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前和不同生育阶段灌溉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同的播期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着重要的影响。
播期是指农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时间段,两个不同播期的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不
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产量和构成因素也会有所不同。
在不同的播期下,冬小麦的产量会有一定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早播期的冬小麦会有
较高的产量。
这是由于早播期的冬小麦能够更多地利用气温适宜的时期进行生长,积累更
多的生物质和养分,从而有更多的机会产生更多的籽粒。
而晚播期的冬小麦则往往会受到
寒冷和干旱等不利条件的影响,导致生长发育受阻,产量较低。
在实际生产中,选择适宜
的播期对冬小麦的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的构成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
构成因素是指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各个
因素,包括生育期、光合作用强度、叶面积指数、平均粒重、千粒重等。
早播期的冬小麦
能够在较长的生育期内进行生长,积累更多的养分和生物质,因此具备较高的叶面积指数
和光合作用强度,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光合作用,提高光合效率,从而增加产量。
早播期的
冬小麦能够在辐射高的季节进行开花和灌浆,有利于提高粒重和千粒重,进一步增加产量。
而晚播期的冬小麦则因为生育期受限,生物质和养分积累相对较少,导致较低的叶面积指
数和光合作用强度,产量也相应较低。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引言冬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全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在冬季种植,春季收割,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播种期对冬小麦的产量以及构成因素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冬小麦的种植和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1.早播期早播期对冬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
在早春气温逐渐回升的情况下,早播期冬小麦能够更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可以生长更长的时间,根系更加发达,茎秆更加粗壮,从而形成更多的穗粒,相对而言,产量更高。
受旱早霜的影响也较大,容易导致冬小麦的减产和失收。
早播期冬小麦对氮素需求较大,农民在施肥时,要注意根据早播期的特点,合理施肥。
2.适时播期适时播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比较平稳。
通过选择最佳的播种时间,可以使冬小麦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最大限度地发挥生长潜力,从而取得良好的产量。
适时播期的冬小麦在遇到早春温度复苏时,能够更快地进入生长期,茁壮成长,同时能够避免早霜和大面积减产的风险。
3.晚播期晚播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
由于晚播期播种的冬小麦受早春气温复苏的时间短,生长季节相对较短,会导致冬小麦产量的降低。
晚播期播种的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也容易受到早春干旱等不良气候的影响,容易出现穗粒不饱满、产量不高等情况。
二、不同播期对冬小麦构成因素的影响1.生育期不同播期种植的冬小麦生长发育阶段会有所不同。
早播期的冬小麦由于生长季节相对较长,若适时进行管理,茎秆会更加粗壮,根系更加发达,相对而言,穗粒和产量都更加丰富。
而晚播期的冬小麦由于生长季节较短,生育期可能会被压缩,茎秆和根系不够发达,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三、结论通过对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早播期的冬小麦在生长季节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产量的不稳定,但相对而言,可以形成更多的穗粒,产量更高;适时播期的冬小麦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周期适中,产量较为稳定;晚播期的冬小麦生长季节短,生长速度慢,容易受到不良气候的影响,产量较低。
灌溉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测定指标1 干物质转运贡献率开花,成熟,每个小区取样3株,分离为旗叶,穗轴颖壳,茎秆+叶鞘,其他叶,(籽粒)80℃烘干,营养器官幵花前藏同化物运转量=开花期干重-成熟期干重营养器官幵花前藏同化物运转率%=(开花期干重-成熟期干重)/幵花期干重*100幵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成熟期籽粒干重-营养器官花前藏物质运转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幵花前营养器官藏物质转运量/成熟期籽粒干重2 氮转运贡献率凯氏定氮法,硫酸消解法。
开花期氮素积累量=开花期茎、叶、鞘、穗氮素积累量的总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成熟期茎、叶、鞘、穗、籽粒氮素积累的总和营养器官的氮素转运量=开花期氮积累-成熟期氮素积累量(不包括籽粒)营养器官的氮素转运效率=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开花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100%营养器官氮素的贡献率=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100%3灌浆速率开花期每小区取10穗,七天取一次,取出籽粒,烘干称重,干重,籽粒数籽粒灌浆速率=(籽粒干重-前一次籽粒干重)/籽粒数4 光合特性开花期开始测定光合速率,7天一次,至旗叶衰老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含量,蒸腾速率5产量及其构成成熟期,统计一米双行穗数,每小区取10穗,统计穗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
6.蛋白组分及其特性连续振荡提取法,水,酸,醇,碱提取,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含量7.淀粉粘度,热力特性。
RVA,DSC8.水分利用率灌溉水利用率=(灌水处理产量-不灌水产量)/灌水量9.叶片SPAD值变化趋势每小区标记6株,5天测定一次SPAD值。
10.倒伏相关性状测定分析株高,重心高度,基部第一第二节间长,倒伏程度百分比。
不同生育期(阶段)有限补灌对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率的影响
