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与孙以宁书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与于襄阳书》原文、译文及赏析

《与于襄阳书》原文、译文及赏析

《与于襄阳书》原文、译文及赏析《与于襄阳书》此信以士欲进身场名、建功业须前辈援引,而前辈之功业盛名又须有为的后继者为之传扬为论点,入情入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与于襄阳书》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与于襄阳书唐代:韩愈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

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

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

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

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

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

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

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

”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

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

虽遇其人,未暇礼焉。

”则非愈之所敢知也。

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

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愈恐惧再拜。

译文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恭敬地把信呈给尚书阁下:读书人能够享有大名声,显扬于当代,没有哪一个不是靠在天下有名望、地位显达的前辈替他引荐的。

读书人能够把他的美好德行流传下来,照耀后代的,也没有哪一个不是靠在天下有名望的后辈给他做继承人的。

没有人给他引荐,即使有美好的才华也不会显扬;没有人作继承人,即使有很好的功业、德行也不会流传。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洪亮吉《与孙季逑书》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洪亮吉《与孙季逑书》原文及翻译

洪亮吉《与孙季逑书》原文及翻译洪亮吉原文:①季逑足下:日来用力何似?亮吉三千里外,每有造述,手未握管,心悬此人。

虽才分素定,亦契慕有独至也!②吾辈好尚既符,嗜欲又寡。

幼不随搔首弄姿顾影促步(1)之客,以求一时之怜;长实思研精蓄神忘寝与食,以希一得之获。

惟吾年差长,忧患频集,坐此不逮足下耳。

然犬马之齿三十有四,距强仕之日,尚复六年。

上亦冀展尺寸之效,竭志力以报先人;下庶几垂竹帛之声,传姓名以无惭生我。

③每览子桓(2)之论:“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

”及长沙(3)所述:“佚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感此数语,掩卷而悲,并日而学。

④又佣力之暇,余晷尚富,疏野之质,本乏知交,鸡胶胶则随暗影以披衣,烛就跋(4)则携素册以到枕。

衣上落虱,多而不嫌;凝尘浮冠,日以积寸。

非门外入刺,巷侧过车,不知所处在京邑之内,所居界公卿之间也。

⑤夫人之知力有限,今世之所谓名士,或悬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在人者未来,在己者已失。

又或放情于博奕之趣,毕命于花鸟之妍,劳瘁既同,岁月共尽,若此皆巧者之失也。

间尝自思:使扬子云移研经之术以媚世,未必胜汉廷诸人,而坐废深沉之思。

韦宏嗣舍著史之长以事棋,未必充吴国上选,而并亡渐渍之效。

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为足妒耳。

每以自慰,亦惟敢告足下也。

[注]:(1)顾影促步:形容风流自赏。

(2)子桓:魏文帝曹丕的字。

(3)长沙:东晋长沙郡公陶侃。

(4)烛就跋:蜡烛将尽。

译文:季逑阁下:近来用功如何?我在数千里之外,每有著述,还未提笔之时,心里就挂念着你啊。

虽然你我才能、天赋早已注定,然而我也深深地仰慕你有自己的专长啊!我们这些人的爱好和崇尚相符合,嗜好和欲望又少。

年轻时不跟随那些装模作样卖弄姿态,自我欣赏(边走边回顾自己的影子)的人,以求得世人一时的爱慕;长大后认真思考、聚精会神、废寝忘食,来寻求一点学问上的收获。

只是我略微年长一些,忧虑又多,因为这个缘故比不上您。

《方苞.与孙以宁书》阅读练习

《方苞.与孙以宁书》阅读练习

《方苞.与孙以宁书》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

承命为征君作传①,此吾文托记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

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

太史公传陆贾,其分奴婢、装资,琐琐者皆载焉。

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

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

”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

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耳。

征君义侠,舍杨、左之事②,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门墙广大,乃度时揣己,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之③,非得已也;至论学,则为书甚具。

