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课件

专业的视频合成和特效软件,可用于制作高质量的动画效果。
CSS动画制作工具
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简化CSS动画的创建过程,如Animate.css。
结束语
动画开发的重要性
动画作为一个重要的视觉传 达方式,在各个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和影响力。
动画运动规律的应 用前景
利用GPU的计算能力来加速动画的渲染和运行,提高性能。
2 减少DOM操作
避免频繁的DOM操作,减少浏览器的重排和重绘,提升动画的流畅度。
3 节流与防抖
使用节流和防抖技术来限制动画的触发频率,优化用户体验。
动画开发的工具
A d o b e Flash
经典的动画制作软件,提供丰富的工具和功能,适用于2D动画的制作。
动画运动规律的实现方法
CSS动画
使用CSS属性和关键帧来定义 动画效果,简单易用。
JavaScript动画
通过编写JavaScript代码来控 制元素的属性和变换,灵活 可扩展。
Canvas动画
利用HTML5的Canvas元素绘制 动画,适用于复杂和交互性 较强的动画。
动画效果的优化
1 GPU加速
《动画运动规律》PPT课 件
欢迎来到《动画运动规律》的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动画的基础知识、运动 规律的概念、实现方法以及动画开发的工具,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画 技术。
动画基础知识
什么是动画
动画是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图像或物体的变化来创造出移动的效果。
动画的种类
包括2D动画、3D动画、停格动画等不同类型的动画。
动画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手绘动画到现代的计算机生成动画,动画技术不断发展和演进。
动画运动规律黄金12法则

动画运动规律黄金12法则
1.弹性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必须具有弹性,以便在运动和碰撞时产生逼真的效果。
2. 拉脱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运动时必须拥有足够的惯性和自然的迟滞效果。
3. 加速度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加速和减速时必须遵循自然物理规律,以便产生逼真的效果。
4. 重心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必须遵循重心的移动和变化来产生自然的运动效果。
5. 跳跃原则:动画中的跳跃必须遵循重力的作用和起跳时的弹性来产生真实的效果。
6. 摩擦力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运动和碰撞时必须遵循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来产生逼真的效果。
7. 反向动作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运动和变化方向时必须遵循自然的反向动作来产生更加真实的效果。
8. 延迟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运动和变化方向时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延迟效果,以便产生更加自然的效果。
9. 转向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转向时必须遵循自然的转向效果来产生更加真实的效果。
10. 姿势原则:动画中的角色必须具有适当的姿势和动作,以便产生更加逼真的效果。
11. 细节原则:动画中的细节和微小变化必须被注意和处理,以
便产生更加真实的效果。
12. 情感原则:动画中的角色必须具有适当的情感和表情,以便传达更加精确和深刻的信息。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2. 动画运动的基本元素位置、速度、加速度关键帧、过渡帧、缓动帧3. 常见动画运动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周期性运动、非周期性运动4. 动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复合运动的概念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5. 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节奏在动画运动中的作用速度的调整与表现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动类型。
2. 示范法:演示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运动规律的应用。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动画,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动画运动规律的相关内容和实例。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动画运动素材,用于讲解和示范。
3. 动画制作软件:安装并熟悉动画制作软件,如Adobe After Effects、Flash 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动画制作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制作的动画作品,考察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动画运动规律的分析和创作,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24 课时,每课时45 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 课时: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5-8 课时:讲解动画运动的基本元素和常见类型。