均表 现 为冬前 灌 水> 季 灌水> 期 灌水 ; 生育 时期 灌水 处理 的平 均产 量和 灌溉 水水 分 经济效 率均表 春 后 各 现 为冬 水> 孕穗 水> 节 水> 花 水> 青 水> 身水> 浆 水> 照 ( 补 灌 )水 分利 用效 率 为冬 水> 拔 扬 返 起 灌 对 不 , 孕 穗 水> 扬花 水> 青 水> 身水> 节水> 返 起 拔 灌浆 水> 照 ( 对 不补 灌 ) 降雨正 常年 型各 生 育 阶段 灌 水 处理 的 。 平均产 量 、 分利 用效率 均 高于干旱 年型 , 水 而干 旱年 型灌溉 水水 分经 济效 率却 高于正 常年型 。此 项研 究
g o h pe ids we e i r a e i h r e f p e wi e ri a i n > s rn ri a i n > l t ri a i n; r wt ro r nc e s n t e o d r o r — ntr irg to p i g irg to a e ir g to Av r g i l n t re o o c e fc e y o r ia i n wa e n r d fe e ti i a i n te t n swe e e a e y e d a d wae c n mi tii nc firg to t r u de if r n r g to r a me t r
e ce c , h f cso mi dsp lme tl r g t na df rn eid sae) ndf rn e r o i f in y iai t i ee t r s( g s i iee t as n e l e r o f p o t f y
冬小麦不一样时期的浇水时间及要点介绍
04
抽穗期浇水
浇水时间
孕穗期
孕穗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 此时浇水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和 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抽穗前
在小麦抽穗前,也需要适量的浇 水,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 育。
浇水要点
01 02
适量浇水
在抽穗期,小麦需要充足的水分,但是浇水要适量,不能过多或过少。 如果浇水过多,会导致小麦倒伏、病害增多等问题;如果浇水过少,则 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如果遇到干旱,浇水时间应适当提前,以防止小麦因缺水而 减产。
浇水要点
浇水前应先清除麦田内的杂草和 枯叶,以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
量。
浇水时要注意水量和时间,避免 过量浇水导致小麦根部腐烂或过
少浇水导致小麦生长不良。
浇水后应及时松土,以增加土壤 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小麦
的生长和成熟。
THANKS
感谢观看
浇水前要检查水利设施,保证 灌溉正常进行。同时,要清除 渠道中的杂物和冰凌,确保水 流顺畅。
浇水后管理
浇水后要及时进行划锄松土, 防止土壤板结,并做好野燕麦
等杂草的防治工作。
03
返青期浇水
浇水时间
通常在2月中旬至3月初,即春节之 后,根据天气情况,当土壤表层510厘米以下出现干燥,且白天日均 温在0℃以上时,就可以开始浇水。
浇水时要注意天气情况,选择在晴朗 天气进行,避免在寒潮、阴雨天气进 行,防止倒春寒对小麦造成冻害。
浇水要点
浇水量要适中
返青水不宜过大,以小水灌溉为佳,以免造成地温下降,影响小 麦的生长。
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
浇水后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以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小麦根系生 长。
注意病虫害防治
返青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应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谢家 李 , 珍 (徽 业 学 学 ,徽 肥2o) 琪, 金才 魏凤 安 农 大 农 院安 合 3 6 o 3
摘要 [ 的 ] 目 为冬 小麦籽粒产 量 目标制 定及 育种 策略抉择提 供 参考依 据 。[ 方法 ] 大 田奈 件 下设 置不 同的播期 处理 , Lg t 方程 在 用 oii sc 拟合 小麦籽粒灌 浆过程 , 分析 不 同播期 对小麦一 系列次级灌 浆参数 及其 粒重 和产量 的影 响。[ 果 ] 果表 明: 结 结 在全球 气候 变暖 的争件 下, 播种期 偏早(0月 1 1 0日) 的冬 小麦越冬前群 体主 茎叶龄 较 大, 受冻 害的影响 , 易 或在拔 节抽 穗期 因群体 较 大 易发 生病 害。适 当晚播 ( 1 2 0月 4日) 可以减轻 不利奈件对 冬小麦 的影响。冬 小麦的产量 和籽粒 千粒重随播期 的推迟先 升 高后 降低 。籽 粒灌浆进 程 中渐增 期较 高的灌 浆速率 、 快增期 和缓增期较 长的灌 浆持续 时间有利 于粒重的增加 。[ 结论 ] 小麦适播期 以 l 中下 旬为 宜。 冬 0月 关键词 播期 ; 小麦 ; 冬 灌浆特性 ; 产量 中图分 类号 ¥ 1 . 52 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0 1 — 6 12O )3 0 39 0 57 61( 81— 4 — 2 o 5
不同镇压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镇压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马艳
【期刊名称】《现代化农业》
【年(卷),期】2023()3
【摘要】为明确不同镇压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济麦22为供试品种,以不同镇压形式为处理,探讨了不同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特性、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与不镇压相比,播后镇压1遍处理和播后镇压、冬前镇压各一遍处理的小麦次生根数量、产量均高于对照,而播后镇压2遍处理的穗数、穗粒数、产量均较对照有所降低,说明适当镇压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并提高产量,而连续镇压2遍则不利于产量的增加。
综上可知,在当地生产条件下,播后镇压+冬前镇压组合处理效果最优,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经济效益。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马艳
【作者单位】成武县农业农村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
【相关文献】
1.氮磷钾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料对冬小麦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氮磷钾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对冬小麦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不同镇压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影
