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实验资料报告材料
光纤实践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因其高速、稳定、安全的特点,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
为了深入了解光纤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光纤实践项目。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光纤通信技术的理解,提升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以下是本次实践总结报告。
二、项目背景与目标1. 项目背景光纤通信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凭借其优越的性能,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铜线通信方式,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手段。
我国在光纤通信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项目目标(1)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2)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提高动手能力,学会光纤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4)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1. 光纤通信基本原理学习(1)光纤的类型与特性:本次实践主要学习了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特点、应用场景等;(2)光纤传输原理:深入了解了光纤的传输机理,包括全反射、色散、损耗等;(3)光纤通信系统组成:学习了光纤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发射机、光纤、接收机等。
2. 光纤通信设备安装与调试(1)光纤熔接机操作:学习了光纤熔接机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光纤熔接技术;(2)光纤跳线制作:学会了光纤跳线的制作方法,包括剥皮、清洗、熔接等;(3)光纤通信系统调试:对光纤通信系统进行了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光纤通信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1)光纤通信系统日常维护:了解了光纤通信系统的日常维护方法,包括清洁、检查、更换等;(2)故障排除:针对光纤通信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学习了故障排除方法,如查找故障点、更换设备等。
四、实践成果与体会1. 实践成果(1)掌握了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2)熟悉了光纤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3)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2. 实践体会(1)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践,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才能真正掌握技能;(2)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3)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培养了创新意识。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XX学号时间地点实验题目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2、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3、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平均发送光功率)-I(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测量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和注入电流,并画出P-I关系曲线2、根据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计算半导体激光器斜率效率三、实验仪器1、ZY12OFCom23BH1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1台2、FC接口光功率计1台3、FC-FC单模光跳线 1根4、万用表1台5、连接导线 20根四、实验步骤1、用导线连接电终端模块T68(M)和T94(13_DIN)。
2、将开关BM1拨为1310nm,将开关K43拨为“数字”,将电位器W44逆时针旋转到最小。
3、旋开光发端机光纤输出端口(1310nm T)防尘帽,用FC-FC光纤跳线将半导体激光器与光功率计输入端连接起来,并将光功率计测量波长调整到1310nm档。
4、用万用表测量T97(TV+)和T98(TV-)之间的电阻值(电阻焊接在PCB板的反面),找出所测电压与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之间的关系(V=IR110)。
