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发展的动因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化概念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具体的分析包括:人口(农业、非农业);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产业、非农产业);空间形态转化(城市空间形态、农村空间形态);文化和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和环境.3、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初期阶段(小于30%左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速度较缓慢;中期阶段(30%~60%或以上):快速发展期;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1、分散发展(指通过新建城市来缓解大城市的发展):1、田园城市(霍华德)2、卫星城、新城(恩维等)3、有机疏散(沙里宁)4、广亩城(赖特)2、集中发展:柯布西埃:指望通过对城市结构的重组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2、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的概念⏹田园城市Garden City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以解决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和城市自发膨胀、土地投机等问题。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改进的卫星城。

城中居住与就业岗位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设施配套,可以满足居民就地工作和生活所需,是一个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

3、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案、技术手段和特点指导思想: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也应当成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

目录第一章......................................................................... 总那么- 1 -第二章................................................................城市性质及职能- 2 -第三章................................................................人口及用地规模- 2 -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 -第一节 ............................................................. “三区〞划定-3-第二节 .......................................... 城乡统筹及城镇化开展战略-4-第三节 .......................................... 城镇空间、等级及职能构造-5-第四节 .................................................................... 产业布局-7-第五节 .................................................................... 旅游开展-8-第六节 .................................................................... 生态建立-9-第七节 .................................................................... 综合交通-12-第八节 ............................................................. 重大市政设施-15--19-第五章......................................................... 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23 -第一节 ............................................................. 城乡统筹策略-23-第二节 ........................... 重点建立地区空间构造和“四区〞划定-25-第六章............................................................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27 -第一节 .................................................... 空间构造及开展策略-27-第二节 .......................................... 各城区定位及重点开展方向-28-第七章................................................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9 -第一节 ............................................................. 公共中心体系-29-第二节 ............................................................. 行政办公用地-30-第三节 .......................................................... 商业金融业用地-31-第四节 ............................................................. 文化娱乐用地-32--34-第六节 ............................................................. 医疗卫生用地-34-第七节 .......................................................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35-第八节 .......................................................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36-第八章...................................... 中心城区住房保障及居住用地规划- 36 -第一节 ................................................................ 保障性住房-37-第二节 .................................................................... 居住用地-38-第九章............................................. 中心城区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39 -第十章.............................................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及水系规划- 41 -第一节 .................................................................... 绿地系统-41-第二节 .......................................................................... 水系-43-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45 -第十二章................................................ 中心城区老城保护及更新- 48 --49-第二节 ............................................................. 文物古迹保护-51-第十三章................................................... 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 52 -第十四章...................................................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53 -第一节 ................................................................ 目标及战略-53-第二节 ............................................................. 城市对外交通-54-第三节 ............................................................. 城市道路系统-55-第四节 ............................................................. 公共交通系统-57-第五节 ............................................................. 静态交通设施-59-第六节 .................................................................... 步行交通-59-第七节 .................................................................... 旅游交通-60-第八节 .................................................................... 交通管理-61-第十五章............................................. 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61 -第一节 .................................................................... 供水工程-61-第二节 .................................................................... 排水工程-62-第三节 .................................................................... 供电工程-63-第四节 .......................................................... 通信和邮政设施-64-第五节 .................................................................... 供热工程-65-第六节 .................................................................... 燃气工程-65-第七节 ............................................................. 环境卫生设施-66-第十六章...................................................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67 -第一节 ....................................................... 城市应急保障体系-67-第二节 .................................................................... 防震减灾-68-第三节 .......................................................... 防洪〔潮〕排涝-69-第四节 .......................................................................... 消防-69-第五节 ............................................................. 气象灾害防御-70-第十七章................................................... 中心城区分期建立规划- 71 -第一节 ............................................................. 近期建立规划-71-第二节 .................................................................... 远景规划-72-第一章总那么第1条工程背景为适应城市开展新要求,落实国家建立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与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强化大连市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地位与龙头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城乡规划法?,编制?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21〕?。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
第八条 规划原则
1. 生态优先原则 保护温江良好的生态本底,稳固区域生态格局,划地生态保护红线,重视城 市建设与生态建设、耕地保护相结合,坚持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注重城市绿地 系统、水域系统的规划。 2. 区域协调原则 合理定位,从区域视角论证温江的职能和地位,正确处理好温江与成都市中 心城区、天府新区及其周边区(市)县的关系,在交通、产业、公共服务设施、 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3. 远近结合原则 按照近远期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开发时序,预留弹性发展空间,保障城市可 持续发展。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年)(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文本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年) (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
文本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年)(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3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年)(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文本
第三章 人口及用地规模
第十三条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率
至规划期 2020 年,区域规划人口 118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11.9 万人,城 镇化率 94.8%。其中,城区人口 80 万人。
至2030年,区域规划人口1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9万人,城镇化率95.2%。 其中,城区人口 83 万人。
2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年)(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文本
4. 城乡统筹原则 重构区域城镇村体系,从产业统筹、资源统筹、设施统筹等方面入手,实现 城乡建设一体化、配套一体化等。 第九条 规划重点 1. 明确发展定位 2. 调整空间结构 3. 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4. 制定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5. 稳固区域生态格局