响的差异性分析4.播前和不同生育阶段灌溉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5.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播期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播期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摘要研究了小麦不同播期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11日左右为小麦最佳播种期。
关键词小麦;播期;产量;农艺性状鹤壁是全国优质小麦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小麦常年种植面积8.67万hm2,产量60万t[1]。
近年来,随着小麦良种补贴及核心区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先后创造了1.00、3.33、6.67、666.67、2 000.00 hm2全国同面积高产典型,在粮食高产创建方面成绩显著[2-4]。
选择最佳播期对于小麦冬前形成壮苗、促成有效分蘖、确保单位面积穗数至关重要。
为此,于2012年在鹤壁市开展小麦播期示范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北纬35°41′,东经114°33′,为小麦玉米轮作区,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还田。
0~20 cm土层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速效锌含量分别为17.5 g/kg、95 mg/kg、16 mg/kg、296 mg/kg、1.99 mg/kg。
玉米秸秆还田后,根据土壤化验结果进行配方施肥,分别施鸡粪、磷酸二铵、钾肥、尿素7500、375、225、225 kg/hm2。
1.2 试验材料供试小麦品种为鹤麦1号,属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0 d,与对照豫麦49晚熟相当。
幼苗半匍匐,苗期长势壮,较抗寒,大分蘖多,分蘖成穗中等;株型紧凑,拔节后叶色浓绿,叶片较长、宽、半披,茎秆有蜡质,植株偏高,茎秆粗壮,高抗倒伏,长方型穗,穗大,籽粒半角质,无黑胚,饱满度好,千粒重高[5-6];成产三要素为:平均有效穗数496.5万穗/hm2,每穗粒数39.9粒,千粒重45.4 g,高抗条锈、叶锈病,感叶枯病和白粉病[7-8]。
1.3 试验方法试验设3个播期处理,分别为10月1日、10月11日、10月21日,采取大田条播,用种量为150 kg/hm2,总面积4 006 m2。
基肥施40%复合肥(20-10-10)、尿素、60%氯化钾分别为375、75、75 kg/hm2。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冬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着我国粮食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
因此,研究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对于冬小麦的高产稳产和优质优产具有重要意义。
冬小麦的播种期受制于气温、降雨、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等因素,因此不同的播期会对冬小麦产量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的播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较为明显。
(一)早播期:早播期是指在10月上旬到中旬,以及9月下旬播种。
早播期可以利用秋季多余的水分和低温,提高冬小麦的生长速度和抗逆性,同时也可以避免春季高温和旱情的影响,以保证冬小麦的最佳生长状态。
一些研究表明,早播期能够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早于10月10日播种的冬小麦产量明显高于晚于该日期播种的冬小麦。
适宜播期是指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播种。
适宜播期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秋季的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同时也可以尽量避免春季高温和早干早热的影响。
适宜播期能够保证冬小麦充分利用秋季温度和水分,同时也可以保证冬小麦能够足够利用冬季和春季的优质气候条件,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晚播期是指在11月中旬到下旬播种。
晚播期由于冬小麦生长周期较长,无法充分利用秋季的充足水分和温度,同时春季的高温和早干早热也会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从而降低产量。
冬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
这些构成因素都受制于气候、土壤和气象等因素,因此不同的播期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一)穗粒数:穗粒数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
早、适宜、晚播期间,穗粒数的差异主要受气候和土壤等因素影响。
研究表明,适宜播期间的降雨量较大,同时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状态较优,这些因素均对冬小麦的穗粒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冬小麦的产量。
穗粒重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另一个重要构成因素。
早播期由于利用了秋季优质的生长环境,冬小麦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均能得到较好的保障,因此早播期冬小麦的穗粒重明显高于晚播期。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冬小麦产量受播期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因素,其产量会受到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播种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如果冬小麦的播种时间太早,会面临霜冻、寒潮和干旱等不利天气条件,从而导致幼苗受损或死亡,进而影响产量。
相反,如果冬小麦的播种时间太晚,会面临夏季高温和干旱的影响,导致种子发芽率低,进而影响产量。
选择适当的播种期对冬小麦的产量非常重要。
播种期对冬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冬小麦的生育期长短上。
在理想的播种期内,冬小麦的生育期较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从而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
而如果播种期太早或太晚,冬小麦的生育期就会相应变短,无法充分利用环境条件,进而影响产量。
不同播种期对冬小麦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也有影响。
适宜的播种期有利于冬小麦生长期间的抗病能力和抗逆能力的提高,能够更好地应对病虫害和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减少产量的损失。
种植管理也是冬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播种期可以使农民有更足够的时间进行农田管理,如松土、中耕、施肥和除草等,从而提高产量。
