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稚记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课文,以读为主线,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童真童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习想象和联想手法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学生刚步入初中,初次接受初中文言文,课文以简为主,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以“趣”引导,体验童真童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习想象和联想手法的运用。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应该容易接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教学难点:在阅读理解中培养联想、想象能力,品味文章内在的童真童趣。
四、教学方法
自主尝试合作探究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创设情境,激发共鸣。
导语:听着《童年》这悠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我们的童年,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令人思念的、令人回味的。今天,我们就跟着沈复的回忆,分享一下他的童年趣事。(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预习尝试,垫定基础
1、我知道的沈复(学生介绍作者)
沈复,字三白,清代苏州人。少年随父宦游读书,青年以后经历坎坷,中年曾经商。著有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浮生六记》记叙了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感情纯朴真挚。
2、试一试,我来读
藐( ) 小项为之强( ) 鹤唳( ) 怡( )然
凹凸( ) 为壑
( ) 癞( )虾蟆童稚()
土砾()私拟()
3、解释下列红字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以丛草为林(树林) ④兴正浓(兴趣)
⑤方出神
(正) 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⑧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⑨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⑩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先尝试速读课文。
要求读准句子的节奏,不读破句子,读出感情。
2、听录音,自我对照,反复朗读,2人小组展示。
3、生班内展示朗读成果。
4、断句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渺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观,以/从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里/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自己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意,可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
2、小组交流成果,讨论不理解的句子。
3、派代表提出解决不了的句子,师生共同研讨。
4、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5、小试牛刀我来译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⑤、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五)、三读课文,深入探究
各小组先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难度较大的大家共同讨论。
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2、分别找三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3、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4、“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都已经把癞虾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5、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6、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六)、妙笔生花迁移训练
1、用“我喜欢句,因为”句式说话,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单地说说理由。(可以从语言、内容、表达等方面分析。如“夏蚊成雷”: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只四个字就写出了夏天蚊虫之多,轰鸣之响,令人如闻其声。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语言简洁、生动。)
2、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讲讲发生在你童年的趣事。
(七)、当堂练习巩固提高
1) 本文作者______,是_____代文学家。
2) 第一段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什么?(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回答)
3)作者在第二、三、四段中记叙到了观察到的哪些“藐小微物”?
4)第二段在描“物外之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结构?
7)译句: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八、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回忆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课文围绕“趣”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几件趣事,表现了儿童热爱生活,富于想象,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的心理和情趣。也告诉我们只要有一双慧眼,仔细观察,热爱生活,富于想象和联想,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乐趣。
九、布置作业
1、1题、2题
2、背诵课
十、教学反思
1、我认为这节课,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出学生自身的潜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了。
2、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是读与说。以朗读激趣,读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为说奠定了基础。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
3、迁移拓展和说评析文都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生的兴趣,学生表现兴趣盎然,跃跃欲试,都想说一说。
4、这个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充分的预习或学生基础过差,那教学时间就会不足,难以完成预期任务。
5、这节课我采用读说课上,也是一种尝试,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只是个别学生能回答问题,参与面较窄。
十一、板书设计
童稚记趣
沈复
总写时有物外之
趣物外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