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相遇问题(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相遇问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相遇问题的背景和基本概念;2.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点1.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2.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学习难点相遇问题解题的推理过程。
四、学习内容1. 相遇问题的背景和基本概念1.1 相遇问题的背景相遇问题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观察。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道路上行走的两人相向而行,在某个时刻,两人相遇了,然后各自朝着相反的方向继续行走。
那么问题来了,在什么条件下两人能够相遇呢?1.2 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在相遇问题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两人的行进速度:设两人速度分别为v1,v2,单位:米每秒(m/s)。
•两人相对速度:两人相对速度为v12=v1−v2或v21=v2−v1,单位:米每秒(m/s)。
•相遇时间:两人相遇的时间为 $t=\\frac{S}{v_{12}}=\\frac{S}{v_{21}}$,其中S为两人相距的距离,单位:秒(s)。
2. 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2.1 相向而行当两人相向而行时,两人的相对速度为v12=v1−v2。
根据相遇时间公式$t=\\frac{S}{v_{12}}$,可以推导出相遇问题的解题公式:S=v1t+v2t其中,S为两人相距的距离,单位:米(m)。
2.2 同向而行当两人同向而行时,两人的相对速度为v21=v2−v1。
根据相遇时间公式$t=\\frac{S}{v_{21}}$,可以推导出相遇问题的解题公式:S=(v1+v2)t其中,S为两人相距的距离,单位:米(m)。
3. 经典实例3.1 相向而行两辆汽车A和B从一个城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A走60公里每小时,B走80公里每小时。
两车相距300公里,问两车相遇需要多少时间?解:设两车相遇时间为t,由相遇问题解题公式可得:S=v1t+v2t=300带入数据得:60t+80t=300解得:$$t=1.5 \\text{小时}$$因此,两车相遇需要 1.5小时。
第六单元课时备课(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六单元课时备课(导学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的第六单元,主要涵盖了有关排列组合和带分数的部分内容。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加深对排列组合和带分数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知道带分数的含义,学习带分数的加减法;•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发现题目中的规律,合理运用并解决问题。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1.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及其简单运用;2.带分数的加减法的基本规律。
学习难点1.成功地理解带分数的加减法;2.能够发现排列和组合中的规律,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过程1. 知识点介绍首先,老师应当介绍本单元的两个核心知识点:排列和组合、带分数的加减法,并对概念进行简单阐述。
同时,应该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2. 核心内容讲解接着,老师应该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理解较困难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
如: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带分数的化简等。
在讲解的同时需要与实际例子结合,注重让学生理解原理,掌握具体运用方法。
3. 练习总结在讲解完毕后,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题目的练习。
这个过程应该注重练习细节,贴近实际,适当增加题目难度。
同时,老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答案,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维方法。
4. 课堂互动在进行练习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发问、讨论。
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方法1.通过简单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取规律;3.整合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六、课程评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相信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排列组合和带分数的相关知识,并将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其中,由于带分数的知识难度较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第七单元 单价 数量 总价(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七单元单价数量总价(导学案)
1. 单价
单价是指一件物品的价格,也就是每个物品的价格。
如:一支笔的价格是2元,那么这支笔的单价就是2元。
2. 数量
数量指的是购买某件物品的数量。
如:小明买了3支笔,数量就是3。
3. 总价
总价是指购买某件物品的总价钱,也可以用单价乘以数量来算出。
如:小明买了3支笔,每支笔价格是2元,那么总价就是2元× 3支 = 6元。
4. 例题
1.小明去超市买了5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3元,那么他买了多少钱的苹果呢?
解题思路: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单价和数量的概念了。
这道题目给出了每个苹果的价格3
元以及买了5个苹果,因此,我们只需要将单价和数量相乘就可以得到总价了。
计算过程:
总价 = 单价× 数量
总价 = 3元× 5个
总价 = 15元
因此,小明买了15元的苹果。
2.小红要买一条裙子,这条裙子的单价是55元,她有100元,想买几条裙子呢?
解题思路:
这道题目需要我们用到整除的概念。
小红拥有100元的资金,她想买单价为
55元的裙子,那么我们只需要将100元平均分成55元的份数,就能算出她最多能
买几条裙子了。
计算过程:
裙子的单价是55元,小红有100元,那么最多能买几条裙子呢?