而如果播种期不合适,可能会使种植管理的工作时间受限,无法充分发挥管理的效果,影响产量。
不同播种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控冬小麦的生育期、抗病性和抗逆性以及种植管理等方面来实现的。
选择适宜的播种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效益。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冬小麦的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成为农业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播期下,冬小麦的产量表现出不同的趋势。
一般情况下,早播期的冬小麦产量要高于晚播期。
这是由于早播期的冬小麦有更长的生长时间和更好的光照条件,能够生长得更加充分。
同时,早播期的冬小麦在遭遇自然灾害的时候,如霜冻和干旱,有更多的时间自行修复,因此产量变异性相对较小。
而晚播期的冬小麦,由于生长时间较短且在成熟季节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其产量较为不稳定。
其次,不同播期也会对冬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产生影响。
在不同的播期下,冬小麦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环境特征也会随之变化。
早播期的冬小麦在生长上相对较为积极,植株高度、茎粗、穗长和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都相对较高,但是单粒重和千粒重较小。
晚播期的冬小麦则相反,单粒重和千粒重较高,但其他产量构成因素相对较小。
这是因为晚播期的冬小麦在成熟期遭遇自然灾害的压力较大,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加紧积累养分,以提高谷粒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最后,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还受到诸多其他因素的制约。
例如,栽培区域的气候、土壤和栽培技术等都会影响着播期对产量的影响程度。
在不同的栽培区域中,早播期产量的优势可能受到气温和阳光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晚播期产量的稳定性也可能受到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影响。
总结起来,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
农民在选择播期时应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达到最优的产量效果。
农业领域也应不断深入研究不同播期的冬小麦产量变化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栽培方案,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及种植技术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对于冬小麦这一重要的粮食作物来说,不同的播种期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不同播种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
1.早播期早播期的优势在于冬小麦生长期相对较长,有利于积累充足的养分和产量。
早播期的作物能够充分利用秋季和初冬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促进早熟和生长旺盛,从而提高了生物量和产量。
早播期的冬小麦能够有效避开春季的高温干旱等不利条件,减少病虫害等灾害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产量稳定性。
2.中播期中播期的冬小麦生长期适中,能够充分利用春季温湿的气候条件,生长势较强。
中播期的作物可以有效避开寒冷冬季和炎热夏季的不利因素,相对较易实现高产稳产。
由于气温尚有一定的低温保护能力,不易受到倒伏、干旱等不利影响。
中播期的冬小麦产量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稳定。
2.温度早播期和中播期的冬小麦受到春季的温度条件较好,有利于生长势的强劲和生物量的积累。
晚播期的作物可能受到高温和干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出现产量较低的情况。
3.水分不同播期的冬小麦在生长后期的水分需求也有所不同。
早播期和中播期的冬小麦在生长后期可能受到春季干旱的影响,需合理利用水资源以保证产量。
晚播期的冬小麦由于生长期较短,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低。
4.病虫害不同播期的冬小麦抗病虫害能力也有所不同。
早播期的冬小麦可能受到春季病虫害的影响较小,晚播期的作物则可能存在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合理管理病虫害对于不同播期的冬小麦来说尤为重要。
不同的播种期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都会产生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合适的播种期,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更好地保证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本文的分析与探讨能够为相关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0,26(23)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孙娜张胜军王彩荣*曹禹(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伊宁835000)摘要:为探讨不同播期、播量对伊犁河谷冬小麦主栽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新冬4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共设置了5个播期和6个播量水平。
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冬小麦营养生长期缩短,但成熟期不推迟。
同一播期下,播量对生育期无影响;播期为9月26日、播量为360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为6063.64kg/hm2;在播量较小的情况下,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有所下降,但在一定范围内随播期推迟,适当加大播量,小麦产量有所增加;当播期推迟到临界值时,产量随播期的推迟呈明显降低趋势。
关键词:冬小麦;播期;播量;产量中图分类号S5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0)23-0040-04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将近30%的农民把种植小麦作为自己主要的经济来源。
小麦提供了人类20%的能量和25%的蛋白质需求[1,2],全世界超过1/6的小麦产自中国[3]。
