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爱国情怀_高中议论文
论徐志摩的中国诗歌情结
英年早逝的徐志摩在诗艺方面的探索有开疆裂土之功。
在其两百多首诗中,被人一唱三叹的正是大量的清新淡泊、情真意挚的抒情之作,情之真、境之美、艺之精震撼着人的感情,净化了灵魂。
他成长的传统文化环境,五四前后活跃的思想氛围,从小与中国文化的广泛接触,形成了其中国诗歌情结。
本论文拟在此语境中分析徐志摩诗歌的中国诗歌情结。
一、徐志摩幼时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
硖石镇传说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游览到此而取名。
是一处“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水乡闹市,此地风光秀丽,文化昌盛,经济发达,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传统。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地方商贾,为人正派,是有正义感的乡绅,曾任硖石商会的会长。
正因为家庭富裕,徐志摩又是独生子,父亲自然对其寄予厚望。
1900年,入家塾读书,师从当地秀才孙荫轩读“四书五经”。
1901年,5岁。
读家塾,跟随查桐珍学习传统文化。
1907年,11岁。
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仲梧。
1909年,13岁。
毕业于硖石开智学堂。
尽管徐志摩非常活泼好动,还经常搞些恶作剧,但是他表现出天资的聪颖,还是得到老师们的肯定。
在童年、少年时代,徐志摩除接受私塾和正规教育外,还受家乡自然风物的浸染和启发,为硖石的民俗风情所感怀。
屡次从师,接受传统的中国文化熏陶,从而奠定坚固的古文基础,这都可以从他与梁启超等人的书信往来可窥一斑。
从创作论来看,正因为幼时受到中国文化的教育,从而在徐志摩的意识里烙下深刻的不可磨灭的印象。
正如朱光潜在《山水诗与自然美》所说的:“传统的影响是特别顽固的,一种体裁或风格既已奠定,就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传统。
尽管时过境迁,还本着习惯势力,长久地维持它的统治地位,山水诗就是如此。
”徐志摩与古典文化的深厚渊源,决定了他会契和于中国古代自然山水诗传统,有意无意地受其影响。
另外,“穷情写物”的山水诗产生的社会心理,是在于通过追求山水林野之美来追求独立于社会规范礼教之外的人生理想,凭借自然去解放情感。
徐志摩论文
初二体育与健康课时计划初二体育与健康课时计划初二体育与健康课时计划初二体育与健康课时计划从徐志摩的人生发展经历看其诗歌创作艺术风格的变化绪言作为贯穿“新月派”前后期重镇的主要代表人物,徐志摩热烈追求“爱”、“自由”与“美”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那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与其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之统一,形成了徐志摩诗特有的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但是“……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于说梦的!⑵”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徐志摩的诗歌,最好还是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具体分析,有好说好,有坏说坏,不要以偏概全,犯了“捧杀”和“骂杀”的旧疾。
徐志摩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一位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曾向港英当局举报并最终破获了一起毒品走私案件;他痛恨黑暗腐朽的社会,同情人民遭受的苦难,却找不到出路,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他赞美列宁,认为“他的精神竟可以说是弥漫在宇宙间,至少在近百年内是不会消灭的”,但又声称“我不希望他的主义传布。
我怕他。
……铁不仅是他的手,他的心也是的”;他欢呼升起在冬宫的红旗,讴歌“那红色是一个伟大的象征,代表人类史里最伟大的一个时期;不仅标志俄国民族流血的成绩,却也为人类立下了一个勇敢尝试的榜样。
”但是转而,他又抨击十月革命,呼吁“青年人,不要轻易讴歌俄国革命,要知道俄国革命是人类史上最惨刻苦痛的一件事实,有俄国人的英雄性才能忍耐到今天这日子的。
⑶”徐志摩思想上的矛盾,导致了他的诗作形成了多种风格。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为此争论不休,因为毁誉双方都能从他的作品中找到许多证据。
由此可见,在徐志摩的一生中,其思想是极其复杂的。
而这种复杂,正是其人生发展经历的外在表现。
一徐志摩出身富豪,后又长期接受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教育,并且先后留学过美国和英国。
品味徐志摩作文
品味徐志摩作文作为一名深爱着文学的少女,我最爱的诗人就是徐志摩。
徐志摩的一生十分短暂,但却特别让人羡慕。
常常在一个人的时候,我也会想着徐志摩的人生。
开始知道他就是因为《再别康桥》,因为课文里面有。
读的时候就觉得,这个诗人很有才情,很有故事。
后来看了白落梅的《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才知道,原来他是那么优秀,那么执着。
白落梅说他是“貌似潘安,情如宋玉,才胜子健。
”我觉得这是很高的评价。
