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试卷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试卷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试卷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

一年365天,我们为什么要把归乡的日子选择在春节?这个问题,牵涉到中国时间的秘密。

过去二十年,我一直在研究中国古代历法中节日的排列。

最后我发现了中国古代人时间生活的秘密:原来中国古人按照阴阳观念思考问题,依照阴静阳动的原则,他们给自己的时间生活划分出了鲜明的节奏。

这节奏就体现在节日安排上:一年之中,前半年为重;半年之中,前三个月为重;12个月当中,奇数月份为重;一月之中,前半月为重。

这个排列有两个变例:一是八月份,宋代开始,中秋节成长为大节;另一个变例就是十二月,十二月是偶数月,但节日分量很重,并且集中在后半月,这和来年一月份的前半月结合在一起,构成中国古代时间生活最大的一个节期。

当这一规则具体展开于一年的农业生活中时,我们会看到,中国古代节日具有怎样鲜明的内在节奏!一月之中,当人们为前半月的节日忙碌过后,后半月的平静生活显得非常可贵。

当后半月的生活显得过于平静,下一个月新的节日期已经来临。

当一个节日较多的月份结束后,到来的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少的月份。

然后到来的又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多的月份。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年之中,当万物萌生的春季这样一个节日繁多的季节结束后,是稳定的成长,是夏季这样一个节日相对减少的季节。

而当收获的金秋来临,同时到来的是又一个节日的盛季。

而那之后是冬季,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节日排列由相对减少到伴随着新年即将来临而转入迎新的准备期。

一年中节日的最高潮将在这之后如期到来。

这一切构成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节日生活的内在节奏。

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这一内在节奏,与大自然的四季变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与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日传说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先民的时间轨迹雕上了美丽的刻度。

这一内在节奏,有如万象喧然与处子般宁静的契合,有如一曲美丽的乐曲。

北京丰台区2019高三上年末考试--语文

北京丰台区2019高三上年末考试--语文

北京丰台区2019高三上年末考试--语文〔考试时长150分钟总分值150分〕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驰骋矫蹂造作迸.〔bèng〕发谙.〔yīn〕习B、羁拌刚愎自用哺.〔pǔ〕育稗.〔bài〕史C、狭隘忧心忡忡粗糙.〔cāo〕鞭笞.〔chī〕D、商贾相形见拙瞠.〔chēn〕目裨.〔bì〕益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国富才能军强,军强方可卫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始终与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

B、《中国好声音》作为2018最火爆的娱乐节目,人气节节攀升。

优秀学员纷纷走上商业舞台,小魔女吴莫愁更是炙手可热....。

C、面对中日两国历史,日本理应对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但从不屈服的坚强意志有深刻认识,理应知晓礼尚往来....的多重含义。

D、“限塑令”实施4年有余,但以“限塑”来减少白色污染的作用微乎其微。

之前已“死掉”的超薄塑料袋厂家又卷土重来....。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速生鸡”事件发生后,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贮藏鸡肉产品的冷库进行全面摸排,并将发现的问题产品立即就地封存。

B、共享荣光是百年奥运始终如一的追求,奥运会不仅是世界各国人民加深友谊的平台,也是各国运动员实现梦想的舞台。

C、2018年1月1日起,火车票价将下调近1%左右,新票价及旅客的意外伤害强制险自愿购买的详规有望于下周末出台。

D、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以及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4、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巴尔扎克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90多部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作品被称为法国社会“一面镜子”。

B、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杂剧作家,其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等等;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丰台区2018~2019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含答案

丰台区2018~2019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含答案

丰台区2018~2019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含答案(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从20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城市问题日益加剧,包括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等;全球化更加剧了城市间的资本、资源和创造力的竞争。

如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命题。

2008年,IBM公司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的主题报告中,首先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希冀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人们所面对的各行各业中。

2010年,IBM又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IBM经过研究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六个核心系统组成。