广西来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

广西来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

文本目录第一章 总 则 (1)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3)第二节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4)第三节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4)第四节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4)第五节城镇空间布局规划 (5)第六节区域空间开发管制 (6)第七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7)第八节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1)第九节旅游发展规划 (13)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14)第五章 中心城总体布局 (15)第一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15)第二节中心城空间管制 (15)第三节规划布局结构 (17)第四节城市中心布局 (18)第五节用地布局规划 (19)第六章 中心城公共设施规划 (23)第七章 综合交通规划 (28)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 (28)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 (29)第三节静态交通规划 (31)第四节公共交通规划 (32)第八章 绿地系统规划 (32)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32)第二节城市绿线控制 (35)第三节城市蓝线控制 (35)第九章 景观风貌规划 (36)第十章 环境保护规划 (37)第十一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38)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8)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40)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41)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43)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43)第六节环卫设施规划 (45)第十二章 防空防灾综合规划 (47)第一节人防工程规划 (47)第二节抗震工程规划 (49)第三节防洪规划 (49)第四节消防规划 (50)第五节城市黄线控制 (50)第十三章 近期建设规划 (51)第一节重点建设区域 (51)第二节重点建设项目 (52)第十四章 附 则 (55)第一章总则第1条 为适应来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第2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第3条 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建立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形成合理有序的国土开放格局,实现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把来宾市建设成为产业发达、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环境宜居、文化先进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含实施细则)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含实施细则)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号《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于一九九一年九月二日经第十四次部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一九九一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部长(签名章):侯捷一九九一年九月三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城市规划的编制规范化,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编制城市规划,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大、中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

第四条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需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详细规划由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五条承担编制城市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规划设计资格的规定。

第六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确定的各项规划原则,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对城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城市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第八条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

第九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

第十条编制城市规划采用的勘察、测量图件和资料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勘察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质量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管理办法

城市总体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的编制、审批和实施行为,充分发挥总规对城乡建设的指导与调控作用,更好地促进城乡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下均称县城)总规的编制、审批、实施管理、以及评估和修改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各城市、县城总规的指导、监督和相应审批管理工作。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总规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总规是城乡建设的基本依据,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

制定实施措施并加强对总规管理工作的领导,是城市、县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

第五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总规编制和实施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总规的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总规,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总规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有权对违反总规的行为举报或控告.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第七条编制总规应当贯彻国家及省的重大方针、战略和有关政策要求,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与规定。

第八条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的总规,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城的总规,具体工作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

第九条总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其配套法规,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编制任务。

外商投资城市规划服务企业不得承担总规编制任务。

委托总规编制任务时,应当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与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签订编制委托合同,约定编制内容、时间期限、编制经费、成果要求、违约责任等双方权利与义务。

第十条编制总规应当依据依法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等上位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第十一条编制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总规,应当分为纲要和成果两个阶段,县级市、县城的总规可直接编制规划成果。

城市规划大纲

城市规划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同时为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规划以及城镇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时数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计划总学时72学时,每周4学时,共18周,计4个学分。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表现力和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提示性问题,强化课堂中信息的双向交流,活跃气氛、提高效果。

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在授课过程中,辅助采用案例教学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作为必要的教学补充,针对某一城市或城市局部区域进行实证分析教学。

(五)面向专业该课程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城市化的含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章简要介绍城市的产生、定义、发展过程;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二、城市的形成三、城市的定义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一、古代城市的发展二、近代城市的发展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的发展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三、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三)教学方法与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乳山市总体规划文本