我一直很羡慕徐志摩的爱情,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每个都是优秀的女子,但每个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张幼仪,在不知什么为爱情的年龄嫁给了徐志摩。
很可惜,她与徐志摩有缘无份,最终不过一纸离婚协议。
她晚年说“你们都说我爱徐志摩,我从来没对别人说过爱。
如果照顾徐志摩的父母和他算是爱的话,那我爱他。
说不定在他那么多女人里,我最爱他。
”很多人怒骂徐志摩,抛弃了一个那么爱他的女人,可,真的怪他吗?不,不是这样。
徐志摩的命运注定不凡,他对于爱情的执着更是别人比不上的。
徐志摩没有错,张幼仪更没有错,错的是时间,错的是相遇。
对于他们,放手才是正确的。
林徽因,*时期的女神,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纯洁的'白莲花。
在康桥与徐志摩的相遇,可能是她不曾想到的事情。
在徐志摩与她表明心意的时候,她乱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心里是有徐志摩的,同时她又害怕着。
在纠结中,她选择了回国,选择了梁思成。
纵然徐志摩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可她也不会回头了。
她想要的始终不过是一个相依相伴。
陆小曼,一个与徐志摩相伴五年的女人,一个陪徐志摩走完生命的女人。
很多人把徐志摩的死归罪与陆小曼,说她是“红颜祸水”。
可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是徐志摩最快乐的时候。
而且,在徐志摩出事后,那失事的飞机就像是一扇门,关闭了未来陆小曼与外界的交往,她为了徐志摩一直孤独到去世。
很多人觉得徐志摩很不值得,他本来可以有很好的发展,有似锦前程,却为了女人葬送了一切。
其实不然,白落梅的书中写到“他这一生只为风月情长。
关于徐志摩的话题作文
关于徐志摩的话题作文最早接触到是从他的那首:“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当时只觉得这首诗很美,很有意境,对于其中的咬文嚼字和情感抒发一概没有深究。
接下来为你带来关于徐志摩的话题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其实后来我对他也没有很深的认识,只知道他是我国现代诗坛上屈指可数的大诗人之一,是的作者。
对于他的其他作品也只有一点了解,如,如。
想要写一写徐志摩完全是因为他的,在上网查阅资料的时候看见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文章里将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分别作了比喻,我觉得很贴切。
一把秋天的扇子,意味着可以随手拿来驱热,也可以随手放或扔。
在徐志摩所有落册的女人中,原配张幼仪便是这个角色。
他与张幼仪是一个典型的父母包办之下的婚姻。
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这也使得徐志摩对于这桩婚姻始终心存疑虑,进而在遇见后无法自拔的爱上她。
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她恪守一个妻子应尽的义务,即便在她心里很清楚的知道他爱的不是自己。
很难想象当她看见自己的丈夫与共伞并肩站在康桥上谈笑时会是怎样的心境。
或悲伤,或凄凉,或自嘲?很难想象当她决定成全他去追求自由时,自己仍旧照顾着他的家人,或许这是爱情?她真的就这么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一生消耗在一个眼里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男人身上?她明明知道在徐志摩看来,她就是一个“乡下土包子”、她明明知道,他形容他们的婚姻是“小脚与礼服”当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时,她的答复是——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
如果把照顾徐志摩和他家里人叫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
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她是徐志摩最看不上眼的女人,却又是最爱他的女人,这就是爱情的不等式。
一朵别院的玫瑰——林徽音24岁的徐志摩开始写诗便是因为她——他眼中的“唯一之”——。
是她开启了他人生的另一条天河,她也自然成了诗人河里的那条水草,终其一生在心中荡漾。
在我看来,她恰似一朵娇艳的玫瑰,却开在了别人的园里。
徐志摩也只好徘徊在花园的院门外,探着头向里张望,这一看就是几年。
谈徐志摩_我眼中的徐志摩作文800字
高中作文谈徐志摩_我眼中的徐志摩作文800字说到一代诗人——徐志摩,我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吧?徐志摩,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
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他的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等。
我眼中的徐志摩,是一个酷爱书籍的人。
诗人徐志摩的父亲是实业家,他的家庭在当时是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他从小就过着舒适、优裕的生活。
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富裕而沾沾自喜,而是努力学习,奋斗向上,他的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他爱好文学,善于写作,曾在校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