故并弗采著于传上,而虚言其大略。

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辩。

而退之之志李元宾,至今有疑其太略者。

夫元宾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业未著,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

”则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

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征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

他日载之家乘,达于史官,慎毋以彼而易此。

惟足下的然昭晰,无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赖也,于仆之文无加损焉。

如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喻之。

【注】①征君;即孙奇逢。

②杨、左之事:指孙奇逢营救杨涟、左光斗的事。

③孺悲:鲁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

夷之:墨家信徒,曾通过徐辟求见孟子,未见。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史公传陆贾传:为……作传。

B.不可得而备矣备:具备。

C.坐此义不讲耳坐:因为。

D.必有病其太略者病:批评,指摘。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无惑于群言月出于东山之上B.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以有尺寸之地C.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退之之志李元宾句读之不知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写人的文章,其中所记载的人物事迹,一定要与所写对象的行为规范、事业格局相称,并以此来确定文章中材料的详略。

墨妙亭记(宋)苏轼熙宁四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墨妙亭记(宋)苏轼熙宁四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墨妙亭记(宋)苏轼熙宁四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

(共19分)墨妙亭记(宋)苏轼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

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

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

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

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

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

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

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

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

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

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

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

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

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

此之谓知命。

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

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选自私刻《古文观止》)[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

1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登:登上,到达。

B.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抚循:抚恤。

C.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故事:先例。

D.使者旁午旁午:交错频繁。

1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寡求而不争蟹六跪而二螯B.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句读之不知D.皆争出谷以佐官久之,能以足音辨人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是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古诗文译文赵普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古诗文译文赵普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古诗文译文--《赵普》一、《赵普》(《宋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念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第二天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那么《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改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置)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念书。

赵普晚年念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成天念书。

等到第二天处置政务,处置定夺专门快。

他身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先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尽管对人忌妒刻薄,可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度谨慎拘于末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

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那个人。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那个人(担任某官),太祖仍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又把那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抵家。

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一、《赵普》(《宋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念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第二天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那么《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文言文要点讲练

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文言文要点讲练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一、《与朱元思书》[基础巩固]1.解释下列加点字。

(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任意东西..()(4)一百许.里()(5)水皆缥碧..()(6)天下独绝.()(7)急湍甚箭..()(8)猛浪若奔.()(9)负.势竞上.()(10)互相轩邈..()(11)千转.不穷()(12)百叫无绝.()(13)鸢飞戾.天()(14)经纶..世务()(15)窥谷忘反.()(16)横柯.上蔽()(17)在昼犹.昏()2.填空。

(1)、本文作者,朝文学家。

(2)、作者描绘富春江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山水之美,概括为“、”八个字;第二段写“”,抓和特点;第三段又分写“”,多层次展开描绘。

[课堂探究]阅读语段,回答问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蝉则千转不穷.(尽)B、负.势竞上(凭依)C、横柯上蔽.(隐蔽)D、好.鸟相鸣(美丽)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从流飘.荡B、任意东西..独绝..轩邈 D、天下.. C、互相3.下列加点字不是虚指的是()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D、此人----为具.言所闻5.中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6.本文有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的,也有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请分别找出两方面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现代汉语翻译

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现代汉语翻译

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现代汉语翻译
翻译: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
这句话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原文节选如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

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译文:我难道是想让你当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你只不过应该广泛浏阅,懂得过去的经验教训罢了。

你说军务繁忙,谁像我,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

我小时侯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

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

像你们两人,脑筋好用,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习了。

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原文及翻译译文

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原文及翻译译文

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原文及翻译译文1、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原文及翻译译文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原文及翻译顾炎武原文: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

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

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

”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矻矻①。

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

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

会湖州庄氏难作。

庄名廷鑨,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

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

廷鑨得之,则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书冗杂不足道也。

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

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

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

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

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

庄氏欲应之,或曰:“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

”遂谢之荣。

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不直之荣。

之荣入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

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

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

发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

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

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

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

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

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

予之适越过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及第。

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

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友,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