第9-12 课时:学习动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13-16 课时:探讨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
第17-20 课时:实践环节,学生制作动画作品。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动漫造型》《美术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动画绘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三维动画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运动规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动画绘制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动画制作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动画制作的关键能力,反映动画制作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动画运动规律基础知识与技能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动画绘制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参考职业岗位的结构设计流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动画制作,养成良好的职业品德和职业素养。
1.了解动画制作流程,知晓动画运动规律的重要性。
2.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能运用人的动作、自然现象、动物的运动规律进行创作。
3.掌握基础的动画制作技能,能就角色动画运动进行构思与创作。
4.掌握分镜头脚本的创作方法,能依据分镜头脚本的内容完成绘制,并结合后期剪辑的需要进行创作。
5.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职业品质。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充分发挥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兽类】

四、四足动物的奔跑
奔跑 在快速奔跑过程中, 四条腿有时呈腾空 跳跃状态,身体上 下起伏的弧度较大。 但在极度快速奔跑 的情况下,身体起 伏的弧度又会减小。
THE END
第二章 兽类的运动规律
(2016)
二、动物的走路特征
5、走步时由于腿关节的屈伸运动,身体稍有高低起伏。从俯视角度看, 肩部线和臀部线成交替向前的状态,身体也随之扭动。
三、四足动物的行走
四足动物的基本走路规律及绘制 狗走路步骤:
先画1、5,身体不变,前后两组脚对称。前两脚八字直开,后两脚一中直,一中曲 第3与1,前两组与后两组交换,1的两直脚左右交换。(1和3左右换前组) 在2与4中,一组脚中,一只登直,一只向前腾空弯曲,另一组前后弯曲,一只腾空,一只 着地。(2与4左右换后组)
《动画运动规律》
第二章 兽类的运动规律
8课时
(2016)
前言
在动画片中,动物的出现频率无疑是非常高的,无论作为拟人化的角色,还 是原生态的配角。
从米老鼠、唐老鸭到小熊维尼;从《猫和老鼠》到《海底总动员》、《冰河 世纪》、《疯狂动物城》等等,可以说从动画的诞生到现在,动物们顶着动画片 的半边天。所以掌握动物的运动规律对于动画从业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三、四足动物的行走
2、鬼鬼祟祟的走路 身体变化幅度大。动作较慢。
3、掂着脚走路 只有两只脚着地。身体形状大体不变;交叉成组。脚都是弯曲的,抬的较高,动作较慢。
三、四足动物的行走
4、嗅着走路 注意动态曲线的交替
四、四足动物的奔跑
动物奔跑动作 动物奔跑的基本特征为:
动物奔跑与走步时四条腿的交替分合相似。但是,跑的愈快,四条腿的交替分合就愈不明 显。有时会变成前后各两条腿同时屈伸,着地的顺序:前面两腿先着地。即前左、前右、 后左、后右。脚离地时只差一到两格。
动画运动规律(共75张PPT)

动画运动规律
第1章 绪论
•思考:动画影片的魅力何在?
动画影片不要单看画面好看,具有美感,还要动的好看、动的贴 切、动的感人。
动画片的魅力在于它的“动”;核心在于它的“动”;技术主体也在于“动”;技 术难度还是在于“动”。
•一般规律的奔跑动态
动画运动规律
第1章 绪论
1-1
动画运动规律
第3章 动画运动中的基本运动方式
皮球从空中落下的过程 3-1
动画运动规律
第3章 动画运动中的基本运动方式
3-2《徳克斯特》
动画运动规律
第3章 动画运动中的基本运动方式
• 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通常说的惯性运动。
• 这一定律还表明: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的性质。
第1章 绪论
1-2
1-3
动画运动规律
第2章 动画规律的基本知识
• 动画是将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艺术.实现由静止到动态,主要是靠人 眼的视觉残留效应.利用人的这种视觉生理特性可制作出具有高度想象力和表
现力的动画影片。
动画运动规律
二是物体尾端的运动呈现S形。
第2章 动画规律的基本知识
鱼类因为生活在水中,他们的动作主要是运用鱼鳍推动流线型的身体,在水中向前游动,鱼身摆动时的各种变化成曲线运动状态。
4-2
动画运动规律
第4章 角色表演的运动规律
• 注意人物角色的行动作会因为他的体型、性格、生活习惯、职业特征,以及发 生的场景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
• 我们可以在概念动作的规律中加入动作的预备动作段和缓冲动作段,这样走路的动作就 充实为这样一个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技巧的掌握,提升动画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2. 关键帧与运动轨迹关键帧的设置与运用运动轨迹的规划与调整3.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的概念与表现加速度的概念与表现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4. 弹性运动与阻尼运动弹性运动的表现与设置阻尼运动的表现与设置5. 动画运动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与点评学生作品展示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作技巧。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动画运动规律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的分析课件。
