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课堂实录刘洋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及反思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及反思第一篇:《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及反思《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及反思师:同学们,欢迎乘坐旅游班车。
今日我们要随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到滁州旅游。
现趁班车行驶的时间,我请导游为大家介绍我们的目的地。
(一位同学手拿话筒站到台前)生:滁州,地处安徽省东部,是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
她有秀美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古迹,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
唐宋文人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等曾先后在此作官,其他诗人如苏轼、王安石等也曾到此游览,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
师:不知哪位同学记得他们写的诗?生:有《滁州西涧》师:对!谁来背诵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生:《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师:很好。
同学们,我们现已到达滁州。
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的行程?(播放琅琊山旅游景区示意图及相关风景片。
)生:滁州——琅琊山——酿泉——醉翁亭师:刚才介绍了滁州总体情况,现在请同学来介绍我们所见到的滁州的地理特点,以及琅琊山的风光。
生:“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师:谁来解释?生:鸟瞰滁州四周都是山。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郊的琅琊山。
群峰连绵,树林阴翳,草木茂盛,山谷深邃。
远望去,又幽深又俊秀。
师:你能介绍一下琅琊山吗?(播放琅琊山视频资料)生:琅琊山自古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
它是天然的植物园,1985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森林公园,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琅琊山不但林壑优美,风景如画,而且还有许多人文景观。
全山现已发现从唐到明朝的摩崖石刻300多处,及多处亭台楼阁。
师: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醉翁亭,请同学们好好观察,描述醉翁亭的位置、造型。
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它位于琅琊山深处,醉翁泉上。
(播放醉翁亭图像)生:醉翁亭的造型古朴美观,有飞檐翘角,全亭共有十六根立柱,周围设有栏杆,侧旁刻有“醉翁亭”三个巨大的篆字。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之前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观看视频,了解到欧阳修被贬滁州,是他政治生涯的大不幸,但是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是大幸。
我们通过之前的了解,也大体明确了欧阳修是个怎样的人,是吧?今天,我们将通过另外一篇文章,再次加深对他的了解和认识。
请大家翻开《配套练习册》109页,最下面有一篇文章,欧阳修所作的《丰乐亭记》。
这一篇文章被称为《醉翁亭记》的姊妹篇,什么叫姊妹篇?生:有联系。
师:不光有联系,而且联系很大,这两篇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会儿我们来进行对比。
现在大家结合这里边所提供的一点注释进行翻译,这样呢,我也给大家整理了一点,在屏幕上,一共有四个,大家可以参考使用。
还有你的积累,以及你所带的古汉语的词典,来把这个小文章翻译一下,十分钟左右,现在开始。
(学生翻译)师:下面,请一名同学来翻译一下,在过程当中,随时来解决大家的问题。
生1:(说自己的译文)师:倒数第二行,“夫”放到开头叫什么来?生:句首发语词。
师:句首发语词,可以不翻译。
最后一句中的“名”什么意思?生:命名。
师:你怎么知道是“命名”的?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哪一句啊?“名之者谁”,是不是?命名。
翻译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和词典之外,还要借助自己的积累。
你以前见过,第二次再见的时候就可以借用了。
好了,回到我们课前的那个问题,既然是姊妹篇,那么这一篇和《醉翁亭记》有什么相同点呢?例如它的内容上或思想情感上,王印重。
生2:《醉翁亭记》写的是滁州人,这里第二行也是滁州人。
师:因为它们写的年代是相同的,我们已经很清楚了,他被贬到滁州,都是庆历五年。
好,请坐,张国荣。
生3:都写了四季的景象。
师:有很多几乎一样,这是内容方面的,情感呢?李心怡。
生4:他写的社会上都很安详,滁人游。
师:四个字“与——民——同——乐”。
韩文静。
生5:这两篇文章都围绕着“乐”字来写,很多地方写到了“乐”,像丰收,然后,百姓们都很喜悦,然后,《醉翁亭记》也是围绕着一个“乐”字来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醉翁亭记公布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及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醉翁亭记》公布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要点】1、熟悉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把握全文的脉络并明白得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新讲课)〖教学目的及要求〗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明白得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明白得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在明白得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明白得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教学难点〗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进程〗一、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闻名文学家、史学家。
是“唐宋八大伙儿”之一,宋朝古文运动的领袖,宋朝散文家之首席。
