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于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束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公元960年宋太祖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从他开始一个跨越了整整3个世纪,历经了十八位皇帝的帝国巍然耸立于世界东方,然而他一开始“重文轻武”国策的王朝面对强敌入侵表现的极其软弱,连战连败。

多年来宋都是以一个弱爆的形象尴尬的存在于世人的眼中,他既无大唐帝国宾服天下的赫赫威名,更无明清时期的辽阔疆域,留在人们心中的仿佛只有“靖康之耻”的弥天大辱和奸臣秦桧对抗金将领的无情打压。

那么宋真的一无是处吗?我国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板书课题。

二、授课师:讲古代的经济,主要是三大方面,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共同研究探讨从五代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板书一、农业的发展学生:1、从唐朝中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2、中原地区的森林长期被砍伐,遭到严重的破坏。

所以这一时期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3、统治者的扶植、重视。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宋代经济的发展展开,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景象,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宋代经济的各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但对于宋代经济的发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认识宋代经济的繁荣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代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难点:宋代经济的繁荣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资料分析法: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史学研究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经济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

3.准备好板书设计,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代的市井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宋代经济的发展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宋代经济的繁荣特点。

人教部编版2020年春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人教部编版2020年春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题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之时。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理解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等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影响宋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环节说明二次备课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宋朝时的耕获图,看看图中的农民在干什么?(生回答)宋代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南方。

而现在东南沿海最发达。

那么南方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让我们一起学习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程讲授一、认读目标,明确方向。

(生读学习目标,明确努力方向)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一)农业的发展 :1.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回答,师点拨: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原因: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2.分组讨论:(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二)手工业的发展:1.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生回答,师点拨:(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3)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生思考:1.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有哪些?师点拨: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南方无战乱,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南宋政权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介绍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为后续学习宋代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代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但他们对宋代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特点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认识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2.难点: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论文、书籍等。

3.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宋代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状况;
技能目标:知道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吗?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又是怎么回事?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师:课件出示两宋农业与手工业发展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宋代经济与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发展?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宋代经济的繁荣。

内容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景象,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鼎盛时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宋代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认识宋代经济的繁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2.难点: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情况。

2.合作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宋代经济的繁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宋代经济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的繁荣。

提问:“你们认为宋代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得如此繁荣?”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教师通过讲解,呈现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政策扶持、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分析其对宋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内容,向学生展示了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海外贸易的繁荣。

教材还介绍了宋代的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使学生了解到宋代经济的基本面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经济有所了解。

但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深入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掌握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2.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的基本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宋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培养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以便于教学展示。

3.资料:收集与宋代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以便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宋代经济发展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宋代经济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海外贸易的繁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探讨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宋代经济发展的关键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设计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2.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时间。

3.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梁山好汉大闹东京开封的情节引人入,同时也从侧面展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

那么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又有哪些具体体现?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学习第一部分:农业的发展(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以探究材料的形式来讲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2)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从农业作物和经济作物来进行学习【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①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学习第二部分:手工业的兴盛(1)棉纺织业图片展示“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和南宋棉毯,并研读材料从而说明宋代南方棉纺织业的兴盛(2)制瓷业图片展示宋代的瓷器,学会欣赏鉴别,并回答北宋的瓷都是指什么地方?(3)造船业展示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并总结宋代造船业的特点。

5.学习第三部分: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都市的发展①图片展示大城市的繁荣景象,引出大都市开封河杭州②以材料的形式把唐朝和宋朝的都市、商业情况进行对比,从而体现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繁荣(2)讲解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①看视频回答问题: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中国海外贸易的范围是什么?政府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②研读材料进行思考:宋高宗对海外贸易持什么态度?为什么?(3)纸币的出现②片展示北宋的“交子”和南宋的“会子”②研读材料思考: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是什么?会子出现有何影响?(4)宋代经济发展的结果结合材料和图片讲解: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从此,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合作探究: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课堂小结两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城市兴起、市民文化丰富的朝代。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6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6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有:宋代南方农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兴起和科技文化的辉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经济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宋代经济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宋代历史的了解相对较少,对本课内容充满好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南方农业、商业、海外贸易和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认识宋代经济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南方农业、商业、海外贸易和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

