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125页PPT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 绪论—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斗拱是中国木架构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
●斗拱:主要构件:栱、斗、昂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斗拱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斗拱:主要构件:栱、斗、昂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斗拱实例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斗拱实例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03单体建筑的构成:
●整治环境 ●心里补偿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06建筑类型
建筑类型是因其特定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建筑史先民们为谋求基本生存空间 而构筑的穴居和巢居。 10大建筑类型:
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 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性建筑;10、防御建筑;
中国建筑史(第七版) 第一讲
2023年8月
目录
为什么研究古代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是一种艺术系统, 许多建筑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 ◐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 ◐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 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目录
《中国建筑史》
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 绪论+9
第二篇 中国近代建筑(1840-1949年)
第三篇 中国现代建筑(1949年之后)
可读书籍
1、《梁思成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刘敦桢文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刘敦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科学出版社; 5、《中国建筑的类型与结构》刘致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三联出版社; 9、《中国古典园林》,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 10、《中国园林建筑构造设计》,田永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古代建筑史 PPT
22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图
大家好
23
山西五台山唐佛光寺大殿剖透视图
大家好
24
柱. 梭柱
我国已知最早的梭柱形象出现于河北定兴北齐 义慈惠石柱上端的建筑上(569年),柱子断 面圆形,上段收杀较缓,下段收杀较竣。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的抹角方柱和佛光寺大 殿的圆柱都是木质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
大家好
69
斗拱的组成
翘头上置横拱的叫做计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拱 的叫做偷心造。唐宋建筑斗拱常用偷心造,金 元以后多用计心造。
翘头上不置 横拱,此为 偷心造。— ———佛光 寺大殿斗拱。
大家好
70
南禅寺大殿转角斗拱
大家好
71
斗拱部件1
大家好
72
斗拱部件1
大家好
73
岱庙内复原建筑的斗拱
大家好
74
斗拱的最早形象见于周代的铜器上 ;
汉代的画像石,壁画,建筑冥器及记载中也不少,而 石阙,石墓虽然是仿木构造,但在很大程度上还保存 了原来的风貌。由这些资料来看,当时斗拱的种类已 经很多,有一斗二升,一斗三升,一斗四升等;有单 层拱,多层拱;拱头有直线,折线,曲线,龙首翼身 的;斗有平盘式的,有槽口式的。这些斗表明当时是 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 基本特点已经形成,并对后来的发展完善有很大的作 用。
昂:翘向外一端特别加长,斜向下垂的构架。起杠 杆作用。
拱的名称依据位置的不同而不同:跳头上第一层横 拱叫做瓜拱(宋称瓜子拱);第二层叫做万拱(宋 称慢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最内跳在天花枋 下的叫厢拱(宋称令拱)。出坐斗左右的第一层横 拱叫正心瓜拱(宋称泥道拱),第二层叫正心万拱 (宋称慢拱)。
中国古代建筑史优秀PPT精品文档
• 3. 汉(-206~220 含王莽新 朝):426 年。西汉长安城, 位于渭水西岸(今西安)。 “斗城”。36km2,土圹木椁 墓;
• 五陵:长陵、安陵、阳陵、茂 陵、平陵。东汉洛阳(25 年)。 有温室与冰室。
.
6
• 4. 三国(220~265):45 年。 魏-曹操河北临漳县的邺城; 6.5km2。有中轴线,第一座轮廓方 正的都城。
.
1
中国建筑是世界上传统延续最长的建筑体系。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特别长, 社会变化缓慢,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地理环境 比较封闭,周边有大海、高山、沙漠的阻隔,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很少受到很大的外来影 响。更因为中国的文化一般地高于相邻国家 或民族的文化,即使某些外来因素传人中国, 也会很自然地融人,而成为中国自己的东西。 中国建筑自其萌芽,直到今世,一脉相承, 可以说是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南登封净藏禅师塔(八角形首
例)、山西平顺海会员明惠大
师塔。
.