2、写作背景: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那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但不悲戚嗟叹,而是以踊跃的态度当好他的地址官,为百姓办事。
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当中。
3、出处: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文忠是他的谥号。
二、学习生字,明白得重点词,熟悉课文内容1、生字:滁(chú)壑(hè)酿(niàng)潺(chán)琅琊(láng yá)辄(zhé)霏(fēi)暝(míng)晦(huì)伛偻(yǔ lǚ)洌(liè)肴(yáo)蔌(sù)酣(hān)觥筹(gōng chóu)弈(yì)翳(yì)2、重点词:⑴望之蔚但是深秀者:(树木)茂盛的样子。
⑵有亭翼但是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获奖)(3)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获奖)(3)师:强调他是太守,一个官的身份。
非常好,如果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那么太守的醉也不在酒,在乎——百姓之间也。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太守和醉翁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生齐答)欧阳修师:通过刚才的研读,我们知道醉翁乐了,太守醉了,那么欧阳修呢?请同学自由朗读关于欧阳修的文字,很好地去体会一下,尽管文字很简短,但是它是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所以我们要很好的去品味。
请同学们自由地诵读、感受一下。
开始。
生自由读。
师:有位同学有这样一个问题:最后一个问号有何用?【屏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最后一个问号有何用?(提问学生名字) 】师(问提问同学):这个问是什么问句?生:设问。
师:也就是你想问的是这里为什么是个设问句。
如果它不是设问句,它可以怎么说呢?生:太守谓庐陵欧阳修也。
师:还可以怎么说?生:太守者庐陵欧阳修也。
师:简洁明了,还可以怎么说?生:太守即庐陵欧阳修也。
师:更简洁了。
我觉得还有更简洁的: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欧阳修。
【屏显:太守乃欧阳修。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欧阳修。
】但作者没有用我们刚才所说的任何一种,这当中有什么情绪的流露呢?同学们自己读一下最后两句这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感受一下。
放声读。
生放声读。
师:我请最后一位女生。
在这个设问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生:我读到了太守的闲情逸致。
师:还有呢?师放声读最后两句。
生:非常的自豪,自得。
师:好的,你读一读,读出这种自豪自得。
生读。
师:很棒。
同学们,结合上文,他自得什么呀?生:唯独欧阳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所以自得。
师:“醒能述以文”是什么意思啊?生:就是醉后醒来就能用文章来记述乐事。
师:非常好。
的确欧阳修有文章太守的美称,这个天下能够写出好文章的人很多,能够当好官的人也很不少。
但是既能写出好文章,又能当好官的却为数不多,所以他自得。
但是,我们再来看一下,他是如何来写这篇文章的呢?他是用第三人称,旁观者的身份来写这篇文章的,那么其中的“醒”有没有其他的深意呢?生:还有一个含义。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教学目的与要求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及名句。
②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③体会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教学重点体会本文精巧的结构、出色的语言及优美的意境。
3、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创意】学习就像一杯咖啡,有点苦,特别在中学阶段,苦味儿更浓。
我想做的,就是结合文本内容试着往里边加糖:①加“新鲜时尚”的糖——用拍戏的方式梳理文章结构,激发学生兴趣;②加“赞美欣赏”的糖——努力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不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③加“幽默调侃”的糖——以诙谐的语言(包括表情、肢体等语言)营造快乐的氛围,放松学生心情,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说我的发现——收获预习成果师:好像是读初一的时候,我看一本小说,里面有一个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当时惊叹:哇!这个句子真给力!后来才知道,原创者是欧阳修他老大人。
(生笑)谁能帮我介绍一下他呢?【点评:好的导语是一堂课成功的开始。
这里从老师读初中的经历引入,一下子拉近了师生距离;时尚的“给力”与“老大人”的调侃,旋即奠定了课堂欢乐的基调,跟文本的情感十分吻合。
】生: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师(笑):你的记忆力真好,把课下的注释都能背下来。
谁有补充?生:欧阳修是吉州——也就是现在的江西——永丰人,宋代文学家。
师(笑):很好,你把他没背完的背下来了。
我想开阔一下视野,了解课本以外的介绍。
生:欧阳修诗、词、文都很好,以散文成就最高。
他继承了韩愈的“古文运动”,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师:还有吗?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能说出其他几位吗?生:唐宋八大家是韩欧王柳、曾巩“三苏”。
师:你好像记的特顺溜,能告诉我们吗?生:“苏”在方言中念sōu,我这样一编,就成了顺口溜,当然好记。
师(笑):你也很给力!这个方法值得老师学习。
(课件展示:作者简介内容略)生(跃跃欲试):老师,我还知道六一居士的来历。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我从 “
~
” 句 话 , 到 这 看
的 画 面
有 自 问 自答 的 韵 味 吧 !好 , 同 学 们 也 来 体 验 一 下 , 欧 阳修 一 起 和
( 读。) 生
了
师 : 读 出 了音 乐 美 。 你 ( 再 动 情 示 范最 后 一 句 “ 师 而
师 : 同 学 们 找 文 中 的 关 键 句 自 问 自 答 、 得 其 乐 。 请 自 子 , 照这个 句式表 达 。 按 生 2: 从 “ 霜 高 洁 ” 句 , 我 风 一 看 到 了秋 天 的 风 景 , 一 片 洁 白啊 ! 霜
个 和 尚 , 智 仙 的 。 名 之 者 谁 7” 叫 “
树 幽 名 ? 名 的 一 个 文 学 家 。 自号 醉 翁 , 年 看 去 , 林 茂 盛 , 深 秀 丽 的地 方 , “ ” 晚
又 号 六 一 居 ± 。 和 范 仲 淹 一 起 曾 就 是 琅 琊 山 啊 。 他
啊 !