他对科学也深感兴趣,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我眼中的徐志摩,是一个爱国诗人。
诗人徐志摩在北方上大学时期,他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
因此,他决心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方,实行他心中的“理想中的革命”。
1919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
我眼中的徐志摩,他是新月派的代表,他的创作、他的诗、他的文学都与新月派密不可分。
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大约十年,诗人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还有一些人称诗人徐志摩为新月派的“盟主”了。
我眼中的徐志摩,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这可能正跟他的学习经历有关。
诗人徐志摩在美国的克拉克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他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读了经济系。
他还到英国去接受教育。
这一系列的出国留学,使他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从而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和思想。
这一点,从徐志摩的诗就足可见一斑了。
另外,从他个人的爱情观,从他不顾一切,追求婚姻恋爱自由,也可以看出诗人徐志摩是一个绝对的浪漫主义者!徐志摩从小酷爱书籍,爱好文学,善于写作、创作诗词。
徐志摩论文
徐志摩摘要:爱在徐志摩的理想追求中排在第一位,对浪漫之爱的追求贯穿了他的一生。
正是爱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起了诗人心中的天命。
徐志摩的短暂的一生都在执着的追求他理想中的爱、美、自由的完美的爱情,可最终而不可得。
爱情的理想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徐志摩的诗歌中有爱的芬芳,爱的烦闷,有他的人生理想人生信仰。
他的诗歌与他思想中的自由和个性解放紧密相连,与他一生坎坷的爱情紧密相连。
他的爱情是有其独特的思想和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理想爱情爱情观审美价值艺术价值“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灵魂只唯一伴侣,得知,我幸,不得,我命。
”这是徐志摩的名言。
徐志摩,一位真性情的诗人,他短暂的一生都在执着疯狂的追寻他理想中的爱、美、自由。
史上一代才子,被茅盾称作“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徐志摩,年仅三十五岁就遭遇空难去世。
徐志摩的一生,是浪漫而短暂的一生,是辉煌与悲剧交加的一生,但纯美的爱情理想至今仍在熠熠生辉。
其创作生涯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年,却一直是现代文坛一个众说纷纭的热点,作为其代表作的爱情诗也备受争议,褒贬不一。
徐志摩的爱情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从思想内涵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有独特的魅力。
说徐志摩,总围绕着他的爱情。
爱情在别人笔下都是泛滥的文字,而于志摩,却是他性灵里最美的奇葩。
一、诗人的诗,诗人的爱徐志摩的爱情诗是其爱情生活的真实体现,是人之天性自然真率的流露从思想内涵上说,自《诗经》开始,一方面单纯的为情而情,另一方面将爱情作为标榜之物。
到了徐志摩,爱情诗被赋予其应有的内涵,达到灵与肉的完美结合。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徐志摩的思想力量全部来自爱。
爱情诗歌的特点是对真挚情感的自然抒发。
徐志摩的爱情生活跌荡起伏、荡气回肠。
诗人用诗歌的形式真实记录了自己的爱情生活,并进行了思考。
与张幼仪的婚姻在徐志摩眼中是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在英国读书期间,由于林徽因的出现,徐志摩仿佛看到了爱情与自由的希望,他毅然决然的提出与张幼仪离婚,成为中国公开离婚的第一人。
徐志摩及作品研究结课论文
人生需要一场想爱就爱的爱情——徐志摩的爱情观“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对志摩短暂的一生,作为好友的胡适有过一番入木三分的评价,他,中张灯结彩,正在准备迎娶远道而来的儿媳妇,她的名字叫张幼仪。
这门亲事是传统的包办婚姻,是由新郎的父亲和新娘的哥哥做主定下的。
张家兄弟姐妹共12人,8男4女,张幼仪是家中的第二个女孩,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
张幼仪的祖父做过前清的知县,她的父亲张润之是个读书人,以行医为业,家境一度非常殷实。
后来因为长子被怀疑偷窃了堂兄的珠宝,张父带领自己这一支搬离了祖宅,没有要求分得家产,导致家道中落。
不过到了张幼仪这一代,她的哥哥们又将张嘉璈(字公权)留学日本期间,在东京庆应大学攻读经济学,归国后,先后在报界和北洋政府中任职。
1914年,他弃官从商,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时年28岁。
他引进西方银行、理财方面的现代知识,注意对顾客服务,加强人事管理,提拔新式人才,在建立新式银行制度方面卓有建树,加之交友广泛,迅速成为上海金融界的实力派人物。