2.难点:宋代经济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兴趣。

2.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宋代农业、商业、海外贸易和科技文化发展的课件。

2.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宋代经济发展的一些图片,如农田、市井、船只等,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的发展。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宋代经济有哪些特点吗?”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宋代南方农业、商业、海外贸易和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

a.南方农业的发展:展示宋代农田图片,介绍宋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如水稻栽培、农具改进等。

提问:“宋代农业有哪些亮点?”b.商业的繁荣:展示宋代市井图片,介绍宋代商业的特点,如市场、货币、商业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材,主要围绕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展开。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农业工具的改进、农田水利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创新以及城市商业的繁荣等方面。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古代经济制度、农业工具、手工业技术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2.难点:农业工具的改进、农田水利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创新以及城市商业的繁荣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

2.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代经济发展相关的图片、文献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宋代农业工具的改进对农业发展有哪些影响?”“宋代农田水利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有哪些积极作用?”等。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7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7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了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旨在让学生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宋代历史认识的进一步扩展,对培养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宋代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宋代的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有所认识。

但对于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逐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认识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代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

2.难点: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丰富的史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史料:与宋代经济发展相关的图片、文献等史料。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让学生对宋代经济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史料,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宋代时期的经济状况,了解其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了解宋代时期的商业贸易状况,掌握其主要特点和重要变化。

3.认识绍兴市场的兴起与特点。

4.了解宋代时期的钱币和农业税收政策,掌握其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宋代时期的经济发展概述。

(2)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和重要变化。

(3)绍兴市场的兴起和特点。

(4)钱币和农业税收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方法:(1)探究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反思宋代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

(2)阅读法:教师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思考、阅读、理解中掌握商业贸易和绍兴市场的兴起和发展。

(3)比较法:教师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和理解钱币和农业税收政策特点及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猜谜题。

(1)出谜面:·我是一种发现经济的手段,主要是中央政府一定数量的钱币。

·人人来使用我,可我有重量、大小、资料等不同。

·我的正面上写着圣贤名言和时代吉祥语,背面上刻着我的价值和当权者姓名。

(2)提示:当然,这不是硬币,而是一种古代货币。

(3)解答:这是古代的纸币。

2.阅读活动:分组阅读《宋朝社会经济概述》。

(1)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3-5人,各小组阅读相应章节并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掌握宋代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明确宋代时期商业运作方式和其特点。

3.总结讨论:学生围绕宋代时期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和重要变化进行总结和讨论。

(1)教师提问:·宋代时期商业贸易有哪些特点?·宋代时期商业贸易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2)学生回答:·宋代时期商业贸易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商业贸易集中在市场,市场商人垄断经济。

②富户经商比例高,使得商人阶层得以壮大。

③商业贸易节节发展,保障了商品的流通。

·宋代时期商业贸易发生了以下重要变化:①货物经营范围扩大,网络较片面。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宋代经济的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教材通过具体的史实和实例,展示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和进步,使学生了解宋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代社会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政治、文化等。

但对于宋代经济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于一些具体的经济现象和发展原因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结合教材内容,深入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认识宋代经济的繁荣和进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难点:宋代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史实和实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情况。

4.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史实和实例:收集与宋代经济发展相关的史实和实例,用于分析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宋代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个背景知识。

然后引出本课主题,说明本课将主要探讨宋代经济的发展。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宋代经济的繁荣和对外开放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宋代经济的细节和发展特点可能还不够熟悉。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比较感兴趣,但对于经济方面的内容可能感到较为枯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宋代经济发展的认识,增强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2.难点: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宋代经济发展的背景和具体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宋代市井生活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和案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如:“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案例来回答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报告,可以用文字、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宋代经济发展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启示,讨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数据,生动展示了宋代经济的繁荣景象,让学生了解宋代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宋代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掌握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代经济繁荣对我国历史发展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难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历史史料和相关学术资料。

4.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宋代经济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的发展。

2.呈现(10分钟)介绍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让学生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批判性思考。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宋代经济特点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2020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设计

2020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设计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结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图中信息: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如此繁荣的市场,可以买到馒头、大米、茶叶、布帛、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农业的发展原因:一是经济因素。