“ 滁 皆 山 也 ” — 环 绕 滁 州 翁 亭 呢 ? 环 —
( 生上 台 画 亭 子 。 ) 一 师 : 些 词 语 对 于 画好 亭 子 至 哪 关 重要? 请你们 找 出来 。
( 显 第 二 自然 段 。 ) 屏
师 : 二 段 又 有 怎样 的 风 景 和 第
了 欧 阳 修 的 语 言 , 语 文 就 应 该 这 学
这两段 , 出美景 。 读
生 1环 滁 — — 皆 山 也 。 之 蔚 时 的 处 境 和 心 情 , 谈 你 对 这 句 话 : 望 谈 师 : 的语 调和 语气 把握 得很 你
琅 样 。 带 着 对 内容 的理 解 , 们 齐 读 然 而 深 秀 者 , 琊 也 。 我 ( 齐读 一 、 段 。 ) 生 二 三 、 读 代 析 , 读 课 文 以 品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醉翁亭记教学实录《醉翁亭记》中的水“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给人一种涓涓细流的生命感,十分柔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课例描述】《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山”“翼”“杂”“乐”等字的意思,扩大文言词汇量。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师:同学们是带着快乐的心情前来与老师约会的吗?生:是!……【课例分析】语文学科新课改的两个重要理念为:一是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即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探索性学习任务的指导者。
二是加强言语实践,即为学生提供成熟的言语实践情境,让学生有话说、能说,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完成言语实践训练,能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方面技能,完成知识、技能与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人格养成等多方面的有机整合。
上述这节课,教师努力在实践着语文新课标的上述两个理念。
一、以探究“太守之乐”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教师作为探索性学习任务的指导者,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实现文言文教学任务: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
看课例可知,教师紧紧围绕探究“太守之乐”,引导着学生走进文本。
这从教师设计的问题可以知道。
用“那么,太守乐些什呢?”导入学习“山水之乐”部分。
用“怎样的`山水令太守感到快乐?”导入学习“宴酣之乐”部分。
用“还有什么也令他快乐呢?”“还有什么快乐呢?从哪里看出来?”导入学习太守“乐游人之乐”部分。
层层深入,带领学生围绕主问题来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分析思想内容。
二、适时有效的拓展,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情境,有助于学生带着喜爱之情走进课堂;丰富课堂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助于学生感悟作者被贬谪后“不以己悲”的胸怀,“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拓展一: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引用《滁州志》中的一段记录,记述《醉翁亭记》写成后刻成碑文,人们纷纷前来观摩,并带走拓片的事儿,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
听课记录课程名称: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醉翁亭记》的关键段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及用法,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古文阅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以一幅描绘山水美景的画卷作为导入,配以悠扬的古筝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随后,教师简述了欧阳修创作《醉翁亭记》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
学生活动:学生被眼前的画卷和音乐所吸引,注意力迅速集中。
在听取教师介绍背景后,学生表现出对文章内容的强烈好奇心,纷纷翻开课本准备学习。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设计巧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3.1 诵读感知教师行为:教师首先示范诵读《醉翁亭记》的开头部分,注意语速、语调的变化,以展现文章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随后,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认真倾听并模仿诵读。
自由朗读时,学生积极参与,努力体会文章的情感和节奏。
过程点评:诵读是古文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此环节设计合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2 字词解析教师行为:教师选取文中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解析,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等,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寄托。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字词的含义。
