗读和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
一、指导朗读1. 阅读素材选择: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素材,内容要有足够的难度,但不至于过难,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发音。
2. 清晰的发音指导:教师应注意清晰发音,并给予学生正确的发音示范。
学生可以跟读教师,并纠正错误的发音。
3. 加强节奏感: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感,让学生掌握句子的语调和停顿的位置。
可以教授一些基本的语调规则,并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增加适当的音调变化。
4. 增加感情表达:朗读时可以加入一些感情表达,让学生真实地表达出文本中的情感。
可以通过分析文本情感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
二、训练学生口语表达1. 集中训练常用句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常用句型的口语训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口语实践,加深对句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情景中实际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话题讨论:选择一些热门话题,让学生就该话题展开讨论,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词汇和句子模板,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每日口语练习:鼓励学生每天都进行口语练习,可以是短对话、口语练习题等。
通过每天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保持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
三、其他辅助方法1. 录音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录音材料,让学生跟读并进行自我评估。
学生可以多次录制,并与录音材料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纠正。
2. 反馈和鼓励:及时反馈是有效指导的关键,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准确的反馈,并鼓励学生持续努力。
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小组评价和互助,共同促进口语表达的进步。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朗读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朗读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朗读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
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朗读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以下是一些指导性建议,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朗读。
第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范本。
良好的朗读范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水平,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或者故事情节,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
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或者录制好的范本来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样本。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去观摩优秀的朗读者的表演视频来学习。
第二,要注重学生的细节处理。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细节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包括语音语调的处理,情感的表达,停顿的掌握等等。
比如,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如果说的太急或者太慢都会影响语音的清晰度。
而准确的停顿可以为文章的含义增添更多的表现力。
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重语音语调,并且关注和尝试细节的处理。
第三,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朗读并不是简单地复述文章,而是通过声音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朗读,并且鼓励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参考自己的样板,尽情地展现自己的特点。
第四,要善于体验和感受。
指导学生朗读,还需要教师多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背后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章。
例如,在朗读一篇有感染力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场景中的情感和感受,尽可能地将这些情感体现在朗读上。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也可以让学生在朗读时更容易找到共情点,让自己的声音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最后,指导学生朗读往往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细心。
如果学生出现了语音、语调或者情感方面的问题,教师需要有耐心和细心地指导和调整,同时也要让学生觉得朗读是一件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得到他们的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指导学生朗读不仅需要教师的认真教导和启发,学生在朗读中也需要付出自己的心血和努力。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论文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论文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论文(通用13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论文篇1[内容提要]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
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
对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来说,朗读是一种高效的综合;对学生来说,是主动性、主体性甚至是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显现。
因此,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朗读目标方法过程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
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
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
实际上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
因此,朗读教学更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我认为朗读教学应体现在如下的方面:一、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
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
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
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的阅读目标中,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是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是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
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反复朗读吟诵,在朗读中思考,在吟诵中品味,会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快速掌握文章的主旨。
教师细致有效的指导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很多,这里仅谈几点。
