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word教案二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1.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了解化学平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2.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 教科书、教学课件、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备好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对化学平衡产生兴趣。

2. 教学: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实验:进行关于化学平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培养其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4. 讨论与总结: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引导学生思考。

5. 作业布置:布置化学平衡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馈1. 课后作业的批改与讲解。

2.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感受和问题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化学平衡的概念2.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3.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七、课后拓展1. 让学生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2. 带领学生多角度地了解化学平衡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1. 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范本,希會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化学平衡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 第二节化学平衡[师]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板书]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师]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板书]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

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化学平衡的说课稿

化学平衡的说课稿

化学平衡的说课稿化学平衡的说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化学平衡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平衡的说课稿 1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化学平衡(第5课时)》,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化学平衡》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中的第三节。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知道化学平衡常数并进行相关计算。

本节说课内容为化学平衡常数。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公式、表达时的注意事项、意义、应用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来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学会利用数据分析和解决化学平衡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总结规律。

学习化学平衡常数,一方面是对化学平衡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学好化学平衡常数的知识对后续探究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我说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说学情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了化学平衡中有关反应速率、浓度等的计算方法。

在能力方面,该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改理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会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3-2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3-2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2-3-2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

2.能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认识、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温度、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

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过程:【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状态,那么化学平衡状态是否一成不变,又会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看看浓度、温度与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我们看一下实验:【活动•探究】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Fe 3+ + 3SCN-Fe(SCN)3浅黄色红色温度一定时,K是一个定值。

改变条件浓度时:当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正向移动;当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正向移动当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逆向移动;当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逆向移动通过以上可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向(或向右)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逆向(或向左)移动。

【板书结论】(三)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浓度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向(或向右)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逆向(或向左)移动。

【练习】1.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 H2O 2CrO42-+ 2H+(橙色)(黄色)分析加入NaOH溶液(6mol/L)或稀H2SO4溶液有何现象?2.Cl2 + H2O HCl+HClO达平衡后:A.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平衡如何移动?B. 加入少量HCl平衡如何移动?C. 久置氯水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D. 为什么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过渡】我们已经清楚的知道,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比较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2.3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2.3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含答案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明确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会根据反应速率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了解催化剂在生活、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浓度、温度、气体反应的压强等),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直至正、逆反应速率再次相等,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

这种现象叫做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2.图示表示v (正)>v (逆)――→正向反应一定时间v (正)=v (逆)――→改变条件v (正)≠v (逆)――→一定时间v ′(正)=v ′(逆)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实验探究探究1 依据K 2Cr 2O 7溶液中存在的平衡:Cr 2O 2-7(橙色)+H 2O 2CrO 2-4(黄色)+2H +,完成实验。

3对可逆反应Fe 3++3SCN-Fe(SCN)3,分别增大c (Fe 3+)和c (SCN -)后,Fe(SCN)3的浓度均增大,即化学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滴加NaOH 溶液,由于3OH -+Fe 3+===Fe(OH)3↓,减小了Fe 3+的浓度,Fe(SCN)3的浓度也减小了,即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1)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有气体参与的反应)的影响 1.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如H 2(g)+I 2(g)2HI(g)],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移动的原因是v (正)≠v (逆)。

( )(2)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平衡中v (正)>v (逆),则平衡正向移动。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课题: 高中化学选修4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熟练运用化学反应平衡及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和推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难点: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1. 探究教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

2. 示范教学法: 通过示范运算过程,让学生了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练习巩固法: 通过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前导: 讲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实验: 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3. 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该实验的结果,并引出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

4. 讲解: 授课介绍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5. 示范: 示范一个平衡常数的计算例题,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

6. 练习: 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平衡常数的计算题目,并检查答案。

7. 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其化学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

教学重点: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那么对于t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1时: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溶解)V(结晶)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溶解)V(结晶)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

那么:化学平衡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 H2O 2CrO42-+ 2H+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溶液,然后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步骤滴加3~~10滴浓H2SO4滴加10~~20滴6 mol/LNaOHK2Cr2O7溶液实验结论:V 正V 逆 V 逆V 正V ′正V ′逆【实验探究二】: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原理:Fe 3++3SCN -Fe (SCN )3 (红色)实验步骤:向盛有5 ml 0.005mol/L FeCl 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ml 0.01mol/L K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

(1)将上述溶液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FeCl 3溶液4滴,充分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向另一支试管滴加4滴1 mol/L KSCN 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0.01mol/LNaOH 溶液3~~5滴,观察现象,填写下表。