乳山市总体规划文本

乳⼭市总体规划⽂本⽂本⽬录第⼀章总则 (1)第⼆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三章城市性质和规模 (13)第四章中⼼城区空间布局规划 (13)第⼀节⽤地适⽤性评价与发展战略 (13)第⼆节⽤地布局和空间结构 (14)第三节绿地系统规划 (16)第四节公共设施⽤地规划 (20)第五节居住⽤地规划 (23)第六节⼯业⽤地规划 (24)第七节旅游度假⽤地规划 (24)第⼋节对外交通及仓储⽤地规划 (25)第九节道路系统规划 (25)第⼗节总体城市设计与城市整体形象定位 (27)第⼗⼀节环保环卫规划 (29)第五章城市防灾系统⼯程规划 (33)第⼀节消防系统⼯程规划 (33)第⼆节城市抗震系统⼯程规划 (34)第三节城市防空系统与地下空间规划 (35)第四节防灾救护与⽣命线系统规划 (36)第五节城市防洪防潮⼯程规划 (37)第六章市政⼯程设施规划 (37)第⼀节给⽔⼯程规划 (37)第⼆节排⽔⼯程规划 (39)第三节电⼒⼯程规划 (41)第四节电信⼯程规划 (41)第五节供热规划 (42)第六节燃⽓规划 (43)第七节⼯程管线综合规划 (44)第七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44)第⼀节规划期限与规模 (44)第⼆节近期建设重点 (44)第⼋章城市远景规划 (45)第⼀节规划期限 (45)第⼆节城市规模 (45)第三节⽤地布局 (46)第九章城市规划区及空间管制规划 (46)第⼀节规划区范围 (46)第⼆节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规划 (46)第⼗章城市建设管理准则 (48)第⼀节⽤地管理规定 (48)第⼆节建设⼯程管理规定 (49)第⼗⼀章城市规划实施措施 (50)第⼗⼆章附则 (51)附表⼀城市规划建设⽤地平衡表 (52)附表⼆夏村⽼城区规划道路⼀览表 (53)附表三银滩新城区规划道路⼀览表 (57)附表四各类建设⽤地适建范围表 (59)附录 A ⽂本⽤词说明 (61)附录 B 项⽬编制单位及参加⼈员名单 (62)附录C 《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评审意见 (63)第⼀章总则第1条为协调乳⼭市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并为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结合乳⼭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现状和相关部门发展设想,特制定本规划。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共18个知识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共18个知识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共18个知识点1、制定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2)协调城镇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提高。

4)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

5)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6)正确引导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7)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8)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在管理,位于规划区内的要纳入总规。

9)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10)增强城市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2、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方法调查-分析-规划是规划的基本方法。

1)调查内容区域环境、历史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市政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调查方法现场踏勘或观察;抽样、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会;文献资料的运用。

3、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两种:因果分析法、比较法(难以定量分析而需要量化的问题,如用地指标的确定。

) 2)定量分析:频数和频率分析、集中量数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一元线形回归分析。

3)空间模型分析实体模型:投影法;透视法概念模型:几何图形法(用于功能结构分析);等值线法(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格网法(用于环境、人口的空间分布);图表法(用于经济、社会各种因素的比较分析)。

4、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和规划的具体要求而确定。

5、城市用地的分类 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总规:大类为主,中类为辅;分区:中类为主,小类为辅;详规:达到小类深度。

用地标准: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分四级(60.1-75 75.1-90 90.1-105 105.1-120);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居住18-28;工业10-25;道路广场7-15;绿化大于等于9;建设用地结构:居住20-32,工业15-25,道路广场8-15;绿地8-15。

6、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1)工程地质条件:土质与地基承载力;地形条件;冲沟;滑坡与崩塌;岩溶;地震(有活动断裂带地区,慎重),强震区不宜建设城市,地震断裂带上可设置绿化带,不得进行建设。

《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

《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

26
3)这种推算法对于新建工矿城镇,根据建设的企业规模推算建 成后的城镇人口是可行的。
27
3. 递推法 ① 核心:将城市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不同阶段、
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 ② 动态修正有关参数进行推算,虽不及采用数学的相关因子、
回归分析法的严密,但这种定性分析结合动态的参数调整来预测, 显得更科学,计算也简单。 未来几年人口预测=现有人数*(1+人口增长率)n
42~52
31~36
17~22
42~52
24
2.职工带眷系数法 1)本法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带眷情况而计算的。 2)公式: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
身职工数 Ⅰ =职工总数*居民系数 Ⅱ
注:带眷系数:每个带眷职工所带眷属的平均人数。 居民系数=带眷比*(1-同地双职工人数百分比/2)*平均
1.劳动平衡法: (过去较多采用) 1)它主要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
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相互平衡的原则基础之上,以社会经济发 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
2)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基本人口百分比 =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1-(服务人口百分比+被抚养人口百
利用自然增长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来估算人口发展规模。计算城
市人口发展规模就是根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
理,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为依据,分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规律和
经济发展规律。合理确定城市劳动构成,再分析城市对劳动量的
需要和可能,求得其相对平衡。
22
二)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
我国目前使用的方法有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递推法, 各类城市可根据情况以某种方法为主,辅以其他方法进行较核。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2013-2014(2)第4章1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2013-2014(2)第4章1