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二子所著书若干卷,未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

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

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减)【注】①矻矻:kū,勤劳不懈的样子。

孙光宪《琐言》引古语原文_翻译及赏析

孙光宪《琐言》引古语原文_翻译及赏析

孙光宪《琐言》引古语原文_翻译及赏析乘船走马,去死一分。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唐代·佚名《孙光宪《琐言》引古语》孙光宪《琐言》引古语乘船走马,去死一分。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前夕视牲,质明奉俎。

沐芳整弁,其仪式序。

盛礼毕陈,嘉乐备举。

歆我懿德,非馨稷黍。

——唐代·佚名《郊庙歌辞。

享先农乐章。

雍和》郊庙歌辞。

享先农乐章。

雍和前夕视牲,质明奉俎。

沐芳整弁,其仪式序。

盛礼毕陈,嘉乐备举。

歆我懿德,非馨稷黍。

执契静三边,持衡临万姓。

玉彩辉关烛,金华流日镜。

无为宇宙清,有美璇玑正。

皎佩星连景,飘衣云结庆。

戢武耀七德,升文辉九功。

烟波澄旧碧,尘火息前红。

霜野韬莲剑,关城罢月弓。

钱缀榆天合,新城柳塞空。

花销葱岭雪,縠尽流沙雾。

秋驾转兢怀,春冰弥轸虑。

书绝龙庭羽,烽休凤穴戍。

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翦暴兴先废,除凶存昔亡。

圆盖归天壤,方舆入地荒。

孔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

循躬思励己,抚俗愧时康。

元首伫盐梅,股肱惟辅弼。

羽贤崆岭四,翼圣襄城七。

浇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质。

已知隆至道,共欢区宇一。

——唐代·李世民《执契静三边》执契静三边唐代李世民执契静三边,持衡临万姓。

玉彩辉关烛,金华流日镜。

无为宇宙清,有美璇玑正。

皎佩星连景,飘衣云结庆。

戢武耀七德,升文辉九功。

烟波澄旧碧,尘火息前红。

霜野韬莲剑,关城罢月弓。

钱缀榆天合,新城柳塞空。

花销葱岭雪,縠尽流沙雾。

秋驾转兢怀,春冰弥轸虑。

书绝龙庭羽,烽休凤穴戍。

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翦暴兴先废,除凶存昔亡。

圆盖归天壤,方舆入地荒。

孔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

循躬思励己,抚俗愧时康。

元首伫盐梅,股肱惟辅弼。

羽贤崆岭四,翼圣襄城七。

浇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质。

已知隆至道,共欢区宇一。

▲猗若清庙,肃肃荧荧。

国荐严祀,坤兴淑灵。

有几在室,有乐在庭。

临兹孝享,百禄惟宁。

——唐代·徐彦伯《郊庙歌辞。

仪坤庙乐章。

永和》郊庙歌辞。

仪坤庙乐章。

永和猗若清庙,肃肃荧荧。

今日高考宁夏文言文选择题答案

今日高考宁夏文言文选择题答案

今日高考宁夏文言文选择题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

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避乱家居。

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

安进曰:“今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

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

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

”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

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

”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

安从克集庆,进郎中。

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

”太祖多其能让。

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

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后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

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

援兵至,陈友定败去。

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

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

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

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

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

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

”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

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

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时人荣之。

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

”帝大怒,立黜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B.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C.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D.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即《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被誉为"大道之源"。

自题顾亭林集校本后二首清孙诒翻译

自题顾亭林集校本后二首清孙诒翻译

自题顾亭林集校本后二首清孙诒翻译
摘要:
1.介绍《顾亭林集校本》及其作者孙诒
2.分析孙诒的翻译作品《自题顾亭林集校本后二首》
3.评价孙诒的翻译水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顾亭林集校本》是我国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一部重要作品,该书内容丰富,涵盖了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领域。