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

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

而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智能互联时代:利用遍布全市的各类硬件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随时随地实现对城市全面感知和监测,通过传感设备智能识别及立体感知城市的位置、人口、环境、状态等信息的变化,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数据提取、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交通、医疗、安全等具体的业务流程进行智能化集成,从而能及时主动作出响应,保证城市各个关键系统高效地运行。

所以,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此后这一理念被世界各国接纳,并作为应对金融海啸,刺激经济增长的策略。

2019届北京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北京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北京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一年365天,我们为什么要把归乡的日子选择在春节?这个问题,牵涉到中国时间的秘密。

过去二十年,我一直在研究中国古代历法中节日的排列。

最后我发现了中国古代人时间生活的秘密:原来中国古人按照阴阳观念思考问题,依照阴静阳动的原则,他们给自己的时间生活划分出了鲜明的节奏。

这节奏就体现在节日安排上:一年之中,前半年为重;半年之中,前三个月为重;12个月当中,奇数月份为重;一月之中,前半月为重。

这个排列有两个变例:一是八月份,宋代开始,中秋节成长为大节;另一个变例就是十二月,十二月是偶数月,但节日分量很重,并且集中在后半月,这和来年一月份的前半月结合在一起,构成中国古代时间生活最大的一个节期。

当这一规则具体展开于一年的农业生活中时,我们会看到,中国古代节日具有怎样鲜明的内在节奏!一月之中,当人们为前半月的节日忙碌过后,后半月的平静生活显得非常可贵。

当后半月的生活显得过于平静,下一个月新的节日期已经来临。

当一个节日较多的月份结束后,到来的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少的月份。

然后到来的又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多的月份。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年之中,当万物萌生的春季这样一个节日繁多的季节结束后,是稳定的成长,是夏季这样一个节日相对减少的季节。

而当收获的金秋来临,同时到来的是又一个节日的盛季。

而那之后是冬季,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节日排列由相对减少到伴随着新年即将来临而转入迎新的准备期。

一年中节日的最高潮将在这之后如期到来。

这一切构成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节日生活的内在节奏。

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这一内在节奏,与大自然的四季变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与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日传说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先民的时间轨迹雕上了美丽的刻度。

这一内在节奏,有如万象喧然与处子般宁静的契合,有如一曲美丽的乐曲。

2018-2019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题及解析

2018-2019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题及解析

丰台区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鲤鱼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淡水鱼,体态肥美,品种繁多,分布广泛,而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人们就已经有意识地在池塘里养殖鲤鱼,以供食用。

鲤鱼深受劳动大众的喜爱,这与它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一方面,鲤鱼肉质鲜美,是餐桌上常见的一道佳肴,王维的《洛阳女儿行》就有“侍女金盘脍鲤鱼”的诗句;另一方面,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中,鲤鱼具有产量高、成活率高的特点,能为养殖人员创造极为可观的产业价值。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认为:“中国民族的重实利由来已久,一切学问、宗教、思想、艺术等等,都以实用实利为根据。

”所以,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价值较高的鲤鱼就脱颖而出,不仅成功吸引了劳动者的视线,还与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不谋而合,与民间智慧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人们在养鲤食鲤的生产生活中,逐渐产生了对鲤鱼的多样情感,有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鲤鱼成为劳动大众赋予艺术想象的对象,开始具备象征意义。

在民间,鲤鱼是吉祥富足的象征,人们常赠鲤以示尊敬和祝贺。

明清以后,运用物象谐音组成吉语,给事物以象征意义,更多地是表达对农事、物产、年运丰足的祈祝,最终让它演化成迎祥纳福的吉祥形象。

“鱼”与“余”同音,“有鱼”与“有余”同音,鲤鱼有了富足有余的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等题材在民间绘画、剪纸、刺绣、印染、陶瓷中被大量使用,表达了对农作物丰收的期望,继而延伸为对命运、财富、机遇的吉祥祝愿。

鲤鱼,还被视为爱情的信使,寄托了人们最美好的情感。

从远古时代开始,鱼就是生殖崇拜的对象,而淡水鱼中的鲤鱼与人类最为亲近,又具有繁殖能力强、体态优美、色泽艳丽等特点,人们便将其与男女之爱联系到一起,情人之间传递书信也常常被称作“鱼传尺素”“鱼雁传书”。

