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题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题

一、简答题:1、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①城市规划区范围。

②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 包括: 基本农田保护, 风景名胜区, 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 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③城市建设用地, 包括: 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 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

④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包括: 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 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⑥城市防灾工程。

包括: 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2.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内容①建设工程使用性质的控制②建筑容积率的控制(建筑容积率的核定, 建筑容积率的奖励)③建筑密度控制④绿地率控制⑤建筑(层数)高度控制⑥建筑间距控制(日照因素, 消防安全因素, 卫生防疫因素, 施工安全因素, 空间景观因素)⑦建筑范围控制(建筑用地红线距离,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 建筑后退铁路线的距离, 建筑后退高压电力线(架空线)距离, 建筑退让河道蓝线距离)⑧道路交通控制⑨基地标高控制⑩建筑环境的协调管理①①配套公共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的控制3.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内容①控制土地利用性质②核定土地开发③容积率④建筑密度的核定⑤核定其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要求⑥确定建设用地范围⑦城乡用地调整4.控制规划的编制内容:①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界限;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②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城市的概念城乡规划学

城市的概念城乡规划学

城市的概念城乡规划学城市的概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和理解。

在城乡规划学中,城市的概念是指一个较大的人口集中的居住地区,具有明显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特征。

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核心,是人口、资本、信息和文化的聚集地,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的发展与演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起初,人类定居的地方多是以农业为主,人们分散居住于各自的村庄中。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活动的增多,人们逐渐形成了集中居住的聚落,这就是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形成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城市的基本特征是人口密集、劳动分工、经济活动多样化和文化交流。

首先,城市人口密集,是城市的核心特点。

相对于农村地区,城市地区的人口数量较大且密度较高。

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聚集是城市发展壮大的基础。

其次,城市的劳动分工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特征。

城市人口基本上是以非农业劳动为主,各种职业和工作的分工明确,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经济体系。

再次,城市经济活动多样化。

城市是商品交换和服务交流的中心,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经济活动,以及大量的贸易和金融活动。

最后,城市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城市中交汇和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现象,丰富了城市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内涵。

城乡规划学作为研究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学科,致力于解决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城乡规划学关注城市的布局、建设和管理问题,通过制定规划方案和政策来引导城市的合理发展。

城乡规划学通过研究和分析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城乡规划学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两个方面。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住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规划。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们居住、工作和娱乐的良好环境。

乡村规划是指对乡村地区进行规划和发展,包括农村居民点、农田、农村公路等方面的规划。

城乡规划学什么

城乡规划学什么

城乡规划学什么城乡规划学是一门研究城市和乡村空间组织、发展和管理的学科。

它涉及到城市化现象、区域发展、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城乡规划学的学科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性、应用性、科学性、可持续性。

首先,城乡规划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它需要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如城市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城乡规划学的目标是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探索城市和乡村发展的最佳方式,以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乡规划学具有应用性。

城乡规划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实际的城乡发展和管理中。

通过制定城市和乡村的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划方案,城乡规划学能够引导和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再次,城乡规划学具有科学性。

城乡规划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主要基于科学理论和分析模型。

通过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城乡规划学可以量化城市和乡村的空间组织和发展趋势,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城乡规划学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城乡规划学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核心目标之一。

城乡规划学提出了许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如节约用地、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等。

同时,城乡规划学也关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和乡村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于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规划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城市化、区域发展、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城乡规划学为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卫生学:第11章 城乡规划卫生

环境卫生学:第11章 城乡规划卫生

• 式中平面系数为居住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31
4. 居住区人口密度
人口毛密度(residential density) 每公顷(1 ha=l0000m2)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人口净密度(net residential density)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人口净密度与人均居住面积定额、居住建筑密度 等参数有关。 从卫生学角度 面积和居住面积减少,人群密集,接触频繁,使传染 病易于流行;且建筑密度提高后,室外空地减少,影 响住宅的通风和日照。
5
第二节 城市规划卫生 City Planning Sanitation
一、城市问题与健康城市
6
(一)城市的特征
• 聚集性:人口、文化、信息、建筑、交通 高度密集;
• 稀缺性:生物种类、植被、水源、光照、 清洁空气、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稀缺。
• 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环 节的不均衡性。
指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与总建筑用地面积的 比值。 2.人均居住面积定额 指平均每人所占卧室、 起居室等的面积。居住面积定额直接影响 人们生活居住的卫生条件。
29
3.居住建筑密度 (densit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居住建筑密度 居居住住建建筑筑用基地底面面积积((mm22))100%
20
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
3.工业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应考虑风向和河流的流 向。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应保持适当距 离,中间配置绿化防护带。
风向:如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 向风频最小,或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转换夹 角大于90度,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上风位, 居住区位于其下风位;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 风时, 应避免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任何一个盛行风 向的上风方向,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置 在盛行风向的两侧。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置说明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置说明