1913年,时任浙江都督府秘书的张公权前往杭州府中学堂视察,翻看学生作文,意外地被其中一篇所吸引。
这篇题为《论小说与社会。
当初建造沪杭铁路,很多人都害怕大量征用农田、拆毁房屋和坟墓,会破坏了当地的风水,徐申如却以独到的眼光意识到“人利于行,货畅其流”的重要性,积极游说当地士绅,筹集资金,奔走规划,最终促成了沪杭铁路行经硖石,贯通海宁,为当地创造了巨大的商机。
不过徐家虽然贵为硖石的商贾巨甲,开办有电灯厂、蚕丝厂、布厂、徐裕丰酱园、裕通钱庄等产业,但苦于几代没有人取得功名,和那些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难以比拟。
能够和张家结亲,不仅有助于提高徐家的地位,而且张氏兄弟的声望和社会影响对于徐家未来发展产业也必然大有助益,所以徐父接到张公权的来信,不由满心欢喜,赶紧回信说:“我徐申如有幸以张嘉璈之妹为媳。
”的婚事极为重视,特意派人去欧洲采买嫁妆,由幼仪的六哥随行监督。
【写人作文】徐志摩
【写人作文】徐志摩
我对徐志摩的了解并不算多,可我就是爱极了他写下的《再别康桥》。
听老师谈话时
提起他坎坷不平的爱情道路,爱上了谁,又因为谁做了什么。
但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好诗人。
也许是因为常年在国外接受教育,也许是因为那几段脍炙人口令人艳羡的爱情,才让他写
下如此优美的诗句,成为一个出名的现代诗人。
每每谈到徐志摩逝去的事情,老师总会淡淡的叹气,说他英年早逝。
我也隐约明白了些,徐志摩是在飞机遇难时死在了泰山脚下的。
但他的灵魂终于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故土。
在早读时捧着书念着这首凝结着他的智慧与思念的诗,我竟觉得自己的心与徐志摩是离得
那样近。
他在诗句里融入了他满腔的柔情。
我常常读着读着就醉了,像是品味着甘甜的美酒,那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头上打转,久久也不散。
在我第一次与这首诗碰面时,我还不像是现在一样著迷于它,我甚至数落它太短数落
它必须全文诵读。
但它像是酒,入口忧伤难以忘怀出来却甘甜清爽。
每读一遍,我对徐志
摩的敬佩也就多一分,我赞美他,我敬佩他。
老师们对于他的评价都就是风流才子,而在
我看来,他就是一个孤独多情的绅士。
他的诗句停留在我的脑海里,他骨子里的温柔与不舍,也一同停留在我的脑海里。
我读过太多诗,却没有一首让我震撼而久久不忘,这首诗却是例外。
轻轻的我跑了,正像我轻轻的去。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心目中的徐志摩
我心目中的徐志摩可以这么说,我身上的理想主义因素是志教给我的,其中影响我最深的是他的爱情观——理想主义者的爱情观。
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个真正懂得爱情的人。
我钦佩他的才,却更看重他的情。
他有才,而且这样的才子是现代社会为数不多的。
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期,他领衔的新月派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明珠,《再别康桥》更是这颗明珠中的钻石。
著名的印度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来中国讲学,点名要他陪伴,这是对他才气的肯定。
他也爱国。
他那番对自由和民主的热情,让很多人对他产生了误解。
的确,他向往的是英国式的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但这与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可能被认为是要象鲁迅那样笔杆犀利,像革命家那样投身战场。
这些都是偏义的。
单从他和闻一多发起的新月派,对中国的诗歌界产生的影响绝对不亚于一场革命,他革的是人们的思想,是旧的封建制度。
他更有情。
他曾经说过,在自己的生命里没有了爱情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他就是这样一个真正尊重感情,尊重生命的人。
说起他的感情,就不能不提到林因,这个影响她一生的女人。
她集美貌和才智于一生,正是志心中的理想伴侣。
为了她,志可以放弃追求心爱的哲学,跟随她回国;为了她,志打破了世俗的束缚,毅然与张幼仪离婚,甘当中国离婚的`第一人;为了她,志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要不是为了去北京见她,志也不可能英年早逝。
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最终志和陆小曼走到了一起,我才有些读懂他了。
由于种种原因,他不可能和林因走在一起,于是他生命中的第三个女人出现了。
那就是陆小。
这是志追求的另一种理想。
因为他的梦想仍然存在,而陆小曼恰恰又在那个时候出现了。
他们一见钟情,志又激起生活的理想。
虽然婚后,陆小曼的恶习另他很累,理想的志陷入世俗的生活中去了,但是可以看得出他仍然有理想。
“请听我悲哽的声音,祈求于我爱的神;人间哪一个身上,不带些创伤!”(志的《一个祈》)尽管他身心疲惫,可爱的信念却永不熄灭。
【写人】徐志摩 描写人物作文700字
【写人】徐志摩描写人物作文700字徐志摩,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的诗歌充满着对爱情、美好生活和自由的向往,被誉为“爱情诗人”,他的散文清新淡雅、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徐志摩出生于1896年,他的祖父是一位文化人,用文学、音乐和诗歌来自我陶冶和表达,徐家因此也自然而然地涌现出许多才子佳人。
徐志摩自小就接受了优秀的文化熏陶,他的父亲是清华大学的名教授,徐志摩因此也深受启发,在学校里表现突出,成为众人瞩目的人物。
徐志摩的诗歌充满对爱情的渴望和热烈的情感,被誉为“爱情诗人”,这可能与他的感情经历有关。
