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PPT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第十二章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_OK

古代汉语--第十二章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_OK
17
• (3)月相纪日法。
•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 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 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 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 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 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 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 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 之望日前后”。
叫紫微垣。 • 紫微垣以南是政指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又叫七 曜。
• 金、木、水、火、土是五个行星,合起来称为五纬。 • 金星古称“明星”,又称“太白”,特别明亮。金
星黎明时出现在东方,叫“启明”;黄昏时出现在 西方,叫“长庚”。 • 木星古称“岁星”。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 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因此就以木星每年 所在位置纪年,如“岁在鹑火”、“岁在星纪”。 • 水星古称“辰星”。 • 火星古称“荧惑”。 • 土星古称“镇星”或“填星”。
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 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冈 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 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16
六、纪日纪时法
• (2)干支纪日法。 • 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
殽。’“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 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 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 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 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 指恶日或忌日
• 七夕 又称少女节或乞巧,七月初七日。《荆楚岁 时记》说,七月初七日夜是牵牛织女聚会之夜,人 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 巧。
• 下九 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古代历法

古代历法

• 古人有所谓月建,把一年十二个月和天上的十二
辰联系起来。依夏历:斗柄(北斗的柄)指寅, 叫做正月(一月),斗柄指卯,叫做二月,巳是 四月,午是五月,未是六月,申是七月,酉是八 月,戌是九月,亥是十月,子是十一月,丑是十 二月。但是,依殷历,则丑是正月,依周历,则 子是正月。三代的历法不同。《诗经.风.七月》 是夏历和周历 用,其中所谓“四月”、“七月”
是太阳年的二十四等分,那是阳历。岁实一年365.25日 ,而阴历每年只有354日,这样,每年剩余11.25日。因 此,三年之内,须增加一个月,叫做闰月。闰月一般是 29日。三年置闰后,还不足三年的岁实,差4.375日,所 以第五年又要置闰,《易经?楚辞上》说“五岁再闰”, 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五岁再闰的历法还不够精密,因为五 年置闰两次,却又多出了1.375日。所以后人又规定十九 年七闰。大约每三十二个月有一个闰月。
生肖与时辰
• 生肖的制订与十二时辰有关。古人在对一昼夜产生了等分
的时辰概念之后,又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 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与时辰有关的动物就成 为生肖属 相。
子(鼠),深夜十一时至一时。 丑(牛),凌晨一至三时。 寅(虎),凌晨三至五时。 卯(兔),清晨五至七时。 辰(龙),上午七至九时。 巳(蛇),上午九至十一时。 午(马),中午十一至下午一时。 未(羊),午后一至三时。 申(猴),下午三至五时。 酉(鸡),黄昏五至七时。 戌(狗),晚上七至九时。 亥(猪),晚上九至十一时。
六、赢缩 定朔 定气
• 《史记.天宫书》:“岁星赢缩。……其 舍而前
曰赢,退舍曰缩。”后来天文学家以赢缩指视太 阳在黄道上运行的速度,也写作“盈缩”。由于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的,视太阳在黄道上运 行的速度有快有慢,快的时候叫做赢,慢的时候 叫做缩。夏天时速度慢,从春分到秋分,要走 186天多;冬天时速度快,从秋分到春分,只须 走179天多。如果按节气的平均天数来计算,从 冬至到春发有六个节气,实际上不到90天,所以 历法上规定的春分并不在昼夜平分的那一天,而 是在春分前三天就昼夜平分了;同样道理,从夏 至到秋分有六个节气,实际上超过90天,所以历 法上规定的秋分也不在昼夜平发的那一天,而是 在秋分后三天才能昼夜平分。