一、朗读与泛读相结合对于篇幅短小、意境优美的散文和诗歌,教师声情并茂的泛读可以创设浓厚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我在教授《陋室铭》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对照注释预习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简单介绍“铭”这种文体。
这两个环节完成之后,我便要求学生注意听读。
我读完一遍之后,学生被深深吸引,我连续读完两遍以后,他们还意犹未尽,纷纷要求:“老师,再读一遍吧,让我们再欣赏一遍。
”我趁势引导:“你们好好读,也可以读的和老师一样。
一定要注意停顿,要读出感情。
”学生的朗读兴趣极高,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深深体会到文章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和严密紧凑的结构,进入到一个美妙的境界。
学生把文章读好了,我再稍加点拨,他们便理解了文章的主旨,领悟到作者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至于托物言志的写法,则更不在话下。
二、朗读与分析相结合以泛读提起学生的兴趣,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但泛读不是让学生机械模仿老师的声调。
指导学生朗读,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文章。
分析,是要让学生围绕课文中心,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指导学生理解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这样,才能读出自然的语调、语气,抒发出真挚的情感。
如在教授《爱莲说》这篇文章时,我在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边分析边让学生思考如何朗读。
文章有两段,就总体而言,第一段是记叙和描写,应用陈述语气读;第二段是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论文)指导学生朗读的几种方法
读----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浅谈语文教学学生有效朗读的指导自古以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被称为读书的一剂良方,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朗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感情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
然而纵观过去的朗读教学,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常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请大家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等等,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
作为新课程的实验教师非常清楚,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难做到,但是使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则需要花费一些心思,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
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一、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范读就是老师示范朗读,让学生听。
示范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朗读,更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也是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的重要的方法。
三年级的孩子语感还没有成熟,而且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一颦一笑都会给孩子们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激情的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语文情感世界的有效捷径。
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指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倘若老师只是从道理上讲应怀着什么感情读,哪个字读重音,哪里应该读得快,哪里应该读得慢……是不够的,而且,“强加”的东西只能是“外在”的。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范读。
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我让学生朗读“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学生多数读不出母亲奄奄一息,但仍很爱小女孩的感情。
于是我就进行了范读,学生听得入了迷,再让他们试一试,学生也读得入情入境。
可见,教师的范读确实是指导学生情感朗读最直接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朗读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有效的指导朗读,训练学生口语表达
有效的指导朗读,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朗读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训练方式,下面是一些有效的指导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朗读:1. 提供模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模型,以便学生能够听到标准的发音、语调和语速等。
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朗读者的音频或视频作为模型。
2. 切分句子:将长句子切分成短句或短语,让学生分段朗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句子的语义和语音。
3. 视觉辅助:提供给学生一份书面的或者图片版的文本材料,让他们可以同时看到文本并听到自己的声音,以便更好地锻炼发音和语调。
4. 录音反馈:学生朗读完成后,教师可以录音并播放给学生听,并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善发音、语调、语速等问题。
5. 语音模仿: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段标准的朗读音频,要求学生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语速等,以提升他们的发音能力。
6. 注重节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句子的节奏感,尤其是在长句或复杂句中,让学生能够合理地停顿和把握语音的节奏。
7. 表情和语感:朗读不仅仅是机械地读出文字,还要表现出情感和语感。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重语音的情感表达,使朗读更有感染力。
8. 多样化材料:使用不同类型的材料,如新闻报道、故事、诗歌等,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不同语境下的朗读能力。
9. 小组朗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活动,互相评价和交流,帮助他们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
10. 频繁练习:朗读是需要反复练习的,学生应该经常进行朗读练习,才能逐步提高发音、语调和语速等口语表达能力。
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也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论文:浅谈七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方法
初中语文论文:浅谈七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方法引言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语调、语感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就七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方法展开讨论,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提高兴趣在朗读训练中,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选择生动有趣、内容相关的朗读材料,如诗歌、故事等。
- 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带有声音和图像的朗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 创造积极的朗读氛围,如设置朗读比赛、小组合作朗读等活动。