2. 动画软件:准备动画制作软件,如Adobe After Effects、Flash等。
3. 动画素材:收集相关动画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4.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之前的动画作品,用于课堂讨论和点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动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动画运动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作技巧。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
4.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6. 课堂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课堂讨论和点评,互相学习、交流。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
《动画运动规律》课件

动物动作设计
01
02
03
四足动物
模拟四足动物如狗、马等 的行走、奔跑和跳跃动作 ,注意四肢的协调性和动 态特征。
鸟类飞翔
掌握鸟类飞翔的基本规律 ,如展翅、收翅、滑翔等 动作的流畅度和姿态变化 。
鱼类游动
模拟鱼类游动的基本规律 ,如摆尾、扭动和翻滚等 动作的流畅度和力度。
自然现象模拟
风
表现风吹动树叶、旗帜等物体的 动态效果,以及风力对其他物体 造成的影响。
情感运动规律
情感运动规律是指角色的情感状态和性格特点在动作上的表现。情感运动规律强调角色的 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通过动作的节奏、幅度和表情来表现角色的情感状态和性格特点。
动画运动规律的基
02
本原理
弹性运动原理
总结词
描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和反弹的规律。
详细描述
弹性运动原理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当力消失后,物体又会反弹 恢复原状的规律。在动画制作中,利用弹性运动原理可以模拟物体的弹跳、碰 撞等效果,使动画更加生动有趣。
而提升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感。
动画运动规律的分类
物理运动规律
物理运动规律是指物体在现实世界中的运动规律,如重力、惯性、弹性等。在动画中,这 些物理运动规律可以通过夸张、简化或抽象的方式来表现。
生物学运动规律
生物学运动规律是指生物体的生理结构和运动特点,如关节、肌肉、骨骼等。在动画中, 生物学运动规律可以用来表现角色的动作特点和姿态变化,如行走、奔跑、跳跃等。
经典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
经典动画作品
《狮子王》、《米老鼠与唐老鸭》、《白雪公主》等。
运动规律特点
动作流畅、节奏感强,强调物理模拟和自然现象的再现。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第一章人的运动规律第一节人的运动规律-走路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
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
脚的局部变化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正常的走姿,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走姿:正常的走姿昂首阔步的走蹑手蹑脚的走垂头丧气的走踮着脚走的走跃步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前走,一种是原地循环走。
直接向前走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
原地循环走时,角色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变,背景向后拉动,从而产生向前走的效果O画一套循环走的原动画可以反及使用,用来表现角色长时间的走动。
第二节人的运动规律-跑步人跑步与走路的姿态有很大不同,跑动时身体前倾,双臂向上提起,双手握拳,双脚跨步较大,通常跑步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落地的过程。
在大步奔跑时,双脚会有一个同时离地的过程。
双臂的摆动也因跑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跑动时,身体高低起伏的波浪型幅度较正常走路时大。
除了一般的跑姿,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跑步姿态。
常见的有快跑、跑跳步等。
一般的跑姿快跑跑跳步与行走相同,跑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向接前跑,一种是原地循环跑。
第三节人的运动规律一跳跃人的跳跃通常由三个基本动作组成。
即:下蹲、腾起、落下。
身体下蹲时腿呈弯曲状、臀部不能下沉太低、双臂向后摆动;身体腾起时,双臂快速向上前方摆动、同时身体立起、双脚后跟抬起;身体落下时,双腿一般呈微曲状,落地时身体下沉后再立起。
在动画镜头中,跳也因不同的情节呈现出不同的跳跃姿态。
如原地弹跳、向前跳跃、边走边跳等。
原地弹跳向前跳跃边走边跳第四节人的运动规律-表情动画角色的表情刻画,要从角色性格、具体情节出发,抓住面部有代表性的结构与线条即表情线,对五官进行归纳、概括与夸张,表达角色的面部表情与特征。
动画运动规律--ppt课件

慢入慢出规律的 • 慢入慢出规律的概念
概念讲解
• 概念详述
范例慢入和慢出 • “ 匀速动作设计就不需要慢入慢出” 规律的进阶理解 么?