中国古代生活风情和日常礼俗第一编:天文历律

中国古代生活风情和日常礼俗第一编:天文历律

4、日御羲和:太阳女神,也是最早有记载的关 于时间历法的官职。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 羲和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五帝中的少昊) 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泉。‛ 《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无 迫。‛ 王充《论衡》:‚日中有三足乌‛,‚日出扶桑, 暮入细柳‛。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 星辰,敬授人时。‛ 《史记· 夏本纪》记载:‚羲和,掌天地四时‛。
■春联 写在桃符上的祈福禳灾的祝颂之语,于五代时 早已有了。第一幅春联是后蜀君主孟昶,某年除 夕亲自写桃符置寝门左右,云:‚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明代年节用红纸书吉庆语贴于门为春联之俗, 已经盛行。清初钮玉樵《觚剩续编》记述明末清 初诗人归庄(字玄恭)的轶事云:‚吴俗每逢改 岁,必更易红笺,以吉语书门。忽一元旦,见其 门有‘北平都督佥事,南台御史丈夫’一联,贺 岁之客,讶而未解其意,玄恭曰:‘我亦欲集福 寿、求平安耳。’‛ 明代春节挂春联之俗流行,但挂桃符的风俗仍 存在,日后,桃符才逐渐消失,春联则流传至今。
■门神
古代很早有门户之祭,后世之所谓门神,指张 贴或绘在门上的神祇形象,他们守在门口,主要 任务是驱鬼辟邪,为“看门神”——家庭的保护 神。 最古老的门神是神荼、郁垒,南北朝时才将他 们称为“门神”。 梁宗懔《荆处岁时记》云:‚岁旦,绘二神披 甲执钺,贴于门之左右,左神荼、右郁垒,谓之 门神。‛ 唐代以后将历史人物秦琼、尉迟恭奉为门神。
四季:一年分春夏秋冬四时(季),又按夏历正月、 二月、三月等十二月依次分为孟春、仲春、季春, 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 冬、季冬。 《楚辞·哀郢》“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春秋”和“春秋冬夏”: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 分春秋二时,所以后来称春秋就意味着一年。 《庄子·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 此外史官所记的史料在上古也称春秋,这是因为 “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 后来历法日趋详密,由春秋二时再分出冬夏二时, 所以有些古书上所列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 而是“春秋冬夏”。

古代历法课件

古代历法课件

已知干支,求对应年份次序
由于天干地支每60年一循环,所以不能 直接根据干支计算对应的年份数值。但是 可以根据干支计算出对应于60年中的第几 年,从而进一步推算。 设x为天干对应的次序,甲-癸依次为110;y为地支对应的次序,子-亥依次为112.那么对应次序z的计算公式为: z = 6x - 5y, 如果为负,可再加60。 其计算根据是同余方程:z≡x (mod 10),z≡y (mod 12),x≡y (mod 2),解得 z≡36x+25y (mod 60),进一步化简即得。
计算例1: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计算其干支。 解:(184-3)/10=18……1,故天干为甲; (184-3)/12=15……1,故地支为子。 因此,公元184年为甲子年,所以黄巾起 义时在官府门前都贴有“甲子”字条,口 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计算例2: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计算其 干支。 解:60*10-551-2=47,47/10=4…7, 47/12=3…11。 因此公元前551年是庚戌年。
(4)、帝王纪年法
①定义: 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 年的方法。
②方法: A、君主即为年加序数 B、帝王年号加序数纪年
(二)、纪月
1、数字纪月:直接地把数字冠于月份前 2、地支纪月:以正月配寅,二月配卯,三月配 辰,四月配巳,五月配午,六月配未,七月 配申,八月配酉,九月配戌,十月配亥,十 一月配子,十二月配丑。

9- 11- 13- 15- 17- 19- 2123现代 1 1 1 1 1 2 2 5-7 7-9 1-3 3-5 1 (点) 1 3 5 7 9 1 3
三、二十四节气
(一)、名称和顺序:
正月 四月 七月 十月 立春雨水 二月 立夏小满 五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中国古代的历法与天文学

中国古代的历法与天文学

特点:《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成就:《授时历》采用了先进的天文观测技术和数学方法
影响:《授时历》对后世历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
章节副标题
03
星宿与星座的对应关系
星宿:中国古代将天空划分为28个星宿,每个星宿代表一个特定的区域
星座:西方天文学将天空划分为88个星座,每个星座代表一个特定的区域
历法制定:中国古代历法的制定,为现代天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星图绘制: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绘制的星图,为现代天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理论创新: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提出的天文理论,如“浑天说”、“盖天说”等,为现代天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历法与天文学的特点
章节副标题
05
注重实用性与观测相结合
章节副标题
06
观测手段的局限性
观测时间:受自然条件限制,只能在白天进行观测
观测工具:主要依靠肉眼观测,缺乏精确的观测仪器
观测范围:局限于地球表面,无法观测到地球以外的天体
观测精度:由于观测工具的限制,观测精度较低,误差较大
历法推算的不准确性
古代历法主要依靠观测天象,存在误差
古代历法没有考虑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导致误差
预测天气变化:通过观察天象,预测未来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制定历法: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制定适合农业生产的历法,如二十四节气等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历法与天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法与天文学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
历法与天文学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
历法与天文学对现代天文学、历法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影响:《大衍历》对后世的历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航海等领域

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课件18张)