他的第一位妻子病逝后,他倍感孤独和失落,他的诗歌也从此开始有了别样的感触。
在他的诗中,爱情是不需要解释的,是自然发生的事情,它可以使人快乐、幸福,也可以带来痛苦和悲伤。
徐志摩用他的文字,将爱情与诗歌融为一体,以极美的词句和优美的韵律展现了美好爱情的全部。
徐志摩的散文也是备受推崇的。
他的散文生动活泼、流畅自然,常常以自然、音乐和人物为主题,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散文充满了灵魂的追求和精神的升华,在广阔的文学天地中独树一帜,影响了一代代的文化人。
徐志摩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的翻译作品质量极高,包括了英国和美国的许多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翻译史上的重要人物。
徐志摩的翻译作品极富文化气息和独特的韵味,使文学艺术得以跨越语言的障碍,以最好的呈现方式流传于全球。
其翻译原则极为严谨,不仅注重语意的准确,同时采用最恰当的词汇、锐利的表现性和优美的形式,使完美的译文得以传达出文学作品的精华和灵魂。
徐志摩在诗歌、散文和翻译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卓越的文学艺术才华为后人所称道。
他的作品深刻地描绘了人性情感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源于他个人对于爱、生活、自由和追求的坚定信仰,深刻地体现出了一位文化名流及其生命意识的精神表达。
徐志摩的文学天赋和创造力,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造就了永恒的功劳。
浅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20世纪最伟大的华语诗人,是被誉为“新华文学的代表”的文艺家。
他的著作和诗文在文坛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誉为非常有价值的艺术文化遗产。
回顾徐志摩诗
歌的艺术特色,总体而言,徐志摩诗歌有着非常特殊的文体和表现形式,特别是他的文化
和文学理念,其评论性十分强烈,倡导新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民主精神。
具体而言,徐
志摩诗歌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首先,徐志摩诗歌表达了他所拥有的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怀。
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
的思想,强调一个国家的完整性和力量,这反映了他激情的爱国主义。
此外,徐志摩酷爱
东方文化,深深影响了他的诗歌。
他把自己的文化思想融入其创作作品中,富有思想性。
其次,徐志摩诗歌的内容充满了思考,对琐事的深刻思考,运用简洁的语言,智慧的
情感,徐志摩的诗歌反映出他独特的视野,彰显他多次见解及士思辨的能力。
此外,徐志摩的诗歌把艺术符号与抽象的思想认知相结合,有力的表达了他对时代的
不满,他把人们的心灵触动,他以简洁的表达诉说着现实中激烈矛盾冲突和深华文化中内
心抗争,让人们更深地理解和能思考到某种层面,令阅读者动容。
最后,徐志摩诗歌充满了情感,将情感和抒情相结合,使诗歌充满心灵洞察力和张力,让人们有所体悟,而不是被一味励志事实类文章所刺激,传达出真挚的友情和深情的爱。
总体而言,徐志摩的诗歌兼具新的诗歌理论和时代氛围,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特别
强调个性表达和解构。
他给人留下的,不仅是理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的诗歌的文化启示,为大众普及伟大的中华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文学鉴赏论文,我眼中的徐志摩
文学鉴赏论文,我眼中的徐志摩第一篇:文学鉴赏论文,我眼中的徐志摩现代文学作家、作品鉴赏-----------我眼中的徐志摩想了好久,决定还是写徐志摩。
并不是因为他好写或什么,而是我对他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很微妙,却不知道是怎样一种感觉,所以,我想靠文字来描述,描述我心中那种难以名状的情感,因为我记得有人曾说过:说不出的东西,就用文字去记录吧。
好,闲话少说,现在入正题!第一次接触徐志摩应该可以追述到小学,我记得当时有位老师曾给我们念过这位诗人的《再别康桥》,我记得真切,确实是这首诗,却始终记不起是哪位老师教我们的。
不过,我也不想去深究这个,小学时,记这个的目的很简单,无非是为了讨老师欢心,想再考试中拿个好成绩罢了,其他什么想法就没有了,就是我有什么其它的想法,估计当时也是没那个能力·······再后来到了初中,语文要求理解文章的意思和意境,我依稀记得有道作业是鉴赏徐志摩的《毒药》,当时看到作者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作者我认识,是写那个《再别康桥》的·······为此,当时还差了不少资料,也算第一次和徐志摩有个亲密的“接触”吧。
徐志摩是位理想主义诗人,《毒药》一文写出了这位对立的两面:一面是敏锐激烈的批判。
“在人道污浊的涧水里,浮荇似的,五具残缺的尸体,它们是仁义礼智善,向着时间无尽的海澜里流去”;一面则是倾心倾情的赞美。
作为一个充满诗性,信仰单纯的诗人,徐志摩是爱、美和自由的歌手,他至死也不是一个冷嘲式的人物,一个社会革命的斗士。
他宁愿幻想着那种美好的生活,也不愿随波逐流。
再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接触徐志摩的机会越来越多,对徐志摩的了解越来越多。
当时有一种感觉,大家好像都喜欢背《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很多人说不出原因,说是觉得朗朗上口。