5、将电位器W46(阈值电流调节)逆时针旋转到底。
6、打开交流电源,此时指示灯D4、D5、D6、D7、D8亮7、用万用表测量T97(TV+)和T98(TV-)两端电压(红表笔插T97,黑表笔插T98)。
8、慢慢调节电位器W44(数字驱动调节),使所测得的电压为下表中数值,依次测量对应的光功率值,并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精确到0.1uW。
9、做完实验后先关闭交流电开关。
10、拆下光跳线与光功率计,用防尘帽盖住实验箱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输出端口,将实验箱还原。
五、实验报告结果1、根据测试结果,算出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画出相应的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画的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的大小。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光纤通信技术引言:光纤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光传输原理的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的通信方式。
光纤通信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以及光纤通信的特点和应用。
一、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1.光纤通信的原理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传输。
它主要包括光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和接收等过程。
光信号通过激光器发射端发出,经过光纤传输到接收端,然后通过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2.光纤的工作原理光纤是一种具有高折射率的细长光导纤维,主要由芯层、包层和包住层组成。
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多次反射,利用全内反射原理将光信号在光纤内损耗尽可能小地传播。
二、光纤通信实验的步骤1.光信号的产生通过激光器发射端发出激光光束,光纤接收端接收光信号。
2.光信号的调制利用调制器对光信号进行调制,使其携带有用信息。
3.光信号的传输利用光纤的高折射率和全内反射的特点,将光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4.光信号的接收通过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进行信号处理,如放大、滤波等。
三、光纤通信的特点和应用1.高速传输光纤通信具有高传输速率和大容量的优势,可以满足现代通信的高速要求。
2.低损耗光纤通信中光信号的传输损耗非常小,可以远距离传输无衰减。
3.安全性强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容易被窃听或干扰,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
4.应用广泛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光纤通信具有高速传输、低损耗、安全性强和应用广泛等特点,是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
光纤通信的发展势头迅猛,未来有望取代传统的铜线通信,成为主流的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1. 引言光纤通信是一种基于光信号传输的通信方式,其具有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光纤通信系统,验证其性能和可行性。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搭建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光纤通信的传输性能。
3. 实验原理光纤通信系统包括光源、光纤传输介质、光检测器等组成部分。
光信号通过光源产生,经由光纤传输介质传输,并最终被光检测器接收和解读。
4. 实验步骤4.1 实验材料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光纤通信系统实验箱,包括光源、光纤、光检测器等;- 光纤连接器、光纤插入损耗测量仪等辅助器材;- 电源线、示波器等实验设备。
4.2 搭建光纤通信系统根据实验箱中提供的说明书,依次将光源、光纤和光检测器进行连接。
确保光纤的插入损耗尽量低,并且连接稳定可靠。
4.3 进行数据传输测试利用示波器等实验设备,观察发送端的信号波形,并通过光检测器接收信号,并利用示波器显示接收端信号波形。
记录并比较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信号特征,进一步验证光纤通信的性能。
5.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获得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信号波形,并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光纤通信系统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大容量的特点;- 通过合理的布线和连接方式,可以降低光纤的插入损耗,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光纤通信系统需要注意光纤的维护和保护,避免光纤的弯曲和损坏。
