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3课 羚羊木雕(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1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第2课时)一、课前自主学习:1.分角色读课文。
2.朗读评价,特别注意是否读好语气、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活动指导:小组每个成员朗读,互评,;推荐一名最好的朗读;朗读好的小组加1分。
自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等级:二、课中互动学习(一)学习活动1: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1.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
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a.妈妈是一个的人。
b.爸爸是一个的人。
c.万芳妈是一个的人。
d.奶奶是一个的人。
e.万芳是一个的人。
f.“我”是一个的人。
任务2.你觉得万芳在得知“我”要索回羚羊木雕后的心理变化应该是怎样的?请概括回答。
惊讶→→→。
(二)学习活动2:研读课文,品析语言。
任务1.再读对话,揣摩神态动作描写,试就其表达作用进行分析。
第一组:刻画妈妈的。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去掉加点词“突然”,可以吗?)(2)“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句中的“紧紧”表现了什么?)(3)“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不用“坚定”,句子的表达效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第二组:写“我”的。
(1)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怦怦”一词用在句中有什么作用?)(2)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加点词有什么作用?)(3)“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4)“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活动指导:1.朗读,品味。
点拨,小组学生交流。
3.组推荐一名学生回答。
成绩优秀的组加2分。
自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等级:三、总结本节课收获四、课后小组督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羚羊木雕》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l)犄角: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本课指桌面的两个边沿相接
的地方。
(2)仗义:讲义气。仗:拿着,引申为主持、讲求。
(3)形影不离:成语。像物体跟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4)挽回: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挽:拉,引申为扭转。
(5)寒颤:寒噤(jIn),本课指因受冷而身体颤动。
问题: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的认识不深、注意不够。
对策:教师举例强调,加深认识、引起注意。
问题:思路不清,结构不准。
对策:引导勾画关键句,即表示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的词句。
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技巧介绍。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破句;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研
习
二、品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
1.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2.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3.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各抒己见,展示个性。)。
1、明确展现任务。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全班交流。
2、总结:《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X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4.作者常识。
《羚羊木雕》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学习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学习难点】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自主预习案】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并且把“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的词语抄写一遍;2、速读课文,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填空:“我”把__ 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__ ,__ 发觉了,逼“我”去,“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__ 把__ 还“我”。
“我”对朋友这样反悔,“我”__ (感情)。
3、资料助读----了解“羚羊木雕”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用一种黑色硬木雕刻成的羚羊形状的工艺品。
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
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送木雕。
(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了羚羊木雕是十分珍贵的。
)4.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一般有__ 三个要素;其中___ 又包含_ 和___ 。
本文以____ 为线索贯穿全文。
5.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15):第二部分(16---23):第三部分(24---25):第四部分(26---38):【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白郁金香是一朵代表友谊的花。
友谊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让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友谊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让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友谊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由友谊引发的故事---《羚羊木雕》二、自主探究。
释疑解惑(一)读一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分角色朗读追问木雕、要(收回)木雕两部分。
思考文中的人物在这件事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据此揣摩人物的语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羚羊木雕》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3、羚羊木雕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知识链接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