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过程点评:字词解析是古文学习的基础,通过解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重点、难点)2、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导入:师:上一节我们已初步感知了《醉翁亭记》的内容,同学们已能译出原文,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提示)概括全文常常要关注————生:(齐答)——标题。
——首尾段的重点句。
生:(思考)(后答)生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生2:欧阳修游醉翁亭。
生3:欧阳修到醉翁亭一游。
师:很好。
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时,既关注了标题又注意了文章的重点句。
但一定不能忽视文章的内容,从内容来看这三者有何不同?生4:1同学的回答,讲出了作者游的原因,不是概括全文的句子。
生5:后两种回答更简明。
但“一游”不恰当,本文并不是一次游。
而是几次游总印象的介绍。
师:何以见得?生5:从“若夫”“至于”两段看最为明显。
朝暮、四季的景色都介绍了。
从语气上看,也都不是一次游。
师:(肯定其回答)评析得非常恰当。
特别是对依据的陈述非常条理。
很好。
(转换话题)大家再回忆以前学过的游记,大多是一次游,结构全文的线索可以用——(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时已整理复习过,学生能马上回答出来。
)生:(共答)感情的变化、行踪、时间……师:既是几次游总印象的介绍,那么作者是如何结构文章的?请同学们研读课文,思考讨论:1、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
2、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从而弄清作者的思路。
师:(提示,方法指导)1,文段的主要内容即段意的总结,如是一层意思,一般找中心句,或概括出来;如是几层意思,则是几个主要意思的并列。
2,本文段与段之间是有关联?还是有共同点?生:(研读、思考讨论约5分钟)生:(请四名生上台板书研读结果)(又有不同意见者上台修改)(见下图的一、二、三、四内容)师:问题2呢?生1:我认为是“统领关系”,即第一段统领后面的三段。
师:为什么?生1:因为第一段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及评析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及评析(本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
)一、设计说明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时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对醉翁亭周围美好自然风光的描绘和对人物活动的叙述,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与民同乐的快乐情绪,并通过“乐”排解了政治挫折和仕途失意的苦闷。
教学时,宜从文章的意境、结构、语言入手,通过圈点批注法、诵读法、情境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品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及名句。
2.通过诵读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3. 领会山水游记借景抒情,将叙事、写景、抒情熔于一炉的特点。
4. 体会文中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三、教学重点体会本文精巧的结构、出色的语言及优美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与民同乐”的思想。
五、教学切入点从文章结构、语言、意境入手。
六、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反复诵读法、情境法、表演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学习课文。
七、教学准备教师:课文录音;将文中的研讨问题、练习题及与文中描写四季景致一致的风光图片制成课件。
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有关欧阳修及作品创作背景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利用工具书,读顺课文,读懂课文大意,记下疑难问题。
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体悟情感师:我们常会引用这样一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吗?(生答。
)师:下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欧阳修?生: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师:谁还能补充?生:欧阳修是吉州永丰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诗、词、文都很好,而散文成就最高。
他继承了韩愈的“古文运动”,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师:还有吗?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能说说其他几位吗?生:有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还有……生:还有“三苏”。
师: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作者不但结合了注释,还查阅了相关资料,很好。