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是自然因素。

宋朝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变幅小于北方,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由于北方开发较早,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而南方地区开发较晚,受到的破坏较小,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三是政治因素。

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

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抗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是政策倾向。

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表现:(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人教部编版2020年春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2020年春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4、通过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

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

这是现在的情况。

其实,在中国古代,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

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进入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农业的发展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1)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

(2)自然因素: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4)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3.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4.古诗欣赏,感悟江南美景。

乡村四月范成大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核心目标
课标要求核心提要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
思维导学
课堂突破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丝织品和瓷器也是宋朝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朝廷赚回了大量财富。

同时,市舶司的设立也有力地保障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宋朝从大量进口货
物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材料二
北方南方
宋初人口100多万户人口230多方户
北宋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

”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最终在哪个朝代完成?依据表格说明这种经济现象
发生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即时训练
1.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
A.茶树、烟草B.棉花、大豆C.棉花、茶树D.棉花、玉米
2.下列选项中,属于宋朝时发明的新农具是()
3.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
4.近年来在非洲不断发现了宋代的瓷器和瓷器碎片,这说明()
①宋代海外贸易兴盛②宋代制瓷业发达
③我国瓷器享誉世界④宋代实行开放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②
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
课后作业
基础过关
1.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精耕细作的精致型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

下列关于宋代农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泰国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东南地区得到推广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C.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D.植棉地区由广东、福建扩展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

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

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
3.根据表格中的相关内容,你认为在“原产地”栏目中应该填写()
品名原产地传入特点
占城稻宋朝成熟早,抗旱力强
A.日本B.越南C.印度D.朝鲜
4.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时期兴起于江西,以生产青白瓷著名,成为当时江南最大瓷器制造中心的是()
A.越窑B.邢窑C.景德镇D.泉州
5.考古工作者对泉州沿海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多处南宋时期的古代港口、码头和古海船遗址。

这说明,南宋泉州()
①造船业发达②海外贸易兴盛③是闻名的大商港④是当时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6.对下图绘画作品解读正确的是()
《清明上河图》(局部)
A.作者是南宋画家张择端B.取材于清朝南京秦淮河沿岸风光
C.折射出贵族文化的高雅D.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
7.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材料表明() 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闭关锁国的危害
8.“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C.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9.北宋初年,四川地区使用铁钱,但携带很不方便。

宋真宗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

南宋时,纸币的需要量更大,政府就大量印行纸币。

这表明“交子”()
A.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B.促进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是宋朝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D.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
10.下表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
单位总计北方数南方数南方所占比例(%)贯、石、匹、两10 018 153 4 414 841 5 603 312 55.93
C.文化重心开始南移D.北民南迁速度加快
能力挑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
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是因为人口增加,也许是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

……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材料二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

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

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上述材料均选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并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事例。

(3)结合所学知识,以南宋农民阶层为例,说明材料二中“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的结论。

民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和改善。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答案
【思维导学】
条件: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农业的发展:占城稻水稻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带茶树棉花
手工业的兴盛:四川江浙江西景德镇领先指南针
商业贸易的繁荣:开封杭州“交子”广州泉州
市舶司
【课堂突破】
合作探究
(1)农业:宋朝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或水稻产量在宋朝跃居粮食
作物首位)。

手工业: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商业:市舶司的设立保障了对
外贸易的发展。

(2)现象: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或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朝代:南宋。

主要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

(3)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重视科技进步;保护自然环
境;等等。

即时训练
1.C 2.C 3.A 4.A 5.D
【课后作业】
基础过关
1.A
2.A 解析:材料中“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
体现的是梯田、圩田的开垦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A选项符合题意。

3.B 4.C 5.D 6.D 7.C 8.B 9.A
10.B 解析:依据提供图表信息可知,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
例少于南方,说明南方经济地位重要,故B符合题意。

能力挑战
11.(1)两种情形:北方少数民族移迁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南迁到南方地区。

原因:
北方地区寒冷出现得更早;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

影响:促进了民族交
融,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

(2)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南宋与金订立和议;宋夏议和。

(3)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问题;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