TJUCI ·WY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14
2、图则 (1)地下空间区位分析图; (2)地下空间功能布局规划图; (3)地下空间分层平面设计图; (4)地下空间竖向设计图; (5)地下空间交通组织设计图; (6)地下公共活动网络系统设计图。
TJUCI ·WY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TJUCI ·WY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9
(2)规划图纸 1、地下空间规划区位分析图 2、地下空间功能结构规划图 3、地下空间设施系统规划图 4、地下空间分层平面规划图 5、地下空间重要节点剖面图 6、地下空间近期开发建设规划图 (3)控制图则
将规划对公共地下空间以及各开发地块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各类 控制指标和控制要求反映在分幅规划设计图上。 (4)附件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专项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等。
划编制的重点,详细规定城市公共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各项控制指标, 并对规划范围内开发地块的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强制性和指导 性规划控制要求,为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项目设计以及地下空间资源 开发利用的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TJUCI ·WY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法 与建议; 8、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近期建设项目的统筹安排、建设目标、内容、实施
计划与措施等。
TJUCI ·WY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4
(三)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成果文件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成果文件应包括规划文本、图纸以及附件三部分。 (一)、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 1、总则 2、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与建设的基本目标 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规划 4、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规模 5、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规划 6、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竖向分层规划 7、地下空间功能系统专项规划 8、地下空间的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规划 9、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0、附则与附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第4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城市可持续发展——人人、人地、当代与未来第1节城市规划的任务1.规划【概念】:规划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分析与决策过程,规划者通过增进对问题各方面的理解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并通过一系列决策保证既定目标在未来能够得到实现。

【属性】:第一,既定目标,即规划必定是基于既定的,特定的目标:第二,行动或决策集合或序列,即规划必定包含一系列对于实现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或行动:第三,这些决策或行动的内在逻辑在于后向传递性,即上一项决策或行动引发下一项决策或行动,最终导致既定目标的实现。

2.城市规划2。

1城市规划职业的起源城市规划泛指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有意识地管理与干预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活动.城市规划学科从其诞生之曰起就致力于化解城市矛盾与危机,为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提供解决方案。

进入20世纪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问题矛盾层出不穷,城市规划学科始终以增进公共利益为基本方针。

2.2 城市规划的任务【一般】: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透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

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及实頑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中国】: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第2节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1.城市规划的目标【本质层面】: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消除或抑制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增进积极影响.【专家认知】:利维(J。

城市规划标准

城市规划标准

城市规划标准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科学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合理地布局城市的各种功能区,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保护措施,以实现城市的良好发展和宜居环境。

城市规划标准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城市规划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

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都会对城市规划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制定城市规划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自然因素,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确保城市规划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合理利用地形地貌,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

其次,城市规划标准还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城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因此城市规划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因素,确保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合理布局产业园区和商业中心,提高交通设施的便捷性,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范围,满足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此外,城市规划标准还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

城市是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的重要载体,城市规划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合理保护历史建筑和古迹,挖掘和利用城市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韵味的城市形象。

最后,城市规划标准还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空间,城市规划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生活质量,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景观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水质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标准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城市规划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确保城市规划与各方面的发展需求相协调,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洛川总体规划