9
• 3.五代(907~960):53 年。 现存建筑:苏州虎丘的云岩寺 塔(八角形,双层塔壁的砖 塔),南京栖霞山舍利塔。
• 广东光孝寺铁塔
• 4.宋(960~1279):319 年。 宋汴梁,今河南开封。南宋临 安,今杭州。开放性城市的转 折点;建筑风格精致丰富。
• 新的建筑类型:大圣寿万安寺 (妙应寺)白塔,是一座覆钵 式塔(喇嘛塔),尼泊尔人阿 尼哥。
• 最早的一座天文台:河南登封 由郭守敬建造的观星台。
.
12
• 2.明(1368~1644):276 年。南京、临濠 (凤阳)、北京。北京紫禁城宫殿设计严整,造 型壮丽,功能完备,是院
• 落式的最高典范。13 座陵墓位于昌平天寿山麓, 地形选择和神道空间处理都很成功。
01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历程.pptx
五台山寺院
日本的和样建筑
法隆寺
日本的唐样建筑
圆觉寺舍利殿
三、 中国人诠释中国建筑
一、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 人-----朱啓钤
主要的历史贡献: 1、是创建了营造学社这样一个
缜密的学术研究组织; 2、是发现、整理、组织校刊了
一批重要的建筑历史文献, 最主要的就是《营造法式》
的刊印。
梁思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敦桢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古 代建筑史研究的 历程
一、近代欧美学者对中 国建筑文化的研究
印度莫亨焦达罗古城
英国著名建筑史学家班尼斯 特·弗莱切尔(Banister Fletcher)《比较建筑史》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二、近代日本学者对东方建筑的研究
二十世纪初,日本学者伊东忠 太、关野贞、常盘大定等人以 深入中国腹地获得第一手调查 材料和厚实的汉学基础,从追 溯日本佛教建筑的源流入手, 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了比较科 学的考察。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020年9月3日星期四上午7时2分4秒07:02:0420.9.3
中国古代建筑史ppt课件
凤雏建筑基址 墙体 厚580—750mm 墙皮 厚10mm 屋顶 厚70—80mm 台基 高1300mm;南北长45.2米、东西宽
32.5米 柱础 立柱 深度 -
召陈建筑遗址 厚800mm 高760mm;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0.4米
直径900—1000mm 直径500—700mm 入土100mm
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
年代 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特征
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富有创造力的高潮时期。从盛唐(8世纪) 开始,融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逐渐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的 宫殿、寺院、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高坐式家具形式也 已稳定下来。
建筑 大兴城、赵州安济桥
人物 李春
匠、技工、工程师、斗栱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建筑 佛塔、石桥、皇陵、园林、宫殿 人物 喻皓、沈括、李诫 著作 《木经》、《梦溪笔谈》、《营造法式》 进步 减柱法、移柱法;斗拱作用减弱;拱高柱高比例减小
宋代文物
宋代湖田窑影青南瓜壶
宋代官窑粉盒
哥窑双贯耳八棱瓶
宋代建筑特征
北方屋顶较陡;南方较平缓,出檐深 建筑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 有些昂被斜袱代替 补间铺作的朵数增多
新石器时期——榫卯结构
新石器时期遗址
河姆渡遗址
山东章丘市龙山镇西河遗址
广西平乐县遗址
新石器时期建筑复原图
新石器时期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更向前跨进了一步,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繁荣的氏族公社遍及全 国各地,从母系的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的氏族公社以至于逐渐解体,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发 展的整个过程,并终于创造了青铜器文化,进入了阶级社会。
新石器时期文物
磨制石器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
作者: 刘敦桢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08-8-1
页数: 423
定价: 52.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112019298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理论著作,简要而系统地叙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并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记录。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书简要而系统地叙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记录,文字简要,叙事详明,资料图片丰富,附图质量较好,有不少资料是过去未曾发表的,在目前同类书和资料中是较好的一部,对建筑历史研究工作和建筑教学工作都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遗迹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第三章战国、秦、两汉、三国时期的建筑(公元前475――公元280年)