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课件18张)
七颗星的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 星,又称“指极星”。
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 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 北极 极星也在变更。 星 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 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 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
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 二十四节气的名每称年和公顺历2序月3为日:-5日之间
十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二十四节气歌
四 节 气
三月 五月 七月
清明、谷雨 四月 芒种、夏至 六月 立秋、处暑 八月
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
望舒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
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
婵娟
太阳
金乌 金鸦



、在居中在国红古日代中神央话周里围,是红金日光中闪央烁有一的只“黑红色光的”三,足故乌称鸦“,金黑乌乌”鸦蹲。 (“乌飞兔走”比喻日子过得快。)
的别 称
金轮、 黄金轮


、喻太阳。日形如车轮而运行不息,故名。
西官白虎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
南官朱雀 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
星宿常见考点清单: 1.上北下南,玄武,朱雀。
左西右东,白虎,苍龙。
分野
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 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 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天文历法PPT精选文档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天文历法PPT精选文档

1911年 辛亥年
2010年 庚寅年
38
2011年 辛卯年 2012年 壬辰年
纪年纪时之 纪年
❖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 ❖ 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
1662—1722年,历61年; ❖ 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 ❖ 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
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45
❖七曜之说影响颇广,直到现在,日、 韩等国日历,还用日、月、金、木、 水、火、土来表示一周的七天。
13
❖(二)二十八宿与四象 ❖星宿不是一颗星,而是邻近若干颗星
的集合。古人把比较靠近的几颗恒星 联系起来,东西南北各有七宿,把每 七宿,想象成一种动物,称为二十八 宿。
14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 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中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 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33
月的划分
❖ 每月的第一天:朔 ❖ 最后一天:晦 ❖ 大月十六、小月十五:望 ❖ 近在望后:既望
34
天干(十)地支(十二)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
35
36
古人纪年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
44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 ❖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兰亭集
序》)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 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天文精品PPT课件

天文精品PPT课件
宇宙在不断地膨胀,随着宇宙的膨胀, 温度越来越低,然后逐渐出现了星系、恒星、 微生物、生命等。
宇宙在继续膨胀着,宇宙的天体一直在 不断的变化。
黑洞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 存在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黑洞 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 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
黑洞的引力很大,连光都无法逃脱。其 实黑洞并不“黑”,只是无法直接观测,但 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 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
行星和恒星
地球 月球
地月 系统
太阳、地球 其他星球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银河系 河外系
星系团
超星系团
宇宙
(1)恒星: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己发热、发光近似球体 的天体叫恒星。
质量较大,具有强大的引力,能吸引较小质量的天体围 绕它运动。恒星的运动速度很快,只是由于离地球很远,不 易为人们觉察,因为它们在天空中的相对位置几乎不动,被 称为“恒星”。
的数目超过10颗使称为星团。目前已经观察到的星系有10亿 个。 (2)星系团、超星系团:星系像恒星一样,集聚而成星系团 超星系团。在星系团所在的天空区,星系特别密集。距离我 们最近的星系团是室女座星系团,距离我们约有6000万光年。
(3)宇宙:广义的宇宙定义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 间的统一。狭义的宇宙定义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 物质。“宇宙航行”的“宇宙”定义就是狭义的“宇宙” 之定义,宇宙航行意思就是在大气层以外的空间航行。
浪漫的 星座
十二星座
白羊座 3.21—4.20
巨蟹座 6.22—7.22
金牛座 4.21—5.21
狮子座 7.23—8.22
双子座 5.22—6.21
处女座 8.23—9.22

中考复习天文历法PPT优秀课件下载(28张)

中考复习天文历法PPT优秀课件下载(28张)


古代西方史学家也有类似纪年法。如古希腊作 家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为纪年(第一届为公 元前776年)、古罗马作家以传说中的罗马建城 为纪年(公元前753年)。
年号纪年趣闻1:


使用年号原因: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 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以前帝王 没有年号,此是始创,并为后来帝王所沿用。 “有司言元宜以 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据传说汉武帝在位以来得到黄龙、 凤凰等诸多祥瑞)于是汉武帝开始使用年号。史书载“一元曰 建元,二元以长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元狩”。(其 后帝王常常以所谓祥瑞来命名年号,如唐玄宗因得到一个所谓 灵符改元为“天宝”)。 使用年号原因:公元前113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 以一二数”(据传说汉武帝在位以来得到黄龙、凤凰等诸多祥 瑞)于是汉武帝开始使用年号。史书载“一元曰建元,二元以 长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元狩”。(其后帝王常常以 所谓祥瑞来命名年号,如唐玄宗因得到一个所谓灵符改元为 “天宝”)。
干支纪年表
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1
甲午 41 甲辰 51 乙卯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丙辰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丁巳
34
丁酉 44 丁未 54 戊午
干支纪年小常识: 1、干支纪年六十年后周而复始,称一 轮“甲子”。古人称六十岁为“花甲”就 是源于此。 2、历史上一些大事往往采用干支纪年。 如辛亥革命等。 5 6 7 8 9 10 考一考: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清末大事时间推算: 15 16 17 18 19 20 “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那么“戊戌变法”和“庚子国 变”分别发生在哪一年? 25 26 27 28 29 30 2、苏轼的《水调歌头》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完成于丙辰年(1076 35 36 37 38 39 40 年),能据此推算出北宋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灭亡的“靖康之难”(1127 45 46 47 48 49 50 年)的干支纪年吗? 袁宏道于“己亥之二月”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1599年)作《满井游 55 56 57 58 59 60 记》,龚自珍于1839年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完成《己亥杂诗》,两者 相差几轮甲子?

