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导论》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A威尔逊B托马斯·戴伊
C拉斯维尔D理查德·罗斯
2.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
A总统决策B国会立法
C执政党政策D司法命令
3.现代西方政治体制多以()为原则构建国家的公共权力。()
A总统制B三权分立
C君主识D内阁制
4.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中的一个有机部分。这个论断说明了社会问题的()A系统性B渐进性
C客观性D重要性
5.()的“地理因素说”对我们理解地理环境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启示。()A达尔文B马克思
C魏源D孟德斯鸠
6.下列哪种情况适用渐进模型()
A人口剧增B社会稳定
C环境污染D资源匮乏
7.结构性社会问题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
A人口爆炸B老龄化现象
C各种不平等现象D种族歧视
8.通过类比发现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机械性,从而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用于另一类问题上,这是()A经验联想B经验迁移
C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
9.有许多决策群体看似存在众决的形式,实乃个人专断的翻版,这属于
()A定型效应B反衬效应
C颂歌效应D乐队效应
10.政策终结是一种()
A自然现象B人的无意识行为
C人的主动性行为D过时行为
二、判断题
1.设计政策方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
2.理性必然导致最佳的公共政策。()
3.寡头垄断集团是一个排外集团。()
4.大集团的集体行动能力总是较小的。()
5.阿罗悖论说明“集体”应该是没有理性的。()
6.较稳定的普适价值和信念能使一个难以驾驭的复杂世界更易于我们管理。
()
7.在当前中国社会中,强调“结果平等”是非常有害的,我们只需要形式
公正,程序公正。()
8.一致同意规则的外部成本为零。()
9.对投票规则的精心选择不能让集体拥有理性,但可以降低决策的预期成
本。()
10.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应尽量做到“价值中立”,所以政策分析者可以抛开意
识形态和基本价值因素。()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公共政策的功能有哪些?
2.目标群体接受和服从某项政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3.分辨模型有效性的原则有哪些?
4.政策议程的引发机制有哪些?
5.从众现象产生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原因有哪些?
四、论述题(15分)
试述精英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政策分析的启示。
五、案例分析(10分)
某市著名的风景区燕湖原本风景秀美,近年来由于游客太多,管理混乱,湖水已经严重污染,加上附近有一棉纺厂设的污水排放管道,途径燕湖向远郊的河里排放,造成了泄露排放染色废水的事故,使湖水污染更加严重,经市环保局现场勘察,采集有关水样检验、检测,证实燕湖的水质已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附近的居民和游客对此很有意见,纷纷呼吁政府机构着手治理燕湖。
你认为燕湖水质治理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呢?为什么?
一、单选题
1C,2B,3B,4A,5D,6B,7C,8B,9D,10C
二、判断题
1B, 2A, 3A, 4B, 5A, 6A, 7B, 8A, 9A, 10B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准则对公共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即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民应以什么为标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2)管制功能。包括积极性管制和消极性管制两种形式。
(3)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和控制。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它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2.答:(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4)对成本收益的权衡。(5)对大局或整体
的考虑。(6)避免受到惩罚。(7)环境条件的变化。
3.答:(1)排列并简化现实。政策模型的有效性首先依赖它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序化和简化的能力,即模型必须是现实生活的序化和简化。
(2)认定重要层面。好的模型必须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把人们的注意力从那些不相干的因素转移到重要的因素上来。
(3)符合社会现实。即模型的建立应该一现实生活为重要的参考依据。(4)提供有意义的沟通,即模型中概念的运用应该具有实质性的含义并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否则无法形成共识。
(5)指导调查与研究。
(6)提出一定的解释,一个解释性的模型比描述性模型更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
4.答:政策议程的引发机制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形式。
内在的引发机制包括:自然灾害;意外的人为事件;科技方面的重大发展;资源分配中的偏执与失衡;生态变迁。
外在的引发机制包括:战争;武器技术的重大发展;国际冲突;世界性联盟的格局发生变化。
5.答:(1)寻求一致是人所共有的、极为普通的行为心态。
(2)对自己的判断缺乏自信时,表现从众。自信心越差从众趋向就说明显。
(3)在情况不明显而又不愿冒险做出决定时从众。
(4)明知自己正确,却做出权宜的从众。或不愿树敌,或怕自己受到伤害而从众。
(5)违背自己的意愿,被迫从众。
(6)习惯些模仿与服从。
(7)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相一致时的从众,重视一种利益上的从众。
四、答:精英理论近乎英雄史观,是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首先在《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中提出的,它将公共政策视为把握统治权力的政治精英们的价值偏好,认为在政策过程中,公众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其基本点主要有:
(1)社会分化为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多数人参与不了公共政策的决定。
(2)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者的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3)从被统治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人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且持续的,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革命的发生。
(4)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面,精英阶层表现出看法的一致性。
(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精英的主要价值观。公共政策的变化一定是渐进的,而非革命性的。
(6)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两者信息严重不对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精英理论对政策分析的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公共政策不反映公众的要求,而反映精英的兴趣和偏好,因此,公共政策的变革和创新只是精英们对其价值观重新定义的结果,出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