6.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纤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并通过实际搭建光纤通信系统验证了其性能和可行性。
光纤通信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的通信方式,在现代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7. 实验心得通过参与光纤通信实验,我对光纤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践中发现光纤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但需要注意光纤的维护和保护。
光通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通讯的基本原理和光传输的特性。
2. 掌握光通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通过实验验证光通讯系统中的信号调制、传输和接收过程。
4. 分析光通讯系统中的噪声影响及降低噪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光通讯是利用光波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光纤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作为光源,将电信号调制到光波上,通过光纤传输,然后在接收端将光信号解调为电信号。
三、实验器材1. 光源:激光二极管2. 发射器:光发射模块3. 接收器:光接收模块4. 光纤:单模光纤5. 光纤连接器:SC型光纤连接器6. 光功率计7. 光衰减器8. 光耦合器9. 光纤测试仪10.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四、实验步骤1. 光源调制实验:(1)将激光二极管连接到光发射模块。
(2)将光发射模块连接到光纤。
(3)利用实验软件设置调制信号,观察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验证调制效果。
2. 光纤传输实验:(1)将光发射模块和光接收模块分别连接到光纤的两端。
(2)将光衰减器连接到光发射模块和光接收模块之间。
(3)调整光衰减器,观察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验证光纤传输效果。
3. 噪声分析实验:(1)将光接收模块连接到光纤。
(2)在光接收模块前加入噪声源,观察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分析噪声对传输效果的影响。
(3)采用滤波器等方法降低噪声,观察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验证降低噪声的效果。
4. 光耦合器实验:(1)将光发射模块和光接收模块分别连接到光耦合器的两个端口。
(2)调整光耦合器,观察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验证光耦合器的性能。
5. 光纤测试实验:(1)将光纤连接器连接到光纤。
(2)利用光纤测试仪测量光纤的长度、损耗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源调制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调制信号成功调制到光波上,并观察到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
2. 光纤传输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纤传输效果,并观察到光衰减器对传输效果的影响。
3. 噪声分析实验:通过实验,分析了噪声对传输效果的影响,并验证了降低噪声的方法。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光纤通信是一种使用光信号传输数据的通信技术,它利用了光的高速传输和大带宽的特性,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实验验证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验一: 光的传播特性我们首先对光的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
选择了一根直径较细的光纤,并采用了迎射法和反射法进行传导实验。
通过在纤芯中投射光线,并观察传导的情况,我们验证了光在光纤中的传播路径并没有明显偏向,光线能够相对直线传播。
实验二: 光纤的损耗与色散在光纤通信中,损耗和色散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我们通过实验对光纤中损耗和色散的影响进行了测试。
损耗实验中,我们通过分析在不同长度光纤中传输的光强度,发现随着距离的增加,光强度会逐渐减弱。
这是由于光纤中存在材料吸收和散射等因素造成的。
为了减小损耗,优化光纤的材料和结构是很重要的。
色散实验中,我们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并测量到达另一端的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到达时间存在差异。
这是由于光纤中折射率随波长变化而引起的色散效应。