100元÷55元 = 1余45元
因此,小红最多只能买1条裙子,并且还剩下45元。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青岛版一、导学目标1.了解数值意义,认识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2.掌握1~100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3.了解数的分解和合成;4.用加减法口算和速算方法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二、导学重点和难点1.数值意义和大小关系的理解;2.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和速算方法。
三、导学步骤(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开课前,可以播放一个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进入学习状态,并向学生介绍课程目标和重点。
(二)讲解与辅导1.数的大小比较及数值意义:–学生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认识数值的大小关系,并进行大于、小于、等于的判断;–通过小学数学教材的讲解,学习数的意义及读法;2.数的分解和合成:–对于两位及以上的数,学生需要学习数的分解和合成,理解数的构成方式;3.两数加减法口算和速算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练习题的演示,学生可以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口算和速算的方法,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三)知识扩展与实践1.通过多次练习,巩固知识点,提高计算能力;2.配合教材,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思考题目1.下面两个数用哪个符号可以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32__45;2.史密斯家庭一天一共买了105个苹果,分成3份,每份平均包含多少个苹果?3.请写出一个两位数,各位数字之和为8。
五、学习方法指导1.注意听讲,认真思考,理解教师的讲解;2.自己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点;3.要有耐心,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六、学习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我学习了数的大小比较及数值意义,掌握了对1~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也了解到了数的分解和合成方法,以及两数加减法的口算和速算方法。
在数学学习上,我更加注重细节的把握,积极思考,注重实际生活运用,通过练习,逐步提高了计算能力。
复习课时备课(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复习课时备课(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知识点梳理在进行复习备课前,先要整理出本课时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
数的认识1.自然数的认识和认识1以内的数。
2.0的数学意义,0与自然数的关系。
计数方法1.学生通过物品的分组和穿插数量进行计数。
2.给出一些数目,让学生背诵,增加熟练度。
数的合和分1.用物品以分步骤的形式进行数的合计和分解的演示。
2.大数分与小数合的转换。
口算题1.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2.一些大于10的加减法口算。
计算方法1.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运用计算方法解决数的合和分的问题。
几何图形1.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
2.给定一个图形,让学生用口语和文字对其进行描述。
二、教学活动安排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 感性认识1.让学生通过游戏、动画等形式对自然数和0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2.在教室中布置各种数字,让学生通过计数发现数字规律。
3.在黑板上用生动形象的图案演示数字的合并与分裂,让学生感受到数字的变化和增减。
2. 认知训练1.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定数量的小物品,让他们运用计数方法,尝试不同的给出数量的计算。
2.在黑板上给出数学问题,要求学生用大数分和小数合的思路解决问题。
3.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以口算的方式解决问题。
3. 合作探究1.让学生分组,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合计出一定数量的物品,然后再分组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来自行发现计算方法的规律和特点。
3.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作业互评活动,让他们对自己和其他组员的解答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重点和难点:1. 重点1.让学生建立起数字意义,并通过各种途径来加深他们对数字意义的认识。
2.教师在讲解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注重概念的讲解和思维的引导。
2. 难点1.让学生运用口算的方式解决一些较大的数字计算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2013青岛版)小数除以小数(1)课型探究课班级四年级单位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除数是小数的运算法则。
2、培养知识转化、迁移、类推的能力。
学习环节学习内容学习成果学法指导修改补充一、复习导入1、把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0.77 0.1252、填写表格,回忆商不变的性质。
引出小数除以小数方法的研究。
被除数1200120121.2除数6006060.6商二、自主探究1、解决问题:三峡大坝闸门的高是38.5米,小明身高1.4米,闸门的高是小明身高的多少倍?列式:38.5÷2、观察算式,除数是小数,你想怎样算?请把你的方法记录在右侧3、在做小数除以小数时你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你是怎样解决的?35、善于思考、善于发现,要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自己的思想。
36、可以看课本p112第一个小红点有关内容。
三、合作交流1、小对子先相互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