一、学科简要概况城乡规划学承担了城镇化、地区与区域发展、城市与乡村建设、城乡社会服务,以及物质形态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领域。

目前的“城市规划”专业为工学门类建筑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

经过新中国60 年的建设培育,当前的城乡规划学科已远远跨出了原建筑学的学科范围,已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形成庞大的支撑体系。

将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和建设,是实现我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之战略目标的历史性选择。

二、学科培养目标城乡规划学以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物质空间规划为学科核心,以培养适应城乡规划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目标。

学科领域包括:区域规划和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城乡规划与设计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城乡规划管理、法规和政策体系等。

城乡规划学相对应的学士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为:学士学位:为政府管理部门、规划设计机构、建设与开发企业培养从事城乡规划与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

硕士学位:为教育部门、政府部门、规划设计机构、建设与开发企业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博士学位:针对国家管理机构、教育研究单位、规划设计机构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的研究和管理人才。

三、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1、区域发展与规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政策与战略、区域规划与城镇化。

研究内容为区域发展,城乡统筹,城乡经济学、城乡土地规划,城镇化理论,政策与发展战略等。

2、城乡规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理论与工程方法。

研究内容为城乡规划理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乡村规划、城乡景观规划、城乡社会性基础设施规划、城乡工程性基础设施规划、新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等3、城镇设计: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村镇设计。

研究内容为城镇设计、乡村建设、城乡景观生态与环境保护等。

4、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主要研究方向为住房政策与规划(包括房地产)、社区建设规划。

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从中央到政府有哪些 职责是什么

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从中央到政府有哪些 职责是什么

内容介绍
第十三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 内容应当包括: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需要 严格控制的区域。 扩展资料: (一)承担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的责任。拟订住房保障相关政策并指导实施。拟订廉租住房 规划及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中央有关廉租住房资金安排,监督地方组织实施。编制住房保障 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二)承担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的责任。拟订适合国情的住房政策,指导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 拟订全国住房建设规划并指导实施,研究提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重大问题的政策建议。 (三)承担规范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秩序的责任。
参考资料:武汉市城乡规划条例
2013年11月27日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14年1月9日湖 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
谢谢观看
内容介绍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部门:住建部城乡规划司、住建厅城乡规划处(直辖市规划局)、市县规划 局(建委、建设局)。 拟订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改革措施、规章;指导城市供水、节水、 燃气、热力、市政设施、园林、市容环境治理、城建监察等工作;指导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配 套建设;指导城市规划区的绿化工作;承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和世界自然与 文化双重遗产项目的有关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十二条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用于指导省 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国务院 审批。
参考资料:城市规划体系城市源自划体系是包括规划法规体系、规划行政体系和规划运作体系三方面,构成开展城市改造的 制度框架和组织结构。

0833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简介

0833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简介

0833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城乡规划学(英文)名称:Urban and Rural Planning一、学科概况作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和互为因果的。

城市的出现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城市发展是非常缓慢的。

从18世纪开始,起源于欧洲国家的工业革命引领人类社会经历了工业化进程。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空间形态,能够有效地满足工业生产所要求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工业化不仅促进了既有城市的不断扩展、而且导致新兴城市的大量形成。

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历程表明,随着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城市化进程又会趋于平缓。

当今,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50%,城市成为人类聚居的主要空间形态。

在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的快速膨胀导致严重的城市问题,包括住房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特别是城市的公共卫生问题非常严重。

在19世纪,欧美国家经历了一系列的城市改良实践。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53年开始巴黎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建,1893年芝加哥推行大规模的“城市美化运动”;一批社会思想家(通常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各种理想城市的发展愿景,并有少量并不成功的建设实践;一些企业主出资建造“公司城”,为员工们提供居住条件,以摆脱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