小麦产量不仅受品种、土壤条件、气候的影响[4],而且与播期、播量也有密切联系[5]。
只有在品种改良的基础上,配套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才能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6]。
播期和播量是影响冬小麦的群体性状和产量形成的2个重要因素。
在一定播期范围内,播种期越迟,出苗和分蘖越迟,冬前分蘖越少,冬前未能形成壮苗,穗分化过程中退化小穗数过多,最终导致有效穗数减少[7]。
随着播期的提前,麦苗能有效利用光、热、水等资源,冬前第一分蘖高峰分蘖量大,但从返青期至拔节期分蘖数基本变化不大。
晚播小麦从返青期开始分蘖迅速,但无效分蘖多,因此,在晚播情况下争取足够穗数的主要途径是增加基本苗数,依靠主茎成穗[8]。
播量的不同必然会造成个体生长发育的差异,进而影响小麦个体的分蘖数量、成穗数和生长状况,而这些对群体结构、群体环境和产量形成都具有较大影响。
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品种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
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品种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作者:邵凤武赵居生陆文龙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08年第01期摘要:采取不同的灌溉处理,研究参试品种在不同灌溉组合下表现的经济性状和产量性状,计算灌溉水的增产能力,以筛选出适合不同水源和不同灌溉条件的小麦品种。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次数;产量中图分类号:S5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500(2008)01—0036—04灌溉是冬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在北方,小麦用水约占农业用水的70%。
由于天津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限制冬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为了稳定小麦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开展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对灌溉的利用特点和产量性状等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条件对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筛选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节水型小麦品种,以期为小麦因地制宜开展高产高效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0个参试品种为沧6001、冀麦32、沧6003、沧6004、沧119、农大3432、农大211、农大3509、农大3488和T49号,分别来自河北省沧州农科院和中国农业大学,以我市大面积种植品种京冬8.号为对照。
1.2试验设计试验于2005—2006年在天津市静海县良种场内进行。
土壤为中粘壤土,0~20cm土壤含有机质1.487mg/kg,碱解氮85.3mg/kg,速效磷27.9mg/kg,速效钾190mg/kg。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8行区,行距0.2m,3次重复,四周设保护区,用4层宽0.5m、厚0.014mm的地膜纵面隔离,以防浇水影响试验。
小区面积为9m×16m=14.4m2。
基本苗375万/hm2。
为检验各品种在不同灌溉条件下的生育特性和产量表现,参加试验的11个品种全在足墒、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进行播种。
试验设4种处理:(1)全生育期内不进行灌溉(代号s。
);(2)灌溉1次冻水(代号S1);(3)灌溉2次(冻水+拔节水,代号S2);(4)灌溉3次(浇冻水+拔节水+灌浆水,代号S3),每次浇水900m3/hm2,处理间设5m的隔离带,对各处理地块分别采样测土壤容重、养分和含水量。
冬小麦的灌溉管理
冬小麦的灌溉管理冬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灌溉管理是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冬小麦的灌溉管理进行探讨。
一、灌溉时机冬小麦的灌溉时机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湿度和作物生长情况来确定。
一般而言,冬小麦在播种后初期,由于种子体积较小,较容易受到干旱的影响,此时需要及时进行少量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待幼苗出土后,应根据土壤湿度情况进行适量灌溉,避免幼苗由于水分不足而生长缓慢。
生育期中后期,冬小麦进入拔节和抽穗阶段,水分需求逐渐增加,此时应加大灌溉强度,确保水分充足。
二、灌溉方式冬小麦的灌溉方式有多种,包括表面灌溉、滴灌和喷灌等。
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灌溉设施的可行性,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1. 表面灌溉表面灌溉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灌溉方式,通过从水源引水灌溉整个田地,使得土壤湿润。
但是,表面灌溉存在耗水量大、水分利用率低以及易造成土壤表面结皮等问题。
2. 滴灌滴灌是一种将水分直接滴到植株根部的灌溉方式,具有节水、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优点。
适用于土壤质地较为疏松的地区。
3. 喷灌喷灌是通过喷头将水分均匀喷洒在冬小麦上,适用于平坦地区和水平坡地。
喷灌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三、灌溉水量冬小麦的灌溉水量需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作物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来确定。
一般而言,冬小麦在生长初期和拔节阶段对水分需求较小,每次灌溉的水量可适量减少;而在抽穗和灌浆期,冬小麦对水分需求较大,每次灌溉的水量则需要适当增加。
四、灌溉频率冬小麦的灌溉频率同样需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阶段来确定。
一般而言,冬小麦在生长初期和成熟期的灌溉频率可以适当减少,而在拔节、抽穗和灌浆期则需要增加灌溉频率,保持土壤湿润。
五、灌溉管理注意事项1. 定期监测土壤水分状况,及时调整灌溉水量和频率。
2. 控制灌溉时机,避免在高温、强风和高湿度的情况下进行灌溉。
浅谈冬小麦各生育期灌溉及效应
浅谈冬小麦各生育期灌溉及效应发布时间:2021-06-17T12:20:04.76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作者:赵现娥杨颖峰[导读] 摘要:冬小麦生长处于干旱少雨的季节,适时适量灌水,对于小麦高产、稳产有着决定性的作业,所以灌溉对于小麦的生长具有重大意义。
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渭南临渭 714000摘要:冬小麦生长处于干旱少雨的季节,适时适量灌水,对于小麦高产、稳产有着决定性的作业,所以灌溉对于小麦的生长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冬小麦;生育期;墒情;气温;苗情;灌溉在众多旱作物中,冬小麦生长恰处在干旱少雨的季节,因而对灌溉的要求最为迫切。