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
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3.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二、课堂探究1、阅读课文,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主人公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24自然段写奶奶“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此情此景,奶奶会说些什么呢?为什么又没有说?3、“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
”想一想,“妈妈的眼睛”是什么样的眼神?4、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5、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6、生活中,同学们也可能碰到过这一类的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的好办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三、课堂检测1、给加粗字注音:犄()角怦()藏()刀脸颊()攥()着2.解释下列词语。
①仗义:②形影不离:③抗拒:3.根据课文,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填写合适的叠词。
例: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①妈的目光________地盯着我。
②爸爸_________地点燃一支烟。
③我坐在树底下________地抹眼泪。
④月亮出来了,_________的。
4.填空①记叙文的六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3《羚羊木雕》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培养阅读理解、辨别是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会生存。
【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与评价体会人物性格及情感。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沟的方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讨论并体会人物性格及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1、课前预习课文,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能读、能写、能运用,并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要求学生熟悉课文中的人物,作好分角色朗读的准备。
教师:1、对学生作好分角色朗读指导:2、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1课时)一、检查预习1、默写生字词2、文学常识(作者姓名、年代、代表作品)二、引入新课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那么,一件来自遥远的非洲,由精致的黑木雕刻而成的羚羊木雕又会掀起怎样的狂风巨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之路的《羚羊木雕》看个究竟吧!三、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师:请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四、说读感知师:通过上一节预习,你从文中读到了什么?1、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羚羊木雕?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它涉及到了哪些人物?2、展示预习成果五、再读课文,深入探讨1、分角色朗读表演,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的把握。
自学指导:角色有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叙述者。
师:通过同学们所展示的预习情况,我知道这个家是因为“我”把一只名贵的木雕送给了朋友,而产生了矛盾,那么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人呢?请欣赏一段根据《羚羊木雕》改编的家庭情景剧,同时请在座的各位同学作为我们的评委,之后为我们的演员们进行点评。
(1)展示提升(上台演读)要求朗读者:①把握好人物的神态语气及对此事的态度。
②处理好语速、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
要求其他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准备对朗读做评价.师:感谢我们小演员的精彩表演,现在组内交流,说说他们谁表演的最出色,并说理由。
七年级语文上册 3《羚羊木雕》(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
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
《羚羊木雕》(第二课时)
课 题
《羚羊木雕》(第二课时)
课 型
新课
教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学习圈点勾画的精读方法;
2、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过程
方法
1、1、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明确是非。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2、组织学生辩论,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学会处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
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的不是。
再从对话的神态、语气、心理描写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边,是\"突然问\"\"目光紧紧盯着\"\"十分严厉\"\"坚定的说\"\"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边,是\"心怦怦地跳起来\"\"小声的说\"\"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低着头不敢看他\"\"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心里难过极了\"。可见父母为了木雕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
二、课文写作上的探究:
教师明确1: 我感到\"突然\",可见的\"惊吓\",也可见妈妈的\"惊慌\",气氛一下子就很紧X。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羚羊木雕》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培养自读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3.培养学生重情义轻钱财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l)学习掌握自读的方法。
(2)人物形象的分析。
2难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知识准备:1、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都爱你们的父母,尊敬你们的父母,但有时候,你们会与你们的父母对某事认识不一致,思想上闹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处理的?《羚羊木雕》中的"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下面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
2、预习㈠.:作家作品简介:张之路,山东诸城人。
他主要从事电影剧本、小说、童话和电视剧本的创作。
他的作品大多数被拍成电影、电视,受少儿们的喜欢,风靡全国,如《霹雳贝贝》、《魔表》、《非法智慧》等。