鲤鱼就这样成了爱情使者,闪烁着浪漫主义光芒。

在鲤鱼的美好寓意中,勇气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2019东城高三期末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小说的丛林①我在大兴安岭长大,是个典型的“林中女孩”。

因为那里地广人稀,所以少时在小镇的路上遇见生人,我会有微微的紧张感。

人在那里是少数族类,而动植物却是多数族类。

②我熟悉林中的树木花草,溪流河谷,野猫野兔。

一个人在幽深的林中穿行,很少怕过。

因为林中枝叶“窸窣..——”摇动,窜出来的不是愣头愣脑的狍子,就是炫耀其美丽尾巴的松鼠。

我春天去山里采野菜,将采回的分类,人爱吃的先拿出来,用开水焯了蘸酱吃,其余的则给猪当餐后的点心。

猪非常喜欢享用野菜,它吃起来摇着比耗子长不了多少的小尾巴,“嗯嗯”叫着,很感恩的样子,这时我就有一种满足感。

夏天时我们去河边洗衣服刷鞋子,常常是把洗好的衣服晾在草丛或柳树丛上,就去林中采野果吃去了。

都柿、草莓、水葡萄、马林果,红的紫的,熟的不熟的,全往嘴里填,浆果在此时成了最好的口红。

到了秋天,大人孩子都爱往林中钻,我们在五彩的落叶中采榛子,蘑菇,把它们晒干了,冬天就有“好嚼儿”了。

不要以为到了冬天,林中就没有美味,扒拉开向阳山坡的积雪,可找到未被采摘的红豆,雪中的红豆味道极好,酸甜,有点淡淡的酒味。

还有,你可以划开桦树皮,舔舐桦树皮里清香微甜的汁液。

守着大山,对贪吃的我来说,就是守着一个零食铺,嘴上是亏不着的了。

③童年时我还喜欢去山里采野花。

百合、芍药、绣线菊、马莲花、忘忧草,姹紫嫣红....地走进我们家,我们也不讲究养花的容器,酒瓶、罐头瓶、咸菜坛、猪食槽,都可栽花,它们在暗淡的屋子里,照亮我们的梦。

这些体验,在我写作以后,都进入了我的小说世界。

④有了丛林的动植物,当然就有活动在其中的人。

那些人大概是为了宣示自己作为生命的强大存在吧,喜欢大声说话。

又因为寒冷的缘故吧,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7(答案详解)

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7(答案详解)

北京市丰台区【最新】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最新】频频登上热搜。

一年来,这首歌如此火爆,首先是因为举国上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烈氛围。

可为何爱国主义歌曲这么多,唯独它火了起来呢?【最新】4月,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节就挑选了《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主旋律歌曲。

音乐家们给出以下几点理由:质朴深情的歌词,柔和舒展的旋律,好听;歌声里寄托着由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直抵人心;圆舞曲风格,节奏欢快,朗朗上口,适合大众唱、大合唱等。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成为“网红”,远不止歌曲自身的特点,还在于它打破了各种圈层。

无论是金领还是蓝领,无论是明星还是路人甲,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都在这段时期不由自主地哼唱起这首优美的歌曲,都以“我”的角色汇入歌曲形成的新潮流,一起参与庆祝祖国的生日。

报告会、文艺汇演、千人合唱等等,每一个活动都能以“我和我的祖国”冠名。

活动中的每一个“我”,都是中国故事里的主角,都以自己真挚的爱国情意唱响对祖国的赞美和祝福。

另外,流行文化助力主流政治文化。

人们在微信头像上,甚至自己的脸上添上那一抹红色,显得格外自然。

流行音乐天后王菲演绎的《我和我的祖国》,自在、辽阔而温暖。

虽然争议不断,但并不妨碍这一文化现象维持高的品质和热度。

(取材于网络文章)材料二【最新】春节,央视连续播出了快闪系列节目——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随后引发了全国的模仿热潮。