为了减小色散,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如光纤衍生波导和光纤增益等手段。
实验三: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光纤通信中,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是常用的两种类型。
通过实验,我们对这两种光纤的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
我们首先测试了单模光纤。
结果显示,在单模光纤中,光信号会以单一光波传播,因此具有较低的色散和损耗,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和高速通信。
然后我们进行了多模光纤的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多模光纤中存在多个模式的光信号传播,由于不同模式间的传播速度不同,会导致严重的色散和损耗问题。
因此,多模光纤适用于近距离传输和低速通信。
结论通过本次光纤通信实验,我们对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光纤通信具有高速率、低损耗和大带宽等优势,而不同类型的光纤对于不同的通信需求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光纤通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损耗、色散和设备成本等。
光纤实习报告模板三篇

【导语】⼤学⽣在学校通过⾃⼰学习的努⼒和付出获得了⼀定的专业技术,只有通过实习来稳固提升专业技术才能在以后的就业⼯作道理中更好的发展⾃⼰。
⼤学⽣通过实习可以更进⼀步的接近⾃⼰向往的公司单位,为以后的就业做好铺垫和提供参考。
⽆忧考为⼤家整理的《光纤实习报告模板三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篇⼀ 经过为期两周的实习,我主要学习了产品的⼯艺流程,⽣产设备的功能和使⽤,产品型号的区别及不同的包装要求,同时初步掌握了 ⽣产任务单的基本内容以及⼀些常⽤的光通讯英⽂术语。
为更好地开展以后的⼯作,现将本次实习总结如下: 本次实习主要分以下四部分: ⼀、产品的⼯艺流程: 产品的⼯艺流程⼀般包括以下⼏个环节:串件-固化-研磨-组装-测试-端检-包装。
1.串散件: 根据不同的产品型号选择不同的散件,严格按照顺序进⾏连接,⼀般⼤⼝朝上,起到环环相扣的作⽤。
常⽤的散件有:尾套(红、⿊、⽩、绿、蓝、黄)、弹簧、圆环、压环、⽌动环、内框、外框、内螺、外螺、插芯、⽩管、防尘帽。
根据研磨盘的⼤⼩确定每捆多少根,⽅便研磨。
串好后对齐两端⽤扎线整理平整,⽅便接下来的⼯序。
剥缆⽪不可⽤⼒过⼤,光纤容易断,根据不同的产品型号,选择不同的切割齿,剥不同长度的缆⽪。
对于转接的光缆串散件时要分清两头,防⽌两边串重。
要认真领悟散件作⽤,严格区分不同的颜⾊要求,做到不重不漏不乱。
2.固化: (1)剥纤:⽤剥纤⼑剥光纤,控制长度 (2)组装插芯:⽩管放正(LC插芯要⽩管),勿忘放弹簧(外框、内框、⽩管、弹簧) (3)注胶插芯:控制胶量(插芯头出现胶珠为宜)和时间(⼀次注射12个,防⽌胶⼲ (4)连接光纤和插芯:轻,易断;纤芯露出⼀⼩段为⽌ 固化前要清洁固化炉;固化时应注意温度,炉温稳定时才可固化,不同光缆设置不同的固化时间和温度,并摆放整齐光缆,防⽌烧掉热缩管和光缆。
胶⼲后将变成红褐⾊。
固化后⾦属散件不要接触到光缆。
3.组装:使⽤的⼯具有压紧机(压接压环和⼩圆环)、压接钳、尖嘴钳、剪⼑(剪卡普隆丝)、⼑⽚(割缆⽪)。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共8篇)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共8篇)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的是了解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特点,并熟悉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掌握光纤传输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主要器材有:激光器、偏振器、光纤发射机、光纤接收机、光功率计、光纤、电缆等。
主要材料有:测试记录表格、实验手册等。
3. 实验原理
光纤传输是指利用光纤作为信号传输中介的通信方式。
光纤是一种用玻璃、塑料、石英等物质制成的细长、柔韧可弯曲的导光体,通过对光的全内反射来实现信号的传输。
在光纤传输中,激光作为载荷被发射机转换成光信号,经过光纤的传播和干扰、衰减和扩散、噪声和失真等影响后,到达接收机进行解码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4. 实验步骤
(1)接通设备并拟定实验计划:先接通激光器、光纤发射机和光纤接收机等设备,确定实验计划和实验要求。
(2)调整偏振器和测试光功率:首先需要调整偏振器并测量测试光功率,确保光信号的输出和传输。
(3)连接光纤并测试网络质量:将光纤连接到发射机或接收机并测试网络质量,计算信号的传输速度和误码率等参数。
(4)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得出结论并进行总结。
5.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时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避免任何不必要的事故和安全隐患。
(2)实验时需认真检查设备连接,确保连接正确和稳定,以免出现信号的传输失败和误差。
(3)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环境干扰和噪声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和数据测量的准确性。