与范例分析分析 • 关于慢入和慢出行程长度的设计
本章小结与学习 指导
ppt课件
29
慢入慢出规律的 • 慢入慢出规律的概念
概念讲解
• 概念详述
猜谜游戏开始
第一种弹跳节奏:现在,我们通过小猫球的弹跳动画来体会动作节奏是如何影响 和塑造角色情绪的。
ppt课件
21
如图示1-23中隔所示,角色由原画A开始做预备,到原画B,中间有12个中隔加上两 张原画的播放时间,按一拍五计算,预备动作用时2.8秒。角色由原画B弹跳到原画C, 中间有6个中隔,加上两张原画的播放时间,按一拍五计算,即弹跳动作用时约1.6秒。 同时,弹跳的高度约等于3倍猫球身高。
10
方法三:同时改变空间与时间
ppt课件
11
动作节奏与动作力量表现的关系 用节奏表现轻微的力度
ppt课件
12
如图示1-11所示,这是第一节无节奏表现的“用手指”动作的中隔图。现在我们要通过修 改中隔的设置,表现一个轻微力度的“用手指”动作。
ppt课件
13
请大家联想一下这种场景,如图示1-12所示,角 色正在做一个游戏,游戏规则为只是用手指轻微 地点一下上面的积木,让积木晃一晃,但不能让 积木倒,谁先把积木碰倒就算输。
ppt课件
39
剪纸、皮影风格动画
剪纸动画的角色设计方式既源于剪纸的平面造型表现形式,又传承中国皮影 艺术中平面元件和平面关节的角色组织方式
ppt课件
40
在动作感觉方面,剪纸风格动画则主要效仿了中国皮影戏。皮影戏角色动作的独 特节奏感是剪纸动画角色动作的主要特征.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运动规律,提高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2. 基本运动规律直线运动规律曲线运动规律非线性运动规律3. 生活中的运动规律生物运动规律自然现象运动规律人类行为运动规律4. 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角色动作设计场景布局与运动动画节奏与速度5.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典动画案例解析学生动画作品展示与点评动手实践:运用运动规律创作简单动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演示法:展示经典动画案例,分析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简单动画,体验运动规律的应用。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展示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动画创作中运用运动规律的能力。
3. 学生对生活中运动规律的关注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动画运动规律》2. 课件: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3. 动画素材:经典动画片段、学生动画作品。
4. 实践工具:动画制作软件、绘图工具等。
5.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网络资源。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5-8课时:分析经典动画案例,学习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第9-12课时:观察生活中的运动规律,进行创意实践。
第13-16课时: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总结课程收获。
七、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经典动画片段,引发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和分类。
3. 分析经典案例:剖析经典动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完整版)动画运动规律—动画概论

爱德华•穆布里奇的摄影集《运动中的动物》(1899)、 《运动中的人体》(1901)
①2 3 4 5
⑥
7 8 9 10
11
一、动画制作的流程 二、动画制作的工具 三、如何画动画?
1937年拍摄了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
1. 迪士尼建立了科学的动画生产机制。率先 将动画技术发展到专业化的程度。
工作团队分工明确:从策划、编剧、导演到
制作团队,井然有序的工作流程是动画艺术生 产的保障系统。
2. 迪士尼建立艺术规则,创造的动画原理和 原画的技巧
前期准备阶段
中期制作阶段
后期合成阶段
1.先画原画: 首先画出运动中重要的动作(关键画),同时完
成时间分配设计。
2.完成动画: 画出原画之间的动作,从而完成动画的运动;要
2.把握内容,确立风格 仔细研读剧本,分析画面分镜头稿本,认真揣摩编剧
和导演的意图,不断与导演和其他工作人员沟通协调,根 据动画片的不同主题、体裁、样式进行二度创作,最终确 立角色造型的风格。
3.分析形象,把握特征 表现风格确立后,要对具体的角色分析定格。
要遵循角色的年龄、性别、职业、身份以及角色的生活环 境、心理状态、性格命运等通盘考虑,分出类型。
原画设计的形象应该是全方位的主体造型,从整体躯 干、面部五官到服饰发型、手可以从中找到大的外形特 征,例如:威猛有力的外形偏向倒三角;体弱多病的类似 瘦长方形等。然后将身体的几大块结构以几何形状分析归 纳,组合出基本的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再添加细节,不 断修正,使之既有特点又服从于整体形象。
让人物的运动尽可能自然。
1.动画定位工作台
2.拷贝台
3.动画定位纸(或A4纸、拷贝纸) 4.定位尺 5.铅笔、彩色铅笔、橡皮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一、课程描述(一)课程定位《动画视听语言》是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通过介绍运动规律的基本知识,如动画空间、速度、时间、距离等:运动力学:人物、兽类、飞禽类、爬行动物等的运动规律,风、火、水、雪、闪电、云、烟等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最后通过一些案例来演示动画实际运动绘制效果(二)课程性质1.本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各环节重要的连接作用,课程面向在职学生,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作用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成为懂电影动画、懂技术与艺术表现、描动画运动原理的复合型人才,熟悉和掌握动画设计方法以及表现方法的基础知识,达到具备从事动画产业项目的角色表达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能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认识绘制动画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动画中的表达方式,并能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积极的行动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