“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节目是如何吸引观众参与,提升节目传播效果的呢?节目制作:品牌效应激活现场观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品牌优势十分突出,《我和我的祖国》本身也是艺术精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方位策划,多角度、多机位拍摄,现场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到热烈的氛围而自发加入。

系列节目的推出正值春运返乡和春节团聚期间,第一期节目选择首都国际机场作为拍摄地,面对信号可以覆盖全国的拍摄镜头,被采访者积极参与,尽情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归途的迫切感,激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题

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题

丰台区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2019.1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0分)初学为文,常觉文思枯涩难以为继。

有人认为疗治之方是多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甲(虽然/固然)可以充实学问增广见闻,主要的还是有利于思想的启发,否则纵然腹.笥便便,搜章摘句,也不过是诠.释之学,不见得就能达到“文如春华,思若涌泉”的地步。

想象不充,分析不精,辞藻.不富,这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

度过枯涩的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

提起笔来,有个我在,“①。

”对于什么都有意见,乙(而且/况且)触类旁通,波澜.壮阔,有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逸.出题外而莫知所届,有时旁证.博引而轻重倒置,有时竟至“骂题”,洋洋洒洒,拉拉杂杂。

也许有人喜欢这种“②”式的文章,觉得里面有一股豪放恣.肆的气魄。

不过就作文的艺术而论,似乎尚大有改进的余地。

作文知道割爱,才是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征象。

须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视,需要大刀阔斧地加以削删。

芟除枝蔓.之后,才能显着丙(整洁/整齐)而有精神,简单而有力量。

所谓“③”,就是这种境界。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腹.(fǔ)笥豪放恣.肆B.诠.(quán)释波澜.壮阔C.辞藻.(zǎo)逸.出题外D.枝蔓.(wàn)旁证.博引2.依次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虽然况且整洁 B.固然而且整洁C.虽然而且整齐 D.固然况且整齐3.在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A. ①绚烂之极趋于平淡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③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B. ①长江大河一泻千里②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③绚烂之极趋于平淡C. 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③绚烂之极趋于平淡D. 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②绚烂之极趋于平淡③长江大河一泻千里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修辞手法,与画线句中“敝帚”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人际交往中,巧妙的沟通、机智的表达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而用拳头代替舌头..的愚蠢行为则常常葬送一切。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2019东城高三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

(共12分)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1】叶梦得霜降碧天静,秋事【2】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

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3】。

注释:【1】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

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

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

【2】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

【3】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篇四句以“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D.结尾“回首望云中”一句,诗人借汉代古地名表达了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

15. 下列对词中加点词语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促西风”的“促”字,不仅写出了秋风强劲,而且体现出敌情急迫、战事紧急。

B.“中夜入梧桐”中的“入”字,生动地描绘出风吹入梧桐的枝叶深处,鸣响不止。

C.“客争笑”中的“争”字,极写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与诗人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D.“老矣真堪愧”中的“堪”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虚度年华而一事无成的惭愧。

16. 明人毛晋《石林词跋》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ì, 纠缠)人”。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6分)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诗仙李白想象瑰奇,他诗中的意象常带有奇特的神话色彩,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北京各区高三2019届期末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详细答案)

北京各区高三2019届期末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详细答案)

北京各区高三2019届期末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2019东城高三期末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小说的丛林①我在大兴安岭长大,是个典型的“林中女孩”。