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公元265――589年)
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公元581――960年)
第六章宋、辽、金时期的建筑(公元960――1279年)
第七章元、明、清时期的建筑(公元1271――1840年)
附录一注释
附录二中国历史年表
附录三历代尺度简表。
《中国建筑史》PPT课件
二、建立认识建筑的思维方法:注重过程
中国建筑史体系特征:类型与文化相结合
城市、宫殿、住宅——吏官文化 陵墓、坛庙、塔、石窟、寺庙——宗教文化 园林——士大夫文化 民居——乡土文化
精选ppt
35
三、培养建筑创作的黑箱思维
“白箱”型思维与“黑箱”型思维之比较
信息输入
信息输出
思维活动
精选ppt
36
数字运算(白箱型思维):
当然,赖特所说的“古典建筑”是指“西方古典建筑
”。
精选ppt
8
作者:项秉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年3月出版
精选ppt
9
《赖特》一书中第 40页的两段文字
精选ppt
10
在西方人的古典建筑语汇中,没
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对建筑的这
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
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
鸡尾酒文化美国摩天楼榻榻米文化日本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十年哈雄文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刘敦桢文集梁思成文集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马炳坚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杂志类
中国建筑史
精选ppt
1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
精选ppt
21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皇帝和贵族曾长期统
治着物质世界,僧侣和教会则统治着精神世界。因此, 在19世纪以前的建筑中,宫殿、府邸、庙宇、教堂甚 至陵墓建筑,垄断了当时最好的工匠和最好的材料, 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成为建筑成就的主要 代表。它们相当灵敏地反映着社会的各种变动和生产 力的进步,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因而成了建筑历 史的主要内容。而建筑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他们自己 的住宅建筑功能身份简单,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也十 分有限,因而不能代表一个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 最高成就。但这并不能抹杀劳动人民为建筑的发展所 作出的伟大贡献。正是由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宫 殿、庙宇、教堂、陵墓之类的建筑物上的充分表现, 才使得建筑材料、结构、设备、形制、艺术手法得以 完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丰精选p富pt 的建筑文化遗产。 22
中国古代建筑史PPT课件
唐佛光寺大殿: 1/9 (见教材第五版P146图5-1、5-2、5-3、5-4) 清代:① 北方1/10~1/11粗旷、稳重
② 南方1/15左右(屋顶轻) 轻巧、秀丽 1.3 生起(升起)
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二端逐渐升高,它规定当心间 柱不升起,次间柱升二寸、以下各间依此递增。——使檐口 形成和缓的曲线
-
17
5.3 板椽(连瓣椽) 攒尖建筑中檐步架以上的椽子。 因椽呈放射状,尾部已无法做单根椽子,以板代椽。 6、结构附件 6.1 蜀柱与叉手—宋代(清代瓜柱) 叉手用于平梁上,支承脊榑。(清代没有) 6.2 驼峰 全驼峰、半驼峰
(见《中国建筑史》 第五版 潘谷西 P256图8-9)
6.3 托脚:宋《营造法式》中支撑平榑的构件,作用同叉手。 6.4 平座与滴珠板 7、举架(宋称“举折”) 举—指屋架的高度。
-
9
3、梁(梁架或屋架)
介绍梁及其附属构件:瓜柱、角背、驼峰、柁墩等有代表 性的梁架
从梁的位置、作用、形状分类
主梁放于前后金柱上,若建筑无廊,则放于前后檐柱上。
“步”的概念
清代:按本身所负的檩数叫几架梁
宋代:梁叫“栿”,以每栿承担的椽子数称几椽栿
清 七架梁—六椽栿(宋)
五架梁—四椽栿(宋)
三架梁—平梁(宋)
-
13
4、“桁”或檩 4.1概述 带斗栱的大式建筑中叫桁,以斗口定尺寸;不带斗 栱的大式或小式建筑中叫檩,以檐柱定尺寸。宋称“榑”, 一般圆形断面,矩形断面的称“承椽枋”。 4.2按位置不同分类