3、合作解决:÷0交流时可围绕:思考:1、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2、小数点为什么点到这儿?3、为什么要添“0”?1、合作是学习的另一种形式,“他人之长可以补给之短”2、着眼方法,培养转化、迁移类推能力四、全班展示1、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展示组内对题目的理解和解答情况。
2、生生互动以完成对每一题的准确掌握生生质疑、解疑、评价(注意解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把()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的问题。
)8、勇敢汇报,展示自己的风采。
9、学会倾听,互动中完成提升。
五、拓展练习1、笔算下面各题0.45÷0.15 0.25÷0.575.6÷0.032、解决实际问题张三家上半年节约水费21.6元,李四家第一季度节约水费16.2元。
两家每月节约水费各多少元?日小学数学导学案课题小数除以小数(2)课型练习课班级四年级单位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导学案】青岛版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数学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导学案)知识前置在学习小数除法之前,需要掌握以下知识:1.了解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掌握小数与分数的转换方法;3.掌握整数除法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
知识讲解1. 小数除法的概念小数除法就是在除数或被除数中有小数的除法。
例如,4.5÷0.5。
2.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只是在计算中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例如,4.5÷0.5的计算方法如下:0.5 4.5÷÷÷0.590.00.5因此,4.5÷0.5=9。
3.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指小数除法中的除数为整数的情况。
例如,4.5÷2。
3.1. 整数除法基本原则在解决小数除法时,首先要确定整数除法基本原则: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当余数为0时,就可以得到整数商。
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小数除法。
3.2. 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类似,如下所示:步骤1:将小数点移动,使除数成为整数;步骤2:同时将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相同的位数,使小数点仍然对齐;步骤3: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如,4.5÷2的计算步骤如下:步骤1:将除数2的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变为整数20;步骤2:同时将被除数4.5的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变为45;步骤3: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商为2,余数为1。
因此,4.5÷2=2.25。
4. 练习题(1)0.3÷5答案:0.06(2)1.2÷3答案:0.4(3)7.2÷4答案:1.8(4)4.5÷1.5答案:3总结小数除法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一个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在学习小数除法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并且大量进行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
《观察物体》(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观察物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体的不同属性,包括形状、大小、颜色等。
2.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属性,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3.提高观察物体和描述物体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1. 观察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形状是指物体的外形。
常见的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下面是一些示例:物体形状书桌长方形书正方形门长方形篮球圆形练习:观察周围的物体,写下它们的形状,并描述出来。
2. 观察物体的大小物体的大小是指物体的长、宽、高或直径等尺寸。
常见的表达方法有“大”、“小”、“中等大小”等。
下面是一些示例:物体大小书桌大书小门大篮球中等大小练习:观察周围的物体,写下它们的大小,并描述出来。
3. 观察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是指物体的外观颜色,常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
下面是一些示例:物体颜色书桌棕色书白色门黄色篮球橙色练习:观察周围的物体,写下它们的颜色,并描述出来。
三、思考题1.为什么观察物体的属性很重要?2.你观察过哪些有趣的物体?你能描述它们的属性吗?四、扩展学习1.观察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物体,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属性,增强观察和描述能力。
2.借助互联网或其他媒体,寻找更多有趣的物体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和描述练习。
五、学习反思通过本次学习,我学会了观察物体和描述物体的方法,提高了观察和描述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积极观察周围的事物,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相交》导学案、课前课后训练学案
预习重点: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与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预习检测:
1、在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下面画☆,在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下面画△。
()()()()()
2、判断。
1、相邻的两条斑马线互相平行。()
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有无长度
长度可否测量
线段
射线
直线
想一想:线段、射线、直线之间有什么联系?