编号 12步骤(1) 滴加饱和FeCl 3溶液滴加1 mol/L KSCN 溶液现象步骤(2) 滴加NaOH 溶液滴加NaOH 溶液现象结论【思考与交流】1、 上述两个实验中,化学平衡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你是如何判断的?2、从中你能否推知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小结:(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 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 移动。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考纲解读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预习提纲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约定采用“”表示,把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作正(向)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作逆(向)反应。

例如:SO 2和H2O可表示为SO2+H2O H2SO3(3)特征可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不能实现完全转化,且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

2.不可逆反应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忽略,把几乎完全进行的反应叫不可逆反应,用“===”号表示。

例如:Ba2++SO42—==BaSO4↓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建立如果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其反应过程如下:(1)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的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2)反应进行时: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3)最终在某一时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不再变化,生成物的浓度也不再变化。

上述过程用图示法表示如下2.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3.特征(1)“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并没有停止。

(2)“等”——v(正) =v(逆)>0。

(3)“定”——条件一定时,反应速率一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一定。

(4)“变”——当条件改变时,平衡一般要发生改变。

4.影响因素(1)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2.3化学平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2.3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以及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等观点。

教材从溶解平衡的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思想,又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初步学习了化学反应限度的相关知识,并在本章的前两节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学习化学平衡奠定了基础。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高二的学生对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程度还不够,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应训练学生思维的科学方法,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能初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可逆反应概念以及化学平衡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体会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从过程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事物,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

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

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学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引入】我们将一块不规则的硫酸铜晶体放入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硫酸铜晶体变得规则,但是固体溶质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回答】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中的固体溶质的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这两种过程的速率相等,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不发生变化。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案设计

第三节化学平衡
一、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范畴。

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对实验现象的深入观察,自然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进行的完全(达到反应限度)这样的疑问。

本节课在学完了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可逆反应分析化学反应限度,当化学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就达到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是绝对的,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可以更好的理解化学反应特点,所以化学平衡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同时平衡状态的特征对影响平衡的因素的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储备作用。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判断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中本着温故知新的原则,从蔗糖溶解为例指出溶解的速率与结晶的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再以可逆反应为例说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判断依据。

这样采用探究式教学层层引导并通过图画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联想和理解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并为下节的影响平衡的因素做好铺垫。

浓度都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讨论、分析:前面学习过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
率却是同样倍数的提高和降低。

结论: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反应类型条件改

改变条
瞬间
v正v
对任意加入催增大增大
板书设计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2《化学平衡移动》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2《化学平衡移动》教案设计

第2课时 化学平衡移动●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2.认识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课标解读1.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加深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2.学会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教学地位本课时是在第1课时的基础上,结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总结出勒夏特列原理。

这是今后学习其他平衡的基础。

●新课导入建议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

(1)该反应达平衡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2)若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化学平衡是否移动?若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发生变化,平衡是否移动? 【提示】 (1)v 正=v 逆或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2)若v 正与v 逆同时改变,但v 正′=v 逆′,则平衡不移动;若v 正′≠v 逆′,则平衡移动;但只要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变,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26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并完成【思考交流1】; (2)看教材P27~28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分析本课时的教材地位。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三题,验证学生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掌握情况。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7~P28页的讲解,对探究一进行总结。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师生互动。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解法”,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师生互动。

可利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例题拓展学生的思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电离平衡常数》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电离平衡常数》教案(第二课时)

第2课时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高三考纲要求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K a 、K b )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二 电离平衡常数1.表达式(1)一元弱酸HA 的电离常数:根据HA H ++A -,可表示为K a =c (A -)·c (H +)c (HA )。

(2)一元弱碱BOH 的电离常数:根据BOH B ++OH -,可表示为K b =c (B +)·c (OH -)c (BOH )。

2.特点(1)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升高温度,K 值增大。

(2)电离平衡常数反映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K 越大,表示弱电解质越易电离,酸性或碱性越强。

例如,在25 ℃时,K (HNO 2)=4.6×10-4,K (CH 3COOH)=1.8×10-5,因而HNO 2的酸性比CH 3COOH 强。

(3)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K 1≫K 2≫K 3……,故其酸性取决于第一步电离。

3.电离度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经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电解质总数的百分比。

(2)表示方法α=已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数溶液中原有弱电解质的总分子数×100%也可表示为α=弱电解质的某离子浓度弱电解质的浓度×100%(3)影响因素①相同温度下,同一弱电解质,浓度越大,其电离度(α)越小。