描写徐志摩高一作文
描写徐志摩高一作文描写徐志摩高一作文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夕阳,余辉,一轮残日,一个寂寞的背影,踩着碧波荡漾的河岸上的青若,留下一串找寻不到的脚印。
如温柔流水般的诗词将我的心拉到了这里,看到了一个孤独的背影。
这里是你的回忆,有你的思念,藏着随夕阳缓缓落下、不再升起的爱情——徐志摩,一个年轻而伟大的诗人,在文坛上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一闪而逝。
这是外人对你的评价,诠释着你短暂的一生所付出的意义。
然而,今天,对着你的背影,有太多太多想对你说。
你的诗如画,深深印在每一个人的心床;你的诗如歌,一个个音符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它们很美,被人传诵,被人铭记。
然而,那字里行间透着的淡淡的心情,才是你所渴望追求的共鸣。
读你的诗,仿佛在聆听美好的声音,在诗后猜测它的,感觉到你的坚强与豁达,才思与激扬,还有那份孤独与感伤。
最爱那首《再别康桥》,你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却留下一段伤感。
在挥动的衣袖间,我仿佛看到你无奈的思念,怎么也掩盖不住。
欣赏着你的诗歌,感受着你的故事,幸福着你的幸福,伤心着你的伤心,追逐着你敢爱敢恨的天性,放飞着渴望与你同游的希望。
有太多太多想对你说,你有你的缺点,任性、固执。
而这些都已随着你短暂的生命一起终结。
更多人会记住你留下的美好,沉浸在你所创造的康河的夕阳下,品味当年你在这片土地上的心情。
夕阳凄美了离别,看着你寂寞的背影,我没有开口说一个字,却仿佛有你的思绪停留在我的脑海。
对你挥一挥衣袖,聆听你的世界。
描写徐志摩高一作文2苦楝树结了果,干扁的一串串棕色的果实高高地挂着,挨在窗边,什么感觉也没有,他们就像没了生命的躯体。
而现在,没有了一串串枯棕的`小果,那些被腐化掉一半的叶子是真的全部沉寂在泥土里了,只是,我再也闻不到那些味道。
太阳,仍在那个位置,好刺眼,是不是在嘲笑那光秃秃的年轮也该有自己的忌日?没有风,没有那些夹杂着碎石儿的尘。
野草,疯狂地在长,可是,也有被晒干的,不得不垂下头,陷入土里,等待腐蚀的命运。
高二作文素材之人物篇之徐志摩
高二作文素材之人物篇:徐志摩一、名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许给你的,我从没收回,只是,从今以后,它再没地方存放了!”“吾将用吾一生之精力追求吾之真爱,得之,吾幸;不得,吾命!”“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寒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拉娜。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惊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二、写给徐志摩那一天,你轻轻的走了。
你乘着风,悄悄地飞向了苍茫的云深处。
从此,地上的人们再看不见你春风似的笑脸,再品不到你纯净如泉的真,再感觉不到你火焰般的情。
从此,你不再在凄清的深山中望月,你不再在没有方向的风中寻梦,你不再在黑夜里黯然的埋葬希望,你不再在沉寂里倾听自己的心一瓣一瓣凋落的声响。
轻轻的你走了,在那一天。
你果然化做了一片云,飘向了自由,飘向了安宁,飘向了无踪。
你果然化做了一颗星,驶向了黑夜,驶向了光辉,驶向了永恒。
不明白,是命运捉弄了你,还是你捉弄了命运。
你是一只飞蛾吗?凝聚了生命的全部执着与热情,只为了那一团绚丽的火苗。
你是一朵雪花吗?满含了前世今生的期盼,只为了在一只温热的掌心上消融。
你流泪了吗?在这满是草的土地上,你不该是一株洁白的花;在这满是沙的海滩边,你不该是一粒晶莹的珍珠;在这满是星星的夜空中,你不该是一轮皎洁的月亮。
是的,你是傻。
这怯懦平庸的人间,存不下彩虹一样的绮丽的梦。
这安分守己的世上,容不得水晶一样精美的理想。
是的,你不应该痴。
纯美的爱情如同康河的夕阳中的金柳的倒影,永远无法握入掌心。
可是,可是为什么我的泪会从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涌出来。
没有和西天的云彩作别,你走了,你悄悄的走了。
你像一颗绚烂的流星,一瞬间划破了沉闷的天空;你像一叶小舟,用优美和沉没使波澜不惊的幽水变的生动;你像一只夜莺,用歌唱和忧伤捂慰着无数孤独的心灵。
徐志摩的文学情怀
徐志摩的文学情怀徐志摩,中国现代诗坛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文学作品以细腻婉约、感性纯美而著称。
徐志摩的文学情怀承载了他对生活、爱情和人性的独特思考和感悟,成为他作品的一大特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徐志摩的文学情怀的探讨。
一、对生活的热爱徐志摩倾注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他的作品中常以描写自然景观为切入点,呈现出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
例如,他的诗歌《晚钟》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夕阳下的钟声,把他的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色相融合。
这种温婉的感性诗歌风格,展现了徐志摩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的追求。
二、对爱情的追求徐志摩被誉为“爱情诗人”,他的诗歌中多以爱情为主题,表达了他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爱人的深情厚意。
徐志摩的爱情诗歌如《再别康桥》、《爱你等于爱生命》等,既展示了他对爱情的执着,又表达了他对爱人的无尽思念。