自我检测
1、判断。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2)篮球场的边是直线,长约30米。()
3)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4)小明画了一条10cm长的直线。()
2、判断平行和垂直
()()()()()()
3、填空:
(1)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把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得到一条()。
《平行与相交》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并总结归纳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探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合作探究
一、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小组合作讨论,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并填表。
端点的个数
4、两条平行线延长后可以相交。()
3、按要求画一画。
1、 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A·
A·
A·
2、 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A·
A·A·
3、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A
·A
我的预习收获:
《平行与相交》课后训练学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 1.1万以上的读法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 1.1万以上的读法青岛版一、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读写1.1万以上的数字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二、学习重点1.1.1万以上的数字的读法2.比较大小、排序和用数码表示三、课前预习(一)掌握1.1万以上数字的读法1.1.1万的读法是“一万一千多”;2.1.2万的读法是“一万二千多”;3.1.3万的读法是“一万三千多”;4.以此类推,例如:数字读法11001一万一千零一11223一万一千二百多12000一万二千多13567一万三千五百多20800二万零八百多(二)掌握时间的读法1.这个点钟读作“几点几分”,例如,8:45读作“八点四十五分”;2.午上、午下、晚上分别用“上午”、“下午”、“晚上”表示;3.在时间的前面加上“明天”或“今天”表示将来或现在,例如,明天上午10:20读作“明天上午十点二十分”。
四、课堂授课(一)回顾预习知识点请同学们快速背诵1.1万以上数字的读法及时间的读法。
(二)教师讲解1.让学生们理解1.1万以上数字的读法规则:从左到右读,先读整万,再读千、百、十、个位数的数字;2.提示学生们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每个数字位上的数码;3.提醒学生们注意读法中的连接词语,例如“零”、“点”等;4.解释时间表示法中的“上午”、“下午”、“晚上”;5.引导学生们运用学习的知识,自行完成数学练习,并提醒他们注意口算速度和正确性。
(三)授课互动1.请学生们口头说出以下数字的读法:“21500”、“19000”、“25064”;2.请学生们口头说出以下时间的读法:“7:20”、“12:05”、“9:45”;3.请学生们完成以下数学运算题目,然后将答案念出来:“8432+1058”、“9052-4639”、“7369×2”。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P3-P5的习题;2.背诵本课所学数字的读法;3.每天晚上练习读时间和写数字。
六、学习反思1.在学习过程中,身边有没有遇到困难,如何克服?2.在练习过程中,自己有没有出错?出错了,怎么处理的?3.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偷懒,怎么改进?。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导学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关注环境——信息窗1: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一、学习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利用通分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重点难点:1、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2、利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导学问题:1.温故而知新:(1)口答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 和87 和89 和1812 和24 8 和12 4 和9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两种特殊情况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填空。
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依据什么填的,以引发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回顾。
(3)比较下面分数大小.76 和1 83 和 85 118 和 114 2.新课先知:读教材第10页例题。
分析与解答:(1):我们把几个分数的相同分母叫做( )。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 )分数叫做通分。
(2)试比较81和52的大小。
3. 心中有数: (1)通分时,先求出原来分母的( )作公分母,再看原来分数的分母变成公分母要乘上几,分子也要( )。
(2)把103和154通分 4.预习检测:自主练习2:说出每组分数的公分母各是多少。
21和32 53和101 72和85 95和65 87和125 154和209 76和283 136和2611 四、参考资料1.五四制青岛版五年级上册课本第二单元信息窗一。
2. 数学发展史上分式的由来?V.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VI.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VII.分式的约分步骤:(1)如果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单项式或者是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将它们的公因式约去.(2)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将分子和分母分别分解因式,再将公因式约去.注:公因式的提取方法:系数取分子和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分子和分母共有的字母,指数取公共字母的最小指数,即为它们的公因式.VIII.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IX.通分: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分别化为与原分式值相等的同分母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X.分式的通分步骤:先求出所有分式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再将所有分式的分母变为最简公分母.同时各分式按照分母所扩大的倍数,相应扩大各自的分子.注: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系数取各因式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及单独字母的幂的乘积.注:(1)约分和通分的依据都是分式的基本性质.(2)分式的约分和通分都是互逆运算过程.。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五单元第5课时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青岛版1.知识目标•掌握用小数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小数的进行加减法运算;•了解小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重点•小数的加法运算;•小数的减法运算;•运用小数进行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计算。