孙诒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他对顾炎武的著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为《顾亭林集校本》编写了详细的校注。

孙诒翻译的《自题顾亭林集校本后二首》是其中的一篇,这两首诗是对顾炎武学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展现了他对我国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孙诒的翻译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翻译风格严谨、准确,既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又注重语言的通顺易懂,因此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孙诒的翻译成就不仅在于对顾炎武著作的校注,还在于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

他的翻译作品在海外广受欢迎,对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孙诒的翻译理念也影响了后世的翻译家,使得我国的翻译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总之,孙诒的翻译作品《自题顾亭林集校本后二首》是对顾炎武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也是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他的翻译成就不仅在
于学术价值,更在于对我国翻译事业的推动和影响。

古诗孙泰翻译赏析

古诗孙泰翻译赏析

古诗孙泰翻译赏析文言文《孙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

泰妻即姨妹也。

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①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

”姨卒,泰娶其姊。

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众皆伏泰之义。

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

泰亟②往还之。

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

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

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

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

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

”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翻译】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度。

孙泰的妻子是他的表妹。

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

”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

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

”众人都佩服孙泰的正义。

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

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

中和年间,孙泰将在义兴安家,购置一座别墅,用两百贯钱。

已经交付了一半钱,孙泰ORg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

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款项交给房主,让那人搬迁到别处。

在这个时候,看到一个老妇人连声痛哭。

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叫她来问。

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使别墅被别人拥有,因此悲伤。

”孙泰茫然自失了很久,就骗她说:“我刚好收到京师文书,已经另外授职,不能住在这里,所住的地方暂且由你的儿子掌管它。

”说完,解开船绳就离去了,不再回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1【注释】(1)凤凰雏:指幼小的凤凰。

这里用来比喻作者的外孙。

雏,指幼小的,多指鸟类。

(2)从:放纵,放任。

(通假字:通“纵”)(3)五车(chē):形容书之多,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成语“学富五车”即源于此。

(4)年小:年纪小。

【译文】小外孙就像南山上新生的小凤凰一样,眉目清秀得比画上的'还好看。

他小时候就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年纪大些的时候必须读很多的书。

【赏析】这是王安石题赠外孙的七言绝旬,这首诗表明诗人对外孙真挚的爱抚中充满着无限的期望,也表达了诗人尽享天伦之乐的心情。

王安石有一个外孙叫吴侔。

这个孩子长得聪明伶俐,眉清目秀,十分可爱。

王安石非常喜爱,热切地希望他将来能够读书成材,于是就写了这首诗。

一是为了表达对外孙的爱怜,二是对他进行教育和勉励。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诗的前两句,用南山的小凤凰比喻外孙的可爱,用画上的人来衬托外孙的好看,描绘出小外孙天真活泼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对外孙的无限爱怜。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小外孙伸手向他要东西吃,外祖父从不拒绝,因为诗人知道,“贪吃”这是幼儿的天性。

由此,诗人联想到外孙将来的发展前途。

小时候可以任他无忧无虑地玩耍要吃的,等到他该读书的时侯,就要督促他好好读书,以便使之成为有学问的人。

“五车书”,是说很多的书。

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旧时因称读书多为“学富五车”。

这首诗充分抒发了作者对外孙的喜爱之情,揭示了培育后代,使之健康成长的方法,强调了博览群书对于成长的重要性。

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乔山人善琴》翻译赏析

《乔山人善琴》翻译赏析

《乔山人善琴》翻译赏析《乔山人善琴》翻译赏析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接下来,店铺为您介绍了《乔山人善琴》翻译赏析,欢迎欣赏与借鉴。

【原文】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hú),相和悲鸣。

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ǎo)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叩之。