这些城市改良实践为城乡规划学科的诞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1898年,英国的城市改良者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并于1903年开始,在英国的莱契沃斯进行第一个田园城市的建设实践。

霍华德被誉为现代城乡规划理论的奠基人和现代城乡规划实践的先驱者。

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其它工业国家也相继完成了城市规划立法,标志着城乡规划成为西方国家的政府管理职能,现代城乡规划学科的也就应运而生。

在欧洲,1909年英国利物浦大学最早设置了城市规划专业。

城市规划专业名词术语学习

城市规划专业名词术语学习

•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
• (1)基本指标——容积率 • 规划用地的容积率计算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单一性 质用地的容积率计算和混合性质用地容积率计算。 • ①单一用地性质的容积率计算 •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地上)/建设用地面积 • ②混合性质用地容积率计算 • 混合用地因涉及多种用地性质,因此在其容积率指 标的确定中需要考虑各种用地性质的具体需要和比例问 题。当计算一个比较复杂的地块容积率时,应参考各个 地方规范的规定。
• 四、专项规划
• 3.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 (1)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 交通 城市范围内采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人和 货物的运输活动,以及行人的流动。 城市与城市范围以外地区之间采用各种 运输方式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活动。
城市对外交通
• 四、专项规划
• 3.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 (2)城市道路的分类
• 四、专项规划
• 1. 概念 •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更有效实施规划意图, 对上述城市要素系统性强、关联度大的内容或城市整体、 长期发展影响巨大的建设项目,从公众利益出发对其空间 利用所进行的系统研究。 • 2. 内容 •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绿地 系统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停车场规划、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等均属于专项规划。
• 一、总体规划
• 10.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 城市建设用地共分为8大类、35中类、42小类。 •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
•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
• 1. 概念 •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 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 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 •
• 一、总体规划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21 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20 年中国城镇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党中央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将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生命安全等与城市和乡村建设统筹考虑,作为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

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是支撑城乡建设事业的人才技术的重要保障。

因此,将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乡和谐统一的重要支撑性工作。

近二十年来,我国城乡规划学的学科建设发展很快,据2008年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国内设有城乡规划专业的大学院校在180所左右。

办学领域涉及面较广,如建筑类、地理区域类、人文社科类、农林类等。

城乡规划学科的蓬勃发展,使得城乡规划教育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服务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城乡规划教育正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承担重要社会职能的作用。

城市规划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我国早期城市规划营造思想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经过后世2000 多年的发展,形成以中国为特色的东方城乡规划理论体系和历史发展脉络,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

世界现代城市规划虽开始于19 世纪的工业革命,但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已在缓解区域与城乡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引导城乡经济建设与发展,维护生态与环境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社会经济价值。

现代城乡规划学科是在借鉴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上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现代城乡规划学科开拓者霍华德倡导的“花园城市”、格迪斯的“人与自然融合”、芒福德的“区域整体协调”等思想,极大推动、深化和提升了现代城乡规划的理论思想,并在解决工业革命所造成的“城市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作用。

正是这些相关交叉学科的渗透和理论拓展,使得现代城市规划学科诞生。

自20 世纪中叶,以城市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成为国际政界和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社会、经济、政治、生态环境等交叉学科理论与思想大量涌入城市规划领域,促成了城市问题和城市发展研究的繁荣,并出现了诸如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生态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管理学等交叉学科。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Urban and Rural Planning(学科代码:0833)一、学科概况城乡规划学(Urban and rural planning)是以城乡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城市物质空间规划为核心内容,与城乡发展政策、城乡规划理论、城乡建设管理等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科。

城乡规划学将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生命安全等与城市和乡村建设统筹考虑,是我国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乡和谐统一的重要支撑性学科,也是培养城乡建设事业人才的重要保障。

城乡规划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及城乡规划管理。

城乡规划学属工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833。

二、培养目标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奋斗的理想和抱负。

系统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能力,具有较强的城乡规划设计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哲学、艺术和人文素养及社会交往能力。