生产实践表明:在灌溉得以保证的条件下,小麦是高产、稳产作物。
所以,灌溉对小麦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北方麦区的灌溉基本上是补充性的,由于有降雨的干扰,灌水效果有时会受到一定影响。
因而科学的灌溉管理应根据天气、土壤墒情与苗情进行灌溉。
这样才有可能做到适时、适量灌水,满足节水增产的要求。
但在西北地区,冬小麦生长期降水很少,全生育期降雨量不足100毫米,甚至更少。
小麦生长期有固定的灌溉制度,根据各生育期适时、适量地分配水量进行灌溉,因受降雨干扰较小,所以灌溉效果十分显著。
(一)播前灌溉与冬前壮苗“麦收八、十、三场雨”,这是流行在北方麦区的农谚。
八月(农历)是当地小麦播种时节。
这个时间降雨对小麦及时播种与出苗具有v 十分重要意义。
而此时往往干旱少雨、墒情不足,一般情况下要灌溉造墒以保证播种与出苗,为冬前壮苗打下基础。
播前灌溉时间应在播种前10~15天左右,播前灌溉可分为三种形式:即茬水、踏墒水(与蒙头水)。
茬水,是在前茬(玉米)收获后先不犁地,撒施粗肥后直接灌水。
利用原来的畦埂或垄沟灌水。
灌水量较少,多在50m3/亩左右。
待稍干后及时镟耕,播种。
这种方式多在玉米收获期推迟,犁地不能及时进行,就先灌水。
否则,先耕地后再灌水往往由于灌水量过大影响按时整地与播种而推迟播期。
不同灌水定额对冬小麦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_杨静敬
1 材 料 与 方 法
试验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河南 省 灌 溉 试 验 中 心 站 毛 庄 试 验 基 地 的 测 坑 内 进 行,测 坑 面 积 长 3.3 m,宽 2 m,深 2 m,四 周 用 钢 板 隔 离 ,周 边 培 土 ,并 用 大 型 电 动 式 遥 控 遮 雨 棚 来 阻 隔 雨 水 。 试 验 基 地 位 于北纬34°16′,东经112°42′,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85.0m;多年平均气温 14.3 ℃,年平均降雨量 640.9mm,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无霜期220d,全年日照时间约2 400h。1m 土层平均 土壤密度为1.45g/cm3,田间质 量 持 水 率 为 23% (FC)。 土 壤 为 中 壤 土,试 验 于 2011 年 10 月 21 日 播 种, 2012 年 6 月 5 日 收 获 ,品 种 为 豫 麦 49-198,播 种 量 150kg/hm2。
87
出 ,体 现 在 株 高 增 长 方 面 的 速 度 相 对 拔 节 期 较 慢 。 抽 穗 结 束 后 ,冬 小 麦 植 株 生 长 达 到 最 大 值 ,株 高 趋 于 稳 定 。
且各处理冬小麦的株高差异不大,只有定额600m3/hm2 处理的株高在拔节 后 略 微 小 于 其 他 处 理,其 他 几 个
处 理 的 株 高 基 本 相 等 。 由 此 说 明 ,以 设 定 的 灌 水 下 限 控 制 灌 溉 时 间 ,能 及 时 的 满 足 冬 小 麦 生 长 对 水 分 的 需 求 ,
而灌 水 定 额 的 大 小 对 株 高 的 影 响 不 明 显 ,但 是 在 冬 小 麦 快 速 生 长 的 拔 节 至 抽 穗 阶 段 ,灌 水 定 额 (600 m3/hm2)相
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陈金平;尹志刚;周国勤;王建华;熊贵训;李周;于立新;马海英;王广甫【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5)003【摘要】探索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预防豫南地区小麦湿害、渍害提供科学依据。
在大田条件下,以瑞星1号为材料,采取人工连续浇水创造过湿条件,研究在冬前、越冬期、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至成熟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
冬前、返青期浇水,小麦叶龄、分蘖及次生根的数目减少;冬前、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单位面积干物质量较对照分别降低11.2%、7.3%、14.7%、22.0%和13.4%;各处理的群体总茎数在起身期达到高峰,随后总茎数下降,孕穗至成熟期群体总茎数基本稳定。
冬前浇水,小麦最高群体总茎数较对照低12.2%,差异显著。
返青期浇水,小麦最高群体总茎数较对照高14.7%,差异显著。
越冬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小麦群体最高总茎数较对照差异不显著,返青期浇水成穗率最低。
冬前、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产量分别比对照低8.1%、3.3%、10.9%、8.6%和9.0%,差异显著。
越冬期浇水,产量和未浇水对照差异不显著。
【总页数】4页(P39-42)【作者】陈金平;尹志刚;周国勤;王建华;熊贵训;李周;于立新;马海英;王广甫【作者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正阳县原种场,河南正阳463600;浉河区农业局,河南信阳464000;平桥区农业局,河南信阳464100;平桥区农业局,河南信阳464100;淮滨县农业局,河南淮滨464400;桐柏县农科所,河南桐柏4747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相关文献】1.小麦套种玉米田不同时间浇水对小麦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 [J], 张保民;黄芳;李萌;李国2.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与补灌结合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J], 郑惠玲;武继承;潘晓莹;李学军;韩伟锋3.不同生育时期膜下灌水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J], 付晓;祝令晓;刘孟娟;丁红;慈敦伟;张智猛;石书兵4.不同生育时期膜下滴灌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J], 康涛;李文金;张艳艳;张利民;陈建生;李海东;任志红;张智猛5.不同生育时期施用挺立对泛麦7030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J], 宋明梅;肖红;姜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灌溉频次和时期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灌溉频次和时期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韩惠芳;李全起;董宝娣;刘孟雨【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0(030)006【摘要】为探讨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的节水灌溉模式,2006-2008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冬小麦品种科农9204为试验材料,在总灌溉量为120mm的条件下,研究了灌溉次数和灌溉时期对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及相关主要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一次灌溉分别有利于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千粒重的形成或提高;两次灌溉处理中,以拔节和抽穗期各灌60mm处理籽粒产量最高,籽粒蛋白质产量有随灌溉时期后移而降低的趋势;冬小麦生育期间随灌溉次数增多和灌溉时期后移,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等均显著降低.