指导发音良好的发音是朗读的基础,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发音:- 针对学生具体发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发音训练,如辅导发音时长、音量、语调等。
- 利用比较方法,对比中文和英文单词的发音差异,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发音。
- 鼓励学生模仿优秀的朗读者,如名人演讲、专业配音等,从中研究优秀的发音技巧。
培养节奏感朗读需要有适当的节奏感,让语言更生动有韵律感。
以下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朗读材料中的标点符号来判断停顿的位置和长短。
- 利用韵律游戏和节奏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
- 通过跟读、反复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进一步提高朗读的节奏感。
注重情感表达朗读不仅要求正确的发音和节奏,还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指导学生表达情感:- 通过分析朗读材料的情感色彩,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情感,并在朗读中表达出来。
- 通过朗读练的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人物的情感。
- 鼓励学生在朗读中加入个人情感和感受,使朗读更具感染力和情感表达。
结论通过采用以上指导方法,教师可以帮助七年级学生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
通过提高学生的兴趣、指导发音、培养节奏感和注重情感表达,学生的朗读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论文 朗读指导的几点做法
语文论文朗读指导的几点做法2009-09-11 08:15:19 来源:网络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朗读指导的。
一、善于设计朗读形式,因材施读。
朗读形式应根据不同性质的课文来设计。
为了让学生进入情景,感知整体,对《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类情感性较强的课文需进行示范性朗读,帮助学生进入庄严、沉重的气氛之中。
为了突破朗读难点,对《黄河象》这类句群长、结构复杂的段落可采用师生领读法,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段落与词语的理解。
为了突出重点,加强识记,对《伟大的友谊》这类思想性较强的课文有关主要段落应加大力度齐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此外,为了启迪想象,发展形象思维,对《雷雨》这类景物描写逼真、语言优美的课文,先指导轻声读,后师生轮读。
为了理解层次结构,便于大面积检查,对《诺言》这奖篇幅长。
自然段多的课艾,可由小组、全班同学接续读,为了激发兴趣,感知内容,熟悉人物,对《草船借箭》这类情节变化快、人物线索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
为了诱发灵感,活跃气氛,凝聚感情,《狼牙山五壮士》这类句意连贯,内在联系紧密的课文,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
善于设计读的不同形式,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
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发挥出读的效果。
二、认真把握朗读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指导朗读不能急功近利,应服从于全册教材、单元及课文的整体要求。
一篇课文的内容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指导学生朗读要从课文的整体出发,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送”字体现了课文整体性。
从“送”的含义是什么?首都人民怎么送的?为什么要送?这个整体目标出发,循序渐进地指导朗读、便能逐步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有效地理解重点词、句、段,从而加深印象,增强怀念周总理的感情。
与此同时,根据课文内容的深浅程度,应按学生的思维,经过由具体到概括,再由概括到具体的过程。
层次分明地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轻松朗读课文论文:指导学生轻松朗读课文的新办法
学生轻松朗读课文论文:指导学生轻松朗读课文的新办法1始终坚持“熟读成诵”的原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每一篇课文,我都会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读。
有时是自由放声读,有时是同桌对读,有时是默读,有时是齐读……特别是放声朗读,对于记忆有很大的作用,我一般会采用小组齐读、男女生分开读、点名分任务读等朗读方式。
学生练读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是泛读,可以是引读,也可以和学生对渎,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
教师甚至可以与学生比赛,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经过一定量的练读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越来越精准的理解,也就打好了背诵的基础,不再是死记硬背了。
2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2.1指导“串珠式”背诵。
《北大荒的秋天》一文的结构非常严谨.整篇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课文中的第2、3、4小节的开头又点明了所要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于是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的同时,我对板书也进行了一番设计:树叶落地秋天来了天空一碧如洗流云 (银灰橘黄血红绛紫——五彩斑斓)小河清澈见底小鱼(顶着水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大豆:成片摇动豆荚笑声)原野热闹非凡 (高粱:挺拔黑红黑红的脸庞演唱)(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燃烧)——“大豆摇铃千里金”——“真美呀!”在学完全文后,学生再看板书,发现老师已经帮他们找出了文中的“链”。
背诵时,按照这条“链子”把相应的“珠子”串起来就可以了。
2.2巧用“肢体语言”帮助记忆。
《拉萨的天空》一文,小组”、“同偏旁小组”、“形声字小组”、“形近字小组”等、活动不拘形式,先组内同学比比赛赛。
当每个人都积累了好多的字时,他们会与其他组挑战,拿自己会认的字让别人猜或读,赢的兴高采烈,输的自然暗暗积蓄,存综合课上再一比高低。
而教师适当的奖励,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让课间识字活动开展僻轰轰烈烈。
2.3课外识字——日积月累。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开放识字渠道。
拓展识字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习惯和兴趣。
有效的指导朗读,训练学生口语表达
有效的指导朗读,训练学生口语表达
指导学生朗读的有效方法有很多,下面是一些有效的指导朗读和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方法:
1. 创造真实的语境:在朗读训练中,可以创造一些真实的语境,让学生朗读时能够感受到真实的情景,增强表达的真实感和情感表达。
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真实的对话和情景剧本,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到情绪和情感。
2. 给予即时反馈:在学生朗读时,及时给予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在学生朗读完之后,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改善发音、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
3. 模仿优秀范本:学生可以模仿一些优秀的朗读范本,比如优秀的配音演员、广播主持人、电视台主持人等,让学生学习他们的发音、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4. 注重语音语调:在朗读训练中,要特别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
可以通过练习一些发音练习和语调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自然流畅度。
5. 多练习多反思:在朗读训练中,要鼓励学生多练习,多反思。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和表达能力。
6. 创设情境,演练对话: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演练。
可以设定一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对话表演,帮助他们提高口语表达和情景对话的能力。