(4)实验结束后需及时关闭设备并整理实验器材、材料、记录表格等,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 数字发送单元指标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数字光发端机平均输出光功率的指标要求2.掌握数字光发端机平均输出光功率的测试方法3.了解数字光发端机的消光比的指标要求4.掌握数字光发端机的消光比的测试方法二、实验仪器1.ZYE4301G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1台2.光功率计1台3.FC/PC-FC/PC单模光跳线1根4.示波器1台5.850nm光发端机1个6.ST/PC-FC/PC多模光跳线1根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容1.测试数字光发端机的平均光功率2.测试数字光发端机的消光比3.比较驱动电流的不同对平均光功率和消光比的影响五、实验步骤A、1550nm数字光发端机平均光功率及消光比测试1.伪随机码的产生:伪随机码由CPLD下载模块产生,请参看系统简介中的CPLD下载模块。
将PCM编译码模块的4.096MH Z时钟信号输出端T661与CPLD下载模块的NRZ信号产生电路的信号输入端T983连接,NRZ信号输出端T980将产生4M速率24-1位的伪随机信号,用示波器观测此信号。
将此信号与1550nm光发模块输入端T151连接,作为信号源接入1550nm光发端机。
2.用FC-FC光纤跳线将光发端机的输出端1550T与光功率计连接,形成平均光功率测试系统,调整光功率计,使适合测1550nm信号。
3.用K60、K90和K15接通PCM编译码模块、CPLD模块和光发模块的电源。
4.用光功率计测量此时光发端机的光功率,即为光发端机的平均光功率。
5.测消光比用数字信号源模块输出的NRZ码作为信号源。
用K60接通电源,用用示波器从T504观测此信号,将K511接1、2或2、3可观测到速率的变化,将此信号接到T151,作为伪随机信号接入光发端机。
6.用数字信号源模块的K501、K502、K503将数字信号拨为全“1”,测得此时光功率为P1,将数字信号拨为全“0”,测得此时光功率为P0。
7.将P1,P0代入公式2-1式即得1550nm数字光纤传输系统消光比。
B、1310nm数字发端机平均光功率及消光比测试8.信号源仍用4M速率24-1位的伪随机信号,与1310nm光发模块输入端T101连接。
9.用FC-FC光纤跳线将1310nm光发模块输出端1310T与光功率计连接,形成平均光功率测试系统,调整光功率计,使适合测1310nm信号。
10.将BM1拨至数字,BM2拨至1310nm。
11.接通PCM编译码模块、CPLD模块和1310nm光发模块(用K10)的电源。
12.用万用表在T103和T104监控R110(阻值为1Ω)两端电压,调节电位器W101,使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为额定值25mA。
13.用光功率计测量此时光发端机的光功率,即为光发端机的平均光功率。
14.测消光比用数字信号源模块输出的NRZ码作为信号源,请参看系统简介中的数字信号源模块部分。
用示波器从T504观测此信号,连接T504与T101,将数字信号拨为全“1”,测得此时光功率为P1,将数字信号拨为全“0”,测得此时光功率为P0。
15.将P1,P0代入公式2-1式即得1310nm数字光纤传输系统消光比。
16.重复9-15步,调节电位器W101,调节驱动电流大小为下表中数值时,测得的平均光功率及消光比填入下表。
六、 实验报告1. 记录光发端机的平均光功率。
(拍照)2.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光发端机的消光比。
根据公式2-1: 10lg 10P P EXT ,得1550nm 数字光纤传输系统消光比为: -31.80(dB)当驱动电流约为额定值25mA 时,根据公式2-1: 10lg10P P EXT =,得1310nm 数字光纤传输系统消光比为: (dB)当驱动电流约为10mA 时,得平均光功率如左图所示;1P 如右图所示.根据公式2-1: 10lg 10P P EXT =,得1310nm 数字光纤传输系统消光比为: (dB)当驱动电流约为20mA 时,得平均光功率如左图所示;1P 如右图所示.根据公式2-1: 10lg 10P P EXT ,得1310nm 数字光纤传输系统消光比为: (dB)整体电路图如上图所示.实验2 光无源器件特性测试实验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光无源器件,Y 型分路器以及波分复用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2. 掌握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3. 掌握它们主要特性参数的测试方法二、 实验仪器1. ZYE4301G 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 1台2. 光功率计 1台3. 示波器 1台4. FC-FC 法兰盘 1个5. Y 型分路器 1个6. 波分复用器 2个三、 实验原理测试方法为:先测试出光源输出的光功率P 0,将Y 型分路器接入其中组成图4-1所示测试系统后,分别测出Y 型分路器输出端的光功率P 1和P 2,分别代入4-1,4-2,4-3式即可得到待测Y 型分路器的性能指标。
波分复用器性能指标有耦合比CR 、插入损耗L t 、附加损耗L e 、光串扰(隔离度)DIR 等。
这里只讨论光串扰。
光串扰是指一个输入端的光功率和由耦合器反射到其他输出端口的光功率的比值。
其测试原理图如图4-2所示。
上图中波长为λ1=1310nm 、λ2=1550nm 的光信号经波分复用器复用以后输出的光功率分别为P 01、P 02,解复用后分别输出光信号,此时从1310窗口输出1310nm 的光功率为P 11,输出1550nm 的光功率为P 12;从1550窗口输出1550nm 的光功率为P 22,输出1310nm 的光功率为P 21。