媪(ǎo):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

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山人默然而反。

【注释】①尝:曾经②鹘(hú):一种凶猛的鸟。

③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④媪(ǎo):老妇人。

⑤阕:止息,终了。

⑥款扉:款,敲;扉,门。

⑦叩:问,询问。

⑧絮:棉花。

⑨鼓:弹琴。

⑩类:像。

【翻译】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

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奇异的人传授。

他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使飞鸟凄凉,使鹘鸟寒冷,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

一次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

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

(曲子)已经弹奏完了,乔山人说道:“我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丈夫活着的时候,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

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戴名世《与余生书》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戴名世《与余生书》原文及翻译

戴名世《与余生书》原文及翻译戴名世原文:余生足下。

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

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之,稍稍识其大略。

而吾乡方学士有《滇黔纪闻》一编,余六七年前尝见之。

及是而余购得是书,取犁支所言考之,以证其同异。

盖两人之言各有详有略,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传闻之间,必有讹焉。

然而学士考据颇为确核,而犁支又得于耳目之所睹记,二者将何取信哉?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

今以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闽越,永历之帝西粤、帝滇黔,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昭烈之在蜀,帝昺之在崖州?而其事渐以灭没。

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或菰芦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而其书未出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

至于老将退卒、故家旧臣、遗民父老,相继澌.尽,而文献无征,凋残零落,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终明之末三百年无史,金匮石室之藏,恐终沦散放失,而世所流布.诸书,缺略不祥,毁誉失实。

嗟乎!世无子长、孟坚,不可聊且命笔,鄙人无状,窃有志焉.。

而书籍无从广购,又困于饥寒,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

是则有明全盛之书且不得见其成,而又何况于夜郎、筇笮、昆明、洱海奔走流亡区区之轶事乎?前日翰林院购遗书于各州郡,书稍稍集,但自神宗晚节事涉边疆者,民间汰去不以上;而史官所指名以购者,其外颇更有潜德幽光馆②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

甚矣其难也!,稗官碑志纪载出于史余员昔之志于明史,有深痛焉、辄好问当世事。

而身所与士大夫接甚少,士大夫亦无有以此为念者,又足迹未尝至四方,以故见闻颇寡,然而此志未尝不时时存也。

足下知犁支所在,能召之来与余面论其事,则不胜幸甚。

【注】①余生:余湛,字石民,安徽舒城人,戴名世的学生。

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原文及翻译译文《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原文及翻译译文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原文及翻译归庄原文:余与宁人之交,二十五年矣。