7. 提供适当的资源:在朗读训练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当的资源,比如优秀的朗读录音、朗读练习材料等,帮助他们进行模仿和练习,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有效的指导朗读和训练口语表达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和魅力,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表达自己。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朗读是内心感受的表达,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面文字变成大脑中的生动形象。
朗读可以让学生巩固字词,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表达规律,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
可见,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那么,如何指导好学生朗读呢?本人认为: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又是学习的直接动力。
这就求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二、要重视范读课文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
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顺应这一规律,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
引导学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法、描述法、回忆法、音像法、看图法、创设情境法等。
其中最常用、最实用的是示范法。
所谓“示范法”,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用朗读磁带代替教师范读,还可以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
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言文字变为鲜明的形象或场景,使学生虽在教室之中,却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教师、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
这样,孩子们受到的教育会十分深刻。
教师如果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断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
三、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带着问题读”,指阅读课上学生阅读课文时,老师先布置几个思考题,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这些问题。
对中年级和阅读能力较差的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比较差,阅读方法尚未掌握,学习习惯还未养成,上课时很有必要给他们指点、诱导。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一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方法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一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方法老师可以先读一遍,让学生听懂整篇文章的大意,然后逐句逐段指导学生朗读。
在指导过程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发音,纠正读音错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自信心。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1、合唱朗读让全班学生一起大声朗读,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合唱朗读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节奏、语调和声音的高低变化,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到朗读的美妙。
2、小组朗读让学生分成小组,轮流朗读文章。
在小组朗读中,学生可以互相帮助纠正读音错误,提高朗读技能和合作能力。
3、个人朗读让学生独立朗读文章,让学生在个人朗读中感受到朗读的自由和乐趣。
老师可以在个人朗读中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朗读技能。
三、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配乐诵读、视频朗读等,让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感受到朗读的美妙和阅读的乐趣。
3、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老师应该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如布置阅读角、搭建朗读舞台等,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
在朗读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并注重儿化音、轻音、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和生字的发音。
同时,还需要指导朗读技巧,如处理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等,并引导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情感。
例如,在朗读《两只鸟蛋》时,要重读“捧”、“连忙”、“轻轻”,以突出男孩对鸟蛋的爱护和小心翼翼的态度。
此外,还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表达情感。
在朗读教学中,学生需要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
老师的指导和范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语速和语调,同时巩固识字,加深对词和句子的理解。
此外,还要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朗读,培养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指导小学生语文朗读训练方法论文
浅谈指导小学生语文朗读训练的方法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
重视朗读训练,这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
可实际操作中,效果仍是不尽人意,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等问题。
在此,本人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历,略谈一下有关学生朗读训练方面的一些方法: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篇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
因此,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一)把好文本的“脉”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
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怀念母亲》一文通过日记和散文的形式,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爱意和生身母亲无限愧疚的情感,朗读的时候应饱含深情的,语速缓慢、语调低沉的。
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二)选好训练的“点”“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
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应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七月的天山》,我在备课时,重点设计了这个问题来进行优美词句的品读训练:文章写七月的天山,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把觉得作者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好好读读,想想你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七月天山的美。
学生通过理解、感悟之后,如果能读好这些描写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语句,课文的朗读也基本没问题了。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师角度1.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当明确朗读的目的,例如提高语音语调、提高语速、增强语感等。
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目标。
2.尽量创设真实的读音环境:通过选取与学生年级相符的课文或文章,创造真实的朗读背景。
例如,模拟新闻发布会、校园广播、讲故事等。