洛川总体规划

洛川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院长:周庆华总工:黄明华项目名称:洛川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委托单位:洛川县人民政府编制单位: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21085)洛川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说明书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09目录第一章概述 ------------------------------------------------------------------------------------------------------------------------------------- 1一、县域概况----------------------------------------------------------------------------------------------------------------------------------- 1二、规划编制背景----------------------------------------------------------------------------------------------------------------------------- 2三、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 4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范围、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5一、规划依据----------------------------------------------------------------------------------------------------------------------------------- 5二、规划年限----------------------------------------------------------------------------------------------------------------------------------- 5三、规划范围----------------------------------------------------------------------------------------------------------------------------------- 5四、规划指导思想----------------------------------------------------------------------------------------------------------------------------- 5五、规划原则----------------------------------------------------------------------------------------------------------------------------------- 6六、规划目标----------------------------------------------------------------------------------------------------------------------------------- 6第三章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 7一、县域发展条件评价----------------------------------------------------------------------------------------------------------------------- 7二、县域发展指导思想--------------------------------------------------------------------------------------------------------------------- 10三、县域发展目标--------------------------------------------------------------------------------------------------------------------------- 10四、县域产业发展方向--------------------------------------------------------------------------------------------------------------------- 11五、县域空间发展布局--------------------------------------------------------------------------------------------------------------------- 12 第四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 13一、县域城镇发展现状--------------------------------------------------------------------------------------------------------------------- 13二、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13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4四、旅游发展规划--------------------------------------------------------------------------------------------------------------------------- 18五、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0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 22一、城市性质--------------------------------------------------------------------------------------------------------------------------------- 22二、城市规模--------------------------------------------------------------------------------------------------------------------------------- 22 第六章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分析 ----------------------------------------------------------------------------------------------------------- 25一、发展条件分析--------------------------------------------------------------------------------------------------------------------------- 25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25三、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26四、用地发展方向分析--------------------------------------------------------------------------------------------------------------------- 27五、“四区”划定 ---------------------------------------------------------------------------------------------------------------------------- 28 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 ----------------------------------------------------------------------------------------------------------------------- 29一、现状概况--------------------------------------------------------------------------------------------------------------------------------- 29二、布局分析--------------------------------------------------------------------------------------------------------------------------------- 29三、布局综述--------------------------------------------------------------------------------------------------------------------------------- 30四、布局结构--------------------------------------------------------------------------------------------------------------------------------- 31五、各类用地布局--------------------------------------------------------------------------------------------------------------------------- 32六、绿化系统规划--------------------------------------------------------------------------------------------------------------------------- 34九、住房政策建议--------------------------------------------------------------------------------------------------------------------------- 36十、城区及周边村庄发展与控制--------------------------------------------------------------------------------------------------------- 37 十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37 十二、城市建设时序安排------------------------------------------------------------------------------------------------------------------ 40 第八章旧城更新 ----------------------------------------------------------------------------------------------------------------------------- 42一、旧城范围及概况------------------------------------------------------------------------------------------------------------------------ 42二、现状问题--------------------------------------------------------------------------------------------------------------------------------- 42三、更新原则--------------------------------------------------------------------------------------------------------------------------------- 42四、更新目标--------------------------------------------------------------------------------------------------------------------------------- 42五、旧城更新的具体措施------------------------------------------------------------------------------------------------------------------ 43六、旧城整体风貌与景观特色规划------------------------------------------------------------------------------------------------------ 43 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 ----------------------------------------------------------------------------------------------------------------------- 45一、对外交通--------------------------------------------------------------------------------------------------------------------------------- 45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46三、城市广场--------------------------------------------------------------------------------------------------------------------------------- 46四、城市交通设施--------------------------------------------------------------------------------------------------------------------------- 46五、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47 第十章城市设计导引 ----------------------------------------------------------------------------------------------------------------------- 49一、原则 --------------------------------------------------------------------------------------------------------------------------------------- 49二、城市空间意象框架--------------------------------------------------------------------------------------------------------------------- 49三、城市设计框架--------------------------------------------------------------------------------------------------------------------------- 50四、城市自然与文化特色------------------------------------------------------------------------------------------------------------------ 52 第十一章开发强度导向 -------------------------------------------------------------------------------------------------------------------- 54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54二、中观层面:城市开发强度分区------------------------------------------------------------------------------------------------------ 54三、微观层面:地块开发强度分配------------------------------------------------------------------------------------------------------ 56 第十二章市政工程规划 -------------------------------------------------------------------------------------------------------------------- 57一、给排水工程规划------------------------------------------------------------------------------------------------------------------------ 57二、电力工程规划--------------------------------------------------------------------------------------------------------------------------- 59三、电信工程规划--------------------------------------------------------------------------------------------------------------------------- 60四、供热工程规划--------------------------------------------------------------------------------------------------------------------------- 61五、燃气工程规划--------------------------------------------------------------------------------------------------------------------------- 62六、环卫设施规划--------------------------------------------------------------------------------------------------------------------------- 63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规划 -------------------------------------------------------------------------------------------------------------------- 65一、城区环境质量现状--------------------------------------------------------------------------------------------------------------------- 65二、规划目标--------------------------------------------------------------------------------------------------------------------------------- 65三、环境功能分区--------------------------------------------------------------------------------------------------------------------------- 65四、规划保障措施--------------------------------------------------------------------------------------------------------------------------- 66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 67三、人防规划--------------------------------------------------------------------------------------------------------------------------------- 68四、地质灾害防治--------------------------------------------------------------------------------------------------------------------------- 68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 70一、居住用地--------------------------------------------------------------------------------------------------------------------------------- 70二、公共设施用地--------------------------------------------------------------------------------------------------------------------------- 70三、工业用地--------------------------------------------------------------------------------------------------------------------------------- 71四、绿地 --------------------------------------------------------------------------------------------------------------------------------------- 71五、道路交通系统--------------------------------------------------------------------------------------------------------------------------- 71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71 第十六章规划环境影响评述 -------------------------------------------------------------------------------------------------------------- 73一、总则 --------------------------------------------------------------------------------------------------------------------------------------- 73二、环境现状--------------------------------------------------------------------------------------------------------------------------------- 73三、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73四、建议 --------------------------------------------------------------------------------------------------------------------------------------- 74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建议 -------------------------------------------------------------------------------------------------------------------- 75一、强化规划管理--------------------------------------------------------------------------------------------------------------------------- 75二、提高经营城市能力--------------------------------------------------------------------------------------------------------------------- 75三、规划技术深化措施--------------------------------------------------------------------------------------------------------------------- 76第一章概述一、县域概况1.地理位置洛川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部、洛河中游,位于东经109°18′14″~109°45′47″,北纬35°26′29″~36°04′12″,北依富县、宜川,南界白水,东接黄龙,西濒洛河与黄陵为邻。