敬业爱岗,身心健康。

毕业后能胜任城乡规划学及相关领域的设计、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1.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交通规划、村镇规划、城市设计);2.城乡发展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市发展历史与理论、城市更新保护理论与方法、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3.住房与社区发展规划(人居环境发展研究、住区规划与设计、住房政策与住区建设开发);4.生态城市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安全与防灾);5.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城乡建设管理)。

四、学习年限和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5年。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总学分最低要求为30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6学分,其中学位课最低要求为18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

城乡规划考试基础必学知识点

城乡规划考试基础必学知识点

城乡规划考试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城乡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城乡规划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分类等。

2. 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熟悉《城市规划法》、《乡村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城乡规划的法律依据和管理体制。

3. 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掌握城乡规划的编制程序、内容要求和审核程序等,了解规划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4. 城乡规划的专业知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设计、交通规划、环境规划、住房规划等相关内容。

5. 基础理论和方法:了解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掌握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

6. 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掌握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了解生态城市规划、低碳城市规划等相关概念和要点。

7. 城乡规划的技术工具:熟悉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数字化城市建模等相关工具和软件的应用。

8. 国内外城乡规划典型案例:掌握一些典型的城乡规划案例,了解国内外城乡规划的发展成果和经验。

要在城乡规划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除了掌握上述知识点外,还应注重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实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做练习题和模拟题,提高解题水平。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置说明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置说明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置说明》一级学科名称:城乡规划学(Urban-Rural Planning)所属学科门类:工学一、本学科简要概况“城乡规划学”是一门研究城乡空间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门复合型学科,主要研究城镇化与区域空间结构、城市与乡村空间布局、城乡社会服务与公共管理、城乡建设物质形态的规划设计等。

城乡规划通过对城乡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控制引导,促进国家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安全、卫生、公平和效率。

“城市规划”教育已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模式转向社会综合管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模式。

将“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设置和建设,不仅是城乡规划教育和学科建设本身的需要,也是国家城乡建设事业的需要,更是国家城镇化战略发展的需要.“城市规划”是原建筑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属工学门类)。

经过新中国60年的建设培育,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专业知识结构完整,在人才培养与使用方面,建有专业评估、执业资格制度。

在全国城乡规划学界、业界均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有力支撑,学科内涵远远超出原建筑学一级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范围。

二、本学科培养目标“城乡规划学”以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为研究对象,以城乡物质空间规划与设计为学科核心,以培养适应城乡规划与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

对应“博士生、硕士生、学士生”三个层次培养。

(一)博士学位:为政府管理部门,教育、研究、规划设计单位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的研究和管理人才。

(二)硕士学位:为政府管理部门,教育、规划设计单位,建设与开发企业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三)学士学位:为政府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建设与开发企业培养从事城乡规划与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一)区域发展与规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政策与战略、区域规划与城镇化。

研究内容为区域发展,城乡统筹,城乡经济学、城乡土地规划、城镇化理论、政策与发展战略等。

城乡规划学基本概念辨析及学科建设的思考

城乡规划学基本概念辨析及学科建设的思考

l e v e l s u b j e c t . T h e p a p e r e x p o u n d s t h a t t h e‘ ‘ Ur b a n
a n d Ru r a l Pl a n n i n g ”d i s c i pl i n e i s t o r e ve a l t he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l a w a n d t o a c h i e v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b y me a n s o f p l a n n i n g , a n d i t h a s i t s o wn s c i e n t i ic f n a t u r e .S o c i a l e q u i t y a n d
b a s i c ra f me wo  ̄ f or t h e c u r r i c u l u m s y s t e m, a n d
e s t a b l i s h a n“ a c c e s s s y s t e m”f o r t h e n e wc o me r s i n
复杂的新问题 ,以及新形势下促进城 乡统 筹 区 域协 调可 持续发展对高层次规 划设计和 管理 人才 等方面的需求 .呼唤学科 的发展 变革 ,因此可以
说 城 乡规 划 学 一 级 学 科 在 我 国 当今 城 乡 发 从 城 市 规 划 ” 到 “ 城 乡规 划 学 从 字 展 的特 定 历 史 阶 段 应 运 而 生 。
杨贵庆
YAN G Gui q i ng
【 摘要 】讨论 了我 国新 中国建立后 城 乡规划 、城 市规 划再到城 乡规划 学一 级学科 的历史发展 ,指

