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患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医患沟通

一、外科特征

狭义外科即指以手术疗法治疗疾病的专科,也是随着解剖学的发展,继药物疗法之后兴起的治疗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术治疗范围扩大,手术技术提高,手术普及加快,手术治疗出现了引人瞩目的变化。主要表现是:手术领域不断扩大,过去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某些先天性畸形、脏器功能衰竭等疾病如今可采用手术治疗,与其它疗法相比,手术疗法有其自身的特点:

1.效果好、收效快,有局限性

手术对某些疾病治疗也只是其中环节之一,还要补充其他治疗措施;有的疾病手术可以令其“手到病除”,有的也只是探查或明确诊断。

2.合作性治疗

手术是群体性劳动,技术复杂,环节多,涉及临床、医技、后勤多个部门、多个工种,需要各方面的主动协助、密切配合。

3.风险性较大

手术治疗对象是患病的机体,手术有正面的治疗作用,也有破坏机体、组织,增加全身负担的负面作用。故而手术的风险大,并发症多,医疗安全问题突出。

4.技术含量大

手术条件要求高,对无菌技术,麻醉技术,仪器设备,物资供应等条件依赖性大,要求严格。

5.心理社会因素

(1)心理社会因素与外伤:据调查,外科中常见的外伤发生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一定关系。多数人有轻率、任性、积极、热情,不愿受约束,有强制性、偏执性和攻击性等特点。还有骨折的发生与生活事件有关,不良行为,如酗酒与外伤之间的关系。

(2)心理社会因素与外科感染疾病:外科感染性疾病的直接原因是致病菌,但致病菌只有在躯体防御功能低下时才繁殖致病.心理应激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这就是在外科感染疾病中起了间接的致病作用。在史籍中,有因强烈精神刺激后而“疽发背死”之说。

(3)心理社会因素与外科手术:个性特征,情绪状态,应对能力、社会支持、生活事件数量等心理社会因素对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应激程度、手术顺利程

度及术后康复状况都有影响。

二、外科患者特点

根据外科特征,手术治疗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无论是何种手术,对病人都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强刺激,这种刺激通过交感-肾上腺系统的作用,使病人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如不得到缓解,将会影响手术效果,加重术后情绪障碍或引起并发症。因此,外科医生应及时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采取适宜的医患沟通,减轻病人的心理应激反应,帮助病人顺利渡过手术期,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1.手术前心理特点

病人手术前的心理反应最常见的是手术焦虑、恐惧和睡眠障碍,一般病人住院24小时内焦虑、恐惧程度最高,然后适应住院环境和病人角色后逐渐减轻。引起术前焦虑的原因有:①病人对手术安全性缺乏了解,特别是对麻醉几乎是陌生,顾虑严重,导致恐惧和焦虑;②担心手术效果,对手术成功缺乏信息与信心;③对手术医生的年龄、年资、技术、手术经验反复打听,不放心;④病人害怕疼痛,对自己耐受疼痛的压力和疼痛程度缺乏信心和认识;⑤其他方面包括家庭关系、治疗费用、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安排等。而这些影响因素的个体差异甚大。一般认为年龄小的手术患者焦虑反应重,女性患者相对较明显,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想法及顾虑较多,性格内向,不善言语表达、情绪不稳定以及既往有心理创伤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2.手术中的心理特点

对非全身麻醉的患者,在手术中的恐惧心理达到最高点往往表现在对手术中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的用心倾听,揣摩;对手术器械撞击声音的格外留心。

3.手术后病人的心理特点

术前焦虑水平高的病人,一般术后仍维持较高的心理反应。由于重大手术均有可能引起部分生理功能丧失和体象改变,容易导致许多心理问题。如愤怒、自卑、焦虑、人际关系障碍等。反复手术而久治不愈者术后心理反应强烈,有的患者可能因术后一时不能生活自理、长期卧床、难以工作、孤独等原因,也可继发严重的心理障碍。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手术病人预后,除了疾病的严重程度、手术操作技术、术后护理以及有无并发症等因素外,心理因素也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手术预后。这些心理因素主要包括:①对手术不了解;②知识水平低,难以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

沟通;③消极应对方式;④焦虑过高或过低,情绪不稳定,抑郁,缺乏自信心;

⑤治疗和康复动机不足;⑥对手术的结果期望不切实际。

手术患者的焦虑恐惧,紧张反应不仅仅局限在手术前,也始终伴随至手术后,如手术意识障碍,手术后精神状态手术后长期卧床、药物依赖、活动迟缓。

三、术前与患者谈话及家属签字

手术前,医务人员要同病人作一次详细的谈话,告诉病人手术的名称、方法,手术中的感受,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让病人了解手术的大致情况和适应办法。例如:对局部麻醉下进行腹部手术的病人,就应该告诉他:在牵拉脏器时会有不舒服或疼痛感,但只要尽量放松,或作几次深呼吸,就可以减轻;若仍无好转,可给予止痛药物。又如,对胃肠道术后需放胃管的病人,应事先告诉他术后说话会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表达自己的要求;应告诉病人术前用药的作用和会出现的症状;要告诉病人术后是平卧位,还是半卧位;术后要多咳嗽吐痰、多活动,告诉他们做这些动作刀口不会裂开;告诉病人术后如何用止痛药等等。总之,医务人员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病人以充分的心理准备。

手术前应指导病人加强自我训练,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医务人员迎接手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培养病人的自我分析能力,控制能力和联想能力,让病人分析自己疾病是采取保守治疗好,还是采取手术治疗好,以主动地控制自己紧张、恐惧的状态。手术前睡眠对手术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手术前要叮嘱病人休息好。对失眠的病人,要告诉他睡眠是为了手术时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对害怕手术疼痛的病人,要让他想想现在遭受的疾病折磨,不如耐受一时的开刀之苦,可免除长期的疼痛,使病人平静地接受手术。

手术前,医务人员要找病人、病人家属或单位领导谈话,并要求他们在谈话记录上签字,这是一种常规制度。通常情况下,医务人员在征得病人或家属同意后才决定手术的。病人的承诺和签字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明医务人员(院方)是对病人人格和权利的尊重。手术是以损伤为前提的,病人是否接受这种治疗,自己完全有权决定。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才能在无承诺(签字)时进行手术。二是签字意味着病人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对医务人员来说也是字字千钧,责任重大,具有法律意义。

医务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谈话时要注意:

(1)实事求是:向他们讲清楚手术治疗的意义,手术的有关情况,特别是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