建设法规王晓琴 赵冬梅在线考试题答案

建设法规王晓琴 赵冬梅在线考试题答案

建设法规王晓琴赵冬梅在线考试题答案1、(第一章)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根据()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部门法。

[单选题] *A、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性质(正确答案)B、法律关系主体C、法律关系客体D、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2、(第一章)建设法规的调整对象是() [单选题] *A、在建设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正确答案)B、建设活动中的行政管理关系C、经济协作关系D、民事关系3、(第一章)建设法规采用以行政指令为主的调整方法,体现了建设法规具有()[单选题] *A、经济性B、行政隶属性(正确答案)C、政策性D、技术性4、(第一章)参加建设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权利及所承担的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是() [单选题] *A、建设法律关系主体B、建设权利C、建设义务D、建设法律关系客体(正确答案)5、(第一章)由建设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建设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现象和事实是() [单选题] *A、建设法律事实(正确答案)B、建设法律关系C、建设法规D、建设法规体系6、(第二章)工程建设项目大致可分为基本建设项目() [单选题] *A、扩建项目B、迁建项目C、恢复项目D、更新改造项目(正确答案)7、(第二章)基本建设项目按投资额划分,生产性建设项目中的能源、交通、原材料部门的工程项目,投资额达到C)及其以上的为大中型项目。

[单选题] *A、2000万元(正确答案)B、3000万元C、5000万元D、8000万元8、(第二章)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对拟建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等内容所进行的分析论证是() [单选题] *A、投资意向B、投资机会分析C、项目建议书D、可行性研究(正确答案)9、(第二章)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 [单选题] *A、审批制(正确答案)B、核准制C、备案制D、登记制10、(第二章)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投资估算精度要求一般应达到() [单选题] *A、±15%B、±20%C、±5%D、±10%(正确答案)11、(第三章)建筑业企业资质中施工总承包序列设有()类别 [单选题] *A、8个B、12个(正确答案)C、15个D、36个12.(第三章)负责全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是() [单选题] *A、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B、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正确答案)C、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D、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13、(第三章)建筑业企业申请施工总承包序列一级资质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城市总体规划管理办法

城市总体规划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城市总体规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行为,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与调控作用,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的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市、县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以下简称城市总体规划管理)、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均称省城市规划部门)负责全省市、县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监督和相应审批管理工作。

行署、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县城市规划管理机构(以下均称市、县城市规划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总体规划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效力,市、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及个人不得违法对其进行调整,确需调整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和本办法规定办理。

第五条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蓝图和基本依据,是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城市总体规划管理工作的领导是市、县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成果在报请当地政府审查前和批准后(包括强制性内容),应当由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在符合国家和省保密规定的基础上,采取政府信息网站、主要街路两旁设施公示板、当地主要报纸等方式向社会公示。

公示时间不得少于十五日。

第七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保障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八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支持和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并有权对违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第九条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具体工作由城市规划部门承担。