②相同浓度下,同一弱电解质,温度越高,其电离度(α)越大。

(1)H 2CO 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K a =c 2(H +)·c (CO 2-3)c (H 2CO 3)(×)(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右移,电离平衡常数一定增大(×)(3)电离常数大的酸溶液中的c (H +)一定比电离常数小的酸溶液中的c (H +)大(×)(4)某一弱电解质,电离度越大,电离常数就越大(×)(5)相同温度下,向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其电离度变小(√)1.同一温度下,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 a1=4.4×10-7,K a2=4.7×10-11,有人认为K a1、K a2差别很大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步电离产生的H+对第二步的电离起抑制作用造成的。

高中化学 232 化学平衡移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232 化学平衡移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232 化学平衡移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2.认识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课标解读1.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加深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2.学会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教学地位本课时是在第1课时的基础上,结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总结出勒夏特列原理。

这是今后学习其他平衡的基础。

●新课导入建议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2C(g)。

(1)该反应达平衡的基本标志是什么?(2)若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化学平衡是否移动?若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发生变化,平衡是否移动?【提示】(1)v正=v逆或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2)若v正与v逆同时改变,但v正′=v逆′,则平衡不移动;若v正′≠v逆′,则平衡移动;但只要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变,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26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并完成【思考交流1】;(2)看教材P27~28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分析本课时的教材地位。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三题,验证学生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掌握情况。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7~P28页的讲解,对探究一进行总结。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师生互动。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解法”,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师生互动。

可利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例题拓展学生的思路。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2章第3节 化学平衡——等效平衡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2章第3节 化学平衡——等效平衡 教案

第3节化学平衡——等效平衡教学目标1.构建等效平衡的模型,掌握等效平衡在解题中的应用2.通过对化学反应进行方向及其应用的学习,提高运用比较、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等效平衡教学难点等效平衡教学过程一、导入水往低处流,而不会自发的向上流;一般在室温下,冰块会融化,铁器在潮湿空气中会生锈,甲烷与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就燃烧,这些过程都是自发的。

这些不用借助于外力就可以自动进行的自发过程的共同特点是,体系会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即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

那是否就意味着放热反应自发进行,吸热反应就是非自发进行呢?二、知识讲解等效平衡对于一些学生理解起来不是特别容易,希望老师在讲解此内容的时候多一些耐心,重点讲典型例题和习题。

考点1 等效平衡含义及原理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对同一可逆反应体系,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

2.原理同一可逆反应,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最后都能达到平衡状态。

其中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含量相同。

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

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则可形成等效平衡。

考点2 等效平衡规律对于可逆反应aA(g)+bB(g)cC(g)+dD(g)三、例题精析使用建议说明: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案和解析部分,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习。

例题1 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 2(g)+CO(g)CH 3OH(g) 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B .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C .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H 2)大于容器Ⅲ中c(H 2)的两倍D .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答案】AD【解析】A 项,根据Ⅰ、Ⅲ中数据可知反应开始时Ⅰ中加入的H 2、CO 与Ⅲ中加入甲醇的物质的量相当,平衡时甲醇的浓度:Ⅰ>Ⅲ,温度:Ⅰ<Ⅲ,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所以A 项正确。

高中化学平衡方案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方案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方案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化学平衡方程式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点。

2. 掌握平衡反应的表达方法,能够编写化学平衡方程式。

3. 能够分析和解决化学平衡方面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化学平衡方程式的编写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和药品:试管、试剂、试管架等。

2. 教学课件和PPT。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实验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与记录实验结果。

2. 讲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3. 通过案例分析,教授如何编写化学平衡方程式。

4.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
1. 复习上节课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继续进行化学平衡方程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 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平衡反应,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注重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人教版高中化学平衡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平衡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平衡教案1. 掌握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性质;2. 理解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能够利用Le Chatelier原理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性质;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 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平衡反应的动态过程;2. 掌握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方法。

【教学内容】一、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特点1. 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2. 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3. 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

二、平衡常数的计算1. 平衡常数的定义;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 平衡常数与浓度的关系。

三、 Le Chatelier原理1. Le Chatelier原理的表述;2. 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温度、压力、浓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平衡的基本概念,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特点1. 教师讲解化学反应平衡的定义和特点;2. 学生听讲,理解和笔记。

三、学习平衡常数的计算1. 教师讲解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计算练习。

四、学习Le Chatelier原理1. 教师讲解Le Chatelier原理的表述;2.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

五、巩固与拓展1. 学生进行练习题,检查学习效果;2. 学生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化学反应平衡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加深对Le Chatelier原理的理解。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题;2. 阅读相关资料,准备下节课讨论。