综合考虑冬小麦的籽粒产量、WUE、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在总灌溉量为120mm的条件下,以拔节和抽穗期各灌溉60mm为宜.【总页数】8页(P1548-1555)【作者】韩惠芳;李全起;董宝娣;刘孟雨【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穗部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J], 李哲清;赵万春;杜军志2.氮肥不同追施比例和时期对冬小麦保麦9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何力剑;杨凤书;安学军;邵秋红;张雪花;安浩军;徐海娜3.不同追肥时期和追肥量对晚播冬小麦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J], 宋佳杰;杨佳;崔福柱;郝国花;杨慧;赵丽洁;姚慧敏;弓晓雅4.灌溉频次与种植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卞城月;马长健;刘馨惠;刘泉汝;李全起5.亏缺灌溉频次对冬小麦叶片水分生理特征的影响 [J], 郎坤;赵丹丹;沈加印;刘泉汝;李全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9月灌溉排水学报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第34卷第9期 文章编号:1672-3317(2015)09-0001-06播前和不同生育阶段灌溉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杨林林1,2,高阳1,申孝军1,韩敏琦2,李新强1,巩文军3,段爱旺1(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需水与调控重点实验室,河南新乡453002;2.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102442;3.河南省焦作市广利灌区管理局,河南焦作454550)摘 要:以“周麦22”为试材,研究了播前和不同生育阶段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返青期灌溉能显著提高冬小麦返青—拔节期间的株高增长速率,拔节期灌溉对株高的影响较返青期小。
返青期灌溉对促进叶面积指数增长效果最为显著,拔节期灌溉次之,灌浆期灌溉则能有效减缓后期叶面积指数的降低速率。
在播前灌溉条件下,返青水较拔节水和灌浆水更有利于冬小麦形成较多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较高的千粒质量。
从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考虑,在播前灌溉条件下,拔节水比灌浆水效果好,而返青水又比拔节水效更好。
关 键 词:冬小麦;灌溉;农艺性状;产量;耗水量中图分类号:S275.3;S512.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522/j.cnki.ggps.2015.09.001杨林林,高阳,申孝军,等.播前和不同生育阶段灌溉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5,34(9):1-6.0 引 言华北平原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该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冬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1]。
以河南省为例,2014年年初遭受了6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全省近35%的小型水库干枯;全省除信阳市和驻马店市外,其他地区的多数大中型水库仅能维持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供给,农业灌溉已无水可用。
随着极端气候出现频率的不断增加,华北平原出现秋、冬、春连旱的概率也在不断升高,对冬小麦的高产稳产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因此,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是保证冬小麦生产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不同,水分状况对作物生理生化过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差异[2]。
水分亏缺会影响作物生长的许多方面,包括解剖结构学、植株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及产量组成等。
因此,在确定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时,都需要以作物生长对水分状况的反应为基础[3]。
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最明显的影响体现在作物的高度、叶面积大小和产量上[4],但水分亏缺也并非一定总是会降低产量,关键在于水分亏缺发生的时间及体现的程度[5]。
已有研究表明,在适当的时期形成适度、限量灌溉或适度的水分胁迫,可明显降低农田耗水量,而对产量的影响十分轻微,或基本没有影响,从而会使水分利用效率得到明显提升[6-7]。
播前蓄水是一项有效调控水资源季节供需矛盾、改善土壤墒情、提高冬小麦稳产性的措施。
特别是在土壤质地黏重的区域,播前蓄水有利于出苗,并对冬小麦的分蘖、越冬过程,以及后期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已有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产量形成、 收稿日期:2015-04-14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1-30);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7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9153,51309227);北京市青年英才项目(YETP1834) 作者简介:杨林林(1980-),女。
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作物水分生理与高效用水研究。
E-mail:yanglinlin19@126.com 通讯作者:段爱旺(1963-),男。
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水分生理与高效用水研究。
E-mail:duanaiwang@yahoo.com.cn1水分利用的影响,对于不同播前蓄水量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及不同灌水量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