3.学习难点•灵活应用小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4.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请同学们回顾上一课,让同学们自己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和借鉴。
步骤二:讲解新知1.小数的加法运算•垂直竖式计算法•逐位相加法•十分统一法2.小数的减法运算•垂直竖式计算法•借位相减法步骤三:师生共学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分享一下自己所学的经验和技巧。
步骤四:模拟练习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完成以下计算题:1.(1.5+2.2+3.99)-2.8=2.3.21+6.8=3.14.68-8.34=步骤五:归纳总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和技巧,并把重点知识点整理好。
步骤六:课余拓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小数的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列举出几个实例。
5.作业请同学们完成以下题目:1.4.56+3.28=2.9.99-2.83=3.5.7+2.24-1.3=4.根据实际情况出几道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
6.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和思考,掌握并运用好这些知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灵活运用小数进行计算,为自己的成长打下实际的基础。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6.1 观察物体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6.1 观察物体青岛版(五四学制)学习目标1.学会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2.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来表示物体的属性;3.能够用适当的词语描述物体的属性。
学习重点1.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2.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表示物体的属性。
学习难点1.固定词语的掌握;2.用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的属性。
学习过程导入1.老师出示几个物体,让同学积极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2.任意选两个物体,让同学分别用简单的词语描写它们的属性,如:“这个物体是圆形的,粉色的,很小很小。
”、“那个物体是长方形的,黄色的,很长很长。
”;3.老师鼓励同学们说出更多的词语和短语来描述物体的属性,如“三角形”、“方形”、“红色”、“蓝色”、“很大很大”、“很小很小”等。
讲解1.通过多数同学描写的属性,让同学更好地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2.让同学看一眼教室里的桌子和椅子,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它们的属性,如用“□”表示桌子的形状,用“△”表示椅子的形状,用红色、蓝色分别表示它们的颜色;3.让同学们自己想象一下教室里其他的物品,用符号表示它们的属性,并告诉同学们符号表示的是什么属性。
操练1.老师出一些物品图片,让同学们观察其属性属性,并用简单的符号表示;2.让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物体的形状,让其他同学来描述其属性,并用简单的符号表示;3.让同学们自由发挥,用词语和符号来描述和表示不同的物体的属性。
总结通过此次学习,同学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属性。
总结本次学习的方法,包括观察、描述和表示,并强调固定用法和简单符号的用法。
作业1.找到三个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用简单的符号或词语来描述它们的属性;2.画出三个不同的物体形状,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它们。
总结本次数学导学案学习了如何观察物体的属性,学会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属性,让同学更好地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并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它们。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七单元第3课时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第3课时青岛版本篇文档是针对《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3课时的导学案。
课时目标1.能够在数轴上用有理数和小数表示正、负数。
2.能够使用数轴上正、负数的大小比较大小。
学习重难点1.理解数轴的概念,掌握在数轴上表示数的方法。
2.能够掌握正、负数的比较方法。
学习内容1. 数轴数轴是一条长线,在它上面标出了数值点,用于表示数的大小及其正、负。
我们可以通过数轴来方便地表示一些数的位置。
下图是一个标准数轴的样子:0--------|--------|--------|--------|--------|--------|-5 -4 -3 -2 -1 0 1从数轴上可以看到,0点是数轴的中心,左边为负数,右边为正数。
2. 正数和负数在学习数轴的基础上,我们来看一下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正数:大于0的数,如1、2、3…等。
•负数:小于0的数,如-1、-2、-3…等。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时,我们规定:•正数表示在0的右侧;•负数表示在0的左侧。
例如,2和-2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0--------|--------|--------|--------|--------|--------|-2 23. 小数小数是介于两个整数之间的数。
它们的表示方法可以有多种,如用小数表示的1/2可以表示成0.5、0.50、0.500等等。
小数点(.)是用来分隔整数和小数部分的符号。
操作练习1. 表示数请在数轴上表示以下数:1.32.-53.0.54.-1.52. 比较大小请比较以下数的大小,并用正确的符号填空:1.-2 ,-32.1.5 ,-2.33.0 ,0.54.-5 ,-4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轴的概念,并学会了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数。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正、负数和小数的概念,并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