① 正心桁—位于檐柱中心线上的桁,Φ=4.5斗口。 ② 挑檐桁(宋称挑檐榑) 小式中(即不带斗栱的正心桁—正心檩) ③ 正脊桁(檩) 附件:扶脊木—位于脊桁上,断面为六边形,两侧做椽碗。 ④ 金桁—在正心桁与脊桁之间的桁。 清称“上金桁”为 宋称“上平榑”。 清称“中金桁” 宋称“中平榑。 清称“下金桁” 宋称“下平榑”。
中国古代建筑史——宋代建筑 ppt课件
PPT课件
12
中国古代建筑史
城市建设 简述
宋东京汴梁,今之河南开封, 是一个因大运 河而繁荣的古都。五代开始成为政 宋代建筑 经中心,后周正式定都于此,北宋更形富饶,人口 近百万。城三重相套第二重内城即唐时州城,史载 “周二十里五十步”,内城中心偏北为州衙改建成 的宫城,最外的郭城为后周显德二年(955)扩建, 周40余里。由宫城正门宣德门向南,通过汴河上的 州桥及内城正门朱雀门到达郭城正门南薰门,是全 城纵轴,州桥附近有东西向的干道与纵轴相交,为 全城横轴。这些都和汉魏邺城以来都城的布局相似。 在宫城外东北有皇家园林艮岳,城内有寺观70余处, 城外有大型园林金明池和琼林苑,这些都丰富了城 市景观。汴梁首次在宫城正门和内城正门间设置了 丁字形纵向广场。这些都对以后直至明清的都城布 局产生了很大影响。 随着城市经济的逐渐发 达,晚唐五代时已开始临街设店,宋代的城市正式 取消了唐代的里坊制度和集中市场制,准许邻街设 店。这使此后的都市面貌多样化,丰富了市民生活, 也改变了都市规划的结构。可以从宋画《清明上河 图》清楚地看到这些。
PPT课县件的永通桥等均是
3
宋代砖石建筑的典范。
中国古代建筑史
• 木结构建筑采用了“材”为标准 的模数制和工料定额制,使建筑 设计施工达到了一定程序的规范 化。 宋代,中国经济社会 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注重意境 的园林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中 国古典园林重在写意,融自然美 与人工美于一体,以建筑和人工 建造的家用山水、岩壑、花木等 一同表现某种艺术境界。
宋中 代国 建古 筑代
建 筑 史
PPT课件
1
简介
建筑背景
艺术价值
建筑装饰
文化内涵
科技含量
城市建设
简述
《中国建筑史笔记》PPT课件 (2)
三个发展高潮:汉、唐、明
2、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2)保持构架原则 (3)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4)使用斗栱 (5)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6)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7)重视建筑组群布局
第二节
一、设计特点 二、实例: 1、北海 2、避暑山庄 3、颐和园 4、圆明园
明清皇家苑囿
第三节
一、设计特点 二、实例: 1、寄畅园 2、留园 3、拙政园 4、退思园 5、个园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第二节
私家园林
明清皇家苑囿
第二节
私家园林
明清皇家苑囿
第二节
私家园林
明清皇家苑囿
第二节
私家园林
明清皇家苑囿
2、发展阶段 (1)萌芽期:周—汉 (2)形成期:魏晋南北朝 (3)成熟期:隋—宋 (4)低潮期:元 (5)极盛期:明清 3、发展趋势:规模由大而小;创作方法由写实而写意;风格
由粗旷豪放而精巧细致,建筑由少而多,其作用由小而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按隶属关系分:皇家苑囿、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第一节 概述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1、发展概况 ·囿:“所以域养禽兽也”,例:灵囿 ·囿+台:例:姑苏台,灵台 ·秦汉:-皇家苑囿:上林苑、建章宫
-私园:袁广汉园 ·魏晋南北朝:-消极避世,归隐山林
-山水田园诗 -造园风格开始转变,抽象手法 -寺观园林的出现——“林”
2、建筑形象及技术
址为例
——以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
(1)最早的形制完备的四合院
(2)严格对称、居中为尊的设计观念 中轴线:影壁—门—院—前堂—廊—后
tzaAAA中国古代建筑史PPT优秀课件
39
阿房宫复原图
40
41
以大称威的
阿房宫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专 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龙首原西侧修建 阿房宫,于公元前212年开始建造的天下朝宫,意在建成后,成为秦朝的 政治中心。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 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 物标识。阿房宫仅前殿就有0.55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积! (故宫总面积为0.72平方公里)199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对阿房宫进 行了调查和认可,将其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认为阿房宫是当之 无愧的“世界奇迹”。这表示,阿房宫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更 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天下第一宫”, 却在历史长河中渐次的失去了昔日的光。
宫中居壕洹铜,
室、住沟水作中
周南区
以坊部
25
26
27
28
29
已发掘的西周建筑遗址有 山西岐山凤雏和扶风召陈 两处,在山西岐山和扶风 两县之间的周原是周朝的 发祥地和早期都城遗址。 周人自古迁至周原, 此处一直是早期都邑。