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知识目标:1.基础的动画中割到曲线运动规律。
2.从动画变形到头部转面。
3.从鱼类的运动形态到飞鸟的运动规律。
4.从禽类的走路到人类的走路规律。
5.从个性化走路到跑步。
技能目标:1.具备二维动画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在运动过程中的中割点,熟悉动画运动规律2.具备举一反三的设计整体动作的能力3.具备能够独立完成故事稿的绘画能力4.具备能够独立完成情景动画的制作能力5.具备较好的动画中间画绘制能力6.具备较强的原画绘制能力7.具备较强的动画节奏和动画时间掌控能力8.具备一定的商业项目制作能力。
社会目标:1.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2.有积极进去、不断向上的敬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职业品质;3.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提升职业素养。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创作有趣、生动的动画作品。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2. 运动规律的基本要素讲解速度、加速度、力和时间等基本概念及其在动画制作中的运用。
3. 常见运动规律介绍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往返运动等常见运动规律。
4. 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讲解如何运用运动规律创作有趣、生动的动画作品,包括角色动作、物体运动等。
5.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学生分组实践,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实践,创作动画作品。
4. 小组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2. 动画素材:用于讲解和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3. 创作工具:如Flash、Premiere等动画制作软件。
4.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作品引出动画运动规律的话题。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运动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实践,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深化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实践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创作的动画作品,检查运动规律的运用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动画运动技巧,如动画节奏、动画变形等。
(完整)动画运动规律-中国传媒大学自考

01160《动画运动规律》自考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是动画专业的一门重点专业课程,主要讲授动画运动原理理论与设计表现技法,这些动画原理与表现技法的学习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理论讲授引导学生创作练习,通过创作练习提高动画专业修养与专业技能,能够基本掌握动画中常见表现形态以及各种运动规律的运用技巧,为最终能够独立进行动画创作打好基础,也是动画、游戏、影视特技特效动画、电视节目栏目片头动画制作与运用的基本原理。
掌握了动画制作的原理与表现技法就可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动画创作者的思维。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内容涵盖动画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针对各种动画运动效果、现象、运动的规律进行学习,初步掌握各种运动效果的制作、具有一定的动作设计的能力.完成本课程的各种现象、运动效果制作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独立制作动画动作表演的情景。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动画设计运动规律》是动画专业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动画专业的《角色设定和场景设定》、《二维动画》、《动画制作》《三维动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制作各类型动画短篇、动画运动效果的唯一原理与技巧。
并与《Photoshop》、《Flash》、《MAX软件》、动画后期合成《After effect》等课程的软件应用之间互相衔接配合,为二维动画短片制作、三维动画制作提供帮助。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第一章动画中的运动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从宏观的理论角度总结了作为特殊综合艺术形态的动画,在本质上的特点以及我们将如何开始学习专业的动画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准备。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动画是什么?(一)动画的各种称谓及渊源。
(二)动画艺术的本质动画与美术的关系动画的本质在于在电影纪录运动的基础上,对运动的片断进行处理,从而控制运动本身。
第二节运动幻觉的产生动画是将分别创造出来的动作片断进行纪录后,以某个恒定的确定速率进行连续播放,从而通过人类感知中的似动现象产生运动幻觉的媒介。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创意思维,创作出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的定义动画运动规律的意义2. 动画运动的基本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变形运动3. 动画运动的分解与合成分解运动的原理与方法合成运动的原理与方法4. 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节奏与速度的概念节奏与速度的运用5. 动画运动的力学原理力学基本概念力学在动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分解与合成、节奏与速度、力学原理等内容。