这些知识为我们日后学习数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整本导学案)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整本导学案)青岛版五四制一、课程目标本门课程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掌握如下基本数学知识:1.数的认识和比较;2.加减法的口算和列竖式计算;3.二位数的认识和拆解;4.时间的认识和读写;5.采集信息、统计和图形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认识数字数字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在课程的第一章,我们将学习如下内容:1.数的认识;2.数的比较;3.数的分类。
第二章:加减法在第二章,我们将学习如下内容:1.加减法的口算;2.加减法的列竖式计算。
第三章:二位数的认识在第三章,我们将学习如下内容:1.二位数的认识;2.二位数的拆解。
第四章:时间的认识在第四章,我们将学习如下内容:1.时间的认识;2.时间的读写。
第五章:信息采集和统计在第五章,我们将学习如下内容:1.采集信息和调查;2.统计和图形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信息输入:导入基本概念和知识点;2.实践操作:通过练习巩固知识;3.互动探究:通过互动和思考深入理解;4.综合应用: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流程第一章:认识数字1.数的认识–介绍数字的概念;–认识1-100的数字;–小组讨论并整理数字。
2.数的比较–介绍比较符号;–常见数字大小比较;–分组比较,讨论结果。
3.数的分类–认识奇偶数;–认识整数和分数。
第二章:加减法1.加减法的口算–认识加减法符号;–加减法的口算;–练习口算。
2.加减法的列竖式计算–讲解竖式的构成和计算规则;–练习加减法竖式计算。
第三章:二位数的认识1.二位数的认识–认识二位数;–划分十位和个位。
2.二位数的拆解–认识拆分十位和个位的方法;–练习拆分题目。
第四章:时间的认识1.时间的认识–认识时间的概念和单位;–讲解钟表和时钟的使用方法。
2.时间的读写–认识小时和分钟的表示方法;–练习时间的读写。
第五章:信息采集和统计1.信息采集和调查–认识信息采集和调查的方法;–小组采集信息并整理。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数学难点整理(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数学难点整理(青岛版)课程目标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是小学数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本篇导学案旨在整理数学难点,方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学期数学知识。
难点整理1. 位值和面值在计数系统中,位值是指某个数字位代表的数值,而面值是指图形上表示出来的数字。
例如,在数238中,8的面值为8,但位值为个位,代表的数值是8;3的面值为3,位值为十位,代表的数值是30;2的面值为2,位值为百位,代表的数值是200。
因此,在学习和运算中需要牢记位值和面值的差别。
2. 左移和右移在数字中运用左移和右移的规则可以轻松解决乘除法运算。
左移是指将数字的各位向左移动n个位,乘以10的n次幂;右移是指将数字的各位向右移动n个位,除以10的n次幂。
例如,在数字5的基础上左移一位成为50,右移一位变成0.5。
左移和右移运算在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需要仔细学习和理解。
3. 数轴数轴是指一条用于表示数字间位置关系的直线,通常以0作为起点。
在四年级数学课程中,学生需要理解数轴的基本概念及如何进行数轴的计算。
例如,数轴上两个数的差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而一个数点的坐标是其在数轴上的位置值。
4. 合数和质数在学习四年级数学课程时,区分质数和合数是一个必要的内容。
质数指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正整数(除1外没有其他约数),例如2、3、5、7、11等;而合数是指可以被其他正整数整除的数,例如4、6、8、9、10等。
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及相互转化规律对于数学运算和解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5. 取百分数取百分数是指将整数转为以百分号形式表示的数,如将0.65转换为65%。
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取百分数及与原数的相互转化,掌握百分数的通用规则,便于转化运算与比较大小。
总结学习数学并不易,但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才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及基本技能,四年级上册数学难点整理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学期的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五 信息窗五(小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 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五信息窗五(小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青岛版(五四制)在第四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在本课中,我们将会学习如何将小数进行改写和如何求近似数。
一、小数的改写改写小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化为分数和倍数进位法。
1、化为分数将小数化为分数,可以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它的大小和性质。
举例:将0.5改写为分数•第一种方法:将小数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倍数,使其变为整数。
因为0.5可以表示为分数$ \frac{5}{10}$,所以我们将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约数5,得到 $ \frac{1}{2}$ , 即0.5 = $\\frac{1}{2}$。
•第二种方法:将小数化为百分数,然后将百分数化为分数。
将0.5化为百分数得到50%,再将50%化为分数得到$ \frac{50}{100} $ = $ \frac{1}{2} $。
类似于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改写其他的小数。
2、倍数进位法如果要将小数改写成一个整数加上一个小数的形式,可以采用倍数进位法。
举例:将0.73改写为 $ 0.6 + \\\\$因为0.73比0.6多0.13,又因为小数最高只能进到个位,也就是10分之一的位置,所以我们需要将0.13转换为10分之一和1分之一的和。
0.13 = 0.1 + 0.03。
因此,0.73 = 0.6 + 0.1 + 0.03。
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改写其他的小数。
二、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数字进行近似处理,来方便我们的计算和理解。
如何对小数进行近似处理呢?1、精确到个位数,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小数的第二位数大于或者等于5,就进1。
举例:将0.96近似到个位数,保留一位小数。
因为0.96的第二位数是6,大于5,所以我们保留一位小数得到1.0.2、精确到十位数,省略小数将小数的第二位数去掉,得到一个整数并保留十位数。
举例:将7.86近似到十位数。
将小数的第二位数6去掉得到7.8。
3、精确到百位数或千位数方法与上面类似,这里就不再赘述。
第六单元路程、时间、速度(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六单元:路程、时间、速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
2.学会计算简单的路程、时间、速度问题。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 学习重点1.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和关系。