30
31
32
33
34
秦汉
主讲人:马玉珠
35
秦汉建筑风格:
豪放朴拙
。。。。。。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 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 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5
未央宫
46
何来未央
未央一词出自诗经:"夜如何其? 夜未央"。 未央:没有尽头, 不断之意。《长恨歌》:归来 池苑还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唐亦有宫名未央宫,然此未央 划入长安城中,乃宫苑中之宫 苑。
中国古代建筑绪论PPT实用课件(共66页)
4.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 信。文 化并非 主体, 主体是 人。在 当代中 国,文 化自信 的主体 是中国 共产党 和中华 民族。 要坚定 文化自 信,不 能只看 到物, 看到文 化的载 体,而 要理解 中华文 化的深 层内涵 。无论 是文物 还是典 籍,都 只是文 化的载 体,而 灵魂是 载体中 的内在 精神。
9.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 ,要对 某一事 物的特 点准确 、清楚 地说明 ,还必 须根据 事物本 身的条 理性和 特征, 选取合 理的顺 序进行 说明。 合理的 说明顺 序,是 指能充 分表现 事物或 事理本 身特征 的顺序 ,它必 须清晰 、有层 次地展 现事物 各方面 ,也需 要符合 人们认 知事物 的规律 。
5.心态强起来应增强自尊自信。中华 民族是 一个自 尊自信 的民族 ,自尊 自信是 中华民 族精气 神的集 中体现 。新时 代,自 尊自信 源于深 入了解 “我们 从哪里 来”“ 我们走 向何方 ”
6.心态强起来应更加理性平和。理性 平和就 是冷静 全面看 待事物 ,不为 不良情 绪所左 右;就 是辩证 客观分 析问题 ,不偏 激也不 片面; 就是实 事求是 解决问 题,不 扣帽子 不打棍 子。
2.从理论上说,宗教是中国文化的整 体结构 中不可 或缺的 组成部 分,宗 教与中 国文化 的各种 形态构 成了具 有内在 统一性 的完整 的文化 共同体 。这是 一种动 态互补 结构, 宗教与 中国文 化整体 之间在 长期的 历史行 程中彼 此认同 ,相互 影响, 共同发 展。
3.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 设置干 扰,有 意将阅 读材料 中肯定 了的事 物加以 否定, 或者将 否定了 的事物 加以肯 定。在 阅读文 章或选 项句时 ,要注 意区别 作者对 每一种 事物的 观点态 度,特 别注意 含有作 者观点 态度的 语句。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课件PPT
•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 河中游的氏族部落, 利用黄土层为墙壁, 用木构架、草泥建造 半穴居住所,进而发 展为地面上的建筑, 并形成聚落。长江流 域,因潮湿多雨,常 有水患兽害,因而发 展为杆栏式建筑 。古
代文献中也多有「构 木为巢,以避群害」、 「上者为巢,下者营 窟」
• 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 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 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 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这些聚落, 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 有致。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 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 字形等。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 代表建筑: • 阿房宫遗址 • 秦始皇陵兵马俑 • 长城
阿房宫
秦始皇陵兵马俑
长城
(3) 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
•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 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
• 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 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
元代营建大都及宫殿
大都新城的平面呈长方形,周 长28.6公里,面积约50平方 公里,相当于唐长安城面积的 五分之三,接近宋东京的面积。 元大都道路规划整齐、经纬分 明。考古发掘证实,大都中轴 线上的大街宽度为28米,其 他主要街道宽度为25米,小 街宽度为大街的一半,火巷 (胡同)宽度大致是小街的一 半。城墙用土夯筑而成,外表 覆以苇帘。由于城市轮廓方整, 街道砥直规则,使城市格局显 得格外壮观。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的理论著作。
主编刘敦桢。
1965年书稿完成,1980年由建筑工程出版社出版。
该书简要而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建筑各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成就,旁征博引。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于考证我国古代建筑具有重要的研究作用。