古代中国的天文学与历法

古代中国的天文学与历法

天文学与气象学、地理学 的关系
天文学与气象学的关系:天文学为 气象学提供了基础,气象学是天文 学的应用之一。
天文学与气象学、地理学的交叉学 科:天文气象学、天文地理学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天文学与地理学的关系:天文学为 地理学提供了基础,地理学是天文 学的应用之一。
天文学与气象学、地理学的共同研 究领域: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
天文学与历法的文化遗产 价值
古代天文学与历 法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具有重要的 历史、文化和科
学价值。
古代天文学与历 法的研究对于现 代天文学、历法、 气象学等领域的 研究具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
古代天文学与历法 的文化遗产价值在 于其独特的宇宙观、 时间观和空间观, 对于现代科学和人 文领域的研究具有 重要的启示作用。
农历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农历作为传统历法,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农历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安排农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农历与民俗文化紧密相连,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都与农历有关,对于传 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农历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其他应用,如预测天气、指导养生等。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意输 赅入
中 的 你
阐的
与 述 正
观文
国 点 , 文 历 字 的 是 您 法 思 想 天 的
提 炼 ,

汇 报 人 :
XXX



源 和 发 展
天 文 学 的 起

与古 学历代 价法天 值的文
科学

天古
著 作

天文·节日·历法知识常识课件共35张PPT

天文·节日·历法知识常识课件共35张PPT

日月运行 • 【望舒】古代神话中给月亮驾车的神。
《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 属。” 月亮的别称还有桂轮、广寒、银蟾、银盘、清 虚等。 【羲和】古代神话中给太阳驾车的神。
• 【飞廉】古代神话中的风神,又称“风伯、封 姨”。【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后多用作
四象
二十八星宿本是一周天环形,但古人为了辨别和称 呼把他分为四组,与四方东、西、南、北相配。并 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了四种动物形象, 加上颜色,叫作“四象”。
• 【除夕】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叫除夕。除是除旧布 新的意思。
• 【腊日】年终祭众神之日。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 村民在这一天击细腰鼓,做金刚力士以驱鬼疫。腊日并不是腊 八,直到宋代还分得很清楚。但《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 日为腊日。腊八成为民间一个节日,出自佛教传说。据说释迦 牟尼于此日成道每逢这一天佛寺要诵经、浴佛,并用香谷及果 实等煮粥供佛,这就是“腊八粥”。后来民间也仿效做“腊八粥”, 一直延续到今天。唐杜甫《腊日》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 腊日冻全消。”
•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人家彩 饰楼台水榭,平民也争占酒楼赏月,有歌有乐,当 然还有宴饮。皇宫里的乐声通达于外,宛若云中仙 乐。闾里儿童,连宵嬉戏,走街串巷,夜市相连, 至于通晓。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 【重阳】也叫“重九、九日”。农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日月都 逢九,故称“重阳”。据汉代《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宫女贾佩兰称:九月 九日佩茱萸、食米糕、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有重阳节求寿之 俗。重阳节是古人秋游的日子,登高望远,身佩茱萸,赏菊、饮菊花酒, 习俗延续至今。晋陶渊明有“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 阳一同来”。唐王勃有“九月重阳节,开门见菊花”。唐孟浩然“待到重阳 日还来就菊花”,都描写重阳赏菊的情景。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远在异乡的诗人写家乡的 兄弟按重阳风俗登高时,在怀念自己。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寒食
清明前一两日
清明
阳历四月五号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9分58秒
郑翠翠
节日名称
端午 乞巧 中秋 重阳
冬至
腊日 除夕
时间
五月初五 七月初七 八月十五 九月初九 阳历十二月二十一、 二、三 十二月初八
农历年最后一天
四、风俗习惯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9分58秒
郑翠翠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9分58秒
天狼星 老人星
恒星名。除太阳外太空中最明亮的恒星。古人以天狼星出则有战争。后 以天狼比喻残暴的侵略者。
全天空第二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中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
牵牛织女
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
文曲星 天罡 流火
星宿名之一。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 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用四季或节气物候的特点来记载月份
郑翠翠
3、纪日法
纪日法
定义
示例
干支纪日法
汉民族间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 古人还用天干或地支表示特定的日子
序数纪日法
用序数词纪日的方法
特定称谓纪日法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9分58秒
用“朔”“望” “既望”“晦”等表 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郑翠翠
4、 纪 时
郑翠翠
社日
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干支
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一次相配,组成 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古 代 历 法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国家 之一(最早种植粟、水稻的国家),而 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 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 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说明在传说中的帝尧(约公元前二 十四世纪)的时候已经有了专职的 天文官,从事观象授时。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含意