【板书设计】化学反应平衡1. 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2. 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1. 定义和计算方法2. 与浓度的关系Le Chatelier原理1. 表述2. 应用:温度、压力、浓度【教学反思】本节课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强化了学生对化学反应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引言: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本教案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实验示范和讨论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掌握如何计算化学平衡常数;3.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4.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化学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2)化学平衡的状态和条件(3)化学平衡的特点和动态平衡的含义2.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1)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表示方式(2)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3)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3.平衡常数的应用(1)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浓度(2)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反应的正逆方向(3)利用平衡常数解释化学反应的倾向性4.实验示范和实践操作(1)示范实验:利用洋红色素的酸碱指示剂特性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2)实践操作:使用酸碱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观察平衡的变化三、教学过程:1.理论讲解(1)介绍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动态平衡的概念(2)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3)讲解化学平衡的状态和条件,引入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示范实验(1)介绍洋红色素的酸碱指示剂特性和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2)演示利用洋红色素的酸碱指示剂特性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平衡的变化3.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用酸碱溶液进行中和反应(2)在不同条件下观察平衡的变化,如改变反应物浓度、温度等(3)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平衡的变化规律4.讨论与总结(1)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常数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和意义(3)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澄清概念和困惑四、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中,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是否理解准确;2.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是否能够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3.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够合理解释化学平衡中的有关概念和原理;4.学生是否能够应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word教案二【教学目标】1、明确化学平稳的研究对象2、可逆反应的再认识3、可逆反应的速率表示问题4、化学平稳的标志(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教学重点】化学平稳的概念【教学难点】化学平稳状态的判定【教学过程】知识链接:在19世纪后期,人们发觉炼铁高炉所排出的高炉气中含有相当量的CO,有的工程师认为,这是由于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刻不够长造成的,因此在英国耗费了大量资金建成了一个高大的炼铁,以增加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刻。

但是后来发觉,用那个高炉炼铁所排出的高炉气中的CO的含量并没有减少。

这种从道理上看是可行的方案什么缘故不能达到目的?【引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是能够通过改变外部条件来增大或减慢的。

明显,关于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来说,我们不仅期望速率的快慢,还会关注化学反应的进行程度。

若按反应程度而论,化学反应能够分成“完全反应、可逆反应”两类。

假如是“完全反应”的化学反应,我们只需按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关系进行用量作用,就能够获得最佳的转化率和产率。

但假如是“可逆反应”,我们必须考虑反应物的最大转化情形,因此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这一类反应——可逆反应的转化情形,称为“化学平稳”。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阅读:27页“资料“讲述溶解平稳1、写出我们差不多学习过的可逆反应(1)Cl2与水的反应(2)H2S的生成与分解(3)SO3的生成与分解2、可逆反应的特点(1)定义:同条件下,反应向生成物方向(正向)进行的同时,也在往反方向(逆向)进行(方程式中用可逆符号来表达)。

(2)可逆反应一发生,任何物质(反应物、生成物)的量均大于0。

例如:在某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X2(g)+Y2(g)2Z(g),已知起始时X2、Y2、Z各物质浓度分别为0.1mol/L、0.3 mol/L、0.2 mol/L,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到某程度时,下列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的是()A.c(Z)=0.3 mol/LB.c(Y2)=0.35 mol/LC.c(Y2)=0.2 mol/LD.c(Z)=0.4 mol/L3、某一可逆反应的速率表示情形由于可逆反应有两个方向,在表示可逆反应的速率时,必定要明确到底是表达哪一方向,因此规定:往正向反应时用v(正),往逆向时用v(逆)表示。

又因为表示一个反应的速率时,需用具体物质的速率来表示,且用各物质表示时还涉及到计量数的比例关系,因此可逆反应的速率表示将比较苦恼。

我们利用下例来加以认识:对合成NH 3的反应,N 2(g )+3H 2(g )2NH 3(g )。

某时刻的速率表示是:V (正)能够是:N 2的消耗、H 2的消耗、NH 3的生成(而且有速率比等于计量数比) V (逆)能够是:N 2的生成、H 2的生成、NH 3的消耗(而且有速率比等于计量数比)4、某一可逆反应发生过程中的速率变化情形如上例中,若开始时只有N 2和H 2,则V (正)(即N 2或H 2的消耗或NH 3的生成)最大;而V (逆)(即N 2或H 2的生成或NH 3的消耗)最小。

随着反应的进行,V (正)(即N 2或H 2的消耗或NH 3的生成)将逐步减小,而V (逆)(即N 2或H 2的生成或NH 3的消耗)将逐步增大。

在外部条件不变时,反应将达到N 2、H 2的最大转化程度,明显,现在反应物的消耗速率将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相等(或者说,反应物的生成速率与生成物的生成速率相等)。