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录音,给学生提供正式的读音环境。
3.进行整体指导和模仿:教师可以先进行整体指导,读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认真倾听。
随后让学生模仿,注意语音语调、节奏和停顿等。
通过模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朗读方式。
4.提供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在朗读时都存在个别差异,教师可以给予个别指导。
可以运用奖励、赞美和鼓励等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也可以利用录音设备录制学生的朗读,让学生自主反思和矫正。
5.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多角度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评价可以包括语音准确性、语调和节奏、感情表达等方面。
可以通过平时观察、听力测试、朗读比赛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学生角度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需要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朗读教学有充分的认识和信心。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发声,不怕出错,不排斥教师和同学的指导。
2.提高听力和模仿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听力和模仿能力。
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能够准确听出他人的语音和语调,通过模仿能够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朗读方式。
3.注重练习和反思:学生在朗读教学中需要不断进行练习,并及时反思自己的朗读。
可以通过录音设备录制朗读,听取自己的朗读效果进行反思和矫正。
也可以向教师请教,寻求帮助和指导。
4.积极参与互动:学生在朗读教学中要积极参与互动,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和互相借鉴。
可以进行朗读比赛、小组朗读等形式,增强学生间的竞争和合作氛围。
5.拓宽阅读范围:学生要拓宽阅读范围,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阅读活动。
朗读指导教学策略
朗读指导教学策略朗读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技能。
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预导引:在学生开始朗读之前,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梗概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和猜测。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为朗读做好准备。
2.模仿朗读:教师可以以范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读音、语调和语速。
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朗读,从而提高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技巧。
3.分段朗读:将整篇文章分成若干段落,让学生分段朗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提高他们的语音停顿和语调调节能力。
4.合作朗读:让学生两人或小组合作朗读同一篇文章。
一人朗读,另一人或小组成员负责评价朗读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互相纠正,并提高他们的朗读和评价能力。
5.强调重音: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并强调句子中的重音和语气词。
通过正确使用重音和语气词,学生可以更好地传达句子的意思和情感。
6.倒读朗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倒着读文章。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朗读准确性和流利度。
7.角色扮演:选择一些富有情感和变化的文章,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人物角色进行朗读。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感,并提高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技巧。
8.录音朗读:让学生用录音设备或手机录制自己的朗读音频。
学生可以反复听录音,自我评估并改进朗读技巧。
教师也可以用录音来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9.口头讲解:在学生朗读之后,可以要求他们口头讲解文章的内容和要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10.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情境,如模拟电视节目、广播剧等。
通过在特定情境下进行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感,并提高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技巧。
最后,教师还应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反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更好地发展朗读技能。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1000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一篇较长的文章,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以及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几点关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1000字的建议:
1. 首先,老师需要选取一篇语言简洁、逻辑清晰的文章,并将其朗读给学生听。
老师可以在朗读时停顿、调节语调、重复某些重要的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2. 接着,老师应该让学生跟读这篇文章,注意让学生注意标点符号、语调、节奏、语气和停顿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反复跟读,让学生逐渐熟悉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从而能够流畅地朗读出来。
3. 在指导学生朗读1000字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发音和语感。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来帮助学生改善发音,如绕口令、音标练习等。
同时,老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表达,让学生能够在朗读时准确传达文章的情感。
4. 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朗读,并给予适当的反馈。
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总之,指导学生朗读1000字需要老师有耐心、细心和方法。
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
高。
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艺术
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艺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的朗读。
良好的朗读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音语调、阅读流畅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语音语调的锻炼。
因此,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本文从调整体态、呼吸训练、语音语调和表情演绎四个方面探讨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艺术。
一、调整体态人的身体姿态和语音表达密切相关,学生朗读前需要调整自己的体态,使得身心放松,使喉部放松,善于利用身体语言,以及保持良好的朗读体态。
具体方法如下:1. 坐姿调整:调整坐姿,让学生双脚平放,并使大腿和地面成90度角。
让学生的背部伸直,两肩放松。
2. 站姿调整:要求学生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曲,背部挺直,两肩放松下垂,两臂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
3. 注意发音:协助学生调节喉部的肌肉,并注意舌头的位置,使发音清晰、准确,不带口音。
二、呼吸训练朗读需要不断的呼吸,只有吸足气,储存足够的氧气,才能够完成长时间连续的朗读。