3. 示范:教师通过示范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分解与合成、节奏与速度、力学原理等内容。
2. 示范法:通过示范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动画运动规律》2. 课件:动画运动规律的相关图片、示例动画作品等。
3. 动画制作软件:Flash、After Effects等。
4. 展示平台:投影仪、白板等。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考察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
六、教学环境1. 硬件要求:计算机房,每台电脑配备Flash或After Effects等相关动画制作软件。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2. 关键帧与动画运动规律关键帧的概念和作用关键帧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3. 时间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时间曲线的概念和作用时间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4. 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速度曲线的概念和作用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5. 加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加速度曲线的概念和作用加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曲线的作用。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动画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动画中的运动规律。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演示:演示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如关键帧、时间曲线、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的设置。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设置动画运动规律,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5. 讨论:学生之间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动画作品的运动规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资源:动画软件、教程、参考资料、动画作品等。
教学时间: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拓展1. 引入高级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如弹性运动、摩擦力等。
2. 讲解高级动画运动规律在实际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探索高级动画运动规律与动画创新的关系。
七、实践案例分析1. 分析一部具有复杂动画运动规律的动画作品,引导学生识别和理解其中的运动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第一章人的运动规律一、本部分课堂教学参考学时:20学时在动画片中,人物的表演是非常关键的,掌握人物动作的基本运动规律是设计与表演的基础。
人物的动作复杂多变,但基本规律是相同的,在本部分中,我们以人物常见的走跑跳等为主,展开教学。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走路第二节跑步第三节跳动第四节表情第五节口型三、学习顺序与方法:请先浏览各部分文本框中的教学内容。
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正确掌握人物正常行走、跑步、跳动的关键动作、加中间画的要领,掌握表情线的特点,掌握口型与脸型的关系。
2、难点:人在各种运动过程中不同风格的造型与时间、节奏的关系。
五、作业与练习:本部分各小节均有作业练习,点击界面左下方的“作业练习”键,即可进入本小节的作业练习文本框。
在文本框中列有当前小节的相应练习,点击文中出现的彩色热字,即出现相应的示范画面,供学员学习、临摹。
作业要求:临摹并熟记示范画面中的造型与顺序,并能熟练地画出来。
工具:笔:B—2B的铅笔纸:铅画纸、打印纸、复印纸均可。
橡皮:软质橡皮第一节人的运动规律--走路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图001)。
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图002)。
脚的局部变化(图003)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正常的走姿,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走姿:正常的走姿(图004)昂首阔步的走(图005)蹑手蹑脚的走(图006)垂头丧气的走(图007)踮着脚走的走(图008)跃步(图009)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前走,一种是原地循环走。
直接向前走(图010)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
原地循环走(图011)时,角色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变,背景向后拉动,从而产生向前走的效果。
画一套循环走(图012)的原动画可以反复使用,用来表现角色长时间的走动(图013)。
本节作业与练习:( 本节作业范图从网络课程下载,网址:/ )作业一:1、临摹“正常的走姿”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二:1、临摹“昂首阔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三:1、临摹“蹑手蹑脚”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四:1、临摹“垂头丧气”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五:1、临摹“踮着脚走”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六:1、临摹“跃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二节人的运动规律--跑步人跑步与走路的姿态有很大不同(图014),跑动时身体前倾,双臂向上提起,双手握拳,双脚跨步较大,通常跑步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落地的过程。