将各数字代入下列公式。
210112lg 10P P L = (4-4) 120221lg10P P L = (4-5) 上式中L 12 、L 21即为相应的光串扰。
由于便携式光功率计不能滤除波长1310nm 只测1550nm 的光功率,同时也不能滤除1550nm 只测1310nm 的光功率。
所以改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光串扰的测量。
测量1310nm 的光串扰的方框图如4-3(a )所示。
光源 Y 型分路器光功率P 1光功率P 2 光功率P 0图4-1 Y 型分路器性能测试实验框图测量1550nm 的光串扰的方框图如4-3(b )所示:在这种方法中,光串扰计算公式为:12112lg10P P L = (4-6) 21221lg 10P P L = (4-7) 上式中L 12,L 21即是光波分复用器相应的光串扰。
四、 实验容1. 测量Y 型分路器的插入损耗2. 测量Y 型分路器的附加损耗3. 测量波分复用器的光串扰五、 实验步骤A、Y 型分路器性能测试1. 用FC-FC 光跳线将1310nm 光发端机与光功率计相连,组成简单光功率测试系统。
2.信号源的产生:信号源由CPLD 下载模块产生,请参看系统简介中的CPLD 下载模块,将PCM 编译码模块中的4.096MH Z 时钟信号由T661输入到CPLD 下载模块的NRZ 信号产生电路的时钟输入端983,这样在输出端T980将输出4M 速率24-1位的伪随机信号,将其作为信号源接入到1310nm 光发端机信号输入端T101。
并用示波器检测此信号。
1. 拨码开关BM1拨到数字,BM2和BM3拨到1310nm 。
2. 接通PCM 编译码模块、CPLD 下载模块、光发模块的电源。
3. 用万用表监控R110两端电压,用W101调节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使之为25mA 。
万用表示值为25mV 。
4. 用光功率计测得此时光功率为P 0。
5. 拆除FC-FC 光纤跳线,将Y 型分路器按照图4-1中方法组成测试系统。
6. 用光功率计分别测出Y 型分路器输出两端光功率P 1和P 2。
B 、波分复用器性能测试7. 信号源的产生同步骤2。
8. 按图4-3(a )连接波分复用器:将波分复用器(A )标有“1310nm ”的光纤接头插入“1310nm ”光发端(1310nmT )。
将标有“1550nm ”的光纤接头用保护帽遮盖起来;用FC-FC 法兰盘将两个波分复用器(A )和(B )的“IN ”端相连。
9. 将拨码开关BM1拨到数字,BM2和BM3均拨到1310nm 。
10. 接通PCM 编译码模块、CPLD 下载模块、1310nm 光发模块的电源。
11. 用万用表监控R110两端电压,调节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使之为25mA 。
12. 用光功率计测得此时波分复用器(B )标有“1310nm ”端光功率为P 11,测得标有1550nm 端光功率为P 12。
13. 拆除波分复用器“IN ”端FC-FC 法兰盘,测得波分复用器(A )标有“IN ”端输出光功率为P 1。
14.代入上式计算1310nm光串扰。
15.根据4-3(b)测试框图和上述波分复用器1310nm光功率串扰步骤,设计步骤并测试1550nm光串扰。
16.将所得光功率数据代入公式4-6和4-7计算波分复用器的光串扰。
六、实验报告1.记录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结果计算Y型分路器插入损耗和附加损耗。
(拍照)P;上右图为实验电路图)(上左图为光功率(上左图为Y型分路器输出两端光功率P1 ;上右图为Y型分路器输出两端光功率P2)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获得波分复用器光串扰。
(1310nm光发端):(上左图为波分复用器(B)标有1310nm端光功率为P11;上右图为波分复用器(B)标有1550nm端光功率为P12) (下右图为1550nm光发端):(上左图为波分复用器(A)标有IN端光功率为P1;上右图为波分复用器(B)标有1310nm端光功率为P21)(上左图为波分复用器(B)标有1550端光功率为P 22;上右图为波分复用器(A)标有IN 端光功率为P 2) (右图为实验电路图)实验3 模拟信号光纤传输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模拟信号光纤系统的通信原理2. 了解完整的模拟信号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二、实验仪器1.ZYE4301G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1台2.20MHz双踪模拟示波器1台3.万用表1台4. FC/PC-FC/PC单模光跳线1根5. 850nm光发端机和光收端机1套6. ST/PC-ST/PC多模光跳线1根三、实验原理LD模拟信号调制实验中,有兴趣时可采用预失真补偿电路对模拟信号波形进行失真补偿,可观察出补偿后的传输效果与补偿前的效果的不同。
关于预失真补偿可参见附录。
本实验箱850nm为LED光源,1310nm和1550nm为LD光源。
图5-3 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框图四、实验容1. 各种模拟信号LED模拟调制:三角波、正弦波、方波。
2. 各种模拟信号LD模拟调制:三角波,正弦波、方波。
五、实验步骤本实验采用模拟信号源模块输出的信号做为待传输的模拟信号。
A、LD模拟信号调制实验1.模拟信号源用模拟信号源模块的1K正弦波信号,将输出端T303与1310nm光发模块模拟信号输入端T111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