2.理解速度的计算公式。
2. 学习难点1.对于速度问题的实际应用。
2.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熟练应用。
三、预习内容及方法1. 阅读教材1.仔细阅读第六单元的内容,理解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和定义。
2.注意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反比例关系。
2. 完成练习题1.完成第六单元课本上的练习题。
2.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自行车骑行速度的计算,公交车到站时间的预估等。
3. 课前思考问题1.什么是路程?它与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是什么?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四、课堂学习内容及方法1. 概念讲解1.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和定义2.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变形2. 实例讲解1.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应用路程、时间、速度的方法。
2.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练习题解析1.收集学生的难点问题进行解答。
2.解析一些典型的习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课后拓展1.再次复习课本内容,加深对路程、时间、速度的理解。
2.尝试解答更复杂的速度问题,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实际的应用场景可以用到速度的计算。
六、学习成果评价1.能够准确使用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能够熟练解决简单的速度问题。
3.能够运用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读法》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读出万以上的数(重点)。
2、我能理解计数单位的意义,掌握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难点)。
3、我会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知识链接(1)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
(2)读出下面的数。
9805 1000 7850 80052、我会预习自学课本2—4页,能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万一万地数,( )个一万是十万。
(2)拨计数器填一填:10个十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10个一千万是( )。
(3)完成第3页数位顺序表。
通过填表我知道: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 )。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 )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 )级。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 )。
(4)我会读下面的数。
4086000 5094600 21600900 119000000二、合作探究我们怎样正确读出100008070和1400090008这两个数呢?思考: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读哪一级?怎样读万级的数?在什么位置的“0”不读?在什么位置的“0”应该读?读几个0?小组内读一读,找出方法,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区别0在“级末”或“非级末”位置上的不同读法)三、班级展示(1)各小组选代表汇报小组内的读法。
(2)汇报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温馨提示: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提出不同意见。
)四、梳理拓展1、总结:读万以上数的方法是什么?2、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五、达标检测1、与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位和( )位。
2、我会数出下面的数。
(1)从九十七万起,一万一万地数,数到一百一十万。
(2)从三千万起,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到一亿。
(3)从四百六十亿起,十亿十亿地数,数到五百二十亿。
3、我会读。
(1)世界上字数最多的大钟——永乐大钟铸了230184个汉字。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2002年底已接近1300000000人。
(3)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总面积约178680000平方千米。
4、“自主练习”第5题。
10200 5006500 1350010020 5065000 135003500读一读并说一说每组中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5、“自主练习”第4题:在正确的读法后面画“√”。
100035 40044000十万零三十五( ) 四千万四万四千( )十万三十五( ) 四千零四万四千( )课题: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写法》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我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万以上的数(重、难点)。
2、我会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知识链接写出下面的数,并说一说是怎样写的?九百七十五( ) 八百零六( )九千七百( ) 八百六十( )2、我会预习自学课本第7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写数时,从( )位写起。
(2)我知道写数时,什么情况下写“0”?(3)我能试着写出这些数。
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三一千六百四十七万六百四十万零三百九千零七十九万三千一百十三亿二、合作探究1、怎样写“五亿零九百九十七万零九百”呢?这个数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你是怎样写的呢?2、(小组内讨论交流,组长做好记录)结合写出的这些数,说一说写万以上的数应该注意什么?三、班级展示1、各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2、汇报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四、梳理拓展说一说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五、达标检测1、我会准确写出下面的数。
二百九十万写作:二百九十亿写作:三百六十万二千写作:三百六十万零二百写作:九十五亿零四万写作:一亿四千零四十万九千二百写作:2、我能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地球海洋总面积是三亿六千二百万平方千米。
( )(2) 2002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九千七百九十万八千三百人。
( )(3)北京——广州全程长二百三十一万五千米。
( ) 3、火眼金睛辨对错。