因为那里地广人稀,所以少时在小镇的路上遇见生人,我会有微微的紧张感。

人在那里是少数族类,而动植物却是多数族类。

②我熟悉林中的树木花草,溪流河谷,野猫野兔。

一个人在幽深的林中穿行,很少怕过。

因为林中枝叶“窸窣..——”摇动,窜出来的不是愣头愣脑的狍子,就是炫耀其美丽尾巴的松鼠。

我春天去山里采野菜,将采回的分类,人爱吃的先拿出来,用开水焯了蘸酱吃,其余的则给猪当餐后的点心。

猪非常喜欢享用野菜,它吃起来摇着比耗子长不了多少的小尾巴,“嗯嗯”叫着,很感恩的样子,这时我就有一种满足感。

夏天时我们去河边洗衣服刷鞋子,常常是把洗好的衣服晾在草丛或柳树丛上,就去林中采野果吃去了。

都柿、草莓、水葡萄、马林果,红的紫的,熟的不熟的,全往嘴里填,浆果在此时成了最好的口红。

到了秋天,大人孩子都爱往林中钻,我们在五彩的落叶中采榛子,蘑菇,把它们晒干了,冬天就有“好嚼儿”了。

不要以为到了冬天,林中就没有美味,扒拉开向阳山坡的积雪,可找到未被采摘的红豆,雪中的红豆味道极好,酸甜,有点淡淡的酒味。

还有,你可以划开桦树皮,舔舐桦树皮里清香微甜的汁液。

守着大山,对贪吃的我来说,就是守着一个零食铺,嘴上是亏不着的了。

③童年时我还喜欢去山里采野花。

百合、芍药、绣线菊、马莲花、忘忧草,姹紫嫣红....地走进我们家,我们也不讲究养花的容器,酒瓶、罐头瓶、咸菜坛、猪食槽,都可栽花,它们在暗淡的屋子里,照亮我们的梦。

这些体验,在我写作以后,都进入了我的小说世界。

④有了丛林的动植物,当然就有活动在其中的人。

那些人大概是为了宣示自己作为生命的强大存在吧,喜欢大声说话。

又因为寒冷的缘故吧,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这些人物的特征,在我的小说中都有所表现。

我首先熟悉的是家中的人,父母、姐弟、姥姥、姥爷、爷爷、叔叔、姨舅,在我爱上小说以后,他们以不同方式,隐身而入,也许只是一声叹息,或是一个背影。

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1—7题。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材料一鲤鱼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淡水鱼,体态肥美,品种繁多,分布广泛,而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人们就已经有意识地在池塘里养殖鲤鱼,以供食用。

鲤鱼深受劳动大众的喜爱,这与它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一方面,鲤鱼肉质鲜美,是餐桌上常见的一道佳肴,王维的《洛阳女儿行》就有“侍女金盘脍鲤鱼”的诗句;另一方面,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中,鲤鱼具有产量高、成活率高的特点,能为养殖人员创造极为可观的产业价值。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认为:“中国民族的重实利由来已久,一切学问、宗教、思想、艺术等等,都以实用实利为根据。

”所以,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价值较高的鲤鱼就脱颖而出,不仅成功吸引了劳动者的视线,还与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不谋而合,与民间智慧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人们在养鲤食鲤的生产生活中,逐渐产生了对鲤鱼的多样情感,有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鲤鱼成为劳动大众赋予艺术想象的对象,开始具备象征意义。

在民间,鲤鱼是吉祥富足的象征,人们常赠鲤以示尊敬和祝贺。

明清以后,运用物象谐音组成吉语,给事物以象征意义,更多地是表达对农事、物产、年运丰足的祈祝,最终让它演化成迎祥纳福的吉祥形象。

“鱼”与“余”同音,“有鱼”与“有余”同音,鲤鱼有了富足有余的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等题材在民间绘画、剪纸、刺绣、印染、陶瓷中被大量使用,表达了对农作物丰收的期望,继而延伸为对命运、财富、机遇的吉祥祝愿。

鲤鱼,还被视为爱情的信使,寄托了人们最美好的情感。

从远古时代开始,鱼就是生殖崇拜的对象,而淡水鱼中的鲤鱼与人类最为亲近,又具有繁殖能力强、体态优美、色泽艳丽等特点,人们便将其与男女之爱联系到一起,情人之间传递书信也常常被称作“鱼传尺素”“鱼雁传书”。

鲤鱼就这样成了爱情使者,闪烁着浪漫主义光芒。

在鲤鱼的美好寓意中,勇气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鲤鱼跳龙门”是民间的经典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勇敢坚毅的鲤鱼形象成为人们喜爱和追求的对象。

丰台区2019高三期末答案

丰台区2019高三期末答案

丰台区2019高三期末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一、本大题共7 小题,共23 分。