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技巧的时,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流畅度,还要注重学生的呼吸训练。
具体方法如下:1. 深呼吸:要求学生每天深呼吸10-15次,让学生感受用腹部呼吸的感觉,使呼吸道畅通。
2. 控制呼吸:提醒学生呼吸速度和幅度要适宜,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节奏,并且不要忘记在句子末尾适当停顿,做出自然的呼吸。
三、语音语调朗读准确的语音语调对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让读者保持解读的准确性和鲜活性,以及完美诠释原文的情景。
具体方法如下:1. 逗点把握:学生在朗读时要学会把握逗点,让语音节奏有韵律感,让朗读更加连贯。
2. 重音强调:提醒学生应注意句子中单词的重音,适当加强单词的重音,让读者能够听出朗读者的自然节奏和情感体现。
3. 起承转合:指导学生如何在朗读时掌握文章起承转合的关键,让文章更加生动、有味道,能更好地引起读者兴趣。
四、表情演绎良好的阅读不只是声音的表达,也需要朗读者传达自己情感和理解,具体方法如下:1. 生动形象:朗读时要学会通过肢体语言来帮助传达情感,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或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语文教学的生命线
----浅谈语文教学学生有效朗读的指导
自古以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被称为读书的一剂良方,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朗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感情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
然而纵观过去的朗读教学,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常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请大家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等等,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
作为新课程的实验教师非常清楚,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难做到,但是使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则需要花费一些心思,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
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
一、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范读就是老师示范朗读,让学生听。
示范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朗读,更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也是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的重要的方法。
三年级的孩子语感还没有成熟,而且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一颦一笑都会给孩子们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激情的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语文情感世界的有效捷径。
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指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倘若老师只是从道理上讲应怀着什么感情读,哪个字读重音,哪里应该读得快,哪里应该读得慢……是不够的,而且,“强加”的东西只能是“外在”的。
因
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范读。
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我让学生朗读“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学生多数读不出母亲奄奄一息,但仍很爱小女孩的感情。
于是我就进行了范读,学生听得入了迷,再让他们试一试,学生也读得入情入境。
可见,教师的范读确实是指导学生情感朗读最直接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朗读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是的,朗读训练,尤其是感情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认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情感的参与。
我们说:没有情境的教学如同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
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读出味来。
比如在教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时,我让学生观看了地震影片,让学生“亲临“了地震灾难的场面,并通过老师的激情引导,让学生深深地感到地震的可怕,救援刻不容缓。
在这样的情景创设下,学生在朗读“2003年当地时间5月21日19时45分,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2级地震,造成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
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
”时,既读出了地震的可怕,、读出了对灾区人的同情之情,同时也体会到中国救援队的迅速。
三、运用比较、揣摩,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是传递情和意的一种符号载体。
课文里有许多描写得优美的词句,这些关键词句正是作者需要表达的情和意。
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自然地形成一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朗读课文只能读出字音,没有能感知、领悟语言文字中所传递的情意。
所以教师务必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
课文《惊弓之鸟》,有一句“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句子中用了两个“直”。
我让学生揣摩、比较两个“直”的意思?在比较中,学生理解了第一个“直”的意思是“飞得急”,第二个“直”的意思是“掉得快”。
学生理解了,马上就能入情入味地朗读,有的学生还边做动作边读,以此表达感情。
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这样长期的训练,语感就会油然而生了。
四、互动评读,提升孩子感情朗读的能力
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读时,采用评读,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的潜能,快乐地学习,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
课堂上,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互相合作,常对读不好的孩子说:别人的点评就是对你的最大帮助。
读不好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所以,你要勇敢的站起来。
听老师这么一说,原来胆怯的孩子勇敢了,有信心了。
学生读完后,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
得好?你能像他那样读吗?”“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谁也想来展示一下?”……同时,我也经常参与到孩子的评读之中,“学生第一遍读的不好,就给予第二遍、第三遍的机会,直到读好为止。
”一段时间下来,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评读效果明显。
在课堂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竞相表现自己的读,展示自己的读,帮助别人的读。
经常还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范读”,用掌声鼓励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会勇敢地来挑战老师,“老师,我想和你挑战!”“老师,我想和你比一比!”
实践下来发现,评读,使孩子得到了发展,课堂上学生一个个争着站起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倾注自己的体会,虽然读法有别,各具特色,但都进入了境界。
这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个班出现几个读书出色的学生不难,难的是让全班同学能够有滋有味地读书,爱读书,这就不容易了。
只要我们教师真正做一个有心人,多指导,多训练,让每个孩子在任何一个机会中得到锻炼、提高,让每个孩子都能焕发出他们勃勃的生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感情的朗读,相信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