第十条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应按相关规定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等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形成研究报告,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基础。

城市规划标准

城市规划标准

城市规划标准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筑风貌、交通系统、公共设施等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的活动。

城市规划标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宜商性,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首先,城市规划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

在城市规划的初期阶段,应当明确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和功能定位,以此为基础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城市规划标准应当注重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当合理划分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娱乐区等,同时合理布局城市的公共设施和绿地空间,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宜商性。

另外,城市规划标准还应当注重城市的建筑风貌和文化传承。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当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建筑风格的统一和风貌的保护,同时推动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文化魅力。

此外,城市规划标准还应当注重城市的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当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同时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本公共服务。

最后,城市规划标准还应当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当注重保护和修复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和循环利用,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城市规划标准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当严格遵循城市规划标准,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注重城市的建筑风貌和文化传承,加强城市的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修复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宜居宜商目标。

城市发展战略与总规编制

城市发展战略与总规编制

(2)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是指对城市发展具有全局性或关键性意义的问题。 战重点具有阶段性,通常表现在: 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设 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3)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是把比较抽象的战 略目标和战略重点进一步具体化的过程。
2.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90年代世界各国政府共同承
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1.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 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臵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 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2.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 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当对城市近期的发展 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 10年至20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3年至5年。
嘉 兴 总 体 规 划 纲 要 文 本 目 录
图纸
区 域 城 镇 关 系 示 意 图 : 图 纸 比 例 为 1/500,000 - 1/1000,000,标明相邻城镇位臵、行政区划、重要交通设施、 重要工矿和风景名胜区。
城市现状示意图:图纸比例1/25,000-1/50,000,标明城 市主要建设用地范围、主要干道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 城市规划示意图:图纸比例1/25,000-1/50,000,标明城 市规划区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大致范围,标注各类主要建设 用地、规划主要干道、河湖水面、重要的对外交通设施。
其他必要的分析图纸,如规划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专题研究报告
在大纲编制阶段应对城市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撰写专题研究 报告。例如人口规模预测专题、城市用地分析专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城镇体系规划 以区域为整体,建设良好的区域化基础设施和
生态环境;对区域开发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时 序进行引导、协调和控制,防止对区域整体 发展不利的开发活动;引导投资活动符合国 家产业政策。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的需求能 力的发展,应是支持型发展;少用不可再生资源; 减少污染;基本内涵是生态的可持续性,还扩展 到社会、文化、经济领域的可持续性;核心是发 展,但要从全局、长远观点认识发展。达到可持 续发展是最本质的战略目标。
指城市发展中有重要意义的全局性的策划。其核心是要解 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一般包括战 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内容。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国土规划 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 全面规划。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区域规划 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 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 分析评价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因素和条件的 基础上,作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 的综合安排。主要包括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 区域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工业和城镇居民点, 安排区域性交通、能源、水利、园林、疗养、 旅游、环境保护等各项区域服务性工程设施。
② 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
一般采用同一经济技术标准(职工人数、产量、产 值等)从数量上分析,以其超过部门结构整体的20%-30%为主导 因素,超过5%为支柱产业。
③ 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以用地的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定 量分析。
总之,确定城市性质时不能就城市论城市;既要避免把现状 城市职能照搬到城市性质上,又要避免脱离现状职能。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3. 递推法 ① 核心:将城市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不同阶段、
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 ② 动态修正有关参数进行推算,虽不及采用数学的相关因子、
回归分析法的严密,但这种定性分析结合动态的参数调整来预测, 显得更科学,计算也简单。 未来几年人口预测=现有人数*(1+人口增长率)n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2、 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规划中
必须考虑男女性别比例的基本平衡。
3、 家庭构成:反映城市人口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份等
组合情况。它对住宅类型的选择,生活与文化设施的配置,城市 生活居住区的组成等都有密切关系。
4. 劳动构成
①城市总人口(按劳动与否) :