通过设置不同的播前蓄水处理及生育期灌水量处理,研究播前蓄水和不同生育阶段水分状况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冬小麦的高产、稳产栽培提供适宜的用水管理理论与技术措施。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试验于2012年10月—2013年6月在河南省焦作市广利灌区灌溉试验站(112°55′E,35°40′N,海拔150m)的测坑内进行。
每个测坑的上口面积为6.66m2(2m×3.33m),深度为1.8m;测坑底部铺设0.2m厚的砂石滤层,滤层之上覆盖1.5m厚的土体,土壤表面低于测坑顶部0.1m。
测坑四周用防渗水泥壁隔离,以阻止水分在不同测坑之间相互侧渗。
测坑内回填的土壤质地属砂质黏土,0~150cm土体平均干体积质量为1.45g/cm3,田间持水率为26%(质量),饱和含水率为30%(质量)。
试验站所在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94mm,平均蒸发量1 775mm(直径20cm蒸发皿观测值),平均气温14.5℃。
试验期间遇到降雨时即用防雨棚覆盖整个试验区,以防止雨水对试验的影响。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7个处理,3次重复,共21个组合,分别在21个测坑中实施,具体设计见表1。
各测坑均采用地面灌溉方式灌水,用水表量测精准控制灌水量,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冬小麦品种为“周麦22”。
播种前每个测坑撒施0.4kg复合肥(N-P-K质量比例为25-13-7)作底肥,然后进行翻耕,深度约为30cm。
在返青—拔节期每个测坑追施0.2kg尿素。
冬小麦于2012年10月10日表1 试验各处理灌水量 mm处理灌水量灌水期T1 60,60,60播种后1周,返青期,灌浆期T2 60,60,60播前,返青期,拔节期T3 90,60播前,拔节期T4 120播前T5 60,90播前,拔节期T6 60,90播前,返青期T7 60,90播前,灌浆期播种,行距20cm,每个测坑15行,播种量按225kg/hm2控制;于2013年6月4日收获。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1)土壤含水率。
采用烘干法测定,测定深度为140cm,每20cm为1层,每10d测定1次。
冬小麦播种前、收获后,以及每次灌水前后均进行测定。
为避免土钻孔对作物生长及灌溉的影响,每次打完土钻后,都用土将土钻孔填埋密实。
2)群体密度、株高和叶面积。
群体密度于分蘖前开始测定。
每个测坑内都选定3个1m长的样段,定期调查每个样段的总分蘖数及有效分蘖数,取平均数折算成公顷分蘖数使用。
株高测定从土壤表面开始,测定到自然状态下冠层顶部的高度;在每个处理内随机选取长势一致的12个植株,取下所有叶片,在叶片最宽处测取叶宽,从叶鞘到叶尖的长度计为叶长,然后按照叶面积=叶长×叶宽×0.85计算确定每个叶片的叶面积。
各试验小区的叶面积指数(LAI)用式(1)计算确定[8]:LAI=D·A,(1)式中:D为群体密度(株/m2);A为单株叶面积(m2/株)。
3)产量构成项。
穗粒数:收获时每个测坑内随机取样30个有代表性的麦穗,分别测定穗粒数,取平均值;单位面积穗数:每个处理中随机取3个1m长的样段,计取有效穗数,然后折算成每平方米穗数;千粒质量:在每个处理脱粒后的小麦中随机取1 000粒,称取质量,重复3次,取平均数;籽粒产量:每个处理中随机取3个1m长的样段,收获、脱粒、晒干后测定籽粒质量,然后折算为每个小区的产量。
1.4 数据分析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DPS 1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Duncan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2.1 播前和不同生育阶段灌溉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播前及不同生育阶段灌溉对冬小麦株高有显著影响(见表2)。
7个处理均在播前或播种后1周进行了灌溉,至返青初期,各处理1m土体平均含水率降低至田间持水率的53.4%~67.0%,基本属轻度胁迫。
由2于前期苗小根细、水分需求少,播前灌溉60mm水量的各处理(T2—T7处理)在返青初期,株高差异不显著。
但T1处理由于在播种后1周才进行灌溉,因试验地土壤质地黏重,播种时土壤水分状况不良影响了种子萌芽,小麦的出苗及长势受到抑制,T1处理的株高在返青前期最小,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并对后期作物生长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表2 不同生育阶段各处理的平均株高处理平均株高/cm返青初期拔节初期灌浆初期株高增长率返青—拔节期拔节—灌浆期T1 13.7cB 44.6aA 59.2cC 226.2%(60mm)32.7%T2 16.1bAB 42.3ab A 70.0aAB 161.8%(60mm)65.7%(60mm)T3 17.8ab A 38.1bc AB 59.1cC 113.3%55.2%(60mm)T4 18.6aA 41.9ab A 60.4bc C 125.0%44.0%T5 18.7aA 43.1ab A 64.5bBC 130.3%49.6%(90mm)T6 17.3ab A 43.9aA 71.1aA 153.9%(90mm)62.2%T7 17.4ab A 35.0cB 61.7bc C 100.5%76.6% 注 各株高增长率下方括号内的数据为该阶段的灌溉水量;株高增长率下方无括号的,表示该阶段未进行灌溉;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
返青期灌溉可提高冬小麦返青—拔节期间株高增长率。
T1、T2、T6处理在灌溉后第3d,1m土体平均含水率增至田间持水率的80.8%~89.2%,而未在返青期灌溉的其他处理,此时1m土体平均含水率仅为田间持水率的58%左右。
从表2可以看出,与未进行返青期灌溉的处理相比,灌溉返青水的处理(T1、T2、T6处理)在返青—拔节期间株高增长率均达到153%以上,而未灌溉返青水的处理(T3、T4、T5、T7处理)在返青—拔节期间株高增长率均在130%以下。
拔节期灌溉对冬小麦株高增长也有积极作用。
灌溉拔节水的3个处理(T2、T3、T5处理),在灌溉拔节水后第2d,1m土体平均含水率增至田间持水率的78.4%~88.8%,而未在拔节期灌溉的其他处理,此时1m土体平均含水率仅为54%左右。
灌溉拔节水的处理在拔节—抽穗期间株高增长率达到50%以上。
由于灌浆期及后期株高基本固定,故仅分析了灌浆期前株高的变化情况。
2.2 播前和不同生育阶段灌溉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不同阶段灌溉对冬小麦LAI的影响结果汇总于图1和表3。
图1 不同生育阶段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表3 不同生育阶段各处理的LAI增长率处理返青期LAI增长率拔节期LAI增长率灌浆期LAI降低速度T1 450.5%(60mm)4.4%21.7%(60mm)T2 339.6%(60mm)11.5%(60mm)35.4%T3 173.5%4.6%(60mm)37.1%T4 284.6%0.5%35.4%T5 114.5%7.5%(90mm)27.0%T6 152.2%(90mm)3.1%49.5%T7 164.0%-32.1%6.5%(90mm)3 由图1可知,冬小麦不同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返青期前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上升较慢,返青后叶面积指数增加变快,到抽穗期达到最大,随后开始减小,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