谁能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创作背景?(生答。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教学课题:《醉翁亭记》授课班级:初中语文九年级授课时间:第二节课授课老师:XX教学内容:《醉翁亭记》课文阅读和分析【课堂实录】一、新课导入老师:同学们,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代的诗歌,并且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今天我要带给大家的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散文,它被誉为中国散文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就是李清照的《醉翁亭记》。
大家先想想,你们对散文了解多少呢?(学生思考、回答)二、阅读课文老师:好,既然大家了解了一些散文的基本知识,那么我们现在就进入到今天的主题——《醉翁亭记》的阅读和分析环节。
请把书翻到第47页开始阅读。
(全班同学开始阅读)(15分钟后)老师:同学们,你们读完了吗?这篇文章内容是什么?读完后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概括。
其中一个同学:这篇文章讲述了主人公沈括一路上的所见所想,像画一般的叙述了自然的美景,以及作者对时间的思考。
老师:很好,那么,我们接下来要进行文章的分析。
三、互动讲解老师:作为代表作品之一,《醉翁亭记》有什么精彩之处?请大家一起讲解。
(学生举手)一个学生:我认为这篇文章最出彩的地方是写景。
老师:为什么呢?这个学生:因为在文中,作者像画家一样地把自然景色描述得真实而美丽,让我们感觉就像是亲身见到了同样的美丽景色。
老师:非常好,刚才同学对“写景”进行了精彩的讲解。
大家有什么其他的见解或者问题吗?一个学生: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的叙述方式比较奇特,好像是在讲故事却又不是在讲故事。
老师:很好的发现。
因为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所以作者比较自由地运用叙事、描写、议论等手法,全篇文章交错着自然景色的描写、作者的思考和对时间的感悟,就像是一部自然风光和人的思想交流的交响乐。
四、巩固作业老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阅读和讲解,相信大家都对《醉翁亭记》有了一些理解和感悟。
现在,我给大家留下一道思考题,希望大家在课下思考并交作业,问题是:从《醉翁亭记》中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请加以说明。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3篇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3篇《醉翁亭记》教学实录1一、课堂导入师:“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庆历新政”。
这次改革失败,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
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
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文,看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怀呢?师:这是一篇篇著名的山水游记《醉翁亭记》,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欧阳修。
生: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
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师: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
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
“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欧阳修称得上是饱学之士。
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曾参加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不久在政敌的打击下,改革失败,范仲淹等降调外任。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
作为执政者的反对派,有很多政见要说,有满腹的抑郁不平要发泄。
但现在只能从侧面含而不露地表示。
本文与作者同一时期写的另一篇文章《丰乐亭记》是姊妹篇。
“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片段一、读出醉翁为何而醉师:他的情趣并不在酒上,一个自号醉翁的人酒量不好,并且不爱喝酒,年纪只有四十岁,这个名字取得有些无厘头啊?没有道理啊,我们刚才讲过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们不妨从醉翁所钟情的山水之中去探个究竟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中第二自然段描写山水的文字,去想一想,醉翁这个称谓,究竟有怎样的用意的?声音放出来,让大家都听到你们的声音。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再回味这段文字,醉翁这个称谓会有怎样真实的用意呢?可以同桌之间交流一下想法,敞开的,自由的交流。
生:我觉得是他喝酒的地方环境好,景色很优美,陶醉在景色中。
师:醉不是酒醉,而是陶醉,是吧?很好,其他同学有表述吗?他为什么叫自己为“醉翁”呢?生:醉翁他应该是很悠闲的,他自号“醉翁”表现自己非常悠闲的情感。
生:因为醉翁是喝了酒就睡,睡醒了就去看风景,“朝而往,暮而归”,早上有风景看风景,没风景就回家,生活的非常自由师:这种自由、陶醉、惬意,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了的?我们来看这段文字。
生读竖版的第二段写景的文字(删去者、也、而的文字。
)师:大家发现,这段文字,在你听的时候,有一种什么感受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吧,齐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师:大家将这段文字和原文比较一下,什么是相同的?生:第五句和第六句相同。