其他同学相与,或二十年,或十余年,盖未尝有经年之别也。

今于宁人之北游也,而不能无感慨焉。

宁人故世家,崇祯之末,祖父蠡源先生暨兄孝廉捐馆②,一时丧荒,赋徭猬集,以遗田八百亩典叶公子,价仅当田之半,仍不与。

阅二载,宁人请求无虑百次,仍少畀之,至十之六,而逢国变。

公子者,素倚其父与伯父之势,凌夺里中,其产逼邻宁人,见顾氏势衰,本畜意吞之。

而宁人自母亡后,绝迹居山中不出,同人不平,代为之请,公子意弗善也。

适宁人之仆陆恩得罪于主,公子钩致之,令诬宁人不轨,将兴大狱,以除顾氏。

事泄,宁人率亲友掩其仆,执而棰之死。

其同谋者惧,告公子。

公子挺身出,与宁人讼,执宁人囚诸奴家,胁令自裁。

同人走叩宪副行提,始出宁人。

比刑官以狱上,宁人杀无罪奴,拟城旦③。

宪副与公子年家,然心知是狱冤,又知郡之官吏,无非公子人者,乃移狱云间④守,坐宁人杀有罪奴。

公子忿怒,遣刺客戕宁人。

宁人走金陵,刺客及之太平门外,伤首坠驴,会救得免。

而叛奴之党,受公子指,纠数十人,乘间动宁人家,尽其累世之传以去。

宁人度与公子讼,力不胜,则浩然有远行。

而同人之知宁人者,携尊榼送之。

酒半,归子作而言曰:“宁人之出也,其将为伍员之奔吴乎?范雎之入秦乎?吾辈所以望宁人者不在此。

宁人之学有本,而树立有素,使穷年读书山中,天下谁复知宁人者?今且登涉名山大川,历传列国,以广其志而大其声施。

焉知今日困厄,非宁人行道于天下之发轫乎?若曰怨仇是寻,非贤人之志;别离是念,非良友之情。

”于是同人曰“善”,请歌以壮其行,而归子为之序。

(有删改)【注】①顾宁人:顾炎武,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②捐馆:舍弃所居之屋舍,死亡的婉称。

与孙季逑书译文

与孙季逑书译文

与孙季逑书译文季逑阁下:近来用功如何?我在数千里之外,每有著述,还未提笔之时,心里就挂念着你啊。

虽然你我才能、天赋早已注定,然而我也深深地仰慕你啊!我们这些人的爱好和崇尚相符合,嗜好和欲望又少。

年轻时不随从那些装模作样卖弄姿态,自我欣赏(边走边回顾自己的影子)之人,以求得世人一时的爱慕;长大后认真思考、聚精会神、废寝忘食,来寻求一点学问上的收获。

只是我略微年长一些,忧虑又多,因为这个缘故不及足下。

然而三十四岁的年龄,距离强仕之年,还又有六年。

向上也希望能竭尽自己的智力,展示微薄的力量,来报恩于先人;向下希望留名声于史册,传布我的姓名于天下而使生我的父母不惭愧。

每每读到曹丕的观点:“日月在天上消逝,形体相貌在人间衰亡,忽然与万物化而为一。

”以及陶侃的论述:“沉溺游乐,饮酒无度,活着的时候无益于当时,死了以后不能留名于后世,这是自暴自弃啊。

”感念这些话,掩卷而悲,于是把一天作两天用,勤奋学习。

又加上受雇于人的余暇时间,还有富余的空闲时间,由于我粗野的本性,原本就缺乏知心的朋友,(因此得以)鸡叫时就随着黑影披衣起床,蜡烛烧完了就带着书卷睡觉。

衣上落满了虱子,虽多却不嫌;浮尘凝集,每日都有一寸厚。

不是门外来客人,巷侧有车辆经过,不知自己处在京邑之内,住的地方界于公卿之间啦。

人的智慧和力量有限,当今的所谓的名士,有的人对富贵权势用尽心思,有的人为求取功名而操劳心志,富贵高名(操纵于别人之手的东西)还没有得到,自己的身体精力就已经衰竭了。

又有人放纵个人的情感爱好于棋类游戏的乐趣之中,消磨生命于花鸟的钻研之中,劳苦相同,岁月也都荒废了。

像这样都是浮华不实的人的过失啊。

我时常想,假使扬雄改变研究经学而来讨好世俗的人,未必可以胜过汉朝朝廷的那些人,将失去深沉的思考。

韦昭放弃写作的特长去下棋,未必能成为吴国的头等人才,而一并丢掉了逐渐熏陶的作用。

这两个人,把心思放在他们的特长上,抛弃他们所不擅长的东西,(这)是值得人羡慕的啊。

宋代王以宁浣溪沙(张国泰生日)赏析DOC可编辑版

宋代王以宁浣溪沙(张国泰生日)赏析DOC可编辑版

浣溪沙(张国泰生日)赏析DOC可编辑版浣溪沙(张国泰生日)王以宁宋代浣溪沙(张国泰生日)原文:快雨疏风六月凉。

貂蝉人著彩衣裳。

肃然心拜玉炉香。

相国趣还调鼎鼐,潘舆指日下潇湘。

秋来江上接归航。

浣溪沙(张国泰生日)拼音解读:kuài yǔ shū fēng liù yuè liáng 。

diāo chán rén zhe cǎi yī shang 。

sù rán xīn bài yù lú xiāng 。

xiàng guó qù hái diào dǐng nài ,pān yú zhǐ rì xià xiāo xiāng 。

qiū lái jiāng shàng jiē guī há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相关赏析:作者介绍作者生平介绍:建炎初,以枢密院编修官出守鼎州。