(1)十万零五十写作100500 ( )(2)三千六百万二千写作36020000 ( )(3)九千零一十万零四百写作901004000 ( )(4)四千零四万四千写作400440000 ( )(5)一个数由4个十万,五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4011111。
( )课题: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比较和改写整万、整亿数》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我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上数大小的比较方法(重点)。
2、我会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做单位的数,并能正确运用(难点)。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11——12页,完成下列问题。
1、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小?我知道:只要比较( )、( )和( )这三个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我是这样比较的:。
这三个数中,( )最大,所以( )陆地面积最大。
( )最小,所以( )陆地面积最小。
2、我会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300000000、1450000000、287000000的大小。
( )>( )>( )3、为了方便,我会以“万”或“亿”为单位,改写9600000和1300000000这两个数。
9600000=( )万1300000000=( )亿二、合作探究1、如何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小提示:位数不同时,我们这样比:。
位数相同时,我们这样比:。
2、我们怎样改写整“万”整“亿”数?思考:改写前后数的大小有变化吗?小组内交流讨论,组长作好记录。
(温馨提示:组长要给每位同学发言的机会。
)三、班级展示1、小组长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2、同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四、梳理拓展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五、达标检测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说一说你是如何比较的。
93250○100250 130000○310000 79020○79202210001○2099992、完成“自主练习”第4题。
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在书上完成。
3、不改变数的大小,将下面用“万”作单位的数去掉“万”字。
86万=( ) 280万=( )14万=( ) 9876万=( )4、我能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7300 72万1000万9720000 一亿零四千( )<( )<( )<( )<( )课题:第一单元《近似数》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我能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感受大数目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2、我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求一个数的尾数求近似数,会用“万”或“亿”做单位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重、难点)。
3、我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15——16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仔细读图中的数据,我发现:2、生活中有近似数吗?请至少举2例。
3、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1)11030比( )万多一些,比( )万少得多,11030接近( )万。
所以11030≈( )万。
(2)178680000比( )亿多得多,比( )亿少一些,它接近( )亿,所以178680000≈( )亿。
(3)观察上面的式子,我发现所用的方法有规律:(4)我知道:像这样求近似数的方法叫( )。
二、合作探究我们怎样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234108和195820的近似数?234108≈( )万195820≈( )万思考:如何确定是“舍”还是“入’呢?三、班级展示1、各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2、汇报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温馨提示:认真倾听小组同学的发言。
)四、梳理拓展今天学到了哪些有关近似数的知识?我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五、达标检测1、我会省略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390870 8739200 6527064270 898300 87332002、我会求现实素材中大数的近似数,从中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3、我能辨析。
(正确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496090米=50万米( )5700000=570 ( )273000千克≈27万( )4、“自主练习”第6题。
用“四舍五入”法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5、“自主练习”第7题。
课题:第一单元《数字编码》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我能了解身份证、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的编码特点,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重、难点)。
2、感受到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我的身份证号是:( )妈妈的身份证号是:( )爸爸的身份证号是:( )比较以上三个身份证号码,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搜集到的由数字组成的编码有:(如邮编、车号、电话号码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教材19、20页,回答问题。
(1)某人的身份证号为340524************,从中我了解到的信息有:(2)邮政编码是由几位数组成的?各个数字代表什么?二、合作探究1、与本组同学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数字编码,说一说他们各自表示的意义。
2、学号的编排应该包含哪些信息?给组内的同学编一个学号,并说出每组数字包含的信息。
3、看了这么多的数字编码有什么疑问?三、班级展示(1)各小组将本组收集的数字编码的信息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质疑。
四、梳理拓展说一说本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温馨提示:可以从知识性收获,学习方法的收获,学习习惯,个人反思等几方面谈。
)五、达标检测1、给2013年入学的新生编学号,这个编号要反映出学校名称、入学年份、班级、在班上的序号、性别等信息。
2、这位“小马虎”同学,跟你们一样,课前也收集了爷爷、爸爸和妈妈三个身份证号码,但是他不记得这三个号码分别是谁的了,你能帮他找出这三个号分别是谁的吗?填出来。
37010519651223XX11( )37010519700312XX47( )37010519950621XX29( )3、光明小学教师的工作证编号是由出生日期和报到顺序组成,如果一位女教师1980年7月4日出生,报到顺序是56号,她的工作证号应该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