生:文字的意思一样,但是少了原文中的“者、也、而”。
师:景是一样,内容也是一样,但是“者、也、而”三个字却没了,同学再对照原文时,随着“者、也、而”的消失,他还一并带走了什么呢?好,同学们再次朗读这段文字,再来感受一下。
生读课文中的语段。
师:原文朗读时有什么感受?生:将这三个字加上,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师:你把它读一下,带着舒缓的语气读一下。
生读。
师:你在朗读舒缓的时候,有没有觉得一种情绪也在舒缓的朗读当中流淌出来了呢?生:有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
师:我们通过朗读,不仅读出了语速,还读出了流淌在其中的情感。
我们一起带着舒缓的语气来朗读这段文字,感受这种悠闲自在的感觉。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游老师为了给你们上好课,就上“百度”搜素了,想搜索一些关于醉翁亭的诗文,结果我发现除了《醉翁亭记》外,就很少再有其它的诗文传世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呀!我想明白了,这是因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写得太好了,太有名了,其他人看了,就不敢再写了,于是我就有了一首“打油诗”:醉翁亭边刻美文,欧阳大名耀千古,来的去的不敢写,怕见鲁班掉大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这篇奇文。
大家发现没有,我这个“醉”字是怎么写的?生:斜的。
师:为什么是斜的呢?生:因为是“醉翁”,醉的。
师:对,那么今天我们就看看欧阳修因何而醉,醉的后面隐藏着什么情感?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把你觉得不太懂的地方,你认为需要引起重视的字、音、词、句,圈点批注,然后交流讨论,释疑解难。
时间五分钟够不够?注意是自读不是齐读。
(老师走到同学们中间,回答同学们的质疑、提问)师:如果任务完成了,请抬头,目光示意我,同桌之间可以先讨论一下。
(同学们完成自读)师:老师点评一下刚才同学们的自读,有三个地方值得表扬:第一,大声朗读,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很好;第二,圈点批注了,这个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很好;第三,有的同学主动举手,问了老师问题,不懂就问,非常好!我们掌声鼓励一下自己。
(同学们热烈鼓掌)接下来,同学们,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好!请你来。
生:“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意思不懂。
师:这是古代文学一个重要的语法变化,就是“泉洌而酒香”,调整一下词语位置,音韵就和谐了。
明白了没有?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是什么意思?师:更正一下,是“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注意字音。
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生:消散了。
师:手举得好高呀!谢谢你,请你来!生:老师,我想问一下,“饮少辄醉”中这个“辄”是什么意思?师:你觉得是什么意思呢?生:我不太明白。
师:有没有同学明白?生:“就”的意思。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及评析
表,埋下伏笔,直到结尾才揭示: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可使文章内在结构严谨。 师:说得真不错!我们又从线 索、呼应方面进行了分析,还有新 发现吗?(生无语。)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1段,看 看作者是怎样引出“醉翁亭”的? (生自由读第1段。) 师:哪位同学先说? 生:作者先写“西南诸峰,林
亭。 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引出醉
翁亭? 生:这样可以使文章曲折生
动,引人入胜。 师:除此之外,为使文章层次
清晰,在用词上有什么讲究?(生 纷纷举手。)
生:每一层都用一个“也”字 结住。
师:老师也发现了。全文用了 21个“也”字,不仅帮助结尾,还 成了文意转折的标志,但绝无单调 之感。奥妙何在呢?
(课件展示研讨问题2。) 师:我们不妨做一下比较。我 们齐读一下“作亭者谁?山之僧智 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一 句。如果将它改为“作亭者山之僧 智仙,名之者太守”会有什么不 同?(生细读品味。) 生:没有了“也”字,读起来感 觉有点不自然。 生:也表现不出原句作者的那 种得意的心情。 师:看来“也”字还有表情达 意的作用。 生:老师,还有25个“而”字!
,
师:美吗? 生:真美!(生显出陶醉的神 情。)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有山、有水、有林、有泉,简 直是一幅山水画。 生:我看到了早晚之景。 师: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生:太阳出来,蓊郁的树林本 来被薄纱般的雾气笼罩,经日光 一照,雾气消散,又显出清新翠绿 的颜色。而到了傍晚乌云聚拢,山
生: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为百姓 的和乐而“醉”。
(该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还 自备了“道具”。)
三、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师:最后让我们一同背诵课 文,再次感悟本文的诗情画意。 (生背诵课文。师请几位同学当堂 背诵,并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一、解题导入,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醉翁亭记欧阳修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好文章,齐读题目。