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 的作用,是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突 出的对城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职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有稳定 性。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城市性质的确定可从两方面去认识: 1. 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
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城市的性质起决 定性的作用,市域规划及城镇体系规划是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 据。
2. 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研究,主导 基本因素决定城市的性质,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 的主要职能所体现。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五. 分析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
避免两种倾向: 1) 以“共性”作为城市的性质。 2) 不区分基本因素的主次。
1、一般方法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以定性分析为主。
单身职工数 Ⅰ =职工总数*居民系数 Ⅱ
注:带眷系数:每个带眷职工所带眷属的平均人数。 居民系数=带眷比*(1-同地双职工人数百分比/2)
*平均每户人数+单身职工百分比 带眷比:带有家属的职工人数比例。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职工带眷有关指标:
类别
占职工总数比 例
备注:
1.单身职工 2.带眷职工 3.带眷系数 4.生产性职工
定性分析是在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中 的地位、作用。
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 济职能用一定的技 术指标,从数量上 去分析自然资源、劳力资 源、能源交通及主导的经济产业部门,说明现有和潜在的优势。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2. 经济职能的定量分析从三方面入手:
①分析主要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a.非劳动人口(被抚善人口):随职工人数变动
b.劳动人口(按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
基本人口:指在城市的主要职能部门的从业人员。 它不是由城市的规模决定,相反的对城市的规模起决定性的作用。
服务人口:在为当地服务的企业、机关、文化、商 业等机构中工作的人员。其第四多章少城市随总体城规划市14的规模而变动。
40~60% 40~60% 3~4,1~3 10~20%
2.根据情况而定。独立工业城镇 采用上限,靠近旧城采用下限; 迁厂采用上限,新厂采用下限; 建设初期用下限,建成后采用 上限;单职工比相应而变。 3.已考虑了双职工因素。双职工 比例高的用下限,比例低的用 上限。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3)这种推算法对于新建工矿城镇,根据建设的企业规模推算建 成后的城镇人口是可行的。
通常以自然增长率来表示自然增长的速度
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数
×10第0四0章‰城市总体规划14
2)机械增长: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
机械增长速度以机械增长率表示
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 平均人数×1000‰
3)人口平均增长速度:(自、机械或两者合计的增长)
② 劳动构成:(人口构成)指人口按分类在人口中的比例,是 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之一。 ③影响因素
a.城市性质 b.城市规模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社会闲散劳动力就业情况 e.城市建设阶段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5. 职业构成: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者按职业类型划分,各占
总人数的比例。 专业结构和职业构成的分析可反映城市性质经济结构、现
对城市性质的描述要简明,一要突出特色;二不回避难 免的“雷同”;三要避免罗列。同时在城市性质的 表述中对城市 的主要职能的概括深度要第适四章当城,市总城体规市划1性4 质所代表的城市地域要明
§4-4城市人口构成与规模
• 城市人口的含义 • 城市人口调查研究的意义 • 城市人口的构成与素质 • 城市的流动人口 • 城市人口规模
1. 年龄构成
① 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②一般分6组:托儿组(0-3岁)、幼儿组(4-6岁)、小学组 (7-11岁)、中学组(12-17岁)、成年(Male:18/19-60,Female: 18-55)、老年组(Male:61以上,Female:56以上)。 百岁图、年 龄构成图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2)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基本人口百 分比
=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1-(服务人口百分比+被 抚养人口百分比)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三类人口的比例,远期可控制的范围见《城规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中的人口构成比例参考数据:
城市类型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工矿区
人口构成(%)
基本人口 27~32
二)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
我国目前使用的方法有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递推法, 各类城市可根据情况以某种方法为主,辅以其他方法进行较核。
1.劳动平衡法: (过去较多采用)
1)它主要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 理、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相互平衡的原则基础之上,以社会经 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远景规划:对扩展阶段中的城市作出全面 的轮廓性、结构性的部署,它是一个空间 结构的安排。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4-3城市性质和类型
• 城市性质的含义 •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 城市类型 • 分析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城市性质的含义
服务人口 21~26
被抚养人 口
42~52
28~33
20~25
42~52
29~34
19~24
42~52
30~35
18~23
42~52
31~36
17~22
42~52
第四章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带眷情况而计算的。 2)公式: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
第四章 城市总体规划
主要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的区域背景分析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性质 城市人口构成与规模 城市用地组成与用地选择 城市总体布局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44--22城城市市发发展展战战略略
• 城市发展战略 • 城市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一、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
五.城市人口规模
一)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基本原则
1、城市对劳动的需要量,也就决定了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所 以马克思的 “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估算城市人口发展 规模的理论基础。
2、就一个城市而言,人口增长速度与发展规模是受自然增长率 和机械增长率所支配 。
1)人口自然增长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出生人数与死 亡人数的净差值)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城市人口的含义:
从城规角度看,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指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除了个别直属该市的工业区(镇)外,一 般不计入,而应将它们分别计入各市辖县镇中去。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14
三、城市人口的构成和素质
在城市规划中主要研究人口的年龄、性别、家庭、劳 动力、文化水平、职业等构成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