1.(3分)D(无中生有)2.(3分)B【A项,殷商时代已有的是养殖鲤鱼的历史;C项,无中生有;D项,“研究鲤鱼的象征义”只能解释“跟鲤鱼的象征义有关的各项现象”的成因,不能解释“生活中各类现象的成因”】。

3.(3分)A4.(3分)C【A项,溯,读作sù;B项,不可换成“殊途同归”;D项,两个“藉”意义不同】。

5.(3分)D6.(3分)B【A项,原文为“事有不顺的转发者”“都清楚”“事情不顺利的因由”;C项,原文“我们当然不会相信那些诸如打人、放火便能转嫁厄运的言论”,说明那样的言论我们不会转发;而“适可而止”的是“转发锦鲤”这样的行为。

D项,“无可非议”的意思是“没有什么可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转发锦鲤”的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但也可能成为人们懒惰、拖延的借口,并不能说是无可非议的】。

7.(5分)①鲤鱼有吉祥富足等美好寓意,人们希望通过转发锦鲤给自己带来好运气,保佑自己顺利渡过眼前的难关。

②生活压力加大,使人们心理上有一种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这让很多人想通过转发锦鲤得到心理安慰。

③人们心理上有对正能量事物的无限渴求,无论用来加强信心的方法有多少种,也愿意用转发锦鲤以增强一下信心。

④网络上有人表示自己一转锦鲤好运就来了,这进一步渲染强化了对锦鲤的信赖,所以人们纷纷转发。

【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意思符合即可】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8.(3分)D【以为,以之为的省略,以此来治理】9.(3分)D【在/表被动,被】10.(3分)B【这样的国家,必然被他国控制】11.(4分)答案示例:①合于天时能得到天的帮助,合于正义能得到人的拥护。

既合天时又合正义,这样就能把天时与正义的力量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②国君的欲望太过分了,别人怎么受得了。

【评分标准:每翻译对一句得2分,意思符合即可】12.(5分)答案示例:楚人深谙管子“制国”之道,强大的楚国答应宋人为鹿上之盟的意图是:“以其国后”而“后发制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1—7题。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材料一鲤鱼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淡水鱼,体态肥美,品种繁多,分布广泛,而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人们就已经有意识地在池塘里养殖鲤鱼,以供食用。

鲤鱼深受劳动大众的喜爱,这与它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一方面,鲤鱼肉质鲜美,是餐桌上常见的一道佳肴,王维的《洛阳女儿行》就有“侍女金盘脍鲤鱼”的诗句;另一方面,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中,鲤鱼具有产量高、成活率高的特点,能为养殖人员创造极为可观的产业价值。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认为:“中国民族的重实利由来已久,一切学问、宗教、思想、艺术等等,都以实用实利为根据。

”所以,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价值较高的鲤鱼就脱颖而出,不仅成功吸引了劳动者的视线,还与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不谋而合,与民间智慧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人们在养鲤食鲤的生产生活中,逐渐产生了对鲤鱼的多样情感,有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鲤鱼成为劳动大众赋予艺术想象的对象,开始具备象征意义。

在民间,鲤鱼是吉祥富足的象征,人们常赠鲤以示尊敬和祝贺。

明清以后,运用物象谐音组成吉语,给事物以象征意义,更多地是表达对农事、物产、年运丰足的祈祝,最终让它演化成迎祥纳福的吉祥形象。

“鱼”与“余”同音,“有鱼”与“有余”同音,鲤鱼有了富足有余的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等题材在民间绘画、剪纸、刺绣、印染、陶瓷中被大量使用,表达了对农作物丰收的期望,继而延伸为对命运、财富、机遇的吉祥祝愿。

鲤鱼,还被视为爱情的信使,寄托了人们最美好的情感。

从远古时代开始,鱼就是生殖崇拜的对象,而淡水鱼中的鲤鱼与人类最为亲近,又具有繁殖能力强、体态优美、色泽艳丽等特点,人们便将其与男女之爱联系到一起,情人之间传递书信也常常被称作“鱼传尺素”“鱼雁传书”。