我们将该状态称为——可逆反应的平稳状态(简称为平稳状态)。

我们能够用数学图象表示如下:明显,在该状态下,反应体系中应该有以下的特点:(1)V (正)=V (逆)(2)反应中各物质的含量(或质量百分数)保持不变。

[板书]二、可逆反应达到的平稳状态与特点(正向思维——逆向思维)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稳状态。

动:化学平稳是一种动态平稳v (正)=v (逆)。

定:条件不变时,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变:条件改变时,化学平稳发生移动。

2、本质特点:(1)V (正)=V (逆)(2)反应中各物质的含量(或质量百分数)保持不变。

3、其他特点密度?、压强?、质量?、平均分子量?、总物质的量?等分析例题:在一定温度下,某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可逆反应:N 2+3H 22NH 3,请判定下列各情形能说明该反应差不多达到化学平稳状态的是( )时刻 速率A、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B、容器中N2、H2、NH3浓度之比为1:3:2C、v(N2正)= v(H2正)D、V(N2正):V(NH3正)=1:2E、V(N2正):V(H2逆)=3:1F、V(H2正):V(NH3逆)=2:3G、单位时刻内生成1mol的N2时,同时生成3 mol的H2H、反应混合体系的压强不随时刻的变化而变化I、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老师小结:板书设计:巩固练习:见附页化学平稳练习: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A(固)+2B(气) C(气)+D(气)已达平稳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B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总物质的量2.达到化学平稳的条件是()(A)逆反应停止进行 (B)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C)正反应与逆反应停止进行 (D)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3.一定条件下,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molH2发生N2+3H22NH3的反应,下列叙述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稳状态的是()A.c(N2) ︰c(H2) ︰c(NH3) =1︰3︰2B.3v(H2) = v(N2)C.单位时刻内有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D.单位时刻内有0.3molH2消耗的同时,生成0.2molNH34.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稳的标志是( )(A)容器的总压强不随时刻而变化(B)单位时刻内有n molA2生成的同时有n molB2生成(C)单位时刻内有n molB2发生反应的同时有n molAB分解(D)单位时刻内生成n molA2同时就有2n molAB生成5.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稳的标志是()(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B)单位时刻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6.下列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A(g)+bB(g)mC(g)+nD(g),表示其已达到平稳状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平稳时的压强与反应起始的压强之比为m+n/a+b(B)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度与物质C表示的反应速度之比为a/m(C)物质B的浓度不随时刻而改变(D)单位时刻内x mol B参加反应同时有x mol B生成7.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 B+3C在下列4种状态中,处于平稳状态的是(A) 正反应速度 v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B=2 mol/(L·min)(B) 正反应速度 v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C=2 mol/(L·min)(C) 正反应速度 vA=1mol/(L·min)逆反应速度vB=1.5 mol/(L·mi n)(D) 正反应速度 vA=1mol/(L·min)逆反应速度vC=1.5mol/(L·min)8.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B2(气) 2AB(气)达到平稳的标志是()(A)单位时刻内生成nmolA2的同时,生成nmolB2(B)单位时刻内生成2nmolAB的同时,生成nmolB2(C)单位时刻内生成了nmolB2的同时,减少了nmolA2(D)单位时刻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AB(E)单位时刻内消耗了nmolA2,同时消耗了2nmolAB9.在一定温度时,将1mol A和2mol B放入容积为5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C(g)+2D(g),经5min后,测得容器内B的浓度减少了0.2mol/L。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5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2mol/(L·min)B.5min时,容器内D的浓度为0.2mol/LC.当容器内压强保持恒定时,该可逆反应达到平稳状态D.5min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3mol10.在恒温、恒容下,当反应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刻变化时,下列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稳的是( )( A )A(气)+B(气)C(气) ( B )A(气)+2B(气)3C(气)( C )A(气)+B(气)C(气)+D(气) ( D )以上都达到平稳11.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差不多达到平稳的标志是()(A)容器中SO2、O2、SO3共存(B)容器中SO2和SO3的浓度相同(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为2:1:2(D)容器中压强不随时刻的变化而改变12.在2NO2N2O4的可逆反应中,下列状态一定属于平稳状态的是()(A)N2O4和NO2的分子数比为1:2(B)N2O4和NO2的浓度相等(C)平稳体系的颜色一定不再改变(D)单位时刻有1 mol N2O4变为NO2的同时,有2 mol NO2变为N2O413.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刻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稳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参考答案:1、BC 2、D 3、C 4、D 5、AC 6、CD7、D 8、BCE 9、D 10、A 11、D 12、CD 13、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