他笔下的爱情情感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传递着他对爱情的理解和对情人的真切关怀。
三、对人性的思考除了对生活和爱情的热爱外,徐志摩的文学情怀还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他的作品中常常探讨人性的复杂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他的诗集《薛涛诗选》中,他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他对于人性的无尽追问。
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也展示了他对人性的思索和发人深省的文学才情。
总结一下,徐志摩的文学情怀凭借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思考而独具匠心。
他的作品带给读者内心的触动和共鸣,使人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正是这种文学情怀,让徐志摩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成为了一代诗人的典范。
无论是当代还是后人,都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那股深沉的文学情怀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作文:感悟徐志摩
作文:感悟徐志摩感悟徐志摩感悟徐志摩读罢《再别康桥》,突然间对徐志摩这个人,有了更多的感悟,他的诗中,透漏出来的不只是才华横溢,也不仅仅是细腻的文思,更让我感到全身的震撼的是诗中的凄迷、悲凉。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绝妙的手笔成为传世佳作,近百年来久传不衰,诗痴、诗圣的头衔一顶一顶往上摞,赞美的歌声一首一首往前堆,其实真的好想说一句,是不是我们都理解错了?诗坛巨子多以抒情著称,杜甫、辛弃疾、王安石,都是抒情的高手,可是他们的诗中哪一首不是抒发自己的国仇家恨,政途路上多坎坷。
在我看来,他们的确是诗人,而且他们是一个个男子汉,英雄类的人物,敢为天下登高一呼的精神领袖。
翻遍诗史,只有李清照一人写出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情怀。
徐志摩呢?这个人和李清照倒有点儿相似,不写军、不写政、不写民,兵荒马乱、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他们的眼中只有情愁,李清照写情愁一类的吧有理可说,人家是个女的,难免有些女人情怀,可你徐志摩身为堂堂男儿,身逢乱世,没有一点雄心,没有一点大志。
整天只是沉迷于情愁,简直是有点儿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道理吧!对了,说对了!徐志摩就是这么一个人。
他的诗里没有军政,没有金戈和铁马,也没有民生疾苦,你找不到毛泽东的雄视天下,也找不出闻一多的忧国忧民,他就是有那么一股小男人情怀,在他的诗里,恬静地只能嗅出他对爱情、对自由想象的味道。
像一壶陈酒,香淡而不辛辣。
前几天学习《再别康桥》的时候,老师逐字逐句地解释,中学重点也讲意象一类的,其他的倒还好说,解释到“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时,便不好解释了,黄昏的潭水,在榆荫下黑糊糊的,哪来的虹呢?同学们也都在苦苦思索,到底徐志摩是怎么看到的呢?他怎么看见虹呢?就是呀,怎么看的呢?从上看?从下看?还是歪着头侧身看,其实叫我觉的没那个必要,徐志摩和别人不一样,许多人纯粹是为了写诗而写诗的,他们的诗华燥无力,为了自己的诗能流传千古,似乎每一句都有言传意会,一语双关之类的妙语,而徐志摩是为了抒情才写诗的,他的诗只是记录了他当时的复杂感受,也许他才不会知道他的诗会被当做经典传颂近百年,也许不过是他的一次小随笔,小败笔也说不定,我们这些人也实在可笑,非要把前人们想的那么完美,其实都是一个脑袋两个手,谁也不比谁多俩眼珠子。
徐志摩《徐志摩散文》读后感【高一作文】
徐志摩《徐志摩散文》读后感【高一作文】一个人的一生该如何界定,或许谁都没有权利。
只是那些死去的人们,用他们鲜活的过去,通过人类发明的各种渠道灌输着孜孜不倦的气流,让现在变得丰富,让心灵寻到根源……面对天才性的人物,我总有种负压感,可他们强大的气流像黑河中的漩涡,惊起每一个探寻者的好奇,谁也不知道这种吸引力会引发什么,只是那无可抗拒的力量被冠以命运的称号,于是我不可回避的顶着这强大的负压感,去探寻他们传奇般的人生……这是一颗浪漫的种子,不幸地降生在那纷乱的动荡年代,如果不是如廊桥遗梦般的剑桥两年陶冶,那深埋的浪漫或许永远都不会被挖掘,而成为父辈沿袭下来的金融巨子呢。
但命运的事,谁又有力量更改。
一切都完结般地记述在人类承接命脉的历史册上了。
徐志摩,中国新旧文学(古体文和现代文)交替时最具才气的学子,半路出道,在剑桥大学旁听的两年时间里,如饥似渴的学习西方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认识当时诸多有名气的文豪,在与他们耳睹目染的交流中获取大量的人文气息,以及剑桥优美的环境和闲暇的时光都充分滋养了他心灵深处的浪漫情怀,像雨后春笋般不断地发芽、滋长新绿……那段美丽的时光给予他丰硕的灵感,也成就了他心灵中最清澈的绿泉,一股股的流溢在他华美的文采里,这一切都见证在他流传下来的散文和诗歌中,如著名的篇章《我所知道的康桥》和诗歌《再别康桥》,让多少莘莘学子陶冶不已。
只是美丽的时光总是短暂,那个贫乏苦涩的年代,在国内外强烈的冲击对比下,一次次撕咬着这颗浪漫的心灵。
他一次次的执著于笔杆,用他心灵中趟出来的热泪幻化出了一篇篇优美无比的文章,为那个时代中苦闷的日子投下一枚枚宛如希望的焰火。
1923年他参加成立新月社,成为了该社团文学投稿主力,为当时胡适先生、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文学开封拓荒,他清新的诗歌文体在当时犹如一颗新星照亮了漆黑一片的现实,他写意般的散文如古典派绘画构置出一片片绚丽夺目的图景,不仅如此,他在诸多文学领域做出过尝试,小说、戏剧、杂谈论稿几乎都留下了他不可磨灭的影子。
