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领悟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故事,领悟安全
在企业的日常生产中,为了确保安全,管理者常常要求职工做到“五不动摇”。一是:坚持“安全第一”思想不动摇;二是:坚持“预防为主”方针不动摇,三是:坚持安全管理责任不动摇,四是:坚持安全培训考核不动摇,五是:坚持安全“综合治理”不动摇。
《鳏夫与蟒》的警示----强化防范意识
一位鳏夫上山砍柴时看到,一块大石头压住了一条大蟒蛇的下半身。他顺手搬起一块石头想要砸死它。大蟒蛇急叫道:“大叔,我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为何要害我性命?”
鳏夫愤怒地说:“去年,我妻子在山上采野蘑菇时被蟒蛇吃了,杀妻之仇,你说该不该报?”大蟒蛇连忙辩解道:“可我是条好蟒蛇,从不吃人。”鳏夫说:“你们是一丘之貉。”大蟒蛇流泪乞求道:“仁慈的大叔,求求你救救我吧。”鳏夫一见眼泪就不由得起了怜悯之心,他搬开了压在大蟒蛇身上的石头,不料获救的大蟒蛇却要吃他。鳏夫问:“难道你不知感恩吗?”
“好糊涂的大叔,人怎能与禽兽讲感恩?你妻子就是被我吃掉的。”大蟒蛇说着张开了血盆大口,扑向了鳏夫。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大家,隐患犹如蟒蛇吃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就是挽救生命。我们要把风险隐患当作事故来处理,以“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的态度,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不放过任何影响安全生产的不稳定因素。
《阿炳提灯》的警示----狠抓“三不伤害”
我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原名华彦钧,以演奏二胡和各种乐器为生。他34岁那年穷困潦倒,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据说,阿炳夜晚外出上街时,手里总是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对此很多人百思不解,认为他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一天,有人问他:“你什么都看不见,为啥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
阿炳答道:“我提灯笼不是为了给自己照路,而是为了给他人照路。我是看不见亮光,但别人很远就能看到我,这样就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磕碰。”
阿炳在夜里点灯,既保证了自己不被人撞到,又为其他行人照亮了前行的路,何乐而不为呢?这个故事让笔者感触颇深,如果每一名职工都具备了“四不伤害”意识,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既保证了自己的安全,又不会妨碍到别人的工作,一定会避免许多事故的发生。
《捕鱼兄弟》的警示----紧盯现场短板
从前,有一对捕鱼兄弟。一天早晨,他们像往常一样准备驾船出海打鱼。突然,老二对老大说:“船底有一块木板开裂了,要不我们修好了再出海吧?”老大却满不在乎地说:“返航再换吧,修船肯定会耽误打鱼。”可是,那一天当他们打完鱼,返回陆地
时却忘了修船的事。就这样过了好多天,再没有人提到那块开裂的木板。
几个月后,捕鱼兄弟再一次驾船出海打鱼,海面突起风暴,海水咆哮着冲毁了船底那块开裂的木板,顷刻间淹没了小船。老大水性好,捡回了一条命,老二水性差,不幸葬身海底。
上岸后,悲伤的老大在老二墓前哭了三天三夜,他雇当地有名的石匠,在老二的墓碑上刻了一行警醒世人的大字:祸到临头悔恨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捕鱼兄弟明知船底破裂是致命的隐患,却视若无睹,结果阴阳永隔。在安全管理上,我们一定要做到锲而不舍找短板、自揭伤疤找短板、吹毛求疵找短板、紧盯现场找短板。因为安全这只“木船”里装的不仅是财富,还有宝贵的生命,每一处看似不起眼的隐患都会带来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动物农庄》的警示----保安全光洁身自好还不够连日来,动物农庄总是有老鼠出没,于是农户将一个捕鼠器放在了老鼠洞前。老鼠很快就被捕鼠器夹住了,它请求农庄中的鸡、猪、牛来帮它,可这些动物不但不帮老鼠脱身,还在一旁幸灾乐祸。第二天,捕鼠器又夹到了一条毒蛇,农妇取蛇时被蛇咬伤,农户先后杀了鸡和猪为农妇补身子。后来农妇不治身亡,农夫又宰了牛,给她办了后事。
由此,笔者联想到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个的故事告诉我们,安全连着你我他,保安全光洁身自好还不够,还要让身边的人不违章、不违纪。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小毛驴过河》的警示----经验主义要不得
一天,一头小毛驴背着一袋盐过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进了水里,盐溶化了许多,一袋盐变成了半袋盐。小毛驴挣扎着站了起来,却惊喜地发现自己背上的麻袋轻了好多,它感到很高兴。第二天,小毛驴又背了一袋棉花过河,因为有了前一天跌倒后变轻松的经验,它走到河边的时候,故意摔倒在了水里。可是这一回,棉花吸收了水,变得沉重无比,无论小毛驴怎么挣扎都站不起来,最终淹死在河里。
为什么小毛驴会被淹死?因为它过分依赖经验,而不知这些通过偶发性事件而得来的经验并不可靠。笔者联想到在生产过程中,有的员工为了图省事,不按照安全规程操作,简化了工作程序,得到了一时的方便,于是便错误地将这些违章操作奉为宝贵经验,最终酿成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