全书共64万字,图片487幅。
<---->中国建筑自其源始至于今,未尝一时停止其活动,其蜕变为赓续的,故欲强为划分时期,本为一种不合理且不易为之事。
然因历朝之更替,文化活动潮平之起落,以及现存资料之多寡,姑分为下列各时期。
一、上古或原始时期(公元前200年以前),自上古以至秦。
此期间文献与实物双方资料皆缺乏。
殷周战国以来城廓宫室遗址虽已有多处确经认定,但尚有待于考古家之发掘。
殷以前则尚无实物可考证。
二、两汉时期(公元前204年至公元220年),此四百余年间为中国建筑成年时期,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史籍中关于建筑之记载颇为丰富,建筑之结构形状则有遗物可考其大略。
但现存真正之建筑遗物,则仅墓室、墓阙数处,他为间接之材料,如冥器汉刻之类。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590年),虽在五胡扰攘之破碎河山下,宫殿与佛寺之建筑活动极为澎湃。
而佛教之兴盛则为建筑活动之一大动力。
实物之在工艺表现上吸收有“希腊佛教式”之种种圆和生动雕刻,饰纹、花草、鸟兽、人物之表现,乃脱汉时格调,创新作风。
遗存至今者有石窟、佛塔、陵墓等。
、隋唐时期(公元590年至906年),隋再一统中国,定都长安,大兴土木,为唐代之序幕。
唐为中国工艺之全盛及成熟时期。
因政治安定,佛道两教兴盛。
宫殿寺观之建筑均为活跃。
天宝乱后,及会昌后周两次灭法,建筑精华毁灭殆尽,现存实物除石窟寺及陵墓外,砖石佛塔最多。
隋代一石桥,唐末一木构佛殿,则为此期间最可贵之遗物。
唐之建筑风格,既以倔强粗壮取胜,其手法又以柔和精美见长,诚蔚然大观。
五、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906年至1280年),五代赵宋以后,中国之艺术,开始华丽细致,至宋中叶以后乃趋纤靡文弱之势,宋辽金均注重于宫殿之营建,其宫殿虽已毁尽,其佛寺殿宇之现存者,尚遍布华北各省,至于塔幢,为数尤伙,作风手法,特征显著,规则谨慎,循旧制之途径,增减嬗变不已,此期除遗留实物众多外,更有《营造法式》一书,为研究中国历代建筑变迁之重要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古建筑PPT演示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 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 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 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 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 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 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 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 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古时候有一 种椒房,即是在颜色涂料中加上椒粉,不仅可以保护壁面和梁柱 而且还可散发香气驱虫。装饰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内外明快而 美观。彩画的图案早期是在建筑物上涂以颜色,并逐渐绘画各种 动植物和图案花纹,后来逐步走向规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时期 完成了定制。
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 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
前代续凿石窟佛寺。此期间,木构架已能正确地运用材料性能,, 朝廷制定了营缮的法令,设置有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管理营造的 官员。 宋、辽、金时期建筑的发展与《营造法式》的颁行
4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 用的屋顶有六种:硬山顶、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 攒尖顶。
5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 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 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 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 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 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 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 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 自然情调。但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 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125页PPT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