《徐志摩传》读后感作文
传读后感(一)最近有缘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徐志摩传》。
扉页上有一帧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徐志摩西装笔挺,衣领雪白,颈下的领带骄傲地突显着,完完全全是一副才子的模样。
当我看到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再别康桥》,强烈的心灵震撼让我感到世间竟会有如此巧合。
在《再别康桥》诗最后的一节中诗人是这样写道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尽管他才华横溢,当他在世上只待34春秋的时候,意外孤独地死在了天上,也许这才是他本来的归宿。
记得有位伟人曾经讲过:“理想主义者就是让自己过得最不理想的人。
”徐志摩的一生就是热烈而又执着地追求理想的一生。
他的诗文中最出色的也就是那些歌颂理想和爱情的作品。
尤其是爱情方面,古今中外执著不渝终身高颂爱情的人大有人在,但很少有人敢把浪漫的爱情放在复杂的现实中来不顾一切地追求,并不惜承受世俗的压力。
徐志摩为追求浪漫的爱情而离婚,为此和恩师梁启超师生反目,为此父母和他一度断绝关系。
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在众人的唾沫星海里仍固执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然而,他那种对理想的执着,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态度,那种浪漫的带着唯美的色彩,由于脱离了客观现实,犹如空中楼阁,每一次总是以诗人终于没有找到他理想中的灵魂伴侣而告失败。
康桥美丽的初恋随着林徽因出嫁而成永远的心痛,后来的陆小曼不知珍惜闹出的绯闻更让诗人愁肠百结。
在人间追寻理想屡遭挫折的诗人,最终没有逃脱把自己融入五彩缤纷的云彩的命运。
由于受英国浪漫主义诗风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纯正而不轻佻,高雅而不低俗,那种欧化的贵族气息使得他具有一种迷人的魅力。
相比于西装革履的徐志摩,我更喜欢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片头中的扮相,那才是我心目中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徐志摩的感觉。
他在读者中从来就不乏追随者,眼下,徐志摩也是“小资”一族青睐的中国作家。
尽管在他身上也浑身散发着浓厚的资产阶级旧文人那种脱离现实超理想主义的气息,但在客观上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徐志摩是一个天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志摩的爱国情怀
——高中议论文
徐志摩的一生,被放大的是两段婚姻、三个女人,而被隐去的是他的爱国情怀,以及政治人生。
提起徐志摩,人人都知道那耳熟能详的《再别康桥》,他飘逸、洒脱、清新的文字,是人们贴给他最大的标签。
他与林徽因、陆小曼的风流韵事,也是人们最喜爱的谈资。
人人都知志摩是个洒脱倜傥的情种,而那个怀揣救国梦远渡重洋,写文章针砭时弊的青年,却慢慢地不为人知。
实际上,爱情与爱国并不冲突。
而今天,我只想谈谈爱国。
徐志摩爱国爱到骨子里,从他的文章里你就可以初见端倪。
志摩的散文依旧是飘逸清新,很有自己的文风,而当你发现他突然变得尖锐了,言辞激烈,字句恳切的时候,他多半在写自己的祖国。
他为那些中国的积弊而愤怒,为政府的不争而无奈,他开始像鲁迅先生一样,句句带刺,把人们的心扎出血来。
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言语里,满满的都是对祖国的爱。
其实,志摩不仅有飘逸浪漫的情诗,还有爱国诗篇。
比如《国庆颂》——“国庆,你是中国人爱国的载体。
国庆,你由烈士鲜血的孕育渐渐成熟长大。
国庆,你记录了中国的强音。
”字句激烈,言语恳切,少了太多了浪漫与唯美,而多了许多激情与铿锵。
他从古至今地道出中国的历史,并由衷地为新中国的成立感到高兴。
最后,他抛出自己对台湾回归的渴望,足见他的爱国之心,强国之志。
在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踏上了赴美留学的旅途。
此去不为旁的,正是为了救国。
他曾说过:“在24岁以前,自己最高的野心是想做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
”可见徐志摩当时满腔的热情,以及男儿立志报国的热血。
到美国后,徐志摩积极参
加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了解国际情况。
赴英之后,有一天,徐志摩突然决定回国。
这决定的背后,有大家都熟知的理由——追寻林徽因的脚步。
其实还有一点,便是恩师梁启超有一个“中国的文艺复兴计划”,需要其回国相助。
由此可以看到,徐志摩沉甸甸的爱国主义。
志摩的万种情丝被人关注,而爱国之志却悄悄被隐藏。
其实在许多细节处、许多文字里,都能见到徐志摩铿锵的爱国情怀。
在他看见中华民族受列强凌辱,政府腐败黑暗时,他悲愤地在日记中写道:“今阅报事,悉革军已败,不禁为我义气之同胞哭,为全国之同胞悲。
”这星星点点,都无一不体现着这个留美情种的爱国情怀。
他是一个追求爱、自由与美的诗人,但也有着男儿的阳刚之志。
他一系列的行为,一系列的努力,都表现着他浓浓的爱国情怀。
在那些激昂的文字里,我们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徐志摩。
可谁又能知,在其他泛着忧愁的唯美诗歌里,到底有没有藏着他对祖国爱的忧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