鲤鱼就这样成了爱情使者,闪烁着浪漫主义光芒。

在鲤鱼的美好寓意中,勇气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鲤鱼跳龙门”是民间的经典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勇敢坚毅的鲤鱼形象成为人们喜爱和追求的对象。

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演化为龙。

这样的故事在不同地区也存在着大体相似的版本,它们有共同的母题和想要传递的精神:逆流而上,勇敢进取。

后人也以“鲤鱼跃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的意外之喜,鼓励寒门学子刻苦读书,积极入仕。

现如今,被社会广泛重视的各种升学考试和职位面试就是当代的“龙门”,人们想通过“大红鲤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从而实现精神慰藉,这正是相同社会心态的继承和延续,体现出民间文化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鲤鱼通过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想象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每一个象征意义的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文化心理,对这些象征意义的研究,正是对其创造者——劳动大众的心理需求与精神文化的探索,能解释生活中各类现象的成因。

.(取材于周启慧《鲤鱼的民间象征意义》)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于鲤鱼深受劳动大众喜爱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3(.产量高,产业价值可观。

BA.肉质鲜美,是常见的佳肴。

.艺术形象清新高雅脱俗。

DC.符合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

分))(2.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我国最早发现锦鲤的历史记载为殷商时代。

A.谐音因素是鲤鱼作为吉祥富足象征的原因之一。

B.勇气成为鲤鱼的代表性寓意说明中国人重视对勇气的考查。

C.研究鲤鱼的象征意义可以解释生活中各类现象的成因。

D33.下列古诗中的“鱼”和“鱼传尺素”中的“鱼”象征义相同的一项是()(分)(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A(范仲淹《江上渔者》)B.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C(陶渊明《归园田居》)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分).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A.追溯:溯,shuò,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

B.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一致,可换为“殊途同归”。

C.飞黄腾达:飞黄是传说中的神马名。

喻官职、地位上升得很快。

D.慰藉:藉,jiè,与“蕴藉”的“藉”读音和字义都相同。

材料二近来,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媒体上兴起了“转发锦鲤”的热潮。

表述形式简单通用:一张锦鲤的图片,并附上文字“转发此锦鲤就会有好事发生”。

如此简单的表述却能吸引大批人的点赞转发,尤其是在各类考试前夕,形态各异的锦鲤就会活跃在不同的分享页面上。

希望通过“转发锦鲤”给自己带来好运气,保佑自己顺利渡过眼前的难关。

这似乎是文明的“倒退”——迷信,但有趣的是,转发锦鲤的人里面十之八九都是不相信借此可以转运的科学论者,事有不顺的转发者里面又大部分都清楚不顺利的事情另有因由,这样看似矛盾的现象却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着。

自古以来,迷信似乎一直深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

在科技极度落后的时代,我们因为知识有限,不得不将一切未知的答案推之于鬼神的力量,又因为生活艰辛却人微力薄、难以排解,便将信仰寄托于鬼神,以期获得心理安慰。

这是不难理解的。

然而现代人的“迷信”又从何而来呢?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竞争的加剧,让我们在疲于奔命的同时,也被周围环境中无数不稳定的可变因素干扰着,我们越来越不确定我们是否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是否可以处理好任何突发状况。

正是这种潜在的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使得大多数人纵使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同时也做好了充足准备,却也难免会有转发锦鲤只求心安的一时迷信。

但是,如果只是寻求心理安慰,那么可供选择的途径比比皆是,比如听音乐放松、再次检查一遍准备事项是否充分,为什么还是不断地有人转锦鲤呢?这一方面在于人们心理上对于正能量事物的无限渴求:无论用来加强信心的方法有多少种都不妨再试一遍。

另一方面在于转锦鲤这一事情的“神奇性”:微博上、空间里到处都有人表示自己一转锦鲤好运就来了,这种渲染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这种途径的信赖程度。