一、二,齐。
(生齐读题目)师: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一生回答记叙)师:记叙,这位同学说得好,《醉翁亭记》也就是“记叙醉翁亭"的意思,“记"也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那么,这座亭为什么叫醉翁亭呢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课件展示。
)欧阳修简介欧阳修,自号醉翁,北宋政坛和文坛的领袖。
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贬为滁州知州时,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千古名作。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学主张是“言简而意深"。
师:作者欧阳修,北宋十分有名的一个文学家。
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他和范仲淹一起曾多次参与改革,但是屡遭贬谪,这篇文章,就是在作者贬到滁州知州时,与民同乐,寄情山水,写下的一篇千古名作。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主张是“言简而意深",语言很简洁,但是意味很深远。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师:我给大家背诵一遍,大家看课文跟着默读。
(老师娴熟诵读。
生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齐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情。
“环滁皆山也",读!(学生齐读)师:第一遍就把课文读的得这么准确、流利,你们的能力不可低估的啊。
有2个字,个别同学读得有点模糊,“若夫"的“夫"字应该读第二声;“晦明"的“晦"字,有同学读“悔"。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所以这节课我们只学习前两个自然段,我们先了解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提个要求: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大家勤做笔记。
这2个自然段处处是风景,句句有画面,我们一起进入。
“环滁皆山也"一一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啊(板书画山的简笔画,并板书“山”),画面出现啦!哪个字表示“都"的意思生1 : “皆"表示“都"的意思师:对,划岀这个字,做批注。
欧阳修的文学主张不是“言简而意深"吗他开头就用简洁语言的语言写岀了滁州的特点。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两个关键字“其"、“尤",怎么解释生2 :“其"是代词,指滁州;“尤"是“尤其"的意思。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准确。
滁州的西南方向有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美景岀现啦!远远地看去,树林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啊。
接着往下看,还有哪些景物能进入这幅简笔画呢生3 :酿泉要画上去。
生4:醉翁亭也要画上去。
师:我想把酿泉加入这幅画(手指黑板,语音停顿),需要抓住文中哪些关键词生5:根据“岀于两峰之间",水应该画在两峰之间。
师:你找准了水的位置。
那么,水流的大小,我该怎么把握呢生6:从“泻"字可以看岀,水流要画大些。
师:哦!你读句子读得真细致!谢谢同学们的指点!(师简笔画水,板书“水”。
)在这幅画中,还有一个主角一一醉翁亭,谁能上来画一画醉翁亭呢(一生上台画亭子)台上的同学作画,台下的同学齐读写醉翁亭的句子。
“峰回路转",读。
(众生齐读)哪些词语对于画好亭子至关重要,请你们找岀来,谁来生(杂):翼然、临于泉上。
师:台上的同学画好了。
我们来看一看,根据“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亭子的角应该飞翘起来;“临于泉上",临,靠近的意思,应画在水源边(师稍作修改,使画面更美,板书“亭”。
)刚才我们合作,寥寥数笔就勾勒岀了一幅山水画,把语言变成画面,美啊!师:“作亭者谁"“作",怎么讲大家的学习习惯特别好,都在不停地作笔记。
“作"一一生(杂):建造、造。
师:建造亭子的人是山里面的一个和尚,叫智仙的。
名之者谁“名"生(杂):命名。
师:给他命名的人是谁太守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于”是一个重要的虚词。
(几名学生回答“在")师:太守与宾客在这里饮酒。
“饮少辄醉",辄——生(齐):就。
师:喝一点点就醉了,并且他的年岁又是最高的,“故自号曰醉翁也”,所以自己称呼“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请一个同学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生7: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饮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乐趣。
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
师:你回答得十分准确。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个同学把后面这句话也说清楚了,山水的乐趣,寄托在酒上,陶醉在心里啊!(课件展示第2自然段。
)师:第二段又有怎样的风景和画面呢大家先齐读一遍。
(幻灯②)(课件展示。
)我从“ _______ ”这句话,看到了___________ 的画面。
师:请同学们找文中的关键句子,按照这个句式表达。
生8 :我从“风霜高洁”一句,看到了秋天的风景,霜一片洁白啊!生9:我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一句,看到了春天繁华盛开,幽香弥漫,夏天树木滋长,一片浓荫。
生10:我从“水落而石岀” 一句,看到了冬天宁静的风景,水位下降了,石头裸露岀来了。
师:你们描绘的山间景色,丰富了欧阳修的语言,学语文就应该这样。