建炎四年(1130年),为京西制置使,升直显谟阁,不久,落职降三官,责监台州酒税。

绍兴二年(1132年),责永州别驾,潮州安置。

绍兴五年(1135年),特许自便。

绍兴十年(1140年),复右朝奉郎、知全州,以成忠郎换文资为从事郎。

有《王周士词》一卷,存三十二首。

《四库书目提要》谓“以凝词句法精壮”,“绝无南宋浮艳虚薄之习”。

公元1146年,王以宁逝世。

作者生平成就:王以宁(约1090年--1146年):字周士,生于湘潭(今属湖南),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

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只身一人从鼎州借来援兵,解了太原围。

作者书法成就:作者藏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与孙以宁书翻译赏析
文言文《与孙以宁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1),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

承命为征君作传(2),此吾文托记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贤论述(3),皆未得体要。

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4),海内向仰者多。

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5),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

太史公传陆贾(6),其分奴婢、装资,琐琐者皆载焉。

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7),则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

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8),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着。

”(9)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10)。

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11),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耳。

征君义侠,舍杨、左之事(13),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门墙广大,乃度时揣已,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之(14),非得已也;至论学,则为书甚具。

故并弗采着于传上,而虚言其大略。

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辩(15)。

而退之之志李元宾(16),至今有疑其太略者。

夫元宾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业未着,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

”则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

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征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17),他日载之家乘(18),
达于史官,慎毋以彼而易此。

惟足下的然昭晰(19),无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赖也,于仆之文无加损焉。

如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喻之。

【注释】(1)归震川:归有光,字熙甫,人称震川先生,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

明代散文家。

于散文创作力排明前后七子的拟古主张,着义朴素自然,长于言情叙事,为桐城派文家所推重。

着有《震川先生集》。

闬(hàn汗):里门。

(2)征君:即孙奇逢。

(3)群贤论述:指一些人对孙奇逢事迹的记述评论。

(4)门墙广大:《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后即称师门为“门墙”。

“门墙广大”意即师门广大,弟子众多。

(5)晰(x ī析):明白。

(6)陆贾:汉初政论家、辞赋家,随刘邦定天下,官至大中大夫。

(7)萧、曹世家:指《史记》之《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

萧何与曹参对刘邦立国都起过重要作用,为汉初名臣。

(8)见义:示以为文之义法。

《留侯世家》:《史记》为张良作的传。

刘邦建立政权后,封张良为留侯。

(9)“留侯”三句:这是《史记·留侯世家》中的活,意为张良对刘邦谈过许多天下的事情,但并非都与天下存亡有关,所以没有都写入传中。

(10)权度:标淮。

(11)簿籍:流水帐簿。

(12)坐:由于。

(13)杨、左之事:指孙奇逢营救杨涟、左光斗的事。

(14)孺悲:春秋末鲁国人。

《论语·阳货》:“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

”夷之:墨子的信徒。

《孟子·滕文公上》:“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

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

夷子不来!’”(15)“昔欧阳公”二句:欧阳修作《尹师鲁墓志铭》,有人议其详略失当,
措词不合,欧阳修于是作《论尹师鲁墓志》以自辨。

(16)“而退之”句:李观,字元宾,年二十九岁客死长安,韩愈为他着《李元宾墓铭》,仅一百五十余字。

(17)意言:中国古代文论自魏晋以后常强调诗文旨趣寄于意外,寄于言外。

这里的“言”,自然是语言;这里的意,则是指作品的表面的意思。

(18)家乘:家谱。

“乘”(hèn圣)本为春秋时晋国史书的名称,后因以称记载史事之书为“乘”。

(19)的然:明白,清楚。

【翻译】以前归有光曾经遗憾自己足迹没有出过乡里,所见所闻的人物中没有杰出节操、伟大行为可记述。

我承蒙您嘱咐为征君作传,这是我的文章仰仗所记人物来增加分量的机缘,我岂敢不竭尽自己的心力。

你给我看的那些别人给孙征君写的论述,都没有抓住最重要的东西。

他们所写的,大致不超过三个方面:有的详细记述他平生讲学所宣扬的宗旨以及师友相承渊源关系;有的逐条列举他一生仗义行侠的事迹;有的极力称颂他弟子众多,国内向往仰慕他的人很多。