他的短篇小说《羚羊木雕》被选入全国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
㈡.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犄角(jī)兜( dōu )挽回(wǎn )逮着玩(dǎi )不禁(jīn)寒颤( chàn )反悔( huǐ)怦怦( pēng )树杈(chà)㈢.解释下列生词:(l)犄角: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本课指桌面的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
(2)仗义:讲义气。
仗:拿着,引申为主持、讲求。
(3)形影不离:成语。
像物体跟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4)挽回: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
挽:拉,引申为扭转。
(5)寒颤:寒噤(jIn),本课指因受冷而身体颤动。
(注意:也作"寒战"。
)(6)反悔:对以前允诺的事后侮而不承认。
(7)光彩:形容词。
原指颜色和光泽,也用来比喻光荣。
本课指后者。
4、自学课文,进行质疑、设疑三、学习过程:(1)本文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羚羊木雕价值的二字词,并做上记号。
(贵重)①你为什么找这个词来说明羚羊木雕的价值?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说明它的贵重呢?父母的哪些行为说明此物贵重?明确:1、质地好(黑色硬木雕成),产地远(来自非洲),贵重(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等 2、妈妈、爸爸的语言、动作等②如此贵重的羚羊木雕,爸爸把它送给了我,这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爸妈是爱我的,羚羊木雕是爸妈爱我的见证,他们希望我能好好珍惜他们对我的爱。
七年级语文上册 3《羚羊木雕》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3 羚羊木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识记“脸颊、怦怦、逮、树杈、攥着、寒战”等词。
2. 分角色朗读,梳理课文的情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抓住课文关健,从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
2.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中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教学重难点】1. 品味赏析文中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
2. 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要好的朋友?(生:有)那么,你们有没有因为朋友而与父母发生过矛盾呢?矛盾又是如何解决的呢?(生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羚羊木雕》,看它会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启示?二、走进作者:三、检测预习: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贵重。
2、围绕它发生什么事?故事的基本结构该如何划分?家庭生活中的一场小纠纷。
“我”把爸爸给我的羚羊木雕转送给我最好的朋友万芳,可是父母认为这木雕很贵,不该随便送人,并要“我”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
故事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按情节发展来讲,可以从询问木雕、赠送木雕、索回木雕三个方面划分结构。
3、涉及到哪些人物?爸爸、妈妈、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五、合作探究:1、卷入这里边的人物可以分为几类?他们各持什么观点?明确:万芳、“我”、奶奶不要回木雕万芳妈、爸爸、妈妈要回木雕2、你赞同那一种?为什么?学生自由讨论3、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看法,课文中的爸爸、妈妈却不是象我们这样想的,因而事情的处理对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那么,要怎样才能使这件不愉快的事情不发生呢?请以“如果------就不会发生这件不愉快的事情了。
”造句。
六、精读品析:(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用“突然”一词,一开头气氛就紧张起来,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3《羚羊木雕》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三、《羚羊木雕》【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插叙的作用。
3.学会辩论,有理有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前探究】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注音、解释。
2.作者简介3、朗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怎样的主题?4、就文章不理解之处质疑。
【预习交流】1. 听写词语。
见预习12、作者简介。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文章的语言、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1)分好角色。
故事叙述者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妈(2) 朗读表演。
(3)朗读评价,特别注意是否读好语气、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整体把握:讨论: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怎样的主题?【互助提升】(一)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开篇用“突然”一词,有何作用?2.找出母女对话时神态的对比语句,并体会作用。
妈妈:女儿(我):3.找出文中描写爸爸、奶奶、万芳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爸爸:奶奶:万芳:4. 找一找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5. 体会文末两段的含义。
(二)组织讨论:1.辩论议题:(学生)(1)父母逼孩子要回送人的东西,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2)友谊和钱财孰重孰轻,应怎样正确对待?(3)你如果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会怎么处理?(4)父母有了错误缺点时,孩子应该怎样对待父母?2.按学生观点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
3.教师就辩论中双方的观点、理由、态度、方法进行点评。
【体验成功】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礼物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的确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借着月光,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走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课 羚羊木雕第一课时一、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1、自学内容 《羚羊木雕》2、自学目标(1)了解文章体裁常识。
(2)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人物关系和人物态度。
(3)紧扣文章线索,提炼文章中心思想。
二、重点、难点(1)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人物关系和人物态度。
(2)紧扣文章线索,提炼文章中心思想。