带着对内容的理解,我们齐读这两段,读岀美景。
(生齐读1、2段)三、以读代析,品读课文师:内容读懂了,我们还要读岀语言的味道。
看屏幕(幻灯③),老师把第一段进行了“变形”,“变形”以后,能帮助我们读岀味道。
(课件展示。
)环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师:首先,我们要读岀自问自答、自得其乐的味道。
有同学会问,除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是一问一答,其他哪有提问和回答啊!别急,我先给大家演读一遍:环了除一一是什么呀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一一是什么呀琅琊也。
有自问自答的韵味吧!好,同学们也来体验一下,和欧阳修一起自问自答、自得其乐。
环滁——读!(生齐读第一段)师:要想更好的读岀这种自问自答的韵味,我们要借助语调和语气这两种朗读方法:提问用怎样的语调生(齐):升调。
师:环滁(升调朗读),而回答的最后一个字“也” 就要读岀判读和舒缓的语气---皆山也。
(舒缓的语气和表情)请同学给大家示范读二句。
生11:环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师:你的语调和语气把握得很好。
你也来读一读。
生12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师:你的声音真美,就像潺潺的流水。
(众生笑)师:我们来一个“二部轮读”,这部分同学读每一句的前半部分,用升调读岀提问的味道,这部分同学读带“也”的句子,读岀判断和舒缓的语气。
我来做指挥。
(两部分同学轮着读,读得抑扬顿挫,学生读得很开心。
)师:(手指板书,山一水一亭)醉翁亭像一个精美的礼品层层打岀,周围的环境又这么美,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读啊生(杂):惊喜、快乐、开心……师:对,作者和读者的心情都应该是惊喜的,好,读出我们的惊喜。
看书本,把第一段完整地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第二段怎么读呢,第二段的节奏变化很有味道。
对偶句,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可以读得节奏鲜明,富有跳跃感,散句就可以读得从容舒缓了一一“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两种句子,老师读岀鲜明的变化。
)我先读一遍。
(师示范读第二自然段)师:这种节奏变化的朗读,是不是感觉,原来语言是有音乐美的。
请同学读一读。
对偶句读得节奏鲜明,散句读得从容舒缓。
(一生读)师:你读岀了音乐美。
(师再动情示范最后一句“而乐亦无穷也”,此学生体会后再读最后一句。
)师:嗯,大有进步!谁还来读一读(一生读)师(动情):你是赵忠祥第二,你的声音太美了,非常关键词来背诵。
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大声地把这两段话有磁性,读岀了快乐。
背诵下来。
(众生笑)(生自由背诵)师:全班同学都来齐读一遍,读岀音乐美,读岀快乐!师:好,大家暂停。
上课前我看了咱们学校的资料,(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再次范读最后一句,全班再读最后知道咱们学校正在开展读书月活动,那今天我们就来吟诵经一句。
)典。
全班起立。
四、立体探究关键句。
(生全体起立)师: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其中有一句话更是耳师:我们全班把这两个自然段好好地吟诵一遍,读得熟能详,齐读红色这句话。
醉翁,读。
(幻灯④)气势非凡,好不好(课件显示第1自然段。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生(齐):好。
也。
”用红色标示)(生齐背诵)(生齐读。
)师(声音高昂):而乐亦无穷也。
师:这句话字面上的含义我们已经明白了,请大家联生(跟背):而乐亦无穷也。
系欧阳修当时的处境和心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请坐。
我从你们的脸上读岀了高雅,腹有诗书气生13:这句话表达了欧阳修对琅琊山的山水美景有赞自华。
现在展示个人的背诵,第一自然段谁来这位同学想背,美和欣赏之情。
我看岀来了,你来自我陶醉地背一背。
生14:写出了欧阳修被贬滁州时随遇而安的心境。
(生站到讲台前背诵第一自然段,不太流畅。
)生15:表现了欧阳修的豁达、洒脱。
师:我们帮帮他。
师:你们说得真好,都联系了欧阳修当时的处境和心(个别句子需同学的提醒)情,你们都是欧阳修的知音啊!“醉翁之意不在酒”沿用至师:这位同学很有勇气,是第一个上来背诵的。
我更今,已经固定成一个成语,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哪位同学知要表扬的是全班同学,大家并没有闲着,也跟着他一起背诵。
道它现在的含义。
第二自然段,谁上台生16:是不是指思想与言行不一致(一生上台背诵第二段)师:有那么一点意思,谁还能说得更准确一点好,这师:我们读了欧阳修的简介,他曾经屡遭贬谪,但《醉个同学帮你,请坐!翁亭记》中的欧阳修不仅不失意,而且还自得其乐“醉能同生17:就是说人生的乐趣不在乎物质上的享受,只在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庐陵欧阳修也",那他是怎么同其乐乎精神上的享受。
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谢谢大家。
师:你是结合本文来理解的,理解得很到位。
现在的(该课获2010年广东省文言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刘洋含义,到底是什么/执教整理)(全班同学都答不上来)执教感言师:我给大家造个句子。
美国攻打伊拉克,他醉翁之巧设角度,以读代析意不在酒。
刘洋生18:是不是指他表面上做的和他心里面想的不一《醉翁亭记》是一篇经典的文言美文,是欧阳修的代致。
就是说他做这件事情背后还有更深的含义表作,语言晶莹润畅,格调别具清丽,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师:十分准确,掌声送给他。
我避免繁琐的分析,直接与语言“亲密接触”要让学生真切(岀示课件,显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本意和引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