这三个方面,都是征君细微的事迹。

这三个方面写得详细,征君一生立志的大事反而被淹没了。

古代明了作文规律的人,人物传记中所记载的事迹,一定与所记之人的行为规范、事业格局相对称。

司马迁为陆贾作传,将陆贾给五个儿子分配奴婢财产等琐细的事情都写上去了。

如果《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中也逐条例举二人的政绩,那么文字即使增加十倍,也不可能全都写下来。

所以司马迁在《留侯世家》中标示了写作的道理:“留侯生平经常和高祖谈论天下之事很多,但不是关系到天下存亡的事,所以不记载。

”这就明确地告诉了后世写作文章
的人如何处理虚实详略的标准。

宋、元各史书,就像街市店铺里的流水账簿,使得读者无法将一篇文章读完,就是因为(作者)不懂得这一原理。

征君仗义行侠,除了营救杨涟、左光斗之事,其他的都是乡村里对自己的行为要求高的人能够努力做到的。

他的弟子门人众多,是因为他能够审度时世,正确估价自己,不敢像孔子、孟子那样拒绝孺悲、夷之,是不得已的。

至于他研究学问,他自己所写的书已说得很详细。

所以这些我都没有写入传中,只是用虚笔写了一个大略情况。

从前欧阳修作《尹师鲁墓志》,以至专门写文章为自己辩白,韩愈为李元宾作“墓志铭”,至今还有人对他写得过于简略表示疑惑。

李元宾年纪不到三十,德行还没有修成,功业也不显著,而铭词中已说到:“才高于当世,而品行超过古人。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的这篇传公开后,一定会有人嫌我写得太简略,不知道以往各家的记述,只求验证事实,所以事迹写得越详细,而义蕴反而更狭小。

我现在把要详写的事迹写得简略,具体的事迹写得概括,而征君的真正精神品格反而能够在文字之外表现出来,以后载入家谱,交送史官,千万不要用别人写的替换我这篇。

只有您明辨是非,不被一般人的言论所迷惑,是征君所信赖的人,对我的文章并没有什么损害。

如果还有别的什么要商量讨论的,就请明确告诉我。

【赏析】
本文是就《孙征君传》给孙奇逢后人的一封复信。

在这封信中,方苞提出了:“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的创作主张。

若其人规模较小,则可“琐琐者皆载焉”。

若其人规模宏大,则应得其体要,“常事不书”,“非关天下所以存亡事”不着。

否则文字
即使增加十倍,面面俱到,也不能把一个人物写活。

所以替人作传时宜知:“虚实详略之权度”。

若如市肆簿籍一般,则“事愈详而义愈狭”,细枝末节显著而人物的精神品格隐没。

所以为文要善于剪裁,精于取舍,突出中心,抓住人物精神的闪光点,“详者略,实者虚”,“独著者荦荦大者”,“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

方苞的观店对文学创作很有指导意义,并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实践了这些观点,信中还回答了了孙以宁所示对孙奇逢事迹的记述评论不予采着的道理:“征君义狭,舍杨、左之事,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至论学,则为书甚具。

故并弗采着于传上,而虚言其大略。

”所以传记中只选取了孙奇逢一生的大节伟行,以表现他不畏权奸毒焰的刚正卜阳的优秀品格,不与清政府合作的民族气节。

事迹典型突出,人物个性鲜明。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