三、自学提纲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呜)(下)喉(.)(厌)心()(凶.)(看)数()落(. C B A 咽咽咽恶恶恶着着着2.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①月亮出来了,________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我________地敲了敲门。
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③妈妈的目光________地盯着我。
④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________地点燃一支烟。
A .冷冷 轻轻 紧紧 静静B .凉凉 轻轻 紧紧 慢慢C .白白 缓缓 冷冷 悄悄D .白白 轻轻 紧紧 缓缓3.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一般有 、 、 三个要素;其中 又包含 、 、 、 。
本文以 为线索贯穿全文,描绘了我、 、 和 的情感价值态度。
4、阅读文章,合作概述文章的中心意思:四、自学测评《同步测练考》P66 1-4题。
五、你认为的疑点、难点是什么?互动学案一、教师预设疑、难、拓展点及解决办法。
疑点:文学常识介绍。
解决办法:学生查阅资料,教师引导补充。
小说包含人物、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又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万芳(理解、仗义)爸爸(持重沉稳、重财轻义)妈妈(固执生硬、重义轻财)我(珍惜友谊)奶奶(明白事理)难点:阅读文章,概述文章的中心意思。
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总结文章思想感情。
不要伤害孩子的心,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应该妥善处理孩子的幼稚行为。
拓展点:思考:如果你遇到类似问题,你将会如何解决才不至于影响家庭的和谐?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言。
2021秋七年级语文上册-3-羚羊木雕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2019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3 羚羊木雕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课题课型使用者上课时间羚羊木雕新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关键,从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
2、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中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四段六步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中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
⑴课文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⑵在文中勾画出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妈妈、爸爸、我、奶奶、万芳)4、你在自学中还有问题吗?请写下来。
组长检查、等级评定一、1、检查、询问自主学习情况(5-10分钟)2、导入新课,进入课文学习(教师即情发挥3分钟)二、合作探究(由组长主持,共同讨论,统一认识,教师巡回指导)问题一: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人物的语言,从中分析这些人物的性格。
(10分钟)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问题二:思考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不愉快的事情发生?(5分钟)问题三:在文章中找出插叙部分,并思考其作用?(教师先讲解记叙的几种顺序)(5分钟)三、展示提升:展示合作的结果,同学可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7-12分钟)拓展延伸:如果你遇到类似问题,你会怎样处理?四、反馈与检测(课后作业)用心理和语言描写,写一个你和父母(或老师或同学)之间曾发生过的矛盾片段。
教师或组长检查、等级评定记叙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羚羊木雕
课题羚羊木雕课时第二课时课型预习展示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人
导学2 学习目标:1、掌握批注符号及批注的主要内容。
2、能够根据批注说明为《羚羊木雕》做批注。
读学 15 读学任务:1、阅读批注材料,明确如何做批注,以及需批注的内容。
2、为《羚羊木雕》做批注。
读学要求:自己研读批注材料,对关键字词进行勾画
用双色笔在课本上进行批注
研学 10 研学内容:小组长组织组员讨论批注内容,对所展示部分内容的批注达成一致意见。
研学要求:①全体起立,小组内全员参与。
②一边讨论一边记录,并将记录内容外显到白板桌。
③小组长分配任务。
④组内1-2名同学布板,1-2名同学备展。
展学15 展学内容:《羚羊木雕》批注
展学要求:①体态大方,声音洪亮。
②批注内容丰富,字迹清晰。
③表述语言简练、流
畅。
知识链接
精读文本,圈点批注。
【请根据下面的总结,理解、掌握批注的知识,并在以后的读书中学会运用】:
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随读随记,圈圈点点;心有所感,
①批注:
②形式:眉批(即批在书头上)、旁批(即批在句子旁)、尾批(即批在一段之后,相
当于评语)
③批注符号:“~~~”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写作借鉴)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④批注内容★注释
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工具书或参考书,把查询结果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
★提要
在读书时,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之后。
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复习浏览时,可一目了然。
★抓关键词语
如《跳水》中的“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批注关联词“一……就……”,写出了水手们救人时急切的心情和快速的动作,表现了水手们勇敢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
★抓修辞手法
如《五彩池》中的“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批注: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它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池比作彩带,颜色特别好看;把水池比作镰刀、盘子、莲花和葫芦,形状千奇百怪。
这样一比喻,读着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抓标点符号
如《五彩池》中的“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批注:省略号写出五彩池的形状不仅仅是作者描述的这几个,还有很多,让我对五彩池的美丽产生更多的遐想。
★抓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精彩的描写
如《跳水》中的“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
批注:爬到、钩住、挂、坐、扭和做等几个动词就写出了猴子的调皮捣蛋。
★抓疑惑之处
如《五彩池》中的“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
”
批注:这里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之间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呢?是为了表达池水好看吗?
给文章批注,就是记录自己当时的读书体会。
习惯养成之后,读书理解能力会增强,读书兴趣就越浓,读书就成为一种有思考的行为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