人从根本上具有强化因果关系的心理倾向,在一件事情发生后我们会下意识去寻求其原因,而把碰巧发生的事情归之于因果使然,但这两种事物实际上不过是“伪相关”。

而看到这些消息的人,又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伪相关。

因此,我们对于无法解释的事情的不可知性进一步转嫁到了迷信身上,这点和古代的民众如出一辙。

现代人转锦鲤纵然是迷信的一种表现,但我们的迷信仍然富有“科学”色彩。

不难发现,我们迷信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因为锦鲤自古便有着“鲤跃龙门”等好运象征,所以我们认为转发它能得好运是有道理的。

并且我们迷信的手段也是具有科学性的,理智仍占据着我们大脑的主导地位。

我们当然不会相信那些诸如打人、放火便能转嫁厄运的言论;即使是转发锦鲤这种小事,我们也会懂得适可而止,不会转发几百上千次。

这便是我们的所谓“科学”迷信。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在当今,“迷信”一词并不再具有绝对的贬义。

我们转锦鲤是因为我们有目前正迫切追求的事情,而它能给予我们更多的自信、乐观和希望。

这是可以正面引导我们努力生活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因此不失为一种可以排遣我们压力的良性手段。

但是,这绝不能成为懒惰的人拖延事情、试图不劳而获的借口,这种渴望小概率事件大概率发生的心理显然是对科学迷信的一种扭曲,丧失了客观理性的思考,对我们百害而无一利。

转锦鲤是可以有的,但是努力才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秘笈,这才是现代“科学”迷信的真谛。

(取材于李琳《从转锦鲤看现代人的“科学”迷信》)5.下列对于材料二中“伪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古代民众和现代人在心理上的通病。

A.把碰巧发生的事情归之于因果使然。

D.易被人们不断地渲染、加深、强化。

C.富有科学色彩的一种迷信方式。

)(6.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部分转发锦鲤者在生活中事有不顺并且不清楚事情不顺利的因由。

B.现代人的迷信来源于生活压力的加大以及环境中不稳定因素的干扰。

C.人们在转发诸如打人、放火便能转嫁厄运这样的言论时会适可而止。

D.因为迷信一词不再具有绝对的贬义,所以转发锦鲤的行为无可非议。

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人们转发锦鲤的原因。

(5分)题。

8-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分。

24小题,共6二、本大题共.(1)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

何以知其然?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

人众兵强,而不以其国造难生患。

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

如此者,制人者也。

德不盛,义不尊,而好加名于人;人不众,兵不强,而好以其国造难生患;恃与国,幸名利。

如此者,人之所制也。

人进亦进,[1],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人退亦退;人劳亦劳,人佚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能制也。

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

故先王贵当,贵周。

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

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2]。

约束则解,结纽则绝。

故亲不在约束、结纽。

先王不货交,先王不约束,不结纽不列地,以为天下。

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箠使也。

[4][3]为之也。

余目不明,余耳不聪,是以能继天子之容。

官职亦然。

时也,利也,士时者得天,义者得人。

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

边竟安则邻国亲,邻国亲则举当矣。

(取材于《管子》)注释:【1】胥:从。

【2】结纽:与别国结成同党、缔结联盟。

【3】士:事。

【4】容:指天子圣德。

[2][1]帅师伐随,取成而还。

君子曰:以汉东诸侯叛楚。

冬,楚斗榖於菟(2)随“随之见伐,不量力也。

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

楚人许之。

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

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冬,会于薄以释之。

子鱼曰:“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

”(取材于《左传》)注释:【1】随:国名。

【2】斗榖於菟:人名。

)(3分)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恃与国,幸名利佚:安逸.人佚亦佚B与:结交周:周密以为:认为故先王贵当,D.以为天下贵周C.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则边竟安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随之见伐B哀吾生之须臾.宋其亡乎其皆出于此乎C.会于薄以释之而君幸于赵王D.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10分)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A.有的国家德义尊盛,却不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B.如此者,人之所制也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人制造出来的灾难C.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所以先王不夸大其词把一说成超过二,不独自蛮干,不独自占有功绩D.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成败是由自己,难道是由别人吗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