在大步奔跑时,双脚会有一个同时离地(图015)的过程。
双臂的摆动也因跑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图016),跑动时,身体高低起伏的波浪型幅度(图017)较正常走路时大。
除了一般的跑姿,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跑步姿态。
常见的有快跑、跑跳步等。
一般的跑姿(图018)快跑(图019)跑跳步(图020)与行走相同,跑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向接前跑,一种是原地循环跑。
本节作业与练习:( 本节作业范图从网络课程下载,网址:/ )作业一:1、临摹“一般的跑姿”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二:1、临摹“快跑”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三:1、临摹“跑跳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三节人的运动规律—跳跃人的跳跃通常由三个基本动作(图021)组成。
即:下蹲、腾起、落下。
身体下蹲时腿呈弯曲状、臀部不能下沉太低、双臂向后摆动;身体腾起时,双臂快速向上前方摆动、同时身体立起、双脚后跟抬起;身体落下时,双腿一般呈微曲状,落地时身体下沉后再立起。
在动画镜头中,跳也因不同的情节呈现出不同的跳跃姿态。
如原地弹跳、向前跳跃、边走边跳等。
原地弹跳(图022)向前跳跃(图023)边走边跳(图024)本节作业与练习:( 本节作业范图从网络课程下载,网址:/ )作业一:1、临摹“跳跃”的动画平面图,把动物的高度画成5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 ”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四节人的运动规律--表情动画角色的表情刻画,要从角色性格、具体情节出发,抓住面部有代表性的结构与线条即表情线(图025),对五官进行归纳、概括与夸张,表达角色的面部表情与特征。
动画片中角色的表情不可能像日常生活中的表情那样细腻、微妙,所以,在本节中只列举了以下几种典型的表情。
欢笑(图026):不论是表现微笑还是大笑,都要注意笑的表情线的特点,然后再对五官进行归纳、夸张,动画角色在微笑时,一般嘴巴不张开,可以用一根嘴角向上的线条来表现,大笑多画成嘴角向上翘起的张开的大嘴,而眼睛则常被画成紧闭状。
对五官的夸张幅度要符合剧情的要求,脸部的外型也应与表情的变化同步进行拉伸、缩短等的变化。
愤怒(图027):表现愤怒的表情,也要注意表情线的特点。
愤怒时五官的造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眉头皱起、双目圆睁、口角向下等,在此基础上,再画一些辅助线,就能生动地表达愤怒的特点。
悲哀(图028):表现悲哀的表情,也要注意表情线的特点。
悲哀时五官的造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眉头、双眼和口角等部位均呈现下挂状,在此基础上对五官进行适当的刻划即可刻划即可。
吃惊(图029):表现惊讶的表情,也要注意表情线的特点。
惊讶时,眼睛会瞪的圆圆的,黑眼珠缩小,眉毛高高地飞舞在额头的上端,嘴巴可向下移,脸的下端被拉长。
本节作业与练习:( 本节作业范图从网络课程下载,网址:/ )作业一:1、临摹“欢笑”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3、尝试将“微笑”和“大笑”之间插入三至五张中间画,并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二:1、临摹“愤怒”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3、尝试将“暗怒”和“暴怒”之间插入三至五张中间画,并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三:1、临摹“悲哀”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3、尝试将“悲哀”和“叫淘大哭”之间插入三至五张中间画,并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四:1、临摹“吃惊”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3、尝试将“震惊”和“惊恐”之间插入三至五张中间画,并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五节人的运动规律--口型动画角色的对白,是通过嘴部的张合表达的,因此口型的设计与绘制是十分重要的。
画口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以嘴的造型为基本依据进行变化,才能保证风格的统一。
2、脸的外形要与口型相配合,如发"喔"、"阿"、"依"的音时,脸的外形就不相同(图030)。
3、画口型时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的口型动作,以免繁锁、复杂而不得要领。
4、注意讲话的速度、节奏,特别是在没有进行先期录音的情况下,要计算好时间,才能做到音形同步。
5、有些音是一个口型(图031),有些音是二个口型(图032),注意这一点才能使口型与发音合拍。
本节作业与练习:( 本节作业范图从网络课程下载,网址:/ )作业一:1、临摹“一个口”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作业二:1、临摹“二个口”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第二章兽类的运动规律一、本部分课堂教学参考学时:20学时四条腿动物的表演在动画片中是不可或缺的。
掌握四条腿动物动作的基本运动规律是设计这类角色表演的基础。
四条腿动物的动作常见种类风格的走、跑、跳,也常常对其动作进行拟人化处理,但基本规律是相同的,在本部分中,我们以四条腿动物常见的走、跑、跳等为主,展开教学。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走路第二节跑步第三节跳动第四节拟人化三、学习顺序与方法:请先浏览各部分文本框中的教学内容。
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正确掌握四条腿动物正常行走、跑步、跳动的关键动作、加中间画的要领。
2、难点:不同种类的四条腿动物在各种运动过程中时间、节奏、力量和个性的表现。
五、作业与练习:本部分各小节均有作业练习,点击界面左下方的“作业练习”键,即可进入本小节的作业练习文本框。
在文本框中列有当前小节的相应练习,点击文中出现的彩色热字,即出现相应的示范画面,供学员学习、临摹。
作业要求:临摹并熟记示范画面中的造型与顺序,并能熟练地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