❖ 冬至:进入“数九”寒天,白天短,夜晚长 ❖ 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 ❖ 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 每个节气有三个候。一个候是五日有奇。古人所谓 “时候”(“岁候”),就是指时令和节候。
❖ 梁简文帝《业刘孝绰书》:“玉霜夜下,旅雁晨飞,想凉燠 得宜,时候无爽。”
❖ 《文选》颜延之《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岁候初过 半,荃惠岂久芬!”
❖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最 早见于甲骨文)
❖ 古人用干支纪日,例如《左传·隐公元年》:“五月辛丑, 大叔出奔共”。
干支的意义
❖ 干者犹树之干也。 ❖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
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 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 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 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 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 支者犹树之枝也。 ❖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 :濥也,正月,阳气动,去黄泉,欲上出,阴尚强也。 卯:冒也,万物 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 :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 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 最后规定为二十四个节气,在《淮南子》中,二十四个节 气已经具备。
二十四节气
❖ 二十四节气:系统是我国旧历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古代计时
❖ 古人纪时常用日晷、刻漏、更鼓等方法计量一天的时刻。
❖ 古代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日出时叫旦早 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所以古书上常常出现朝夕、旦 暮、晨昏、昏旦并举。太阳正中时叫日中,将近日中的时 间叫隅中,太阳西斜叫昃。
❖ 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 做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 晡时。日入以后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
❖《尧典》中“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 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四句话,说的就 是根据黄昏时南方天空所看到的不同恒星, 来划分季节。
古人的天文知识相当普及。
❖ 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 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 ,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含意
❖ 小暑: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 ❖ 大暑: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 立秋: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 ❖ 处暑:“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 白露:因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气往往凝成露水 ❖ 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 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露水很凉 ❖ 霜降:开始降霜 ❖ 立冬:冬季开始 ❖ 小雪:开始降雪 ❖ 大雪:降雪较大
❖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不同的视位置确定的。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含意
❖ 立春:春季开始 ❖ 雨水:降雨开始 ❖ 惊蛰:开始响雷,冬眠动物复苏 ❖ 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 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 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 ❖ 立夏:夏季开始 ❖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 芒种:芒种忙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 夏至:夏天到,此时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见《日知录·卷三十》“ 天文”条。
❖ "七月流火"见《诗经·豳风·七月》,"三星在户"见 《诗经·唐风·绸缪》,"月离于毕"见《诗经·小雅· 渐渐之石》,"龙尾伏辰"见《左传·僖公五年》。
❖夏、商、周三代以上是尧舜治世,是我国古 史中的黄金时代。但那时没有钟表和月历, 要知道时间、季节、方位,都得仰看日月星 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息时间表画 在天上。所以"人人皆知天文"。
❖ 综前所述:所谓岁实,是一岁(一个太阳年)实行 之数。八等分为八节(分至启闭),二十四等分为 节气、中气。七十二等分为候。
古代计日
❖ 古人用干支纪日。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 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 ,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 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现在说天文,一讲就是"大爆炸",就是"黑 洞",早已脱离古时有诗意的广寒宫和神话 般的牛郎织女了。这样的天文,要"人人皆 知",诚斯难矣。
பைடு நூலகம்
四时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 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 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 ;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 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者,山间之四时也。”
二十四节气
❖ 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古代叫做“节”,或叫做“气”。每 月有两个节气,在前者叫做节气,在后者叫做中气。
❖ 最初的时候,大约只规定了四个节气,即春分、夏至、秋 分、冬至。简称“分至”。
❖ 后来,增加到八个节气,即《左传.僖公五年》所谓“分至 启闭”。“分”指春分、秋分;“至”指夏至、冬至;“ 启 ”指立春、立夏;“闭”指立秋、立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