城乡规划专业学什么

城乡规划专业学什么

城乡规划专业学什么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涉及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学科。

在这个专业中,学生将学习各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解决城乡发展和规划方面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城乡规划专业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1.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学习城乡规划专业的第一步是掌握城市规划领域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城市发展史、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城市中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问题。

2. 城市设计和空间规划城市设计和空间规划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绘制城市平面图和规划设计图,并了解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

他们还需要学习城市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考虑交通、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来进行城市设计和规划。

3. 政策法规和规划管理学生还需要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划管理知识。

他们将学习国家和地方的城乡规划政策,了解如何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方案,并掌握相关的管理工具和技巧。

学生需要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更新和保护等方面的相关法规和政策。

4. 社会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生需要了解城乡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他们将学习如何对城市和农村进行整体发展规划,以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评估和管理城市和农村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影响。

5. 技术工具和软件应用在城乡规划专业中,学生需要运用各种技术工具和软件来辅助他们的工作。

例如,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规划设计,以及如何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6. 项目实践和实习经验除了理论知识,学生还需要通过项目实践和实习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他们将参与真实的城乡规划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来了解实际问题和挑战。

这些项目和实习经验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点

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点

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点城乡规划是一门设计和规划城市和乡村发展的学科,它涵盖了诸多领域,例如建筑设计、土地利用、交通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等。

城乡规划是解决城乡发展中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问题的关键手段。

本文将探讨城乡规划专业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城市与乡村规划城市与乡村规划是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

它们旨在确定城市和乡村区域中需要开发和保护的地区,以及它们应该如何发展。

为此,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形、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包括城市设计、道路交通规划、社会服务设施规划、环保规划等,乡村规划则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在规划过程中,城乡规划师需了解区域的历史背景、人口分布、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然后考虑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向,以此为基础策划方案,明确土地利用、交通、水电、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在制定具体方案时,城乡规划师需要与政府、业主、民众等各方沟通和协商,使规划方案更符合实际需要。

二、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乡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关注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为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交通规划包括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各种交通方式,旨在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降低交通堵塞、事故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在进行交通规划时,需要考虑交通工具的需求量、人口分布、直线距离和道路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城乡规划师可以预测未来的需求和交通状况,并制定最优的交通规划方案。

三、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是城乡规划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城市设计包括城市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建筑布局和景观营造等。

景观规划则关注景观的设计和管理,它旨在使城市和乡村环境更美丽,更宜居。

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需要考虑建筑的风格、规模、高度、材料、色彩等各种要素。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所选用的风格和地区性文化特点来进行优化设计。

同时,应根据不同景观要求,合理安排绿地、水景、广场、照明等设施,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城乡规划专业学习计划

城乡规划专业学习计划

城乡规划专业学习计划一、背景介绍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涉及城市、乡村、区域规划与设计、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知识,以及规划法律和规划实施管理的学科素养。

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习内容涉及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社会经济规划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城乡规划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地方规划管理等知识。

二、学习目标作为一名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我希望通过专业的学习,能够掌握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我国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国内外规划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理论实践,具备规划设计和规划实施的能力。

三、学习内容1.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主要学习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城市发展史、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城市规划的规划原则和概念、城市设计原则和方法等。

2. 区域规划与发展学:主要学习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区域规划的规划原则和概念、区域规划的方法与技术等。

3. 土地利用规划学:主要学习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分类、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土地利用规划的技术与手段等。

4. 社会经济规划学:主要学习社会经济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社会经济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社会经济规划的规划原则和概念、社会经济规划的技术与手段等。

5. 城乡环境规划学:主要学习城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城乡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城乡环境规划的规划原则和概念等。

6. 规划法律与管理学:主要学习规划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等,包括规划法律的基本原则、规划法律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等。

四、学习计划与方法1. 落实学习计划根据上述学习内容,我将落实以下学习计划,以确保学习的进度和效果:(1)每周学习时间安排:安排每天2-3小时的学习时间,周末或节假日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学习和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一) 城市规划类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

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

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

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

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ning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座标、建筑物位置与标高等。

城市分区规划( city district planning )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

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功能规划( functional planning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订。

住房建设规划( housing program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年度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和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实体规划( physical planning )为开发或改造一个地区而预先做出的设计,把现有一切自然和人为的物质条件纳入规划,加以全面考虑,包括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最佳开发战略等。

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竖向规划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

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日照标准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OD调查对居民出行交通量的起迄点调查,是交通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

风玫瑰图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

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

邻里单位20世纪30年代,有美国建筑师佩里提出的理论,试图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从而改变城市中原有居住区组织形式的缺陷。

逆温层在气温日较差较大等地区(尤其在冬天),常因夜晚地面散热冷却比上部空气快,在城市上空出现逆温层结或称逆温层。

工程管线综合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地区各类工程管线的空间位置,综合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城市其它各项工程之间的矛盾年进行的规划。

城市用地选择是根据城市各项设施对用地环境的要求,城市规划布局与用地组织的需要来对用地进行鉴别与选定,城市用地选择需要用地适应性评定的成果为依据。

七通一平: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土地)、"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气、通讯、平整土地)、"七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排污、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城市用地构成是基于城市用地的自然与经济区位,以及由城市职能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合与布局结构,而呈现不同的构成状态。

千人指标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结构规划为一个主要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或一个需要开发的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的发展制定的城市规划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远景规划是对扩展阶段中的城市作出全面的轮廓性、结构性的部署,它是一个空间结构性的安排。

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的提出正是由于我国现行的规划编制体系不能解决当今城市中存在的问题,而从宏观及区域的角度来把握城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呢不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对立、城乡分割、城乡劳动力流动隔绝的经济社会二元结构。

逆城市化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市区出现“空心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

城市功能城市在国家或地区中所发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作用。

它反映城市的个性和特点。

(空间)外部效应城市作为空间聚集体,物质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具有空间属性,包括积极的(称为外部经济)和消极(称为外部不经济)两种类型。

三区六线控制所谓“三区”就是在镇域范围内确定不准建设区(区域绿地)、非农建设区(城镇建设区)、控制发展区(发展备用地)三大类型地区的规模和范围;“六线”就是确定城镇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及镇中心区、主要工业区等位置、规模,建立城镇拓展区规划控制黄线、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生态绿地规划控制绿线、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控制紫线等“六线”规划控制体系国土规划为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中国领土以内地上、地下、海洋或大陆架的自然、人力和经济资源而编制的最高一级[在区域规划之上]的规划。

建设场地规划为某一地块的建设所准备的设计和平面布置图、说明书及工程细节,包括对设施的位置、标高、排水、市政设施、道路、人行道、停车场、绿化等细节的考虑。

用地平衡( land use banlance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按土地的使用性质,将全市或局部地区分为工业、农业、居住、道路、绿化等用地;确定各类用地的合宜面积分配与比例关系,编制用地平衡表,从而得出以人为单位的用地面积数,以资分析和比较。

土地使用控制( land use controls )指对于各种建设的土地的一些限制性规定或措施。

控制的办法有土地区划法、全面环境限制和执行有关规定等。

土地利用规划图( land use plan )在美国,指对一个社区或类似范围内日后的发展所做的规划图,其中标明用于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活动区或其他用途的土地的大小和位置。

土地利用规划图常是确定具体区划的基础。

土地利用调查( land use survey )在美国,指对某一些地区内不同类型的土地开发及使用情况的详细检查。

是总体规划工作的一环。

城市用地评价( land use assessment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作的评价。

城市规模( city size ) (2007)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

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标志。

在中国,人口超过一百万的为特大城市(常为省或自治区的重要城市/或首府),人口在五十万至一百万以下的为大城市;人口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以下的为中等城市;人口在二十万以下的为小城市。

在美国,为人口普查的需要,人口超过二千五百人者称为城市,在二千五百人以下者称为地方。

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

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

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

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

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ning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座标、建筑物位置与标高等。

城市分区规划( City district planning )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

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功能规划( Functional planning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订。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a city )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竖向规划( Site engineering )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

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指确定一个城市的活动与目标的总体空间布局,使其具有吸引力并使人感到赏心悦目。

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

通过对空间及意象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

城市景观( Cityscape ) 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Cultural Cities )指对具有历史、地理、文化和考古等价值的城市进行的保护。

国务院批准确定一些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并有指令性文件,一经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后,该城市的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工业和点、建筑风格等,都必须以保护其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